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山东省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总则 (1)

一、现状与形势 (2)

(一)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 (2)

(二)取得主要成效 (4)

(三)面临形势与发展要求 (6)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规划目标 (10)

三、勘查开发总体布局 (12)

(一)勘查开发区域布局 (12)

(二)勘查开发主要方向与基地建设 (14)

(三)重点工作布局 (15)

四、地质调查与服务 (16)

(一)基础性地质调查 (16)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7)

(三)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18)

(四)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化服务 (19)

五、矿产资源勘查 (19)

(一)勘查方向和规划分区 (19)

(二)探矿权设置区划 (20)

(三)推进国内外勘查合作和技术创新 (21)

(四)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21)

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2)

(一)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22)

(二)开采规划分区 (24)

(三)采矿权设置区划 (25)

(四)矿产资源保护与储备 (26)

(五)矿产资源开发准入 (26)

(六)规范砂石粘土矿开采 (27)

七、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27)

(一)矿业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27)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8)

(三)绿色矿山建设 (30)

(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31)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1)

(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 (31)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2)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2)

(四)矿区土地复垦 (33)

九、重大工程 (34)

(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程 (35)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程 (35)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35)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35)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矿区土地复垦工程 (36)

(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工程 (36)

(七)地质资料信息化工程 (37)

十、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与规划实施保障 (37)

(一)矿产资源管理改革 (37)

(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8)

附表

附表1 2015年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 2015年山东省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3 山东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规划表

附表4 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5 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探矿权设置区划表

附表6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7 山东省主要矿产资源采矿权设置区划表

附表8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项目规划表

附表9 山东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10 山东省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11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点治理区规划表

附图

附图1 山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1:50万)

附图2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50万)

附图3 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图(1:50万)

附图4 山东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图(1:50万)

附图5 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图(1:50万)

附图6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50万)

附图7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规划图(1:50万)

总则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生产之要。为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谋划“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矿政管理大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国土资厅发〔2015〕9号附件1)等相关要求,编制《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当与本《规划》作好衔接。

《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2016年至2020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5年。

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2015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300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文明进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达到8:47: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创新驱动能力增强,“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斐然。

(一)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

山东省矿产资源具有种类齐全、类型多、资源较丰富、成矿专属性强、区域特色明显之特点,有利于集约化开发和形成产业优势。截至2015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4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5种、矿产地2775处。在全国排名:第1位金、金刚石,第2位菱镁矿、钛铁矿,第3位石英砂岩、建筑用大理岩、耐火粘土等。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10%以上的有石油、岩金、自然硫、电气石、石膏等21种。重要矿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岩金金属量4321吨、煤332亿吨、铁矿石65亿吨、石油47亿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查明矿产资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原料。

2.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山东已完成陆域基岩区和浅覆盖区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陆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航磁、区域重力、区域遥感、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已基本完成。2015年设有探

矿权975个,其中:金属矿产探矿权835个,能源矿产探矿权90个,非金属矿产及其它矿产探矿权50个。勘查矿种以金、铁、煤、地热等为主,勘查区总面积13171.42平方千米。

3.矿产资源开发

山东是矿业大省,矿业是山东经济的基础性产业。2015年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产值1478亿元,矿业增加值1265亿元,贡献了我省2%的GDP总量。全省开发利用矿产72种,共设置采矿权2520个,矿山企业2300个,年开采矿石总量4.6亿吨,其中,煤14314万吨、金矿石量1842万吨、铁矿石量2536万吨。年开采石油2710万吨、天然气45700万立方米。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绿色矿山建设

全省累计采空塌陷面积为1010.3平方千米,其中采煤塌陷区面积909.3平方千米。2003年以来累计治理恢复矿山1688个,面积398.6平方千米。矿山废水废液产出总量50586万吨,循环利用量43825万吨,循环利用率87%。矿山土地复垦率46%。

全省已建省级以上地质公园63处(其中世界级1处、国家级10处),各市、县划定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276处,保护区面积8675平方千米。46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通过验收的有21家,已建成3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3家矿山地质公园。

5.矿业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诸多以矿业及其相关产业为支撑的矿业型城市。以油气开发和石油化工为主的东营,以煤及相关产业为主的淄博、枣庄、济宁、临沂,以冶金为主的莱芜等,主要矿业城市GDP总量为17497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0%。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山东黄金、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肥、无机化工、建材等行业领

域不断发展壮大,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9%。全省矿业及冶金、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就业人数达到300.4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4.5%。

(二)取得主要成效

第二轮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重要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不断加强,矿产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得到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超额或圆满完成。

1.矿产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开展了山东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三项矿产资源省情调查,摸清了煤、金、铁、金刚石、石墨等23种矿产资源潜力,对全省矿业权统一按1980西安坐标系进行了边界核查,厘清了矿山开发的边界问题,全面掌握了资源开发利用真实情况。完成煤、金、铁等17种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涉及矿山企业932家,实地核查464家,为资源战略制定和矿政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2.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平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大进展。累计投入地质勘查经费40亿元,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97处。新增资源储量:金金属量2500吨、铁矿石量38亿吨、煤30亿吨。资源储量的持续增长,基本扭转了山东主要矿产后备资源储量不足的问题。

3.矿业经济快速增长

能源矿产供应持续稳定,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开采量大幅增长。全省矿产开采总量累计达35亿吨,矿业工业总产值累计达15816亿元,利税累计3455亿元;煤、油气、金属、非金属采选及压延加工销售快速增长,黄金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矿业型城市6座,矿业经济规模不断增长。

4.开发布局结构更加优化

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矿业发展,科学划定勘查、开发和保护区,推动各类勘查开发活动向存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对全省23个矿种实行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持续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规划布局和资源开发整合,实现了矿业投资热潮下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最低开采规模准入制度有效实施,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中型矿山比例由2007年的9%提高到27%,全省矿山数量由8448个压减至2300个,矿产资源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安全生产、秩序良好的局面基本形成。

5.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新汶煤矿、招金矿业和胜利油田等3个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引导示范作用显著。“以奖代补”与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成绩挂钩,重要矿产“三率”水平明显提高,煤、铁、金平均开采回采率分别提高了2.15%、0.89%和0.77%。矿山地质环境持续得到改善,绿色矿业发展成为主流,46家矿山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矿地关系和谐,矿业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稳步推进,治理恢复矿山340座,面积86.55平方千米;破损山体治理760处,面积105.41平方千米;治理塌陷地

149处,面积109.9平方千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成效显著。

7.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大力推进科技人才支撑工程和科研平台建设,已建成6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泰山学者研究团队。依托科研平台,提高了地质科学技术研究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水平,增强了地学科研创新能力。

8.矿产资源管理规范有序

坚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不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健全矿业权市场交易体系,建立了省级和17个市级矿业权交易机构。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累计收缴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出让价款41亿元。坚持阳光行政,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查开发监督管理体系。规划空间管理得到深化,划定的14类规划功能分区为规划实施提供了有力抓手,规划信息数据库管理上新台阶,科技管矿成效斐然。

(三)面临形势与发展要求

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化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向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蕴藏巨大需求空间。山东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扎实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矿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管理改革十分紧迫,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更高,矿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1.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要求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我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圈的集聚作用突显,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消耗和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的非对称性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山东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难选冶矿多单一矿产少,开发利用难度大。多数大宗矿产如石油、煤、金、铁和部分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量大,铜、铅、锌、铝、硫、磷、钾等矿产资源紧缺,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预测2020年原油产量约2500万吨,消费需求量约10000万吨,供需缺口为7500万吨;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需求250亿立方米;煤产量控制在1亿吨以内,煤消费需求量预测为3.5亿吨,供需缺口2.5亿吨;铁矿石产量为2500万吨,消费量为32000万吨,供需缺口为29500万吨,约92%的铁矿石需要依靠外省调入或进口。同时,我省地表矿、浅部矿多被发现和查明,深部找矿投入大、勘查难、风险高,矿产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需加大,资源利用水平仍需提高,还存在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合理利用,明晰资源的多元保障路径与举措,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我省矿产资源需求总量大,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石膏、石材、水泥原料等矿产供大于求,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非常规能源、稀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的需求逐步凸显。受经济增速放缓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矿业整体表现欠佳。矿业勘查开发市场疲软,矿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地质勘查开发投入减少,山东地质勘查投入由2012年的18亿元降至2015年的14亿元;资源型企业亏损面增大,全省矿业开发利润总额由2011年的782亿元降至2015年亏损97亿元,矿山企业经营困难,矿业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加快

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矿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新能源、环保、高附加值矿业。

3.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矿业

生态文明建设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水平不高,总量调控力度不够,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全部治理。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保护资源、合理开发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恢复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矿业,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适应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4.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面对矿业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国际竞争加剧和矿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问题突显、民生诉求多元等问题相互交织,矿产资源管理领域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矿业权市场规则不完善,现代矿业市场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资源开发经济调节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这些需靠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必须顺应改革要求,服务改革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建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扎实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矿业发展,推动各类勘查开发活动向质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部署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优化矿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矿业国际务实合作,促进资源开发收益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矿业发展动力。

——加强勘查,保障资源。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成矿区带矿产调查评价,以富铁矿、金矿为勘查重点,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勘查,实现找矿新突破,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确保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安全。

——节约集约,绿色开采。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发展。推进绿色矿业发展,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加强土地复垦,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稳定发展。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资源与环境、开发与保护以及“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的关系。突出重点矿种、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推动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各方面发展相协调,

统筹安排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与时序,形成协调有序的资源开发保护新格局。

——依靠科技,持续发展。推进地质找矿理论研究与创新,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矿产勘查。开展采、选、冶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攻关,鼓励开采利用难采选冶矿产,加强共伴生矿产的勘查、开采和综合回收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矿业的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共享惠民。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理顺体制机制,转变管理方式。支持一圈一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资源开发收益共享,服务民生改善。

(三)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

围绕山东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部署,到2020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管理机制,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格局,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矿业市场体系,提升矿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构建资源开发保护与矿业发展新格局(专栏1)。

矿产资源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强基础地质调查,鼓励开展富铁矿、金及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矿产资源勘查,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合理调控开发总量和采矿权数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化开发程度。固体矿产开发总量在5亿吨左右,其中:煤

10000万吨、金矿石量3000万吨、铁25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8000万吨,石油产量保持在2500万吨左右。采矿权总数控制在25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33%以上,重要矿产矿山开采“三率”水平达标率98%以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新的提高。

绿色矿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制定符合省情的绿色矿山地方标准,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基本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格局。建成绿色矿山300座,3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矿山土地复垦面积80平

方千米,“三区两线”(重要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铁路和重要公路沿线、海岸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70%,治理面积30平方千米,基本完成全省历史遗留责任灭失非煤矿山废弃矿井和采空区调查与治理工作。

矿业创新开放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推动境内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继续深化勘探开发体制改革,建立勘查、开采、矿业交易市场体系。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矿政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精简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

2.2025年展望目标

全面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矿产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更加提高,开发布局继续优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大中型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提升,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三、勘查开发总体布局

围绕“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强化对接、协同协作,促进区域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科学发展,结合成矿地质条件、资源分布特点统筹全省勘查开发区域布局。

(一)勘查开发区域布局

依据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划分为胶东金勘查开发区、黄河三角洲油气盐化工勘查开发

区、鲁中铁矿建材矿产保护开发区、鲁西南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区。

1.胶东金勘查开发区

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及潍坊市的东部地区,是世界著名金矿集区,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对接半岛城市经济群和海港出口贸易,建成黄金、非金属矿产精深加工高效利用等开发基地。对招远—莱州和牟平—乳山两个金集中区,以国家级省级整装勘查区为重点,加强区内金勘查工作,新增金资源储量,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加强国家规划矿区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黄金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绿色矿山示范建设。对其它区域,按照“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加强管理,总量调控”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开采石墨、滑石、菱镁矿、石材等优势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本区经济技术条件和大港口的优势,发展矿产品进出口贸易。

2.黄河三角洲油气盐化工勘查开发区

包括黄河三角洲沿岸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以及烟台市的有关区域,以石油、天然气、地下卤水、地热资源为主,提升油气、盐化工开发基地建设,推进资源要素整合,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和盐化工产品的精细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黄河三角洲湿地。

3.鲁中铁建材矿产保护开发区

包括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市,本区以煤、铁及建材矿产为主,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形势良好。区内进一步开展富铁矿勘查开发,加强对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保护,开展绿色矿业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建设,打造矿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

4.鲁西南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区

包括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以及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本区矿产资源以煤、铁、地热及建材矿产为主,为重要的煤、铁矿开发利用基地,地热资源开发初具规模。在充分挖掘煤、铁矿资源潜力的同时,加快地热、浅层地温能的勘查开发利用及页岩气调查评价工作。以煤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为重点,加强煤分质分级、清洁化利用,加快发展矿业城镇,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综合资源开发工程及地热、浅层地温能等开发利用试点与推广。

(二)勘查开发主要方向与基地建设

1.勘查开发主要方向

加大金、富铁矿、特殊稀缺煤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和浅层地温能、干热岩的勘查开发,鼓励矿产品由低端产业链向高、精、深转化和升级,推进资源要素整合。

开展金、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非金属矿产加工利用和石墨烃化工程等工作。

限制低-超低品位铁矿和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石材等市场供大于求矿产的勘查开发,严控煤开采总量,加大对环境影响严重的露天开采矿山的整治力度。

禁止开采可耕地砖瓦用粘土、砂金、金刚石砂矿和蓝宝石砂矿等矿种。

2.资源基地建设

建设好3个国家资源基地,加强矿产资源集聚开发,保障国家和我省资源安全。

鲁西煤基地:加强煤资源勘查工作,适时开展资源储备;压缩煤产能,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煤开发转型升级,鼓励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鼓励井下煤变气技术研发应用。

鲁中-鲁西铁矿基地:加强对富铁矿成矿远景区和大中型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储量;对集中连片铁矿区,建设采、选、冶基地,稳定提高铁矿供应能力,进一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招远-莱州金基地:加强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储量和资源储备。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水平,集中建设采、选、冶基地,稳定提高黄金矿山生产能力。培育绿色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三)重点工作布局

1.重点调查评价区

划定15处重点调查评价区,以国家紧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为主攻矿种,同时兼顾省内优势矿产资源,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引导和服务商业性矿产勘查。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主要开展基础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寻找国家和省急需的重要矿产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资料依据。

2.重点勘查区

划定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37处,以金、富铁矿、石墨、金刚石、地热等矿种为重点,选择成矿条件有利和找矿前景良好的地区部署工作。区内前期工作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积极发展PPP模式,集中各方资金和力量,实现找矿突破,力争形成大型资源基地。

3.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