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基于管理学的视角述评四种经典人性假设

理论

摘要:四种经典的人性假设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适用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每一种人性假设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其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其特有的缺陷;本文基于管理学的视角,简要评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对其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经典人性假设理论概述积极面消极面

一、经济人假设----把人不当人看的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概述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这种人性假设吸收了享乐主义哲学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即将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获得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为了追求自我最大化的利益,大多数人希望以懒惰、逃避工作、推脱责任的形式获得报酬,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而成为管理者,管理者的领导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具体管理措施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控制等。

(二)积极面:拉开管理科学化时代的帷幕

经济人假设理论的提出在管理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将工作定

额、工具标准化等科学研究和思想引入管理中,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结束管理靠自我经验、放任自流的状态,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消极面:引起了普工支持率与高端人才困境

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主要靠得是管理中动作研究、劳动定时、工具标准化等这些管理学中科学的、技术的、基础的层面,对管理风格、管理原则、管理心理等管理学的诸多领域并未涉及。而且,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把工人不当人而是当做经济动物看待,认为工人应该完全听从管理,不准参与管理,抹杀了其自主性、主人翁精神、归属感、自尊心,不关注工人与工人、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亲和需要,不关注工人对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兴趣以及对荣誉、发展机会、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把工人不当人看的理论注定不能得到现代广大职工的拥护,注定不能招引高端人才。

二、社会人假设----很难达成工作目标的理论

(一)社会人假设以及人际关系理论概述

社会人假设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友谊、归属感、凝聚力等,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应该是注重倾听工人的意见、让员工参与管理、促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致,奖励时也应以集体奖励为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计划、指挥、监督、控制应放在次要地位。

(二)积极面: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使管理由泰勒制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发展到了人际关系学说下以职工为中心的新阶段,丰富了管理学理论与思想,缓和了泰勒制带来的劳资关

系紧张,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消极面:工作目标难达成

社会人假设及其蕴含的管理方式根本就不适合现当代管理实际,任何企业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要产生经济效益就必须完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任务和目标,在完成任务、向目标前进时,各部门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企业员工既要应付工作压力又要处理友情、亲情、爱情间的复杂关系,再加上人与人间的性格冲突,员工的人际关系难免会遭受各种矛盾和危机。如果企业信奉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方式,那么企业将永远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花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工作任务以及目标的达成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会大幅下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部门虽然更注重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的要求较宽松,但其对达成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迫切需求却是一致的,除少数具有特殊性质和大多数小型非营利组织外,多数非营利组织要为争取资金、求得生存、发展壮大而苦苦挣扎;而政府虽然在外界看来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公务员大多在政府逻辑的指引下陷于动态性复杂的泥淖,对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况且中国政府的绩效考核还是以工作绩效为重,不是以人际关系为重,社会人假设不会被认可和应用。因此,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方式只能存在于某一时间段、某一群人、某一部分工作中,不能作为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思想而广泛地应用。

三、自动人假设----基础不固、不切实际、应用面狭窄的理论

(一)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概述

自我实现人假设也叫“自动人”,认为人的本性是主动开发潜能、实现抱负,

对经济利益和人际关系并不十分注重,工作勤奋、勇于承担责任、有创造性、有智慧,只不过现在的社会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管理方式应该是注重非经济因素对人的激励,在工作上赋予其决策权、自主性、发展机会、荣誉,使工作变得富有挑战性、充满乐趣,与员工特长相合,管理者管理职能要由组织、计划、监督、指挥转变成为员工实现自我抱负创造条件、减少阻碍。

(二)积极面:任务目标的达成与工作内在激励性并重

自我实现人克服和扬弃了经济人假设偏重任务轻视人以及社会人假设偏重人际关系轻视任务的片面性、局限性,引发了管理重点、激励方式、管理制度、管理者职能的转变,如在管理制度上,主张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以及制定发展规划,让职工自己选择工作。

(三)消极面:基础不牢、不切实际、应用面狭窄

1、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在机械化大生产下,工人日益专业化、狭窄化,工作变成单调、重复的动作,工人士气低落,质量和效率下降,在这种情境下产生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格是自然成熟的、天生勤奋的、肯担负责的、聪明的,主张增强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性。

2、自我实现人理论是在美国这个特殊的国家以及机械化大生产的企业这个特殊的情境下产生的理论注定了其人性假设和理论的基础不固、不切实际、应用面狭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础不牢。人的本性并非天生勤奋、负责、聪明,也并非天生懒惰、逃避、愚笨,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权威的心理学实验或心理学理论能证明人天生具有某些良好品格,即使是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坦承“能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的”。事实上,人的品格与后天的学习、经历、教育等密切相关,具备良好的品格不但靠个人的后天努力,

也要靠周遭良好的环境。孩子生长在氛围和谐、感情亲密的家庭显然比父母离异、不重教育的家庭更容易发育出健全的人格;在名师众多、学习氛围浓厚的大学深造显然比在师资薄弱、崇尚金钱的大专院校更易成才;在众多亲友的鼓励下改正恶习显然比在亲友漠不关心的处境中更易成功,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人的品格并非自然成熟,而是在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动性的综合作用下成熟的。所以,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理论基础不牢。二是不切实际。试看当今企业与政府部门中有多少将此假设作为主导的管理思想,又有多少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自我实现人假设所提倡的管理方式在实际中应用呢?绝对是少数!因为进入公司的大多数员工的人格已经定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今世界的心理学至今也没有创造出比较高效的、普遍的方法和模型来改变、提升已定型的人格。根据“二八定律”,重要工作的80%由20%的人来完成,其他工作由20%的人完成,20%的精英居要职、统治着80%的平凡人仍是客观实际,80%的平凡人仅因为进入到一家奉行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实行相关措施的公司企业就变得勤奋、聪明、负责起来,那么这个世界就能立刻充满精英,生产效率就能猛然大幅提高,公司效益就能猛然大幅增强,生产力就能猛然间大幅提升,物质财富就能猛然大量增加,那么人类斥巨资、耗费无数精力所进行的科技研究恐怕便意义不大了。三是应用面狭窄。那么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措施是否在当今没有实用性呢?也不是,只能说是应用面狭窄,如它的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主张管理者主要任务是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等论点起码在中国基本不可行,因为是下放管理权限与行业性质、公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提案制度与劳资会议制度不符合基本国情,管理者的服务职能违背了市场经济下公司领导层要详细考察、慎定战略、快速反应的原则,但是它的注重工作内在激励性的观点虽然在小

型企业效益不大,但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却价值很大,能提高士气、提升效率,符合时代潮流。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一)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概述

复杂人假设认为不同的人由于生活条件、经历、发展阶段、思想观念不同,所以其需要不同;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发展阶段、经历,其需要也不同;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存在着多种需要与动机,形成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很难把握。因此,管理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领导方式,管理者应信奉权变理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领导方式和管理措施,并且除一种领导方式外,要同时具备多种辅助领导方式,组织形式也可以灵活变化。

(二)进步意义与积极影响

1、揭示了个体和环境的差异性。经济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将人分为“少数”和“大多数”两类,社会人假设将人看作全部以人际关系为重,对个体和环境的差异性的重视度极弱,只是由某一种情景、某一个实验、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研究向各种情景、各类组织、整个历史时期的扩展,不符合客观现实。

2、提出了管理学的动态性视角。复杂人假设和超Y理论提出了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这种人性假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3、提升了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

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

(三)致命缺陷----对规律、原则的忽视

超Y理论与权变理论密切相关,它的缺陷在于只强调人们差异性的一面,不承认在管理学中人们共性的一面。因此信奉超Y理论的人与权变学派一样都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概括出若干基本类型,试图为各种类型确认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因此,这种理论陷入了既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的指导作用,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的泥淖,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因此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

参考文献:[1]姚为民.德鲁克管理学新诠.台北:经济日报社,1993

[2]徐渊.比较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3]尹毅夫.管理学.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4]吴必达.成功企业如何管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5]徐国华等.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级:2010级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班级:二班

姓名:王明阳

管理心理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 1、试述人性假设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的管理思想及策略。(25分)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感。 基本观点: ?当人们的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转而致力于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即自我实现。 ?个人总是追求在工作中变得成熟起来。 ?人主要还是由自己来激励和控制自己的。 ?如果能给予适当的机会,职工们是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结合为一体的。 管理策略: ?管理者要较多考虑怎样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具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 ?管理者应是一位起催化作用的媒介者,是创造与提供方便的人。 ?应该强调内在的奖励,使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因完成了任务与发挥了个人潜能后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感。 ?管理制度与方式应能保证职工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2、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特征: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受某些条件的制约。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与正式群体组织相一致时,它能促进正式群体,使之能更好地发挥预定的劳动生产功能。但是,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正式群体不相一致时,尤其是当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失去在非正式群体成员中的威信时,容易引起两种群体之间的冲突,甚至阻碍正式群体的正常工作。 管理者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力争创造条件,使之与正式群体配合。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使非正式群体起到正式组织机构的作用,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对抗局面。 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组织管理的启示。(25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这五种需要分别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人性假设理论案例

【案例】如何看待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与Y理论 【案例资料】 新上任的销售部王经理? 上个月月底的一次公司办公会议上,公司李总经理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免决定:考虑到销售部陈兴经理月初出车祸受伤后,销售部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销售部工作,任命王军为销售部经理,免去他现任的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以便于他全力抓销售部工作。 ? 王经理上任后,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抓好销售部的工作呢?他认为销售部任务是否能完成全部都落在销售员身上,因此抓好销售员是个关键。王经理在他上任的第一次全体销售部员工大会上表示,他先要花一周时间作调查研究,在此期间一切仍按原来的程序工作。这一周内王经理做了三件事:一是查阅近5年的本公司销售统计资料,特别注意每个销售员每个月完成的销售量。他发现前几年销售员完成的量在30~40台/月,可这两年一直在25~30台/月之间。销售员的人数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8个,现在是10个,但销售总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二是他走访了本市和邻近地区的同类厂,了解它们的销售情况,特别是销售员的工作情况,了解下来大体上好的厂家销售员的销售量达30~35台/月,差的只有10~20台/月。三是制定一个销售员的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销售量挂钩的方案。王经理发现,以往销售员的奖金与完成的销售量有些挂钩,但拉开的差距不大,浮动工资基本是平均分摊。王经理准备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 在第二次全体员工会议以后,王经理把10位销售员留下来继续开会,在会上他推出了一个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销售量挂钩的试行方案。方案的要点有三:(1)每位销售员每月应完成的销售量定为38台。(2)完成这一指标得全奖,如完不成,则每完不成一台扣20%奖金,达不到34台,扣除全额奖金(值得一提的是,全额的奖金金额约为工资的2/3)。(3)连续3个月完成指标,第4个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连续一年完成指标再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如享受浮动工资后,没完成指标,第2个月起取消浮动工资,如连续半年完不成指标,则下浮一级工资,连续一年完不成,再下浮半级工资。在对试行方案作解释时,王经理说,方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试行方案首先需要大家转变观念,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同时他告诉销售员,他实施奖金向销售员倾斜的原则,销售员的奖金额为一般人员的200%,但要拿到,则必须完成指标。同时他补充,完成销售量是以资金回笼到位为准。可想而知这方案一宣布,马上引起销售员的一片哗然。但王经理坚持实施这一方案,他口头上解释说:这是试行方案,可在实施中修改,但一定要试。心里却在想:就得要采取强硬措施,好好管一管,要不大家怎么肯拼命干。? 讨论:王经理对人的看法属于哪种“人性假设”?王经理的方案是否能激励员工?为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案例分析】?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认识的理论,即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又称经济人假设,它是指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X理论对人的本性作如

管理学中的r人性假设及其管理模式(本人用心整理)

人性假设理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设。这种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即认为人性是懒惰的,干工作都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满足自己的私利。因此,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因素去刺激人们的积极性,用强制性的严厉惩罚去处理消极怠工者,即把奖惩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ogregov),他于1960年在其《企业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指导依据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泰勒(F〃W〃Tayzor)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密监督为根本特征,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毫不关心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设 这种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的概念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约提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动人”假设 即“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等。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人性的假设案例分析

荷米公司是一家非常与众不同的企业,它的管理者德普瑞认为,他的雇员们不是牛马,而是有着情感、理智和才能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下决心了解他的每位雇员的性格、潜质和才干。他还宣称,管理层不是一个特殊阶层,管理是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并作贡献的企业的根本职能。因此,荷米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批提供雇员股份并采用分红激励计划的公司之一,这种方式激发了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公司还努力保持贯通整个组织的开放的沟通渠道。因此,荷米公司虽然也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销售大滑坡,但是公司的雇员们没有因此而被裁减,而是和公司共渡难关。公司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发展得比以往更加强大了。 荷米公司管理的基本人性假设是什么?有情感、理智、才能与个性的血肉之躯.围绕这个纲要论述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理论结合荷米公司参考资料 沙因划分了四种人性假设②: ⒈“经济人”假设 沙因认为,这一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⑴职工们基本上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去做。 ⑵由于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控制之下的,所以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⑶感情,按其定义来说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权衡。 ⑷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因此也就是要控制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沙因认为,这一假设的主要问题,“倒不在于根本没有人符合这种假设,而是在于它把人们的行为过于一般化、简单化了。”然而,反观我们不少地方的管理,却仍然神话般地奉行着这种人性假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⒉“社会人”假设 沙因认为,这一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各点: ⑴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⑵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使工作和劳动丧失了许多的内在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中寻找回来。 ⑶同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们更容易对同级同事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 ⑷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应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显然,能够在劳动中考虑到人的社会性,他的归属感、身份感、社交需要等具有“内在意义”的因素,同样是人性的一种进步。这在管理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种因素,可惜我们的不少

人性假设理论

利用人性假设理论来提高管理绩效 ?“经济人”的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 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劳动报酬。也可概 括成X理论。著名的泰勒制就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以“时间--动作”分析为出发点,只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视工 人的情感,主张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与管理。。 ?“社会人”的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结论是:工人不是机械的被动的 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 把重视社会需要与自我尊重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称为“社会人”。 ?“自动人”的假设 “自动人”又称“自我实现人”。Y理论。基本理论:人生来就是勤奋的。外来的控 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达到自 己所承诺的目标过程中,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如果给以机会,职工 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成一体。职工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 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 “复杂人”的假设 应变理论,也称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 综上所述,X理论强调管制,在机构上突出监工,在制度上强调重赏重罚,主 张集权和控制。Y理论强调协调,重视教育和培训,制度上突出参与,提倡给 人创造机会。超Y理论主张二者结合,通达权变,因地制宜,灵活应变。 利用人性假设理论来提高管理绩效 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人性的正确认识而采取适宜的组织行为以提高组织 绩效。人性假设正是管理者关于被管理者需要的观念。所以,人性假设就成为研 究管理绩效的人性论基础,不同人性假设对提高管理绩效具有不同意义。一 在组织当中,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绩效,而要提高人的工 作积极性,就离不开激励。在管理工作中,可将“激励”定义为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 的过程。以此角度探讨人性,所回答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目的是什么,为达到目的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基于管理学的视角述评四种经典人性假设 理论 摘要:四种经典的人性假设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适用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每一种人性假设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其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其特有的缺陷;本文基于管理学的视角,简要评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对其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经典人性假设理论概述积极面消极面 一、经济人假设----把人不当人看的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概述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这种人性假设吸收了享乐主义哲学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即将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获得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为了追求自我最大化的利益,大多数人希望以懒惰、逃避工作、推脱责任的形式获得报酬,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而成为管理者,管理者的领导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具体管理措施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控制等。 (二)积极面:拉开管理科学化时代的帷幕 经济人假设理论的提出在管理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将工作定

额、工具标准化等科学研究和思想引入管理中,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结束管理靠自我经验、放任自流的状态,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消极面:引起了普工支持率与高端人才困境 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主要靠得是管理中动作研究、劳动定时、工具标准化等这些管理学中科学的、技术的、基础的层面,对管理风格、管理原则、管理心理等管理学的诸多领域并未涉及。而且,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把工人不当人而是当做经济动物看待,认为工人应该完全听从管理,不准参与管理,抹杀了其自主性、主人翁精神、归属感、自尊心,不关注工人与工人、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亲和需要,不关注工人对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兴趣以及对荣誉、发展机会、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把工人不当人看的理论注定不能得到现代广大职工的拥护,注定不能招引高端人才。 二、社会人假设----很难达成工作目标的理论 (一)社会人假设以及人际关系理论概述 社会人假设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友谊、归属感、凝聚力等,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应该是注重倾听工人的意见、让员工参与管理、促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致,奖励时也应以集体奖励为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计划、指挥、监督、控制应放在次要地位。 (二)积极面: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使管理由泰勒制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发展到了人际关系学说下以职工为中心的新阶段,丰富了管理学理论与思想,缓和了泰勒制带来的劳资关

企业管理中的几种人性假设

“经济人”的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劳动报酬。也可概括成X理论。基本要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2、只有少数人是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他们能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这些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著名的泰勒制就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以“时间--动作”分析为出发点,只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视工人的情感,主张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与管理。 我国至今仍有不少企业沿用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加工贸易型的三资企业。 “社会人”的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结论是:工人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把重视社会需要与自我尊重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称为“社会人”。 “自动人”的假设 “自动人”又称“自我实现人”。Y理论。基本理论:人生来就是勤奋的。如果没有不良条件的限制,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达到自己所承诺的目标过程中,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 如果给以机会,职工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成一体。职工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缺乏雄心和强调安全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天性。许多职工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勤奋精神。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职工的智慧潜能只被用了很少一部分。 “复杂人”的假设 应变理论,也称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基本要点:人有着层次和水平不同的、多种多样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是复杂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工作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每个人的多种需要不是并列,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有的人经济上的需要居于中心位置,有的人社会性需要占主导地位,有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各个人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个人此时此地的需要是他原有需要与当今社会存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工作性质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能力不同、与周围人的关系不同,其需要与动机模式也不同。不存在对任何时代、任何组织或任何人都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X理论强调管制,在机构上突出监工,在制度上强调重赏重罚,主张集权和控制。Y理论强调协调,重视教育和学习,制度上突出参与,提倡给人创造机会。超Y理论主张二者结合,通达权变,因地制宜,灵活应变。 随机读管理故事:《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管理心理学(简答.论述)

管理心理学冲刺题库(简答.论述)36.【主观题】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1-P58 答: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实 验法(2)观察法(3)问卷法和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37.【主观题】简述马洛斯的五个层次需要的内容5-P127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具体内容如下: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38.【主观题】简述工作设计的具体方法。8-P219答:工作设计的具体方法(1)针对工作内容进行设计的方法。①工作职务轮换②工作扩大③工作丰富化(2)工作时间设计的方法。①弹性时间制②压缩周工作时间③缩短工作时间④工作分享⑤电子办公也被称之为“在家办公”。39.【主观题】简述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9-P234答: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1)注意心理定势(2)重视心理强化(3)利用从众心理(4)培养认同心理(5)激发模仿心理(6)化解挫折心理40.【主观题】简述考核与考评领导者的原则。10-P267 答:为保证领导者考评的正常开展,应当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下遵循以下原则:(1)自我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考查三结合的原则。(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3)主要与次要相结合的原则。(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5)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察言观行、以行为主的原则。 41.【主观题】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如何有效进行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

理。3-P96答:为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干扰以及克服社会知觉的障碍,还应采取以下的措施:(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例如,“聪明品质”对“热情助人者”有积极意义,而对“冷酷无情的盗贼”或“虚假热情的骗子”是消极意义);注意显著信息(如“身残心不残”、“人穷志不短”)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印象形成中消极信息作用大于积极信息)的影响。(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以一定的信息标准将人的特征归类)、运用图式(即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事件的认知系统)、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即提出“先小后大”要求的得寸进尺策略)、“门面”效应(即提出“先大后小”要求的讨价还价策略)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如平均整合法则(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加起来,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的印象)、叠加整合法则(即 1 管理心理学冲刺题库(简答.论述)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叠加在一起

Y理论人性假设

Y理论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 式与风格。 人性假设决定领导方式。人性假设,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的权变观。有效的管理者,应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更为适宜的领导方式。 中西管理---人性假设比较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都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因之,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又可称之为“人性之学”。由于人性假设不仅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十分重要。我国古代便有性善与性恶之争,在西方欧美国家也有各种不同看法。中西管理中诸种不同的人性假设都蕴含着某种程度的合理或科学成分,它们在当代的管理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映现。正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在推进现代管理的进程中对这些观点予以深入的分析与批判,以吸取其合理内核。 一、性善论——Y理论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主张,认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而不是“用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所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国家管理者把这种爱惜别人的心情来实施爱惜别人的政治,那么“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它强调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运用道德的教化,从人的内在因素中去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使各方面和谐统一,达到管理的目的。 在X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在西方风行一段时期即遭到多方的诘难与批判。以社会人为核心的Y理论即是对X理论反叛的代表。“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是将人类病态行为误为常态,倒果为因,因而提出与之相对的Y理论。该假设认为,一般人的天性并非好逸恶劳,人对于工作的喜恶视工作的情况对他是一种满足抑或一种处罚而定;外在的控制和惩罚不是唯一使人朝向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人对自己所承诺的目标可以作自我控制与努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担负责任的;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的想象力、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外界的原因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不难看出,Y 理论与性善论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肯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 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与“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的重点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而应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特长;管理人员的职能不应只注意指挥、计划、组织和控制,而应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上传下达,重视培养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提出了新型的“参与管理”的形式,即让员工不同程度上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满足其社会性需要,使得对员工的外来控制转变为员工的自我控制。“社会人”与“经济人”相比,更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要,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三)“成就人”假设 成就人叉称自我实现人,“成就人”假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麦格雷格、赫茨柏格和阿吉里斯等。“成就人”理论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精神源泉就是充分、完善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完成自我实现。这样,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而自我实现,即成就需要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人们才感到最大的满足。 1>.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并归纳了马斯洛及其他人的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Y理论的内容如下:人们总是勤奋的,一般都乐于使用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外来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在人群

人性假设理论 论文

论人性假设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性假设,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时期内管理活动赖以成立的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对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所做出的一种预设。 人性假设理论的先驱者,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系统地将人性假设理论划分为X理论与Y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不同的人性进行假设,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假设会使被管理者产生不同的心理,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我认为,将人性一概笼统地划分为X与Y,即性恶论与性善论是有失偏颇的,所以现代的人性假设理论在麦克雷戈理论中又加入了新鲜血液,使之变得更加完善。我们可以将人性假设为三种情形,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 1.关于经济人假设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恶论的管理理论。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基于这种人性假设,管理者往往对员工很不信任,保持着警戒状态,这样无疑会伤害到员工的自尊心,更容易遭到员工的反抗。 富士康企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富士康科技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在中国企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是这样一个著名企业,在最近几年却频频被提到“跳楼门”的字眼,更有甚者,富士康员工九连跳,十连跳等等,有关富士康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正因为这样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让人们把焦点都转向了这个著名企业上,随之而来的是对富士康“血汗工厂”这样一个代名词。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企业的员工采取了这种极端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的呢?我认为,这与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是分不开的。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富士康在对待员工的待遇,福利,薪水等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据了解到,深圳富士康的普工底薪是900元,平时加班费为6元/小时,双休日8元/小时,节日12元/小时。富士康在厂区附近建有宿舍,工人8人一间免费住宿。富士康还有食堂,星期一到星期五工人和其他员工吃饭完全免费。由于吃、住不用花钱,一个普工如果算上加班费,一个月可以拿到1800多元,有的甚至更多。富士康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工厂的普工收入也在同类电子厂中居于前列。 这些都符合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我认为问题就处在公司克扣员工工资,内部规定不近人情,变相冷酷裁员等。公司的管理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完全不考虑员工的心理状况,如此残酷的作法怎能让员工继续工作下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据报道,富士康员工的早餐全部是用生蛆鸡蛋所做,这个企业只关注效益,而忽视了以职工为本,虽然保证了代工效率,但却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人情味的。据媒体披露,富士康的一个宿舍里面10几个人居然互相之间连姓名都不知道,从来不打交道。这样一种军事化管理政策是一中低端管理理念,使得劳动者在劳动过程当中失去了人文关怀,失去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电子信息工程孟丙寅 09L0701110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设。这种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即认为人性是懒惰的,干工作都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满足自己的私利。因此,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因素去刺激人们的积极性,用强制性的严厉惩罚去处理消极怠工者,即把奖惩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ogregov),他于1960年在其《企业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指导依据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泰勒(F·W·Tayzor)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密监督为根本特征,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毫不关心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设 这种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的概念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约提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动人”假设 即“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等。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学习人性假设理论

从人性假设理论谈企业人性化管理 F0030695 王谧 本文从人性假设理论,阐述了人性化管理对于企业与员工实现的双赢局面。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等等;当然最终而长远的目的还是为企业谋利,是种双重战略。 人性化管理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 有学者论断,企业兴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便是管理对生产力作用的一个侧面的描绘。管理水平可以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为目的的管理模式。但是,如何搞好人性化管理,如何充分发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意蕴,需要我们进行深层的思考、研讨。 关键字:人性化管理现代企业双赢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一前言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对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方式而言,是一种根本性的超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着,但是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从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算起至今不到一百年。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管理认为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并不仅是发现人性挖掘人性,还应关心人,爱护人,并把这种尊重和关爱细化成管理实践中的细枝末节,以一切从人性考虑的

四种人性假设

一、四种人性的假设 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工作目的的基本估计。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雪恩在其名著《组织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及复杂人。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管理者们的一种人性观。 “经济人”假设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一己之私利,工作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观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它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相应的管理方式 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理论为“x”理论,其相应的管理方式: 1.科学管理是从工场作业的研究和分析发展出来的。他所关心的是生产特殊技术,管理要以效率和生产为中心。 2.为了提高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头等工人,并对工作制定恰当的定额、合理的日工作量;必须对工人进行训练,使之掌握最好的工作方法。 3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工作定额,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以物质刺激作为激发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4.为了提高效率,把管理与实际操作分开。在工厂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管理。强调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于是指挥、监督、控制。 5.提出管理中的“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督促权。评价 首先,该理论站在极端主义的立场上,把人看成是天生懒惰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 其次,泰勒采用一系列措施大大改进了过去的混乱管理,明显地提高了工效。但是,他把人们分成少数的管理者与多数的被管理者,并把这种人为的分类说成是天生的人性,

浅谈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浅谈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综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管理者价值观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人性的认识问题,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围绕着人性假设而展开的。人性假设理论是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与重要前提。在西方管理史上,先后出现的重要的人性假设理论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成就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文化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直译为“理性—经济人”,又称“实利人”。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产生于早期管理学阶段。该假设认为,人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a、"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b、"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 c、“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2 、“社会人”假设。 为了消除“经济人”假设理论的不良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副教授梅约, 进行了著 名的“霍桑实验”, 并在其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其基本观点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问题。从"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在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在这方面,西方的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另外,"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激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业制定奖励制度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它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这是一种依赖性的人性假设,对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动机研究还缺乏深度。 3、“成就人”假设。

论人性假设的理论和Y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

论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 学号:6 姓名:张峰 摘要:从麦格雷戈总结的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概念出发,逐步论述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思想和措施,并且描述了对X理论和Y理论倾向程度的启示,最后,根据X理论和Y 理论的管理思想谈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字:X理论;Y理论;企业;管理 一、人性假设观点的由来 人性假设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1960年,麦格雷戈出版了《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麦格雷戈总结了人性假设之后,建议将这一套基本假设理论命名为“X理论”和“Y理论”,所以说,这两种人性假设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管理政策和管理实务的高度概括。 二、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性假设的X理论是指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X理论的基本观点:⑴一般人均对工作有天生的厌恶,因此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逃避工作。⑵由于人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对大多数人来讲,必须给予强制、控制、督导,给以威胁的惩罚,才能促使他们朝向达成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2.而人性假设的Y 理论则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融合的观点。Y理论的基本观点:⑴一般人并非天生厌烦工作,因为工作就是一种满足的来源。⑵外力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非促使人朝向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手段或方法。 三、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当然有了X、Y理论,自然就有了X、Y理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1.根据X理论,必然会依法下述的管理思想与措施:⑴任何一个组织成绩和效率低是因为人的本性所致。⑵人必须在强迫与控制之下才肯工作,因而在管理上要求分权化管理恢复到集权化管理。⑶由X理论推导出来的一项基本工作原则称为“阶梯原则”,即透过权威的运用的来执行督导和控制。⑷强调“组织要求”重于“个人需求”。2.而Y理论则与此相反:⑴任何组织和公司成绩和效率低是由于管理阶层管理方式和组织方法不当,或是管理阶层管理能力不足的缘故。 ⑵人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天资禀赋与自我督导去工作的,因而在管理上要求分权制代替集权制参与组织与公司管理。⑶由Y理论反推出一个组织的基本原则-“融合原则”,即创造一种环境,以是组织中的成员在此环境下技能达成个人目标又能实现组织的发展。⑷由Y理论出发,强调要同时兼顾组织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 四、对X理论和Y理论的倾向程度的启示 虽然X理论和Y理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无论是X理论的倾向者还是Y理论的倾向者,他们又同时在一定数量上倾向于另外一个理论,因此X、Y理论的对立关系是不存在的,两种或管理论在同一个人身上交融与交叉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管理阶层在应用X、Y理论时,两者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