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制剂技术

固体制剂技术

固体制剂技术

本模块主要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中药丸剂等常用固体剂型,在药物制剂的品种中约占70%。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相比,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制备过程的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以保证药物的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而且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固体剂型(如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溶出规定量的药物(称为溶出度不合格),显然该片剂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疗效。也就是说,片剂口服后,必须经过崩解、溶出、吸收等几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将影响药物的实际疗效。上述几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

片剂→崩解(裂碎成小颗粒)→药物从小颗粒中溶出→胃肠液中的药物溶液→药物从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发挥治疗作用未崩解的片剂,其表面积十分有限,溶出量很小,溶出速度也很慢;崩解后,形成了众多的小颗粒,所以总表面积急剧增加,药物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一般也会大大加快。口服固体剂型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是: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晶型、粒度等对溶出的影响,将在制剂的有效性评价中阐述。

思考对于片剂、散剂、胶囊剂等多数固体剂型来说,Noyes-Whitney方程可说明剂型中药物溶出的规律。据此,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可采取那些方法?

(放在PPT中)提示:Noyes-Whitney方程的形式是:dC/dt = k S Cs 上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dC/dt与溶出速度常数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S、药物的溶解度Cs成正比。

①可采用药物微粉化的方法来增加表面积S,从而加快药物的溶出速。

②制备研磨混合物:疏水性药物单独粉碎时,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自由能增大,粒子易发生重新聚集的现象。与此同时,会使片剂的疏水性增强,不利于片剂的崩解和溶出。如果将这种疏水性的药物与大量的水溶性辅料共同研磨粉碎制成混合物,在细小的药物粒子周围吸附着大量水溶性辅料的粒子,这样就可以防止细小药物粒子的相互聚集;当水溶性辅料溶解时,细小的药物粒子便直接暴露于溶出介质,所以溶解(出)速度大大加快。例如,将疏水性的地高辛、氢化可的松等药物与20倍的乳糖球磨混合后,干法制粒压片来提高溶出速度。

③制成固体分散物:将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散物,使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易溶性的高分子载体中,是改善溶出速度的有效方法。例如,用吲哚美辛与PEG600O(1︰9)制成固体分散物后,再加入适宜辅料压片,其溶出度可得到很大的改善。

④吸附于“载体”后压片:将难溶性药物溶于能与水混溶的无毒溶剂(如PEG400)中,然后用硅胶一类多孔性的载体将其吸附,最后制成片剂。由于药物以分子的状态吸附于硅胶,所以在接触到溶出介质或胃肠液时,很容易溶解,

因此大大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度。

项目一散剂的制备技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散剂类型及其处方组成、工艺过程、稀释剂的种类及选用原则;出现不合格产品时的相关知识。

熟悉散剂的质量评定。

技能目标

能使用设备,生产出合格的散剂;

能进行散剂合格品的判断;

能找出生产不合格散剂时,与设备的关系。

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具备散剂制备工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散剂的组成和类型、稀释剂的基本要求、种类和选择、散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

不同类型散剂的处方、散剂附加剂的选用、制备方法。

内容提要:

一、散剂的处方散剂分类;稀释剂;散剂特点

二、散剂的制备散剂制备的工艺;粉碎、过筛;筛分;混合;分剂量、包

装与贮存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均匀度检查;粒度检查;干燥失重;致病菌检查;装

量差异限度检查

一、散剂的处方

【典型处方】

例1口服补液盐Ⅰ

处方:氯化钠1750g 氯化钾750g

碳酸氢钠1250g 葡萄糖11000g 本品可补充体内电解质和水分。用于腹泻、呕吐等引起的轻度和中度脱水。临用前大、小袋药物同溶于500ml凉开水中口服。小儿每千克体重50~100ml,成人总量不超过3000ml,于4~6小时内服完。心力衰竭、高血钾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患者禁用。本品易吸潮,应密封保存于干燥处。

例21:100硫酸阿托品散

处方:硫酸阿托品 1.0g

1%胭脂红乳糖0.05g

乳糖99.85g

例3冰硼散

处方:冰片50g 硼砂(炒)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本品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能,用于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吹散,每次少量,一日数次。

例4 1:10颠茄浸膏散

处方:颠茄浸膏10.0g

淀粉90.0g

本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颠茄浸膏所含成份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

例5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 6.0g 樟脑 6.0g

麝香草酚 6.0g 薄荷油 6.0ml

水杨酸11.4g 硼酸85.0g

升华硫40.0g 氧化锌60.0g

淀粉100.0g 滑石粉加至1000.0g

本品有吸湿、止痒及收敛作用,用于痱子、汗疹等。洗净患处,撒布用。想一想:上述处方中各成份的作用。

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散剂可外用也可内服,在化学药品(西药)中的应用不多,但在中药制剂中仍有一定的应用。由于内服散剂有较高生物利用度,故在临床上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剂型。散剂除了作为药物剂型直接应用于患者外,粉碎的药物也是制备其他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及丸剂等的基础。因此,制备散剂的基本操作技术在制剂上具有普遍意义。

散剂的分类有如下三种方法:①按药味组成分类,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

②按剂量情况分类,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③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例如,痱子粉是一种外用散剂,而小儿清肺散则是内服散。

毒剧药物或药理作用很强的药物,其剂量小,常加一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稀释散或倍散,以利临时配方。常用的有五倍散、十倍散,亦有百倍、千倍散。稀释剂应为惰性物质,常用的有:乳糖、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以及一些无机物如沉降碳酸钙、沉降磷酸钙、碳酸镁或白陶土等。其中以乳糖为最佳。

处方中若含有小量的液体成分,如挥发油、酊剂、流浸膏等,可利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如含量较多时,可另加适量的吸收剂至不显潮湿为度。常用的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土、蔗糖或葡萄糖等。

课堂讨论药物制成散剂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如片剂等剂型常用?

提示:散剂的特点:①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②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可随意调整,便于婴幼儿服用。由于散剂不含液体,故较液体制剂稳定。但由于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大,其臭味、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且某些挥发性成分易散失。所以,一些腐蚀性较强、遇光、湿、热容易变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一些剂量较大的散剂,不如丸剂、片剂或胶囊剂等剂型容易服用。

二、散剂的制备

口服补液盐Ⅰ的制法:取葡萄糖、氯化钠粉碎成细粉,混匀,分装于大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