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第17卷第1期铁 道 师 院 学 报Vol.17No.1 2000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Feb.2000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王颖洁,许京怀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地理系,苏州215009)

摘 要:笔者就古城苏州的历史价值、基本空间变化及文化发展进行探讨。以表达对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

关键词:古城保护;城市格局;吴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5201(2000)0120027205

今年4月上旬,我国和欧洲24座历史城市市长国际会议在苏州市召开,这是继去年12月4日我市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又一件大事。在苏州国际会议上诞生了一部历史性文件———《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它标志着就“加强历史城市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问题,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作为会议东道主的城市公民,看到以家乡命名的一部世界性文件,不仅深感自豪和鼓舞,而且也唤起笔者对苏州古城的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1 古城文化遗产要珍惜

1.1 古典园林:世界级文物

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十分悠远,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在史书上记载就有数百处之多,“象天女撒下仙花,分在苏州大街小巷”。(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由于历史沧桑,全国各地的古典园林至今大多已经湮没,唯有苏州保存得最多、最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童 两位教授为《苏州古典园林》作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荟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理事国表决确认,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世界上,园林遗产多以单体为申报项目,象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仍保存在古城内外,以反映宋、元、明、清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群体而申报成功的,这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

世界公认的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光辉的历史文化价值,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

收稿日期:1999209204

作者简介:王颖洁,本校1997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现工作于苏大园区附中。该文在海峡两岸大学生论文苏州赛区获唯一一等奖。

82铁道师院学报 2000年

众多方面,是研究我国园林学、建筑学、人文学、美学、民俗学、生物学、环保学和哲学等活的博物馆,是了解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生动教材,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美结合的典范。例如,园林众多建筑物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上都有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真迹,这些艺术珍品不仅有极高文物价值,而且储存着大量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的信息资料。又如苏州古典园林是宅园合一,既可居住,又可游览、观赏,是生活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城市中,居民向往大自然山水花木,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发明创造,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环境共同的执着追求,这是我国江南水乡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俗语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至今仍保存、保护完整的古典苏州园林群体,就是这样一个融自然要素和人文伦理为一体的天堂环境,也是一个符合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佛罗伦萨宪章)规定的理想世界定义,即是文明与自然直接关系的表现,又是适合于人们思考和休息的娱乐场所。

苏州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苏州现代化建设中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它为吸引外资创办现代企业营造了浓郁的吴文化氛围的软环境,正在今天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中日益发挥巨大作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谈判曾经有过困难的时刻,于是就把谈判场所转移到网师园,在高雅、宁静的园林艺术环境中终于获得了成功解决。我相信,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迅猛高涨,拥有古典园林群体的苏州,无疑将被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视为不可多得的投资乐园。

1.2 古城风貌:城市史奇迹

作为古典园林产生的背景和不可分割的周边环境,古城苏州在我国,是典型的水乡城市,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的都城城址,即今苏州古城区,历经了2512年之久而从未发生过城址的变更,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设史上都是奇迹。

1299年的〈宋平江图〉,清楚反映了宋代苏州古城的水系规划和水城风貌。这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至今发现最古老而完整的城市规划图,具有极其珍贵历史文化价值,早已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该图量算下来,当时古城内河总长达82km,桥梁有305座。元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览苏州,盛誉苏州古城水众桥多,风物清嘉,如同他故乡威尼斯,从此使“东方威尼斯”的苏州水城之美誉名扬天下。

长期以来,苏州这个享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水城,由于人为破坏,水城格局变化很大,但是水城风貌仍到处可见。在14.2km2古城内,至今河道还有35km,桥梁168座(清以前古桥70余座),这仍是我国河最长、桥最多的水城。此外,平江图上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景观格局,今天在历史街区仍然存在。从平面形态上看,它仍有一河两街,或一河一街的河街平行景观,即河道是骨架,道路相依附,存在着水陆两套交通系统;从剖面上看,“水巷”的房屋高度和河道加街道的宽度相当,且河道也不小于街道的宽度。在水巷空间里,河道两端的小桥,沿河的街巷、绿地、建筑小品,以及流水、行船共同组成动静结合的“小桥、流水、人家”。水城最基本的空间———水巷,是苏州古城特有的空间艺术特征,在历史上曾是苏州居民与水最密切的生活环境,在今天它是古城遗存的艺术珍品,象征着水乡所独有“因水得佳景”诗情画意般的环境艺术。在水巷内,河与桥是两个基本要素,加上水码头、牌坊、窗台、茶坊、酒楼这些景观建筑,不但具有水城空间艺术,而且具有独特水文化内涵,例如桥梁不同的造型、桥名、桥联和桥的雕刻装饰,为古城增添文明的立体艺术形象。

2 保护和建设要协调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吴文化也随着赖以产生的条件的消失而面临着现实的挑战。首先,传统的城市形态原是一个水陆两套双棋盘且交通以河道为主的水乡古城,但今天猛增的人口和现代的物质与交通工具对其冲击越来越明显。在古代没有机动车,载物多用船,出门多步行。近代起随着自行车、汽车车流的加大,街道暴露出窄、短、浅、紧的弊端。其次,古城城市形态是传统思想文化意识的反映,现代思想意识却在呼唤新的空间的构成。以苏州园林为例,它是典型的老庄哲学的体现,是失意文人寻求淡泊安宁的一个“世外桃源”。而内聚天井式居住模式,不仅反映了严格的社会礼序与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的直接体现。当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向自由、平等、独立的新型人格转化;当消极的逃避现实向竞争、参与性社会转化;当封闭向开放转化,传统的城市形态及其建筑风格自然而然受到现代意识的挑战。

2.1 交通

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交通先行,道路要起变化。原来的苏州古城道路窄小,一些主要的交通要道,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不分,至于人行道路更是窄得可怜。有的地方甚至连1m 宽都不到。古城区缺少连接东西的交通主干道,而连接南北的也唯有一条人民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流汹涌,堵塞现象屡见不鲜,市民们更是怨声载道。当苏州“一体两翼”的新的城市格局形成时,建造一条横贯东西的要道就迫在眉睫了。然而仅是把原有的道路拓宽到四车或六车道,不仅破坏了整个古城原有的规划格局,也与苏州古城整体的艺术氛围格格不入。由于水是吴文化的“原生体”,而在其交通,排水功能退化的今天,我们就应该更强化其在城市特色环境的审美心理功能和生态功能。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的考虑,干将路的改造采用了“两路夹一河”的古城传统格局。在东西总长约4km 的干将路上,当中保留了千年流淌的干将河,并使原来污浊的河水变得较为清澈、干净。河上为连接两条单向通道修建各种式样的小桥22座,再现了“水乡神韵”。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东西连接的交通问题(河两侧的单向通道各设有一个双车道的机动车,一个非机动车道,另外还建有3m 宽人行道,十分便利)。又保持了古城小桥流水的传统风貌。虽然东西向大干道改变了古城传统格局,但它在发挥现代交通运输的功能却是有目共睹的。

2.2 建筑

“秀外而慧中”是吴文化的本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做人的品德,同时也是苏州城市和建筑的地方风格。但目前有些建筑形态显得茫然无序。一是浮夸之风悖于传统,贴金包银,过于炫耀,如观前街上建筑群,玻璃幕墙、金属面板等与原有环境格格不入。二是部分建筑体量超大,是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也有悖于吴文化谦和的传统。鉴此,苏州古城区的建筑应该强调朴实素雅,亲切自然和细腻轻灵。“朴实素雅”主要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并非只能黑瓦白墙。“亲切自然”指建筑物不要是厚重高大的一大块,而是可以通过化整为零或合理的比例来选择尺度。“细腻轻灵”指用精巧的构件或装饰表达吴文化的气质。这里主要借两处实例来说明。一是十全街的仿古建筑群;一是位于干将路南,凤凰街东的定慧寺巷小区。

十全街所处的区位属于古城宾馆区,在其周围分布有南园宾馆、南林饭店、苏州饭店、东吴饭店等较具规模的娱乐、休憩场所。这些场所多为国内或国际游客涉足,因而在购物、休闲方面更应注重地方特色。于是设计者们把十全街两侧的建筑商用房全都设计成二至三层雕梁画

92第1期 王颖洁等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03铁道师院学报 2000年栋、尖顶反翘式的开间窄小的江南民居,并依着小河流水,完全重现了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旧貌,在色彩上也运用了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居色彩并添加以红色点缀,更显示出其柔美的一面。这些商住房经营的多为茶楼,手工艺品及字画等反映苏州传统特色的货物。夜晚徜徉于窄小的街道,缠绕于路旁法国梧桐树上的小灯泡如繁星闪烁,街旁布置得古色古香的商店常常吸引了大批游客光顾,在此留影的更是络绎不绝,整个街道都充满了一种古朴祥和的水乡特有的氛围。

与十全街的商业气息相比较,属37号街坊的定慧寺巷小区则是充满着普通百姓家居特色的江南民居群。一进巷口,一座具有明代特色的花岗石牌坊指示着巷名。沿石板路缓步入内,两旁皆为三层至四层的小楼房,面积都不大,房子结构设计合理:底层为车棚,顶层有小阁楼,外观皆为坡顶式的小楼,墙壁多刻有花纹及表达如意吉祥的图案。其高低前后的层次穿插,丰富了整个沿路沿河景观,使人们从视觉上回到了过去,体会到一种与喧嚣的都市迥然不同的平静与自然。在这样古朴的环境中生活,也符合了设计者们把园林艺术应用到街坊改造设计中的本意。

在今后的几年,苏州还将对第二批7个街坊进行改造,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将继续把园林艺术充分发挥利用,设计出更好的住宅和商业小区来。

2.3 绿化及环境

苏州的整体绿化水平实际是比较差的。目前苏州市区公共绿地仅1.6m2/人,列江苏省城市倒数第一,与城市性质很不相称。然而,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保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包含环境美的因素,处处给人一种美感。这对于苏州这样一个园林化城市来说更是相当重要。环境美可以陶冶市民的思想情操,提高市民的生活情趣,使人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着理想和活力。这里仅举几例苏州市区建设较好的区域加以说明。

第一,道前街。这是一条设计建造得较早的道路。在干将路未拓宽以前,一直是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道前街沿河,河岸南侧即为民居依河而立,岸北设有花架、报栏、石凳、石桌,并有各种层次丰富,种类多样的植被附着其间。然后是2-3m的人行道,再是一排行道树为杉木,再向北才是非机动车道。这种清洁、优美、舒适的小型化园林绿地满足了人们日常锻炼、休息的需要。在这里常能看到清晨人们舞剑打拳,锻炼身体,午后人们读报、下棋,三五成群自得其乐,游憩的需要得到满足,又发挥了园林绿化的审美效益,优化了整个环境。另外在十全街北侧也有类似设施,但不如前者那样成规模化。

第二,大公园。大公园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处不设门票制度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假山、池塘、小丘、草坪、树木几乎每一种园林艺术类型它都包容在内。良好的环境与较大的绿地面积能在较高程度上满足周围居民的需要。然而这种以城市园林绿化为主体的大公园,由于分布实在太少,无法全面满足居民的日常游憩;公园中绿色植物对大气净化和提供新鲜空气的作用并不能为每个城市居民日常直接受益;园内景物在栅栏的围困下造成与外界分隔,也就无补于整个城市的风貌。但无论怎样,这种面向大众的公园还是值得提倡,它将与周围普遍分布的小型林绿地一起发挥出园林绿化的审美和游憩效益。

3 景观、生态、文化建设要融合

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跨世纪课题,就是如何积极地继承并延续了2510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

3.1 历史街区的改善中要珍惜“水巷”和民居的景观当前,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中,园林、“水巷”和民居是古城三大特征。园林是国宝已为举世所公认并已受到重点保护。但水巷和民居多年来在街坊改造及房地产开发中渐渐成为古城的残缺,对此,苏州市政府和人民逐渐认识到开发和保护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保护历史遗迹并积极运用其中的文化精华,这在当前两个文明建设中是有现实的意义。如前所述,在37号街坊改造中,其模式闪耀着浓郁水巷风格。定慧寺小区原有许多古迹,现在熠熠生辉,其中建筑、古桥、古塔、古园林分布在官太尉河西侧,并和该巷口牌坊对联遥相呼应。今后旧城改造中,要尽可能防止填河,应用37号街坊改造经验,使水城独特的水巷魅力重放光彩。保护民居,利用民居,要分等级分层次,作为文物保存并加以使用,要保护其风格,完善其生活设施,苏州地方特色的民居应以“老”为贵,发扬其“抱残守缺”之美,保存其历史价值。

3.2 古城大环境的整治和生态保护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古城环境整治中,污水、废气和噪声是三大公害,当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加强对水环境这个重点和难点的治理,河水首先要活起来,泵房开启要结合水质监测定期进行,利用水生物净化污水的工程要因时因地加以推广实施。日益增多轻骑摩托的废气排放严重破坏着古城空气,须加紧治理,限量遏制其猛增的势头。更为重要是加大实施城市绿化景观的规划,对居住区、道路,大型公共建筑、校园、文化古迹,对外交通走廊等绿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要进行环城河两岸绿色景观的完整设计实施,以维系环城河及古城址的稳定,重现古城宁静,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3.3 大力塑造以吴文化为基础的古城现代文化

苏州古城以其人工河系仍规划完整为鲜明的地方特征,说明今后苏州仍应尽可能保护和发扬水城的格局风貌,这是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文明象征。在今天,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苏州吴文化中,立足于自然环境,以优化居住空间环境为基调,加强绿化建设,营造绿色文化,在吴文化中加大树木花草的比重,同时利用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在道路两旁树立历史上名人名言碑,特别是曾经生活在苏州的历史名人,如:顾炎武、林则徐等人的名言。苏州市正着力实施,达到改善古城形象,提高古城文化品位的良好效果。

4 结语

前不久,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的通过,把苏州古城的全面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需要更强的责任心。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大珍惜古城,唤起干部群众参与保护古城的意识,在措施上古城规划要立法、守法和执法,把水环境整治好,把道路建设、街坊改造与改善和公园绿地建设结合起来,在建筑风格中不断渗透古城风貌中的文化内涵,使古城建设中不断提高吴文化的品位。从而使苏州这座古城真正成为举世瞩目,众望所归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1]俞绳方.从苏州论中国城市规划的水系问题[J ].建筑学报,1986

[2]吴 翼.“园林化”与山水城市—和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的倡导[J ].中国园林杂志,1993

[3]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M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下转第45页)

1

3第1期 王颖洁等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以上是笔者对CAJ —CD 的评价,正确与否,让智者评说,而笔者的愿望是希望CAJ —CD 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能代表着中国出版界现代化的一面,走向世界,为世界学术信息传播,为科教兴国作出贡献。希望CAJ —CD 成为我国学者进行读书治学的首选的良师益友和终生朋友。

参考文献

[1]俞培果,吴景海,陈健.核心期刊和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评价.图书情报工作,1998

[2]姜爱蓉,黄晓玲,中英文光盘版电子期刊的利用与比较分析.情报学报.1998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CD Edition)and Its R evie w

L EN G Hong 2z hong ,ZHA N G L ian 2m i ng

(Department of Library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Suzhou 215009)

【Abstract 】CAJ -CD is a large full 2text electronic retrieval system ,which covers lots of core journals in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umaniti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periodicals.Provided with advanced administration software of full 2text research ,it becomes a full 2text retrieval system for fast guide reading and is useful for academic exchange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aff.Insufficiently ,the accession ratio of professional periodicals and core journals is relatively low ,and it also needs improving in after 2sale service and for user ’s utili 2ties.

【K eyw ords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CAJ -CD

[责任编辑:谢金春]

(上接第31页)

Thought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zhou Old City

W A N G Yi n 2jie ,X U Ji n 2huai

(Department of G eography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Suzhou 215009)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zhou old city ’s historic value ,primary space changes and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so as to better protect the old city and also find a way to fur 2ther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K eyw ords 】old city ’s protection ;layout of the city ;Wu Culture

[责任编辑:谢金春]54第1期 冷红中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其评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魅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 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12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 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我国古城保护现状

目录 我国古城保护现状 (4) 关于中国古城古镇保护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4) 从旧城改造到古城保护——走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困境 (4) 公共性视野下的古城保护 (5) 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的理论与实践 (6) 古城保护新启示 (7) 对城镇化过程中古城保护工作的思考 (7) 古城保护发展启示录 (7) 古城保护新挑战 (8) 我国古城保护经典样本 (9)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管理 (9)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9) 苏州:古城保护经验 (10) 扬州:整体保护模式 (11) 西安: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典范 (11) 乌镇:古镇突围的样本——文化旅游地产的应变之道 (12) 大同:古城保护做法经验 (12) 临海:古城保护注重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13) 国外古城保护经验借鉴 (14) 巴黎的城市文化 (14) 英国:保护古城就是守护历史 (14) 在德国体验“老城” (14) 意大利维罗纳:减少工业符号 (15) 韩国庆州:历史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15)

免责声明: 浙江“两会”专题信息产品由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合编辑。信息内容采自公开的报纸、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各大主流网站,每份专题我们都准确标明来源和出处,摘选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单位负责。 本期专题由绍兴图书馆编辑,如您需要更为详细的内容及跟踪报道,请与该馆联络。

古城保护 加强古城保护,彰显古城特色,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和研究课题。自1982年我国建立古城保护体制以来,国务院已批准了11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在古城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日益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大提升。然而,古城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也需要发展。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百姓的意愿。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和文化产业大繁荣过程中,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热点问题。

北京古城保护若干思考

北京古城保护的若干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徐辉高级城市规划师 1、积极推进古城保护的立法工作,强调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管理和城市设计审查机制 我国虽有《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但尚未建立起针对古城整体保护的法律框架。既有的两部法律法规在古城保护方面存在着保护责任主体不明晰,更新改造细则不具体,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保护奖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政府行政违法行为、各种寻租行为缺乏问责与处罚机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所有的重大资源,如同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一样属于国家所有资源,因此其管理职责应直为国家层面,管理机构级别也应高于一般城市政府。如国家应将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地方行政绩效考核指标,由上级政府实施考核,并具有一票否决权。 巴黎的“保护区”法律制度 巴黎早在1677年制定了第一部《最大高度限制法》就明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控制要求。巴黎的“保护区”制度形成于1962年的《马尔罗法》。保护区管理直接隶属于国家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司,其行使职权的“保护区国家委员会”管理级别高于一般城市地区。在1977的《土地利用分区规划》(POS)第十条“建筑高度”和第十一条“外观”条款中规定了建筑的外轮廓控制和纺锤形的视廊控制。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复兴大背景下,巴黎建起了第一栋超高成的现代化建筑蒙帕斯大厦,但建成后引起各方的反对意见,因此其后巴黎政府也一直未敢再突破“保护区”规定建设高层建筑。

巴黎老城区1949-2013年影像对比 巴黎老城区内唯一的超标建筑蒙帕斯大厦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年)在北京古城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二十条指出,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有以下行为:1)违反保护规划进行拆除或者建设;2)改变保护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3)突破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违反建筑体量、色彩等要求;4)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内保护规划确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5)其他不符合保护规划的行为。这些规定较为笼统,缺乏法律化、可度量的指标,容易造成违法主体钻空子,也难以用其衡量违法处罚行为。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行建设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依法处理;未按照规划批准的要求进行建设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该条指出违反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但实际上北京古城的改造项目都是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那么根据第三十五条规定,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违反了第三十五条规定内容,应有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实际上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及检察机关很难去追究北京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违法拆除、改建、扩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本次调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由于偏于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2003年吴中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苏州古村落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 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 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搜索、筛选。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 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尽管这仅是一则传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 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刘长卿、白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他们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诗中写道:“古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有人考证,这首诗当作于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 年。由此算来,明月湾建村距今至少已有1250年了。 宝历二年(825),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年秋天,他来到明月湾。诗人一下子就被明月湾秀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忍不住赞叹:“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这是明月湾古村在这位苏州太守心目中的地位。 陆龟蒙、皮日休两位诗人是在咸通十一年(870)来到明月湾的。陆龟蒙将洞庭明月湾村和南京道教建筑明月观相比较以后,认为“洞庭看最奇”。诗人突出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对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思考 摘要:当前苏州古城的保护面临着时代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如何对苏州古城进行保护需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古城的特点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苏州古城。本文根据具体保护和发展苏州古城的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保护;发展;苏州古城 苏州是我国著名古城之一,延续着伟大祖国的文化历史。提起苏州,人们脑中就会浮现水城的模样,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苏州作为名城保护示范区,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所以为了保持苏州古城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就需要坚持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1当前面临挑战 苏州古城坚持实施保护和发展古城的措施,古城风貌保护得到改善,但是在重视发展古城的过程中疏忽了健全保护的有效方法,对古城投入和规划不完整,使古城保护和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1.1古城功能弱化 随着新城的建成,古城的居民因为城市化的原因大多选择去新城生活,这样促使着新城的不断开展而忽视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人口外迁的同时造成为人们服务的公共设施也外键,开发商们会选择在人口多的地段建设施,为人们提供方便并收取利益,以致减弱了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古城功能弱化,居民选择外迁是实现古城发展面临的较大挑战。 1.2居住人口素质下降 古城居住条件较差,居民选择去发展优越的新城,导致古城发展受到限制。外来的迁入人口大多以租住形式进行居住,外来人口的教育、收入程度较低,拉低了居住人口的素质。如何提高居住人口的素质,定要留住一定的原住居民,通过何种方式留住居民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改善措施让人们发现古城的美及生活在古城的意义是现今面临的重要挑战。 1.3生态环境退化 现如今老城的生态环境一直处在退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交通出行尾气的大量排放以及工业生产产生的破坏,现代的交通工具发展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的退化,时刻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如何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居民居住环境是保护和发展古城面临的挑战之一。 1.4古老建筑的衰败 古老建筑的维护是维持古城文化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难免会造成建筑受损。建筑的脏乱图画、年久坍塌都严重影响着古城的保护。人们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在措施实行的同时也不能确保每个人对维护古城的观念提高,所以如何将加强古城建设意识深入人心保证有效措施的紧密实施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一些修复工作是保护和发展古城面临的主要挑战。 2对策建议 2.1深化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 深化古城建筑文化的规划,将古城保护发展纳入苏州社会发展格局中,坚持保护城市发展观念,改善旧的实施方案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使

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第17卷第1期铁 道 师 院 学 报Vol.17No.1 2000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 Feb.2000对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王颖洁,许京怀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地理系,苏州215009) 摘 要:笔者就古城苏州的历史价值、基本空间变化及文化发展进行探讨。以表达对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 关键词:古城保护;城市格局;吴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5201(2000)0120027205 今年4月上旬,我国和欧洲24座历史城市市长国际会议在苏州市召开,这是继去年12月4日我市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又一件大事。在苏州国际会议上诞生了一部历史性文件———《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它标志着就“加强历史城市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问题,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作为会议东道主的城市公民,看到以家乡命名的一部世界性文件,不仅深感自豪和鼓舞,而且也唤起笔者对苏州古城的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1 古城文化遗产要珍惜 1.1 古典园林:世界级文物 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十分悠远,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在史书上记载就有数百处之多,“象天女撒下仙花,分在苏州大街小巷”。(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由于历史沧桑,全国各地的古典园林至今大多已经湮没,唯有苏州保存得最多、最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童 两位教授为《苏州古典园林》作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荟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理事国表决确认,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世界上,园林遗产多以单体为申报项目,象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仍保存在古城内外,以反映宋、元、明、清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群体而申报成功的,这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 世界公认的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光辉的历史文化价值,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 收稿日期:1999209204 作者简介:王颖洁,本校1997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现工作于苏大园区附中。该文在海峡两岸大学生论文苏州赛区获唯一一等奖。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平遥古城自1997 年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正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使平遥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带来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面对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不断探索符合平遥实际的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子,竭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得更好,并传之于后世。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古城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古城消防安全的巨大压力。古城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城内尚无一处专职消防站,街道布设消火栓仅27 处,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需求,加上城外消防队离城较远,消防装备比较落后,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古城内民居和文物古迹多为数百年以上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倒塌的危险。城外多数市县级文保单位防火、防盗设施不配套,文物安全保护存在较大隐患,平遥南城墙突然坍塌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力口强古城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古城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遥古城长远保护的对策思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平遥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对人类、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责无旁贷地把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1、要理顺体制,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组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文物、城建、房管、交警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世界遗产的发掘、监测、协调、科研、教育、宣传与传承等工作。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

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

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 孙平 谢军 摘要:大理古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古城保护保护难度大。本研究基于对原有保护规划的分析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编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并对保护区划的调整提出具体方案。本文还对古城功能的疏散与调整、古城墙修复、步行体系建立、古城建筑风格控制及环古城景观带建设等重要命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今后大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理古城 保护 发展 规划 1、大理古城基本情况 大理古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该城原为大理县城所在地,1983年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为大理市,市府设在下关,大理古城设行政办事处,后改设为镇。县改镇以后,随着原县级和部分市级机关迁出,古城的发展基本得到控制,古城的格局与环境也得以保护。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5年(1382年)。据 记载,历史上古城“方圆十二里 ,护城池宽四丈、 深八丈,有四道城墙,高二丈四尺、厚二丈,系 用泥土夯筑而成,外砖内石,四城门上建楼,各 高二丈二尺、宽四丈八尺,东门曰通海,南门曰 承恩,西门曰苍山,北门曰安远,四隅有角楼”。 大理古城的建筑布局呈方形方格网式,南北城门 对称,东西城门相错,南北三条街,东西六条街, 把古城分割成若干街坊。 现状 古城的规 模、街巷格局及尺度仍保持不变。城廓基本完整,城墙只有部分 土夯墙被保留下来。南、北两水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 依托古城墙修筑的人工水库。四道城门及门楼、西南角城墙于上 世纪八十年代始恢复重建,古城中四隅角楼已不复存在。 大理是国际知名的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是滇西北黄金旅游 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大香格里拉国家级重点旅游线上的门户。 昆(明)-大(理)-丽(江)旅游线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旅游 产品之一,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2007年大理市全年接待国内 外游客55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 亿元,人均消费约580元。古城作为大理的核心旅游资源,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理态势图(清·康熙) 1988年版保护区划图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各位学生朋友们: 您们好。 为了使苏州古城这一充满力的富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区在发展中永葆活力与风采,为了使小桥流水、棋盘格局的古风古韵的苏州古城在管理与保护的更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更能成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品质环境。特发此调查问卷,向同学们征求苏州古城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共同构建美丽的苏州古城。本调查不用填写您的姓名,答案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就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每题的选项面前打钩即可,例如您选择a选项就在a选项面前打钩。 衷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和合作。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xx年10月10日 一、选择题 1、您喜欢苏州古城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太喜欢 d、不好说 2、您认为苏州古城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 a、经济的发展 b、便捷的交通 c、文化氛围与人文形象 d、丰富的娱乐商业公共服务设施 e、其他 3、您认为苏州古城消费场所最需要改善的是。 a、注重古城的文化特色,改善现在商业化购物环境 b、提供丰富的餐饮娱乐设施

c、提供更多停车位和改善步行系统 d、其它 4、您认为苏州古城城街道最需要改善的因素是。 a、通行交通 b、街道两侧的商业和生活氛围 c、绿化景观 d、道路设施 5、你希望该地区体现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a、完全传统 b、以传统为主 c、以现代为主 d、完全现代 6、选择居住地点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临近主要道路或车站,出行与上下学方便 b、离工作地点近,上下班花时间短 c、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受人文气息熏陶。 d、临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活方便。 7、你认为苏州古城区的道路宽度怎么样。a.合适b.比较宽敞c.过窄d.不确定 8、你认为苏州古城的城墙与建筑需要怎么发展。 a、大规模重修复古,还原历史的面貌 b、小规模修补,不要使其破坏即可 c、不需要改变,任由其发展 d、大规模拆迁城墙和改变为现代建筑 二、简答题 谈谈你对苏州古城管理与保护的大体看法(100字左右) 第二篇: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重庆市水资源保护现状调查问卷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 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

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工业企业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教育方面: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

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安阳殷墟、汉长安城、汉魏洛阳 城、隋唐长安城等众多都城遗址保护典范工程的 成功,广大民众亲眼目睹抑或深刻体会到了文化 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 机和魅力。太原,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 蕴的城市,也在逐步实现从原有的能源重化工基 地向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 市的转变。这一重要转型,离不开祖先留给我们 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拥有先后被列为国保单位 和“十一五”期间全国 100 处大遗址重点保护规 划项目的晋阳古城遗址。 该遗址作为太原市 2500 年建城史的实物见证,是太原历史长程中 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息所系。那么今天我们如何珍 视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珍 贵的文化遗产?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 地省思。 裴静蓉

一、晋阳古城遗址 保护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依山开凿有天龙山、龙山、西山大佛等石窟佛像, 并营建有天龙山圣寿寺、龙山童子寺、开化寺及 连理塔、太山龙泉寺等寺观庙宇。众多久负盛名 的遗迹或立于山间,或隐于林中,与苍山翠林交 相辉映。从营建之始,就已成为太原人礼佛参拜、 大兴佛事的圣地。墓葬区遗址主要分布于晋阳城 两侧的西山山前坡地和东山山麓的缓坡地带(其 中东山山麓的缓坡地带的墓葬发现主要以北齐 时期为主)。这一带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皇亲贵戚、 达官显贵和寻常百姓等不同等级的墓葬。其中金 胜村春秋晋国赵卿墓及车马坑、王郭村北齐娄睿 墓、王家峰村北齐徐显秀墓和王郭村隋代虞弘墓 的出土,轰动学界,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以上三部分内容相互依托、构成了较为完 整、全面、系统的晋阳文化遗存。晋阳古城遗址保 存如此完整、区域如此集中、内涵如此丰富,在全 国大遗址中独具特色。目前,晋阳古城遗址保护 的难点和重点聚焦在了晋阳古城城池遗址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仅限晋阳古城城池遗 址,从下文开始即指晋阳古城遗址。当然,晋阳古 城城池遗址只是晋阳古城遗址的一部分。毋庸置 疑,对于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三部分遗存需紧 密联系,互为映衬,才能保护遗址的完整性。 晋阳古城城池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 街办所辖 19 个自然村范围内,面积 20 余平方公 里。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遗址内还依然保留有 晋阳城当年的遗迹。古城营村西残存一段长约 590 余米的城墙遗迹,经考古证实,这段城墙经 历了春秋战国和北朝两个时期的营建,同时还有 不同时期的扩建与修补。而且这段城墙是晋阳城 的西界,史料记载中唐代的城门楼阁白虎门、西 明门、延西门等就应该分布于这一段城墙之间; 南城角村的西南城角残高 50~150 厘米,残长 200 厘米。南城角村依城墙走势坐落于西南城角

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关于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公开招标中标公告(2020)

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关于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公开招标中标公告(2020) 江苏宏润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受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的委托,就其所需的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进行公开招标,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开标、评审、定标,现就本次采购的中标结果公布: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 项目编号:JSHR2020-GS-G-004 二、采购项目的简要说明: 1、标的物名称:苏州古城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规划 一标段: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研究及保护整治规划 二标段:苏州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示范性研究 2、采购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三、采购公告媒体及时间: 公告媒体:江苏省政府采购网、苏州市政府采购网 公告时间:2020年3月27日 四、评审信息: 评审时间:2020年4月28日13:30时整 评审地点:苏州市平泷路251号城市生活广场西楼五楼,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评审委员会名单:蒋超君、周承炎、秦永、王骎骎、钱嫣婧(采购方代表) 五、中标信息: 一标段: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研究及保护整治规划 中标单位: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标单位地址:苏州市十全街747号

中标金额(人民币):壹佰壹拾捌万元整(¥1,180,000.00) 中标内容: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研究及保护整治规划 六、中标服务费 收费标准:由中标人在领取中标通知书时,按预算金额的下列比例(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向招标代理机构一次性付清; 预算金额100万元以下部分,费率为该部分预算金额的1.5%; 预算金额100万元(含)-500万元部分,费率为该部分预算金额的1.1%。 说明:代理服务费以项目总预算金额为基数依据,按以上规定的标准和差额定率累进法进行计算后收取,由各标段中标单位按标段预算金额进行分摊。 收费金额: 一标段:人民币壹万伍仟捌佰陆拾柒元整(¥15,867元) 二标段:人民币柒仟玖佰叁拾叁元整(¥7,933元) 七、本次采购联系事项: 1、采购人 名称: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竹辉路158号 联系人:王军 电话(略) 2、采购代理机构 名称:江苏宏润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金枫路216号东创科技园D栋6楼 联系人:韩珍、葛登高 电话(略)

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0T15:17:47.77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作者:许永兵杨阳郭岸峰[导读]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苏州古城区保护及发展的问题,文章以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对苏州古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以地下空间开发的手段促进古城的综合发展。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5)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针对苏州古城区保护及发展的问题,文章以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对苏州古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以地下空间开发的手段促进古城的综合发展。【关键词】地下空间;苏州古城区;需求预测;规划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指城市地表以下的地层空间,对地层空间加以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其结果主要表现在城市中构筑了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地下空间设施。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就是以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地下空间实体所开展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规划。 苏州是全国特大城市,随着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地上开发资源逐步被消耗,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苏州古城区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其历史保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城区社会环境承载面临严峻考验,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正是保护古城发展古城的突破口。 1.地下空间开发相关理论城市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市政设施、城市人防、防灾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 1.1地下商业开发: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是缓解城市地面和空中商业空间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地下商业开发会利用传统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规模优势和服务优势,在比较短时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并在进一步丰富城市商业和城市服务数量和种类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出体系更加合理的、层次更加多样的城市商业空间,,激发城市商业发展活力,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1.2地下交通设施: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主要是指交通设施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车行系统、地下停车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和地下交通枢纽等在地下进行连续建设所形成的地下交通体系和网络。 1.3地下市政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给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管等市政管网和设施。随着市政设施地下空间的开发,集多种管线为一体的综合管廊逐渐成为市政管线地下综合开发的一种新的形式。 2.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案例 2.1日本:日本地下空间开发为以地铁交通线为发展轴的“轴向滚动”发展模式,以轴向滚动发展为主体,建设星罗棋布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其地下空间主要通过城市道路下的公共通道连接区内各建筑与地铁车站,到达其它用地无须穿越相邻用地。据统计,截止目前日本已至少在近30个城市共计建造地下街近200处处,每天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 2.2 杭州钱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在其核心区进行了规模打2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形成以波浪文化城和地铁1、2号线换乘站为主轴线集商业、文化娱乐、交通疏散、停车、人防、市政设施等于一体的地下城。整个波浪文化城主体平面呈“T”字型共两层,一层是步行街,两侧布满各色商店,二层是公交、私家车、出租车的交通街,并与地铁站口相接。 3.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3.1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现状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主要为地块配建停车场以及部分商场地下一层的附加商业,地下空间开发比较分散,且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够。市政管线种类繁多,敷设形式不一,大多管线沿道路敷设于古城地下浅层,受空间限制和道路维修等因素影响较大,其服务功能和效益有待提升;部分市政设施分布于古城地面,市政管线及市政设施地下空间开发无系统规划和控制。 3.2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发展需求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上开发规模紧密相关,一般按照地上建筑规模的一定比例进行预测,主要结合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交通枢纽用地、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进行。 苏州古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约为1370万平方米。根据各用地组成比例及计算,古城区预测的地下空间总规模约为398.1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面建筑规模的比例约为29%。 3.3苏州古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3.3.1商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一心两翼多点”的商业空间规划布局,其中一心主要以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6号线及观前商业街为边界,规划形成苏州古城区核心地下商业开发模式,商业开发主要依托轨道交通及现有的商业步行街,升级打造苏州古城区核心商业体系;两翼分别是北部和南部副中心,北部商业副中心以市域S1线为主要依托,结合轨道交通4号线形成“两站一区间”开发模式,打造古城区北部地下商业中心的同时,促进区域土地升级;南部商业副中心以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换乘站为中心,打造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商业模式。 3.3.2交通设施布局:依托轨道交通打造人民路商圈、临顿路商圈、桃花坞大街商圈、南门商圈等地下步行道交通系统;结合古城用地开发状况,结合公园绿地及相关开敞空间规划新增地下公共停车场,缓解古城区停车难的同时,还原绿色生态的地面空间。 3.3.3市政设施布局:主要形成以干线管廊为内环,支线管廊发射型的综合管廊布局,其中由养育巷-十全街-凤凰街(临顿路)-白塔路围合成古城区干线管廊,人民路、东北街、景德路、新市路等主要道路为支线管廊。最终形成覆盖古城区大部分区域的古城综合管廊系统。此外,建议对齐门变、干将变、竹辉变进行地下变电所改造,集约发展古城用地,并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 3.4地下空间开发实施策略

苏州古城保护

(1) 苏州是一座有着2520年历史记载的古城。苏州是一座2520年没挪过窝的古城。2520年的岁月积淀,苏州古城里的古典园林、古城墙、古河道、古街巷、古塔、古桥、古建筑群星罗棋布,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留下了保护的重任。为了保护好这座古城,使之“传之后世,永续利用”,苏州市有关部门不断地探索、创新古城保护之路,在全国连创了六个率先:率先实施城市紫线管理,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率先将文保工作列入各市(县)、区政绩考核指标,明确一把手政绩与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挂钩;率先颁布政 府资金奖励引导办法,加快形成文物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率先建立古建筑评估体系,使文物保护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化;率先出台文物维修工程准则,进一步规范文物维修行业;率先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控制保护古建筑完好率测评办法,并对各级文物和控保古建筑进行完好率测评。 法制化撑起了古城保护伞 【镜头】苏州古城保护令专家最为满意的是,苏州古城内没有高大建筑,登上北寺塔眺望,苏州古城风貌一览无余,视线未被阻挡。这得益于苏州坚定地控制了古城区内建筑的层高。按照保护规划,苏州古城区限高24米,在古城1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幢十层以上的高楼。近年来,古城区内的新建筑,檐高更被限制在9米。 【理念】立法在先,依法行政。 【实践】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苏州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城市规划条例》、《苏州市区河道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苏州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苏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与现行文物保护大法相配套的、符合苏州实际的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苏州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公布了首批控制保护古建筑。2002年10月,苏州市出台了第一部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主要适用于控制保护古建筑的保护管理,针对性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四个特点:一是正式确立了古建筑保护的法律地位;二是加强了古建筑保护措施;三是加大了古建筑保护管理的奖励力度;四是对古建筑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予以积极的政策扶持。2003年12月又出台了《苏州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试行)》,主要是通过对各类文物遗存划定城市紫线,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化文物保护的权威地位。苏州市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市长等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为切实落实文物保护管理责任,苏州市政府与各市、区政府,市文物局与各文物保护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保护管理责任书,明确保护要求和保护责任。每年年底,由分管副市长带队,对各市、区的文物保护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苏州市

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思考

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思考 王黎明 7月28—29日,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在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指出:“城区重点要突出“三个圈”建设,即以老城区古城、古街、古景为主的文化圈建设,以靖江路商业街和环鹰雕商圈为主的靖鹰商务圈建设,以灵湖环湖项目为主的休闲圈建设。古城文化圈要充分挖掘内涵,体现历史文化特色。要根据古城保护与开发规划的内容,理出重点,要引入文化业态,逐片开发街面,打造精品宅院。”根据尹书记的指示,我对以临海古城为中心文化圈进行了深入调研,就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及保护与开发现状 (一)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临海城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汉至六朝,一直是我国东南的军事重镇,当时的东部都尉就设在临海境内。隋唐以后,则一直是台州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临海自古代臵县以来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地,解放后至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一直为原台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台州政治、文化中心和陆运交通中心。临海人文荟萃,文物众多,目前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30处。1994年临海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10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浙江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近2000年的建城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有古城墙、古塔、民居、寺庙、园林、殿宇、牌坊、古桥、古墓等,其中不少都有很高的历史、考古、科学、艺术价值。临海古城范围内有塔身遍饰佛像,堪称古塔一绝的千佛塔;有国内保存完好价值很高的《戚继光表功碑》与《谭纶画像碑》;有江南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台州府城;有台州地区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庙宇建筑——元帅殿;有修建于清代台州单体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大成殿(超过衢州的“南孔”);有以太平天国台门及台门内明代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临海古民居;城区还有巾山群塔、小瀛洲等众多古迹。此外,临海现存还有众多的古树名木,丰富了名城内涵。悠久的历史,兴盛的文化教育,造就了历史上各领风骚的文人学士,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绚丽多姿的文物古迹,临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些文物古迹、人文景观极大地丰富了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临海古城的特色 临海古城的个性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的自然景观。临海不仅有巾山、北固山、灵江、东湖等秀丽景色,而且它们的结构关系更耐人寻味,历代的人文遗迹遍布其中,使人在“游山玩水”之中体味文化精髓。二是古城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灵江环绕,东湖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