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经济法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

@@@@@@ @@@@ 指导教师 @@@@@@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抓起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的战略问题。

本文从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接着详细分析了博弈各方贸易保护的动因,最后重点提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博弈

前言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是伴随着经济危机而出现的。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大多出现了经济严重下滑、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需求明显降低、失业率不断上升、对外贸易受限等多种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则纷纷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筑起了自己的小堡垒,将贸易保护主义再次作为各自的庇护伞。世贸组织的很多成员国不惜违背国际贸易原则而纷纷效仿美国等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频频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就这样相继在世界各国诞生了。[1]

一、贸易保护主义概述

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自由贸易主义而言的,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为了使本国的产业、商品避免受到外国或其它地区商品的竞争,而通过实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并向本国内的商品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的国家贸易理论或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分为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其中,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手段来限制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以保护国内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的政策主张。随着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对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日益加强,其作用也相应的逐渐弱化。鉴于此,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创新出来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来代替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公平贸易、保护环境、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躲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管制,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的目的,从而维护本国的贸易和就业。新贸易保护主义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具有更加的合法性、在形式上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技术上具有更明显的歧视性、在实际效果上具有更高的保护性。[2]

二、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分析

(一)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静态博弈

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并行的时期,运用博弈论从静态和动态博弈来比较分析两种贸易政策,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弊端,在当今时代实施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了解为什

么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难以行通,为什么贸易保护主义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永恒导向。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典型的模型之一,它是通过一次性的静态博弈来达成非合作的均衡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发现贸易自由化中政策的博弈和囚徒困境博弈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下面我们通过模型来说明博弈的过程和结果。[3]

不保护

保护甲国

乙国

不保护

保护(200, 200)(-300, 500)(500, -300)

(0, 0)

图1两国贸易政策博弈模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甲国和乙国。他们分别具有选择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或者实施自由贸易的自由,其受益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每一项中第一个数字代表甲国的得益,第二个数字代表乙国的得益。甲国和乙国均有可能取得最好得益500,或者最坏得益-300。各方最终的得益情况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取决于对方的选择。甲国有保护和不保护两种选择,如果乙国选择保护,则甲国就会选择保护(0>-300);如果乙国选择不保护,则甲国还是应该选择保护保护(500>200)。也就是说,不管乙国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甲国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同样,乙国也会采取和甲国一样的决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可见,该博弈的均衡解就是(0,0),即双方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显然,双方都选择不保护对博弈双方都是最佳结果,但是却出现了全局最坏的结果,总得益(200+200)>(500+(-300))>(0+0)。这是因为两国都是各自独立的制定贸易政策的,没有经过谈判协商,就会产生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的矛盾、个体理性本身自在的矛盾,即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往往不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 (二)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动态重复博弈

单次或有限次的博弈不会使两国均受益,只是一次性博弈的简单重复。在无限次的重复博弈中,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是可能存在的。单从静态博弈不能完全体现出两种贸易政策的选择,现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假设甲国和乙国均采用触发策略,即在第一次博弈中,均采用不保护的贸易政策,在第N 次博弈中,如果前N-1次的博弈甲国和乙国均采用不保护的贸易政策,则继续采用不保护贸易政策,否则就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就是说,在无限次的博弈中都是先试图合作,第一次无条件的实施自由化贸易政策,若对方也采用了相同的政策,则继续选择不保护的贸易政策。但是,一旦发现对方出现违背合作的决策,则用以后永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报复规则的破坏者。甲国和乙国从没有相互沟通合作的静态博弈中吸取了教训,两国政府为了使得本国利益在长期内获得最大,在贸易政策上均会采取合作的自由贸易政策,一旦有一方选择了不合作则就威胁永远回到一次性博弈的结果。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16个国家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 的宗旨就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来协调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使得全球贸易能够快速发展。WTO 成员国通过签订该协议来保证自觉遵守协议的同时也被该协议所约束,一旦有一国违背该协议的规则,必将遭到他国的报复或惩罚。那么,一国的报复能力就成了他国衡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如果一国的报复能力较强,它国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并取消实施贸易保护的念想,相反,如果一国的报复能力很弱,针对该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便会盛行。因此,双方合理的选择就是触发策略而不是一次性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4]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在短期内,各国可能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是完全的实施贸易自由化,但是最终贸易自由化必然会战胜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

趋势。

三、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动因

(一)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外部动因

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成为21世纪的典型特征。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一国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保障。在全球化时代,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经济主体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在国际竞争中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手段改善本国企业的收益,为本国企业争取有利的市场地位。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当本国产业受到国外进口商品的冲击时,社会各方面政治压力以及广大民众的呼声使得政府倾向于对那些受到冲击的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当前,世界各国在宏观调控中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所创造出来的总需求却可能是对外国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使得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减小。全球化客观上使发达国家面临更为强烈的低生产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产业相应的转移,从而使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全球正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世界范围内出口国与进口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充裕国与资源缺乏国家之间的矛盾。贸易保护作为拯救本国经济的一个“惯性”思维,被各国重新拾起,一方面对本国经济产业进行暂时的保护,另一方面对竞争国进行打击。中国作为率先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的国家之一,正在经受着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对手的疯狂“打击”。

2.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200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从2000年5月开始连续11次将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降至2003年6月的1%,以拯救美国经济。伴随着利率的下调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金融机构的房地产按揭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2006年四年美国平均房价涨幅超过50%,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又连续17次加息,以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大,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至5.25%。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出现了负增长,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因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价而无法按期偿还债务,金融贷款机构开始陷入财务困难。另一方面,与30年代的经济危机极其相似,危机爆发的根源都在于美国这个世界经济中心与世界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危机由信贷市场开始,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美国的金融市场,而美国金融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因此,当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危机的时候,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已经爆发了。[6]

伴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幸免。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以及此次危机爆发根源地的美国,经济一路下滑,2008年GDP增长仅为3.3%,比2007年的4.8%下降了31.25%,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外,失业率也从2007年12月的4.9%上升至2009年3月的8.5%。由于经济危机导致需求下滑以及生产萎缩,全球贸易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严重恶化迹象。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3月份预测,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将下降10%;发展中国家出口将下降2%到3%。

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二)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内部动因:贸易关系

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对外贸易也是如此,但两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关系趋向于互补时,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保护现象可能就会较少的发生,而两国的对外贸易关系趋于竞争性,则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不可避免。基于此,本文将中国、东盟、欧美三方的对外贸易关系作为本文各方采取对外贸易保护措施的一个重要动因进行分析。在本文接下来的量化分析中,所得出来的结果与我们所接触到的常识会有些许偏差。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上会有优势,二在资本品的出口商存在劣势。但是在本文的量化分析中,所取的商品数据是来自于WTO数据库的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数据,因此很难分清其到底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四、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建议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抬头,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然而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增长的阻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国和受害国。据商务部预测,在以后的几年里,我国仍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和贸易摩擦的聚集地。[7]为此,我们应该从下面几个层面来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面对日益泛滥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政府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将宏观把握和微观治理相结合,双管齐下来应对贸易保护。诸如,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积极制定扩大内需、内外兼顾的总的贸易政策,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认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同时,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完善贸易体制等。

1.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向来是与经济危机相伴而生的,这是由于对外贸易政策与世界经济波动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当世界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国际贸易增长率较高,此时各国也纷纷采取自由贸易的对外贸易政策;当世界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国际贸易萎缩,从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市场矛盾的升级,各国的贸易政策则倾向于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贸易保护主义“理所应当”的又一次抬头。然而,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横冲直撞,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所造成的损害,要敢于据理力争,坚决抗争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坚决反对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和情绪化。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摆明我们的态度,坚定我们的立场,争取化“危”为“机”。中国不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倡导和支持自由贸易。[8]此外,我国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快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样就可以实现小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减少贸易摩擦冲突。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采取贸易保护或许在短期内能缓解一时之痛,但在长期这将无疑拖延了经济危机复苏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度过经济危机的难关。

2.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近年来,我国贸易摩擦频发,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下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的抬头,中国现在并将长期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国和受害国。各国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各自的自由化范围和进程。多边体制的规则本身就体现了博弈方的利益,然而,现在的国际规则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效率微乎其微。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上其他各种经济规则的谈判,争取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主动成为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产品竞争力提出开放条件,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利益博弈,使这些规则

和体制能够反映我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应推进现存国际贸易规则的修改和完善,成为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的领导国之一,使得新规则能够体现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挥良好的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颠覆世界性组织都由发达国家创建和操控的局面,积极推进新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组建,这对我国企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3.扩大内需,内外兼顾

多年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我国来说内需增长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依仗因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出口和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忽视了内需的作用。面对全球性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我国具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这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们则应该把视线转向国内,积极的扩大内需,通过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从而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主动性,不受他国牵制。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政府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和十项具体的措施来拉动我国内需并改善经济。据统计,2008年投资、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5%、47.5%和9.0%;2009年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5.4%、95.2%和-40.6%。很明显,三个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不同的,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四万亿的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提出并实施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更是创了新高,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9]目前,中国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将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转换为消费,但是这在短时间里是难以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政府的种种利好政策下,我国的消费市场的潜力有所释放,2009年消费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居民消费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不及美国的16.67%。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全面的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需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的战略方针。

4.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为了解决资源供给紧缺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提出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样的绿色概念。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革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为了推进全世界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肆虐的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则是一副缓解贸易保护压力的良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层出不穷,而且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具有更加的合法性、在形式上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技术上具有更明显的歧视性、在实际效果上具有更高的保护性。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并对产品研制、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管控,争取做到每个环节都是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让“吹毛求疵”的人没刺可挑。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反贸易保护主义机制

构建完善的贸易体制对缓解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是尤为重要的。所以,面对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该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借鉴他国先进的经验,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完善贸易体制。只有完善体制上的问题,有效的防止和化解经济危机,才能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得到实质解决。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信息,认真研究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加以指导。通过对全球贸易体制的完善,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来营造一个自由而健康的国际贸易环境。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将长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国和受害国,那么,建立灵活高效的反贸易保护主义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中国应该制定“有理、有利、有节”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提倡实施自由贸易,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我国还应该组建相应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组织机构来专门负责贸易保护主义相关问题的处理,根据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特征和危害程度做出灵活的应对措施。在此次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的过程中,对

我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已经不单单是以前的发达国家,以印度、阿根廷和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对我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在应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品和不同性质的贸易保护主义时,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对策。此外,还应该注重对反贸易保护主义人才的培养,争取早日建立一支反贸易保护主义的精英队伍,作为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后备之需。

(二)企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1.熟悉WTO的各项具体的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它的发展是一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对WTO的有关规则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我国成为反倾销最为严重的国家的一个因素。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进一步熟悉和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在实践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等来维护自身利益,使得在国际摩擦中处于有利地位。到目前为止,美国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数量第二大国。去年美国共发起58起337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19起,占调查总数的33%。在遭到反倾销诉讼时,畏难止步会导致他国对我国有“好欺负”的心里,以致纷纷针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改变以往畏难止步的状态,应该积极应诉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减少对我国的损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次经济危机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度过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段时间内抬头也是在所难免的,解决起来也不会一帆风顺。鉴于此,中国企业更应该在熟悉WTO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应诉,运用合适的权利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2.进一步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发。从国际层面上看,是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下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的抬头;从国内层面上看,我国自身出口商品的低附加值、低价格、低质量以及低标准等问题是导致我国商品面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问题的内在原因。这是由我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的排序,也就是说我国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而国际上所尊崇的是三二一的排序。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偏低,使得我国处于贸易低级化和贸易商品竞争力弱的状态。为此,我国应把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提高到战略高度,实施科技兴贸,同时要立足于长远利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尽量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减少反倾销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增长。同时,企业也应转变以往的以量取胜的观念,要想立足于国际市场,就必须以效益为目标,以过硬的质量为保障,以良好的性价比为比较优势,才能赢得较大的市场空间。

3.降低贸易依存度,推动市场多元化

面对国际贸易的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外向型经济国家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外向型经济国家往往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贸易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贸易依存度过小说明没有合理的利用国内外资源,而当贸易依存度过大则表明一个国家对外依赖度太大,容易受其他国家的影响甚至牵制,还会加剧贸易摩擦,同时还能影响本国产业发展。2009年中国贸易依存度为44.96%,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为5.98%,美国对华的贸易依存度为2.61%。可见,美国对华的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我国贸易依存度从1994年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同一时期内,我国出口产品的立案数及占世界反倾销立案总数的比重也不断攀升,从1995年的20起增加到2009年77起,占比也由1995年的12.74%增加到2009年的36.84%。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使我国进入了贸易摩擦多发期。因此,我国应该通过降低贸易依存度来减少他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此外,我国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也是引发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之一。2010年我国主要出口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中国

香港、东盟和日本,占我国总共出口额的67.94%。为此,我国要坚持多元出口战略,不能仅依赖于个别发达国家的市场,在巩固好现有主要出口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和拓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且提高我国在这些新兴市场的占有率,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计划并进行细化市场,以产品的多元化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形成合理而有层次的多元化出口格局。[10]

4.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的策略

面对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巧妙地避开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可以扩大国际知名度,从而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实行国际化战略。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565.29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资于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6.1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和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都有所倾斜,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也应该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地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去,并且利用丰富的国际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有针对的“引进来”,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齐头并进的策略。随着经济一体化,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900.33亿美元,是1985年的46倍。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用于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占FDI总额的83.34%。因此,我国要大力提倡企业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历来是与经济危机结伴而行的,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理所应当”地再次抬头。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和世界贸易摩擦的集聚地。2010年我国共遭受6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7亿美元。美国已对我国产品实施了百余项反倾销调查,是对华反倾销起诉数量第二大国。2010年美国共发起58起337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19起,占调查总数的33%。贸易保护主义及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这其中又以中美问题最具代表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抓起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不仅仅关系到当前中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 [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著.王世华等译.贸易保护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保健云.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马光远.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说“不”[J].理论参考,2009,(03).

[4] 种淑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J].当代经济,2009,(06).

[5]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03).

[6] 仝娜.保护贸易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时代经贸,2006,(01).

[7] 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进出口经理人,2008,(03).

[8] 但兴悟.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2).

[9] 王丽萍.贸易保护理论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未来与发展,2008,(02).

[10] 赵雪芳.在金融危机下认识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访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J].中国金融,2009,(05).

Game of Trade Protection and Free Trade

Economy and Law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118682008058 Zheng Qiaohua Instructor Yang Jianhui

【Abstract】Under financial crisis's big background, how to process the trade protectionism’s influence properly to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 how to alleviat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riction’s influence to o ur country economy long-term development , how to grasp from own angle speeds up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lready the imminent matter, already became an unevadable important strategic ques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free trade gambling from the static state and the dynamic states with trade protectionism's related concept, then focused analyzes the motives of the game the trade protection of all parties. Finally, proposes the strategy and the suggestion which deals with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with emphasis.

【Key words】trade protection ; free trade ; game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摘要:本文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分析,以及自由贸易理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另外本文在分析当今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可选策略。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完善策略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在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萎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但是,退一步来讲,中国在70年代末所倡导的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只是当时世界形势所迫,应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积极的倡导世界贸易的自由政策的,为了实现经济学上所倡导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的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当然,高科技领域还是有占优势的行业的,比如说军工业。 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依据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一)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发现,不论一国保护贸易政策实行的时间多长,最终都要走自由贸易之路,根据自由贸易理论,一国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首先要有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但公平竞争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公平的环境;其次,要破除行业和部门垄断;最后,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所有这些都要靠法律才能最后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它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从整体上促成和提高了人们的主体性意识。但同时 ,有些地区也出现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秩序与规则的现象。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假冒伪劣商品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NANCHANG UNIVERSITY 专业:金融学 2014年6月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好孰坏 摘要:通过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理解,分析两者的利弊。并从英国的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例子中总结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 在《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和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两个对立的存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百年,但也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而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等则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这里,我想就自由贸易以及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竟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竟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一定利益,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使“利益和谐论”得以广泛传播。 李嘉图高度推崇自由贸易。他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完整大厦;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导了科学的轨道,从他开始,经济学广泛使用演绎的方法;他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结构;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对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由贸易,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从这些著名的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1)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2)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而其弊端有:(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即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2)本国民族工业可能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就业水平受到冲击,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

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那一个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始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金银,并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即财富在于货币或金银的观点是一种荒谬的观点。他认为货币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其作用仅仅在于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或者#货币是 流动的大车轮,是商业的大工具?。第二,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主要利益是金银的输入,因而外贸是国富的主要源泉。斯密则指出,各国通商的利益在于商品的互通有无,从而使各国的剩余物品有了价值。第三,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各种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批判。这包括:限制进口的两种方法(即凡能由本国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无论从什么国家输入,一律禁止;对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本国的货物,一律加以限制);鼓励出口的各种方法(即对某些商品退税,颁发奖励金,通过通商条约赋予某些货物和商人以特权,建立殖民地等)。在分别详细考察了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体系的利弊得失之后,斯密得出结论说:#这种学说,就其实质与性质说,就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斯密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能在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原则完全是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但是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者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在斯密看来,矫正和克服这种弊端的出路在于实现自由放任。 中国目前的情况,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得到财富,和建立或者升级完善本国工业体系,而且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了足够劳动力,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令到中国的低级工业产品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这一个时期,中国为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和让本国的资本不流出国外,最现实和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本国的生产成本,例如货币价值,荼地成本,还有劳动成本。但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国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的话,只会造成国外产品在中国的泛滥,反而造成本国的工业体系被完全破坏,在开放初期的中国,缺乏资金,另外一个就是技术方面的不成熟,甚至是落后,而造成中国的高级技术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很多方面的技术都不成熟,甚至是没有,资金方面不足,人才方面缺乏.提倡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得到发展,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时,就主张国家立即放弃保护政策,以利于国内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既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并存。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世界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大大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这一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或干预主义理论和思潮。这就是贸易自由化趋势与贸易保护常态之间的矛盾。 一、自由贸易及保护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一)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涉、限制和保护,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入,实行自由竞争。一国得自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收益可体现为直接利益和间接益两方面。直接利益是指由于贸易自由化而增加的社会效用和福利水平。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1)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利益。其结果当然是各国总产量的增加和单位生产成本的减少。(2)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3)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贸易出口,为国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剩余生产能力寻找出路。自由贸易还会给贸易各国带来各种间接利益。这种间接利益主要体现在一国的长期发展上:(1)竞争效应。当国内市场逐步开放时,国内厂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而竞争促使厂商不断改善经营和生产效率并引进技术。(2)扩大市场效应。国与国之间开展自由贸易,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可以超越本国市场范围内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3)示

范效应。如果所进口的商品在国内没有替代品,通过贸易自由化进口该商品就具有开拓国内市场的作用,刺激国内新的消费和生产。(4)创新效应。贸易自由度越大,国内经济运行流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也就越明显,进而会对一国制度创新产生极为有利的刺激。 (二)保护贸易的成本分析 保护贸易是指主权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等目的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以及对本国商品给予各种优惠待遇与津贴,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行保护贸易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此我们以“小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模型”来分析其经济效应。 二、自由贸易趋势和保护贸易常态的矛盾统一 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但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并非截然对立,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利益论和以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解释贸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说服力。但它们不能解释现实中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和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公司内贸易,不能动态地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的变化。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 易的利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分析政策选择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门将对这两种贸易政策进行利弊的分析。 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演变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英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发展急需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产品和满足原材料的供应。经过新型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长期斗争之后,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终于代替了高关税保护政策,在英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②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③取消贸易垄断,下方贸易经营权;④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 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自由贸易的利弊 自由贸易的好处 首先,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其次,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

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重商主义的第一个观点是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实现,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认为维持一定的顺差是对国家有利的。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它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30%。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浅论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及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 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 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 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 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 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 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 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 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 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 分析。 一、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 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 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 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 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大卫·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对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在他看来,所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

国际贸易法中的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

国际贸易法中的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由来已久,是各国国际贸易政策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自由贸易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国际专业化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而贸易保护有利于保护幼稚工业、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国际自由贸易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可以各取所长,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保护;自由贸易 一、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的历史渊源 自从国际贸易产生以来,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就一直相互竞争,此消彼长。 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形成了早期的贸易保护制度,而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重商主义。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自由竞争时期。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等学说倡导下,以英国废除《航海条例》为标志,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到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困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经济大萧条和社会动荡,为了应对危机,各国争相提高关税,保护国内企业。 二战以后,各国反思贸易战争带来的恶果,为了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美国的倡议下,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是自由贸易主义及其支持者的巨大胜利。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各大经济体的复苏,美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下降,为了摆脱困境,采取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相对此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依赖于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变得更加模糊、隐蔽。 二、自由贸易主义分析 自由贸易主义是建立在地域分工、比较利益的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遵循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教训,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反对干涉贸易自由的政府措施。① 自由贸易主义支持者认为,实行自由贸易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国际专业化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各国吸引外资,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自由贸易主义绝不是完美无缺的。第一,贸易自由主义理论建立在各国经济发展相对平衡的基础上,但现实情况是,亚非拉等后进国家在被发达国家压榨和压制了几百年后,相对优势已经所剩无几。第二,贸易不是独立存在的,它

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 和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两大主线,即保护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注:厉以宁:《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但我们认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并非截然对立,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正如陈飞翔所指出:“尽管经济学理论中长期存在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争,但自由贸易理论哪怕在观念上也没有走向绝对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注:陈飞翔:《论适度保护》,《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年第3期。)。可以认为,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一、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一样,都提倡积极主动地参加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是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其最著名

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在他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写道:“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注:汪尧田:《国际贸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它积极主动地追求外贸顺差。 资产阶级保护贸易理论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提出的“保护幼稚产业论”仅仅提倡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得到发展,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时,就主张国家立即放弃保护政策,以利于国内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 发展中国家借鉴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论和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提出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贸易发展战略,涌现出巴西、墨西哥、亚洲“四小龙”、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崛起,是与积极利用外援、及时接纳上游国家转移过来的资金、技术和产业分不开的。“国际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注:[德]诺贝尔特·冯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贸易性投资措施》,《国际商务》1995年第1期。)事实上,奉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大多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加

1如何理解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

如何理解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最基本形式,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不加干预,国家取消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其核心就是奉行不干预政策的中性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积极干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广泛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国外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竞争,同时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其核心是奉行“奖出限入”的积极干预政策. 国际贸易管制法的特点?主体的特殊性.主权性.制定性.强制性.国际贸易管制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而不是商事交易中的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调整法律关系的方法手段上,不是通过合同来进行,不是通过平等当事人之间的讨价还价进行,而是通过管理机构执行强制性的规范来进行,依靠管理机构的管理地位来进行,他们之间的纠纷不是通过民事诉讼或商事仲裁进行,而是通过行政诉讼或贸易争端解决机构进行. 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关税的性质(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间接税.非关税措施的特点: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 WTO的职能与宗旨?宗旨:1成员方在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方面,应当按照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同时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寻求对环境的维护.2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能获得与它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份额的增长.3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实现包括GATT在内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全部成果.职能:1管理和执行[建立WTO协定]及其附件2作为多边贸易谈判场所3公正解决贸易争端4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5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6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协助WTO的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 WTO法律框架?1乌拉圭回合通过的最后文件,特别是[建立WTO协定]及其附件2WTO成立以来的历次部长大会上通过的部长宣言3新成员的加入议定书4在WTO成立后达成的新的关税减让表和服务贸易承诺清单5未来的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协议 WTO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是指WTO在履行其各项职能过程中所采用的议事,决事规则及程序做法,它主要发生在如对各协定,协议的解释或修改,对新规则的制定,对义务的豁免对新成员的接纳等事项的决定情形中.WTO的决策机制特点:协商一致与投票表决相结合:经过协商一致,以保证所有成员的利益,无法一致时允许表决一个成员一票.1协商一致:是指如果在作出决定时,出席会议的WTO成员无人提出正式反对,即通过有关决定.缺席弃权不表态均不妨碍决定的作出.2投票表决:需要投票并需要特定多数通过的四种具体情况是:a多边贸易协定的任何一项解释3/4b豁免特定成员所承担的多边贸易协定下的一项义务3/4c关于多边贸易协定的有关条款的修正案2/3d接受新成员的决定2/3 海关估价的方法?海关估价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海关估价的估价方法,这些估价方法的次序为:1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2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3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4倒扣价格5计算价格6其他合理方法.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是主要方法.只有在不能以第一种方法确定完税价时,才能按所列顺序依次采用第二至第六种方法,但进口商可以要求颠倒倒扣价格和计算价格的适用顺序. 1以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确定完税价格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指有关货物出口到进口方后,海关根据成交情况对进口商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进行调整后的价格.实付或应付的价格指进口方为进口货物已支付或将支付给出口方的货 款总额.如买方支付了下列费用,而这些费用未包含在其 实付或应付的成交价格中,海关可将这些费用计入成交价格.费用包括:佣金和经纪费/包装和货物集装箱的成本费用/进口货物中包含的由买方提供的材料零部件等费用/ 应由买方支付的专利费和许可费/转售处置或使用进口商品后支付给卖方的收益.成交价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进 口商对进口货物的使用和处置不受到出口商所设置的与 价格有关的限制/成交价格未受到某种条件或因素的影响/进口商不得将对货物的转售处置或使用所产生的收益直接或间接地返还给出口商/进出口商之间不存在特殊关系,或虽存在特殊关系,但成交价格未因这种关系而受到影响. 2以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确定完税价格“相同货物”指与进口货物原产国或地区,原生产者生产的货物各方面(包 括数量上相同或相近)完全相同的货物.相同的含义: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与待估价货物同时或几乎同时进口的, 并与待估价货物相同的另一宗已被海关估价确认的进口 货物的成交价格.(如果不存在成交价格或者成交价格不 真实)如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不止一个?应充分考虑有关 进口的交易条件交易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并据此进行合理调整. 3以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确定完税价格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指与待估价货物同时或几乎同时进口的,与待估价货物在各主要方面相似的另一宗已被海关估价所确认的进口 货物的成交价格“类似货物”指在构成材料和特点方面与待估货物极其相似,并在商业上与待估货物可互换的货物.(既不存在成交价格,又不存在可适用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时)如果不存在交易条件和交易数量大体类似货物的进口交易?采用相同货物的成交价格或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确定完税价格时应注意:时间性:即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必须与进口待估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进口/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的成交价必须先前已经被海关接受/如果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不止一个,海关估价应采用最低的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以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作为海关估价的基础,应充分考虑有关进口的交易条件和交易数量方面的差异,并据此如实合理调整成交价格. 4以倒扣价格方法确定完税价格倒扣价格方法指根据与进口货物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在进口方的销售价格,扣除该进口及销售时产生的正常利润和正常的商业成本,从而推断出该待估进口货物的进口成交价格.“倒扣价格”的确认应满足以下条件:相同或类似货物出售是以进口时的原样出售/进口商将进口货物向与其无关的人出售/进口商 将进口货物分批出售时,应采用最大量的一次出售的价格 来推定该货物的进口成交价格/进口商出售进口货物的正 常利润按其出售前后一段时间内进口方境内的商业性利 润率加以确定,而进口商销售进口货物的商业成本则应将 所有发生在进口方境内的商业佣金货运费保险费国内税 及各种流通费用合计认定/倒扣价格所采用的其他进口商 的销售价格应在时间上与待估价货物的进口时间大致相 同如近期无此销售价,则最远的可适用价格为待估价货物 进口之前的90天.此外如在这段时间里,不存在可供参考 的相同或类似进口货物原样出售的价格,倒扣价格也可以 采用相同或类似进口货物经加工后出售的价格,但应扣除 因加工而形成的附加价值. 5以计算价格方法确定完税价格计算价格指将待估价货物 的生产成本(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价值和出口方境内 的流通费用)加上从出口方向进口方销售同类货物通常所 获得的利润,以及为推销和销售货物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一 般费用等合计形成的价格作为海关估价的方法. 6.以其他合理的方法确定完税价格海关估价不得使用以 下价格:进口国生产的该种货物的销售价格/为海关完税 目的而提供的两种备选价格中较高的一种/货物在出口国 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向进口国以外的国家出口的货物价格 /最低海关价格/武断的或虚假的价格. 原产地标准的认定?原产地标准指一国或地区用以衡量某 种商品为本国或本地区生产或制造的标准,是签发原产地 证书的依据.它是原产地规则的核心,凡是符合原产地标 准的即称为本国的产品.目前各国将货物的原产地标准划 分为完全原产地产品标准和实质性改变标准两类 完全原产地产品标准指在一个国家生长开采收获或完全 利用该国生产的原材料在这个生产制造的产品.实质性改 变标准是指使用进口的原材料在出口国内制造加工的货 物,该进口的原材料必须在出口国内经过改变它们的特征 或特性并达到一定实质性的加工程度,使制成品在性质形 状或用途上产生了不同于进口原材料的永久性和实质性 的改变.通过这一实质性的改变,即可确定该出口国为该 制成品的原产地.判断产品是否已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标 准:1税目改变标准:若非一国原材料经过该国境内制造加 工后,所得产品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的税目 归类发生了变化,则可视为已经过了实质性改变,该国即 为该产品的原产地.优点:准确和客观缺点:目录的制定 比较困难2加工工序标准:指在一国或地区境内进行赋予 加工后所得货物基本特征的主要制造或加工工序该国或 地区则为该产品的原产地.优点:减少争议缺点:冗长和 复杂.增值百分比标准:按照出口货物的进口部分与该货 物本身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货物的原产地.这种 方法可以规定出口货物中进口部分的价值最高百分比,也 可以对出口货物中国产部分的价值规定最低百分比.优点: 精确和简单缺点:增值率略高于或略低世界原材料市场 价格及汇率的波动,哪些费用应计入货物的成本. 进口许可程序协议的一般规则?1合法原则2公平与透明 度原则3程序简便原则4宽大处理原则5用汇平等原则 SPS措施的实施条件?(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1采取 的SPS措施与国际标准的关系(成员方的三种选择:符合, 基于,高于)2采取的SPS措施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3采 取的SPS措施应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4SPS措施应是必 需的措施5SPS措施不应构成对国际贸易的歧视或变相限 制6SPS实施的程序要求7透明度的要求 TBT措施的特点及我国应对TBT壁垒的策略?(技术性贸易 壁垒协议)特点:1双重性2广泛性3复杂性4针对性5隐 蔽性策略:(1)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2)积极 参与国际标准化运动,加强双多边合作(3)完善TBT预警机 制,加强信息搜集与交流(4)积极运用《TBT协议》相关规 则维护贸易权益.我国出口产品频遭TBT限制的原因:出口 产品自身的弱质性及贸易出口方向/对于国际标准和法规 了解迟缓,信息不对称/产品标准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企 业防范意识不足被动性较大/我国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GATT一般例外的理解?GATT1994第20条规定了一般性例 外.规定:不在条件相同的成员之间构成武断不正当的歧 视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前提下,最惠国待遇不 得解释为阻止成员方实施以下措施:1为维护公共道德所 必需的措施2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 施3关于金银进出口的措施4为实施与本协定各项规定无 抵触的法律和规章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如海关法令等5有 关监狱罪犯所制产品的措施6为保护本国具有艺术历史或 考古价值的文物而采取的措施7与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有 关的措施8为履行符合总协定原则的任何政府间商品协定 所承担的义务9政府出于稳定目的,为保证国内工业需要 而对某些原料所采取的输出限制措施10对于当地非常紧 缺物资的取得和分配而采取的措施. 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含义和特点?国民待遇原则: 广义的国民待遇指一个国家根据国际条约或国内法的规 定,在互惠条件下,给予进入到本国领域的他国的人或物 与本国同类的人或物在特定领域内的相同待遇. WTO中的 国民待遇是指对其它成员方的知识产权产品服务或服务 提供者及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相同 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 有的待遇.特点:主体:是某个特定的国家.对象:可以是人 /物.范围:适用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以互惠 为基础.最惠国待遇原则:1978UN《关于最惠国条款的条文 草案》第五条: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给惠国给予受惠国或 者与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优惠,不低于给惠国给予 第三国或者与该第三国有同样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WTO 法中的含义:指WTO任一成员方在货物、服务贸易和知识 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它国家(无论是否世贸组织成员)的 优惠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它各成员方.特点:自 动性:立即和无条件.同一性:受惠标的必须相同.相互性: 任何一成员方既是给惠方,又是受惠方.普遍性:适用于货 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TRIMs协议的评价?(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与贸易 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法律意义与影响:《TRIMs协议》 的诞生,对于完善全球多边贸易法律体制,推动国际投资 法的发展,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1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的法律体 制的完善2实现了投资领域国际立法的重大突破3促进了 各国外资立法的统一性公开性4加强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的进程5完善了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法律机制.《与贸易 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缺陷评析:1调整范围过于狭窄2 不少条文含义模糊缺乏必要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3存在较 多的灰色区域,有损于其整体功效4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投资领域国际立法的不平衡性. 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 贸易定义为:服务提供者从一成员方境内或通过商业实体 方式或自然人在消费者境内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交易方 式.GATS第1条指出了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跨境交付/境 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也称过境交付或 跨境提供,是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 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特点是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 分别处于不同的成员方,跨越国界的只是服务本身.境外 消费是指一成员方的消费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接受服 务,或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 务特点是服务提供者在本国境内向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 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其他任何成员 方境内建立商业实体提供的服务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 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特 点是服务的提供者在外国境内向该国服务消费者提供服 务,,具有个体性暂时性限制性.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与货物贸易的区别)1服务贸易主 要是无形贸易2服务贸易具有生产销售与消费的同时性非 储存性和非转移性等特征3服务贸易的统计数字无法在国 家海关的进出口统计表中显示出来,一般显示于各国的国 际收支平衡表上4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在监管方 式上大不相同5国家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制或干预程度要 远远大于国际货物贸易6服务贸易的异质性. WTO争端解决机制特点及存在问题评价?特点:1设立了专 门的争端解决机构(DSB)2规定了争端解决的时限3确立 了反向协商一致原则4增设了上诉复审程序和上诉机构5 引入交叉报复权,加大了裁决的执行力度.存在的问题:1 解决争端期间过长2WTO相关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即成员方 仅仅需要将其违反WTO规则的措施更正为符合WTO 的措施,对于因该违法措施而导致的损害,没有如国内法 中所规定的赔偿或补偿措施3不同经济实力的成员方之间 报复手段的不平等问题4审理的透明度问题5上诉机构的 权限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