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台湾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台湾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台湾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台湾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设计思路

利用CAI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生动的情景,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问题─分析─解决─应用”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围绕台湾──祖国的神圣领土这个民族情结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升华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从地图上提取、加工信息获取简单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过程

北票市西官初中王瑞雨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六章_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检测题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班级姓名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单元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B.外围是山地和丘陵 C.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D.内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2~4题。 2.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 A.①② B. C.③④ D.②④ 3.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①煤②铁③石油 A. B. C. D.①②④ 4.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多③土壤肥沃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 B. C. D.①②③④ 5.东北三省东面和北面的邻国分别是( A.朝鲜、俄罗斯 B. C.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D.哈萨克斯坦、印度 6.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和平原 B.高原和平原 C.高原和山地 D.山地和盆地 7.未发源于长白山的河流是() A.嫩江 B.松花江 C.图们江 D.鸭绿江 8.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是( A.黑龙江 B.松花江 C.图们江 D.黄河 9.东北三省没有跨越的温度带是(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10.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代表的山东人到东北谋 生创业的艰苦历程。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 11.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 A.东北平原 B. C.珠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1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A.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 B.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湾,了解台湾,爱我台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湾,了解台湾,爱我 台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湾,了解台湾,爱我台湾如果说到我,年龄还小,对台湾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我知道台湾是中国的大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经济水平超群,在全世界达到前十名。台湾从1895年到1945年曾被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当时日本给台湾灌入很多的日本语言文字以及文化。现在好多台湾的老人都会说日语,台湾人当中“亲日”的也很多。如今我国强大起来了,抢回了宝岛。可因为陈水扁等人反抗中国闹独立,台湾才久久不能回国。 虽然台湾现在才是一个小岛,但是台湾的经济很发达,小吃很有名,几乎是“三步一小吃,五步一餐厅”。特别是台湾的“油饭”很有特色。台湾的山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阿里山。说到阿里山,自然要谈到武夷山。听说两座山还有一段传说呢!从前,阿里山和武夷山是一座山,不知是哪一天,山上出了个妖怪,两眼能望千里,伏在高山上,头可以伸在东海里喝水。绿色没有了,天地间一片阴暗。村里有几位勇敢的少年,上山去杀那个妖怪,都一去不复返。家里人都哭红了眼睛,带着怨恨离开故乡。 村里有一位叫花珊的姑娘,下决心除掉祸害,他练成了一套精巧的拳术,百步穿杨等功夫,上山去杀妖怪,杀死了之后,妖怪太重,压断了山,海水流进了鸿沟,形成了台湾海峡。

不知在一般人对台湾的印象能说成几个很简单的概念,一个就是宝岛,一个阿里山、一个日月潭,最多再加上一个蒋介石,这就是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到了1978年之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了,两岸之间开始出现接触。 中国必须要统一台湾,这是中央政府的需要,是国家统一的需要,更是民族统一的需要。国家统一最好的方式是和平,即在自然和谐地状态下,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大融合。我想,这是普天之下的华人所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大家期待着吧!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南,走进台湾的历史在宝岛旅行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枯燥、不累,基本上没有有鞍马劳顿的感觉。从阿里山到台南仅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导游依旧是先让大家吃饱喝足再说下文,安排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美浓客家菜进餐。可笑我这个客家人,面对这真正的客家菜,到是即叫不出名,更品不出味了。 台南市古时称为南瀛。是汉人來台最早登陆落脚之地。因其位于台湾西南海岸,地势平坦,主要是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曾是台湾最美丽、丰腴的所在。早期其他地方尚未开化,说台湾,主要就是指的这里。明清时为台湾首府,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荷兰人最先入侵登陆之处,因此台湾的历史,可以说从这里开始。事实上直到三百多年前因外族的入侵,才开始有详细和可靠的文字記载。 导游首先把我们引到台湾的发祥地,位于西郊的安平地区。大巴在市区穿行时,感觉比台北更多旧街老巷,虽然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市井繁荣。但街道不宽,现代高楼大厦不多,有一种

[试题]c1_08_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八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节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 一.综合题

1. 读图8—1—1,回答下列问题。 图8—1—1 (1)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大致在之间,处于地球五带中 的。地处(选填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经度位置大致在 之间。 (2)北方地区位于以北,大兴安岭和长城以东、以南,东北部与和(填国家)相邻。东临海和海。 (3)位于太行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位于太行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其周围分布(填山脉名称)。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1. (1)北纬35o(32o-35o均可)到北纬50 o(50o-53o均可) (用字母表示也对)北温带中纬度东经105o(或102o、103o)——135o (2)秦岭-淮河朝鲜俄罗斯渤黄 (3)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级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高原 2.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图8—1—2)、北方地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8—1—3)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8—1—4),回答下列问题。

例说高二区域地理复习阶段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20

例说高二区域地理复习阶段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则是通过地理学习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核心素养体系中主要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它往往是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叠加。 说到高二阶段的区域地理复习老师们的困惑一定很多。到底复习哪儿?不复习哪儿?没有教材怎么办?是使用初中教材?还是从教辅书籍中选择?甚至干脆自己组织?区域地理的复习如何与高中系统地理相结合?和高三的综合复习又有何区别?庞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和有限的复习时间如何协调?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如何权衡?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于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中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一点认识。 面对这些困惑,我也在不断尝试,我想首先对区域地理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纵观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命题特点是:首先,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离不开区域,有了区域才有试题的背景和知识的载体,才能提供设计问题的素材。其次,高考命题不是因区域来设题,而是因设题需要来选择某个区域。换言之,区域并不作为问题的本身,即不考查区域的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和现象所隐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区域地理复习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以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二是以系统知识的原理和规律做指导;三是渗透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下面就以《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与问题》一课,来谈谈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整合。首先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的初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分析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2.小组合作利用各种图文资料,分析限制因素形成的原因并绘制思维线索图;3.总结和归纳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和限制因素的一般方法。4.通过对华北地区农业发展限制因素的分析,逐步渗透关注区域发展,心系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当时的设计背景是中国自然概况的复习基本完成,注意到高考题连续考察华北地区、和海河流域,于是想以这一区域为例,整合一部分系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初中就是想做四件事:第一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概况;第二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三落实课标的相关要求;第四归纳可以迁移的方法。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本节课的设计 一、选取和整合素材 1、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华北平原作为本节课案例的原因: 1)案例符合课标要求:通过对华北平原的地理条件的分析、治理措施的探究可以很好的完成课标对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要求。 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 3)从华北平原具体情况来看: ①具有典型性和思想性: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又受到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中隐含许多问题亟待去讨论和解决,同时又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地理位置 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 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1)外围是黑龙江、鸟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3)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气候特征 1.属温带季风气候 (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2)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3)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2)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四、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一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 三、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四、城市分布 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 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活动建议: 1-2-6选择国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典型区域,用图片、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比较。如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或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 1-4-2用政治地图描述某大洲、某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特点;用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或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点;用人口增长折线图或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某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等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位置;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分析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观察、阅读地图和文字,从地图和资料中得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自己个人或同桌互助归纳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设计旅游线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与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形成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宝岛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 认识(某区域)宝岛台湾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要贯穿始终。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读图、读文、析图,思辨等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在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2.帮助学生及时从“学会”转入“会学”。比如先帮助学通过“读图、析图”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然后让学生及时反思“我是怎样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和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课前准备:教师写好教(学)案,准备好帮助学生探究台湾岛的相关资料,制好课件。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谈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之一。何为区域认知能力?它由哪些要素组成?如何进行培养和评价?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基础上,构建区域认知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结合具体课例,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例谈初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之一,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尝试在构建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概念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课例寻求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一、区域认知能力的内涵解读 “区域认知能力”是一个新提出的名词,在日前备受关注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中,对“区域认知能力”有这样的界定: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是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阶段地理课程中虽都有区域 地理内容,但侧重点不同。?x务教育阶段更侧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分析区域差异、加强区域联系和追求区域发展,对认识区域地理的路径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基于此,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学者观点,并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框架,初步梳理出以下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框架(见图1)。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1.导引地理图像,培养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 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即学生在认知区域的空间位置关 系时,通过已给出的各种材料(如经纬度的度数和范围、海陆轮廓、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所表现出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提供各种图示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其能力。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图9.3和相关文字材料完整呈现了 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以及地形特征,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学习材料,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能够顺利地认知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但考虑到八年级(下)阶段学生经过初中阶段近两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对区域位置应有

(怀化专版)2017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教材知识梳理八年级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精讲精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怀化课标解读 ,怀化知识梳理 地理位置与 自然环境范围与位置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总面积:78.8万平方千米位置:中国东北部绝对位置(经纬度) 相对位置:邻国、邻省、临海等 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 半环状三带外围:流域低地 中间:山地丘陵 内部:广阔平原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人口与城市人口总人口 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 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山区人口偏少 我国少数民族主 要分布区之一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 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城市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市分布: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主要城市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 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造船、石化、服装、旅游、水产等 交通铁路运输为主 产业分布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等 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 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经济作物的分布 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①水源充足;②黑土地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湿润; ④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 农产品商品率高 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条件:①煤、铁、石油矿产丰富;②交通便利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石化、造船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较好的工业基础;③便利的交通; ④优越的地理位置 不利条件:水源不足 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 困难与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资源枯竭、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 振兴措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怀化考点突破 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

认识省级区域学案设计教案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学案学案设计初稿 华美学校邝敏慧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学习主题一 一、读地图册P2-3,阅读课本P19,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按我国划分的温度带是 属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 2.海陆位置:南部:平原物产 西北:高原 西部:高原基地 东部:面向海虽然北京(是,不是)沿海城市,但直线 距离海洋仅为千米 3.相对位置: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二、拓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下午3时,中国气象局将发布2007年春季沙尘暴趋势预测。根据该预测显示,今春北京的平均沙尘暴天气日数可能为10至14天,比常年同期略偏少,但不排除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 1.材料提到北京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 2.北京发生这种天气现象的时间主要在:季,为什么? 学习主题二 1.北京市区中心有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其西侧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的中心 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和科研院所其附近形成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还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2008年已确定由北京承办。 3.北京历史悠久,旧城格局形成于、两代,北京名胜众多,其中、、、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北京的发展方向: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在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控制耗能、耗水、污染工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答案:学习主题一:北纬40度,东经116度,暖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华北,物产,内蒙古,黄土,能源,勃,不是,150,津,冀,沙尘暴,春,春季北京(北方地区)天气干燥,植被尚未回复,北方来的风较大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法略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55204747.html,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法略谈 作者:刘旭东 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07期 摘要:区域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当前,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效初显,但是学生在区域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尚有诸多不足,不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种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并从三个方面讨论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核心素养;方法 一、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首先,学生总区域认知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平衡。我以所在学校的高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在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方面,有超过一半人数的学生都不够理想,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次,部分学生只善于比较常见的区域地理要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已经学过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知识的区位因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当遇到实际问题需要比较区域差异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能比较区域中的常见要素,如地理位置、交通、人口和劳动力等,而对于区域之间的市场、政策、国内外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则很少会考虑到。这表明高中生头脑中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最后,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不足。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地理地图并不敏感,他们不能准确地从地图上识别出所需要的信息。众所周知,地图中承载着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够将地理事物复杂的时空变化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如果学生不会读图识图,必然会制约其区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借助案例教学法增强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将教学内容巧妙地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从而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意

第23讲 认识省级区域

温馨提示: 此部分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23讲 认识省级区域 一、中国最宽的海峡——台湾海峡 在中国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宽阔水道,连通南海和东海。它就是中国最大的海峡,因它濒临中国第一大岛台湾,人们称它为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北界福建的平潭岛到台湾最北端的富贵角,相距约255公里;南界福建的东山岛到台湾最南端的鹅銮鼻,最宽处约260公里,最窄处(海坛到新竹)约130公里,平均宽约200公里。海峡大部分水深小于60公尺,东南部水深140~150公尺,平均深度约80公尺。澎湖群岛位于海峡中部,由64个岛屿组成。夏季整个海峡为东北向流动的南海水流,冬季海峡西部和中部为南下的东海沿岸流,东部为沿台湾西海岸北上的黑潮。寒暖洋流交汇,渔产丰富。该海峡为东海与南海间航运要冲,亦为欧亚等国际航线之必经之道,战略地位重要。 台湾海峡具有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东北亚各国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间的海上往来,绝大多数从这儿经过。但台湾海峡属中国管辖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从这儿经过的外国船舰,必须实行无害通过,不能影响中国的和平与安全,不得损害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秩序。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这里暖寒水流交汇,水交换畅通,鱼虾种类多,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主要渔产有:鲯鱼、鲨鱼、鱿鱼、鲷鱼、鲔鱼、鲻鱼、虱目鱼等,其中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鲔鱼,每条平均50多公斤,味道极好,又可生食。海峡两岸人工养殖牡蛎与虱目鱼很多。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曾倡导人们饲养虱目鱼。这种鱼体长可达l米多,肉白色,味鲜美。现在的养殖面积约上百万亩。另外,两岸还养殖了各种贝藻类,其中连江县晓沃是著名的花蛤之乡。这里的石花菜、紫菜、龙须菜等也很多,尤以澎湖列岛的石花菜最为有名,紫菜以海谭岛的最好。 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估计约有2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很有希望的远景区。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单元测试附答案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单元测试(附答案)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地形区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 B. 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 c. 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D. 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 与x 疆维吾尔自治区直接相邻的中亚国家是。 A.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B.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c. 蒙古、俄罗斯、阿富汗D.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x 疆的棉花可通过下列哪两条铁路直接运到连云港。 A. 南疆铁路——北疆铁路 B. 北疆铁路——兰新铁路 c. 兰新铁路——陇海铁路D. 兰新铁路——包兰铁路x 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降水量丰富,有利棉花生长 B.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灌溉水土壤疏松肥沃, D.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 c. 源充足 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 1997 年7 月1 日 B.1997 年12 月20 日c.1999 年7 月1 日 D.1999 年12 月20 日 香港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A. 博彩业 B. 农业 c. 转口贸易 D. 旅游业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在。 A .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 首都北京的主要职能是。 A .国际性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B.全国政治、经济、金 融中心 c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D.国际政治、贸易、旅游中心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目前经济以农林产品加工工业为主B.大多数工业城市 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c .当前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教学设计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意图 本节教材选择以北京为例,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地理位置范围的认识,同时简要评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是能够利用资料说明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这来两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二、本节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的成就。 2.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点,并尝试多角度的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对城市职能的认识;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而言,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但在利用表面信息挖掘更深的隐性知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方法,特别是在利用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价、总结等方面,显得尤为薄弱。 全面地概括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二、教法提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不以单纯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强调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的建立,重在培养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北京及其2008年奥运会等信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帮助学生养成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认知习惯,培养处理各种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2008年奥运会作为本科授课主线,从身边的热点入手,即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又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基于以上分析,并针对本节地理教学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如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知识点(新版)湘教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较少。(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

关于两岸关系的认识

关于两岸问题可以从文化、种族、血缘、历史、法律、利益等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个体生物都有自己的最基本的利益----生存,为了生存,一部分个体会以损害或牺牲另一部分的生存利益为必要手段。但任何手段都会受到大自然的生物链规则的约束和限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生物个体的本能,在不违背大自然规则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跟个体的实力密不可分的。由于实力再强大的个体都不可能与社会实力抗衡,所以越高级的生物,社会化就越强。人类发展到今天,社会化的最高级形式是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实力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同时也和这个国家的人口、领土面积、资源等有一定的关系)越强,这个国家所包含的个体(人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台湾面积小,资源少,其发展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当年国民党从大陆带走的种种资源,包括文物、资金、人才等。人才可以培养,但是其他资源都是会用竭的。台湾的领土和人口对其发展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想发展经济势必是要走出台湾的,相比欧洲,日韩,美国等地,台商是更愿意到大陆发展的,因为文化同源,且大陆的政策很是优惠。因此台湾的发展实际上是离不开大陆的庇护的,如果台湾强行要求独立,那么必将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岛,岛内经济也会大面积萎缩,民众是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岛内的政局一直不稳定,蓝绿两大阵营这几年不断的相互夺权,国民党为求得大陆的支持,一直表示支持两岸统一,甚至藉由连战访问大陆博取大陆好感,同时希望引入大陆商人进驻台湾投资。简化赴台旅游的程序也是措施之一。 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还有一大因素就是美国,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日渐强大,怕中国影响其霸主地位。所以希望通过台湾问题牵制住中国,并妄想将台湾作为其军事据点,加强于中国在军事方面的对峙实力。这种行为本质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台湾。台湾也是希望由美国加强起国际地位,希望得到国际认可,但绝对不希望美国真正干预到岛内的政治。所谓日久见人心,在双方各自心怀鬼胎的情况下,他们的这种联合是不会长久稳固的。作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美国实际上是不愿意公然支持台独的,他们希望通过所谓民主来说事,但是本质上我国内政,他国石无权干涉的,否则必然遭到国际上的谴责。且美国的经济大幅衰退,其自顾不暇,并不会真的为台湾提供更多的实质支持。 最后,我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中一直强调不放弃是用武力,如果到了非要是用武力的时候,战争实力的高下是显而易见的。而处在经济恢复中美国,民众是不可能愿意国家花费巨资派军队跨越大洋去参加一场与他们关系不大的,别国的内部战争的。所以即使美国政府愿意,纳税人也不会同意。美国队台湾在战争实力里上支持实质是很小的。 综合各种观点,两岸统一是必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走向我们无法左右,但是起码我们要时刻关注相关信息,有起码的了解。对于两岸统一,一个中国的认识更加是不可动摇的。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03-03T13:31:37.0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作者:张明康[导读] 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不仅要学习文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应结合特定的地图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354000 摘要: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不仅要学习文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应结合特定的地图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鉴于此,高中地理老师应着重于增强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其区域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培养策略 对地理区域的认识是地理课程的四个基本技能之一。这是高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所必需的技能之一。它在区域地理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区域认知能力的概述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区域划分,这是高中地理认识解释概括空间的必要条件,通过这种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区域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对区域的认知和对区域本身的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以便利用特定的空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风格。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应对考试,其教学过于正规化,很难有足够的课时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有效整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探究和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的认识和感知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 1.感知记忆并获得有效信息。所谓的感知记忆就是通过客观事物的再现、识别和再认过程来有效地增强信息的记忆效果,并可以在再现场景的过程中有效地增强,巩固信息记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授高中空间地理区域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经纬度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确定空间中的区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并让他们有效地理解和记忆重要区域的经度和纬度。例如,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三面环山,东南是北京平原,缓缓地向渤海倾斜。北京平原的海拔是20-60米,山脉通常在海拔1000至1500米之间,与河北省接壤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属北京最高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经纬度、海洋和陆地位置以及重要的地标和物质信息来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并可以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区域性认知技能。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要学习和记住很多的知识点。每个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地理特征,而且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会造成人文景观的差异。如此多种多样的知识点,教师讲解起来与学生背诵记忆起来都会有很大的挑战。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来教授区域地理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知识框架,从而优化地域知识的教学效果,也会减少学生记忆的难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并指导他们根据课程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构建开放式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自由创新的足够空间,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跟踪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结合高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实践是评估真相的唯一标准”。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研究不仅取决于它能否在生活中得到正确应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正确解答高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高考题与区域性认知结合起来,以高考的实际题为例,不断培养学生的地域知识和地理知识、区域认知素养的应用。例如,在教学 “人口迁移”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高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的总结等环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人口迁移知识,教师即可以引入2019年全国卷Ⅰ第4、5题,应用欧盟境内欧盟人口和非欧盟人口的人口结构图了解欧盟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知识,并通过解题了解欧盟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性认知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地理现象并培养其整合数据的能力,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他们学习地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庭新任务新模式新教法——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9)。 [2]夏宏华刘建平江盼盼刍议高中地理学习中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7,(18),15-18。 [3]陈祝清探究研学旅行见闻提升地理区域认知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 活动 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 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活动 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 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 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 活动 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 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图6-17,完成下列任务。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