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

2.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异常变化称为(D)

A病理状态B病理变化C病理反应D病理过程3关于疾病的概念,哪种描述是正确的(B)

A疾病就是不舒服

B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所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

C疾病是指机体对外环境适应能力的降低

D疾病的最终结局是死亡

4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是(A)

A引起疾病的病因B机体对病因的反应

C疾病发生的条件D致病因素作用的强度

5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是(B)

A疾病发生的病因B疾病发生的条件

C病因的性质D病因的作用方式

6能够影响正在发育胎儿的有害因素称为(B)

A遗传因素B先天性因素

C免疫因素D营养因素

9关于死亡的概念,哪种描述是正确的(C)

A心跳、呼吸停止B颅神经反射消失

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D昏迷及瞳孔散大

填空题

2判断脑死亡的标志不可逆性深昏迷、自主呼吸停止、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确定脑死亡的意义在于提供可移植的器官。

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编码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基因变异所致的分子病

6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名词解释

1.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体内产生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之间协

调障碍的异常生命过程。

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章

4.血浆中含量最多打的阳离子是(B)

A、钾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钙离子

5血浆中含量最多打的阴离子是(D)

A . 碳酸根离子

B . 磷酸根离子

C . 硫酸根离子

D . 氯离子

7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得主要因素是(C)

A白蛋白 B 球蛋白C钠离子D钾离子

9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C)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感中枢B醛固酮分泌减少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ADH分泌D肾血流量减少

11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钠离子>150mmol/L,患者可能发生了(C)A等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高渗性脱水 D低渗性脱水

12患者腹泻一天,日排水样便十余次,可能发生(D)

A等渗性脱水 B低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以上都会

13决定脱水类型的主要因素是(A)

A细胞外液渗透压 B细胞内液渗透压 C体液总量 D丢失的体液总量

17低渗性脱水病人严重的病理变化是(D)

A脑细胞水肿 B外周循环障碍 C脑出血 D、A+B 18高渗性脱水病人严重的病理变化是(B)

A脑细胞水肿 B脑细胞脱水 C脑血管收缩 D外周血管扩张

20低钾血症患者特有的典型临床表现是(B)

A心肌兴奋性降低 B骨骼肌弛缓性麻痹

C肾小管浓缩功能减低 D代谢性碱中毒

21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C)

A、1.5mmol/L(1.5mEq/L) B.2.5mmol/L(2.5mEq/L) C、3.5mmol/L(3.5mEq/L) D、4.5mmol/L(4.5mEq/L) 22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是(B)

A肌肉无力 B抑制心肌收缩 C呼吸肌麻痹 D代谢性碱中毒

23对钾离子作用有拮抗作用的离子是(B)

A钠离子 B钙离子 C镁离子 D氢离子

27大面积肌肉压伤(挤压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B)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低镁血症 D高镁血症

35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的主要原因是(A)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球蛋白减少 C血液浓缩 D血钠离子减低

36水肿时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C)

A毛细血管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静脉回流受阻

37肾病性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是(B)

A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 B低蛋白血症 C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 淋巴回流受阻

40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

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淋巴回流障碍

41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原因(A)

A循环血量增加 B门静脉回流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醛固醇灭活减少

42肾炎性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B)

A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微血管血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43右心衰竭是,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时由于(A)

A体循环静脉障碍 B钠水潴留 C淋巴回流障碍D微动脉收缩

46肾性水肿发生部位的临床特点为(A)

A组织疏松部位先出现水肿 B低垂部位水肿明显

C有明显的胸腔积水 D有明显腹腔积水

47心性水肿发生部位的临床特点为(B)

A组织疏松部位先出现水肿 B低垂部位水肿明显

C有明显的胸腔积水 D有明显腹腔积水

48肝性水肿发生部位的临床特点为(C)

A组织疏松部位先出现水肿 B低垂部位水肿明显

C有明显的胸腔积水 D有明显腹腔积水

填空题

3按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三

种类型。

5等渗性脱水如不加处理,可因皮肤和呼吸道不显性蒸发水分,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如只补水而未补盐则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7高渗性脱水时主要丢失细胞内液;低渗性脱水时主要丢失细胞外液;等渗性脱水时主要丢失细胞外液。

11急性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13急性重度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这是因为细胞膜静息电位处于去极化阻滞状态。

14高钾血症是,细胞外K?+ 移入细胞内,细胞内的H?+移到细胞外,引起细

静脉补钾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见尿补钾,小时尿量大于500ml方能补钾,宜使用低浓度,慢速度,严禁静脉推注。

名词解释

3.脱水:是指体内体液总量明显减少,任何类型的脱水均有盐和水的丢失。根据水和盐的丢失比列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高渗、低渗和等渗性脱水。

4.高渗性脱水:以失水为主,脱水发生后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的脱水类型。起临床特点为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L。

5.低渗性脱水:以失钠为主,脱水发生后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的脱水类型。其临床特点为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

6.等渗性脱水:患者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脱水发生后细胞外液呈等渗状态的脱水类型。其临床特点为水喝钠等比列丢失,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130-145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

7.急性高钾血症:是指在短时间内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最严重的影响是抑

制心肌收缩和骨骼肌弛缓性麻痹。

8.水肿:是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和体腔聚集的现象。

简答题

1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症状、体征有何异同?

答: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早期症状,体征大多相反:尿比重、尿钠在高渗性脱水时增高,而低渗性脱水时则降低;高渗性脱水时尿量减少,而低渗性脱水早期尿量不减少,到中晚期才减少。高渗性脱水患者渴感明显,而低渗性脱水不明显;高渗性脱水患者特别是儿童易发生脱水热,不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而低渗性脱水者无脱水热,但脱水征很明显,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两型脱水严重时,均可引起失液性休克,急性肾衰,CNS功能障碍,甚至昏迷。

2简述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增高的机制。

答: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的钾电导作用减弱(即膜对K?+的通透性减弱),心肌细胞内的K?+外移减少,造成静息电位负值减小,与阈电位的距离减小,心肌动作电位易于产生而使心肌兴奋性增高。

3简述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答: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根据渗透压法则,细胞外的水向胞内转移,可造成细胞水肿,如水肿发生在脑细胞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甚至因脑疝形成造成嵌顿,压迫血管,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由于细胞外水份转移至细胞内,使细胞外液锐减.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4简述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答:心源性水肿,是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其发生机制包括:

①右心衰竭时,因体循环淤血,导致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引起水肿。

②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导致蛋白质消化吸收及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水肿;

③心输出量减少使肾血流减少,引起GFR降低,肾脏对钠、水排出减少而引起水肿;

○4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使ADH、ADS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致

钠、水潴留。

第三章

1.血液的pH值主要取决于(A)

A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B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与碳酸浓度的比值

C血浆中钠离子浓度D血浆中碳酸离子浓度

2.血浆pH值为7.35-7.45时表明机体体液的酸碱状态是(C)

A呈弱酸性B正常或代偿性酸碱紊乱C正常D呈中性

3.SB=AB,两值升高,提示机体可能发生了(B)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4、AB>SB提示机体最可能发生了(C)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8、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

A、AG正常的高氯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

C、AG增高的正氯性酸中毒

D、混合性碱中毒

9、严重腹泻病人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C)

A、AG正常的高氯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

C、AG增高的正氯性酸中毒

D、混合性碱中毒

12低钾血症病人常伴发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15休克早期患者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C)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17酸中毒在DIC发病中的作用是(A)

A损伤内皮细胞而激活XII因子B激活凝血酶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纤溶霉活性

18与肺性脑病发病关系密切的酸碱紊乱类型是(C)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20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方式主要是(C)

A细胞缓冲 B 血液缓冲C肾脏代偿D呼吸调节

21酸中毒时病人发生昏迷的机制是(B)

A、CNS(中枢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增多

B、CNS内γ-氨基丁酸增多

B、CNS 内谷氨酸增多D、CNS 内谷氨酰胺增多

22酸中毒病人一旦酸中毒得以纠正后,病人发生抽搐的原因是(C)

A血中钾离子减少B血中钠离子减少C血中钙离子减少D血中镁离子减少

25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A)

A排H+增多、重吸收HCO3-增多B排H+减少、重吸收HCO3-减少C排H+增多、重吸收HCO3-减少D排H+减少、重吸收HCO3-增多26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B)

A排H+增多、重吸收HCO3-增多B排H+减少、重吸收HCO3-减少C排H+减少、重吸收HCO3-增多D排H+增多、重吸收HCO3-减少27剧烈腹泻病人,可能发生(B)

A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B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C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D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填空题

4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可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下降、微循环淤血、CNS 抑制、血管内皮损伤。

6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脱羟酶活性增高,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增多,从而抑制中枢抑制。

7碱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脱羟酶活性降低,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增高,使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减少,从而引起中枢兴奋。

名词解释

1酸碱平衡紊乱:人体通过完善的调节功能使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但是,当机体酸碱物质增多并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或调节功能障碍时,引起pH值偏离7.35-7.45的范围称为酸碱平衡紊乱,或者机体通过代偿调节维持正常pH范围,但血浆中相应的酸碱物质(HCO3-和H2CO3)偏离正常范围。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动脉血中以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为5.32kPa(40mmHg),此值是衡量呼吸性酸碱紊乱的指

标,受呼吸因素影响。当PaC0>40mmHg时,表明体内有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当PaCO2<40mmHg时,提示有C02排出过多,表明可能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4碱剩余: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38℃、1个大气压、所测标本用PaCO2为

40mmHg的气体平衡)用酸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量(mmol /L)。若用酸滴定,使血液pH值达7.40,则表示被测定血液的碱过多.称为碱剩余,反之则为碱缺失。

5标准碳酸盐:是指在标难条件下(即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所测标本用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测得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含量。正常值为

24mmol/L。此值不受呼吸因素影响,是衡量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

6实际碳酸盐: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氧饱和度、实际二氧化碳分压条件下测得的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的含量。正常值与SB相等,AB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影响,AB与SB之差反映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7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清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血清中未测定的阳离子浓度只差。即AG=UA-UC.临床工作中根据可测定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计算,应用公式为

AG=[Na+]-([Cl-]+[HCO3-])=142-(103+27)=12mmol/L

简答题

1简述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减弱的发生机制。

答:血酸中毒时因氢离子浓度升高抑制钙离子内流,氢离子浓度升高钙离子与肌浆网亲和力增加,释放钙离子减少,从而使胞浆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影响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另一方面,氢离子增多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使肌动球蛋白-肌钙蛋白复合物形成障碍,影响心肌正常收缩,使心肌收缩力降低。此外,酸中毒常常使得血钾增加,高血钾抑制心肌收缩。

2简述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的机制。

答:糖尿病患者因大量动用脂肪,使脂肪氧化不全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酸中毒时CNS内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高,生成抑制性神经递质v-氨基丁酸增多,引起中枢抑制发生昏迷。酸中毒还影响脑细胞氧化磷酸化而使得ATP生成减少,影响脑细胞功能。

3酸中毒患者为何伴有高钾血症。

答: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氢离子增多,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和蛋白质结合得以缓冲,为维持细胞内外阴阳离子浓度的平衡,细胞内钾离子外移使血钾浓度升高导致高钾血症。

5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可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答:(1)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及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等;

(2)对CNS可产生抑制作用,严重病人可产生昏迷;

(3)对骨骼肌系统的影响可引起骨质脱钙、骨软化等。

第四章缺氧

3、PaCO2低于下列哪项值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B)

A、10.67kPa(80mmHg)

B、8.0kPa(60mmHg)

C、5.32kPa(40mmHg)

D、4.0kPa(30mmHg)

4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引起缺氧的首要因素是(B)

A吸入气氧分压过低B肺泡气氧分压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5反应血液性缺氧病人的特征性血氧指标是(D)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D血氧容量降低

6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缺氧的主要机制是(C)

A、O2与HHb的结合速率变慢

B、HbO2解离速度减慢

B、HbCO无携氧能力D、CO使RBC内2,3-DPG减少

7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B)

A一氧化碳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氰化物中毒D肠系膜血管痉挛

10循环性缺氧病人,血氧指标最具有特征性变化的是(D)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B血氧容量降低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11氰化物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A)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传递电子过程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传递电子过程

C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生成,阻断氢的转运

D损伤线粒体,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12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C)

A血液pH值B血液二氧化碳分压C血液氧分压D血液温度

14关于紫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A严重病人紫绀明显B组织性缺氧患者不出现紫绀

C缺氧病人不一定出现紫绀D循环性缺氧者可发生紫绀

18急性高原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D)

A脑血流量增加B心肌收缩性增加C心率增加D肺通气量增加

填空题

1各型缺氧时主要血氧指标的改变:低张性缺氧是PaO2降低;血液性缺氧是血氧容量降低;循环性缺氧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组织性缺氧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氰化物增大引起的组织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小。11低张性缺氧患者发生紫绀是由于血氧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而肠源性青紫发生紫绀是由于血氧中高铁血红蛋白增多。

12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是由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增多引起。

13氰化物增大的患者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是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正常而静脉血氧含量增高。

名词解释

1缺氧:当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组织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紫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5血氧含量:值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氧的毫升数。通常动脉血氧含量(CaO2)为19ml%,静脉血氧含量(CvO2)为14ml%,动-静脉氧含量差为5ml%。

6血氧容量:是指100ml血液中的Hb为氧充分饱和度时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Hb的质和量,正常血氧含量约为20ml/dl。

7氧饱和度:是指Hb被氧饱和(与氧结合)的程度,主要取决氧分压。通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约为95%,静脉血氧饱和度约为70%。

简答题

2缺氧病人是否都有发绀?为什么?

答:缺氧病人可有发绀,但也可没有发绀,低张性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增加,如其浓度在5g/dl以上,可产生发绀。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血红蛋白量少,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难达到5g/dl,故不出现发绀;又如CO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呈樱桃红色,故也难见发绀。

8缺氧时组织细胞会出现哪些代偿性变化和损伤性变化。

答:缺氧对组织、细胞通过一系列代偿适应性变化可增强利用氧的能力和增无氧酵解过程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1)代偿性变化包括:

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和膜的表面积均增加,呼吸链中的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可增加,从而使内呼吸功能增强。

②无氧酵解增强:缺氧时,有氧氧化产生ATP减少,以致糖酵解增强以补偿能量不足。

③肌红蛋白增加,使氧的储存增多。

(2)损伤性变化主要为:

①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从而使钠离子内流增多,造成细胞水肿,钾离子外流增多,细胞内缺钾而致细胞合成代谢障碍及钾依赖性酶生成减少及活性降低,钙离子内流增多使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增加自由基的形成而损伤细胞。

②严重缺氧使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ATP生成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嵴崩解而失去功能。

③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乃至肿胀,破裂,释放大量溶酶体酶而引起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溶解、坏死。

第五章

1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2下列那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C)

A月经前期B剧烈运动后C先天性汗腺缺陷D流行性脑膜炎

4下述哪一物质属发热激活物(B)

A干扰素B抗原抗体复合C肿瘤坏死因子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5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

A内毒素感染B外毒素感染C支原体感染D真菌感染

8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

A淋巴因子B、TNF C、IFN D、MIP-1

14下列那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D)

A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苯胆烷醇酮

C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D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17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C)

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散热障碍18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B)

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障碍D散热障碍26对热限概念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

A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B体温升高的高度受限制

C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

28阿司匹林退热的作用机理是(D)

A抑制细菌生长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降低下丘脑[Na+]/[Ca2+]的比值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填空题

1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2通常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的0.5℃称为发热。

5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15发热时相包括体温升高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16发热的机体,体温一般不会超过41℃的现象称为热限。

18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

名词解释

1发热: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体温的0.5℃时称为发热。

4内生致热原:产内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内生致热原。

简答题

1体温升高是否等于发热,为什么?

答:体温升高有两种情况:既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其共同特点是体温超过正常水平0.5℃。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进食后、心理性应激等。生理性体温升高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无需治疗,随过程结束体温自动恢复正常。病理性体温升高又有两种情况:既发热和过热。发热时体温调定点上移,为调节性体温升高;过热时体温调定点不上移,为被动性体温升高。所以体温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

5发热激活物通过那些基本环节使机体发热?

答: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引起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经血循环到达颅内,在POAH或OVLT附近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其中正调节介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上升,正负调节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

6发热过程分哪几个时相?各有什么特点?

答:发热过程分为三个时相。

第一时相为体温上升期,由于正调节介质占优势,调定点上移,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患者表现畏寒、寒战,出现”鸡皮疙瘩”;

第二时相为高热持续期(高峰期),体温与新调定点相适应,在高水平上波动,

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在高水平上保持平衡,患者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第三时相为体温下降期,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体内散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大于产热患者表现出汗、皮肤潮湿等。

第七章休克

1休克是(D)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外周循环衰竭

C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D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3下列哪一类不属于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D)

A、失血

B、烧伤

C、挤压伤l

D、感染

6休克期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D)

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后衰竭D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减少

7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微静脉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8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C)

A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血压均下降D尿少或无尿

10休克Ⅰ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B)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12长期大量使用升压药物治疗休克可加重休克的原因是(D)

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

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14休克II期(微循环淤血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C)

A少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灌而少流、灌多于流D灌而多流、灌多于流

15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始动关节为(C)

A血容量降低B微血管收缩

C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床容量增加D心输出量下降

22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D)

A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

24失血性休克早期,最易受损器官是(D)

A心脏B脑C肺脏D肾脏

38休克时细胞坏死自溶的主要原因是(C)

A线粒体肿胀和结构紊乱B细胞水肿

C溶酶体膜受损和溶酶释放D高钾血症

39休克引起脑细胞水肿的主要因素是(B)

A脑毛细血管水的渗出增加B细胞钠泵出功能减弱或停止

C脑脊液循环障碍D脑内渗透压降低

填空题

3严重烧伤早期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严重烧伤晚期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9休克各期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是缺血缺氧、淤血缺氧、DIC。

10休克早期机体损伤的代偿反应主要表现为自我输血、自我输液和血液重分布。

13休克早期病人的临床表现是神志清楚且烦躁不安,皮肤苍白且湿冷,动脉血压正常或略有上升,尿量减少。

22休克的始动环节是血容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血管床容积增大。

名词解释

1休克:休克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发生的急性全身性循环功能衰竭,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以致机体组织代谢和器官功能严重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相应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高动力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主要见于部分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高、中心静脉压高、外周阻力低、动脉血压底,故又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由于感染导致体内扩血管物质增多,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而其微循环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使血液回流加速,引起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有所升高。

3休克肺:休克肺是休克晚期由于持续的缺血缺氧、酸中毒激活白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和溶酶,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增多等损伤呼吸膜(肺泡-毛细血管)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特点,是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顽固性的低氧血症。主要病理学变化为: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局限性不张,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肺泡透明膜形成。

简答题

1那些原因可引起休克,休克哪几类?

答: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而休克的分类往往根据病因分为:

①失血失液性休克、②创伤性休克、③烧伤性休克、④过敏性休克、⑤心源性休克、⑥感染性休克、⑦神经源性休克。

4试述休克时体内代谢变化及细胞的损伤性变化。

答: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物质代谢的异常表现为糖原分解代谢加强、从优先利用脂肪酸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分解供能、氧化磷酸化障碍、糖酵解增强,ATP合成减少,分解加强,ADP、AMP及腺苷产生增加。由于乳酸和游离脂肪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明显。休克时细胞膜受损和Na +– K+ --ATP酶活性降低,可导致细胞水肿和高钾血症。休克缺血缺氧、酸中毒、Ca2+内流增多,激活磷脂酶,损伤线粒体和溶酶体,进一步加重能量不足和细胞损伤。

7为什么治疗休克必须同时纠正皮质激素的目的是什么?

答: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糖和脂肪分解代谢加强,乳酸和游离脂肪酸增多,代谢性酸中毒明显,酸中毒是,血管平滑肌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降低,血压下降脑以纠正。同时,酸中毒又是导致微循环淤血缺氧的主要因素。

第八章

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B)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异常

C凝血物质大量消耗D纤溶过程亢进

2、DIC病理过程中凝血功能障碍的变化是(B)

A先低凝后高凝B先高凝后低凝

C血液凝固性升高D血液凝固性降低

5、DIC高凝期病理生理学特点表现为(D)

A出血B纤溶活性增高

C纤溶过程亢进D血液凝固性增高

6、DIC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A)

A微血栓形成B继发性纤溶亢进

C代谢性酸中毒D内毒素作用

8创伤可引起DIC,其主要机制是(D)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B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C继发创伤性休克D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12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发生DIC主要是由于(B)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底下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血中的促凝物质增多D纤溶活性增强

1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机制是(D)

A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B、DIC时产生的毒物质所致

C、DIC造成微循环淤滞,缺血缺氧D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

46宫内死胎引起DIC的主要机制(C)

A激活补体系统B激活纤溶系统

C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D激活血小板

21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B)

A、XII因子被激活启动内凝系统

B、III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系统

C大量红细胞及血小板受损D继发性创伤性休克

39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导致DIC的原因是(D)

A纤溶酶增加B血小板受损,释放反应增强C凝血因子增加D白细胞大量死亡,释放出组织因子

42、DIC发病的中心环节是(C)

A抗凝物质减少B纤溶系统的功能亢进

C凝血酶生成D补体激活

49严重烧伤、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因素是(D)

A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B血小板受损

C颗粒物质入血D组织因子入血

填空题

3、DIC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器官功能障碍、出血、休克、微血管病理性溶血

1、DIC: 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简称。是指某些致病因素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引起的、以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失平衡为特征的病例过程。在此过程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及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生成使微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而继发的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以及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又导致明显的凝血功能降低和出血倾向。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器官功能障碍、出血、休克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3微血管病理性溶血性贫血:DIC时,微血管中形成了纤维蛋白网,流动的红细胞被迫通过这些网孔而受到挤压、切割,发生变形、扭曲、破裂而形成盔形、芒刺形、三角形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受损红细胞。这些受损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发生溶血,引起贫血,特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简答题

3为什么DIC会引起广泛出血?

答:DIC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①因凝血过度消耗大量凝血因予和血小板;○2继发性纤溶亢进,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③FDP生成增多,FDP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活化。○4血管损伤,各种原发或继发因素引起的缺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氧白由基的作用,均可导致微小血管管壁受损,引起出血。

6为什么DIC病人容易发生休克,其机制如何?

答:DIC时,因①广泛出血引起血容撮减少:②微循环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回心血量不足:肝内和肺内栓塞可致门脉高压及肺动脉压升高,引起胃肠淤血及右心排血功能障碍:③Ⅻf、凝血酶及纤溶酶增多,使诹肽和某些补体成分激活,前者有扩血管作用,后者通过被激活的C3a和C5a,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多,加重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高,心功能也出现障碍;○4心泵功能下降,DIC 时,缺血缺氧以及酸中毒,均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

第十一章

1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的病因(D)

A病毒性心肌炎 B高血压病 C维生素B1缺乏 D体力负荷过重

2增加左心室前负荷的病因是(A)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高血压病

C室间隔缺损早期D二尖瓣狭窄

3增加左心室后负荷的病因是(B)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高血压病

C二尖瓣关闭不全D严重贫血

7心力衰竭最具有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D)

A肺循环淤血B体循环充血C血压下降D心排血量降低

9心肌向心性肥大发生于下列那种情况(B)

A急性心肌炎B高血压病C严重贫血D输液过量

10心功能不全过程中那种变化无代偿意义(B)

A肌节初长增加,但不超过2.2um B心率过快。超过180次/分

C肌节并联增生,心室壁增厚D肌节串联增生,心腔扩大

11冠心病发生心衰的主要机制是(B)

A弥漫性心肌病变B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C前负荷过重D后负荷过重

16在心肌兴奋-收缩过程中起耦联作用的是(D)

A钾离子B钠离子C氯离子D钙离子

18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是因为(B)

A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B肌钙蛋白与钙离子结合障碍

C去甲肾上腺素减少D肌浆网储存钙离子减少

19肥大心肌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是因为(A)

A酪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B缺少酪氨酸

C酪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D酪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高

22左心功能失代偿的早期表现是(A)

A体力活动时呼吸困难B颈静脉怒张

C夜间呼吸困难D下肢水肿

24左心衰竭病人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C)

A呼吸中枢抑制B气道阻塞C肺淤血、水肿D钠水潴留

27左心衰竭病人最早发生(D)

A胸膜腔积液B脑水肿C下肢水肿D肺水肿

填空题

7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分为能量生成障碍和能量利用障碍。

8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发生机制可分为心肌结构破坏、能量代谢障碍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三个方面。

10心力衰竭时机体机能和代谢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心输出量减少和静脉系统淤血。

12 左心衰竭病人根据其呼吸困难的程度可分为劳力性呼吸性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性哮喘)。

名词解释

1心力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以致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6端坐呼吸:指患者在安静情况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平卧位时尤为明显,故需采取端坐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是常见于左心衰竭病人的一种呼吸困难表现形式。

7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指患者入睡后常感到气闷而惊醒,并立即坐起喘气和咳嗽,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简答题

1简述右心衰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答:右心衰竭时除了右心输出量减少外,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体循环淤血。早期由于重力的关系,病人的低垂部位最先出现水肿,随病情的发展下腔静脉引流范围的组织器官先后出现淤血水肿,也就逐渐表现出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如胃肠道组织淤血水肿,病人可表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如厌食、消化不良、腹胀等表现。同时左心输出量减少。

2简述左心衰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答:左心衰竭时除了左心输出量减少外,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肺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进而发展成肺水肿,影响肺的通气、换气功能以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气体交换障碍,病人发生程度不等的缺氧;肺水肿的发生使肺的弹性阻力增加,病人表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长期肺循环淤血还增加右心的射血阻力,最终可发展为右心衰竭。

5试述心衰发病过程中心脏本身的代偿机制有哪些?

答:心衰发生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形式有:

1心率加快:这是心脏快速而有效的代偿方式。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提高心输出量。但心率加快到一定程度时耗氧量反而增加,舒张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和冠脉供血减少,反使心输出量降低。

2心脏扩张:心衰时心脏的扩张有两种形式,紧张源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紧张源性扩张指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腔扩张,是心脏对容量负荷增加所启动的一种重要代偿方式,肌源性扩张指心肌的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腔扩张,是失代偿后的一种表现。

3心肌肥大:指心肌细胞体积增犬,重量增加。表现为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是心脏长期处于负荷过度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慢性代偿机制,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助于维持心输出量,降低室壁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但是如果心肌过度肥大将出现功能性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输出量不能维持在代偿水平而转为失代偿。

6试述酸中毒引起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

答:酸中毒主要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内Ca2+转运从而导致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1)酸中毒时H+因降低心肌细胞膜β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而使Ca2+内流受阻,另外,酸中毒可引起高钾血症,K+与Ca2+在心肌细胞膜上有竞争作用,因此在高钾血症时K+可阻止Ca2+内流,导致胞浆中Ca2+浓度降低;

(2)(2)H+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比Ca2+大,H+与Ca2+竞争性地和肌浆蛋白结合,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因此受阻;

(3)(3)H+浓度增高时Ca2+和肌浆网亲和力增大,导致除极化时肌浆网对Ca2+的释放减少,同时心肌缺血缺氧导致ATP生成不足,使肌浆网钙泵转运Ca2+能力下降,最终使得肌浆网在心肌收缩时不能释放足量的Ca2+。

第十二章

1反映呼吸衰竭病人正常的血气分析结果应该是(C)

A、PaCO2>6.67kPa(50mmHg)或伴有PaO2降低

B、PaCO2<8kPa(60mmHg)或伴有PaO2降低

C、PaO2<8kPa(60mmHg)或伴有PaCO2>6.67kPa(50mmHg)

D、PaO2<10.7kPa(80mmHg)或伴有PaCO2>5.32kPa(40mmHg)

2、I型呼吸衰竭病人气血变化特点是(A)

A、PaO2<8kPa(60mmHg)

B、PaCO2>6.67kPa(50mmHg)

C、PaO2<8kPa(60mmHg)或伴有PaCO2>6.67kPa(50mmHg)

D、PaCO2<4.66kPa(35mmHg)

3、II型呼吸衰竭病人气血变化特点是(C)

A、PaO2<8kPa(60mmHg)

B、PaCO2>6.67kPa(50mmHg

C、PaO2<8kPa(60mmHg)或伴有PaCO2>6.67kPa(50mmHg)

D、PaCO2<4.66kPa(35mmHg)

7弥散障碍导致呼吸衰竭的病人其气体代谢变化的特点是(B)

A、PaO2降低,PaCO2也降低

B、PaO2降低,PaCO2不升高

B、PaO2降低,PaCO2升高 D、PaO2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

8、II型呼吸衰竭病人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D)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0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的供氧原则是(C)

A快速吸入高浓度纯氧B正压给高浓度氧

C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D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1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D)

A肺内DIC形成 B急性肺淤血

C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水肿 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18中央气道胸廓外段阻塞的病人表现(B)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无明细呼吸困难 D浅、弱呼吸

19小气道阻塞的病人表现(A)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无明细呼吸困难 D浅、弱呼吸

23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D)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小 D肺泡扩张受限制2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D)

A肺顺应性降低 B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列失调

C肺泡扩张受限制 D非弹性阻力增加

26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B)

A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B缺氧、酸中毒致肺小动脉收缩级硬化

C血液粘度增加 D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

30、ARDS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D)

A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 B肺微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C血液中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

填空题

5、I型呼吸衰竭病人气血变化特点是 PaO2<8kPa(60mmHg)、PaCO2不升高(正常或降低)。

6、II型呼吸衰竭病人气血变化特点是 PaO2<8kPa(60mmHg) 和有PaCO2>

6.67kPa(50mmHg)。

8外周气道阻塞病人主要表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中央气道胸外阻塞病人主要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海平面,吸入新鲜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碳分压高于6.67kPa(50mmHg)的病理过程。呼吸衰竭也可称为呼吸功能不全

3肺性脑病:由于II型呼吸衰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病理过程称为肺性脑病。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由于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所引起的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主要病理生理表现有突然发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其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休克、严重肺部细菌或病毒感染、败血症、吸入毒气、放射线损伤、氧中毒、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简答题

2试述肺通气障碍的类型及其发生机制。

答:通常根据肺通气障碍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分为限制性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和机制主要有:○1呼吸肌活动障碍;○2胸廓的顺应性降低;○3肺的顺应性降低:○4胸腔积液或气胸。

阻塞性通气障碍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所引起。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可分为中央与外周性气道阻塞:○1中央性气道阻塞指气管隆突以上的气道阻塞,阻塞若位于胸外则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若阻塞位于中央气道的胸内部分,则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2外周气道阻塞指内径小于

2m的细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常侵犯小气道,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6何谓肺性脑病,其发生机制如何?

答:呼吸衰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的病理过程称为肺性脑病。目前认为,肺性脑病的发病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作用的结果。酸中毒和缺氧可使脑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高,导致脑间质水肿;缺氧使脑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使Na+内流增多,脑细胞发生水肿,从而使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病症状。酸中毒可使脑电波变慢、乃至电活动停止,使v-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酸中毒可增强磷酯酶活性,使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释出溶酶体酶破坏脑细胞和组织结构。

第十三章

1关于肝性脑病的概念,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B)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脑水肿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性疾病

3下列因素中影响肠道对氨吸收的关键因素是(C)

A血中非蛋白氮下降 B蛋白质摄入减少

C肠道pH值 D胆汁分泌减少

4氨中毒学说认为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B)

A丙酮酸氧化脱羧过程障碍 B肝功能损害、鸟氨酸循环障碍

C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 D谷氨酸脱羧过程障碍

5氨中毒学说认为肝性脑病时氨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B)

A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吸收入血

B肠道细菌酶分解蛋白质、尿素产氨增多

C肌肉活动增加、蛋白质分解产氨增多

D脑组织产氨增多

6氨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过程中,下列哪一环节使ATP消耗增多(B)

A氨与ɑ-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 B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

C丙酮酸脱氢脱酸 D乙酰辅酶A与胆碱合成乙酰胆碱

8血氨增高导致乙酰胆碱合成减少的原因是(D)

A ɑ-酮戊二酸减少 B谷氨酰胺功能障碍

C还原型辅酶I消耗过多 D丙酮酸氧化脱羧过程障碍

9氨中毒时脑内能量代谢障碍的最重要机制是(C)

A、ATP消耗更多 B还原型辅酶I消耗过多

C三羧酸循环障碍 D筒体利用不足

11假神经递质学说所指的假神经递质是(B)

A酪氨酸 B羟苯乙醇胺 C苯乙胺 D、v-氨基丁酸

13假神经递质可通过下面哪种机制引起肝性脑病(C)

A取代乙酰胆碱 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

C取代多巴胺 D假神经递质均为抑制性递质

14下列哪种酶活性受到抑制使脑内假神经递质增多(B)

A酪氨酸脱羧酶 B酪氨酸脱羟酶 C单胺氧化酶 D多巴脱羧酶

16肝性脑病病人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是由于(A)

A肝脏对胰岛素灭活减少 B肝脏合成支链氨基酸减少

C肠道吸收支链氨基酸减少 D肝脏分解支链氨基酸增多

18严重肝脏疾病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是(A)

A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 B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减少

C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升高 D血浆支链氨基酸增多

21肝功能衰竭时,脑内v-氨基丁酸(GABA)增多主要由于(C)

A大脑胶质细胞合成GABA增多 B突触前神经元合成GABA增多

C肝脏清楚GABA减少 D中枢神经系统分解GABA减少

32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变患者,采用哪种方式清楚积血最为不妥(A)

A常规肥皂灌肠 B弱酸性溶液灌肠 C生理盐水灌肠 D口服石蜡油导泻33肝性脑病患者给肠道抗菌药物的目的是(B)

A防止肠道感染 B抑制细菌繁殖,减少氨的产生

C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D防止胆道系统感染

填空题

1根据引起肝性脑病的毒性物质来源不同可将肝性脑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两类。

3目前认为肝性脑病发生机制的主要三种学说是氨中毒学说、假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6假神经递质学说是指羟苯乙醇胺和苯乙醇胺取代了正常神经递质儿茶酚胺。

名词解释

1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时继发于急性肝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脏疾病的一种精神神经综症状。

简答题

1简述严重肝脏疾病时血氨升高的机制。

答:正常体内氨的生成和清除保持动态平衡。当氨的生成过多或氨的清除不足时血氨升高。血氨升高的常见病因有:

(1)严重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血氨生成增多:①肠道细菌大量繁殖致产氨增多;②肝肾综合征致血中尿素增高,尿素弥散入肠腔增多,使氨的生成增多;○3严重肝病患者烦躁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致肌肉活动增加,产氨增多,患者因过度呼吸致碱中毒或其他原因致碱中毒,促进肾小管产生的氨向血中弥散增加。

(2)肝脏对氨的清除不足:①肝脏严重受损时,鸟氨酸循环障碍和ATP供给不足致尿素合成能力显著下降;②在肝硬化侧支循环形成患者,肠道来源的氨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2简述氨中毒时,氨干扰脑内能量代谢的机制。

答:氨中毒时,氨干扰脑内能量代谢的机制主要是○1氨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进入三羧酸循环受阻;○2脑细胞清除氨的过程中使ɑ一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I减少;○3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的过程中消耗ATP;同时谷氨酸减少还影响苹果酸穿梭系统的运转致ATP生成减少。

4.为什么上消化道出血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答: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机制是①血液中蛋白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氨等毒性物质:②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使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及脑对毒性物质敏感性增高;③如果治疗时输入血氨浓度较高的库存血将使患者血氨进一步升高。

第十四章

2少尿的概念是24小时尿量(成人)少于(C)

A 100ml

B 200ml

C 400ml

D 500ml

4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B)

A休克晚期 B输尿管结石 C汞中毒 D严重挤压伤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A)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高钾血症 D氮质血症

7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肾后急性肾功能衰竭(C)

A前列腺肥大、炎症 B膀胱癌阻塞尿道口

C一侧输尿管结石 D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

9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最危险的时期是(A)

A少尿期 B多尿早期 C恢复期 D多尿期晚期

10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危及病人生命的最主要变化是(B)

A水中毒 B高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氮质血症

1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病因是(A)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高血压病 D前列腺肥大

13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B)

A凝血因子消耗 B血小板功能障碍

B、FDP 形成 D骨髓功能抑制

14慢性肾功能病人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主要是由于(B)

A低血磷 B低血钙 C高血钾 D氮质炎症

16尿毒症病人发生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A)

A甲状旁腺激素释放增多 B尿磷排泄增多、

C营养不良 D代谢性碱中毒

18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B)

A血磷增高、血钙增高 B血磷增高、血钙降低

C血磷降低、血钙增高 D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2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不会出现(D)

A高钾血症 B高镁血症 C水中毒 D高钠血症

33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B)

A休克 B肾单位进行性破坏 C肾小管阻塞 D肾内微血管栓形成

37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出血倾向的主要因素是毒物质是(D)

A血小板数量减少 B凝血因子数量减少

C维生素K吸收不足 D血小板功能异常

38尿毒症病人出现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C)

A皮肤症状 B神经系统症状 C消化系统症状 D呼吸系统症状

填空题

2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常见原因有持续肾缺血和肾读物。

4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过程,可分为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三期。

7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可将明显肾功能衰竭的病程分为肾储备功能减低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四期。

8当尿量少于 100ml /24称为无尿。

9肾性高血压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钠水潴留、肾素生成增多、肾髓质生成前列腺素不足。

10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毒性物质抑制骨髓造血。

1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少尿期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主要临床表现有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或无尿、水中毒。

14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 GFR降低致固定酸排出不足、肾小管泌氨能力下降致排H+减少、肾小管排氢减少,致使Na+和HCO3-重吸收减少。

名词解释

1肾功能衰竭: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和其他功能障碍,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2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6氮质炎症:指血浆中尿素、肌酐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水平明显增高,超过正常高限,称为氨质血症。

7慢性肾功能衰竭:任何疾病使肾单位广泛进行性破坏,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泌尿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9尿毒症: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严重阶段,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內分泌功能失调外,还出现内源性毒性物质蓄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故称之为尿毒症。

简答题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什么?简述期发生机制?

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并发症是高钾血症,可因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引起死亡。其发生机制是: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量减少排钾减少;②组织损伤和分解代谢增强,使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③酸中毒使细胞外H+与细胞内K+进行交换;④摄入含钾多的食物或输入库存血。

4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发生的机制: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2肾小管上皮细胞虽已开始再生修复,但其重吸收功能尚不完善;

③在少尿期滞留在血中的尿素等代谢产物开始经肾小球滤出,从而引起渗透性利尿;○4肾小管阻塞被解除,间质水肿消退。

7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磷代谢紊乱的机制是什么?

答:进行性肾单位减少使磷排出减少,血磷升高。这一内环境平衡紊乱通过降低血钙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多。PTH抑制健存肾单位肾小球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瞬增加,即PTH作为调节因子使血磷恢复正常,对内环境失衡进行矫正。当肾单位进一步减少,即使有商浓度PTH也4不能充分使血磷从尿排出,血磷再次升高起不到矫正作用,反而因过多的PTH增强溶骨过程,使血磷更增高。

8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其发生机制是:

最新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得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 D、疾病得临床表现与治疗得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得科学 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 B、疾病得原因与条件 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得机制 D、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得发生机制 E、疾病得经过与结局()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得最主要方法就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得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得分子与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2、什么就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得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 A 3、B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得任务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 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得本质,为疾病 得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2.所谓循证医学主要就是指一切医学研究 与决策均应以可靠得科学成果为依据, 病理生理学得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 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 段,获取、分析与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 与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 平与分子水平上获得得研究结果,为 探讨人类疾病得发生发展规律、发病 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得形态上 与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 类神经系统 得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与思维相联 系得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 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得区别。人类 得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 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得反应 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得 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 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 相互比较、分析与综合后,才能被临床 医学借鉴与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 得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得概念就是指() A.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得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得协调发生障碍得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得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得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得概念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引起疾病发生得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得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得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得() A.条件就是左右疾病对机体得影响因素 B.条件就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得因素 C.条件就是影响疾病发生得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得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得发生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病理生理学试题集[1]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病理生理学学科性质。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教学内容。 2.了解:病理生理学发展史。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性质(重点讲授) 2.病理生理学发展史。(一般讲授) 3.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重点讲授) 重点和难点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2.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 3.综合征(syndrome)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5.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 二、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和的学科。2.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和的角度来提示疾病本质的学科。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的学科。 4.病理生理学的沟通基础医学与的学科。 5.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和。 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和。 7.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 8.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手段是在动物身上____的模型,对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规律进行研究。

三、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2.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B.病理过程 C.病理反应 D.病理表现 3.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器官病理学 B.细胞病理学 C.实验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 4.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A.19世纪前叶 B.19世纪中中叶 C.19世纪后叶 D.20世纪前叶 E.20世纪中叶 5.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 A.中国 B.德国 C.东欧 D.美国 E.俄国 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B.研究疾病的表现 C.提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D.研究疾病的转归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7.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8.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B.动物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D.推理判断E.临床实验研究 9.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卷(A)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A型) 1. 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 流行病学调查 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D. 推理判断 E. 临床实验研究 2. 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条件 C. 疾病的诱因 D. 疾病的内因 E. 疾病的外因 3. 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继续治疗 已无意义?() A. 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B. 大脑功能停止,电波消失 C. 心跳、呼吸停止 D. 脑电波消失 E.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4.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多见的是()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钠血症 E. 高钾血症 A5.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水钠平衡?() A. ADH B. 血管内外钠交换 C. 醛固酮 D. 心钠素 E. 细胞内外钠交换 6. 最易出现休克倾向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 高血糖致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D. 高渗性脱水 E. 低渗性脱水 7. 低钾血症最常见原因是() A. 摄入钾不足 B. 细胞外钾转移进入细胞内 C. 经肾丢失钾 D. 经胃肠道丢失钾 E. 经皮肤丢失钾 8.下列哪个不会引起脑细胞水肿?() A. 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B. 呼吸衰竭 C. 脑缺氧 D. 正常人一次饮水3000ml E. 肝性脑病 9. 用钙盐治疗高钾血症的作用机制是()

A.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动作电位2期钙内流 B.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C. 使血钠向细胞内转移 D. 改变血液pH使钾降低 E. 促进钾在肠及肾排出 10. 酮症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 A.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 B.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 C.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 D.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 E. 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 11. 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A. SB B. AB C. BE D. AG E. BB 12. 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处于(c )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 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 答案 ]D 2.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 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A 3.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B 4. 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 答案 ] E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发热 B. 水肿 C. 缺氧 D. 心力衰竭 E. 代谢性酸中毒 [ 答案 ]D 6. 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 .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 . 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 . 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 D . 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 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 .疾病 D .动物实验 E . 发病条件 [ 答案 ]D B型题 A. 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 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 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E. 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8.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9.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10.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 答案 ]8D 9B 10C C型题 A. 呼吸功能衰竭 B.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 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12. 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 答案 ]11B 12A 二、填空题 1.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 _________ 。 [ 答案 ] 概论 2. 基本病理过程,又称________ 。 [ 答案 ] 典型病理过程 3.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_________ 。 [ 答案 ] 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4. 病理生理学是着重从________ 和________ 角度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科学。 [ 答案 ] 功能代谢 5. 疾病概论主要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 两部分。 [ 答案 ] 病因学发病学 6.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 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的变化。 [ 答案 ] 功能代谢结构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 A 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 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 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答案] E 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 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答案] A 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 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 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 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 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D.研究疾病的归转 B.研究疾病的表现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于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6.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缺氧 B、创伤性休克 C、酸碱平衡紊乱 D、呼吸衰竭 E、水肿 [答案]D [题解]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综合征,不是病理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 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3.综合征(syndrome) [答案] 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答案] 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答题要点]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 [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 [答题要点]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四、论述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 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五、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 流行病学调查D.推理判断 B. 动物实验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 实验。 4. 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 病理状态D.病理障碍 B. 病理过程E.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 器官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 B. 细胞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 C. 实验病理学 [答案]C [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 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A. 19世纪前叶D.20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E.20世纪中叶 C. 19世纪后叶 [答案]C [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 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 A. 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E.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答案]D [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8. 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 A. 中国D.美国 B. 德国E.俄国 C. 东欧 [答案]E [题解]同第6题题解。 9.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 诊断疾病D.研究疾病的归转 B. 研究疾病的表现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 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病理生理学考试整理(1)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的状态。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4.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5.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6.条件:是指能够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7.诱因: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9.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10.基因病:即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有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11.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 12.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3.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是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志。 14.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钠离子多于失水,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明显的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细胞内液量增多。 15.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16.脱水热:严重的高渗性脱水病例,尤其是小孩,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7.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钠下降,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细胞内、外液量都明显升高,故又称之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8.淋巴性水肿: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当淋巴干道被堵塞,淋巴回流受阻或不能代偿性加强回流时,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淋巴性水肿。其原因是水和晶体物质透过血管壁回吸收到血管内,导致蛋白浓缩。 19.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20.积水: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内 21.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22.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23.超极化阻滞:低钾血症→ K+外流↑→Em 负值↑→兴奋性↓ 细胞外液K+浓度急剧降低时,细胞内液K+浓度[K+]i和细胞外液[K+]e的比值变大,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K+外流增加,使骨骼肌和胃肠道平滑肌细胞Em负值增大,与Et间的距离Em -Et增大,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兴奋性降低,严重时甚至不能兴奋 24.去极化阻滞:K+外流↓→Em 绝对值↓→与Et距离缩短甚至接近使快钠通道失活 细胞外液K+浓度急剧升高时,细胞内液K+浓度[K+]i和细胞外液[K+]e的比值更小,使肌肉细胞的Em负值变小甚至几乎接近于Et水平,Em值过小使快Na+通道失活,细胞处于去极化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B.探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C.研究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D.描述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的学科。答案:(B). 2.病理生理学的最根本任务是 A.观察疾病时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过程。B.研究各种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D.描述疾病的表现。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答案:(A、B、C、D)2.基本病理过程是 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反应。B.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D.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答案:(A、C) 1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 四.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明确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答案:(×)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答案:(×) 五.问答题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答案要点: 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一名

《病理生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疾病绪论、概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条件因素即为疾病的诱因 3.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应激反应 4.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5.脑死亡发生于: 临床死亡期 6.脑死亡判断标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脑干神经反射存在 二、名词解释 1.脑死亡全脑功能(包括大脑半球、间脑和脑干各部分)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三、问答题 1.脑死亡与植物人存在哪些方面的区别? 参考答案: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标志机体已经死亡。植物状态指大脑因受损而功能停止,意识及脑电波消失,病人处于持续深昏迷状态,但植物人脑干功能尚存在,故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仍存在。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体液是指: 体内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60% 3.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Na+ 4.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cl- 5.血浆和组织间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Na+、Cl-和HCO3- 6.决定血浆渗透压高低的最主要离子的是: Na+ 7.血浆和组织间液所含溶质的主要区别在于: 蛋白质 8.机体正常的排水途径不包括:生殖道 9.体液中各部分渗透压的关系是: 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10.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 mmol/L 1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称为: 低渗性脱水 1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不包括: 细胞内液量增加 13.低渗性脱水的婴儿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囟门下陷主要是由于: 组织间液量减少 14.昏迷病人最易出现的脱水类型是: 高渗性脱水 15.下列有关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 肾外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高;肾性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减少 16.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细胞内液无明显丢失,细胞外液明显丢失 17.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维持不变 18.尿崩症患者易引起: 高渗性脱水 19.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为:细胞内液量↓↓,细胞外液量↓ 20.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外液量增加 21.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是:外周循环衰竭 22.高热病人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病理生理学精彩试题1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答案]D 2.病理生理学总论容是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A 3.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B 4.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答案]E 5.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发热 B.水肿 C.缺氧 D.心力衰竭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D 6.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病理生理学总论容 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容 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容 D.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疾病 D.动物实验 E.发病条件 [答案]D B型题 A.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1.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3.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答案]1D 2B 3C C 型题 A.呼吸功能衰竭 B.弥散性血管凝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答案]1B 2A x 型题 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 A功能方面 B形态方面 C代谢方面 D细胞结构方面 E超微结构方面 [答案]AC 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流行病学调查 D.病变器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E.尸体解剖 [答案]A B C 二、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________。 [答案]概论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 20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汇总

中国医科大学 2016 年 1 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 A.呼吸中枢麻痹 B.呼吸肌麻痹 C.气道阻塞 D.低氧血症 E.气胸答案: D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A.微粒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细胞膜答案: E 3.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 A.120mmol/L B.130mmol/L C.140mmol/L D.150mmol/L E.160mmol/L 答案: B 4.慢性缺氧可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 B.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解 C.抑制脾脏和肝脏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 , 肝脾储血库收缩答案: D 5.PaCO2 高于正常表明可能有 A.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高钾血症答案: B 6.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抗出血 B.修复受损蛋白质 C.抗感染 D.抑制蛋白酶作用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答案: B 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D.肺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狭窄答案: C 8.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珠蛋白答案: A 9.DIC 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答案: A 10.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 正常型代谢性碱中毒 D.AG 升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答案: D 11.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收缩压稍增高答案: D 12.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本

《病理生理学》试卷(A)文都考研 一、选择题(1-25题为A型,26-30题为X型,每小题1分,共30分。请 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A型) 1. 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b ) A. 流行病学调查 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D. 推理判断 E. 临床实验研究 A2. 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d ) 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条件 C. 疾病的诱因 D. 疾病的内因 E. 疾病的外因 3. 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继续治疗 已无意义?(e ) A. 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B. 大脑功能停止,电波消失 C. 心跳、呼吸停止

D. 脑电波消失 E.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4. 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多见的是(c)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钠血症 E. 高钾血症 A5.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水钠平衡?( b ) A. ADH B. 血管内外钠交换 C. 醛固酮 D. 心钠素 E. 细胞内外钠交换 6. 最易出现休克倾向的水电解质紊乱是(e) A. 高血糖致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D. 高渗性脱水 E. 低渗性脱水 7. 低钾血症最常见原因是(d) A. 摄入钾不足 B. 细胞外钾转移进入细胞内 C. 经肾丢失钾 D. 经胃肠道丢失钾 E. 经皮肤丢失钾 8.下列哪个不会引起脑细胞水肿?d() A. 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B. 呼吸衰竭 C. 脑缺氧 D. 正常人一次饮水3000ml E. 肝性脑病 9. 用钙盐治疗高钾血症的作用机制是( a ) A.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动作电位2期钙内流 B.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C. 使血钠向细胞内转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