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论文综述

环境科学论文综述

环境科学论文综述
环境科学论文综述

烟台风暴潮成因、危害及对策

200882503147 王晰环境科学环083

【1】烟台风暴潮简介:

烟台沿海地区是山东省风暴潮频发地区。烟台市南北两处临海,导致南侧沿海地区风暴潮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北上台风和由苏北至山东东南部出海的温带气候。导致北侧沿海地区风暴潮除台风和气旋外,还有冷空气系统。龙口以西的渤海沿岸受气旋引导的北风南下,冷高压系统影响尤为严重。直接影响烟台的风暴潮主要是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根据1960到2004年的温带风暴潮资料统计,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冬春秋三个季节,其中1月和11月尤为多,温带风暴潮主要是烟台北部沿海地区,以龙口观测站水位上升1米为标准,从1960年到2004年,北部沿海地区共发生超过50次风暴潮,大都是冷空气配合气旋引发的。

【2】前人研究成果与进展:

2.1.烟台风暴潮的成因分析

(1)温带气旋

一般中高纬度气旋是有锋面的,叫锋面气旋。在中国沿海地区,某些锋面气旋和局部性气压槽移动也可造成大风。例如,东北气压和黄河气旋入海,常会造成渤,黄海大风;江淮气旋入海,使渤,黄,东海出现大风;东海气旋加深时,往往有大风影响东海海面;西南低压槽发展时,南海西北部可产生较强的西南大风。因

此,温带气旋是造成我国近海风暴潮的另一种重要天气系统。诱发风暴潮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向岸风。根据低气压的静压效应:当大气压力降低1 hPa 时,海面上升1 cm。由此可见,在某些情况下,气压造成的水位增高不是很显著,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海区的地理位臵和环境的不同,也会对风暴潮造成影响。

(风暴潮灾害及防灾减灾策略马志刚,郭小勇,王玉红,袁玲玲,徐春红)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天津300112)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2029(2011)02-0131-03)

(2)天文大潮、风暴增水与巨浪三者叠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实例分析)

3 月

4 日,正逢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天文大潮,而最大增水叠加在天文高潮上,造成潮水位异常偏高,使潮位超过警戒线48cm,天文大潮、风暴增水与巨浪三者叠加,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见图3)由于风暴潮潮灾发生时,伴随着狂风巨浪,特别是在向岸浪的作用下,会产生巨大的涌水现象,加上向岸浪的冲击和爬坡效应,特别是防潮堤、防潮闸等水工建筑物及船只损坏严重。使灾害损失加重。

(3)大到暴雨与风暴增水遭遇,使灾情加重。

(烟台特大风暴潮灾害成因及应急服务刘学萍武强(烟台市气象局,烟台264003))2.2风暴潮危害

风暴潮是一种毁灭性灾害,狂风吹倒房屋、大树及高大建筑物,暴潮巨浪则席卷一切,灾后狼藉遍野,短期难于恢复。它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拢动导致海面异常显著的升降现象。风暴潮来势凶猛,故有人称之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

2.3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1)加快防潮堤建设,依据海洋灾害调查和预测,在易受灾地区修建防灾工程,提高海堤建设标准。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一旦发生潮灾,损失巨大。因此,要在重点地区提高防护标准,使工程设计参数更加合理;加快海堤、险闸及水库等设施的加固处理;在渔业发达地区建立避风港;提高防洪防台工程建设

质量和标准。提高工程科技含量。

2)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提高海洋预报精度。及时准确的海洋灾害预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先进的监测手段、预报方法及通讯系统是及时准确发布预报的保障。为更好的利现有水文气象观测设施,提高预报精度,有关部门应在资料的联网、互享方面通力台作。

3)健全沿海的防潮体系,加强管理,提高防御水平。风暴潮的防护,涉及气象、水利、海洋、港口、水产养殖等多个部门,因此要加强各个部门的横向联系,完善风暴潮的信息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4)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因此建议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科学利用部分洪水资源回灌,稳定地面下沉速率。

5)充分利用灾害保险机制,减轻损失。目前,国外在自然灾害保险方面做过不少有益的尝试。参照国外的高防御水平,内陆洪水管理模式,建立风暴潮保险、风险和灾害分散机制,是减轻风暴潮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

6)加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因此,增强海上工作人员的防灾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对渔民要进行职业培训。这对预防和避免灾害是有益的,极少的科技投资可换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加强法制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海岸生态的保护。目前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活动日益频繁,但是,总有少数人忧患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不顾后果。同时,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普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匮乏,另外,珊瑚礁、红树林、防护林带等都是保护海岸不受大潮巨浪侵蚀的天然屏障,尤其是红树林可以极大的削减台风和浪潮对海岸的冲击。因此,必须停止采伐并加强

保护,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法制、加强执法力度势在必行。

(风暴潮研究综述及防灾减灾对策刘清容1 于建生2 韩笑2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青岛266033))【3】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综合考虑前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发现不足和缺陷,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和方法,结合新时期最新的天气状况及数据予以证明其正确性以及寻找可能存在的不适用的地方,给出改进意见。发散思维,发现整体的联系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

【4】烟台风暴潮的研究意义:

烟台风暴潮是常见的天气现象,时常会造成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研究其成因,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预防部署力量来抵御,降低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财富。因此,研究烟台风暴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科学》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改稿格式要求 1. 修改稿采用A4纸,正文用5号宋体激光打印,文章各级标题左顶格。 2. 修改稿结构请依次按以下形式组织: ①题名:(二号黑体);论文题名要简练并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实词首字母应大写。 ②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多位作者署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③作者工作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小五宋体)。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示例如下: 韩英会1,2,3,王鸿1*,李康2,刘民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沈阳 110006) ④摘要: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3人称写。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二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 ⑤关键词:关键词5~8个,一般不少于5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三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用“;”隔开)。 ⑥中图分类号:请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分类,确定论文的类别。(若有困难,由编辑确定);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由编辑确定),以上三项标题为六号黑体,内容为六号宋体。 ⑦英文题名(字号12P ),作者姓名的英译文(10P):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示例如下: ZHANG Ying (张颖),WANG Xi-lian (王锡联),ZHUGE Hua (诸葛华)  作者单位的英译文(9P),应在城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英文摘要(9P)、关键词(9P)以上英语字体均为Times New Roman。 ⑧正文:(五号宋体)。在文章首页以脚注形式给出以下信息: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以上四项标题为六号黑体,内容为六号宋体;示例如下: 收稿日期:2008-03-07;修订日期:2008-0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8026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3AA6011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7197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2-SW-2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21303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2180765) 作者简介:孙文(1967~),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E-mail:sunwen@https://www.doczj.com/doc/3618031038.html, *通讯联系人,E-mail:wangfan@https://www.doczj.com/doc/3618031038.html, 说明:收稿日期、修订日期采用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表示,示例:2006-09-07 基金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一些常见基金项目的正确写法参见示例);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基金项目间以“;”隔开。作者简介只介绍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邮箱,电话等(电话为选填项,其余信息为必填项)。通讯联系人(责任作者)用“*”号标注(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时不必标注);如第一作者不是通讯联系人,则应在通讯联系人处用“*”号标注并给出通讯联系人电子邮箱(电子信箱为必填项)。写法参见示例。 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用小五黑体,内容中文文献用六宋,英文文献用8PTimes New Roman。 3. 标题和序号: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编号应左起顶格书写,在编号后空一个字的位置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内容。标题序号为3级(1→1.1→1.1.1), 3级以下标题可用(1),(2)……表示,后空1格汉字书写。 4.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要求执行。

环境专业开题报告

环境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环境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8环境工程一班 一选题依据 1.设计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2.研究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3.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我国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也不乏废弃物的产生,其中秸秆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处理。焚烧秸秆现象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造成烧伤甚至死亡,更是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既将农业秸秆有效的处理了,减少了固体废弃物,节约了资源,也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也可以作为燃料的活性炭,满足了人们对活性炭的需求。处理了固体废弃物,较好的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利用农业秸秆类废料制备活性炭是一种既可以减少环境 污染,又可以拓宽能源渠道的新模式。制备活性炭的秸秆有:玉米杆、

稻壳、稻杆、剑麻杆、黄麻杆、蚕豆杆等。不同的秸秆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活性炭。如稻壳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NaOH法、磷酸法、氯化锌法。稻杆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方法、微波辐照法。近几年来,利用廉价易得的农业废弃物—秸秆来制备活性炭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还可以作为燃料来燃烧。 虽然我国拥有巨大的农业秸秆类资源,但现阶段对其应用还十 分有限,对于很多秸秆制备活性炭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对于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利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不仅可以扩大废弃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环境,真正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活性炭在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制备质优低廉的活性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低廉的活性炭。 二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1)制备工艺的选取,活化剂的选择 (2)活性炭性能的研究 (3)活性炭灰份去除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方面: (一)、使用何种活化剂 (二)、活性炭的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澄江县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普通建筑石灰岩矿开采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分析 刘飞 (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系,2007级 2007044111) 指导教师:高小茵 提要:本文对云南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通过竞拍取得的澄江县国土资源局拍卖的阳宗镇瘦大地普通建筑用石灰岩矿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该项目的开采对于当地资源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石灰岩矿开采;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新建项目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采砂场位于澄江县县城(凤麓镇)正北方向,平距约15公里左右。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0′15″~103°00′28″、北纬24°47′23″~24°47′23″,矿区平面投影面积为:0.0326km2,开采深度为:2225—2325米。矿区属澄江县阳宗镇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阳宗镇,阳宗镇至澄江县有高等级公路相连。矿区至最近村庄大竹箐1km,大竹箐距离阳宗镇4km,距澄江县城约15km。建设项目区内植被类型主要以杂草为主,覆盖率约50%,生物群落一般,生态结构一般。项目区没有国家和省级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本文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从政府对于该项目环境影响的判断,对于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的预测,对策措施的选择和发展控制方向的引导开展此分析,以期该建设项目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做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项目地处农村荒山坡,砂场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周围是荒山坡和部分林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及项目周围环境情况,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保护。评价区范围内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质量可达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1.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地基开挖、原料运输、土建施工等产生的扬尘量较大,对周围大约200m范围环境空气会造成一定污染,应及时洒水抑尘,加强监督管理,运输车辆采取遮蔽、覆盖等措施,杜绝运输途中沿路漏洒,材料堆放要规整,场地挖方产生的土方应及时回填,使施工时产生的扬尘降到最低限度,达GB162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的要求,即周界外最高点颗粒物浓度≤1.0mg/N m3。 1.3 生产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矿山露天开采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爆破、采装、破碎筛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炮烟。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大部分为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迅速沉降,影响范围较小,通过采取洒水措施可防止粉尘高浓度扩散。项目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居民区在800m,矿山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较局限,并且只发生于白天。因项目作业场地开阔,炮烟很容易扩散,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1)粉尘:建设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凿岩粉尘、爆破粉尘、矿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露天采装时的扬尘以及运输扬尘。为无组织排放。 ①凿岩粉尘:凿岩钻孔时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为2.90m3/a。 ②爆破粉尘:爆破产生粉尘约2.25m3/a。 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晴天,每年破碎时产生的粉尘量为4.77吨/年,以无组织形式随风扩散。项目采用湿式破碎作业,即向空气中以及碎石洒水雾的方法降尘。其除尘率按80%计,粉尘排放量为1.908吨/年。在雨季,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矿石含水率高,破碎作业时基本不产生粉尘。 ④采装时筛分扬尘:根据类比,该项目筛分时所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约为6.75m3/a。经洒水除尘后,除尘率按80%计,排放量为1.35m3/a。 ⑤道路扬尘:项目使用道路距离大竹箐村民小组约650m,且间隔许多高矮林木,要求运输车辆在经由居住区附近时以≤5km/h的速度行驶。根据《工业逸散性粉尘控制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学概论论文(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XXX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0级,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浅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形成与特点等方面浅析地下水资源被工农业及城市广泛利用的缘由,叙述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不良环境问题这一现状,最后从法律和技术等角度提出一些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特点利用保护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良好,便于利用等特点被人类广泛利用。地下水可以说是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缺水现象尤为严重。地下水作为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引起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 1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海洋和江河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圈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以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的形式落回到地球表面。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进入土壤中和岩体里,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存储和运移在地表下的土体孔隙、岩体空隙和裂隙之中,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在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会喷出成泉水、聚流成江河、汇集成湖泊,进而形成地表水。然而,绝大部分地下水,依然在地表下默默地向海洋进军,最终回归大海,完成自身的循环。 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点[1]:水质良好,不易遭受污染,是饮用和生活用水理想的水源;流量比较稳定,在干旱季节有一定的调蓄能力;水温变化小,并可调节蓄能,冬灌夏用或夏灌冬用;就地利用,修建取水工程投资少、周期短、速度快。因而,在我国的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及重要工业基地的兴建及城市发展中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2]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地下水的年开采量约为5 500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约为l135亿立方米、760亿立方米、138亿立方米和27亿立方米;到了20世纪末,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经超过7500亿立方米;近3O年中,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以印度和中国的增长量最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约为767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北方l7省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达660亿立方米每年,约占全国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87%,北方地区总用水量的3O%;其中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O%以上。全国l81个大中城市中,33%的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的城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则以地表水为主。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促使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层在不断加深,开采范围持续扩展,甚至是超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在水文地质学界被称为“掠夺式开采”。近几十年来,超采地下水资源已经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生态退化、土壤沙漠化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的许多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新疆,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哈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呈现合拢之势。因此,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到达不得不节制的地步,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 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保护环境论文2000字

保护环境论文2000字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学院:理学院姓名:林某某学号:155461000x 目录 1引言.............................................1 2 土地利用与沙漠化的发展..................1 3土地利用与沙漠化防治.....................3 4结论 (4) 提要: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 50 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 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 关键词: 北方地区;土地利用;沙漠化 1 引言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引人关注。我国北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为最快。沙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为此,深入开展人为作用,特别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对于阐明沙漠化形成机制,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土地利用与沙漠化的发展中国北方地区历史上由于气候干旱、自然资源贫乏,利用困难等原因而成为古代经济落后的地区,是许多游牧部族先后活动的场所。他们利用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来适应由于气候波动、降水变化的自然过程。如牧民利用天然牧场,逐水草而居;农民则实行农田轮作制等。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段内,牧民通过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其实学环境的挺不好找工作的,如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后,去环境的设计院也很不错,再有就是去污水处理厂,去环保公司。有的工厂也有环保要求得也需要学环境的,如化工厂,制药公司等。其实第一份工作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积累经验。(天津科技大学) 就我们今年这批毕业生来看环境科学专业是比较难就业的几乎没有几个工作理想的大多都改行了没办法啊被逼的我们毕业后总得先养活自己而不能守着环科不放至于发展的话当然还是去政府部门最好了比如市政规划环保局等都不错.如果是进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的话也可以毕竟可以对口,前景也很看好毕竟经济的发展必然回让人们重视环境但那估计是67年后的事假如能在老本行上坚持下来也会很好的.但当前找工作的话从我们学校来看大多对口的转到仪器分析上去了毕竟环科接触的仪器很多^偶尔还有个跑环保仪器设备的(青岛科大) 环境科学最好去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那些单位只是单一的一面,去建设系统的也可以,比如说自来水公司,我是环境科学毕业,就在自来水工作(青岛理工) 最好的是去大型的企业,一般有配套的设设施。这方面要靠机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当然要考,退而去其次去政府办企业也是不错的。机遇很重要,看准了赶快定,我个人认为工作不是难找,是机遇问题,比如我,就收到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签约要求,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找到。找工作,看以后个人的发展环境最重要,一定要挑个有发展前途的(去政府是因为待遇好,稳定,其实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山东科技大学) 看你是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了大气的可以去气象局据说今年宁波气象局今年是硕士年薪8万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都可以去事业单位工作低待遇好要是有关系以后可以考虑升到局长之类的还还可以去飞机场做天气预报大气污染指数搞水的也可以去自来水厂要是对工作没要求只是要求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是首选(东北农大) 要当一个体面的白领那当然是去设计院了最好是大点的不要去那些小公司拿人当驴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要屈就一下毕竟做设计要的是经验然后就可以考环境类的工程师有了这个本本混几年能拿到年薪十万左右但是目前环境的就业情况正在好转中.. 行业也在发展中一时可能不会待遇那么好如果确实对此行业有兴趣还是不要抛弃本行做做设计不错的.. 然后可以考公务员嘛那待遇太好了不过可能比较难要求比较高... 然后就是去化工企业那就不是做设计了可能是搞生产管理之类的发展的好的话比去做设计起点高一些前途大一些你要是硕士毕业的还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博士毕业的还可以去大学搞教学、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国内的就业单位,分为公职(公务员、教师)和企业用工。企业内的岗位主要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行政、财务、法律等岗位),所以,有一些专业,是通用型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会、法律、行政管理等,到那个企业都可以。 而其他的非通用型的专业,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就业。比如学医药的,可以去医药行业的不同岗位(比如去医疗机构做市场推广、做销售、做研发等等),学环境的,当然也是去环境类企业的不同岗位。

环境科学专业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xx 级环境科学 学号:xxx 姓名:xxx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高校的扩招政策,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源源不断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们通过实践真正的了解社会,能让我们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也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实习期间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让我们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实习的目的 在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对于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每一个大学生心中肯定都希望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是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的每一个任务。此次的实习目的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切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社会阅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环境法概论论文

2013-2014第一学期 通选课《环境法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环境管理不应该只是“一刀切”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学号:120803021027 学生姓名:张梦丽 任课教师:黄锦勇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3年11月

环境管理不应该只是“一刀切” 中文摘要 在近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度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频发的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难也使人们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对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了,但是人们却过于心急,一心想着尽快修复破坏的环境,但“一刀切”的环境治理模式是否合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ould not only "one size fits all"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Frequent floods, dust storm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make people realize that now also has come to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ime for us, but people are too impatient, intent on to repair the damage the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the "one size fits al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odel is appropriate? 关键词:环境管理一刀切发展 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环境。环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也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同时环境也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提供了弃置消纳的场所。虽然《后天》只是一部电影,但是电影里面给我们的灾难警示决不能忽视,如果我们继续放纵破坏环境的行为的话,也许某天电影里的情节也会走出现实。所以,对于生态破坏行为的环境管理是迫不及待的。环境具有复杂性。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环境,对生态破坏行为的环境管理也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简单地以“一刀切”来管理所有的环境破坏行为显然显得不太适合。环境管理是迫切的,但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因素,以期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能兼顾的情况。 二、过去环保治理的误区 (1)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近年来兴起的环保袋为例,虽然它可以循环使用,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那么的方便,在购买鱼肉类产品时,环保布袋显然没有塑料袋方便,且环保袋也不是可降解的,环保袋使用的热情下降后,塑料袋仍然卷土而来。另外,虽然某些中小型企业也有环保意识,但是,购买脱硫、除尘等设备,建废水沉淀池等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大的,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上,后期投入的数额也远比前期购买设备时的大得多,有些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 2. 属于大气污染的人为污染源是【】 A.火山喷发B.自然尘埃C.工业排放D.海浪飞沫 3. 我们看到某些冰箱上附有绿色标志,意指其较少的使用了【】 A.CO2B.CH4C.绿色物质D.氯氟烃 4. 保护臭氧层的公约是【】 A.《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B.《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巴塞尔公约》 5. 与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的是【】 A.核试验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C.酸雨D.大量施用农田化肥 6. 《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 A.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B.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C.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D.工业废物的越境转移 7. 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的【】 A.30% B.50% C.70% D.100% 8. 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国际条约是【】 A.《21世纪议程》B.《巴塞尔公约》C.《开罗宣言》D.《东京宣言》9.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树木圆 10.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B.森林C.矿石D.风力 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哪种污染【】 A.物理B.化学C.生物D.物理化学 12. 无机汞在水环境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 A.金属汞B.汞的化合物C.汞的络合物D.甲基汞 13. 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带的移动,一般会使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异常变化 14.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是【】

环境科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2008 届) 题目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 消减技术的研究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08级 学生学号12008244683 学生姓名刘蕴超 指导教师李功 2011年11 月30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附表一 论文题目银川是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消减技术的研究选题方向环境科学 学生姓名刘蕴超所学专业环境科学班级 3 指导教师姓名李功所学专业职称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填写:包括学生论文应完成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要求、学生应遵循的学术规范、论文对本专业相关能力的训练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二、学生学术诚信承诺: 郑重承诺:本论文在选题、写作、修订完稿过程中将保守学术诚信之要,由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凡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材料均将注明出处,保证不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如有违反上述内容者,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学生签名:年月日 三、毕业论文合作者及分工: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阶段各阶段内容起止时间指导教师 检查签名第一阶段填写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2011.11.20——2011.12.25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及综述,撰写论文大纲2011.12.26——2012.01.20 第三阶段实验,撰写论文初稿2012.01.21——2012.02.20 第四阶段修改论文初稿,提交论文二稿2012.02.21——2012.03.20 第五阶段修改论文二稿,提交论文三稿2012.03.21——2012.04.20 第六阶段修改论文三稿并定稿2012.04.21——2012.05.20

生态环境概论英语论文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may feel that the climate has been getting steadily warmer and warmer in recent years. Places which used to be abundant in snowfall have frequently experienced no-snow winters. Drought lasts longer in some dry areas. People find that without air conditioners they could hardly work or fall asleep on hotter summer days. The sid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re alarming. A warmer global climate melts the ice caps, raising sea levels. What is more, it disturbs weather patterns, causing droughts, severe storms, hurricanes (飓风). People suffer a lot from disasters relevant to global warming. However global warming is main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greenhouse gases generated by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and carbon dioxide. If the atmosphere in the absence of such gases, the Earth will become too cold and not suitable for biological survival. In the atmosphere of greenhouse gases have a certain thing is only natural tha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even in the absence of human impact, we will enter another ice age. But our concern is the face of the earth's greenhouse gases increasing so quickly has been a threat to life on Earth.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global warming, such as deforestation, which means that a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to oxygen, and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ead to sea-level rise, Antarctic melting snow and ice temperature. Mean sea-level rise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land area, melting the ice means that the release of any hazardous substances may also cause further sea-level rise.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will also provide a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一、填空题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 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 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 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检测和研究 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 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 境库兹涅兹曲线。 8、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 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_人类环境__和__ 生物环境__。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__ 递减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不循环____的,__不可逆_____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

对流层______、__平流层_____、__中间层____、___热成层_____和____逸散层___。 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__液体颗粒______和__悬浮固体杂质______组成 的混合物。其组分可分为___稳定组分_____和___不稳定组分____。 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___面状环境__和___线状 环境___。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_引起呼吸道疾病_、____致癌____、_传染 病暴发流行____和_损伤遗传物质_。 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__胶 体__、___溶解物_____。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__无机无毒物_、_ 无机有毒物____、__有机无毒物__和___有机有毒物___。 17、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土地盐碱化______、___土壤污染 _____三种形式。 18、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是追求__、质量和效率_____;生态—环境—资源目 标是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__自身承载力_____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__社会公平_,人口适度增长。 19、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__公平性原则_____、__可持续性原则___、__共同性 原则___和_需求性原则_____原则。

环境材料与导论论文

生物资源材料与未来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 当你从食品店买回糖果、糕点的时候,当你从服装店选购了称心服装的时候,当你从家用电器商场抬回称心电器的时候,甚至当你从菜摊上买回新鲜蔬菜的时候,带回来的包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塑料袋,当这些塑料袋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如何处理就牵扯到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当然,作为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一名学生,经过专业课的学习,我知道高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正因为这样高分子的发展会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那么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就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宠儿,企业通过经济性循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益,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的污染。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 高分子材料自上世纪问世以来,因具有质量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等特点,颇受人们青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结构修饰与分子设计水平提高和共混改性技术的

完善,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高分子的光电、磁等行为,揭示分子结构和光电、磁等特性的关系导致更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近年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智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相继问市,为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大型制件和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在二战以前,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人工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缓慢。但随着战争的爆发, 天然橡胶、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始紧缺, 迫使人们去探索合成人造高分子的途径。 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及废弃后的不适当处置引发了诸如白色污染之类的问题制约了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况且,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石油原料的有效开采储量迅速下降,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更加速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资源化进程。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适合现代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且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因而高分子材料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对人类最为重要的材料;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消费产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循环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化是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环境科学的原理着眼,还是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废塑料资源化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以下就是高分子经济性循环的几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第一,物理循环利用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得分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姓名学号 院系班级 任课教师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略,以此来表明部分环境现状,并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再从一些调查数据描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出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上的不足。最后,再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温室效应、;因素;现状;影响;公众环境意识;对策。 1.前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明智的体现出来,就会给人类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目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及环境等热门话题,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在此我仅从第二环境问题进行阐述——而在众多的次生环境问题中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就当前来看,全球变暖等大气问题也连连被拿上了桌面,足见大气问题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就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 2.温室效应介绍 形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