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上)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法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法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法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法 教案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法

玉华中学:夏忠文

15.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的:

1、能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正确理解其意义;

2、会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对公式中字母所表示“数”的各种可能情形应有充分的认识,并能与加减运算加以区分;了解公式的逆向运用;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难点:底数的不同情形,尤其是底数为多项式时的变号过程

教具与实验:用于拼图的长方形硬纸板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课本第140页的引例

二、复习提问

1.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

三、讲授新课

1.(课本141页问题)利用乘方概念计算:1014×103.

2、计算观察,探索规律:完成课本第141页的“探索”,学生“概括”a m×a n=…=a m+n;

3、观察上式,找出其中包含的特征:左边的底数相同,进行乘法运算;

右边的底数与左边相同,指数相加

4、归纳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实践应用,巩固创新

例1、计算:

(1)x2·x5 (2)a·a6 (3) 2×24×23 (4) x m·x3m + 1

练习:

1.课本第142页:(学生板演过程,写出中间步骤以体现应用法则)

2.随堂巩固:下面计算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纠正。

①a6·a6=2a6②a2+a4=a6③ a2·a4 =a8

例2、计算:

要点指导:底数中负号的处理;能化为同底数幂的数字底数的处理;多项式底数及符号的处理。

例3、(1)填空:⑴若x m+n

×x

m-n

=x

9

;则m= ;

⑵2m

=16,2

n

=8,则2

m+n

= 。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1、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

2、法则适用于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的情形;

3、相同的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4、要注意与加减运算的区别。

15.1.2 幂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幂的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一:知识回顾

1.讲评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2.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应用的练习

二:新课引入

探究: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1)(32)3= 32 × 32 × 32 = 3 ﹝ ﹞

(2)(a 2)3 = a 2·a 2·a 2 = a ﹝ ﹞

(3)(a m )3 = a m ·a m ·a m = a ﹝ ﹞

(4)(a m )n =

m a n m m m a a a 个?????? = m n m m m a 个+???++ = a mn .

观察结果,发现幂在进行乘方运算时,可以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 引导学生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

二、知识应用

例题:(1)(103)5;(2)(a4)4;(3)(a m)2;(4)-(x4)3;说明:-(x4)3表示(x4)3的相反数

练习:课本第143页(学生黑板演板)

补充例题:

(1)(y2)3·y(2)2(a2)6-(a3)4(3)(ab2)3

(4) - ( - 2a 2b)4

说明:(1)(y2)3·y中既含有乘方运算,也含有乘法运算,按运算顺序,应先乘方,再做乘法,所以,(y2)3·y = y2×3·y = y6+1 = y7;

(2) 2(a2)6-(a3)4按运算顺序应先算乘方,最后再化简.所以,2(a2)6-(a3)4=2a2×6-a3×4=2a12-a12=a12.

三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m

m n a

m

n

n

(=

)

=.

(

a

a)

(1)x13·x7=x()=()5=()4=()10;

(2)a2m =()2 =()m (m为正整数).

练习:

1.已知3×9n=37,求n的值.

2.已知a3n=5,b2n=3,求a6n b4n的值.

3.设n为正整数,且x2n=2,求9(x3n)2的值.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幂的乘方法则.

15.1.3 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运算性质,请同学们通过完成一组练习,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1) (2)

(3)

(4)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3×5)7

——积的乘方 = )53(7)53()53()53(???????个 ——幂的意义

= 37)333(个???× 57)555(个???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37×57;

——乘方的意义 (2) (ab )2 = (ab) · (ab) = (a ·a) ·(b ·b) = a ( ) b ( )

(3) (a 2b 3)3 = (a 2b 3) · ( a 2b 3) ·( a 2b 3) = (a 2 ·a 2· a 2 ) ·(b 3·b 3·b 3) = a ( ) b ( )

(4) (ab )n

=

ab n ab ab ab 个)()()(???

——幂的意义 = a n a a a a 个)(????· b n b b b b 个)(????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 n b n . ——乘方的意义

由上面三个式子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积的乘方,等于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 )n =a n ·b n

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题3 计算

(1)(2a )3; (2)(-5b )3; (3)( xy 2 )2;

(4)(- 2/3x 3)4

. (5)(-2xy )4 (6)(2×103 )2 说明: (5)意在将(ab )n =a n b n 推广,得到了(abc )n =a n b n c n

判断对错: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 ② ③ 练习:课本第144页

三.综合尝试,巩固知识

补充例题: 计算:

(1)

(2)

四.逆用公式:b a ab n n n =)(,即)(ab b a n

n n = 预备题:(1) (2)

例题:(1)0.12516·(-8) 17;(2)20032004532135??? ?????

? ??-

(2)已知2m =3,2n =5,求23m +2n 的值. (注解):23m +2n =23m ·22n =(2m )3·(2n )2=33·52=27×25=675.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 15.1

15.1.4 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整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底数幂,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三个法则的区分。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课本引例):光的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102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

(1)怎样计算(3×105)×(5×102)?计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

(2)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比如ac5?bc2怎样计算这个式子?

说明:(3×105)×(5×102),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ac5?bc2是两个单项式ac5与bc2相乘,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ac5?bc2=(a?b)?(c5?c2)=abc5+2=abc7.

三.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4 (课本例题)计算:(学生黑板演板)

(1)(-5a2b)(-3a);(2)(2x)3(-5xy2).

练习1(课本)计算:

(1)3x25x3;(2)4y(-2xy2);

(3)(3x2y)3?(-4x);(4)(-2a)3(-3a)2.

练习2(课本)下面计算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1)3a3?2a2= 6a6;(2)2x2?3x2= 6x4;

(3)3x2?4x2= 12x2;(4)5y3?y5 = 15y15.

四.巩固提高

(补充例题):

1.(-2x2y)·(1/3xy2)

2.(-3/2ab)·(-2a)·(-2/3a2b2)

3.(2×105)2·(4×103)

4.(-4xy)·(-x2y2)·(1/2y3)

5.(-1/2ab2c)2·(-1/3ab3c2)3·(12a3b)

6.(-ab3)·(-a2b)3

7.(-2x n+1y n)·(-3xy)·(-1/2x2z)

8.-6m2n·(x-y)3·1/3mn2·(y-x)2

五.小结作业

方法归纳:

(1)积的系数等于各系数的积,应先确定符号。

(2)相同字母相乘,是同底数幂的乘法。

(3)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写在积里,注意不要把这个因式丢掉。

(4)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5)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作业:课本149页 3

15.1.4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整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2.

练习:9x 2y 3·(-2xy 2) (-3ab)3

·(1/3abz) 3. 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二、问题引入,探究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课本内容):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 (单位:元/瓶)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 、b 、c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经过思考可以发现一种方法是先求出三家连锁店的总销量,再求总收入,为:m (a +b +c ).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先分别求出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即:ma +mb +mc .

由于上述两种计算结果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

m (a +b +c )=ma +mb +mc .

学生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引导学生体会: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三.讲解例题

1. 例题5(课本) 计算:

(1)(-4x 2)(3x +1); (2)ab ab ab 2

1)232(2?-

2 .补充例题1:

化简求值: (-3x)2 - 2x ( x+3 ) + x ·x +2x ·(- 4x + 3)+ 2007 其中:x = 2008

练习:课本146页 1、2

3.补充练习:

计算

1.2ab (5ab 2+3a 2b ); 2.(3

2ab 2-2ab )· 21ab ; 3.-6x (x -3y ); 4.-2a 2(21ab +b 2). 5.(-2a 2)·(1/2ab + b 2)

6. (2/3 x 2y - 6x y )·1/2xy 2

7. (-3 x 2)·(4x 2

- 4/9x + 1) 8 3a b ·( 6 a 2b 4 -3ab + 3/2ab 3 )

9. 1/3x n y ·(3/4x 2-1/2xy -2/3y -1/2x 2

y) 10. ( - ab)2 ·( -3ab)2·(2/3a 2b + a 3·a 2

·a -1/3a )

四.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第149页 4

15.1.4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整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讲评作业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本)如图,为了扩大街

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

a 米、宽m 米的长方形绿地,增长了

b 米,加宽了n 米.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

一种计算方法是先分别求出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它们的和,即(am+an+bm+bn )米2.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大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利用长乘以宽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即(a +b )(m +n )米2.

由于上述两种计算结果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

(a +b )(m +n )= am+an+bm+bn .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当提醒和启发,然后对讨论结果(a +b )(m +n )=am+an+bm+bn 进行分析,可以把m +n 看做一个整体,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

m n a b

(a +b)(m+n)=a(m+n)+b(m+n),再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

a(m+n)+b(m+n)= am+an+bm+bn.学生归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例6(课本):计算

(1)(3x+1)(x+2) ; (2) (x-8y)(x-y) ;

(3) (x+y)(x2-xy+y2)

进行运算时应注意:不漏不重,符号问题,合并同类项

练习:(课本)148页 1 2

补充例题:

1.(a+b)(a-b)-(a+2b)(a-b)

2.(3x4-3x2+1)(x4+x2-2)

3.(x-1)(x+1)(x2+1)

4.当a=-1/2时,求代数式 (2a-b)(2a+b)+(2a-b)(b-4a)+2b(b

-3a)的值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课本 149页 5

15.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知识复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an+bm+bn

活动2 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1)(x-1);(2)(a+2)(a-2);

(3)(3-x)(3+x);(4)(2m+n)(2m-n).再计算:(a+b)(a-b)=a2-ab+a b-b2=a2-b2.

得出平方差公式

(a+b)(a-b)= 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活动3 请用剪刀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拼成如图2的长方形,你能根据图中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

图1 图2

图1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b2).

在图2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b)、(a-b),所以面积为

(a+b)(a-b).

这两部分面积应该是相等的,即(a+b)(a-b)= a2-b2.

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 计算:

(1)(3x +2)(3 x -2); (2)(-x+2y )(-x -2y )

(3)(b +2a )(2a -b ); (4)(3+2a ) (-3+2a )

练习: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课本 153页练习1有同种题型) 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1)(x +1)(1+x ); (2)(21a +b )(b -2

1a ); (3)(-a +b )(a -b ); (4)(x 2-y )(x +y 2);

(5)(-a -b )(a -b ); (6)(c 2-d 2)(d 2+c 2).

例题2:计算

(1)102×98

(2)(y +2)(y -2)-(y -1)(y +5)

(3)(a+b+c )(a -b+c )(补充)

(4) 20042-20032(补充)

(5) (a + 3 )(a - 3)( a 2 + 9 ) (补充)

说明:(3)意在说明公式中的a,b 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4) 意在说明公式的逆用

练习:课本153页 2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 156 页 习题 1 ; 5

15.2.2 完全平方公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

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几何解释;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解释和公式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探究,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p +1)2 =(p +1)(p +1)=_________;

(2)(m +2)2=(m +2)(m +2)=_________;

(3)(p -1)2 =(p -1)(p -1)=_________;

(4)(m -2)2=(m -2)(m -2)=_________.

答案:(1)p 2+2p +1; (2)m 2+4m +4; (3)p 2-2p +1; (4)m 2-4m +4.

活动2 在上述活动中我们发现(a +b )2=222b ab a ++,是否对任意的a 、

b ,上述式子都成立呢?

学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观察计算结果,寻找一般性的结论,并进行归纳,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可得

(a +b )2=(a +b )(a +b )= a (a +b )+b (a +b )=a 2+ab +ab +b 2

=a 2+2ab +b 2.

(a -b )2=(a -b )(a -b )=a (a -b )-b (a -b )=a 2-ab -ab +b 2 =a 2-2ab +b 2.

二、问题引申,总结归纳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即

(a + b )2=a 2+2ab +b 2,

(a -b )2=a 2-2ab +b 2.

在交流中让学生归纳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

(1)左边为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2)右边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活动4 你能根据教材中的图15.2-2和图15.2-3中的面积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吗?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3:(课本)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m+ n)2 ; (2) (y-1/2)2

补充例题: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x+2y)2;(2)(-x-y)2;(3) ( x + y )2-(x-y)2.

说明:(1)题可转化为(2y-x)2或(x-2y)2,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2)题可以转化为(x+y)2,利用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3)题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再合并同类项,也可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例4:(课本)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2)992.

思考:(a+b)2与(-a-b)2相等吗?为什么?

(a-b)2与(b-a)2相等吗?为什么?

(a-b)2与a2-b2相等吗?为什么?

练习:课本155页 1 ;2

补充例题:

(1) 如果x2 + k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

(2) 已知x+y=8,xy=12,求x2 + y2 ;(x- y )2的值

(3) 已知 a + 1/a = 3 ,求 a2+ 1/a2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完全平方公式.

作业:课本156 页习题 2 ;6;7

15.2.2 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理解公式中添括号的方法

重点:添括号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

难点:添括号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

内容:

一复习旧知,引入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法则:a +(b+c) = a+b+c a-(b+c) = a - b - c

添括号法则:a+b+c = a +(b+c) a - b - c = a-(b+c)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练习:(课本156页练习 1 有同种类型题)

a + b-c = a +(

b -

c ) = a - (- b + c )

a -

b +

c = a + ( - b + c ) = a - ( b - c )

二讲解例题,巩固新知

例题5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课本)

(1)( x + 2y - 3 ) ( x -2y + 3)

(2)(a + b+c)2.

练习:课本156页练习2

三补充例题,开阔眼界

1 利用乘法公式化简求值题

(2x + y )2- ( x + y )(x – y) ,其中x = 1 ,y = - 2

2 乘法公式在解方程和不等式中的应用

①已知(a +b )2 = 7 ,( a- b )2 = 4 求 a 2+ b 2 和ab的值

②解不等式:

( 2x-5 ) (- 5 -2x) + (x + 5 )2﹥ 3x (- x + 2 )

3与三角形知识相结合的应用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a、b、c ,满足a2 + b2 + c2- ab – bc - ac = 0,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添括号法则

作业:课本157页 3 ;4;5;8;9;(根据学生情况酌定)

15. 3. 1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a0=1中a≠0的规定。

教学过程:

一、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1、根据除法的意义填空,并探索其规律

(1)5 5÷5 3=5()

(2)107÷105=10()

(3)a6÷a3=a()

推导公式:a m ÷a n = a m - n(a≠0,m、n为正整数,且m>n)归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比较公式

a m·a n=a m + n(a m)n= a M N

(ab)m = a m b m a m ÷a n =a m - n

比较其异同,强调其适用条件

二、实际应用

例1:计算

(1)x8÷x2(2)a4÷a (3)(ab)5÷(ab)2例2: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8 K,一个存储量为26 M(1M =210K)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

解:26 M=26×210 K=216 K

216÷28=28(张)=256(张)

三、探究a0的意义

根据除法的意义填空,你能得什么结论?

(1)32÷32=

(2)103÷103=

(3)a m÷a m=(a≠0)

由除法意义得:a m÷a n=1 (a≠0)

如果依照a m÷a m=a m - m=a0

于是规定:a0=1 (a≠0)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四、练习:P160 1、2、3

五、作业:P164习题15.3 1、4、5、7

15. 3. 2 整式的除法(1)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教学重点:运用法则计算单项式除法

教学难点:法则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木星的质量约是1.90×1024吨,地球的质量约是5.98×1021吨,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吗?

如何计算:(1.90×1024)÷(5.98×1021),并说明依据。

二、讨论问题,得出法则

讨论如何计算:

(1)8a3÷2a (2)6x3y÷3xy (3)12a3b3x3÷3ab2[注:8a3÷2a就是(8a3)÷(2a)]

由学生完成上面练习,并得出单项式除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三、法则的应用

例1:计算

(1)28x4y2÷7x3y (2)-5a5b3c÷15a4b

练习:P162 1、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达标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象中,表示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2.函数y =2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0 B .x ≥-3 2 C .x ≥32 D .x ≤-3 2 3.点(x 1,y 1),(x 2,y 2)在直线y =-x +b 上,若x 1<x 2,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无法确定 4.将函数y =-3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 达式为( ) A .y =-3x +2 B .y =-3x -2 C .y =-3(x +2) D .y =-3(x -2) 5.直线y =x -1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6.下列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这条直线上的点是( ) A .(-3,-1) B .(1,1) C .(3,2) D .(4,3) 7.如图所示,函数y 1=|x |和y 2=13x +4 3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 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x <-1或x >2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x +y -2=0,3x -2y -1=0 B.???2x -y -1=0,3x -2y -1=0 C.???2x -y -1=0,3x +2y -5=0 D.???x +y -2=0,2x -y -1=0 9.将正方形AOCB 和A 1CC 1B 1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A (0,1)和点A 1在直线 y =x +1上,点C ,C 1在x 轴上,若平移直线y =x +1使之经过点B 1,则直线y =x +1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 A .4 B .3 C .2 D .1 10.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沿同一条路到B 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 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km )与骑行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 (1)他们都骑行了20 km ;(2)乙在途中停留了0.5 h ;(3)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4)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1.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n -m |-m 2可化简为 ________. (第11题) (第13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全集(表格版 ,281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 (表格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重点)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 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 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1)以A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 、△ADC 共2个;(2)以E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 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 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个点,那么就有 n (n -1) 2 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 n (n -1) 2 个三角形.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类型一】 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cm ,9cm 解析:选项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 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 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 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 【类型二】 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11 B .4<x <7 C .-3<x <11 D .x >3 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7-4<x <7+4,即3<x <11.故选A.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 【类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 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 【类型四】 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b -c -a |+|c +a -b |.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 -b -c <0,b -c -a <0,c +a -b >0.∴|a -b -c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c +a -b =3c +a -b . 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第一课时)》教案新人 教版 主备人李芳课型新授课验收结果: 合格/需完善 分管领导课时 1 第 4 周第 2 课时总第 14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重点、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 1.准备一张纸; 2.对折纸; 3.用圆规在纸上扎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扎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 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演示多媒体课件)要仔细观察啊!看有什么发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它的关系(能互相重合一模一样是对称的) 二、自主探究 1.通过以上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对称现象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事物都是轴对称的。你能根据你的想象举出你所见到的例子吗? 3.自学课本29-30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 问题思考: 1 . 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指的是什么? 2 . 什么叫做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对称点指的是什么? 3 . 你认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区别联系? (1)结合课本图形12.1-2和12.1-3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吗? (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两个轴对称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的区别时, 学生思考后说一说,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举例,教师肯定。 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互动,及时指导.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2章试题(附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3+a4=a7 (B)2a3·a4=2a7 (C)(2a4)3=8a7 (D)a8÷a2=a4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a(a+1)=-2a2+2a (B)-3x3y·5x2y3=-15x6y4 (C)(-2x-y)(2x+y)=4x2-y2 (D)35x3y2÷5x2y=7xy 3.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 (A)x2-y2=(x+y)(x-y) (B)x2+6x+9=(x+3)2 (C)x2+xy=x(x+y) (D)x2+y2=(x+y)2 4.代数式(x+1)(x-1)(x2+1)的计算结果是( ) (A)x4-1 (B)x4+1 (C)(x-1)4 (D)(x+1)4 5. 如图所示:小明家“小房子”的平面图形,它是由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6a2-2ab-b2 (B)4a2-b2+4ab (C)8a (D)8a2-4ab 6.计算-(a2b)3+2a2b·(-3a2b)2的结果为( ) (A)-17a6b3(B)-18a6b3 (C)17a6b3 (D)18a6b3 7.若3x=4,9y=7,则3x-2y的值为( )

(A) (B) (C)-3 (D) 8.若a,b是正数,a-b=1,ab=2,则a+b等于( ) (A)-3 (B)3 (C)±3 (D)9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x6+3x3·x8= . 10.多项式ax2-a与多项式x2-2x+1的公因式是. 1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x,宽比长少4,若将长方形的长增加3,宽增加2,则面积增大;当x=2时,增大面积为. 12.若m-n=2,则2m2-4mn+2n2-1的值为. 13.对于任何实数a,b,c,d,我们规定=ad-bc,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当 x2-3x+1=0时,的值为. 14.地震中里氏震级增加1级,释放的能量增大到原来的32倍,那么里氏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3级地震释放能量的324倍. 三、解答题(共44分) 15.(6分)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3y-4xy;(2)m2x2+2m2xy+m2y2; (3)m4-81n4. 16.(6分)化简求值: (1)a2·a4-a8÷a2+(a3)2,其中a=-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整式的乘法(含答案)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专题一 幂的性质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a 2-a 2=2 B .(a 2)3=a 9 C .a 3?a 6=a 9 D .(2a 2)2=2a 4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622x x = B .·82x x = C .632)(x x -=- D .523)(x 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a 2+a 2=3a 4 B .a 6÷a 2=a 3 C .a 6·a 2=a 12 D .( -a 6)2=a 12 专题二 幂的性质的逆用 4.若2a =3,2b =4,则23a+2b 等于( ) A .7 B .12 C .432 D .108 5.若2m=5,2n=3,求23m+2n的值. 专题三 整式的乘法 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325a a a += B .22(2)()2a b a b a ab b +-=-- C .23622a a a ?= D .222(2)4a b a b +=+ 8.若(3x 2-2x +1)(x +b )中不含x 2项,求b 的值,并求(3x 2-2x +1)(x +b )的值.

9.先阅读,再填空解题: (x +5)(x +6)=x 2+11x +30; (x -5)(x -6)=x 2-11x +30; (x -5)(x +6)=x 2+x -30; (x +5)(x -6)=x 2-x -30. (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有何关系?答:________. (2)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 (3)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a +99)(a -100)=________;(y -80)(y -81)=________. 专题四 整式的除法 10.计算:(3x 3y -18x 2y 2+x 2y )÷(-6x 2y )=________. 11.计算:2362743 19132 )()(ab b a b a -÷-. 12.计算:(a -b )3÷(b -a )2+(-a -b )5÷(a +b )4.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幂的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m n mn a a =(m ,n 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n 都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 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单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初中数学八年级《轴对称》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13.1 轴对称 学习目标:1、根据实例认识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应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习难点:会找特殊图形的对称轴. 学习方法:操作、归纳、练习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8---P59,你认为本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 1、 2、 3、 4、 二、探究交流: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1、思考:仔细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折叠,两旁的部分能够,这图形 就叫做;这条就是它的。 练习: 1、辨析PPT上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思考:仔细观察下面的每对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4、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折叠,如果它能够与,那么就说这图形,这条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叫做; 练习: 1、想一想: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号码吗? 2、玩一玩推理游戏,你敢挑战一下自己吗?

探究三: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反馈: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填序号) ①三角形 ②线段 ③角 ④等腰三角形 ⑤平行四边形 ⑥正方形 ⑦圆 ⑧梯 形 ⑨等腰梯形 ⑩扇形 2、如下图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1)(2)(3)(6) B.(1)(3)(5)(6) C.(1)(3)(6) D.(1)(3)(4)(6) 4、关于对称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的直径是对称轴; B 、角的平分线是对称轴; C 、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D 、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至少1条 6、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 、圆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D 、线段

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 的对应元素. 一、情境导入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做 (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 (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 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观察 观察△ABC与△A′B′C′ 重合的情况. 总结知识点: 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 如:△ABC≌△A′B′C′. 3.探究 (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 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

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 三、应用举例 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 解:∵△ADE≌△BCF,∴AD=BC.∵AD=6 cm, ∴BC=6 cm.又∵CD=5 cm, ∴BD=BC-CD=6-5=1(cm).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第1题. 教材习题12.1第1题. 补充题: 1.全等三角形是()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A.1B.2C.3D.4 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平面内点的坐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教学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一)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二)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 (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出: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 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引导练习:写出点A、B、C的坐标。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强调点的坐标的有序性和正确规范书写) 教师提问:已知平面内任意一点,可以写出它的坐标;反之,给出一点的坐标,你能在上图中描出吗? 试一试:D(1,3)E(-3,2)F(-4,-1)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计算专题

14.1—14.2整式乘法运算题 一、直接写出答案。 (1)x2·x3 =(2)a·a6= ?(3)-x5·x3·x10= ? (4)mx-2·m2-x=(5)10x×1000= (6)(-2)×(-2)5×(-2)5= (7)(103)6= (8)(a4)2 =(9)(a m)10= (10)-(x4)5= (11)(a2)3·a5 = (12)-(-x2)2= (13)(2a)2= (14)(-5b)3=(15)(x2y)3= (16)(-3m2)3=(17)(2ab2)3 = (18)-(x2y3z5)2= (19)-8m2n3·3m4n5= (20)3x2·(-6xy2)= (21)(-5a2b)(-4a)= (22)3x2·6x2= (23)4y·(-2xy2)= (24)(-3x)2·5x3=(25)x8 ÷x3= (26)(ab)5÷(ab)2=(27)(-a)12÷(-a)5= (28)m8÷m2=(29)(xy)6÷(xy)3= (30)n7÷(-n5)= (31)-8a2b3÷ 6ab2= (32)(6×109)÷(2×105)= (33)(4×103)×(5×105)= (34)(_____-4b)(_____+4b)=9a2-16b2 (35)(_____-2x)(_____-2x)=4x2-25y2 二、计算(请写出过程) 1.a2·(-a)5·(-3a)3 2.[(a m)n]p 3.(-mn)2(-m2n)3

4.(-3ab)·(-a 2c)·6ab 2 5.(-a b)3·(-a 2 b)·(-a 2b 4c)2 6. (-4a)·(2a 2+3a-1) 7. (-2a b2)3·(3a 2b-2ab-4b 2) 8.(3m-n)(m -2n). 9.(x+2y)(5a+3b). 10.5x (x 2+2x+1)-(2x+3)(x-5) 11.-ab 2(3a 2b –abc -1) 12.)2()1015(23xy xy y x -÷- 13.(12x2-10xy 2)÷4xy 14 . 7m (4m 2p) 2 ÷7m 2 15.)2 1()6 12 375.0(234232y x y x y x y x -÷--

最新八年级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专题第二章轴对称图形 星级★★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知识点1 轴对称: 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2、轴对称的特征是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两个图形能够重合 轴对称图形 1、图形本身的特征(沿对称轴折叠,两旁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对称轴是经过图形的某条直线,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不止一条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轴条数 直线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典型例题: 1、(2010·连云港)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 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12·连云港)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的两位数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小亮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如下,则实际时间最接近8:00的是( ) 知识点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 特点:1、一条线段有且只有一条垂直平分线 2、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成抽对称的两个图形:1、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画对称轴:连接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有时不止一条。) 画轴对称的图形依据:垂直平分线 典型例题: 1、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交DC于点M,试判断折叠后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 2、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已知∠1+∠2=100°,则∠A= A C B D 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 第十二章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十二章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 a8÷a4=a4 B. (a2b)4=a8b4 C. a2+a2=2a2 D. (a3)2=a5 2.下列由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m2﹣4=(m﹣2)(m+2) B. (a+3)(a﹣3)=a2﹣9 C. t2﹣16﹣6t=(t+4)(t﹣4)﹣6t D. (m﹣2)(m﹣3)=(2﹣m)(3﹣m) 3.下列四个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是的() A. (x+1)(x﹣1)=x2﹣1 B. (a+b)(m﹣n)=(m﹣n)(a+b) C. a2﹣8ab+16b2=(a﹣4b)2 D. m2﹣2m﹣3=m(m﹣2)﹣3 4.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放学回到家,小明拿出课堂笔记复习,发现一道题:﹣3xy (4y﹣2x﹣1)=﹣12xy2+6x2y+□,□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你认为□内上应填写() A. 3xy B. ﹣3xy C. ﹣1 D. 1 5.若a<b,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A. ﹣a>﹣b B. a>b C. ab>0 D. 6.若(x2+px﹣q)(x2+3x+1)的结果中不含x2和x3项,则p﹣q的值为() A. 11 B. 5 C. -11 D. -14 7.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m>n)的长方形,用剪刀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中间空的部分的面积是 A. 2mn B. (m+n)2 C. (m-n)2 D. m2-n2 8.下列各式,可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是() A. x2﹣3x+2 B. x2﹣2x+4 C. x2﹣3x﹣2 D. x2+x+1 9.设x,y为实数,5x2+4y2﹣8xy+2x+4的最小值为() A. 1 B. 2 C. 3 D. 5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a=2a2 B. a2?a=2a3 C. (﹣ab)2=ab2 D. (2a)2÷a=4a 11.不论x、y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7的值() A. 总不小于2 B. 总不小于7 C. 可为任何实数 D. 可能为负数 二、填空题(共9题;共22分) 12.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1)(x+2)(2x+3)(x+6)-20x4=________. 13.计算:2a×(﹣2b)=________. 14.已知x﹣y=2,则x2﹣y2﹣4y=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初二(7)班和初二(18)班两班比较,初二(7)班学生单纯,优生稍多一些,后进面较小,只有少数学生不思上进,但初二(7)学生思维虽然非常活跃,但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大多数学生不求进步只图贪玩,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通过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开方,进而学习一种新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把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

到实数。在开方里面,重点是开平方和开立方,出现的无理数都是带根号的数,只要求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而不要求进行有关无理数的运算和化简。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安排:(见下页教学进度登记表)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教案

轴对称(一) 教学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举实例说明对称的重要性和生活充满着对称。 2. 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 3.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 二.导入新课 1.观察: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强调: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 练习: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2.观察:如图12.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4.动手操作: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 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5.练习: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

思考: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得出:.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三.随堂练习 1、课本30练习 2、P31练习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轴对称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五.课后作业 习题12.1─1、2、6题. 轴对称(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重点: 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1.轴对称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体验轴对称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

(第5题) 昭君中学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二章检测题 姓名 ( 满分:120分)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2.如图,DAC △和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E BD ,分别与 CD CE ,交于点M N ,,有如下结论: ①ACE DCB △≌△;②CM CN =;③AC DN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 配一 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②③去 4.△ABC ≌△DEF ,AB=2,AC =4,若△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的取值为( ) A .3 B .4 C .5 D .3或4或5 5.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元素,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只有乙 D .只有丙 6.如图,△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 和△CD B 的面积相等 B .△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AB D =∠C +∠CBD D .AD ∥BC ,且AD =BC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 ,N 的距离,如果△PQO≌△NMO ,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 .PO B .PQ C .MO D .MQ 8.如图,B E ⊥AC 于点D ,且AD =CD ,BD =ED ,则∠ABC=54°,则∠E=( ) A .25° B .27° C .30° D .45°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9.如图,AB ∥DE ,AC ∥DF ,AC =D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 的是( ) A .AB =DE B .∠B =∠E C .EF =BC D .EF ∥BC 10.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P 点是( ) A .线段CD 的中点 B .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 C .OA 与C D 的中垂线的交点 D .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 11.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是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100°,∠ADB =30°,则∠BCF=( ) A .150° B .40° C .80° D .70° 12.如图,AB ⊥BC ,BE ⊥AC ,∠1=∠2,AD =AB ,则( ) A .∠1=∠EFD B .BE =EC C .BF =DF =CD D .FD ∥BC 1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角平分线,BE =C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1)AD 平分∠EDF ;(2)△EBD ≌△FCD ;(3)BD =CD ;(4)AD ⊥B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第13题图 14题图 14.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E ,F 是中线AD 上的两点,则图中可证明为全等三角形的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15.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互余或相等 D. 互补或相等 二、解答题(共75分) 16.(6分)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BC≌△DEF (第3题) B E C D A N M (第2题)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