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教学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圆周运动的神奇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F=mrω2= mν2/r,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rω2= ν2/r,并

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2、理解向心力是按作用效果命名的效果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 教学用具]:

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上节中我们学习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

V、ω、T、f、n

2、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

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它的大小、方向各怎样呢?加速度有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概念

⑴向心力

实验:

①、在光滑的薄板上做实验

a、用手击未栓线的小球,小球沿着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用手击栓有细绳一端固定的小球,使小球做圆周运动

②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套有一张白纸,同时将上述的小球沾上印泥,重复以上实验,把在纸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小球为什么做了圆周运动?

③通过讨论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⑵向心加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作用下,必然要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②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2、向心力的大小

在竖直面内让小球做圆周运动,让学生猜想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研究F向与m、r、ω的关系

⑴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⑵介绍向心力演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

a:质量不同的钢球和铝球,当它们运动的半径r和角速度ω相同时,比较向心力的大小

b: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运动半径相同,观察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c: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小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运动半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F向随r、w、m的增大而增大

(4)总结得到: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m、圆周半径r和角速度ω都有关系,

且给出公式:F向=mrω2

3、向心加速度:a= rω2

向心力的大小还可以用F向=mν2/r来表达,同样向心加速度也可表示为

a=ν2/r

4、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⑴ν: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沿着各点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改变

⑵ F: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

它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⑶ a: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以上各点说明了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指出:当w一定时,a∝r

当v一定时,a∝1/r

5、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3个问题:

⑴系着绳子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圆心在哪里,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向心力是什么?

⑵系着绳子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情况如何?

(3)在圆柱筒内附有一物块,圆柱筒绕其轴线做匀速转动,则物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4)使转台匀速转动,转台上的物体也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台与物体间没有相对

讲评以上的3个问题,得出几点说明:

①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②a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变速运动

③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如图1)

(如图2)(如图4)

(如图3)

力,不能认为物体受到一些力作用外,还另外受到向心力。

板书设计

§2.5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一、概念

1、向心力: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二、向心力的大小:F 向=mr ω2=m ν2/r

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r ω2=ν2/r

四、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⑴ν: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沿着各点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改变 ⑵ F :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 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⑶ a :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五、注意

(1)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2)a 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3)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不能认为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特殊的力叫向心力。 变

加速运动

高一物理向心力典型例题含答案

向心力典型例题(附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共12道小题】 1、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块a 靠在圆筒的壁上,它与圆筒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a不下滑,则圆 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A. B. C. D. 解析:要使a不下滑,则a受筒的最大静摩擦力作用,此力与重力平衡,筒壁给a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则N=mrω2,而fm=mg=μN,所以mg=μmr ω2,故. 所以A、B、C均错误,D正确. 2、下面关于向心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所以是一个变力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除了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外,还一定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 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某个力,也可以是这些力中某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是某一个力的分力 D.向心力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解析: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它可以是物体受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力的分力,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再分析向心力.向心力时刻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

的大小,即向心力不做功. 答案:ACD 3、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一个向心力 B.向心力不改变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即为其所受的合外力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大小不变 解析:向心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一个特殊力,它是由其他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或某一个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的.因为向心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不会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当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BCD 4、在光滑水平面上相距20 cm的两点钉上A、B两个钉子, 一根长1 m的细绳一端系小球,另一端拴在A钉上,如图所 示.已知小球质量为0.4 kg,小球开始以2 m/s的速度做水平 匀速圆周运动,若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 N,则从开始运动到绳拉断历时为() A.2.4π s B.1.4π s C.1.2π s D.0.9π s 解析:当绳子拉力为4 N时,由F=可得r=0.4 m.小球每转半个周期,其半径就减小0.2 m,由分析知,小球分别以半径为1 m,0.8 m和0.6 m各转过半个圆周后绳子就被拉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

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着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高中物理_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向心加速度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6节《向心加速度》。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知道向心加速度”。该要点是理解向心加速度,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做准备。 2.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向心加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之后编排的,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圆周运动。并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以及学好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准备。 3、学情分析 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加速度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加速度方向,而后引导学生探索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的推导,这也是新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2.体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分析方法。 3.知道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知道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4.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公式ɑ=υ2/r=ω2r 的意义。 6.会应用向心加速度定量分析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品 质。 2.通过探索向心加速度公式,体验探索自然界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 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德育目标: 通过a 与r 及ω、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mrw F 22==,向心加速的大小r v r w Q 22==,并能用 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 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 (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 2、引入:由于匀速云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a: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b: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用CAI课件,模拟上述实验过程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 b: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4)通过讨论得到: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b: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与加速度课后练习题

平均速度与加速度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B. 某物体在某短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C.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下列说法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汽车的速度计显示速度为90km/h B.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C.小球在前3s内的速度是5m/s D.某城区道路汽车限速40km/h 3: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4: 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5: 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 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C.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D.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6: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m/s

7: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6.25s末的速度为10.4m/s,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3 m/s B.10.2 m/s C.9 m/s D.8m/s 8: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9.00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百米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0m/s B.10.00m/s C.9.60m/s D.9.00m/s 9: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划艇500m决赛中以101s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大速度一定为4.95m/s B.平均速度约为4.95m/s C.冲刺速度一定为4.95m/s D.起动速度约为4.95m/s 10: 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的路程,接着以v2=20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28km/h,则v1应为() A.24km/h B.34km/h C.35km/h D.28km/h 11: 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以平均速度行驶了后一半,到达终点时恰好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B.C.D. 12: 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它走完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走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则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 B.9 m/s C.8 m/s D.6 m/s 13: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0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三分之二,余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 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6m/s B.13.3m/s C.15m/s D.12m/s 14: 甲乙两汽车沿平直公路同时同地同向驶往同一目的地,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内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P A.甲先到目的地B.乙先到目的地Q C.甲、乙同时到达目的地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谁先到Q 15: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B.,C.0,D.0,

高一物理必修二向心力

向心力 一、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是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2.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3.表达式:(1)F n =m v 2 r (2)F n =mω2r (3)F n =m ()2πT 2 r (4)F n =ma n 4.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凡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不管属于哪种性质,都是向心力. 二、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1.变速圆周运动的合力:变速圆周运动的合力产生两个方向的效果,如图所示 . (1)跟圆周相切的分力F t :产生切向加速度,此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2)指向圆心的分力F n :产生向心加速度,此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2.一般的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1)一般的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 (2)处理方法:可以把曲线分割成许多很短的小段,每一小段可看做一小段圆弧.研究质点在这一小段的运动时,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是恒力.( × ) (2)向心力和重力、弹力一样,都是根据性质命名的.( × ) (3)向心力可以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也可以是物体受到的合力.( √ ) (4)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并不指向圆心.( × ) (5)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改变.( √ ) (6)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 ) 2.(多选)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一小球在光滑桌面上绕一铁钉(系一绳套)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 B.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D.绳子拉力充当向心力 三、匀速圆周运动问题分析 1.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 圆周运动问题仍属于一般的动力学问题,无非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答有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轨迹圆周(含圆心、半径和轨道平面). (2)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大小(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等). (3)根据向心力公式列方程,必要时列出其他相关方程. (4)统一单位,代入数据计算,求出结果或进行讨论. 2.几种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

高中物理必修一 1.5加速度教案

O v/m·s -1 t/s 4 6 2 4 6 2 课前预习案 请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下列问题 一、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是一个 (标量或矢量),定义式: ,方向: ,单位: 。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的方向不能由速度方向确定,要由速度变化的方向来确定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当 时,物体加速运动;当 时,物体减速运动。 加速度的正负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取初速度v0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1) 当vt > v0 时, a>0, a 与v0 方向相同;反之也成立 (2) 当vt < v0 时, a<0, a 与v0 方向相反.反之也成立 思考:由加速度为2 /2s m 可知: ;物体将 (加速、减速或无法确定)。 三、根据v-t 图象分析加速度 通过速度――时间图象不但能够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还能够知道物体的加速度。 如图1所示:OA 段物体做 运动,AB 段物体做 运动。 前2秒内的加速度 2s —4s 的加速度 4s —6s 的加速度 V 图1 B t A V m O

1.5加速度 【课堂探究案】 1. 探究:用什么物理量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 加速度与速度大小有关吗?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有关吗?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率有关吗? 2.探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例如:一个物体沿水平直线运动,考查某一段时间间隔t ?,其初速度1v 方向向右,而末速度2v 方向也向右(且12v v ?),即加速情况:那么速度矢量的变化量v ?=2v (矢量)-1v (矢量)如何表示呢? 那么,换一种情况:1v 、2v 同方向,但12v v ?,即减速情况。都是v ?=2v -1v 只不过后者是负值 3.探究:如何从v-t图象看加速度?速度一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 例1足球以水平速度v=10m/s 击中球门横梁后以v / =8m/s 的速度水平弹回,与横梁接触的时间为0.1s ,求足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例2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如1—5—3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从图上求出各段的速度变化及加速度. 例3猎豹由静止开始起跑,经2s 的时间,速度达到70km/h, 猎豹的加速度是多大?是正值还是负值,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 例4列车以3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路段给出低速行驶的信号后,采取自动措施,在10s 内使列车的速度减少到10m/s ,求列车的加速度。列车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 课堂内容小结 课后巩固案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就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举例:竖直上抛运动) 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1 v 2 v v ?1 v 2 v v ?a a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典型例题解析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典型例题解析 【例1】如图37-1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 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解析:P点和S点在同一个转动轮子上,其角速度相等,即ωP=ωS.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rω2可知:a s/a p=r s/r p,∴a s=r s/r p·a p=1/3×0.12m/s2=0.04m/s2. 由于皮带传动时不打滑,Q点和P点都在由皮带传动的两个轮子边缘,这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相等,即v Q=v P.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可知:a Q/a P =r P/r Q,∴a Q=r P/r Q×a P=2/1×0.12m/s2=0.24 m/s2. 点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相同量,找出已知量、待求量和相同量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问题讨论】(1)在已知a p的情况下,为什么求解a s时要用公式a=rω2、求解a Q时,要用公式a=v2/r? (2)回忆一下初中电学中学过的导体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式:P=I2R和P=U2/R,你能找出电学中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及这里的 向心加速度a与圆周半径r的关系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例2】如图37-2所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盘中心O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个木块,当圆盘匀角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那么

[ ]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 B.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C.因为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同 D.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木块所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从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来分析:由于圆盘转动时,以转动的圆盘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趋势是沿半径向外,背离圆心的,所以盘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 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受到一个向心力的角度来分析:木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必须受到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由于木块所受的重力和盘面的支持力都在竖直方向上,只有来自盘面的静摩擦力提供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因而盘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必沿半径指向圆心.所以,正确选项为B. 点拨:1.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它可以是重力、或弹力、或摩擦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分力所提供. 2.静摩擦力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决定的. 【问题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沿切线方向飞出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应该与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因而应该选取的正确答案为D.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例3】如图37-3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滑小孔O;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为m=1kg的小球A,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4kg 的重物B. (1)当小球A沿半径r=0.1m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为ω= 10rad/s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2)当A球的角速度为多大时,B物体处于将要离开、而尚未离开地面的临界状态?(g=10m/s2)

高一物理速度教学设计.doc

高一物理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速度这一课怎么做好教案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

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1 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表达式:a=△v/△t=(vt-v0)/t(vt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3 单位:m/s2或m.s-2 4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5 a=△v/△t所求的应是△t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 比较速度v、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v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2 分为:○1匀加速直线运动和○2匀减速直线运动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 ○1v t>v0,a>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v t<v0,a<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 = a△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 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斜率的正负判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 如果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某时刻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大小 [例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 [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 [分析]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并不表示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 在任意1s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的初速度已经过2s,当a=2m/s2时,应为4m/s. [答]B. [例2]图1表示一个质点运动的v-t图,试求出该质点在3s末、5s末和8s末的速度.

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五节知识,在教材的第86页至89页。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打好必要的基础。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这个难点。在教材中先通过实例来引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F=mrω2或F=mv2/r,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rω2或a=v2/r,这样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并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

关问题。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③、情感目标:通过情景视频的引入,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如何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另外,由于向心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容易把向心力当作性质力处理,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应为学生怎样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接下来说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桥梁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他们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有多次小组合作经验。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好,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来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实验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圆周半径、线速度的关系,而

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加速度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向心加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换句话说,作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和方向如何来确定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部分,投影图-1和图-2以及对应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必要时给学是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设疑: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上两个 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除疑惑,同时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思路。 学生活动:思考后,积极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并点评。同时引出下一课题。 1、速度变化量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 (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跟所用的时间的。 (2)公式: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为,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厘米每秒(cm/s)等。 1m/s=3.6km/h (5)速度是,它的方向就是的方向。 (1)定义: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 (2)公式: (3)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 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地运动快慢。

(4)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方向相同。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标量。 答案:1、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比值,物体运动快慢,米每秒,m/s,矢量,物体运动;2、平均速度,位移;3、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瞬时速率。 疑点突破 1、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的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在匀速运动中,由于速度不便,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既是 平均速度,也是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随位移和时间的选取不同而不同。对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我们在它通过的某一位置附近选一段很小的位移,只要位移足够小(即通过这段小位移所用的时间足够短),那么这段小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问题探究 (1)用什么方法判断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 (2)如何比较两个百米运动员的快慢?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

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 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练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练 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 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2.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3.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 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跟s成正比,跟t成反比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物体在1s内通过的位移与1s的比值叫做这1s的即时速度

D.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5.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1v,由B到C的速度为2v,若AB=BC,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6.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如图3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0.5?cm,由此可知(??) 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 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s?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80?s 7.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8.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是() 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人教版高一年级)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一、设计思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实例让学生从运动和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特点,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教材接着从理论的角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数学表达式。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公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材中设计了验证性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实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还有一点与过去不同,那就是在讨论完匀速圆周运动后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这块内容的补充,不仅为分析物体在曲线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为万有引力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当然,学习完这一节之后,中学里所有的运动形式都学习完毕了,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了处理曲线运动的重要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还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研究了平抛运动。接着引入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向心力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由于向心力是一种学生感到陌生的力,而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实验,使学生对向心力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1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山东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的第2节。是在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后,进一步从力的角度深入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是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为解决圆周运动实例分析问题所学的准备知识,也是学习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的知识基础。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材处理:为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教材作了调整:把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放到下节课教学,而将实例分析的部分内容纳入本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方向、作用; ②会分析不同条件下作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向心力,掌握分析向心力来源的思想方法; ③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新问题,得出新结论;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新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分析向心力来源的思想方法;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教学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主要采用实验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考虑到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和迁移。对于能顺利完成过渡和迁移的学生,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讨论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过渡有困难的学生明白在圆周运动中如何确定向心力。这样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体会到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就是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二定律在新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学生已经知道,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当合力与速度共线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合力与速度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曲线运动(如过山车)。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有什么特点? 2、讲授新课 (1)向心力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考虑到学生的任知规律及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实验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四章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教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纸带计算小车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加速度 (3)从实验中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学会使用常见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互相协作中,发扬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如何平衡摩擦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题设计思路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通过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等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课题——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以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同时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正确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资源 演示实验器材:光滑的水平板(一端带有定滑轮);钩码,细绳,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小车.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速度描述的呢?那么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其实也就是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我们是用加速度来描述. 那么大家想想看,影响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的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那么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速度改变的快,还是质量小的物体速度改变的快呢? 学生通过思考,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 让学生尝试利用日常生活事例说明:相同牵引力的情况下,同一辆车,空车时速度增大的快,而满载时速度增大的慢.说明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小的物体速度容易改变.也就是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大. 再次提问: 那么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受力大速度改变的快呢?还是受力小的物体速度改变的快呢? 学生通过思考,根据生活经验:物体受力小,运动状态难改变.加速度就小.反之也成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