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酸奶》教案

《做酸奶》教案

《做酸奶》教案
《做酸奶》教案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他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通过探究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做酸奶的活动,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以及速度。

教学准备:牛奶等制作酸奶的食品、豆子、纸杯、实验记录。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出示课本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认真阅读,了解酸奶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酸奶。

2、学生把制作好的酸奶,带一部分到学校。

二、品尝酸奶,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制作酸奶,大家有没有把酸奶制成功呢?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酸奶拿出来,请同学们品尝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学生品尝酸奶,说一说酸奶的味道如何,制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谁来时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酸奶的?

学生交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方法以及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3、教师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要保持在35℃到40℃;二是卫生,制作酸奶所用的所有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

4、过渡:为什么在合适的温度以及条件下,牛奶就变成酸奶了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认识细菌,探究酸奶的成因。

1、教师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来猜测一下,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小结: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在

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认识细菌

出示课本第六页的几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细菌的样子及特点。

全班交流讨论: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3、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杆菌,第二种是球菌,第三种是螺旋菌。教师相机出示三种形态的细菌,引导学生认识一下细菌的基本形态。

4、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的身上吸收养料。

5、出示课本第六页中间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相机介绍:这是牙齿表面的细菌,他们靠着食物的残渣生活。这种细菌生活在人类和动物牙齿的表面,靠食物的残渣生活,既清洁了人和动物牙齿的表面,又养活了细菌自己。

6、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细菌繁殖的速度。

四、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1、实验的材料:豆子、杯子

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六页下面的文字,了解我们体验细菌繁殖速度的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并预测细菌繁殖第八代以后的数量。

3、教师小结:细菌一个变成两个,20秒之后,两个变成四个,再过20秒,四个变成八个,以此类推,到第八代的时候就变成了256个,而时间仅仅才过140秒,两分钟多一点。

4、再引导学生预测一下第21带细菌的个数。

当学生计算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一下:第21代细菌的个数,应该在上百万个。

5、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6、讨论交流酸奶形成的原因。

学生利用学过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酸奶形成的原因是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五、细菌的功和过。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细菌,这些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对人类有害。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细菌的功和过。

2、出示课本第七页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细菌的功和过。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细菌对人类有利的地方

(一)产生腐殖质,如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然后开始腐烂,泥土里的细菌就开始分解苹果,在其它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就逐渐变成了腐殖质。

(二)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比如说生产果酒、泡菜、酸奶等等。(三)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细菌对人类有害的地方,表现为有的细菌会致病。我们平时生病,比如感冒发热、肚子疼,这些都是细菌导致的。

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呢?

全班交流:

打喷嚏的时候捂住鼻子,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用热水冲洗筷子,可以杀死筷子上的一部分细菌。

勤用肥皂洗手,可以减少细菌在手上的繁殖速度和数量。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细菌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微生物,有的对人类友谊,有的对人类有害,所以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

七、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借助网络等阅读有关细菌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细菌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了解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

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 方法(1) 1.将酸奶机内胆加开水泡 1 分钟消毒。 2.将纯牛奶1000ml (蒙牛、伊利等)倒入酸奶机内胆容器中。 3.加入核仁格酸奶菌粉1g ,充分搅拌均匀。 4.酸奶机插上电源,工作6-8 小时,见酸奶呈凝固状即可。 5.做好后可以放置冰箱冷藏24 小时,风味更好,可以根据个人喜欢加入果酱、糖等调料。 注意事项:1.核仁格菌粉需冷冻保藏,做之前先放置室温下 15分钟。 2.发酵过程中尽量不要频繁打开搅动。 3.酸奶机内胆容器用开水消毒,不要用化学药剂消毒 4.有抗奶(含有抗生素)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5.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 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 6.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方法(2) 1、把冷冻的酸奶发酵剂从冰箱拿出; 2、用开水对酸奶机的容器进行杀菌消毒;在容器里倒入少量的纯牛奶,再把酸奶发酵剂整小包倒入容器,用勺子或筷子充分搅拌均匀;把剩余的纯牛奶倒入容器,用勺子或筷子再次搅拌均匀; 3、把容器盖盖好,放入酸奶机本体内;冬天制作的时候,可以在本体内加入温水; 4、把酸奶机的上盖盖好; 5、插好插头,酸奶机开始工作;微电脑酸奶机需要设定好发酵时间(详情请参照使用说明书); 6、用纯酸奶作发酵源时,发酵时间6-8 小时;用酸奶 发酵剂作发酵源时,发酵时间8-12 小时;发酵时间会受环境温度及原料初始温度的影响,所以环境温度低或用冷藏的牛奶制作时需适当延长时间。但最长不超过14 小时。(用纯酸奶作发酵源时最长不超过10 小时) 7、发酵好的酸奶凝结成“豆腐花”状,温度在40 度左右可 立即食用。夏天的时候,放入冰箱冷藏下,酸奶香味纯正, 口感极佳; 8、酸奶在食用前,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要求填加水果汁、果糖、蜂蜜等进行调味后食用。 2

2021年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学设计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因此,课本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烧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大家谈组织大家谈论 知识链一、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酸奶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酸奶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1 前言 1.1 酸奶介绍及分类 酸牛奶(俗称酸奶)是一种极其重要和常见的乳制品,它是以牛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巴氏杀菌后,接入乳酸菌菌种,保温发酵制成的产品,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它不仅具有奶的营养价值,其中的特殊微生物还会抑制人体肠道中的腐败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和对肠道疾病疗效作用的逐步认识,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产量逐年增加,且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03年全国的总产量达到近23万吨。 目前酸牛奶品种繁多,但按其组织状态可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酸奶两种。凝固型酸奶是在接入菌种后,先装入零售容器,然后保温发酵,成品在容器内呈凝固状态。搅拌型酸奶是在接入菌种后,在大型发酵罐中发酵,又经机械搅拌成为液态,然后再装入销售包装容器。搅拌型酸奶更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便于添加果料,使产品多样化。 按产品中所含脂肪的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全脂酸奶、部分脱脂酸奶、脱脂酸奶。按生产时所用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纯酸奶、调味酸奶、果料酸奶。纯酸奶是以牛乳或复原乳为原料,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经发酵制成的产品,不得添加其他辅料。调味酸奶是以牛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食糖、调味剂如食用香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果料酸奶是以牛乳或复原乳为原料,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天然果料如草莓、菠萝等辅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不得添加其他调味剂。 1.2 适合饮用酸奶的群体 酸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以下8类人群多喝酸奶,有利于恢复健康。 1.2.1 经常性饮酒、吸烟者。 1.2.2 经常从事电脑操作者。 1.2.3 患有粉尘职业病者。 1.2.4 接受化疗治疗者。

酸奶制作方法 亲自实验的方法

?【原料】:牛奶+菌粉+酸奶机?【牛奶的选择】:要选择奶质比较纯的牛奶来做,牛奶处理程序不要太多(如特仑苏、舒化奶、含有高钙的牛奶以及经过巴氏消毒的功能性牛奶等处理程序较多的牛奶不建议使用,成功率会比较低);推荐使用伊利、蒙牛纯牛奶等.建议用普通袋装的纯牛奶发酵酸奶。盒装的牛奶(价格高的)以及高钙奶,因为奶生产过程中处理程序多,添加物也多,对菌种繁殖不利,所以发酵的酸奶效果不理想 ?酸奶制作步骤 第一步:选用能15天以上能常温保存的高脂牛奶,如果不是高温杀菌的牛奶一定要加热至沸腾,然后将牛奶放置30度以下。 第二步:将菌粉加入牛奶一般0.1g菌粉配1升牛奶,充分搅拌均匀后,分入各小瓶。 如果用酸奶引子可以先将酸奶引子舀入小瓶内,倒入牛奶然后在小瓶内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酸奶瓶放入酸奶机内,打开开关,盖紧外盖,(一般建议8-12小时),标记好开始时间或者结束时间即可。 第四步:时间到了关闭开关将暂时不用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后口感会更好哦。 ?一般菌粉做引子酸奶制作不成功的原因有两种 1、菌粉失效,或在奶里没融化开,菌粉加入纯奶中一定要搅拌融化开。 2、奶的问题,建议换一下其他品牌的奶,先不要用现在用的奶了,不管是哪个品牌的奶都遇到过某一批有做不成酸奶的时候,因为牛生病大多数都用抗生素,这时产下的奶可能就会含有抗生素,如果赶上这批奶就会做不成酸奶,就像妈妈感冒孩子吃奶也跟着感冒一样的。

1、酸奶的选择需要注意些什么? 每瓶加入1-2勺纯天然原味酸奶,不加任何水果或者果汁。其他水果或者配料可以随您的口味加入制作完成的酸奶中。另外,您也可以使用菌粉用于发酵。 2、应该如何选购牛奶? 制作酸奶过程中建议使用可常温保存的纯牛奶(H-milch),如果您使用的是全脂或者高脂牛奶,请首先将牛奶加热到90°,再放凉。在制作酸奶过程中,使用的牛奶应该保持在30°,不然将会大大延长发酵时间。 【TIPS】:1、如果凝固太慢,不是牛奶太稀,那么可能是作为菌种的酸奶质量不好。当然,另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牛奶中含有抗生素,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 2、有的客户朋友反应,水特别多,有可能是放的酸奶引子过多以及加热时间过长。 3、选择外来酸奶做菌种时,也要买尽可能刚出厂的产品,因为保存时间越长,乳酸菌活菌就越少,效果就越差。 4、酸奶机的奶瓶托盘处无须加水,玻璃酸奶瓶和塑料盖子都可以洗碗机机洗,就这样干干净净做放心酸奶。 5、酸奶发酵过程中,尽量不要搬动酸奶机,会影响酸奶的凝结。

《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制作酸奶的关键; 2.猜想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尝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 2.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自己制作的酸奶。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酸奶机、酸奶、纯牛奶。 其他资源: 学生科技实践作业《酸奶的秘密》。 ?课前活动 动手制酸奶。 ?课堂教学 一、课堂引入:

1、出示酸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2、讲酸奶的起源。 二、新课教学: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1、制作酸奶经验交流: 小组内交流制作酸奶的过程及经验:你的酸奶制成功了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制作酸奶的关键: 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讨论,猜想得到结论: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1、实验的重要性:老师讲故事:《杨振宁与吴健雄》 故事讲稿: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两个人物,一个你们非常熟悉:杨振宁先生;一个你们可能不认识,老师来介绍一下,这是吴健雄女士。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我们都知道杨振宁先生曾经获得过若贝尔物理奖,但同学们知不知道,如果没有吴健雄女士,他是不可能获得若贝尔奖的,因为他不善于做实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2、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①实验目的:(你们组想探究的条件。) ②实验分组:(你设计的对比实验中含有哪几组实验?) ③实验材料:(这个实验将用什么?)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这个实验你打算怎么做?) 3、演示实验: ①实验目的:(探究加酸奶对牛奶变成酸奶的影响) ②实验分组: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2号酸奶机里不加酸奶。 ③实验材料:酸奶1杯、牛奶2盒、酸奶机2个、剪刀1把、勺子1个。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先将工具洗净、消毒;然后用剪刀剪开2盒牛奶,将2盒牛奶分别倒进2个酸奶机中,在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将2个酸奶都盖好,插上电。 三、总结: 1、学生回忆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2、教师总结:进行科学探究都要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几个环节。 四、课后作业: 保护好实验装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酸奶的秘密1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在35℃温度下保温,加2勺酸奶。

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2. 做酸奶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理解微生物地概况之后,再分类理解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注重病菌的传播。在设计上,本课以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 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预期教学效果: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酸奶地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时:2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酸奶、存牛奶、保温壶、小盆、白糖 学生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 一、谈话引出课题 二、指导学生制作酸奶 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 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 ①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协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35~40℃ ②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6小时。 ③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能够饮用。 学生回去后有条件的尝试制作。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 一、品尝酸奶。 二、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三、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 四、理解细菌的功与过。 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实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 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能够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 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 教师实行小结。 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理解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 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协助我们预防它们?

怎样制作酸奶

怎样制作酸奶 酸奶,就是酸味儿的牛奶,其实酸奶的真实含义,要比这说的复杂很多的。现实中喜欢吃酸奶的人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通常都是不知道怎样去制作酸奶的。说实话,在很多人的眼中,制作酸奶是一门技术活儿,通常都是需要专门的人来做的,这样也会有保障一点。 其实,酸奶也是牛奶中的一种,只是和一般的纯牛奶比起来,酸奶多了一股酸味儿,还多了一份厚实感而已。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般都是喜欢喝酸奶的要比喜欢喝纯牛奶的人多很多,这也就间接证明了酸奶的食用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下面,就来说说怎样制作酸奶? 材料 纯牛奶、原味酸奶、糖(纯牛奶和酸奶的比例为5:1,糖依个人口味可多可少) 做法 1、先准备装成品的容器,保鲜盒或密封瓶都行,洗净后用开水烫一遍晾干备用。 2、牛奶和糖入锅,中小火加热至微沸后离火,期间不断搅拌,以免糊底。 3、放至锅壁不烫手时,加入原味酸奶搅拌均匀。 4、倒进容器,裹上毛巾,放温暖处发酵至浓稠。 5、存入冰箱冷藏室,随吃随取,取时要用无油无水的干净勺

子。 小诀窍 1、牛奶加热至微沸,是为了消毒,使成品保质期长些,如果做的量比较少,可以加热至不烫手的温度,直接兑入酸奶即可。 2、之所以强调不烫手的温度,是因为这个温度最有利于发酵,温度太高会把菌烫死,温度低了会使发酵时间过长。 3、糖的量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喜欢甜的,多放糖,喜欢酸的,少放糖。 4、在发酵过程中,没经验的朋友最好勤看发酵情况,避免发酵过头,如发现成品最上层出现水状透明液体,就是发酵过了头,奶清淅出来了,须立即将酸奶移入冰箱冷藏,吃时拌匀。 很多童鞋追问发酵时间,就此作答:发酵时间因气温不同而有差别,夏天三十多度环境下,发酵时间两三个小时,冬天室温二十度左右,可以在室温下放置一晚。 5、如室温太低,不利于发酵,可以把酸奶放入稍加温的微波炉、烤箱或电饭锅里,甚至可以放在微温的蒸锅蒸屉上,但注意温度要控制好。 关于这一点很多童鞋也有追问,在这补充说明:微波炉高火叮两三分钟,用手试一下炉内温度,感觉不烫手就可以把酸奶放进去发酵了;蒸锅里放水加热,水不要煮开,煮到锅内温度刚好不烫手时关火,放入酸奶发酵,记住是锅内温度,而不是水温;同理,烤箱和电饭锅都可以加热到不烫手的温度来发酵酸奶。如果有厨用温度计的话,可以量一下,温度在30度左右最好,利用这些辅助设备发酵的,就不用裹毛巾了。

制作酸奶的心得体会600字范文

制作酸奶的心得体会600字范文 这个星期,科学老师来教我们做酸奶。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的一晚上都没睡好。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制作酸奶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制作酸奶的心得体会1 我爱吃酸奶,更爱做酸奶。 童年是熹微的晨光,是夜晚的星星,是田野里的幼芽,在这七彩的童年里,有无数的欢声笑语。 一天早上妈妈上班去了,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无聊得很,我打开冰箱拿出一瓶酸奶,那是我最爱喝的,喝着喝着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不错的想法,我可以自己来做酸奶呀。 说干就干,可是酸奶怎么做呢,让我想想,看做酸奶要做出酸味,要做出奶味,那不就是把醋加牛奶吗?我跑到厨房拿出醋和酸奶,我先把牛奶倒入碗里,加上好多醋,因为越酸越好喝吗,再加上一些糖大功告成,我大喝一口,还没等我咽下去便一口吐在了碗里,这是醋还是酸奶啊,感觉和喝醋一个样实在太酸了,而且酸奶什么时候变成黑色的啦,不行不行,失败了。

我把碗里的酸奶倒掉重新再来,这次我要改变方法,少加点醋,我又一次在碗里倒入牛奶,不太多的醋,许多糖,外加一些酸奶搅拌。看着碗里的酸奶从白色变成棕色成型,虽然颜色不太好看,但自我感觉良好,我先不喝,她妈妈回来一起喝。“吱呀-”门打开了,是妈妈回来了,我赶紧想娃娃我表现我的成果的时刻到了。 “妈妈,你看这是我今天做的酸奶,你尝尝”我把那碗酸奶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半信半疑的,结果才刚喝一口,妈妈就差点吐出来“菲菲,这是你自己做的酸奶吧?” 我喝了一口,妈呀,怎么跟之前的酸奶差不多呀,只不过大一些了,可还是酸,我把过程一五一十的告诉妈妈,她已经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哎呀,我滴个姑奶奶呀,酸奶可不是那样做的,以后我教你。” 虽然这是我童年里的一个小插曲,但回味起来依旧是回味无穷。 制作酸奶的心得体会2 很多人都爱喝酸奶,但是你们知道喝酸奶有什么好处吗?酸奶是一种乳制品,它里面有一种细菌叫乳酸菌,就是这种细菌能更好的帮助人们消化食物。今天我就自己做了一份酸奶。

制作酸奶的过程是怎样的

制作酸奶的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在制作酸奶的时候往往关心的就是制作酸奶的原料,因此而忽略了制作酸奶的过程,其实殊不知制作酸奶的过程一队制作酸奶有着重要的作用。制作酸奶的过程为什么会重要呢?当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因为如果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耐心的话,那么酸奶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制作成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制作酸奶的方法以及制作酸奶的过程。 做法一: 生活中经常要多喝酸奶,酸奶不仅可以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也可以促进消化,防止便秘。经常喝酸奶可以防止癌症和贫血,儿童常喝酸奶会防止生长的营养不良,孕妇和老人每天吃酸奶可矫正由于偏食引起的营养缺乏。所以酸奶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今天就来尝试自己做酸奶,自己做的没有添加剂,吃起来放心,也非常很好吃。 用料:纯牛奶1升,白砂糖40克,酸奶发酵菌1克(袋) 步骤 1.材料:纯牛奶1升,白砂糖40克,酸奶发酵菌1克(袋) 2.面包机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 3.放入白砂糖和酸奶酵母菌。(白砂糖的量可以自己调) 4.放入纯牛奶。(牛奶要先放置温度) 5.搅拌一下。 6.选面包机酸奶程序,时间8个小时。(8-10小时都可以)

7.程序结束,做出来的酸奶有那种果冻的形态。 8.酸奶做的不是很多就没有放进酸奶杯中。 9.做好的酸奶要放进用开水烫过的酸奶瓶中密封起来,放进冰箱里。 小贴士 1.每小袋可以发酵1L的酸奶,酸奶酵母菌开封后要一次用完。 2.冰箱冷藏的酸奶要先放置室温在接入酸奶菌,牛奶不要使用散装的或者抗生素超标的牛奶。 3.面包机发酵过程中请勿摇晃或者频繁打开面包机盖子。 4.如果装进酸奶杯的话,酸奶杯要用开水消毒一下,然后倒扣自然空干。 以上介绍了做酸奶的方法和制作酸奶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制作酸奶的过程重要性,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不能保证它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所以说我们在制作酸奶时也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不能因为制作出来的酸奶不好就丧失了自信心,总而言之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不断的研究。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精编版

《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等学生的酸奶全部 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学科学五年级《酸奶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酸奶的秘密》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形态。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 (3)认识细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细菌形态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描述。 (2)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2)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指引 2.活动指引 问题情境:创设小朋友饮用的酸奶的情景,提出问题——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呢? 动力制酸奶

酸奶是利用鲜奶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如果掌握了方法,也可以自己制作酸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酸奶的制作过程,从中找出酸奶制作的关键步骤——添加新鲜酸奶;理解牛奶制成酸奶是由于细菌(乳酸菌)在起作用,感受细菌的存在。 指导学生按照书中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实验前应让学生洗净双手。 第1步,认识制作酸奶的主要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盒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碗(用于调和),保温瓶(用于发酵)。 第2步,“把鲜牛奶煮开,再凉至35。C左右”。通常35~40。C的温度下,乳酸菌才能充分发酵,形成酸奶。 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通常500毫升的鲜牛奶配125克原味酸奶一盒,加入后要搅拌均匀,使菌种均匀分布,有助于酸奶发酵完全。 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放入保温瓶中是为了让乳酸菌能始终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也可用其他密闭容器代替保温瓶,在容器外包上毛巾等保温物品。但决不能使用实验室仪器代替,一定要使用干净卫生的食用餐具。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在学生操作完第4步之后,教师可以把提前10小时左右用同样方法制作的酸奶,供学生观察、品尝,比较与鲜牛奶有什么不同。观察时,注意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形态(浓度)、味道等方面进行有序观察。 学生自制的酸奶可以在放学后让学生到实验室来品尝。最好让他们互相交换品尝,比较谁的味道更好一些,为下节课做铺垫。 作活动中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如:改变添加酸奶时鲜牛奶的温度;改变加入酸牛奶的量;改变添加酸奶时鲜牛奶的温度;改变放入保温瓶中的保温时间等。 该实验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以下表格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记录表 第()小组成员:()特邀嘉宾:() 我们的结论: 在下一节课,可让学生互相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鲜牛奶凉至的

制作酸奶的方法

制作酸奶的方法 制作酸奶的方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会的,一般人会的只是对于酸奶的食用而已,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只要知道酸奶的食用方法就可以了,因为在超市里面是有好多酸奶卖的,所以想吃的时候就去买就行了,干嘛要自己制作酸奶呢?这点其实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之处,但是学会了制做酸奶确实是有好处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要是哪天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超市全部关门的时候,我们想吃酸奶就没有地方买了,而唯一能够吃到酸奶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制作,所以,在这时候制作酸奶的方法就显得是那么的重要了。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制作酸奶的方法具体是什么? 主料:纯牛奶800克,酸奶200克 辅料:白砂糖15克 自制酸奶的做法步骤 1.选择比较新鲜的纯牛奶和一种自己喜欢的酸奶; 2.酸奶机中注入适量开水; 3.将酸奶机中配备的塑料碗(包括盖子)事先用开水浸泡2-4分钟消毒,然后将酸奶和纯牛奶都倒入碗中,搅拌均匀; 4.然后将塑料碗盖上盖,注意一定要盖严实,放入酸奶中,再将酸奶机的盖子盖好,插上电源,8-12个小时后,酸奶就做好了,取出加入糖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好处作用 一是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容易消化和

吸收。二是酸奶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促进和加强消化的功效。三是乳酸菌能减少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因而具有防癌作用。四是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并减弱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五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高血脂的人饮用。六是一般来说,无论是手术后,还是急性、慢性病愈后的病人,为治疗疾病或防止感染都曾服用或注射了大量抗生素,使肠道菌丛发生很大改变,甚至一些有益的肠道菌也统统被抑制或杀死,造成菌群失调。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每天喝0.25-0.5千克,可以维持肠道正常菌丛平衡,调节肠道有益菌群到正常水平。所以大病初愈者多喝酸奶,对身体恢复有着其他食物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久病初愈的人来说也是最需要的。 制作酸奶的方法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比较苦难的,可能这点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的一个原因吧。其实,上文介绍的制作酸奶的方法已经算是比较简单的了,关于制作酸奶的方法还有很多,一般都是比这里说到的要复杂许多的。所以,为了我们的将来,大家最好还是学习一下制作酸奶的方法吧。

《做酸奶》教案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他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通过探究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做酸奶的活动,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以及速度。 教学准备:牛奶等制作酸奶的食品、豆子、纸杯、实验记录。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出示课本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认真阅读,了解酸奶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酸奶。 2、学生把制作好的酸奶,带一部分到学校。 二、品尝酸奶,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制作酸奶,大家有没有把酸奶制成功呢?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酸奶拿出来,请同学们品尝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学生品尝酸奶,说一说酸奶的味道如何,制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谁来时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酸奶的? 学生交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方法以及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3、教师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要保持在35℃到40℃;二是卫生,制作酸奶所用的所有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 4、过渡:为什么在合适的温度以及条件下,牛奶就变成酸奶了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认识细菌,探究酸奶的成因。 1、教师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来猜测一下,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小结: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在

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赵秀宏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同学们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

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 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 C?40C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 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 C-40°C 左右; 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4.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

【原创】1.2做酸奶 教学设计

【原创】1.2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3.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 2.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3.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2.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三、教学准备: 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空酸奶瓶上的配料表,进行观察,发现制作酸奶的原料有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3、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家庭制作酸奶有哪些方法

家庭制作酸奶有哪些方法 酸奶这种食物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且酸奶有助于我们提高身体免疫力,但是最好的酸奶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制作出来的。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压榨水果,然后通过简单的乳酸菌发酵形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有哪些了吧。 酸奶是我们喜爱吃的食品,而且其营养价值也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气胀、腹泻,反而通气、消食。不妨在家动手做些酸奶,给家人一个惊喜。原料:纯牛奶500毫升,原味酸奶125毫升工具: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做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宜。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上盖子。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

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6 、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8、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3天。 对于文章介绍的家庭酸奶的制作方法,大家可以好好的学习一下,这样对于你们饮用新鲜的酸奶是有很大帮助的。家庭酸奶这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只要我们在生活中适当的去饮用一

酸奶机制作酸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何自制酸奶?——买家必看 使用家用酸奶机制作酸奶的好处 使用家用酸奶机制作酸奶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纯更卫生,不加任何防腐剂,口感新鲜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制任意口味:为消费者时尚消费,对个性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供方便享受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乐趣。除了制作酸奶还可以制作色泽各异味道不同的奶酪。酸奶机可以制作无糖酸奶,为糖尿病患者解决了补充营养的难题。 用前准备:A、酸奶机的准备:清洁酸奶机,把密封反应缸放在桌子上,然后 将两只手放在密封反应缸盖上,两只手靠近密封反应缸的前半部分,双手的外边向下压住密封反应缸的边缘,用手指向上搬动前边缘,即可打开反应缸盖用柔软的湿布清洗机器,如有污渍可使用温和的清洗剂清洗注意:禁止将酸奶机主体浸泡于任何液体内 B、原材料的准备到市场、超市购买自己口味喜欢的酸奶、鲜牛奶和果汁、饮料、巧克力、白糖等自己想添加的辅料注意:一定购买低温储存带活菌种的纯味酸奶,不是常温的酸性乳饮料,一定购买合格的没过期变质的原辅料 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原料质量:原料奶一定要新鲜并保证消毒灭菌,此外原料酸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酸奶的好坏 鲜奶的浓度:鲜奶中水的含量会对酸奶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鲜奶中牛奶的含量越纯,制成的酸奶味道越好 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和原因: 如果酸奶制成后,稠度不够,请检查一下事项 保证用于做酸奶的牛奶、奶粉是否新鲜 ★是否在原料奶超过40℃时与原料酸奶混合,应检查原料奶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自酸奶详细步骤:(买家必看) 1.把冷冻的酸奶发酵剂从冰箱拿出; ★2.用开水对酸奶机的容器进行杀菌消毒; (第三步和第四步切记一定按照步骤来) ★3.在容器里倒入少量的纯牛奶(温度43°C左右),再把酸奶发酵剂整小包倒入容器,用勺子或筷子充分搅拌均匀; ★4.把剩余的纯牛奶倒入容器,用勺子或筷子再次搅拌均匀; 5.把容器盖盖好,放入酸奶机本体内; 6.在本体内加入温水;

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赵秀宏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C-40°C 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制作酸奶心得

制作酸奶心得 酸奶是大家经常喝的一种奶制品,平时我们喝的酸奶大多是从商店里买的,很少有自己动手制作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酸奶的制作流程,这次有幸参加食品DIY的酸奶制作实践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喝着自己做的酸奶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次课收获颇丰,不但学会的酸奶的制作方法,还对酸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凝固型酸奶适于纯牛奶的生产,搅拌型酸奶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酸奶要有比较好的组织状态,要避免裂纹的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味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所以要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酸奶由纯牛奶发酵而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奶酸菌还可产生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如VB1、VB2、VB6、VB12等。酸奶除了营养丰富外,还含有乳酸菌等益生菌,我们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如:1.道菌群生态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 2.通过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促进蠕动及菌体大量生长改变渗透压而防止便秘。 3.酸奶含有多种酶,促进消化吸收。 4.通过抑制腐生菌在肠道的生长,抑制了腐败所产生的毒素,使肝脏和大脑免受这些毒素的危害,防止衰老。 5.通过抑制腐生菌和某些菌在肠道的生长。从而也抑制了这些菌所产生的致癌因子,达到防癌的目的。 6.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乳酸菌可以产生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防止疾病。含有大量活性菌的酸奶可以帮助改善乳糖不耐、便秘、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病症。 关于这节课的收获还有很多,我很喜欢这样的课,这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实践课,给我的 感觉很好,我很期待以后的课。 2011级生科一班 袁志鹏 2011150402

教案酸奶的制作

《教案》 (三)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80422 指导老师:张玲 制作:周万礼 学号:17 2011-9-13

课题酸奶制作课型活动课 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学习 重点 学会动手认识细菌与人的关系 学习 难点 认识细菌细菌的应用和预防细菌引起的疾病 学前准备学具 准备 杯子、水、牛奶教具 准备 杯子、水、牛奶 板书设计 制作酸奶 一、制作酸奶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用开水洗保温杯和勺子。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二、想到的问题 ①(由学生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学意图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产生问题 情境设置分析问题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知识迁移 课堂检测目标反馈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同学们让你们带的东西你们带了 么?”“我们开始制作我们经常吃的 一样东西——酸奶” 开始制作酸奶 “同学们,下面你们开始做你们的酸 奶,提出几个为什么?” 根据学社提出的问题迁移到下一节 课,解决问题,最主要是使学生发现 有细菌这种东西 要求学生晚上开一个酸奶品尝大会, 可以检查学生学习又可以提起学生 兴趣 发问“是什么是它变酸的呢?”引出 下一节课 表明教学意图 和教学过程,使 学生跟上思路 教会学生动手 教会学生思考, 从问题出发,提 出问题解决问 题 引入下一节课 内容“认识酸 奶” 检查学生知识 掌握情况 引入细菌的学 习 取出带的材料 看并且记录过程 制作酸奶,思考 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 准备酸奶 思考当如何学习细 菌对细菌有一个了 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尝 试,动脑思考,自己探索新知识,使 学生的眼、手、心、脑得到了全面的 锻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