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一.东方&东方文化

(一)东方的概念&东方的共性&东西方文化交集

东方的概念:“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地理东方分为三个部分:①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的区域(欧洲位于该区域),②西方之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之东(非洲不属于该区域),③非西方:亚非拉(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拉美属于该区域)

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C·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由波斯文化、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中东文化圈。

东方文化共性:

东方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缺乏「公民反骨」传统

亚细亚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东方意识形态:由前两者催生的思维模式:皇权崇拜、官本位、权威崇拜、家长/祖先崇拜——人是「伦理」动物而非「政治」动物

*东西方文化交集:

埃及与希腊(影响&反哺)

印度与印欧语系人群(系出同源与灵感渊薮)

阿拉伯的世界与文艺复兴(保存文明火种)

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两希文明源头之一)

纪伯伦《先知》讲述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在你独居的岁月中,你观察过我们的生活;在你不眠的时刻,你倾听过我们梦中的哭泣与欢笑。因此,请让我们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生与死之间的一切。

被称为“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这就是纪伯伦的《先知》。

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中,《先知》被认为是“顶峰之作”,在这本书中,智者回答了人们提出的爱,婚姻,孩子,施予,饮食,工作,欢乐与悲哀,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美,宗教,死,逸乐等2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生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饱经沧桑,历尽人间坎坷的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反复比喻的手法,讲述了许多平易近人而又合情合理的道理,耐人寻味。

《大地之歌》马勒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

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马勒是波希米亚人;在世界范围中,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心灵无所归宿,灵魂随波漂泊于他的一切生活和创作之中。

从某些角度来说,马勒在追随者眼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让他俨然成为现代音乐的海顿。他的作曲风格对勋伯格、韦伯恩、与贝尔格造成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曾经与他共事,事业上受其助力的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与奥托·克伦佩勒。他们将马勒的音乐介绍至美国,更改变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做法。他不只是个作曲家,更是提倡革新的指挥,他的理论、技巧至今仍使用。他时常说:「传统只是伤感。」,还要求大量排练曲目;即使这么做让公演品质比过去更为精进,终究导致马勒与乐团之间关系紧张。

*泰戈尔和纪伯伦的异同

作家冰心将纪伯伦和泰戈尔放在一起评价说:“泰戈尔是贵族出身,家境优越,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语调明快,用辞华美。格调也更天真,更欢畅,更富神秘色彩。而纪伯伦是贫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为人处世的哲理,于平静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

纪伯伦的小说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深刻的东方精神。他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不描写复杂的人物纠葛,而着重表达人物的心理感受,抒发内心的丰富感情。大段的倾诉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又如法庭上的辩护词,极富感染力。作者往往以“我”作为主人公之一出现,直接介入故事,使叙述显得真实。弥漫在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和批判意识,把哀怨和愤怒结合起来,更能引出对社会丑恶现实的痛恨与深思。泰戈尔一生的创作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纪伯伦和泰戈尔比较

1.作者: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纪·哈·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2. 纪伯伦诗集简介中:

纪伯伦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也是洗涤东方的圣水。他们内心深怀着对祖国的挚爱,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自由幸福是他们苦斗的目标之一。他们都有斐然的艺术成就,有大量卓尔不凡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了一种源于心灵和思想的深层动力。

3.代表作:

纪伯伦:发表于纪伯伦生命后期的《先知》被公认为其代表作,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整部作品以先知的口吻用睿智的文字论述了爱、婚姻、生死、律法、善恶、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展示出作者善与美的内心世界,也是作者思想的总括。《沙与沫》则语句精练隽永,折射出作者朝露般的哲思,是其哲理短诗的代表作。

泰戈尔: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4.生平

泰戈尔: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8岁就写诗,并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纪伯伦:生于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

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一个贵族,一个贫寒,无论背景如何,灵魂的洁净是不会被掩盖的。

5.爱国: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二)一切文化都是跨文化(举例)

跨文化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二.神话&迷思时代&古典(贵族)

(一)印度史诗*2:篇幅结构、内容、印式思维、意义(表层、深层)

*吠陀

吠陀文集:是古印度文学吠陀时代的著作,由古印度先民集体创造,主要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是印度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四大吠陀对印度的宗教、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

两大史诗是在长达数世纪的过程中,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此,史诗中纳入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诗篇,汇集了大量的民间口头创作.在长时期的流传过程中,各阶级都想利用这两部巨著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对它们不断地加以增删,因此就形成这样一个显著特点:附加成分多,内容极为庞杂.如在《摩诃婆罗多》中,除加进不少插话外,还加上了“法典”性质的内容、颂神诗歌、神学以及哲学著作等,几乎要“喧宾夺主”,把史诗故事淹没掉.(注:参看金克木:《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楔子剖析》,《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第3期.)

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们是印度人民拥有的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印度后世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汲取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如迦梨陀娑的名著《沙恭达罗》就是取材于《摩诃婆罗多》的.

印度传统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历史传说”.上节提到的“往世书”是继承它的形式发展而来的,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罗摩衍那》在印度则被称作“最初的诗”,成为后世诗歌的典范.

两大史诗对于今天的读者仍有很大的认识意义,《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改写者甚至说过:“一个人旅行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至少是要通过一个好的译本读过),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这话并不夸张.

此外,两大史诗对其他国家的文学也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古典文学主要是从两大史诗汲取营养和素材而得以发展的.

一、《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摩诃”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是印度古代王名)是一部篇幅庞大的叙事长诗.全诗共十八篇,约十万颂(颂是一种印度诗体,一颂两行诗,每行十六个音).相当于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总和的八倍,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诗.

《摩诃婆罗多》很可能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诗篇中虽然提到史诗的作者是毗耶娑(广博仙人),但从作品的巨大篇幅看来,它很难出于一个时期的一人之手.广博仙人在许多的诗人和歌手中,可能是一位奠基的诗人,目前在历史上很难确定实有其人,估计是一个传说人物.

《摩诃婆罗多》的中心内容是写婆罗多的后代堂兄弟之间的内部斗争.作品以倒叙手法,先让歌人唱出原诗的内容,中间插入“蛇祭缘起”作楔子,然后正式开篇.故事的基本情节大致如下:婆罗多的后裔中有一对兄弟,哥哥叫持国,是个瞎子,生有百子,族名叫俱卢族;弟名般度,生有五子,族名般度.持国和般度的父亲死后,般度继承了王位,但不久死去,由其兄持国继任国王.后来,般度的长子坚战长大了,王位应由他来继承,但持国的长子难敌企图霸占王位.于是,婆罗多族内部的纷争便由此开始了.首先,难敌企图纵火将般度五子及其母烧死,由于事先有人通风报信,般度一家得以逃出.在他们下到民间生活的这一期间,般度五子通过婚娶,有了共同的妻子黑公主,并拥有自己的盟国.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放火烧荒,开辟国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难敌只得同意分治王国,让般度族在西部荒凉地区称王.难敌见般度族日趋强盛,便再次耍弄阴谋,派人用假骰子与坚战赌博,坚战在输光所有一切之后,兄弟五人连同妻子沦为奴隶,流放森林十二年,第十三年还得隐姓埋名躲藏起来,若被发现就要重新流放十二年.十三年流放期满后,般度族五兄弟坚持索还国土,他们在召集盟国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决定先派黑天为使者去与难敌谈判.但是,难敌一意孤行,致使和谈破裂.于是,双方各自联络盟国,在古称“俱卢之野”(今德里附近)展开了一场可怕的毁灭性大战,附近的许多国王也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斗,经过十八天的大血战,般度族五子得胜.后来持国的长子也死了,由般度长子继承王位.最后般度五子登雪山修道,四人先死,只有长子达到天堂.

我国目前还只有从英文转译的诗体的和散文的故事提要,从这两本书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俱卢和般度两族大战的梗概,对史诗的全貌还缺乏了解.仅就作者对大战这一主要事件的态度看来,我们可以认为大史诗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阐明了古代印度人民的战争观点,即战争未爆发之前,应遏止战争,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挑起战争,就坚决以“无畏的决心”斗争到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史诗热情地歌颂了般度族等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严厉地谴责了难敌等霸占他国领土、肆意发动战争的罪恶行径,并通过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象难敌那样的暴君最终得到可悲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之战必胜,不义之师必败,这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大史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还表达了古印度人民热爱和平,终止不义之战的强烈愿望.作者对那场亲族间的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感到万分痛心,指责那是一场“可怕的”、“该死的”“无益的”战争.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妇女们在战后走向“伤心惨目”的战地,哭悼亲人的场面,呼吁人们应该坚决制止这种“亲戚屠杀亲戚”的战争.总之,大史诗的主要内容写的是政治斗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印度王国的纷争.

当然,大史诗也有不少局限性,如宿命论观点、报应理论以及正法思想(注:正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按社会规定的地位尽自己的职责,首先是本“种姓”的职责.)等.如按正法规定武士阶层打仗和杀人是不受报应的,死后反而可以赢得武士的天堂.

《摩诃婆罗多》汇集了印度古代相传的各种材料和各类知识,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时代矛盾以及各个哲学派别的一些主张.因此,对印度人民来说,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可说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两千多年来,大史诗对印度人民的思想、生活和各个领域影响很大.不仅如此,大史诗对于认识和研究印度古代社会的历史,有很重要的价值(如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一妻多夫制等).特别要提到的是,作品中所插入的许多著名的小故事(如《那罗传》、《莎维德丽》等)也深受人民的喜爱,至今仍广泛流传.

二、《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传》)全书都是诗体,约有两万颂.在这部史诗中,也提到作者的名字——音译“跋弥”,意译“蚁蛭”,但究竟有无其人,答案很分歧.统观全书,基础部分文体基本上是统一的,因此如果说有一个作者对全书加过工,也是可能的.

《罗摩衍那》写的是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不少小故事,描写自然景色和打仗的场面又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很长.它的内容大致如下:在名为《童年篇》的第一篇里,提到蚁蛭仙人把自己创作的长诗教给两个学生(后来说是罗摩的双生子),让他们唱给罗摩听.而罗摩的故事则从这篇的第五章开始,由罗摩二子朗诵出来.内容以罗摩的出生和结婚为主,说罗摩是十年王经过祭祀天神后所生的长子,他因武艺超群,折断神弓而娶得邻国的公主悉多为妻.悉多是邻国的国王遮那竭耕地时在犁沟里被发现的(悉多即犁沟之意),她的母亲是大地,父亲就是遮那竭.第二篇《阿逾陀篇》主要讲十车王宫中的矛盾与罗摩的被流放.十年王年老后,决定立罗摩为太子,但他的小王妃吉迦伊却在驼背侍女的煽动下,以过去老王曾答应要给她两项恩赐为借口,胁迫老王流放罗摩十四年,立自己的儿子婆罗多为王.十年王痛苦地应允后,不久即死去.罗摩出走后,弟弟婆罗多在位期间,供奉着罗摩交给他的一双作为替身的鞋子执政十四年.

第三篇到第六篇的主要内容是:罗摩夫妇和弟弟罗什曼那被流放到森林后,悉多不幸被十首罗刹王罗波那抢去,罗摩兄弟四处寻找未获.后来,罗摩帮助一个猴王夺回王位,并结成联盟.神猴哈奴曼侦察到悉多被囚禁魔宫后,猴子们立即

为征讨罗刹国的罗摩大军造桥过海.罗摩大败十首摩王罗波那后,派人从魔宫接回悉多一并启程返国.

罗摩回国登基后,他统治的时代出现了太平盛世,全诗到此本已结束.第七篇估计是后加的,在这一篇里,罗摩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一个被迫害的受难者变成了封建专制暴君.如其中谈到罗摩即位若干年后,听信了所谓人民的意见,怀疑悉多居魔宫不贞而将她遗弃;十几年后,悉多的不白之冤仍得不到昭雪,最终不得已求救于地母,让大地裂开,纵身跳了进去.作品的最后结局是全家在天堂重新相聚.

《罗摩衍那》是一部巨大而又庞杂的史诗,最初只是由口头流传下来,经过长期增删写定后仍无定本.大家公认,七篇中第二篇至第六篇是全书较原始的部分,第一篇和第七篇晚出,可能是后加的.最早的部分估计成于公元前三、四世纪,而最后写定是在公元后二世纪,也就是说全书形成的过程长达五、六百年.因此关于它的思想内容和反映的社会面貌众说不一.印度教徒把它看作是圣书,因为罗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西方有的学者认为悉多原意是田地里的垄沟,垄沟象征着农业技术,史诗影射的是农业技术从印度北方传到南方的过程.有的学者则认为《罗摩衍那》是一部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颂歌,歌颂罗摩为家族和好,政权安定而作出的自我牲,赞扬他支持正义战争,关心平民利益,在奴隶社会中站在平民的一边.他是原始公社制社会解体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氏族上层阶层的进步势力的代表.但也有学者指出,《罗摩衍那》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而是封建社会的.罗摩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以农业为主,而罗波那是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从肤色和家谱等来看,罗摩是属本地的原始居民,而罗刹王罗波那实际上是婆罗门,是外来的靠游牧和吃肉为生的雅利安人(注:操印欧语,大约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从中亚高原南下,在印度河流域定居下来.)的代表.因此罗摩与罗波那的斗争实质上是本地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与外来的从事掠夺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罗摩终于战胜了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罗波那.另外还可以看到,书里宣扬的道德信条已相当系统,类似我国汉代的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似乎已属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了.所以说,整个一部《罗摩衍那》歌颂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而且通过宣扬一夫一妻制,强调妇女的贞节等来维护王位继承的纯洁性.(注:参看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1979年版.)

以上各家说法各有根据,但差别却很大.这是因为这部史诗并非毕其功于一役.它最早可能源于原始公社社会解体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民间口头创作,后来经过奴隶社会的崩溃和封建社会的建立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才形成在这个样子.所以从思想内容上看,既有民间的可贵因素,又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思想.例如罗什曼那在批评罗摩相信命运时说的:

那精力衰竭的胆小鬼,

他才受命运的播弄.

那些自尊自重的英雄汉,

完全不把命运来纵容.

还有一个名叫波厘的婆罗门对祭祀的看法:

人们常举行阿湿吒迦祭,

来祭自己的那些先祖,

请看这粮食真倒了楣,

死人哪能吃什么供物?

这些具有无神论观点的话和看法都反映了民间进步的思想,是史诗中难得的精华.

但在同一史诗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封建糟粕,就在主人公罗摩身上便有前后相矛盾的性格,即从一个品德崇高的被迫害的受难者一变而成为封建专制的暴君.特别是在第七篇里,糟粕更多,其中竟插进了这样一个故事:罗摩当政时,一个刚刚死去独生儿子的婆罗门,要求罗摩救活他的这个孩子.罗摩四出访求孩子死去的原因,发现是由于一个低等种姓的首陀罗模仿高等种姓的婆罗门修炼苦行所致,便残忍地把他杀死,从而换来孩子的复活,罗摩的这种行径竟得到天神们的一致称赞.作者插进这个故事的意图是很明显的,目的在于维护种姓制度,使低等种姓的广大群众永远处于贱民地位. 《罗摩衍那》在艺术上独具特色,有所创新.《摩诃婆罗多》虽然想象力丰富,场面宏伟,气势磅礴,但古代印度只把它称为“历史传说”,只有《罗摩衍那》才被认为是“最初的诗”.

首先,《罗摩衍那》更接近古典文学,它为此后的长篇叙事诗开辟了道路.作品对政治(宫廷斗争或其他矛盾)、爱情(生离死别)、战斗(人与人之间、人神之间、人魔之间)、风景(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色和山川、城堡、宫殿)等的描绘,其艺术手法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政治、爱情、战斗、风暴等在后世的古代印度长篇叙事诗中,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四种因素.

其次,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形象,不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者在塑造罗摩这个形象时,主观愿望是想把他描绘成一个理想的君主、封建道德的典范;但事与愿违,由于作者不自觉地描述了当时统治者的真面目,结果使罗摩成了具有二重性的伪君子.如在对待流放这一问题上,罗摩表面上装成

孝子,甚至劝妻子和弟弟留下,顺从婆罗多,但背后却议论父亲和婆罗多.又如在第二篇到第六篇中,从罗摩的处境和遭遇看来,其身分不象一个落难的王子,不是统治者的形象,很象一个受迫害的普通人.但到第七篇,罗摩却成了一个遗弃自己忠实妻子的冷酷无情的丈夫,成了一个残杀无辜的低等种姓老百姓的暴君.

悉多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个贤淑、忠贞的妇女典型.两千多年来,她一直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和喜爱,这绝不是偶然的. 悉多深明大义,迂事有自己的主见.当罗摩要她留下顺从婆罗多时,她严肃大胆地回答说:“我不能接受我的主人轻易说出的意见”,她要丈夫“抛开这胆小的思想,象泼掉脏水一样”,把她带到森林中去,同他一起“经历命运的升沉”.

悉多跟随罗摩流放到森林后,以坚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荒山野林中建设自己的生活.不久,一个吃人肉喝人血的罗刹把她抢走了;妖魔以金银财宝乃至王后的宝座来引诱她,但她毫不动心,并严厉地斥责十首魔王是豺狗,警告他不准碰自己一下.

悉多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是一个完美的妇女形象.她坚强勇敢,又温柔多情.她坚持要到森林中去,满情深情地对罗摩说,她要在新鲜、芬芳的树林里,采摘自己珍爱的野果供他品尝;她要陪伴着他在“鸣声悦耳的大雁洗濯毛羽的莲花湖上”和他一起“抚拍着清冷的波浪”.总之,她“不要王位和王国,不要天堂的欢乐”,甘愿同罗摩在荒林中共度时光.正如她向自己的婆母所表示的那样:“除非月亮的光离开月亮,我才离开丈夫.”悉多对罗摩就是这样无比忠诚,在她被囚禁魔宫的那些日子里,仍然坚持斗争,不畏强暴,对罗摩一往情深,忠贞不渝.

罗摩消灭了罗刹,派人把悉多接了回来,但却对她的贞节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她表现得仍然非常坚强.尽管她挚爱罗摩,但决不向他乞求爱情;她果敢地跳进火葬堆里,让烈火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无瑕.罗摩返国即位若干年后,当听到人民对悉多住过魔宫仍表示怀疑和不满时,竟狠心地把怀孕的妻子遗弃在恒河边的森林里.十几年之后,尽管悉多被召了回来,但罗摩仍坚持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再一次考验她.悉多至此已被逼得走投无路,她的心碎了,于是,向大地母亲哭诉自己的不幸,要求回到地母的怀抱中去,以证实自己清白的一生.大地终于敞开了胸怀,把自己的女儿接了回去.从此,人世间再也看不到她的踪影了.

悉多一生虽然也有过短暂的欢乐,但她的大半生是在苦难中度过的,既遭受过类似穷苦妇女所迂到的不幸,被豪强劫走的灾难,也忍受过被有权势的丈夫遗弃的痛苦.如果罗摩是统治阶级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那么悉多却更多地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她是一个善良的受迫害的妇女典型.

蚁蛭在《罗摩衍那》中精心雕塑的人物形象除男女主人公外,罗什曼那和神猴哈奴曼的形象也塑造得很成功.至于一些次要人物,尽管篇幅不多,却也大都真切、生动.如第二篇《阿逾陀篇》,写到当老王听到小王妃提出流放罗摩、让婆罗多即位“都要在今天实现”时,“他望着她,象吓昏了的小鹿望着母老虎”.仅廖廖数笔,就逼真地勾勒出老王的软弱无能和王妃的骄横无理.

《罗摩衍那艺术上的成就,还在于以抒情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衬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当罗摩一行三人来到森林之后,罗摩自认已做到忠孝双全,悉多紧跟着丈夫,罗什曼那忠于兄长,他们思想上没有什么杂念,心境比较平静.这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大森林景色如画,生机盎然;流水潺潺,“花朵沐浴着朝阳”,“树林里笼罩着爱与和平的甜蜜的静穆”,他们决定在森林中“和平地生活、流浪”.但是,悉多被妖魔劫持到空中后,她不是向“沐浴着朝阳”的花朵或潺潺的流水,而是向严峻的大自然,即向“幽深的山谷”、“陡峭的高峰”、“高与天齐的幽暗的山岭”发出呼救.罗摩失去妻子后,作者着重写出他在雨季对妻子的思念.所有这些,都是作者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景物而精心安排的.

《罗摩衍那》语言生动流畅,比喻丰富多彩.如用“猎人的刀子”比作要挟老王的王妃的“冷冷的声音”,用“风暴里的大海”、“日蚀时的太阳”,形容老王复杂的心情和忧虑的神情.不仅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语言也同样形象、生动.如罗刹国十首魔王不听忠告,与弟弟意见发生分歧后,对亲戚关系所发的那一通议论,就用了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认为自己和弟弟的心思各不相同,就“象雨点落在莲花瓣上,并不能水乳交融”.

总之,《罗摩衍那》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作为“最初的诗”,对印度文学文体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罗摩衍那》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这部史诗仍有深刻的认识价值.通过罗摩流放、悉多遭劫、罗波那败亡、悉多得救和罗摩复国登位等主要情节,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宫廷内部争夺王位的阴谋、罗摩等英雄英勇的抗暴斗争、史诗作者所宣扬的忠孝节悌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以男性为中心的家长制,以及第一篇《童年篇》第六章中所反映出的种姓制度的存在及各种姓之间的严格区别:

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

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

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

从来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

…………

刹帝利服从婆罗门,

吠舍又把刹帝利服从,

首陀罗忠于自己职责,

他们服从前三个种姓.

两千年来,《罗摩衍那》一直被印度人民不断地广泛传诵,正如这部史诗第一篇第二章中的一节诗所预言的那样:只要在这大地上,

青山常在水常流,

《罗摩衍那》这传奇,

流传人间永不休.

(二)日本文学:俳句翻译*3 翻译成七言绝句

古典诗歌特色、分析

①古池や蛙飞びこむ水の音

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寂寞清幽古池塘,青蛙一只入水中。

蛙入古池起涟漪,余音绕梁久不绝

②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

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

幽冥厉蝉声,悄然浸岩中。

沁岩蝉声心内闲

③旅に病ん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廻る

飘游旅次病中人,频梦徘徊荒野林。

梦中仍见荒野行,无奈身患病。

即使身患病,梦中仍见荒野行。

日本古典诗歌特色分析:

独异日本仅管古华夏文化对日本影响极大但中日两国文学文化都极为不同

诗歌美学小巧精致淡雅重抒情轻叙事

重直观偏感受非理性反逻辑

反伦理无说教:无目的之合目的性

高级语言游戏:超越现实怡情耽美

诗歌题材风花雪月· 生离死别· 触景伤情… 注意:简单≈ 单纯≠ 幼稚

三.现代&现代文学(日本)

(一)现代意味着什么(哲学、生活、文学)表格对比、中西方区别

被动承受:举例*2(日本)

四个派别应对

古代Gemeinschaft 礼俗社会乡村包围城市宗族共同体自然意志主导的礼俗社会封闭内敛安宁稳定亲密社群中的一分子归属感「情感」与宗教蒙昧传统伦理与小农精神

现代Gesellschaft 法理社会都市主宰乡村社会组织理性意志主导的法理社会开放扩张变动不居无名人群中的一分子分裂感「理性」与世俗除魅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哲学层面上,「现代」与「古代」(传统社会、中世纪)相对立(断裂),具有革新、新奇与变动不居的特点。现代性的理论特点与迷思乃是推崇「理性」,将其视为进歩的源泉、真理的所在与系统知识的基础,而这些概念:理性、真理、进歩、基础、啓蒙、科学等,也是整个现代性迷思的关键词。

现实生活层面上,「现代」意味着「现代化」:随着消费社会的産品、新技术等通过现代运输与通讯方式广泛传播,「现代」渗入日常生活与生存空间,産生新兴的工业世界与殖民世界。「现代化」一词涵盖了个体化、世俗化、工业化、文化分化、劳动分化、商品化、城市化、科层化、理性化等诸多进程。

文学层面上,「现代」在美学领域的嫡子便是「现代主义」,体现在前卫现代艺术与波西米亜文化之中。「现代主义」

是艺术文化对现代(性)及其理性化进程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反动,但「反动」不只浪漫主义一种。

「现代主义」的共同特点是:反对工业化与理性化进程造成的「异化」,试图构建艺术世界替代现实,并在其中寻

求创造性的自我实现。其替代现实的「补偿意象」有艺术、天才、象徴、创造力、生命等

*东西方现代的意义不同

外向侵略与扩张的「现代」,被动承受与反抗的「现代」

蚌病成珠与东方文学:外来事件洗礼下的绽出之花

??日本现代派:现代书写现代

笔伐派: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

耽美派: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圆融派:川端康成

介入派: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

夏目漱石玻璃门内的局外人

创作背景:革新与钜变明治维新以降重现西洋三百年变局之中抗拒西化的文学産物东西衝突:矛盾与苦闷问题:如何因应东西文化衝突317 衝突:终究仍是古代对决现代风骨/物质;集体/个体;宁静/纷乱应对方式:逃避与无力以所谓「则天去私」安抚内心衝突伪「局外人」的政治无力322-323

芥川龙之介侏儒的呐喊

代表短篇人性丑恶与赤裸本能:《罗生门》残酷社会里的镜中我:《鼻》零度写作与多元叙事:《薮の中》核心:批判利己与私欲267-271 相关概念镜中我(Looking glass self)我思(Cogito)· 私人语言失范(anomy/anomie)

耽美· 拒絶· 礼讚· 逃避东洋阴翳与西来之光

永井荷风与江戸风情受欧洲唯美主义思潮影响(现代反抗现代)于花街柳巷中寻觅一息犹存的往日风情332 作品基调:反现代· 反道德· 享乐· 感官谷崎润一郎与阴翳礼讚成就:翻译《源氏物语》· 当代钜作《细雪》其他代表作:《春琴抄》与《阴翳礼讚》晩期风格:极致而逾矩的耽美頽废335-336

新感覺派之為——「新」「感覺」派

感觉:传统日本之美

1. 物哀:主观感官感受及其传达

2. 美学:美/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新与旧:古今之辩

1. 全面接受西方文艺技法的影响

2. 由抗拒西方到直面乃至接受之

3. 接受西方的同时如何面对东方

──川端的抉择

新感觉派及其西方来源

理论来源世纪之交西方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唯美· 印象· 表现主义及精神分析等

东西区别1. 我他关系:圆融和谐vs. 张力衝突

2. 政治态度:审美静观vs. 积极介入

三岛由纪夫

基本主题越界· 虐恋· 嗜血· 趋死个体层面

作家本人性趣审美的矫枉过正360

社会层面战后日本权力秩序的曲折再现370

重要作品早期奠基作:仮面の告白360

戏剧代表作:近代能楽集363-364

晩期巓峰作:豊饶の海369-370

大江健三郎

基本主题越界· 和平· 反核· 关怀

同于三岛1. 战后日本作为批判对象──事件:战败与占领

2. 越界与性作为核心主题

异于三岛1. 左翼批判而非右翼复古

2. 现实介入而非政治自戕

四.文学

文学何为&作用&对你的影响(举例)

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文学作品可以让心灵越过泥泞阴霾的雨天,在春天的云朵下舞蹈;文学作品可以给喜欢她的人掘一个宣泄的出口,将葱郁的心事汩汩释放给远方;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相信,纵然世间并不完美,但草依然绿水依然长阳光依然灿烂天空依然湛蓝鲜花依然缤纷地盛开;文学作品可以叫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尽管生活本身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仍然会诗意地活着。

文学是什么?从文学的基本特性来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应,是语言的艺术。它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比,虽然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就其特殊性而言,文学有着强烈的审美性,这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与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所在。比如说,哲学可以概括世界的一些定理规律等,但它却不能给人产生美感即使是喜悦,那也只能算是获得真理的一种满足感,而好的文学作品是能给读者留下强烈的美感的,《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就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很特别,因为在念高中哲学时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它作为一个例子存在,显然这首诗是有哲学意境在内的,可是当你吟诵它时,却有一种美的享受。这是作者笔触来表现庐山的结果。他既勾勒了山景,又融进了感受;又揭示哲理。这说明,文学是很特殊,它的界线划分不太明显。文学作为话语具有“蕴藉”的特点,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从欣赏角度看,文学实质上是一种美,是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能动的艺术反映。文学具有情感性,文学创作离不开情感活动《文心雕龙》中“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可见创作过程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谓文学,有其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文学是人民的,但文学又有其民族性,某个民族的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比较而言都有其特殊性,而这些特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共同宝库,当然,以我们现在文化的多元性来说,文学唯其有民族性,才能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民族独创性的文学,才能丰富世界文学的宝库。才能给其他民族的广丈读者提供新鲜的欣赏对象。就如同中国文学来说,民族性比较强烈的有小说《红楼梦》,《西游记》,话剧《茶馆》等,因为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而受外国读者和观众所喜爱。这同样说明文学作品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而文学的阶级性,从主观方面来看,简而言之创作主体即作家本身就有其阶级性,带有阶级色彩这也注定了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复杂性的社会功能。文学作品与其它事物一样有其内容和形式,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划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就以艺术形象为例:在意识形态系统中,它是形式,正是以形象这一特殊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艺术才与哲学、法学、科学等划清了界线。但是,在艺术本身这个系统中,形象却是内容,而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则是它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形象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是内容与形象的有机统一。但形象与内容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与形式相比,内容的发展与变化要迅速的多。这是因为文学描写的对象永远常新的,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也是随时随地变化着的。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分为题材与主题、人物与环境、故事与情节。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可分为语言、结构、题材、表现手法。体裁的分类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文学体裁的分类可以是多样的,这样的分类有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方便我们文学的创作欣赏,评论和教学。了解和掌握其类别,可以增强教育和陶冶人的社会作用。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作,是作家创造性的精神产品。创作的基本的条件是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的经验,深刻的思想观点和熟练的艺术技巧,在此过程中作家要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知觉、感悟、理解、体验、思想等审美经验传递给读者,所以文学创作需要主客体相统一,因此,理解文学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必须科学地理解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及相关联系。形象思维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相比,形象思维具体于物质,想象是其基本的因素,“想象不是生活的奴隶,它有判断、推理和洞见的作用”。而抽象思维也可以理解为逻辑思维,起到的是辅助作用。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而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文学的欣赏活动比起创作要广的多,文学作品中形象愈广阔,读者欣赏再创造就愈丰富。文学欣赏是一重要的过程,实质是将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连系在了一起。那么,文学到底是什么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从它的性质、功能、来源、产生、创造等各角度理解,用我自己的话来高度概括的说,文学就是生活艺术的结晶。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5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212294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5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31212294 课时作业5 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 1.2017年11月24日,我国申报的遗产项目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这表明( ) A.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解析:C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不是文化遗产,因此A项表述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不是全面继承传统文化,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表述准确且与题意相符,应选。 2.看韩剧、欣赏日本漫画是很多学生的爱好,麦当劳、肯德基深受中国小朋友的欢迎;与此同时我国许多的民间传统文化却面临着生存危机。对此,我们应( ) 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尊重文化多样性,大力倡导外来文化 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解析:D 用排除法,A、B、C三项说法错误,选D项。 中华春节文化“走出去”国际主题会暨“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旨在促进人们对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东方文化、传统文化、春节文化,让春节文化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的桥梁和纽带,使春节文化真正成为世界文化品牌。据此回答3~4题。 3.使春节文化真正成为世界文化品牌,这主要表明( ) 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 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 D.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解析:D A、B两项本身错误,C项关系颠倒。 4.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 )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各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 解析:D A、B两项错误,C项未体现,D项正确。 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旁辞旧迎新。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民族节日及习俗承载着不同文化内涵,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韵味 B.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C.对于研究中华民族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D.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解析:A C项为文化遗产的意义,B、D两项不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相符,说明了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韵味。 6.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会削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C A、B、D三项均不是淡漠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后果,因为后果是消极的。C项正

东方文学史四大名著

石头撰书与甄贾宝玉(上)作业 选择题(70分) 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是谁的诗(35.0分)C ?A.李白 ?B.杜甫 ?C.刘禹锡 ?D.白居易 2、《红楼梦》的别名是()(35.0分) A ?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金陵十二钗》 判断题(30分) 1、《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是管理人间情爱之事(30.0分) 是否 幸运的睛雯和不幸的袭人(下)作业 选择题(100分) 1、下列不是服侍贾宝玉的人(35.0分) D ?A.袭人 ?B.晴雯 ?C.茗烟 ?D.鸳鸯 2、袭人姓氏是(35.0分)C ?A.蒋 ?B.刘 ?C.花 ?D.赵 3、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指的是(30.0分) A

?A.袭人 ?B.晴雯 ?C.鸳鸯 ?D.紫鹃 《水浒传》人物之四——鲁智深作业 选择题(70分) 1、在评价《水浒传》时,谁被金圣叹评为“阔人” (35.0分) D ?A.武松 ?B.林冲 ?C.晁错 ?D.鲁智深 或问于圣叹曰:“鲁达何如人也?”曰:“阔人也。 2、“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的口头禅(35.0分) C ?A.武松 ?B.林冲 ?C.鲁智深 ?D.晁错 判断题(30分) 1、鲁智深俗名鲁达(30.0分) 是否 《水浒传》与小说群书的关系(二)作业 选择题(40分) 1、“五代史”指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依次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B。(40.0分) ?A.后齐 ?B.后周 ?C.后秦 ?D.后金

判断题(60分) 1、元末明初出现了一部署名施耐庵的章回小说叫《残唐五代史演义传》。(30.0分) 是否 2、宋代瓦舍话本当中有两部大书,一部是三国故事,“说三分”,另一部是《忠义水浒传》(30.0分) 是否 论诸葛(一)作业 选择题(70分) 1、诸葛亮籍贯是()(35.0分) A ?A.山东 ?B.河南 ?C.湖北 ?D.四川 2、清朝人张澍的《诸葛忠武侯文集》著作被认为是较好的诸葛亮文集,研究诸葛亮的主要依据(35.0分) A ?A.正确 ?B.错误 判断题(30分) 1、诸葛亮死于五丈原(30.0分) 是否 唐僧取经经历的幻化与原旨的蜕变(下)作业 选择题(40分) 1、《西游记》故事演化过程,不正确的是:(40.0分) D ?A.妖魔的人性与兽性逐步结合 ?B.逐步演化为具有社会内容的神魔小说 ?C.书写的历史渐渐脱离历史真相 ?D.深奥化

《东方文学史》1

《东方文学史》1 绪论(一) 1【单选题】()、的实用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根基。 A、道家 B、佛家 C、儒家 D、法家 2【单选题】()、时期,提出了“东方主义”这一种观念。 A、20世纪末 B、20世纪上半期 C、19世纪末 D、19世纪上半期 3【单选题】从()、时期就开始了“东方”形成的主义。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清代中国 4【判断题】开放性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 5【判断题】东方是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 绪论(二) 1【单选题】()、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 A、著述 B、注经 C、模仿 D、学习 2【单选题】下面属于东方文化最大特点的是哪一项?()、 A、传统 B、政治性 C、多样性 D、久远 3【单选题】三权分立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A、核心 B、前提 C、基础 D、条件 4【判断题】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经常被西方人这样认为。() 5【判断题】18世纪之前西方否定对中国实行专制主义。() 绪论(三) 1【单选题】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A、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 B、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C、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D、亚细亚生产方式 2【单选题】 在《创世纪》一书中描述了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 A、泥土 B、面粉 C、语言 D、文字 3【单选题】马克思认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A、西方生产方式 B、亚洲生产方式 C、欧洲生产方式 D、非洲生产方式 4【判断题】重农抑商是东方社会长期以来都存在的。() 5【判断题】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主要内容是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绪论(四) 1【单选题】 ()、是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 A、重农抑商思想 B、儒学思想 C、官本位思想 D、道家思想 2【单选题】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有()、。 A、俄罗斯 B、朝鲜 C、泰国 D、越南 3【单选题】()、是西方权利中在法律框架内独立于行政权的。 A、司法权 B、行政权 C、舆论权 D、立法权 4【判断题】东方专制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5【判断题】家和国在宗法制传统社会中是一种异构同形关系。() 绪论(五) 1【单选题】西方人一般被认为是()、思维方式。

企业文化新修订第三次作业

《企业文化》作业(三)(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突出个人能力和强调理性主义,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之特征?( A ) A. 美国 B. 欧洲 C. 日本 D. 中国 E 加拿大 2.下面哪种不是欧洲国家的文化特征?( B ) A、追求精神自由 B、亲和一致的精神 C、人文主义和追求民主 D、强调理性和科学 3.下面哪种种作用不是企业楷模所表现的作用?( C ) A、榜样作用 B、聚合作用 C、主体作用 D、调节融合作用 4.“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反映了企业家哪哪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能力?(D ) A、才能方面 B、特征方面 C、人际关系方面 D、成熟个性方面 5.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只求办实业。这是企业家应具备 的哪种基本素质和能力?(B ) A、基本职业追求 B、基本职业修养 C、基本职业意识 D、基本职业能力 6.积极向上,努力把事情办得最好。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哪项基本原则?(A ) A、目标原则 B、卓越原则 C、绩效原则 D、亲密原则 7.企业文化氛围由物质氛围、制度氛围和感情氛围等三部分构成,其中(D )是核心,它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 A、物质氛围 B、制度氛围 C、感情氛围 D、文化氛围 8.“企业的办公室里洁净、井然有序”反应了企业文化氛围里的(B ) A.感情氛围 B.制度氛围 C.物质氛围 D.办公氛围 9.以下哪项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C ) A.亲密原则 B.共识原则

C.统一原则 D.绩效原则 10.在实践中,下面哪一项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工具性要素?( CCD ) A.基本原则 B.基本程序 C.基本方法 D.企业形象设计 E 具体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有( CDE )。 A 强调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B 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C学习精神 D忠诚精神 E和谐一致精神 2. 美国文化的特征有(ABCDE )。 A 个人主义 B 冒险、开拓和创新精神 C 自由、平等精神 D 实用主义 E 物质主义 3. 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有(AC )。 A 强调理性主义和创新、竞争精神。 B 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 C 自由、平等精神 D突出个人能力 E实用主义 4. 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有( AB )。 A 强调集权式管理 B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C 和谐一致精神 D 实用主义 E 忠诚精神 5. 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有(ABCDE )。 A 制度化 B 讲究效力 C 强调明确性 D 重视物的因素 E 强烈的进取精神 6. 企业楷模的作用有(ABCD )。 A 榜样作用 B 聚合作用 C 舆论导向作用 D 调和作用 E 示范作用 7. 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ABC )。 A 基本职业追求 B 基本职业修养 C 基本职业意识 D 基本职业道德 E 综合管理能力 8. 企业家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ABCDE )。 A 预见能力 B 决断开拓能力 C组织指挥能力 D 商业交往能力 E 反省能力 9. 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有(BCDE )。 A 文化输入法 B 教育输入法 C利用事件法 D领导垂范法 E活动感染法

南开20秋《东方文学史(尔雅)》在线作业

1.中国贵族文学的最高峰是哪一时期:() A.明清 B.唐宋 C.秦汉 D.先秦 答案:B 2.小林一茶作品的中文译本目前只有一种,它的译者是:() A.郭沫若 B.周作人 C.周树人 D.沈从文 答案:B 3.作为文体词“物语”的词性是:()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答案:C 4.中国的汉俳真正起源于哪个时期:()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晚清 答案:D 5.日本世家技艺者称为:() A.宦游人 B.艺妓 C.职人 D.大名

答案:C 6.古希腊人把东方政治概括为下列哪个概念:() A.东方民主主义 B.东方理性主义 C.东方专制主义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C 7.西方“诗言志”和中国“诗言志”的志的意思分别是:() A.志向和记录 B.记录和志向 C.志向和朋友 D.朋友和志向 答案:B 8.中国古代和西方交流的媒介一般是通过下列哪种人实现的:() A.新罗人 B.日本人 C.阿拉伯人 D.印度人 答案: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有的文学史多了,就更不容易写了,同时也就更不容易写好了 B.现有的文学史多了,就更不容易写了,但更容易写好了 C.现有的文学史多了,就更容易写了,就更不容易写好了 D.现有的文学史多了,就更容易写了,就更容易写好了 答案:C 10.下列观点不符合佛教的是:() A.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矛盾 B.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绝对的同一性

C.死被称为圆寂或者涅槃 D.生比死更重要,两者不是一回事 答案:D 11.下列关于神话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话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B.神话是商业社会的产物 C.神话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D.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 答案:D 12.日本最早的古典戏剧称为:() A.和歌 B.能乐 C.俳句 D.诗歌 答案:B 13.日本短歌句式是:() A.57 B.57577 C.5757577 D.575757577 答案:B 14.《楚辞》的作者是:() A.孔子 B.屈原 C.司马迁 D.子产 答案:B 15.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对下列哪种动物的恐惧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2012年10月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 A.《神谱》 B.《工作与时日》 C.《酒神颂》 D.《胜利颂》 2.荷马史诗《伊利昂纪》突出描写的是 A.阿喀琉斯的愤怒 B.赫克托耳的勇敢 C.阿伽门农的专横 D.奥德修斯的智慧 3.《神曲》中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是 A.奥维德 B.贺拉斯 C.维吉尔 D.贝雅特丽齐 4.薄伽丘的《十日谈》在结构上采用的是 A.单线结构 B.框形结构 C.双线结构 D.环形结构 5.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的剧作家是 A.马洛 B.乔叟 C.拉伯雷 D.维加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的代表作是 A.《安德洛玛克》 B.《熙德》 C.《伪君子》 D.《诗的艺术》 7.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 A.莫里哀 B.约翰·弥尔顿 C.高乃依 D.约翰·班扬

8.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9.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夏多布里昂 B.斯达尔夫人 C.缪塞 D.大仲马 10.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 A.《红字》 B.《草叶集》 C.《白鲸》 D.《见闻札记》 11.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被抛弃的贵妇是 A.鲍赛昂夫人 B.玛丝洛娃 C.包法利夫人 D.玛格丽特 1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是 A.《穷人》 B.《白夜》 C.《二重人格》 D.《脆弱的心》 13.使莫泊桑一举成名的作品是 A.《羊脂球》 B.《漂亮朋友》C.《菲菲小姐》 D.《米隆老爹》 14.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是 A.乞乞科夫 B.别里科夫 C.姚内奇 D.万尼亚舅舅 15.《国际歌》的作者是 A.魏尔伦 B.王尔德 C.戈蒂耶 D.鲍狄埃 16.苏联文学中被称作“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史诗”的作品是A.《毁灭》 B.《铁流》 C.《恰巴耶夫》 D.《青年近卫军》

16春华师《外国文学(1)在线作业

华师《外国文学(1)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乔特鲁德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 . 《哈姆莱特》 . 《威尼斯商人》 . 《李尔王》 . 《麦克白》 正确答案: 2. 不属于弥尔顿的诗作的是()。 . 《天路历程》 . 《失乐园》 . 《复乐园》 . 《力士参孙》 正确答案: 3. 中世纪中期著名的英雄史诗有()的《熙德之歌》、()的《罗兰之歌》、()的《尼伯龙根之歌》和()的《伊戈尔远征记》 . 法国、西班牙、德国、俄罗斯 . 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 . 西班牙、法国、德国、俄罗斯 . 葡萄牙、法国、德国、俄罗斯 正确答案: 4. ()是世界悲剧艺术的开拓者,古希腊悲剧创始人,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马克思也把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称他们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 埃斯库罗斯 . 索福克勒斯 . 欧里庇得斯 . 阿里斯托芬 正确答案: 5. 三连剧《俄瑞斯忒斯》不包括()。 . 《阿伽门农》 . 《奠酒人》 . 《报仇神》 . 《祈援人》 正确答案: 6. 骑士抒情诗种类很多,其中以()最为有名。 . 《郎斯洛或小车骑士》 . 《破晓歌》

. 《特利斯坦和绮瑟》 . 《培斯华勒或圣杯传奇》 正确答案: 7. 下列不属于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有()。 . 《熙德之歌》 . 《罗兰之歌》 . 《尼伯龙根之歌》 . 《贝奥武甫》 正确答案: 8.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 . 意大利 . 法国 . 西班牙 . 英国 正确答案: 9.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 . 教会文学 . 骑士文学 . 城市文学 . 英雄史诗 正确答案: 10. 在欧洲中世纪文学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文学是()。 . 教会文学 . 骑士文学 . 城市文学 . 英雄史诗 正确答案: 华师《外国文学(1)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对莫里哀的作品描述正确的是() . 莫里哀运用夸张讽刺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公这个资产阶级守财奴贪婪吝啬的形象,阿巴公在法语中成了“守财奴”和“吝啬鬼”的代名词。 . 《悭吝人》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对古典主义陈规有所打破。 . 《无病呻吟》是莫里哀最后一部剧作,在讽刺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之余,再次嘲笑了骗子医生。

东方文学史作业

东方文学史作业 1.不属于文学史的两个方面:【光和阔】 2.文学史包括【史和论】 3.东方古代神话可以分为:【原生态、次生态】 4.什么是原始社会人类童年时期共同具有的信仰:【万物有灵论】 5.不属于文学史的分类:宗教、贵族、世俗、【大体化】 6.世俗化的文学比贵族文学时代更具什么特点:【消费性】 7.神话这个词是哪个国家造的?【日本】 8.东方国家保留最多的原生态神话的国家是?【古代埃及】 9.下面哪个国家文明没有中断?【中国】 10.印度的文化作品以什么著称?【规模巨大】 11.关于《吉尔卡美什》所反映的真实寓意,没有提到的是?民族融 合、文明融合、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消亡】 12.史诗有个特点就是说在他的表层情节之后隐藏着什么?象征意义 13.下关于印度史诗不正确的是?纵欲主义、短、【象征主义】、战争 14.印度文学中的写实精神整个就完全缺乏,有的是一种什么?想象 精神、寄托精神、比喻精神、【象征精神】 15.没有受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神话影响的是?【道德经】 16.日本的第一本书是公元8世纪产生的什么?【古事记】 17.藏族文化受那支文化影响最多?【印度】 18.我们中华民族在古代靠什么来维持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与稳定?【伦理道德】 19.基于印度说中国错误的是?写实主义、【宗教文化】、缺乏想象力、道德楷模

20.汉朝之后,什么刺激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佛经文学】 21.下面哪个是印度没有的?史诗、神话、诗歌、【历史】 22.印度文论就是一种什么文论?【形式主义】 23.“诗”从字形上看跟下面哪个无关?寺院、语言、【纸笔】、宗教 24.印度在古代诗的起源跟什么密切相关?寺院、自然、神话、【宗教】 25.阿拉伯古代流行口头艺术,什么极发达?【古代诗歌】 26.阿拉伯诗歌的哪个作用最重要?【实用主义】 27.在东方各国诗歌体系当中对西方影响最大的首推哪个?【波斯】 28.中亚地区更多的受到谁的影响?【波斯文化】 29.歌德的《东西诗集》模仿哪国诗歌风格?【波斯】 30.《鲁拜集》是谁的作品?【海亚姆】 31.哪部开辟了日本文学史上由天皇伤馔和歌集的先例?【古今集】 32.什么标志着日本贵族化风格和歌的最成熟时期?【新古今集】 33.《去来抄》是谁的作品?【向井去来】 34.散文和俳句夹杂的文体在日本文学中被称为?【徘文】 35.下面哪个不属于日本的诗歌的无思想性的特性?非理性、没有逻 辑、与政治无关、【与社会有用】 36.日本大众小说里面读者最多的、数量最多的是?【历史小说】 37.印度戏剧受什么戏剧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希腊】 38.古典文学是什么之后的结果?【贵族化】 39.下面哪个不是印度戏剧的特点?【能乐论】 40.《沙恭达罗》的这个艳情故事实际上具有什么含义?【神话发达】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 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具体内容见专节) 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 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 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阿拉克瑞翁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品达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诗风庄重,词藻华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密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 萨福对后世西方作家有很大影响。拜伦到希腊游历,凭吊萨福。画家也以她为题材进行创作。法国画家阿尔玛的作品《萨福和阿尔凯奥斯》(1881),乐师正在为萨福弹竖琴,激起诗人创作的想象。 《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6 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

东方文学必读书目

《东方文学》课程必读书目: 《亡灵书》,锡金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 《吉尔伽美什》赵乐甡译著。译林出版社,1999.6 《印度古诗选》,金克木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薄伽梵歌》,张保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印]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印]迦梨陀娑,《优哩婆湿》,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印]迦梨陀娑,《云使》,金克木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印]首陀罗迦,《小泥车》,吴晓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五卷书》,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一千零一夜》(足译本,8册)李唯中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伊朗]内扎米,《蕾莉与马杰农》,卢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伊朗]萨迪,《蔷薇园》,水建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日]紫式部,《源氏物语》(上、中、下),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3 《平家物语》,周启明、申非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二叶亭四迷小说集》,巩长金、石坚白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日]夏目漱石,《路边草》,柯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日] 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日]岛崎藤村,《破戒》,柯毅文、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日]尾崎红叶,《金色夜叉》,金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日]谷崎润一郎,《春琴传》,张进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日]谷崎润一郎,《细雪》,储元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日]永井荷风,《舞女》,谢延庄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文洁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芥川龙之介小说选》,文洁若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日]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楼适夷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日]武者小路实笃,《爱与死》,林焕平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小林多喜二小说选》(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川端康成小说选》,叶渭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日]川端康成,《舞姬》,唐月梅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日]川端康成,《雪国?千鹤?古都》,高慧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 《川端康成散文选》,叶渭渠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 [日]太宰治,《人间失格》,烨伊译,武汉出版社,2011 [日] 坂口安吾,《白痴》,吴伟丽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日]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唐月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日]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唐月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日]井上靖《孔子》,刘慕沙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印]泰戈尔,《吉檀迦利》,谢冰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东方文学

一.东方&东方文化 (一)东方的概念&东方的共性&东西方文化交集 东方的概念:“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地理东方分为三个部分:①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的区域(欧洲位于该区域),②西方之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之东(非洲不属于该区域),③非西方:亚非拉(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拉美属于该区域) 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C·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由波斯文化、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中东文化圈。 东方文化共性: 东方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缺乏「公民反骨」传统 亚细亚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东方意识形态:由前两者催生的思维模式:皇权崇拜、官本位、权威崇拜、家长/祖先崇拜——人是「伦理」动物而非「政治」动物 *东西方文化交集: 埃及与希腊(影响&反哺) 印度与印欧语系人群(系出同源与灵感渊薮) 阿拉伯的世界与文艺复兴(保存文明火种) 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两希文明源头之一) 纪伯伦《先知》讲述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在你独居的岁月中,你观察过我们的生活;在你不眠的时刻,你倾听过我们梦中的哭泣与欢笑。因此,请让我们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生与死之间的一切。 被称为“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这就是纪伯伦的《先知》。 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中,《先知》被认为是“顶峰之作”,在这本书中,智者回答了人们提出的爱,婚姻,孩子,施予,饮食,工作,欢乐与悲哀,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美,宗教,死,逸乐等2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生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饱经沧桑,历尽人间坎坷的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反复比喻的手法,讲述了许多平易近人而又合情合理的道理,耐人寻味。 《大地之歌》马勒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 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马勒是波希米亚人;在世界范围中,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心灵无所归宿,灵魂随波漂泊于他的一切生活和创作之中。 从某些角度来说,马勒在追随者眼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让他俨然成为现代音乐的海顿。他的作曲风格对勋伯格、韦伯恩、与贝尔格造成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曾经与他共事,事业上受其助力的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与奥托·克伦佩勒。他们将马勒的音乐介绍至美国,更改变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做法。他不只是个作曲家,更是提倡革新的指挥,他的理论、技巧至今仍使用。他时常说:「传统只是伤感。」,还要求大量排练曲目;即使这么做让公演品质比过去更为精进,终究导致马勒与乐团之间关系紧张。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东方文学史(尔雅)》在线作业1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东方文学史(尔雅)》在线作业-1 4、B 一、单选题共35题,70分 1、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是:() A景教 B基督教 C拜火教 D伊斯兰教 本题选择是:? 2、被印度人尊为“圣雄”的是:() A泰戈尔 B克里希那穆提 C尼赫鲁 D甘地 本题选择是:? 3、下列观点不符合佛教的是:() A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矛盾 B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绝对的同一性 C死被称为圆寂或者涅槃 D生比死更重要,两者不是一回事 本题选择是:? 4、现代一些科学的基础科学是:() A数学 B语言学 C哲学 D物理学 本题选择是:? 5、日本最早的古典戏剧称为:() A和歌 B能乐 C俳句 D诗歌 本题选择是:? 6、俳句主要描写的内容是:() A战争 B神话 C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D贵族的生活方式 本题选择是:? 7、波斯人属于下列哪个种族:() A雅利安人 B闪族人 C蒙古人 D犹太人

本题选择是:?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保守的民族都是笃信宗教的民族 B笃信宗教的民族是最保守传统的民族 C最传统的民族是思想观念不容易变化的民族 D中国人是一个笃信宗教和神的民族 本题选择是:? 9、印度戏剧的最大特点是:() A万物依等级次序而定 B无冲突,无矛盾,无差别和绝对的同一性 C充满矛盾和等级差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本题选择是:? 10、一个民族没有收到外来影响,自己产生的神话属于下列哪一类:()A原生态 B次生态 C再生态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本题选择是:? 11、被尊为“诗仙”的中国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李商隐 本题选择是:? 12、18世纪末以后,西方人认为东方人种最大的毛病是:() A没有宗教信仰 B政治专制导致的愚民 C没有形成一神教 D文化专制导致的闭关锁国 本题选择是:? 13、作为文体词“物语”的词性是:()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本题选择是:? 14、中国文学史的理论体系与下列哪种理论体系相同:() A中国政治理论体系 B中国通史的理论体系 C中国哲学理论体系 D以上均不正确 本题选择是:? 15、史诗的永恒主题是:()

《外国文学史》参考书目及考研网站

《外国文学》课程参考书目 杨周翰:《欧洲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天津:南开教育出版社,2005。 成良臣:《外国文学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王向远:《东方文学通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刘象愚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龚翰熊:《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共六分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杨烈:《世界文学史话》,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译林》、《当代外国文学》等杂志 《外国文学》学生阅读书目 古代文学: 《希腊神话与传说》 荷马:《伊利亚特》、《奥德修纪》 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中世纪: 但丁:《神曲》

文艺复兴: 卜伽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集》 理性主义: 莫里哀:《莫里哀喜剧集》 弥尔顿:《失乐园》 启蒙运动: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席勒:《阴谋与爱情》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 浪漫主义: 卢梭:《新爱洛伊丝》、《忏悔录》 菲尔丁:《汤姆·琼斯》 拜伦:《拜伦抒情诗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普希金:《普希金抒情诗集》、《叶甫盖尼·奥涅金》 雪莱:《雪莱抒情诗选》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集》 现实主义: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红与黑》 梅里美:《卡门》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老古玩店》、《董贝父子》萨克雷:《名利场》 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六年级语文上册《4.花之歌》课堂作业设计题及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4.花之歌》课堂作业设计题及答案-部编版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星星,从苍穹坠.(duò)落在绿茵中。 B.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 ..(yǐ nǐ)。 C.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fù yù)。 D.我婆娑 ..(pó suō)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2.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 B.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C.听着小鸟的啼啭、歌唱。 D.我从不孤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3.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拟人) B.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比喻、拟人) D.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排比、拟人) 4.纪伯伦,_________(国别)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他和_______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5.仿句。 例:花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花是婚礼的冠冕,花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按要求仿写句子,要写出一定的哲理内涵。 二、课文回顾。 6.第2段中把花比作星星,而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也把花比作星星,请写出这句话。 7.第六段中画波浪线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8.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花之歌 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9.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10.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11.本文想象奇特,并综合运用了、、和等修辞手法。 12. 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00540外国文学史.pdf

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1《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2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做,故称为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骑士文学:1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世俗封建主义文学,贵族文学2反映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的追求3以法国成就最高,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欧洲盛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题材 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和宣扬禁欲主义 市民文学:又称城市文学,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 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抒情诗,市民戏 剧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创作内容上偏重表现 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作品结构框架宏 伟叙述风格 宪章派文学:在宪章运动中出现的文学诗歌政治倾向明确语言晓畅充满激 情流传广影响大,代表诗人琼斯林顿 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命名,发端于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 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的创作倾向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 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 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运动达到高峰的标志2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3代表人物歌德、席勒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 剧。喜剧中的角色主要有农夫、士兵、医师、家奴等。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 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最著名的是xx的xx。

荒诞派戏剧:1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文学流派2以荒诞手法表现荒诞主题3代表作家尤金·尤奈斯库贝克特 社会问题剧:1易卜生创作的一系列戏剧作品2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层层揭开,使矛盾突出,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起来改 革社会弊端3代表作品是《玩偶之家》 《堂吉诃德》:1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2描写堂吉诃德三次行侠冒险的经历,反映了16—17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古兰经》:1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2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3语言简洁生动,文辞流畅华美4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亡灵书》:1又译为《死者之书》,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2反映了古埃及人企图将生命的荣华富贵延续到后世的幻想 《万叶集》:1日本的第一部和歌总集2为了与汉诗相区别,日本人将用大和文写的诗歌称为和歌3著名诗人有山上忆良 《坎特伯雷故事集》:1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乔叟的代表作2作品以每个人讲一个故事的形式把24个故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批判了封建阶层和教会,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易卜生:1 19世纪挪威戏剧家,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2创造了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揭露社会弊端的‘社会问题剧’3代表作《玩偶之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1“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2拉丁美洲作家3代表作《百年孤独》拜伦式英雄:1英国诗人拜伦塑造的系列人物形象2共同特点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反抗现存社会制度3带有诗人自己生活的印记 小人物: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官阶卑微,地位低下性格 懦弱 多余人:1 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2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生活,但又无所作为3代表人物奥涅金毕巧林

东方文学试题集

东方文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物语文学” “物语”,即“语物”,是说故事、讲事情的意思。“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字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十世纪初,它在日本民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用假名写成。开始,“物语文学”分为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纯属虚构且富有传奇色彩的物语和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以和歌为中心的物语。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缺点就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直到《宇津保物语》和《源氏物语》的产生,“物语文学”从深度和广度上才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再后来,又产生了历史物语和军纪物语。 总而言之,“物语文学”,是对日本以“物语”命名的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总称。“物语文学”的鼻祖是《竹取物语》,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2、“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受到佛教影响、包含佛教义理的文学创作;狭义则专指那些富于文学性的佛教典籍及其演义。一般指的是后者。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实相(最高本质)高深莫测,必须借助“艺教”(文学艺术)才能形象地加以说明,于是佛经中便常常借用一些民间故事说明和比喻一个深刻的教义或原理,这部分佛经及其演义便被称为佛教文学或佛经文学。 佛教文学中最具有文学性的主要有《本生经》、《百缘经》、《天譬喻经》、《妙法莲华经》、《百喻经》等等。这些故事中洋溢着古代印度人民所崇信的和平、牺牲、慈爱、忍让、诚信等等道理,表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朴素中透出哲理,单纯中含有深邃。 3、“东方三大文学圈” 随着中古东方多个文化中心区的不断地向四周扩散,以及不同文化区域经过整体化的统合,中古东方的文化拓展为三个大的地域分布范围,形成佛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以及汉文化圈。三大文学圈的核心就是其各自的宗教文化,分别是:南亚得佛教文化圈以印度教思想体系为依据;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则以伊斯兰教意识为准绳;东亚的韩文化圈是以儒、释、道学说为指导的。 4、《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诗集,也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的诗集。“吉檀迦利”是“神之献”,即“献给神”的意思,其实质上是一部抒情哲理诗集。这部诗集的核心内容是写人与神的关系,表现诗人对神的崇拜、向往和追求以及要求与神合一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所谓“神”有着三种含义:神是终极无限,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