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行政级别:

省:Province (省长:Governor), 市:Municipality (市长:Mayor), 部:Ministry (部长:Minister), 委:(State) Commission (主任:Minister), 自治区:(Autnomous) Region (主席:Governor)

市:(Prefectural) City (市长:Mayor), 司、局: Department (司局长:Director-General)

县:County (县长:Magistrate), 处:Division (处长:Division Chief)

镇:Town (镇长:Mayor), 科:Section (科长:Section Chief)

主任科员:Chief Officer;副主任科员:Associate Chief Officer;科员:Officer

(当然,这里的Chief Officer容易与西方的CEO混淆,听上去有点犯上作乱。或可参照国际惯例这样来译:主任科员:First Officer;副主任科员:Second Officer;科员:Third or Associate Officer)

各国行政级别选用不同英文名称没什么奇怪的。就连英美加澳新各国的行政头衔也不一致。在美国,department就是“部”,相当于中国用的“ministry”,而英国的好多“部”则用“office”,如“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外交部)”、“Home Office(内务部)”。中国的“部”用“Ministry”,“司”用“Department”与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基本一致。只有党中央的“部”用“Department”,如“中组部”、“中联部”、“中宣部”等。

中国行政级别划分和行政人员工资表

中国行政级别划分和行政人员工资表 我国干部级别划分(以政府和军队为例,不含党委、人大、政协) 国家级: 国务院总理(一级) 国务院副总理(二级) 国务院常委(三级)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空5军参谋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委,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合肥市委副书记) 各地级市委,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大连市委书记)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0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古今官职对照表

古今官职对照表 (2014-04-12 22:08:5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古今官职对照表作者: 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应处级。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干部级别面积对照表》及公用房管理规定

《干部级别面积对照表》及公用房管理规定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表

最近各地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显示,办公用房不合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湖北省纪委发布“热点法规有问必答”,详解“违反办公用房管理规定问题”,特别对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的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问:办公用房问题的危害何在? 对办公用房的管理主要有哪些制度? 领导干部在多个部门任职的可以安排多个办公用房吗? 调动、离职或退休后怎样使用办公用房? 违反办公用房管理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怎样的处理? 省纪委法规室:违反规定建设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也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这种做法不仅浪费国家财产和资源,加重人民群众负担,而且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侵蚀党员干部的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这方面的规定主要有200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201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和2013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4年由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1、对建设楼堂馆所是怎样规定的? 省纪委法规室:201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明确指出,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包括停止新建、扩建、迁建、购置楼堂馆所,严禁以“学院”“中心”等名义建设楼堂馆所,已批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楼堂馆所项目一律停建。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要求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 2、对按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是怎样规定的? 省纪委法规室: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作出了系列明确的规定,包括建筑分类、面积指标、建筑标准、建筑装修等。其中,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是核心指标之一,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古今官职对比完整版

古今官职对比 一品大员,总督,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员粉末登场,什么一品大员,七品知县,总督,巡抚熙里哗啦全都出来了,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这些官到底有多大?掌握的权力有多少?和现在比,又相当于什么官呢?我们的县长,市长在古代能够算几品官? 为了解答朋友们的这些疑问,我专门搜寻了一下清朝这些官吏的职权,并与现在的官员职权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结果.最近从网络上又很欣喜地找到了与我的目的相同的文章,与我的推测大致吻合,下面我把该文章与我个人的总结合并在一起,提供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但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例如前文中我曾经计算过,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而现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地方官。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还有一些道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管辖,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在行政区划上,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行政级别英文对照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行政级别: 省:Province (省长:Governor), 市:Municipality (市长:Mayor), 部:Ministry (部长:Minister), 委:(State) Commission (主任:Minister), 自治区:(Autnomous) Region (主席:Governor) 市:(Prefectural) City (市长:Mayor), 司、局: Department (司局长:Director-General) 县:County (县长:Magistrate), 处:Division (处长:Division Chief) 镇:Town (镇长:Mayor), 科:Section (科长:Section Chief) 主任科员:Chief Officer;副主任科员:Associate Chief Officer;科员:Officer (当然,这里的Chief Officer容易与西方的CEO混淆,听上去有点犯上作乱。或可参照国际惯例这样来译:主任科员:First Officer;副主任科员:Second Officer;科员:Third or Associate Officer) 各国行政级别选用不同英文名称没什么奇怪的。就连英美加澳新各国的行政头衔也不一致。在美国,department就是“部”,相当于中国用的“ministry”,而英国的好多“部”则用“office”,如“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外交部)”、“Home Office(内务部)”。中国的“部”用“Ministry”,“司”用“Department”与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基本一致。只有党中央的“部”用“Department”,如“中组部”、“中联部”、“中宣部”等。

古今官职对照大全

古今官职对照大全 古代官职体系是怎样的?我们常常听说哪位官至大夫、兵部尚书,但是并不明白究竟是何官职。今天就让我们来普及一下古今 官职对照。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

中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中国行政级别官员英文对照

中国行政级别官员英文对照 中国行政级别: 省:Province (省长:Governor), (代省长Acting Governor, 副省长Vice Governer) 市:Municipality (市长:Mayor), (副)市长:(Deputy)Mayor 部:Ministry (部长:Minister), 委:(State) Commission ( 书记Secretary主任:Minister), 自治区:(Autnomous) Region (主席:Governor) 市:(Prefectural) City (市长:Mayor), 司、厅、局:Department (司局长:Director-General) 县:County (县长:Magistrate or County Chief), 处:Division (处长:Division Chief)

镇:Town (镇长:Mayor), (副)主任(Deputy)Director-General 科:Section (科长:Section Chief) 主任科员:Chief Officer;副主任科员:Associate Chief Officer;科员:Officer (当然,这里的Chief Officer容易与西方的CEO混淆,听上去有点犯上作乱。或可参照国际惯例这样来译:主任科员:First Officer;副主任科员:Second Officer;科员:Third or Associate Officer) 各国行政级别选用不同英文名称没什么奇怪的。就连英美加澳新各国的行政头衔也不一致。在美国,department就是“部”,相当于中国用的“ministry”,而英国的好多“部”则用“office”,如“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外交部)”、“Home Office(内务部)”。中国的“部”用“Ministry”,“司”用“Department”与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基本一致。只有党中央的“部”用“Department”,如“中组部”、“中联部”、“中宣部”等。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1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 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 (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 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 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9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11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衔。 12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 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 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 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23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 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25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 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行政级别对照

一篇很好的唯美句子摘抄 冬季养生吃什么蔬菜最好?(转载) 我国行政职务级别及军队对应级别(转载) 2011-01-28 13:02: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地方职务级别 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国家级副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 省部级正职: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常委会常委及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含组成部门、正部级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下同)正职;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如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下同)、各人民团体(如全国妇联、共青团、工商联、侨联、青联、科协等,下同)、各民主党派(即民革、民盟、民进、民建、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致公党、台盟,下同)中央委员会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委员;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部门副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常委会直属副部级机构(如国家统计局、档案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等,下同)正职;归口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如国家信访局、粮食局、能源局、国防科技工业局、烟草专卖局、外国专家局、公务员局、海洋局、国家测绘局、民用航空局、邮政局、文物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外汇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等,下同)正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党委常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秘书长及人大、政协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副职;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正职;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主任;副省级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及两院政治部主任、纪检组长;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地厅司级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副部级机构副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部门下属的司、局、办正职;归口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副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政协常务委员会常委及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的正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正职;副省级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党委常

古代官职品级

古今官职对比 首先要提请注意,古今官职对比只是近似等于,一般而言,古代的官职要比同等级的 现在的官职权力更广,更大。毕竟古代的官员人数很少呀,明朝的官吏总数只有2万多人。一个县的官员只有县令1人,县丞1人,主簿1人和典史1人,总共4个吃皇粮的。而现 在呢?县长,副县长,各局局长,法院正负院长,检察院正负院长等等,而且每一个“长”之上还有一个“党委书记”,再加上乡长,镇长,党委书记,林林总总,怎么也有个100 人以上吧,整整多了25倍!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这样算起来,光到县这一级别就至少 要有当官的20万以上。人一多,分的权力自然就少了。当然我不是说人多就是坏事,只是想说明古代同等职位的官员的权力更大。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一下古代(清代)各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职务: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在省一级,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巡抚统摄一省事务。这两个官职现在没有相应的 地方官。现在的省长在清代应叫布政史,与它平齐的是按察史,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院长。另外古代对教育很重视,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学督)与省军区司令员(提督)都是和巡 抚一样级别的官员,只是提督只管军队,学督(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 不能与总督、巡抚相比的。 在品级上,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 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又称三公)【荣誉虚职,相当于人大委员长、政协主 席之类】;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务局、安 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注1:顺治初年定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内大臣6人,散 秩大臣无定员)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又称三孤);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又称 太子三师)【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副职主席】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 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 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中国古今官位职位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位职位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1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 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 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 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 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 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21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23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 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25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表

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表 清朝官制(总表)文京内官武京内官武京外官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中国行政级别划分和行政人员工资表

我国干部级别划分(以政府和军队为例,不含党委、人大、政协) 国家级: 国务院总理(一级) 国务院副总理(二级) 国务院常委(三级)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公务员考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言文官职名称及古今对照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十三例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所以在中国古代,走向宦途一般是“名人”的必经之路。而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就有一类专门的动词,较好地掌握这一类动词,对于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短文大有裨益。以下所举之十三类词,是平常学习和各类考试中可以经常遇见,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 1、贬降职《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调职《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推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提拔《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 13、坐因犯……罪或错误《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 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几乎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官职升迁知识补充 一、表示授予、提升官职的词语 拜:《举隅》谓“‘拜’授予官职(任命)或接受官职(上任)。”不确。“拜”是指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多用于两汉以前的史书。例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拜婴为大将军。——《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汉代以降,也还有用拜的,但较为少见,并且一般用于君主亲授大臣官职。例句: 顺宗继位,拜礼部员外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命:任命,委任。既有由人事机关授职,也有帝王直接授官。例句: 中丞颜岐奏曰:“‘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宋史?李纲传》 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清史稿?玄宗本纪二》察:考察后予以推举。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察举”。例句: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史记?刺客列传》 表:推荐授官。例句: (陶) 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曹)操即表(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超:超级擢升。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超迁”、“超擢”。例句: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子璠亦超擢太长少卿。——《明史?徐阶传》 就:接受官职,到任视事。常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就吏”、“就职”。例句: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晋书?阮籍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朝廷再授官职。《举隅》解释不够全面。例句: 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秦策》 寻起林则徐督师。——《清史稿?徐广缙传》 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例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陟:升迁,指官吏的升迁和进用。例句: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辟:《举隅》未注音,不妥。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辟”为“征召”义时读作“bì”。 二、表示降职或罢免官职的词语 废:《字汇?广部》:“废,放也。”废黜、贬退。常见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废免”、“废黜”、“不废”等。例句: 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明法解》 殷中军被废,徙东阳。——《世说新语?文学》 斥:驱逐,疏远。《广韵?昔韵》:“斥,逐也,

高考文言常识之文化: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 一、三省六部制 ①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②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 ③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电田水利等),各部长官歌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直延续到清末。 a.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b.户部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c.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