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国四大校长

民国四大校长

民国四大校长
民国四大校长

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张伯苓

目录

引言

有容乃大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

一、翰林留学生1

二、20世纪中国教育革命第一人3

(一)蔡元培接掌北大4

(二)兼容并包,惟学是求7

(三)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与教育独立18 三、蔡元培的人格魅力25

附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0 主要参考资料32

美在平衡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33

一、文理兼通的教育学博士33

二、持平办学止于至善35

(一)东南大学的创立35

(二)三育并举、四个平衡38

(三)民主与效率兼顾47

三、东大风貌51

附录郭秉文:略论四个平衡的办学方针55 主要参考资料56

“通”重于“专”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58

一、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58

二、奠定清华校格的教育思想家62

(一)梅贻琦出掌清华62

(二)办学思想65

(三)治校风范72

三、永远的校长75

附录梅贻琦:大学一解79

主要参考资料87

求是精神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一、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二、“求是”的治校方略92

(一)“一切以真理为依归”的办学理念93

(二)德育与智育并重,以质量为教育生命100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111

三、浙江大学的辉煌116

附录竺可桢教育名言选120

主要参考资料124

文理相通

唐文治与交通大学126

一、国学大师、工科先驱、教育名家126

二、“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130

(一)推崇“实学”和“实业”132

(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142

(三)以文养德、文理相通149

三、交通大学的辉煌153

附录唐文治: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训辞156

主要参考资料158

尽十二分力

萨本栋与厦门大学160

一、物理学家、电饥工程学家出身的教育家160

二、做足“南方之强”163

(一)尽“十二分力”建设厦门大学165

(二)加强基础、强调质量172

(三)从严治校的高明管理者180

三、“最艰苦的条件”和“最辉煌的历史”184

附录萨本栋:献给厦门大学毕业同学会187

主要参考资料189

五个结合

马君武与广西大学190

一、集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马君武191

二、“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193

(一)欧洲办学理念的旗手194

(二)以实用教育为方针,促进广西建设之发展200

(三)言教身教并行,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学习209

三、一代宗师,教泽在人210

主要参考资料211

学术之生命与精神

熊庆来与云南大学213

一、“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和卓越的教育家213

二、“把云大办成小清华”216

(一)“现代善名的大学,都不外在此三方面,有很大的努力”217

(二)实施“通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素质228

(三)坚持大学独立。教授治校作用。建立现代大学体制232 三、…巍巍五华,淼淼滇池,卓哉同高深”234

附录熊庆来填词的云大校歌235

主要参考资料235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237

一、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的创办237

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理念与南开大学的奇迹243

(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德能并重德为先的办学观245

(二)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能力”的人才251

(三)人才强校的办学观258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263

三、享誉中外的私立大学266

附录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节选)269

主要参考资料273

服务、牺牲、团结

李登辉与复旦大学275

一、以宗教之虔诚毅力,为教育界之垦荒者——复旦大学的奠基人275

二、“沪滨屹立东南冠?279

(一)倡导“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281

(二)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288

(三)仿照美国耶鲁大学模式——民主治校297

三、乐育天下才,光华旦复旦300

主要参考资料303

爱国至高无上

陈垣与辅仁大学304

一、身等国宝志存辅仁304

二、名满天下的教育家308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309

(二)重视名师、基础课和教材312

(三)注重传统文化熏陶与校园特色文化的培育322

三、桃李满天下330

主要参考资料331

沟通中西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333

一、从金大学生到金大校长333

二、沟通中西造育英才338

(一)教会大学的中国性338

(二)沟通中西,造育英才343

(三)民主办校351

(四)金大精神与陈裕光的人格光辉353

(五)金大辉煌356

三、永远的校长358

附录陈裕光:教学、实际、研究的三足鼎立与有机统一361 主要参考资料362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363

一、燕园之父司徒雷登363

二、一生心血倾注燕京大学,铸就洪基大业368

(一)艰难的创业历程368

(二)“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375

(三)努力使燕京大学成为“中国人的大学”385

三、燕京大学的业绩391

主要参考资料393

后记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 之红豆馆主溥侗 皇室之族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的公子。他们现在虽已人去楼空,但是他们的精神犹在,名声依旧。他们的才德,他们的风采,他们的境遇,不由得令我们感叹。但仍有许多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溥侗,字后斋,号西园。别称“红豆馆主”,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不得不说,他算是民国四公子中家世最显赫的一位了,曾经还有两次机会称为皇帝,但是都因为慈禧太后的自私而擦肩而过。我个人认为这反倒更好。因为咱们的侗五爷根本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他的风采不得不另我们钦佩。《菊部丛谈》对溥侗的评价是:厚斋色色精到,音乐之外,诗翰、绘事、鉴赏,无所不能。盖有唐庄宗、李后主之长,又非其他天潢所能企及耳”。 溥侗真的是多才多艺,工诗词,善书,擅画,精于鉴赏,更长于度曲。曾于京剧《群英会》一人饰周瑜、鲁肃、黄盖、蒋干、曹操五角,均出神入化,轰动南北。溥侗为了学戏花了不少功夫,包括金钱和精力。因为家庭的关系,他自小就练习武术,自然跌扑技术等样样精通,但是学戏不是光会功夫就可以学好的,更主要的是头脑聪明,那样才可以揣摩剧情,体会到人物心理,才能把戏演的活灵活现。他为了学谭培鑫的看家本领,还会亲自伺候谭老板吸烟片,经常去他家做客,按时到节,总是礼到人到,丝毫没有贵族的架子。就是只要知道哪个伶人又一技之长,也放下他的将军架子,不惜工本的前往请教。不只这样,他学青衫陈德林,学花脸黄润普、钱金福。就是这个样子,溥侗把这些人的所有长处都综合在一起,然后在经过他自己的加工琢磨,自成一家之风格。 他的学习精神是尤其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他的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才可以使他可以“粉墨登场,名贵之气出于天然,尤非寻常所能比拟”。 溥侗首先告诉我们的是要虚心求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每一个某一方面强于我们的都是老师。第二便是坚持。他的学戏路程从小便开始,一直投身于这个事业。不像同样是民国四公子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爱好广泛但都是一时热。我们同样很多事情因为耐心不足,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不见成效就会松懈,这不仅是因为疲劳,更主要的是因为熟悉新的环境后失去了新鲜的感觉。学习的路很长,要充满热情地走下去,就必须学会坚持。 溥侗生旦净末丑无所不能,在扮演角色是,他也无不仔细的揣摩剧中人物的处境还有心态,尽量融入角色之中,唱戏容易,难的是揣摩人物心理,有一副对联就说“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是需要钻研,它可以保证我们不至于浅尝辄止,在学习上有足够的深度。钻研并不是仅仅为了解答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让自己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不至于成为一个太肤浅的人,所以在请教老师或同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这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大奇才红豆馆馆主溥侗。

历史趣谈民国四大家族 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四大家族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导语: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 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二个时间。 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当时南京政府每月国库收入约为1500余万元,而每月支出账面数字就为2200万元,其中军费一项为1800万元,每月赤字就达700万元。当时财政部由宋子文负责,由于9·18和长城会战等原因,1933年前半年国库就有6000万元的新亏空。宋子文表示自己才能不足以扭转这个局面,希望辞职。10月29日,蒋批准宋的辞呈,以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 抗战开始以后,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此时国家财政形式艰难到了无以形容的局面。由于抗战开始二年那,中*国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中国海岸线被日军全面封锁,沿海重要城市也大多被日军占领,占战前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关税、盐税、统税和烟酒税的税源大部丧失。 国民政府此时要维持一支400万人的军队,还有数以千万的逃往大后方的中国难民和大小的政府机关的职员,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孔祥熙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战时经济制度,虽然到了后期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法币也几乎成为废纸,但是中国的经济在抗战中始终没有垮掉。中国几百万军队虽然粮饷不足,但是仍然始终保持必须的供应,以保证其可以继续作战。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神州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上当辰极,下正地心,俗称“神州大地”。神州即华夏、中国、中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纪》:“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经》:“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岛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俗称“神州大地”。中土为神州,黄帝为中央天神。黄帝以土德王,相传黄帝领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赤县和神州合称“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神州雄屹九垓数千载,何以万古相冠?不亦谬哉!夫万古者,诚非精微象数也。实寄吾辈之情思,托区区之遐想,祈与太清同始兴而舍湮灭耳!春风放胆梳万柳,夜雨瞒人润百花。廿一纪,九天居士拟春风夜雨为标范;欲仙游而观万仞,骋翰逸而致神飞。腕下汩汩泻出“数泠清泉挟几多珠玉”,化文以成《万古神州赋》。记曰:寰宇裂而玄幽失,混沌开而光明至。孰知何纪?水波浩淼,盈漫田畴。紫微璀璨,布陈太空。经长年,五洲七洋遂成。越累月,八索九丘踵生。借奇硕金晴, 居苍穹俯瞰:亚细亚东端,太平洋西畔,状若“雄鸡”,内

蕴“龙体”。膏腴富庶者,神州之属也。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本义为周朝于西周时期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复包举中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中国的古称。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炎黄联盟初具雏形。炎黄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并与山东境内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组成更庞大的大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流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族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了。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旧称。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这两种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九州“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即九州

战国四公子详细资料

战国四公子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相关人物简介 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广招门客 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於信陵(今河南宁陵),因而称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魏无忌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嬴。侯嬴为考验一下魏无忌,径直坐上魏无忌空出的上座,还让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魏无忌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嬴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嬴,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回去赴宴。经过此事之后,魏无忌在魏国的市井大众中得到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窃符救赵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的长平军,又进兵包围赵首都邯郸。信陵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给魏王和公子书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将军带领十万部众援救赵国。却怕秦国报复而让军队停留在邺城安营,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抱观望双方的态度。一个隐士,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进出魏王的卧室,作一番努力能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了三年,从魏王以下想求人为她父亲报仇,但没有找到。于是如姬对公子您哭诉,您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想为您去死都在所不辞,不过没有机会罢了。您只要一开口求她,她一定会答应。那么拿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可以向北援救赵国,向西打退秦军,这是王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求如姬,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公子又听从侯生的计策,带原隐居在屠市中当屠夫的朱亥一起去。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仍怀疑这件事,抬头看着公子说:“我现在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挑选得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 公子之死 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未回魏国。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名闻诸侯,都因有魏国。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魏王持公子而泣,

孔孟颜曾四大家族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世系 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蟜极 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契 卌二世祖昭明 卌一世祖相土 四十世祖昌若 卅九世祖曹圉 卅八世祖冥 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上甲微 卅五世祖报乙 卅四世祖报丙 卅三世祖报丁 卅二世祖主壬 卅一世祖主癸 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商王廪辛

民国时期十大美男子,原来我们认识的这些人都是榜上有名的!

1、周恩来,南开才子,曾留学法国,中外公认的美男子,凡是与他接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的风度与魅力,尤其是他的外交能力和处事能力,中共高级领导人,同时在国民党中也享有很高声誉。 2、张学良,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曾与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风流倜傥,一生蒙无数红颜厚爱,连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他一见倾心,而他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最为人称道。

3、梅兰芳,京剧大师,在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梅派”,虽已年逾60尚能粉墨登场,迷倒整个民国的女人,据说有人为看他的《太真外传》,搞得倾家荡产。

4、袁克文,袁世凯的次子,母亲是朝鲜公主,但他与父亲的秉性大不相同,一生风流潇洒,十分热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梨园名票,诗词楹联、琴棋书画、文物鉴赏等诸多方面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唯独对政治漠不关心。

5、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6、蒋介石,貌似人们对他的政治度远远大于对其相貌的注意。人们一直认为,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是蒋因为政治企图而追求宋的。然而,几十年后,宋美龄却坦言,是自己在一次宴会上与蒋相识后,倾慕蒋的英俊挺拔,而主动追求蒋的。宋美龄随后不顾二姐庆龄、大哥子文的反对,在大姐霭龄的帮助下,最终说服母亲,成就了与蒋的百年之好。由此可见,蒋中正之美应当是无所置疑的。 7、张灵甫,北大才子,投笔从戎,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长得俊美刚毅,玉树临风,不仅精通兵书,爱好马术,还擅长书法,能诗善词。

战国四公子比较大全

战国四公子比较大全 战国四公子在历史上留有盛名,他们因以礼贤下士、广招门客闻名于当时,他们都是出色的政治家,那么在这四人之中,为何刘邦独尊信陵君魏无忌呢?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战国四公子比较,希望你喜欢。 战国四公子比较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会祭拜信陵君;在打败淮南王黥布后,他还特批了五户人家守护信陵君的坟墓,让他们四时祭祀。这是很高的礼节,一般只有前代帝王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相比其他三人,信陵君有何过人之处,何以得到汉高祖此般敬重呢? 战国四公子,以礼贤下士、广招门客闻名于当时,门客都达三千之多。第一,从对待门客、发现人才方面说,平原君是三人中做得最差的,因为历史没怎么记载春申君这方面。第一个故事:平原君的邻居是个瘸子,他的小妾笑话人家。邻居气不过,找平原君理论,他表面上答应处理,心里压根不当回事,门客因为他失信于人而走了大半。第二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寄居在赵国,整天找赌博的毛公和卖水的薛公游玩。平原君很看不惯,对自己媳妇说了,他媳妇是信陵君的姐姐,将这转告给弟弟,信陵君说大舅子只知道装点门面,却没寻找真正的人才。后来,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怕回去魏王还因为窃

取兵符怪罪他,不准门客劝谏,就是那两个人冒死劝谏,让信陵君以国为重,使其声名得以保全。高手都在民间,平原君连自己家门口的高人都没发现,别人发现了还嘲笑,怪不得后来门客都跑到信陵君那儿了。平原君不仅没法和信陵君比,也比不了孟尝君。孟尝君和门客的饮食都一样,有天吃夜宵,有个门客觉得孟尝君吃的好,孟尝君就端着饭门客看,那个门客羞愧得自杀了。此外,孟尝君和门客谈话,让人私下记住门客的家庭情况和住址,之后派人去慰问。 第二,从门客的质量上,信陵君的要比其他三人强。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时,想找20个文武双全的门客,只找到了19个,最后毛遂自荐,凑足了数,但真正留下名字的也就毛遂一个;春申君的门客,留下名字的有朱英和李园两人,可他最后不听朱英的劝谏被李园杀了,身首异处,比平原君还差;孟尝君的门客比前两人的强多了,鸡鸣狗盗虽然褒贬不一,但冯諼绝对是无可非议的顶级高手,上能使齐湣王、秦昭王重视孟尝君,下能使薛地老百姓拥戴孟尝君,此外还有一个魏子;信陵君不仅有前边的毛公、薛公,还有足智多谋的侯赢、英勇无比的朱亥,窃符救赵完全出自这两个人之手,后来诗仙李白曾作诗称赞:“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第三,从个人能力与对国家的忠诚度上说,信陵君是双优人才。孟尝君早年能两次劝谏父亲,成年后能使秦昭王召他为相,在齐国呆不下去时还能相魏,能力绝对是有的,但是相魏期间,他联合秦、赵、燕讨伐自己的国家与君王,这就太过分了。春申君早年曾以利害说服秦昭王,使楚国免受灭顶之灾,后来让太子暗中归国,自己大义凛然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令当时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们将自身大胆的人生情爱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渗透融合与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更鲜活更新奇的效果,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 一、最后一位女诗人——吕碧城 吕碧城生于1883年,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12岁那年,父亲去世,因吕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霸占吕家财产,与吕碧城9岁时便议定婚约的汪氏,见吕家变故,也连忙退婚。 1904年,吕碧城结识了天津《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以绝妙文采,得到英敛之的赏识,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从此,吕碧城声誉鹊起,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她兴办女学、提倡女权、出国游学,后因不屑袁世凯称帝,毅然辞去了大总统秘书的职位。 动荡的时代,新旧擅递,社会剧烈的变革,个人不同寻常的境遇,使碧城的词别开生面,多姿多彩,倍受世人瞩目。吕碧城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也是近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作为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录六十六位名家词作四百九十八首,吕碧城五首殿后,有“一代词媛”之称。文学家潘伯鹰形容她的词“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近人钱仲联先生作《南社吟坛点将录》将吕碧城目为“地慧星一丈青启三娘”,认为“(碧城)近代女词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 二、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1930年,萧红因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弃,困于旅馆,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萧红一生受尽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钮氏家族与民国四大家族关系

钮氏家族与民国四大家族关系(2007-10-24 07:31:03)转载▼标签:人文/历史 转薇仙真人帖—— 钮氏家族与民国四大家族关系 (一) 状元厅是湖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钮福保的住宅,1838年钮福保参加当年科考,被擢为状元,这一年中进士的还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国藩。 钮氏在春秋时由国君赐姓,定居于湖州花林,花林钮家又是汉代二个皇后,五个公候的后代,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屡屡迁徙,后代遍布于苕霅震泽之间,世代相承,有的分出一个支脉,有的又重新组合,目前,在湖州居住的分东西两支。在三国的百家姓中,把钮氏的姓氏望地确定在吴兴郡(今湖州),应该说是非常确切的,钮氏繁衍至今,代有人才。 著名的民国人物戴季陶(注1)的夫人钮有恒就是钮氏的后裔,她是钮福保的堂侄孙女(实是芳椿一支钮福钟之孙女),也是当时少数思想开放,追求个性自由的女性之一。关于钮有恒,有了解她情况的族人如此介绍和评价:她与孙中山、蒋介石都有联系,称她是是钮氏第一女中豪杰, 中华民国第一面国旗出自她手. 她亦做过孙中山的秘书. 与秋墐(注2)关系密切,她也是四太子(蒋介石之子经国、纬国,金诵盘之子定国,戴季陶之子安国)之一蒋纬国(注3)之养母。而戴安国的夫人也是钮氏中人,名钮因棠(是钮福保后第五世嫡孙女),又名鄂华(1914—1997年),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曾陆续就读于中央大学美术系、国立艺专、延安鲁迅艺术学校,任中学教师;是国画大师徐悲鸿之弟子,其前夫戴安国(民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之子),1948年解放前夕与戴离婚,未去台湾而留在大陆。 (注1)戴季陶(1891~1949)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原名良弼、傳賢,字季陶,筆名天仇。1891年1月6日(清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生於四川廣漢,原籍浙江湖州。1905年去日本留學,進法政大學。1909年回國,任江蘇地方自治研究所教習。1912年回國,在上海創辦《民權報》,後任孫中山秘書,1916年隨孫中山回國。次年由上海去廣東任大元帥府秘書長。1920年夏曾參加籌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途退出。1924年到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任中央宣傳部長,後任黃埔軍校政治部長等職。1928年後,戴季陶任國民黨政府委員、考試院院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總司令部政訓部長等職。1948年6月改任國史館館長。1949年2月,他看到蔣介石的統治即將崩潰,對前途感到絕望,在廣州服安眠藥自殺。m G2l& P** (注2)秋瑾,女,字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末民主革命者。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发起共爱会,创办《白话报》,号召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提倡男女平权。1905年回国,参加光复会。同年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1906年因抗议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而回国。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1907年主持绍兴大通学堂,任督办,联络浙省革命志士和会党成员,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策划皖浙同时起义。7月徐在安庆举义失败,清政府探查到皖浙联系,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遂于14日被捕。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就义。 (二) 在钮氏后裔中,还有一位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钮永建,他后来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考试院代院长等职,一九四六年曾专程到花林寻根访祖。目前钮氏后裔中有

思修 从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题目:从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必然性 摘要: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取代旧民主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推动新中国的成立的因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民族意识的觉醒、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多个因素。本文着重探究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军阀割据、土地兼并、政府腐败、社会风气 正文: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可从多面进行考证。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着重探究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对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开国典礼在庄严肃穆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拉开序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暴发,一张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席卷全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是就在几个月之后,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迁都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他们出卖路权、矿权,签定众多不平等条约引起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并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败郁郁而终后,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导致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兼并问题自古以来便一存在,但近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有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摄取利益。袁世凯在河南彰德等县占有的土地就有4万多亩,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东北占地150万亩。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之《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做出统计:边界土地状况: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全国其他地区也基本是这个情况。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民陷入破产和失去土地的境地,生活穷困潦倒,而大地主、官僚、军阀们却聚集了更多的财富,进而使得农民与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时,北洋政府还通过“清丈地亩”、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等手段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这些都为日后广大农民群众响应中国共产党打击国民政府,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民国时期政府腐败问题极为严重。官僚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官僚之间也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利益链。贪污受贿成为官场中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四大家族”政治经济联系紧密,贪污腐败本质不言而喻。 此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风气令人堪忧。这一时期,娼妓业甚为繁荣,北京的八大胡同便是因此而闻名。许多人留恋于烟花柳巷之中,烟鬼们也在附近的场所里吞云吐雾。据统计,当时北京城的妓院达3000多家,全国烟鬼竟达2000多万人。此时的社会俨然成为了一个乌烟瘴气之地,亟待出现一个新的政权来对此局面做出整治。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当时国家的卫生状况,百姓的健康状况。在当时,广大地区医疗卫生水平低下,传染病肆虐。娼妓业发达,烟民人数暴增,自然灾害频发、战

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

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 “颜如宋玉,貌比潘安。”潘安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而在清朝时期的和珅也是个有名的美男子,而并不是我们王刚大叔那样的形象,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有哪些呢? 那么,本期传统文化盘点一下吧! 还想了解》》中国古代宫廷礼仪讲解 郎: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了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良人: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郎君:郎,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 官人: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 相公:本是对对宰相的尊称。后推广为妇女对丈夫的敬称。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小“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战国四公子养士大比拼平原君为招客不择手段(精)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军围困邯郸,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于度外,借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救赵的使命。(资料图片) 在战国末年,各国贵族兴起一股养士之风,其中最著名者为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财雄势大,有足够的能力养起数千食客。他们都身居将相之位,无论是处理家事还是国事,其门下的食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孟尝君在秦国被囚禁时,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帮他脱离了险境;赵国邯郸被秦军包围危在旦夕时,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迫使”楚王与赵国结盟,派兵救赵;同样为解救赵国的燃眉之急,信陵君靠门客出谋划策窃取兵符,率兵救赵,击溃秦军,名垂千古。 战国四公子视招揽宾客为最重要的事情,并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他们之所以能招揽数千门客,除了靠财富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手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具体用什么办法来吸引天下游士。 孟尝君 会客时屏风后有人记录客人详细情况 孟尝君姓田,名文,其祖为齐威王,其父为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宣王的异母弟,在齐国做了十一年的宰相。 田婴有子四十余人,田文是其“贱妾”所生。因田文生于五月五日,古人认为五月五日生的儿子不利父母,故田婴令其母弃之不养,但其母偷偷地把田文养大了。田文长大后,劝田婴为将来着想,散家财招揽宾客,田婴觉得这个儿子有远见卓识,便叫他主持家务,接待往来的客人。从此以后,田婴家“宾客日进”,田文的名声“闻于诸侯”。各国的诸侯都派人来请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了。田婴死后,田文在其父的封地薛县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养士很舍得花钱,他在薛县的时候,招揽了许多来自各国的宾客以及各种犯罪逃亡的人,因为孟尝君舍得拿出自己的家产来厚待这些人,“以故倾天下之

民国四大校长

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张伯苓 目录 引言 有容乃大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 一、翰林留学生1 二、20世纪中国教育革命第一人3 (一)蔡元培接掌北大4 (二)兼容并包,惟学是求7 (三)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与教育独立18 三、蔡元培的人格魅力25 附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0 主要参考资料32 美在平衡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33 一、文理兼通的教育学博士33 二、持平办学止于至善35 (一)东南大学的创立35 (二)三育并举、四个平衡38 (三)民主与效率兼顾47 三、东大风貌51 附录郭秉文:略论四个平衡的办学方针55 主要参考资料56 “通”重于“专”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58 一、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58 二、奠定清华校格的教育思想家62 (一)梅贻琦出掌清华62 (二)办学思想65 (三)治校风范72 三、永远的校长75 附录梅贻琦:大学一解79 主要参考资料87 求是精神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一、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二、“求是”的治校方略92 (一)“一切以真理为依归”的办学理念93

(二)德育与智育并重,以质量为教育生命100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111 三、浙江大学的辉煌116 附录竺可桢教育名言选120 主要参考资料124 文理相通 唐文治与交通大学126 一、国学大师、工科先驱、教育名家126 二、“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130 (一)推崇“实学”和“实业”132 (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142 (三)以文养德、文理相通149 三、交通大学的辉煌153 附录唐文治: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训辞156 主要参考资料158 尽十二分力 萨本栋与厦门大学160 一、物理学家、电饥工程学家出身的教育家160 二、做足“南方之强”163 (一)尽“十二分力”建设厦门大学165 (二)加强基础、强调质量172 (三)从严治校的高明管理者180 三、“最艰苦的条件”和“最辉煌的历史”184 附录萨本栋:献给厦门大学毕业同学会187 主要参考资料189 五个结合 马君武与广西大学190 一、集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马君武191 二、“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193 (一)欧洲办学理念的旗手194 (二)以实用教育为方针,促进广西建设之发展200 (三)言教身教并行,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学习209 三、一代宗师,教泽在人210 主要参考资料211 学术之生命与精神 熊庆来与云南大学213 一、“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和卓越的教育家213 二、“把云大办成小清华”216 (一)“现代善名的大学,都不外在此三方面,有很大的努力”217 (二)实施“通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素质228

魏晋四大美男

魏晋四大美男魏晋时代在美学史上是一个人的觉醒,美的觉醒的时代。它有着独特的气质,所谓的建安风骨,魏晋风度;在其他历史时代很难见到。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是英雄辈出的战场;因此涌现出来的人物也多具有非凡魅力。就帅哥而言,前有孙策、周瑜;后有兰陵王、慕容冲等等,无不个性灿然,风姿俊逸。只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以上四位帅哥将军,都过早折沉;连同下面要介绍的四位都如流星划过,一现昙花。 一、掷果盈车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字安仁,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之。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篇,专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就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潘帅哥驾着他的宝马香车,招摇过市,连老妇人都视之为男神,市场里买的水果,都往潘安的车里丢,潘帅每次都满载而归。 潘安小名为“檀郎”,才貌双全罕有,更难得的是,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既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逝,他也没续弦。于是他就成了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位居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 但是潘安本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人谄事贾谧,“每候

其出,辄望尘而拜。”他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其首。后来西晋“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专政,潘安遇害,被夷三族。 二、翩翩周生 周小史,晋朝美男子,长潘安约二十岁,《情史》所谓:“魏晋佳人有二”即指潘安、周小史。这位少年纯情美丽,自然天成,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 晋张翰《周小史》诗曰:“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梁刘遵《繁华诗》曰:“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曼脸若桃红。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幸承拂枕选,侍奉华堂中。金屏障翠被,蓝帕覆薰笼。本知伤轻薄,含词羞自通。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蛾眉讵须嫉,新妆近如宫。” 周小史在十五岁的时候,被皇帝将他带入宫内,成了当时有名的娈童。而这位美少年,在宫中没呆多长时间,就失踪不见了。所以,周小史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三、看杀卫玠 卫玠(公元286年—公元312年6月20日),字叔宝,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简介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简介 孟尝君,本姓田,原名为田文,战国时期的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孟尝君田文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尝君出生年月不详,妫姓,田氏,名文,是齐国宗室大臣。其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也是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地,权倾一时。父亲田婴死后,田文世袭了父亲的爵位,封地为薛,是为孟尝君。他广结天下贤士,以广招宾客而闻名,其最府中食客最多的时候有数千人。 孟尝君以广招食客而闻名,但是他的一生经历却颇为坎坷,先是出使秦国,因为遭到猜疑而险些被亲王处死,但是后来他设法笼络秦王的宠妾,在这位宠妾的劝说下,秦王才答应放田文回国。 回国之后,齐王知道了田文在秦国的遭遇,于是感到愧疚,便将田文封为宰相,执掌国政。可是齐国内部之乱层出不穷,田文的贤能始终招人妒忌,经常被人冤枉,后来孟尝君田文便称病推脱齐王的重任,而是告老归田,准备隐退。即便已经隐退的田文时常还会被人当成是一颗定时炸弹,欲除之。 田文很害怕,所以又开始出逃,这一次他逃到魏国,做了魏国的宰相,并协助魏王,联合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大败,从此齐国对田文开始敬重。后来齐襄王即位,与田文修好,在田文死后还追风谥号孟尝君。孟尝君田文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

与他父亲的墓冢相邻,是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孟尝君是什么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孟尝君一生最为真实的写照。孟尝君由田婴一个不受恩宠的老婆所生,生出孟尝君之后,田婴让这个老婆不要养他,因为孟尝君是在五月五日生的,当时流传此日出生的人“男害父,女害母”,田婴撂话之后直接走了,没想到他母亲居然偷偷摸摸地把孟尝君抚养成人。相比较从小生长在高门院落里的贵族,孟尝君身上没有一丝骄奢淫逸的作风,反而踏实进取,交友广泛。 孟尝君长大之后,经自家兄弟引荐给田婴,田婴见了之后,异常愤怒,喝斥他的母亲:“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孟尝君在他母亲还未回答之际便叩头大拜与田婴争论一番,最后田婴留下了这个儿子。由此,孟尝君的口才,雄辩能力,可见一斑。 孟尝君鸡鸣狗盗的故事“战国四公子”,是对当时各国养“士”之风盛行之时,给这股风潮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人物的称呼。这股风潮兴盛的缘由是因为强大的秦国对其他的国家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各国为了抵御秦国,增强自己的实力而纷纷招募天下贤能之人。这四个人,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个性迥异却都具有礼贤下士的高贵品质。而这四个人之中,势力最庞大也是最具野心的便是来自齐国的孟尝君了。 孟尝君,原名田文,出生于王室家族。但是小时候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妾,而且他的出生日五月五日是一个很不吉

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的故事

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民国的四大才子之一,那么关于徐志摩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志 摩的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云游的故事 徐志摩生于1987年1月19日,原名章垿,他现在的名字是在去英国留学的时候改的。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同时还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月诗社的成员之一。他留下了很多的新体诗,比较著名的就是《再别康桥》,还有就是徐志摩的《云游》。 徐志摩《云游》这首新体诗中描写的自由、轻盈。他的这首诗体现出了他婉转的写作风格,给人一种寂寥但是又向往的感觉。大概这个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徐志摩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在英国留学,在那里他见到了林徽因,他欣赏她,想要和她永远在一起,但是他自己却有妻子,这时的他很悲伤,因为现在的妻子是父母安排的,让他感觉自己没有自由。终于他和张幼仪离婚了,却没想到林徽因受不了道德的谴责没有嫁给他,于是他和自己爱的女人陆小曼结婚了。婚后有一段时间他们过得确实很好,但是不久陆小曼就染上了毒瘾,陆小曼对钱财的挥霍使得徐志摩生活拮据,不得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生活的压迫让她越来越希望得到释放,于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放在了他的诗歌中,《云游》就是他描述的最美好的国度,那是他生活的理想环境,那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得不到,所以只能想象。 徐志摩《云游》是他一生的渴望,是他对追求想象中世界的描述,虽然美好,但是那只是一个梦,一个非常美好但

是却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最先提到的就是张幼仪了,虽说他们在徐志摩中学毕业之后就结婚了,那时的张幼仪才 15岁,他们在结婚之前素未谋面,可以说得上是靠人介绍而 结婚的,当时大多都是听命于父母,而他们的结婚时两家人都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两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也可谓是门当户对。 张幼仪18岁时给徐志摩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没过多 久徐志摩就留学在外,张幼仪也就随着爱人到了英国,去那边陪伴着他。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见了他的第二段爱情,也就是林徽因,他们一见倾心,想要尽快的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于是,他们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当徐志摩转身回来找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国,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后一段爱情。他最后遇到了陆小曼,没有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可谓好景不长,陆小曼用钱十分的阔绰,挥霍无度,不仅在家里面与徐志摩大吵大闹不知悔改,还在外面与别人整天厮混在一起不务正业,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补贴家里的用钱,直到徐志摩因一场意外逝世,陆小曼才顿然醒悟,改过自新,这便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赛珍珠和徐志摩的故事 坊间传闻赛珍珠徐志摩曾经有一段暧昧关系。两人的相识还跟泰戈尔有关系。1924年,泰戈尔接受孙中山的邀请 来到中国。徐志摩不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尔。因此,徐志摩充当泰戈尔中国之旅的翻译,同时照顾他的起居。 泰戈尔到达南京后前往东南大学演讲。徐志摩的翻译

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人生中的几场大戏

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人生中的几场大戏 溥侗 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从血脉上说,溥侗是奕纪的嫡孙,而奕纪是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成亲王永瑆的嫡孙,因此溥侗是成亲王一脉。 光绪七年,溥侗被恩封镇国将军,随后奉旨进宫,在上书房当光绪的伴读。光绪三十三年,恩封加辅国公衔。后来的西园先生棋琴书画经史子集无所不精,有人以为这跟他少年时“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后来的红豆馆主潇洒不羁游 戏人生,有人以为这也跟他“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看来,成也“上书房伴读”,毁也“上书房伴读”。 细品这分析,有几分道理,“上书房伴读”让他博览群书,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却也让他从光绪身上知晓苦难人生的可怕,生活于牢笼中的可悲。所以他成了宗室后裔中最有才华的“顽主”,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 一出戏气坏辫子帅 1917年6月30日晚,率三千辫子兵进京的张勋张大帅,带着几位亲随叩开皇宫大门。按中华民国与逊位的宣统皇帝的约定,除每年拨专银外,故宫仍归退位皇帝使用,受民国

法律保护。所以,即便有遗臣旧故欲见溥仪,也是白天按程仪晋见,晚上叩门之事从未有过。 但是,太监并未盘问,便引领来人往养心殿,逊帝溥仪早已在养心殿等候,看来这次晋见是预先“勾通”好了的。第二天即7月1日,张勋一身戎装亲带侍卫再进午门,此时的午门早就城门大开,城头也一改平日的素淡而插满了龙旗。 北京城一夜骤变,大清复辟,宣统又登帝位,用张勋的话说这叫“奉还大政”。最热闹处是四九城的估衣铺,长袍马褂成了抢手货,待估衣铺无货可卖后,人群拥向寿衣店。原本西装时髦,一时间长袍马褂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正在家琢磨戏的西园先生接到宫里通知:明日在江西会馆恭演大戏,以示对大清复辟的庆祝。通知还要求辅国公溥侗登台献艺……溥侗心知肚明,这“通知”绝非溥仪“上谕”,因为按朝廷的规矩,天潢贵胄坐于亭轩之中品茗清唱为“雅”,真要登台彩唱则有失身份。何况演戏的场所选在江西会馆,而不是宫内漱芳斋,肯定是那帮“复辟狂”为拍张勋的“马屁”想出的勾当。 张勋是江西人,贫寒出身,自幼投军,因作战勇猛,按军功升迁,曾一度调进京师,为慈禧的扈从,耳濡目染,对京剧有了偏爱。在江西会馆演京剧庆贺张勋的“丰功伟绩”,纯粹是投其所好,借机投靠。 溥侗原想一拒了之,可转念一想,不如唱《千忠戮》“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