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履霜”一词源自《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本意是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了,引申为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儆戒自己看到当下的迹象而对未来有所警惕。范仲淹对《履霜》曲情有独钟,无疑可以反映出其性格的某些侧面。

有因创作方式而得名的。贾岛作诗耽于苦吟,曾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作注诗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种创作方式为主张文理自然的苏轼所不屑,他在《赠诗僧道通》中说:“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后人便对贾岛以“诗奴”目之。孟郊字东野,作诗也好苦吟,元好问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所以后人称孟郊为“诗囚”。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孟郊与贾岛诗风相近,都“喜为穷苦之词”,有“郊寒岛瘦”之说,所以元好问又称“郊岛两诗囚”。

有因创作风格而得名的。李白诗歌想落天外、清新飘逸,被誉为“诗仙”。杜甫诗歌沉郁顿挫、浑厚典雅,被誉为“诗圣”。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却念念不忘长斋奉佛,诗歌富有禅理,因而被称为“诗佛”。李贺诗歌奇崛冷怪,且多鬼魅意象,所以被称作“诗鬼”。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被人揶揄为“算博士”,杜甫曾为他抱打不平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宋子乔写诗好用

生僻的典故,所以被称为“孤穴诗人”。这一雅号,无疑受到了皎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的启发。

有因诗词佳句而得名的情况。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赵嘏《长安秋望》中“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两句为杜牧所激赏,被称为“赵倚楼”。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张先这三个佳句,分别出自《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归朝欢·声转辘轳闻露井》《剪牡丹·野绿连空》三首词,因为其中都有一个“影”字,所以得到了“张三影”这一雅号。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黄庭坚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更是无以复加的称赞。据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记载,邵文敬曾因“半江帆影落尊前”一句,被称为“邵半江”。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得名的雅号,颇有摘句批评的意味;文人因一二佳句便得雅号,也折射了受众对诗句的充分肯定。

另外,还有以代表作品而得名的情况。晚唐诗人郑谷,有《鹧鸪》诗道:“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之啼酷似“行不得也哥哥”,郑谷《鹧鸪》诗借这种啼声含蓄地写出了迁客内心的愁苦,警绝而脍炙人口,所以他被称为“郑鹧鸪”。尽管郑谷诗歌不乏“格不甚高”、“骨体太孱”的非议,薛雪却在《一瓢诗话》

中说:“声调悲凉,吟来可念,岂特为《鹧鸪》一首始享不朽之名?”薛雪在为郑谷正名的同时,也对《鹧鸪》一诗给予了很高评价。

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中说,鲍当为河南府法曹时,薛映做知府,两人关系不睦,“当献《孤雁》诗云:‘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军庖,为带边城信。’薛大嗟赏,自是游宴无不预焉,不复以掾属待之。时人谓之‘鲍孤雁’。”鲍当不仅以《孤雁诗》得到了一个雅号,还改变了上司的态度,可谓一箭双雕。诗人因代表作而得雅号,不仅凸显了作品质量之高,还意味着“这一个”代表作成为了作者的艺术符号。

在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下几首好诗,固然是一种福分;而因诗文得到一个雅号,也不失为一种幸运——毕竟这是受人关注的表征。人们常常以为是作者成就了诗文,其实诗文也成就了作者,因诗文得到雅号,无疑是对作者的一种确证。

古代文人雅称(印)

古代文人雅称 中国诗史上有给诗人起“浑名称谓”的习惯,往往以一个“浑名”,或“别称”,或“雅号”,去概括人们对这位诗人特征的认识与把握。在此列举如下: 古代文人雅称: 衡山居士:明代文征明青莲居士:唐代李白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香山居士:唐代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幽栖居士:北宋朱淑真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后山居士:宋代陈师道千湖居士:南宋张孝祥 芦山居士:宋代张元平易安居士:宋代李清照六如居士:明代唐伯虎 店村居士:南宋刘克庄柳泉居士:清代蒲松龄清真居士:宋代周邦彦 淮海居士:北宋秦观姑溪居士:北宋李之仪更生居士:清代洪亮吉 芹溪居士:清代曹雪芹随园老人:清代袁牧白石道人:南宋姜夔 遗山山人:金代元好问齐东野人:元代张养浩倚松老人:南宋陆游 东皋子:唐代王绩幽忧子:唐代卢照邻已斋臾:元代关汉卿江东生:唐代罗隐 中国古代历史圣人 至圣:孔子(春秋)亚圣:孟子(战国)诗圣:杜甫(唐朝) 词圣:苏轼(北宋)文圣:欧阳修(北宋)书圣:王羲之(东晋) 画圣:吴道子(唐朝)医圣:张仲景(东汉)药圣:李时珍(明朝) 茶圣:陆羽(唐朝)草圣:张芝(汉)史圣:司马迁(西汉) 十七位作家原名 鲁迅:周树人茅盾:沈德鸿周扬:周起应冰心:谢婉莹 萧军:周田军田汉:田寿昌沙丁:杨朝熙艾青:蒋海澄 殷夫:徐柏庭巴金:李芾甘叶圣陶:叶绍钧老舍:舒庆春 丁冷:蒋冰之夏衍:沈端先曹禺:石家宝韬奋:邹思润 阿英:钱杏树 诗癖——萧纲 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神州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上当辰极,下正地心,俗称“神州大地”。神州即华夏、中国、中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纪》:“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经》:“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岛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俗称“神州大地”。中土为神州,黄帝为中央天神。黄帝以土德王,相传黄帝领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赤县和神州合称“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神州雄屹九垓数千载,何以万古相冠?不亦谬哉!夫万古者,诚非精微象数也。实寄吾辈之情思,托区区之遐想,祈与太清同始兴而舍湮灭耳!春风放胆梳万柳,夜雨瞒人润百花。廿一纪,九天居士拟春风夜雨为标范;欲仙游而观万仞,骋翰逸而致神飞。腕下汩汩泻出“数泠清泉挟几多珠玉”,化文以成《万古神州赋》。记曰:寰宇裂而玄幽失,混沌开而光明至。孰知何纪?水波浩淼,盈漫田畴。紫微璀璨,布陈太空。经长年,五洲七洋遂成。越累月,八索九丘踵生。借奇硕金晴, 居苍穹俯瞰:亚细亚东端,太平洋西畔,状若“雄鸡”,内

蕴“龙体”。膏腴富庶者,神州之属也。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本义为周朝于西周时期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复包举中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中国的古称。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炎黄联盟初具雏形。炎黄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并与山东境内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组成更庞大的大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流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族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了。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旧称。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这两种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九州“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即九州

诗人、词人、文人的雅号

诗人、词人的雅号 1、诗仙——李白: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词彩绚丽,语言清新,被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其诗思想深厚,境界广阔,称为“诗圣”。 3、诗魔——白居易 :自己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所以人称“诗魔”; 4、诗佛——王维:其人宗教倾向,诗中佛禅意味,称为诗佛; 5、诗鬼——李贺: 其诗驰骋想象,神话传说,称为“诗鬼”; 6、诗狂——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7、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自然奔放,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 8、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 9、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0、诗囚——孟郊: 其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称之为“诗囚”; 11、诗奴——贾岛:作诗为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2、诗神——苏轼:挥洒自如,清新刚健,独树豪放词风,名字都被唐诗人占据,留下个诗神更传神。 14、韦庄——秦妇吟秀才。 15、王绩——斗酒学士。 16、王昌龄——诗家夫子。 17、刘长卿——五言长城。 二、部分诗人雅号汇总: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古代读书人雅号

古代读书人雅号 古代读书人雅号 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库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书淫指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晋书——皇甫谧传》称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书癫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书橱指学问渊博之人。《宋史·吴时传》载:“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立地成橱。”宋代的李纲以博览群书、博学强记闻名,人号“书橱”。 书迷指一心迷恋于书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到处借阅,读后还把书全抄下来,即使天冷砚台结冰,手指僵硬,也抄书不止。被称为“书迷”。

书城唐代李泌,不但看书多,而且家中藏书汗牛充栋,被誉为“书城”。 书仓后汉的曹平,积石为仓以藏书。号曰“曹氏书仓”。书窟五代人孟景翌,一生勤奋读书,出门则藏书跟随,终日手不释卷,读书所坐之处,四面书籍卷轴盈满,时人谓之“书窟”。 书巢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山荫家居时建造了一个书房,自命为“书巢”。 书柜明代文人丘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故有“书柜”的美称。 小儿学士称北周宗懔。据《北史·宗懔传》:“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则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斗酒学士指唐代王绩。《新唐书·王绩传》记:“王绩性简放嗜酒,武德初,待诏门下省。依定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耶?”答日:“良酿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酒一斗。时人遂送王绩“斗酒学士”的谑称。尺二秀才古文“盡”字的俗写字为“尽”(现用作简化字),由于“尽”字由尺下二点构成,故而戏称书写俗字的读书人作“尺二秀才”。这名称首见于南朱孙奕《履斋示儿编·声画押韵贵乎审》:“初,诚斋先生杨公(杨万里)考校湖南漕试,同寮有易义为魁。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

杜甫一文案

大唐,我们都知道这个王朝,非常有特点,强大,昌盛,国土也多。除此之外,唐朝还有一绝,那就是诗人多。随口一说,就能说出好多唐朝的诗人,李白、杜甫、王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杜甫。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诗坛上闪闪发光的星星,两人就好像是双子星,我们谈到杜甫就会想到李白,谈到李白也会想到杜甫,可是这两个人却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饱经沧桑,关怀国计民生的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 杜甫也有童年,也有小时候,也有成长,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童年是怎样。 (PPT第一张,杜甫一) (PPT第二张,瑶湾村) 杜甫出生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他的父母,亲戚以及前来祝贺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年璀璨的巨星。 (PPT第三张,杜甫介绍) 杜甫介绍,字号。“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 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出示第四张PPT,介绍杜甫的先祖) 1.十三世祖杜预西晋名臣、著名学者。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 2.十世祖杜逊(xùn)魏兴太守。 3.曾祖杜依艺巩县县令。 4.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 5.父亲杜言兖州司马奉天县县令。 正因为杜甫生活在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文学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体、心智,特别是在文学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杜甫在他的儿子过生日的时候,写过一首诗歌,其中有一句是:诗是吾家事。诗怎么就成了杜甫他们家的家事了呢?这是因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五言诗的始创者之一。他的十三世祖杜预也是诗人,并且善于治理水利和统兵,在当时很负盛名。杜甫一直秉承祖上“奉官守儒”的家训。 (PPT第三张,刘熙载评论杜甫) 杜甫的母亲是一个大家族的女儿,只可惜在杜甫尚未记事时便去世了。之后他的父亲便给他娶了一个继母,之后杜甫便寄养在洛阳的姑母家。姑母为人贤德,对幼小的杜甫关怀备至,胜过亲子。有一次,两个孩子同时患病,她为了保住杜甫,忍痛舍弃了儿子。杜甫稍大些的时候从仆人口中听到后,对他的触动很深。 (PPT第五张,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PPT第六张,凤凰) 杜甫7岁时,开始创作诗歌。初唐诗人骆宾王也是7岁时开始作诗,他写了一首《鹅》。杜甫所咏的却非平凡的鹅,而是神鸟凤凰。在古人心目中,凤凰石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练习写诗的同时,杜甫还学写大字,勤奋又刻苦,到9岁时,已写满一口袋的习作。杜甫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诗坛展露头角,他出入于文人荟萃的场所,与当时的文坛名流交往。 (PPT第七张,漫游)

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

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 “颜如宋玉,貌比潘安。”潘安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而在清朝时期的和珅也是个有名的美男子,而并不是我们王刚大叔那样的形象,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有哪些呢? 那么,本期传统文化盘点一下吧! 还想了解》》中国古代宫廷礼仪讲解 郎: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了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良人: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郎君:郎,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 官人: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 相公:本是对对宰相的尊称。后推广为妇女对丈夫的敬称。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小“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刘禹锡的雅号

刘禹锡的雅号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在丰富多彩的唐朝艺术文化长廊中,刘禹锡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他博学多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雅号,欢迎阅读! 诗人刘禹锡的雅号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这是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评价,也是对刘禹锡的最好的肯定。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刘禹锡是被后人称为“诗豪”的。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中心人物,他和柳宗元一起共同支持革新,也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最后革新失败后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并且刘禹锡性格开朗,倔强,能够以宽广开阔的心胸去容纳世间万物。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是唐代中期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为“刘宾客”,“刘梦得”。关于刘禹锡的名与字其实是有一些说法的。刘禹锡出生在文学世家,大家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崇尚儒家思想,所以比较推崇圣人,“禹锡”便有“大禹赏赐之名”的意思。 刘禹锡,字梦得。可以明显的从名字中读出来是“梦中所得”的意思,所以,我能可以大胆的推测出,这个刘禹锡的名字可能是家里大人对他的美好祝愿,希望刘禹锡能够像大禹一样有美好的德行,伟

大的成就。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汉族人,唐朝彭城人(今天的江苏苏州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被后世人尊称为“诗豪”。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便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刘禹锡在政治上是主张革新的,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积极地参加永贞革新,并且在革新时和柳宗元取得深厚的友谊。但是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便被贬为朗州司马(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的常德)。刘禹锡出身在世代文儒的大家中,所以,刘禹锡也是微笑面对生活,虽然说是屡遭贬谪,但是刘禹锡还是本着自身的清高,与文人特有的坚持,积极的处世,并且在此期间也深谙隐逸之道。 所以说,刘禹锡的诗风就透着自身性格的刚毅,他能够用很多诗篇来指责嘲讽当朝的权臣,也能够为了自己的生活,抒发豪放勇猛之词。读刘禹锡的诗词,不仅能从中看出他独特刚毅的性格,同时也能看出刘禹锡对待生活爽快乐观,他独特的艺术表张力,更是突显自身魅力。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魏晋四大美男

魏晋四大美男魏晋时代在美学史上是一个人的觉醒,美的觉醒的时代。它有着独特的气质,所谓的建安风骨,魏晋风度;在其他历史时代很难见到。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是英雄辈出的战场;因此涌现出来的人物也多具有非凡魅力。就帅哥而言,前有孙策、周瑜;后有兰陵王、慕容冲等等,无不个性灿然,风姿俊逸。只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以上四位帅哥将军,都过早折沉;连同下面要介绍的四位都如流星划过,一现昙花。 一、掷果盈车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字安仁,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之。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篇,专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就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潘帅哥驾着他的宝马香车,招摇过市,连老妇人都视之为男神,市场里买的水果,都往潘安的车里丢,潘帅每次都满载而归。 潘安小名为“檀郎”,才貌双全罕有,更难得的是,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既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逝,他也没续弦。于是他就成了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位居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 但是潘安本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人谄事贾谧,“每候

其出,辄望尘而拜。”他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其首。后来西晋“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专政,潘安遇害,被夷三族。 二、翩翩周生 周小史,晋朝美男子,长潘安约二十岁,《情史》所谓:“魏晋佳人有二”即指潘安、周小史。这位少年纯情美丽,自然天成,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 晋张翰《周小史》诗曰:“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梁刘遵《繁华诗》曰:“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曼脸若桃红。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幸承拂枕选,侍奉华堂中。金屏障翠被,蓝帕覆薰笼。本知伤轻薄,含词羞自通。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蛾眉讵须嫉,新妆近如宫。” 周小史在十五岁的时候,被皇帝将他带入宫内,成了当时有名的娈童。而这位美少年,在宫中没呆多长时间,就失踪不见了。所以,周小史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三、看杀卫玠 卫玠(公元286年—公元312年6月20日),字叔宝,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

中国古代四大名间传说是

1.中国古代四大名间传说是() A.《孟姜女》 B.《梁山泊与祝英台》 C.《天仙配》 D.《白蛇传》 2.多项选择题:将下列文学家与朝代对应起来 李白()屈原()龚自珍()李煜()苏轼()施耐庵() A、南唐 B、战国 C、清 D、唐 E、明 F、宋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4.三国演义中的蜀国的军师____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象征,请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 5.我国的“春城”(),“泉城”指(),“羊城”指(),“山城”指(),“石头城”指( ) 6.我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是谁 7.新闻信息应具备五要素,新闻界称为"五W","五W"的内容是(用英文书写) 它源自于19世纪中叶美国新闻界. 8.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德——《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屠格涅夫 B.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杨修 C. 司马光——《陈涉世家》——吴广 D. 曹文轩——《草房子》——杜小康 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开篇词。作者是罗贯中,你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 么 (4分) 10.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11.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 :卧薪尝胆 B :赤壁之战 C :三顾茅庐 D :草船借箭 12.《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作者()名(),字(),号()。《红楼梦》是我

诗人苏轼的雅号是什么

诗人苏轼的雅号是什么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更是一位大文学家和政治家。那么苏轼的雅号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的雅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是一代文豪,苏轼自称为“东坡居士”,雅号“东坡”,事实上苏轼的雅号有很多,比如苏氏父子三人一同扬名天下,所以人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其弟弟苏辙为“小苏”,另外苏轼因为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眉山公”和“眉山先生”。总而言之,苏轼最为有名的雅号是“东坡居士”。 苏轼的雅号很多,最为人们所知晓的是其“东坡居士”的雅号,我们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苏轼,提起苏东坡却是如雷贯耳,那么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东坡居士”呢?下面我们就讲一下其中的缘由。 公元1079年,苏轼时年四十二岁,苏轼被统治阶级说写作诗词讽刺新法,苏轼因此被捕入狱,苏轼在狱中待了103天,差点被杀头,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从狱中被释放之后被贬谪到了黄州,成为了黄州团练副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之职,可以说这个职位是苏轼一生之中最低的一个官职。 这个职位相当的低微,并且没有实权,这个时候苏轼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于是苏轼经常到黄州附近的赤壁游玩,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两个千古名篇,苏轼在工作之余带领自己的家人开

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这个雅号就是这个时候取的。苏轼在这个阶段可以说过上了一种清闲舒适的生活,算是一段隐居的日子了。可能是处于对这段时间的怀念,以后苏轼总是采用“东坡”这个雅号,从而导致现在雅号超过了其真实的名字,很多人甚至是只知道苏东坡而不知道苏轼。 苏轼死后谥号是什么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享年65岁,字子瞻,又字和仲,雅号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数“东坡居士”,所以现代人多称苏轼为苏东坡,汉族,现在的四川上眉州市人,是苏洵的次子,与其弟弟苏辙一起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父子同列为“唐宋八大家”,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堪称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文人。 苏轼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是苏轼胸怀宽如大海,生性豪放,所以即使是生活不很如意也不会郁郁寡欢,所作出的诗词都豪放不羁,创立了与婉约派相对应的豪放派诗词,堪称文学史上的天才。苏轼一生曾经三起三落,多次受到贬谪,但是也许正是这些坎坷才造就了苏轼的成就。晚年的苏轼一度被贬谪去了现在的广东省惠州市,甚至最后被贬去了海南,被贬谪海南可以说是当时仅次于满门抄斩的罪名的一种惩罚,由此可见苏轼的晚年也是非常不幸的。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被召回汴梁,但是不幸在回京的途中病逝在常州,被安葬在汝州郏城县,也就是今河南郏县。谥号“文忠公”。 以“文”开头的谥号后面的字根据等级可以分为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也就

轻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轻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王馨怡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我们中国人变的越来越喜欢看书了。唉,但是,你们想想,书中的纸张是一定要复印的,对吧?那你们再想想,如果在古代没有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话,那么事到如今,我们的国家——中国,还能有那么多,那么有趣的书籍吗? ——题记今天,我们要来谈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信大家都对四大发明有很大的了解吧?没了解到的小朋友下面可要认真听哟!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手段。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轻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复印”只能靠手抄,后果难以想象——费时、费事、抄错、漏字……各种各样的错误都有。直到隋朝才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是哪个名人呢?当然是华升了。他用带有粘性的泥巴做成了长方体,并在每个上面刻上一个反体字。再放进土窑里烧,烧成活字,按照顺序依次排好,做成印刷版,这就是印刷术。 那些字是怎么印出来的呢?哦,是这样的: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四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

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板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世界是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在唐朝诞生的。那么,雕版是怎么做的呢?哦,只要我们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再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除了印刷术,还有三大发明,那就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了。 指南针,又叫司南、指南鱼、元代指南龟,是在战国时期里用的,但指南针也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火药,是一种会爆炸的物体,人们以前叫它着火的药。注意,火药只是古代炼丹家偶然发明的。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我们如今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啊!我可喜欢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了,你呢?你最喜欢哪一个?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的雅号,雅趣非常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履霜”一词源自《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本意是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了,引申为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儆戒自己看到当下的迹象而对未来有所警惕。范仲淹对《履霜》曲情有独钟,无疑可以反映出其性格的某些侧面。 有因创作方式而得名的。贾岛作诗耽于苦吟,曾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作注诗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种创作方式为主张文理自然的苏轼所不屑,他在《赠诗僧道通》中说:“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后人便对贾岛以“诗奴”目之。孟郊字东野,作诗也好苦吟,元好问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所以后人称孟郊为“诗囚”。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孟郊与贾岛诗风相近,都“喜为穷苦之词”,有“郊寒岛瘦”之说,所以元好问又称“郊岛两诗囚”。 有因创作风格而得名的。李白诗歌想落天外、清新飘逸,被誉为“诗仙”。杜甫诗歌沉郁顿挫、浑厚典雅,被誉为“诗圣”。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却念念不忘长斋奉佛,诗歌富有禅理,因而被称为“诗佛”。李贺诗歌奇崛冷怪,且多鬼魅意象,所以被称作“诗鬼”。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被人揶揄为“算博士”,杜甫曾为他抱打不平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宋子乔写诗好用

生僻的典故,所以被称为“孤穴诗人”。这一雅号,无疑受到了皎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的启发。 有因诗词佳句而得名的情况。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赵嘏《长安秋望》中“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两句为杜牧所激赏,被称为“赵倚楼”。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张先这三个佳句,分别出自《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归朝欢·声转辘轳闻露井》《剪牡丹·野绿连空》三首词,因为其中都有一个“影”字,所以得到了“张三影”这一雅号。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黄庭坚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更是无以复加的称赞。据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记载,邵文敬曾因“半江帆影落尊前”一句,被称为“邵半江”。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得名的雅号,颇有摘句批评的意味;文人因一二佳句便得雅号,也折射了受众对诗句的充分肯定。 另外,还有以代表作品而得名的情况。晚唐诗人郑谷,有《鹧鸪》诗道:“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之啼酷似“行不得也哥哥”,郑谷《鹧鸪》诗借这种啼声含蓄地写出了迁客内心的愁苦,警绝而脍炙人口,所以他被称为“郑鹧鸪”。尽管郑谷诗歌不乏“格不甚高”、“骨体太孱”的非议,薛雪却在《一瓢诗话》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位置,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使学生知道金字塔是埃及古代文明的象征。简单了解古代埃及在农业、手工业、建筑、文化和历法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 1.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江流域附近。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幽趣. 大家听说过四大文明古国吗? 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四个。 板书课题(部分):四大文明古国 二、师生共同探究 1、(让学生看地图)在地图上,有四块红色的地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一起看图来说说,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几个国家?(学生回答) (板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读图分析: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1)世界上四大文明国家集中在那两个洲?其中的三大文明古国都位于我们亚洲,有什么感受?(自豪),这说明亚洲和非洲人民有着非凡的聪明才智,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曾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古代巴比伦位于亚洲的(西部),古代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古代中国则位于亚洲的(东部)。 (2)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各处于什么河流的流域? 生:古代埃及处于尼罗河下游,古代巴比伦处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处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则处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3)小结: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的关系极为密切。(4)思考:为什么大河流域会产生文明古国呢?这些大河流域为四大文明古国做了哪些贡献?(结合课文内容和已知知识) 生:大河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或三角洲)上往往有着肥沃的土地,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良田沃土,河水又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之利,这就为这些地方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大河流域往往成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而最早的文明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又促进了其它文明的发展。因此,大河是孕育文明古国的摇篮。 过渡: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古代埃及人民在尼罗河流域创造出了许多奇迹。 (板书(补充课题):古代埃及) 3、提起古埃及,人们首先想到那高大的金字塔,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板书: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4、谁知道金字塔是什么建筑?为什么叫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5、(播放视频——金字塔)学生结合视频回答: (1)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2)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这座金字塔高 146.5米,塔身共用230万块巨石垒成,万块巨石平均约重两吨半。在巨石和巨石之间,没有砌抹石灰一类的粘着物,巨石和巨石之间,连锋利的小刀都难以插入巨石之间的缝隙。

古代诗人雅号

诗囚,指“孟郊” 贾岛为“诗奴” 李白为“诗仙” 杜甫为“诗圣” 白居易称“诗魔” 刘禹锡称““诗豪” 陈子昂为““诗骨” 王勃称“诗杰” 李贺为“诗鬼” 贺知章称“诗狂” 王昌龄为“诗家天子” 王维称"诗佛", 刘长卿为“五言长城” 苏轼称"诗神" 贺铸人称"贺梅子唐朝诗人赵嘏称“赵倚楼” 唐朝诗人程贺咏人称之“程君山” 唐朝诗人徐裳人称“徐洞庭”的雅号。 宋朝诗人张先,人称“张三影”。 宋朝诗人谢逸喜冠以“谢蝴蝶”的美名。 明初诗人高启,称之为“高梅花”。 诗人的别称 1.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紫阳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随园先生→清朝、袁枚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人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孟荀→孟轲、荀况/杨墨→杨朱、墨翟/老庄→老子、庄子/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曹王→曹植、王粲/徐庾→徐陵、庾信/李杜→李白、杜甫/王孟→王维、孟浩然/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刘白→刘禹钖、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柳→韩愈、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沉佺期、宋之问/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陆→苏轼、陆游/苏黄→苏轼、黄庭坚/张柳→张先、柳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孙洪→孙星衍、洪亮吉/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古代四大美男

古代四大美男 1、潘安 潘安即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岳字安仁,今河南中牟人,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岳在任上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被诛,岳除名。岳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赵王伦篡位,孙秀专政,遇害夷三族。 根据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王婆的话古代女子的如意郎君要以下五点条件齐全的即“潘驴邓小闲” “潘”指男人要有貌,即需要拥有潘安那样的相貌,潘安“古今第一美男”[1]。 “驴”指男人要身体强壮,拥有像驴那样粗壮浑圆的生殖器。 “邓”指男人要有钱,邓通(汉文帝男宠时为第一富豪),西汉人,有一天这厮对文帝说算命先生对他讲,他这辈子会

穷死,文帝就让他“铸天下钱”,即西汉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于是他成了比陶朱公还有财的人。 “小”指男人性情要乖巧善解人意,就是说要像贾宝玉一样讨女人欢心,至少脾气要好,抗击打能力要强,能够在家庭暴力中扮演受虐者角色。 “闲”就是任何时间女人要求什么男人都无条件的服从,随叫随到、无怨无悔。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随父仕宦游历山东、河南、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拍皇帝马屁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 了太傅主簿,后来太傅杨骏获罪被诛灭十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天下潘安、石崇、陆机、左思、

四大文明古国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1]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西方历史学也有类似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比如“文明的摇篮”。概念的起源和内容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3]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学者认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4]人类固然离不开水,不过,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5]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而后步入金属器时代。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巴比伦和古埃及采用奴隶制,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话来加强君主统治,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较早的计算了圆周率,中国较早发现了勾股定理或其实际应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则发明了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古巴比伦主条目:古巴比伦距今九千年前,苏美人开始了耕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后来为巴比伦国征服。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后有苏美、巴比伦等人建立的文明。在这个平原上发展了目前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汉摩拉比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主条目:古埃及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别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3500余年。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进攻埃及的时候,战火波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数十万册以古埃及文字书写的经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这部史书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大使自立为王的将军托勒密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学者马内托(Manetho)所写的。这部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却在凯撒大帝进攻埃及时付之一炬。这部“埃及史”被烧毁,实为无法弥补之损失。幸而当时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人们才能知道古埃及历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学者仍然沿用马内托对埃及史的划分,但对许多帝王的兴衰更替,以及确实的年代,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 古印度主条目:古印度早在西元前约25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G局及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经雕刻过的石头、青铜和土塑小雕像等。黄铜和青铜多半用于制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轮状捏制,用火烧成,并绘上几何、花卉及动物等图案。 古中国主条目:中国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考古(如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发现了西元前约6000年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小米、稻谷、酿酒、乐器等等。根据历史文献,经过早期的发展,至西元前2000多年的黄帝时代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在西元前约2000余年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之后为商、周。周分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代。夏、商、周皆采用封建制,周朝时封建制比较完善,人口以庶民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瓦解,原来封建时代的世袭阶级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世袭王朝。此后各朝各代虽然中国的许多方面都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中华文明却始终延续,所以中国是最古老的且持续存在的文明。[8]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文化浩劫,在秦始皇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消除各诸侯的历史文化,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出现了“焚书坑儒”,使得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文献被毁,就连有第一信史之称的《史记》描述相关历史时都采用传说。最近的文化浩劫一是五四运动,这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腐朽思想,但是不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一票否决了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使得国人精神支柱缺失;其二就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这是一场犯罪,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站在了历史和文化的对立面,全面否定中国儒家道德思想,再一次打击了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所以在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寻找过去的思想潮流,从新审视自己的传统道德文化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