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大家好,我是指挥十四队的苏冬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存和居住的环境安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就促进了我们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

---在此,我分成了两部分,一是目前的部分消防安全新技术及新技术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在之前的课上也讲了很多,我这里就简单补充几项;二是借用辽宁总队启工中队的案例谈谈典型的战术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已经产生并且已经部分应用的一些新技术。

---首先是球体灭火技术,它有两种,区别就是灭火剂不同,第一种采用的灭火装置主要使用了两个薄层的若干个空气球体,里面的空气是具有压力的惰性气体。两个薄层中的内球薄层主要用无孔塑料组成,这些无孔塑料具有着较低热阻的性质,而外球薄层由质地较硬的普通塑料组成,上面有着很多小孔,其工作原理在于内球薄层受热后收缩,并利用外球薄层的小孔放出惰性气体,从而对火焰起到消灭作用。

---第二种应用范围比第一种广,它是依靠内部干粉灭火剂来灭火,当外部引线被点燃时,驱动介质被激活,壳体内迅速膨胀破裂,干粉灭火剂向保护区快速喷射并迅速向四周弥漫,形成全淹没灭火状态,火焰在干粉灭火剂的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下被扑灭。

---至于干粉的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剂中灭火组分是燃烧反应的非活性物质,当其进入燃烧区域火焰中时,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与火焰燃烧反应中产生的H 和OH 等自由基相互反应,捕捉并终止燃烧反应产生的自由基,降低了燃烧反应的速率。当火焰中干粉浓度足够高,与火焰接触面积足够大,自由基中止速率大于燃烧反应生成的速率时,链式燃烧反应被终止,从而火焰熄灭。干粉灭火剂在燃烧火焰中吸热分解,因每一步分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故有较好的冷却作用。此外,高温下磷酸二氢铵分解,在固体物质表面生成一层玻璃状薄膜残留覆盖物覆盖于表面,阻止燃烧进行,并能防止复燃。

---这种灭火技术能够在火灾初期就发挥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灭火技术。

---二、脉冲灭火技术,它是一种快速灭火的新型技术,能够快速地喷洒出大量的雾状水滴,进而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达到控制和消灭火势的目的。脉冲灭火技术中采用的也是普通的水,但是通过雾状水滴的喷射,能够迅速吸热,进而降低火场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接下来是一些消防防火技术

目前的消防防火技术中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是低氧防火技术,这种技术的装置主要由控制柜、送风管道、空气压缩机、区域控制阀、氧体积分数探测器等组成,其中的低氧防火气体发生器及氧体积分数探测器是主要的装置。低氧防火技术的使用原理在于通过氧体积分数测定及膜法空气分离,将需要进行防火保护的区域的氧体积分数控制在12%到16.8%之间,从而保证在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氧条件下,又

使大部分可燃物很难发生燃烧,从而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材料技术用于消防事业中,可以促进消防工作质量的提高,也避免了传统材料的浪费。新型材料是指已经出现和正在发展的有着传统材料没有的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例如纳米材料、高性能材料、智能材料等。近年来,消防安全事业中使用了一些新材料,主要有新型阻燃防火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蓄光发光材料、金属多孔材料等。目前的金属多孔材料在隔焰防爆、隔热和防静电中起到了重要的用途,而运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温度传感材料可以被运用到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中去。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的物质特性和相互作用,通过这些性质和作用能够让顺利打造高性能的物质产品。纳米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给工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未来的消防安全领域同样也是。在未来的消防安全中,制作火灾探测器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一方面,纳米火灾探测器的反应速度快,能够及早报警,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减少了火灾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纳米火灾探测器中的材料是纳米材料,其选择性很高,能够大幅度提升火灾预测的准确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资源的浪费。

---再说一下超细干粉的灭火原理---超细灭火粒子由于比表面积大,活性高,能在空气中悬浮数分钟,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溶胶,所以,不仅灭火效能很高,且使用方法也完全不同于一般传统干粉灭火剂,它类似卤代烷淹灭式灭火。例如,KHCO3气溶胶灭火浓度仅为1301卤代烷的2.0%,灭火效能却相当于它的50 倍,且灭火后沉积物不

明显,对火场造成污染很少。KHCO3、NaCl、KCl、K2SO4、NH4H2PO4、NaHCO3都可以用来制备气溶胶灭火剂。气溶胶灭火剂粒径要求小于<5μm,最好低于0.5μm,气溶胶目前已经成为独立的新的研究领域。

---消防通信对于预防火灾、灭火救援指挥、警务协调、日常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效、健全的通信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消防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中的损失。首先,蓝牙技术在通信领域和消防领域中产生着积极地作用,主要表现在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其次,VolP技术在消防系统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连接了现有语音交换网络和IP通信网络,节约了消防线路投资费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而言之就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网络上做实时传递。)。最后,空间信息技术中的GPS、0IS和RS等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对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传播、应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消防安全的智能化管理。

---逃生门锁系统的发展。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密集度很高,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一些楼层较高,人员密集度较大的区域,如果在火灾中想要安全逃生,这几乎是很难如愿的事。例如,在一些大型商场或者酒店,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将安全出口直接封闭,哪知当火灾发生的时候,这才是导致伤亡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未来的消防控制技术上,确保安全防范的同时,也要最大限

度地为火灾逃生准备安全出口,这就使得具有安全防范和能够逃生的智能逃生门系统应运而生。—方面,它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因为电源的断开二自动将逃生门打开,或者由消防控制中心进行控制,为逃生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它具有安全防范报警功能,推栓式外开门锁系统能够在开门不正确的情况下触动安全防范警报进而报警。

---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的发展。通过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对远程监控实现集中监管消防设施,进而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此系统还能在火灾发生时通过网络进行报警,提高了报警的速度和效率,并通过自动定位将消防系统的实施效率,是一种有效监控火灾的有效途径。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

---沈阳市消防支队启工中队,是一个功勋卓著的英雄中队,1980年4月25日,公安部把第一个“模范消防中队”桂冠戴在他们头上,从而启工中队成为全国公安消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大家看图片中的三面锦旗,这可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中队先后被公安部授予“模范消防中队”和“英勇善战的消防中队”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单位;被辽宁省树为“文明标兵单位”,并授予他们“忠诚可靠的模范消防中队”称号、被辽宁省公安厅授予“英勇善战的消防中队”称号,被沈阳市公安局命名为“硬骨头六连式消防中队”。历经52年的岁月洗礼,启工中队已成为“声名显赫、战功卓著”的代名词,官兵以赤胆忠诚践诺着“唯旗誓夺、英勇善战、一心为民、永不褪色”的英雄队魂。)---这几幅图片是我们队有几名同志在寒假期间在启工做社会实

践拍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使我对启工中队有了更深的了解

---谈到战术应用,就得结合实际案例,2001年9月1日,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油库4号罐爆炸起火,西侧装有1000立方米汽油的5号罐被大火吞噬,相邻的4个1000立方米的汽油罐和东侧8个400立方米柴油罐受到严重威胁。(关键时刻,启工中队(主动请缨)深入火场腹地,死保5号罐。大火异常猛烈,水泥墙被烧得变了形,官兵们的头盔面罩烤软了、战斗服烤糊了,但他们毅然坚守阵地,喊出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最终经过9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才将火魔彻底降服。

---2010年7月16日18时,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保税区油库发生爆炸火灾,严重威胁大连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能否保住着火罐与有毒化学品罐区之间的阀门组,是事关灭火成败、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启工中队增援到场时,阀门组被大火炙烤得开始变形。紧要关头,启工中队攻坚挺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守护阀门组的生死防线,苦苦鏖战11个小时确保了阀门组安全,为夺取灭火战斗的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公安部授予“英勇善战的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2011年2月3日大年除夕夜,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发生火灾,大火瞬间笼罩了整栋B座楼。启工中队奉命深入大楼内部搜救被困人员,(参战官兵每人肩背两部空气呼吸器、两盘水带等器材装备,以最快的速度徒步登楼,将水枪阵地设置到了22层,并在浓烟中逐层逐户搜救,将被困人员逐个护送至楼下,然后再返回继续搜救。整个战斗中)中队官兵人均往返攀爬高度4万余米,抢救遇险群众32人,创造了全国超高层建筑火灾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火灾成功扑救后,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专门进行了暗访,详细了解灭火战斗过程,并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我结合第三个案例,说一说启工中队处置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术手段

---扑灭高层建筑火灾,咱们之前也提过,难点就是如何把灭火剂快速有效的送到着火点,简单来说只要供水问题解决,那战斗就胜利了一半,启工中队事先把战斗人员分为三人一组,把高层建筑每五层分为一个战斗节点,然后每小组负责一个战斗节点,利用延楼梯蜿蜒铺设水带或延窗口垂直铺设水带的方式迅速有条理的解决供水问题,比如一栋建筑物23层起火,他们就出动四到五个战斗小组,然后把20层或25层作为水枪阵地,然后再采取下一步战斗部署。据启工中队多次实施,这种战斗手段在火场熟练展开速度是非常快的,当然,他们也会同时选择利用云梯车等设备,多措并举消灭火势。

---以上就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

谢谢大家,谢谢孙老师

消防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及国民对消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使得消防产 业得到了推动和发展。消防产业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特殊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社会消防意识的逐渐增强,中国消防产品市场快速壮大,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大量的城市建筑、写字楼、民宅等房地产和基建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带动了消防设备投入的稳步增长。因此也对消防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消防意识、加强消防监测,提高消防预警能力,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未来对消防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消防工程的市场需求会随之扩张,未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仍是消防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重庆-西部一直辖市,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城市,国家现代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经济和金融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江经济交汇点的成渝经济区享有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西部 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目前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带。雄厚且潜力巨大的产业基础,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增速、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多年稳居中西部前列。重庆产业发展将成为新丝路” 经济带区域的产业高地。 为积极响应国家平安建设,助力消防企业布局全国,抢占市场先机,结合目前中国消防市场现状,顺应国家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建设的要求,满足企业进军区域市场的战略需求,本单位针对全国消防安全产品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筹建了西部 消防仓储物流基地 在中国持续向好的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利好环境的带动下,中国的消防器材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消防产品市场近几年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

国内外电工钢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电工钢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电工钢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超低铁损取向电工钢、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高效电机电工钢等领域仍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的发展应走绿色发展道路,在保证高质量水平前提下,在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上,进行电工钢生产工艺流程的革新,这对我国钢铁企业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期望对我国电工钢的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电工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1 电工钢是电力生产到消费所有电工设备最重要的功能材料 电工钢的功能水平主要以电磁性能铁芯损耗和磁感两大指标表示。电工钢分为两大类:晶粒取向电工钢(CGO和HiB)和无取向电工钢,其使用比例一般为1∶3-4。电工钢除用在大宗电工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外,还广泛用于通讯、仪表、电子、重大科研等设备上。因此,电工钢不仅在电力发展、同时还在涉及千家万户的家用电器工业和国防建设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1.2 电工钢是世界用量最大的功能材料 电工钢以其独特的良好电磁转换功能,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同步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功能材料,即使今天出现了诸如非晶态、微晶等电磁性能更为优良的材料,但由于其材料的特性不足及应用范围的限制、加工方式等问题,仍无法取代电工钢。 1.3 电工钢的铁损是引起社会电能损失的重要因素 一国的发电到消耗过程中,有大量的电能以热的形式被损耗,其中45%是由发电和消费的电工钢设备中的铁芯材料——电工钢所引起的。 1.4 电工钢的功能水平是决定电工产品性能、效率、生产成本的关键 电工钢具有低的损耗和高的磁感应强度,可使电工设备达到降低电能损耗和提高转换效率,减少原辅材料消耗、缩小体积、降低噪音等。 2、电工钢的磁性能水平 衡量电工钢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是能量转换过程引起的损耗,因此,损耗PT(W/ kg)与磁感应强度B(T)就成为评价质量优劣的标准,降低铁损与提高磁感是世界电工钢技术研发的目标。 2.1 铁损 PT = Ph + Pe +Pa PT——总损耗;

2017年消防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消防工程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监管体系 (4) (1)国家主管部门 (4) 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4) ②公安部 (4) (2)行业协会 (5) 2、行业主要相关法规及政策 (6)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7) 1、行业发展现状 (7)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推动行业发展 (7) (2)全社会消防意识不断提高,被动性需求向主动性转变 (9) (3)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为消防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9) 2、行业发展趋势 (10) (1)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10) (2)跨区域的产能布局 (10) (3)产业的一体化 (10) (4)消防市场更加规范发展 (11) 三、行业市场规模 (11) 四、行业风险特征 (12) 1、区域壁垒显著 (12) 2、上游价格波动风险 (12) 3、下游行业周期风险 (13) 4、资金流动性风险 (13)

5、安全和质量风险 (14) 五、行业壁垒 (14) 1、资质壁垒 (14) 2、人才壁垒 (15) 3、品牌壁垒 (15) 六、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6) 1、上游行业 (16) 2、下游行业 (16)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7) 1、有利因素 (17) (1)宏观经济持续增长 (17) (2)国家对消防行业的政策支持 (17) 2、不利因素 (18) (1)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 (18) (2)建筑行业波动对其影响 (18) (3)融资渠道单一 (18) 八、行业竞争格局 (19)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系 行业实行国家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1)国家主管部门 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负责建设行政管理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全国建设方面的职责是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具体包括:指导全国建筑活动,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拟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和指导实施,拟订工程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的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拟订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 ②公安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对全国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公安部及各省市级公安机关,对安防行业实行行政管理,各省市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 (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33卷第13期电网技术V ol. 33 No. 13 2009年7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Jul. 2009 文章编号:1000-3673(2009)13-0001-11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4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ZHANG Wen-liang,LIU Zhuang-zhi,WANG Ming-jun,YANG Xu-sheng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power grid is smart grid, which include such features as flexible, clean, secure, economic, friendly and so on.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gri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n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smart grid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key technologies and smart gird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gent based distributed cooperation, control, simul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tegeration of distributed enengy, knowledge based comprehensive decision support are the key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in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s in China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is reason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made, such as fully taking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carrying 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mart grids in China; drafting pilot plans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s; coordinating secur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verall considering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technology upgrating of power grid, to push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 in China actively and orderly. KEY WORDS: smart grid;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multi-agent technology;knowledge based decision support 摘要:具有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等性能的智能电 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功 能特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对重点关 键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协调、控制、仿真与决策技术,分布式能源 的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知识的综合决策支持是未来智能电网 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高度 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文章提出了积极有序地推进智能电网 研究及建设的具体建议,包括: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开展 我国智能电网架构设计;制定试点方案及实施计划;发输配用电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注重理论和技术创新与应用;统筹考虑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等。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多Agent技术;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 0 引言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求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能够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庞大的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美国能源战略。奥巴马政府把减少碳排放作为国家战略,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用户侧管理,减少能源进口总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是以建设智能电网为载体,实施新能源产业战略,实现美国经济振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三是通过联邦经济刺激计划等手段,对符合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目标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补贴,引导企业在国家战略目标框架内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与实践。2009年4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智能电网技术投资计划,希望推动智能电网的开发,将划拨34亿USD用于智能电网技术开发,划拨6.15亿USD用于智能电网的演示

消防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消防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消防安全概述 (3) 1、消防事故频发 (3) 2、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安全建设 (3) 二、消防安全行业发展态势:行业高速成长,国内市场规模超3000 亿 (5) 1、行业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5) (1)民用建筑 (6) (2)公共设施 (7) (3)行业应用 (7) (4)消防队伍装备 (7) 2、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 (8) (1)城镇化的推进将推动乡镇消防市场的快速增长 (9) (2)消防安全的重视将使得民用比例逐步提高 (10) (3)政府层面的消防装备配套比例有望快速增长 (10) 3、行业竞争逐步规范,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 (11) 三.行业标杆分析:天广消防 (12) 1、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面广 (12) 2、“南安籍”经销商模式,渠道优势得天独厚 (14) 3、新基地投产,产能问题迎刃而解 (15) 4、涉足消防工程,志在高远 (16) (1)内生增长 (17) (2)外延并购 (17)

一、消防安全概述 1、消防事故频发 火是一把双刃剑,在带能光明、能量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每年,全国会发生超过10 万次火灾事故,夺走超过1000 人的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 亿元,而间接的经济损失则更高。因此在受益于火的使用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防火、治火的重视,减少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2、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安全建设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人群的集中度也显著提高,使得火灾死亡

人数呈现出住宅化和人口密集化的特点,以2010 年为例,住宅火灾共造成853 人死亡,人员密集场所共造成180 人死亡,合起来共占死亡总数的85.7%;此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防火,治火也迫在眉睫,国家及部委也陆续出台法律法规完善对消防安全的治理。 《消防法》从法律上扩大消防所涉及的领域,由城市扩展到乡镇,将农村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国家的法律;同时针对监管、消防产品和消防工程出台的管理规定也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消防的监督和检查职责,对消防产品和消防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防市场前景分析范文

格式可编辑WORD 使得消防产业政府及国民对消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消防产业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特殊产业,得到了推动和发展。社会消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的几意识的逐渐增强,中国消防产品市场快速壮大,大量的城市建筑、写字楼、民宅等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年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带动了消防设备投入的稳步增长。因此也对消防安全提出的新建、扩建、改建,加强消防基础设提高消防预警能力,更高的要求,增强消防意识、加强消防监测,消防工程,施建设。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未来对消防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未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仍是消防行业发展的重要契的市场需求会随之扩张,机。西部一直辖市,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长江上游的经济中-重庆国家现代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城市,心、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经济和金融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交汇点的成渝经济区享有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且潜力巨大的产业基础,的重点区域,也是目前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带。增速、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 多年稳居中西部前列。重庆产业发展将成为“新丝路”经济带等多项经济指标, 区域的产业高地。结合目为积极响应国家平安建设,助力消防企业布局全国,抢占市场先机, 满足企业进军区顺应国家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建设的要求,前中国消防市场现状,域市场的战略需求,本单位针对全国消防安全产品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筹建了西部消防仓储物流基地 在中国持续向好的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利好环境的带动下,中国的消防器材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消防产品市场近几年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同时,未来几年内预计消防器材产业仍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格式可编辑WORD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纵观国际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现状,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集中人力、物力,寻求突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韩国等在他们的最新国家科技计划中,都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列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非常强调新材料对发展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我国对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历来非常重视,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被列入我国自1956年以来的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之中。在我国863高技术中,新技术材料又是七大重点领域之一。经过40余年的努力,已在许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新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国防和民用工业领域,有些新材料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在21世纪初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发展趋主要体现在: (1)功能材料向多功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3)薄膜和低维材料研帛发展迅速,生物医用材料异军突起;(4)新材料制品的精加工技术和近净形成形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5)材料及其制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倍受重视,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材料的制备及评价表征技术日受重视,材料制备与评价表征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7)材料在不同层次(微观、介观和宏观)上的设计发展迅速,已成为发展新材料的重要基础。 材料是人类用以制成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新材料,指的是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从人类科技发展史中可以看到,近代世界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为先导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为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世界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世界革命,硅单晶材料则起着先导和核心作用,加之随后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可以预料,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21世纪高新技术竞争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当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材料技术是现代工业和高技术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和下世纪初最重要的、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能源、农业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 (2)综合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就,多学科交*,知识密集,导臻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投资强度大、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3)新材料的制备和质量的提高更加依赖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精确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制备技术的重视与投入直线上升,极大地加速了基础材料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0805)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队伍 研究方向一:通信电路设计与信息处理技术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当今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人们的生活与无线通信的关系密不可分,就目前移动通信用户数量每年增加的速度来看,可以预测无线通信的需求会日益增加。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已开发出许多非常便利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个人无线通信系统(PCS)、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蓝牙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建立,不仅免除了繁琐的接线,而且还可使人们随时随地得到快速、准确、高质量的信息。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通信电路设计和信息处理技术。该领域的研究可以推动新疆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和促进新疆信息产业的发展。 射频微波电路更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成为主要矛盾,必须予以解决,如何小型化构成这些设备的微波电路系统就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因此,微波电路发展趋势是向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在相控阵雷达系统、电子战、卫星通讯、移动通信和其他机载应用中,元器件尺寸和重量已成为电子系统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方向重点放在探讨射频微波电路的小型化以及提高微波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新型、小尺寸、低成本射频微波电路系统。所以该领域的研究在提高微波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信系统中需要处理大量且种类繁多的各类信息,所以信息处理技术也是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智能信息处理是信号与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包括知识工程、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以及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处理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号处理技术和智能化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图像视频处理算法和应用研究,运用数学、逻辑学、信息论及智能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小波分析、图形学等新技术应用于图像视频信号与信息处理之中,研究数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分析、传输、存储、压缩和处理,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图像处理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以及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抑制体全息存储中的噪声等关键技术。在提出新的算法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和开发新一代的图像视频处理、存储和传输系统、数字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和高性能的编解码器等。 研究方向二: 电气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和结构优化,具体内容涉及电气设备,电工理论,电磁兼容,电机与控制,线性控制电路的稳定性研究(包括时域分析如线性微分方程与状态方程,复频域分析如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伯德图等),非线性系统研究(包括非线性电路理论,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处理,非线性系统控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研究,混沌现象研究),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建模、故障模型构造、故障检测、故障分类、故障评价等),优化算法(如梯度法、爬山法、一维搜索、深度搜索、牛顿法、罚函数法等),遗传算法(选择、遗传与变异)及神经网(BP网、径向基神经网、hopfild网)的应用,模糊控制器设计,计算机仿真,PLC控制,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该研究方向的特色:集控制理论、电气设备及其控制、计算机仿真、优化算法及其工程应用于一体;

国内消防行业调研报告

国内消防行业调研报告 2008国内消防行业调研报告 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面访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针对消防生产企业、消防工程商、建筑工程商和消防用户设计四份不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其中消防生产企业114份,消防工程商50份,建筑工程商50份,最终消防用户50份,四类问卷所占的总样本比例分别为:43%、19%、19%和19%。 前言 随着05年《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消防事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2008年,消防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随着近几年灾害增多,火灾形势依旧严峻,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进消防设施建设和配备工作。 具了解,近两年,全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工作全国各省市都在紧张进行,尤其是偏远省份也增加了投入,这足以证明从国家层面对消防工作的重视,通过各方渠道和多方努力,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慧聪消防网本着对全社会,全行业负责的态度,公正地,积极地,更全面地投身消防事业的建设中来,为了让企业更加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发展自身,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编写了2008年消防市场研究报告,希望对广大消防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报告中多处引用行业内发表数据和文字资料和观点,文中没有一一标注,在此一并感谢。 第一部分消防生产企业调研分析 1.企业成立时间

通过本次调查样本分布可以看出,消防生产企业的成立时间10年以下的企业占62%,成立时间在11-20年的企业占到31%,成立时间在25年以上只有4%,由此可见,新成长起来的企业在消防行业中占主导作用,也是最有活力的一支队伍。 数据来源:慧聪消防网行业研究部(图1) 2(企业性质 我国的消防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民营企业约占消防企业总数的50%,与0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降了20%,中外合资企业占30%,但不能说明民营企业的数量不在增长,只是本次调查的对象有所不同。在消防行业中,国有企业变得越来越少,跟国家政策有关,外商独资企业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数据来源:慧聪网行业研究院(图2) 3(企业人数 在消防企业的人员规模方面,我国消防生产企业仍以中小规模为主,企业在100人以下的占到了60%,比去年有所下降,100人以上企业的数量在逐步扩大,200人以上企业也与去年有所下降。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企业数呈现中等规模在上升,大小企业人数在缩减。

消防工作发展趋势探讨

消防工作发展趋势探讨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和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加快,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消防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现就消防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 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防提出了新的要求;消防工作被赋予新的涵义和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火灾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火灾损失呈现上升趋势;二是特大火灾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群死群伤火灾问题突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超大规模与复杂建筑增多,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的采用,增加了致灾因素与火灾风险。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之间,通常是一个国 家的社会结构变动剧烈、各种矛盾突出的时期。从2003年开始,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安全事故易发期和群死 群伤事故的高发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管理等和消防工作有了密切的联系,政府消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政府职能要求)、业主消防(61 号令)和消防产业链之间构成消防工作的主要组成。消防职能部门的任务一是防火灭火,二是抢险救援: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大型交通事故(包括空难、沉船、列车颠覆、高速公路多车碰撞等)、地震、水灾、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市政工程的事故救援和现场监护、恐怖活动生化污染的现场消毒洗涤救援等;相关部门和业主消防的作用和职责也越来越明确和明显;消防产业链即消防科研、装备、产品及其相关产业,其对消防事业的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某种程度上说,看消防科技、消防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就可看其消防工作的发展状况。 消防工作的基本矛盾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消防安全保障滞后矛盾;二是消防工作的繁重任务与消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在安全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由于需求的增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消防工作的面越来越快,任务日益繁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转型期,由此带来了消防工作的两个基本矛盾。 各方需求和转变决定了在这一时期,消防工作面临很多机遇:有需要、有要求,有任务,就有机遇,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消防工作面临战略机遇期、矛盾凸现期;各方的滞后和不足又给所有的机遇面临着挑战,需求的不足造成了各种矛盾凸现,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 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表明,经济体制及社会、政治等诸多 方面将面临着新的变革,作为与经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安消防部门,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社会化消防管理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您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您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 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

2019年课程计划: 上海:6月7、8月9、10月30 课程价格:3600(含授课费、证书费、资料费、午餐费、茶点费、会务费、税费)课程大纲: 第一章IT最新的热点技术 1.数据智能 2.深度学习 3.窄带物联网与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 4.信标技术 5.无人驾驶技术 6.区块链技术 第二章: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1.人脑仿生取得重大突破 2.机器学习深入应用 3.智能语音助手成为突破口 4.机器视觉在生产中不断渗透 5.AR和VR发展驶入快车道 6.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第三章:人工智能时代 1.AlphaGo的核心方法 2.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 3.深度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搜索树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514727481.html,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作者:牛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 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并简单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其重要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体系、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调度、防护系统、电力电子设备、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强调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发展意义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637-01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讯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它可以改善电力传送和使用效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3年美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发展计划,它对电网的运行 模式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它考虑了多种能源的输入,可以进行多种能源的产出,进行多种能源之间的转换。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些基本概念为“智能电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即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达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供电的目的。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已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 网,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未来展望

电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未来展望 摘要:电工技术学是一门涉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工业生产体系的学科,它的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领域,研究电磁的客观规律以及电磁技术的应用。电工技术 这门学科起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已经成长为有着多 个学科分支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并且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志。因此,本文针对电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未来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工新技术;发展;展望 1电工新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保证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所以能源资源 与电力协调发展的要求催生了电力新技术。我国的资源现状与电力的需求要求我 国必须发展电力新技术。 1.1技术落后、增长快以及以燃煤发电为主是我国电力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我国的发电技术相对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落后,煤耗高产能低,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 也比较差。由于社会经济和工业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 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需求,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长期以来,我国 的电力发展都是依靠火力发电,其中燃煤发电又是火力发电的重要方式,由于产 业发展以及环境和技术的限制,燃煤发电引起的环境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1.2我国能源资源的增长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我国石油以及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以及产量的增长不能满足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方面的能源需求,所以不能为 电力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我国的煤炭需求与产量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必须进行 发电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保证发电技术的高效以及低污染。所以必须在供需不平 衡的情况下,逐步改变电力能源资源的结构,大力发展电工新技术,增加可再生 能源发电的比重。 1.3我国对电力能源发展的需求以及我国的能源特点和技术现状,迫切的要求电力新技术的发展。电工新技术的发现对电力资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 包括高效的燃煤循环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以及核聚变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利用,但是要想形成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 更大程度的开发。为了促进我国电力能源协调稳定发展,必须在加大电力建设力 度的同时,注重对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 2我国电工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种情况下电 力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优化供电结构和形式,还能带动企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就我国电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1超导体和半导体材料在电力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超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下文中笔者将进行详 细论述。a.20世纪60年代初,实用超导体被研发出来并且应用于电工领域,至 此超导体材料进入了电工生产,以其应用中的优势逐渐的取代了其他材料。尤其 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的发现,更奠定了超导体材料在 电工生产中的地位。b.半导体的发现和应用给电力设备和仪器提供了新型的电子 元件,使得电力设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向着自动化前进。 2.2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在电力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

企业消防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企业消防安全现状调研 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企业消防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动车行业迅速崛起。电动车企业紧紧抓住城市禁摩、石油涨价、政策放开、百姓消费升级等市场商机,不断增产扩能,产销一路上扬。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全区拥有电动车生产企业186家,去年总产量为200万辆左右,占全国产量的1/5,占江苏省产量的70%,预计今年经济总量将达100亿左右,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2%。目前,无锡市锡山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基地。然而,这些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者意识淡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消防安全隐患问题重重。经对全区电动车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调研,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 电动车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通过短短的几年,无锡市电动车企业遍地开花,许多摩托车生产企业纷纷加入到电动车行业中,使电动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一些消防安全违章违法行为大量涌现,给消防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一)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一些电动车企业新建厂房时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用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建成后未通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致使留下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习惯性”违法行为问题突出。许多电动车企业由于生产量很大,厂房空间有限,生产出来的电动车又没有及时产销掉,致使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大家好,我是指挥十四队的苏冬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消防安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存和居住的环境安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就促进了我们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 ---在此,我分成了两部分,一是目前的部分消防安全新技术及新技术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在之前的课上也讲了很多,我这里就简单补充几项;二是借用辽宁总队启工中队的案例谈谈典型的战术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已经产生并且已经部分应用的一些新技术。 ---首先是球体灭火技术,它有两种,区别就是灭火剂不同,第一种采用的灭火装置主要使用了两个薄层的若干个空气球体,里面的空气是具有压力的惰性气体。两个薄层中的内球薄层主要用无孔塑料组成,这些无孔塑料具有着较低热阻的性质,而外球薄层由质地较硬的普通塑料组成,上面有着很多小孔,其工作原理在于内球薄层受热后收缩,并利用外球薄层的小孔放出惰性气体,从而对火焰起到消灭作用。 ---第二种应用范围比第一种广,它是依靠内部干粉灭火剂来灭火,当外部引线被点燃时,驱动介质被激活,壳体内迅速膨胀破裂,干粉灭火剂向保护区快速喷射并迅速向四周弥漫,形成全淹没灭火状态,火焰在干粉灭火剂的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下被扑灭。

---至于干粉的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剂中灭火组分是燃烧反应的非活性物质,当其进入燃烧区域火焰中时,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与火焰燃烧反应中产生的H 和OH 等自由基相互反应,捕捉并终止燃烧反应产生的自由基,降低了燃烧反应的速率。当火焰中干粉浓度足够高,与火焰接触面积足够大,自由基中止速率大于燃烧反应生成的速率时,链式燃烧反应被终止,从而火焰熄灭。干粉灭火剂在燃烧火焰中吸热分解,因每一步分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故有较好的冷却作用。此外,高温下磷酸二氢铵分解,在固体物质表面生成一层玻璃状薄膜残留覆盖物覆盖于表面,阻止燃烧进行,并能防止复燃。 ---这种灭火技术能够在火灾初期就发挥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灭火技术。 ---二、脉冲灭火技术,它是一种快速灭火的新型技术,能够快速地喷洒出大量的雾状水滴,进而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达到控制和消灭火势的目的。脉冲灭火技术中采用的也是普通的水,但是通过雾状水滴的喷射,能够迅速吸热,进而降低火场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接下来是一些消防防火技术 目前的消防防火技术中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是低氧防火技术,这种技术的装置主要由控制柜、送风管道、空气压缩机、区域控制阀、氧体积分数探测器等组成,其中的低氧防火气体发生器及氧体积分数探测器是主要的装置。低氧防火技术的使用原理在于通过氧体积分数测定及膜法空气分离,将需要进行防火保护的区域的氧体积分数控制在12%到16.8%之间,从而保证在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氧条件下,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