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每章知识框架结构

每章知识框架结构

每章知识框架结构
每章知识框架结构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中沿传播。

光线:用一条的直线表示光的。

光速:光的传播介质,光速最大,为c= 。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

规律:(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2)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空射水玻;水玻射空。垂直入射时光线不会发生偏折,光路。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白色光可分解为:、、、、、、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

红外线特点:,应用:。

紫外线特点:,应用:。

第四章

光现象光的反射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被的现象。

规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3)等于。(三线共面、两线分居、角角相等)种类:光的反射分为和。(反射现象中光路。)

平面镜成

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2).像距和物距。

(3).像与物连线于镜面。(4)像与物左右。

巧记:等大、等距、垂直、相反

球面镜

凹面镜:对光有作用,应用:。

凸面镜:对光有作用,应用:。

第五章

透镜

分类:中间薄边缘厚的叫;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重要名词:焦点、焦距、光心、主光轴

三条特殊光线:、、。

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使光,凹透镜使光。

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

近视眼:成因,矫正。

三层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综合实例讲解

建筑工程 设计说明 一、建筑层数:三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设总高度:12.45m 安全等级:二级 室内外高差:450mm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设计抗震烈度:8度 二、1.尺寸单位:图中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柱高以米计,其他均以毫米计。 2.室内±0.0001高出室外0.45m,±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放线时由甲方与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3.墙体材料:250厚混凝土砌块。 4.地面排水:a.各有水房间找1%坡,坡向地漏。 b.入口处平台向室外找坡1%,找坡后完成面高处低于室内完成面20mm。 5.门窗:a.外门窗坐樘中。 b.内门坐樘开启方向为平开。 c.所有开启扇处均加以设纱扇、纱窗。 6.油漆维护:所有外露铁件均刷银粉漆,做法图集。 7.构造柱做法详见图16。 8.防潮层做法:在墙体0.060处铺设20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 三、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1.地面:地16#陶瓷地砖地面用于卫生间外地面见详细做法 地26#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用于卫生间见详细做法 2.楼面:楼16#陶瓷地砖楼面用于除卫生间外楼面 楼26#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用于卫生间 楼36#PVC塑胶卷材楼面(做详见说明)用于净化区部分楼面 3.踢脚:踢脚16#.面砖踢脚用于除卫生间外楼地面部分 4.墙裙:裙16#釉面砖墙裙用于卫生间部分 5.室内墙面:内墙16#水泥砂浆墙面用于除踢脚墙裙以外部分 6.天棚:顶16#.彩钢板吊顶吊顶采用50厚彩钢复合析,内填不燃材料 顶26#.水泥砂浆顶棚要求耐火等级不低于1.0小时,用于净化区,吊顶高2.2m。 7.外墙面:外墙16#涂料外墙面见立面图 涂料16#乳胶漆 8.屋面:屋16#.高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面 9.台阶:台16#.地砖面层台阶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

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的内容,具体内容: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 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

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二 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老庄结构之框架实例

第一个实例的问题汇总 一、结构布置时框架柱两侧需有框架梁拉结 特别是边跨开洞、有楼电梯间等情况,更需要控制扭转变形框架刚度需要均衡分布 单跨框架

框架布置局部砖混 二、结构计算时的偶然偏心 1、《高规》 2、对于《抗规》中的建筑结构,《抗规》没有明确规定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是否应该计算偶然偏心的影响,抗规文中根本没有“偶然偏心”一词,仅5.2.3条文说明中出现:

SATWE软件尚不具备将边榀框架乘以增大系数来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的功能,故这种增大系数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 抗规条文说明3.4.2: 李国胜在《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3.13条明确指出: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应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并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三、梁柱偏心和柱与节点的偏心

四、框架梁贯通面钢筋的选择 而次梁和楼板是共同承担竖向荷载的不承担地震水平力,无需粗钢筋贯通,架立箍筋即可 梁截面高度:1、窗户;2、连续梁1/15~1/18;3、配筋率2%以下;4、配筋不超过2排;

次梁4米以下跨度用200,6米以下跨度用250,8米左右跨度用250或300(注意面积配箍率);框架梁6米左右跨度可用250,8米左右跨度可用300或350(400)(四肢箍)。 五、纵筋配筋率 非框架梁 最小配筋率用h,最大配筋率 六、箍筋 框架梁

注意纵筋直径的8倍; Psv=肢数x单肢面积/(截面宽x箍筋间距) 七、梁架立钢筋 八、柱 1、刚度需要; 2、轴压比 加密区与纵筋直径有联系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

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性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框架结构经典工程案例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平面分析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顶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 层面积都有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l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 交通流线分析 外部交通流线图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建筑是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外层有大型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剖面分析 建 筑 物 的 底 层 是 一 个 大通间,天花上也同样布满了蓝色和黄色的管道,空间上部的各色指示牌,已暗示着时代的转型,给人一种新颖与激动的印象。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进入展厅后,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画面,这种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盘组合画象征着机器时代的特征,在白色塑料板的背后还打着灯光,使得画面对比更加强烈,而且具有立体感。转向右面的对景是一幅红绿相间对比强烈的抽象图案,它似乎在说明当代社会和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某框架结构工程量计算表(doc 13页)

某框架结构工程量计算表(doc 13页)

2)、评分标准 成绩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及规范程度,按五级记分制评分。 平时考勤占30%;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占70%。 说明: 1,工程量可以手工计算或软件计算后输入电脑,但不可以只有结果而没有计算过程。 2,如需要查找有关定额子目和清单项目,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计价3.0)的学习版可以查到。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2008 2、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2006 3、广东省建筑工程计价办法2006 4、武育秦主编.建筑工程造价.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表1工程量计算书 序号编码项目名称工程量计算式 工程 量 1 101010 01001 平整场地 50.5* (15+0.35*2) =792.85 794. 097 2 101010 03001 挖土方 792.85*1.7=1 346.4 1006 .27 3 101030 01001 土(石)方回填(大厅 房心填3:7灰土) 41.3*0.85=35 .105 35.9 98 4 101030 01002 土(石)方回填(楼梯 间房心回填3:7灰 土) 5.9*3.1*2*0. 85=31.09 34.5 09 5 101030 01003 土(石)方回填(男 厕、女厕房心回填 3:7灰土) 5.9*5.8*2*0. 78=53.38 52.4 32 6 101030 01004 土(石)方回填(会 议、办公、经理室房 心回填3:7灰土) (49.8*5.76+ 30.96*5.76) *0.8=372.14 367. 315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 大特征 考研政治复习要把握科目框架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认为大家通过逻辑图来复习,更有利于记忆和梳理,下文我们就通过图片来记忆马原知识点,18考生注意巩固。

说明: 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

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考点: (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 (4) 发展与过程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1) 矛盾分析方法 (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考试题型: 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考查的频率很高。 复习策略: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考点(1)至(17)都要作为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理解记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还要培养用所记忆的知识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这是对考生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期的练习。考点(18)至(21)则以选择题的方式了解记忆即可。

四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实例汇总

多层框架设计实例 某四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如图1所示,试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室内外高差600mm。(2)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1:3水泥砂浆底,厚20mm,马赛克贴面。 (3)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4)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水层。 (5)门窗做法: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它均为木门,钢窗。 (6)地质资料:属Ⅲ类建筑场地,余略。 (7)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属B类)。 (8)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办公楼楼面活荷载,走廊楼面活 荷载。 图1 某多层框架平面图、剖面图 2.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1)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图2 结构平面布置图 边跨(AB、CD)梁:取 中跨(BC)梁:取 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 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 柱截面均为 现浇楼板厚100m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50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3m。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3。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 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边跨(AB、CD)梁: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劳动价值理论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劳动价值理论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小编给考生划重点!劳动价值理论是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考前要加深记忆,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看看你疏漏了哪些要点: 劳动价值理论 一、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①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②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③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④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①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②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①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        ②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真题示例】 (201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二、劳动二重性        内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性: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教学资料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

3 框架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 3.1 结构布置 3.1.1 柱网与层高 民用建筑的柱网和层高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 柱网布置应该规整,由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这里采用跨度组合式(如图)。 层高宜取同一个尺寸,这里采用层高3.6m,对于底层由于市内外地面高差加急出埋深影响为4.7m。框架结构总高度在8度抗震设防时,高度不应大于45m,而此建筑总高度也才22.7m。 图3.1 柱网布置图 3.1.2 框架的承重方案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和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框架的承重方案可以分为向承重方案。横向,纵向及纵横向承重三种方案。此工程采用纵横向承重方案,现浇楼面为双向板(纵向承重时因横向刚度较小一般很少采用)。 3.1.3 变形缝设置的考虑 变形缝有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的盈利是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处,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及建筑构造完全断开,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3.1。 表3.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方案,而是采用构造和施工措施,如在顶层,底层和山墙等温度变化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设缝,将结构完全分开。此建筑中间部分是6层,两边为4层,房屋高度有一定变化,但考虑到变化不大,可以不设沉降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特别不规则结构的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而可用防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抗震单元,使各结构规则,但目前设计更倾向于不设,而采取加强结构整体性的措施。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解析:现象和本质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解析: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 范畴。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从人的认识来看,形于外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藏于内的本质,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因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1)假象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并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由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假象是属于客观范畴的东西。 (2)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既不属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体现,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错觉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 2.案例或记忆方法 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真相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反映,都属于外在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歪曲的还是真实的,都是对本质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假象,透过假象也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比如我们感觉到月亮比星星大,这是一种假象,因为月亮比星星离地球近而造成的客观现象。假象虽然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但它也是本质的表现,不过,表现本质的方式与真象不同,它是对本质的歪曲的颠倒的表现。因此,假象也是现象,具有客观性。 政治学科究竟该怎样对待?无论你的基础怎样,都应该尽早开始政治的复习,做到胸中有数。建议考生首先要掌握科学系统的复习方法,对整体复习屡清思路。

《框架结构》——案例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5、框架结构 教学目标:1、认识实际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用三角形加强框架的方法。了解斜杠的“拉” 和“推”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用具:一次性木筷、橡筋、剪刀、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建筑吗?这些建筑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这种骨架式构造叫框架结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框架结构。 二、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 1、谈话:你们还知道哪些框架结构的物体?这些框架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改成实体的结构会怎样?) 学生回答。(能支撑起物体,花费的材料又少) 2、提问:观察框架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 三、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⑴利用筷子捆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⑵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⑶哪一个容易变形? ⑷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框架的记录。 3、思考:⑴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 (起到“拉”“推”的作用,使框架不变形) ⑵为什么巨大的框架中都有三角形?(三角形最稳定) 四、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思考:我们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呢? 2、讲述: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计算需要多少横杆、竖杆、斜杆? 学生画草图,计算需要多少材料。 3、提问: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4、思考: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学生思考并交流。 5、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提问: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学生举例说明斜杆的加固作用。 7、比一比,哪组的正方体框架的承重最多,用的材料最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