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的乘法教案--学而思

分数的乘法教案--学而思

分数的乘法教案--学而思
分数的乘法教案--学而思

一、知识脉络:

1.分数除以整数;

2.分数除以分数;

3.分数除法的运用。

二、知识讲解与相关例题:

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那么我们就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请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

3

8

7

⑶1 ⑷4

1.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时,转化为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请计算下列各题:

1

3=

7

÷⑵

1

5=

16

÷⑶

4

2=

5

÷⑷

3

3=

14

÷

2.分数除以分数:

分数除以分数时,转化为原分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

请计算下列各题:

11

=

32

÷⑵

23

=

92

÷⑶

725

=

56

÷⑷

714

=

1015

÷

3.分数除法的运用:

⑴分数除法的复杂计算;

⑵简单的分数方程;

⑶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请计算下列各题:

771

+=

643

÷⑵

9111

+=

103103

÷÷

解下列方程:

2

=6

3

x⑵

17

=

918

x⑶

21

+=1

33

x

小明家买来一袋米,前3周吃掉了全部的

1

4

,问:

⑴平均每周吃掉全部的几分之几?

⑵这袋米可以吃多少周?

【本讲小结】

1.分数除以整数;

2.分数除以分数;

3.分数除法的运用。

在线测试题

温馨提示:请在线作答,以便及时反馈孩子的薄弱环节!

1.分数

3

4

的倒数是( )。

A.

3

2

B.

4

3

C.

2

3

D.1 2.

15

5

4

÷等于( )。

A.

3

4

B.

4

3

C.

2

3

D.

3

2 3.

77

23

÷等于( )。

A.

3

4

B.

4

3

C.

2

3

D.

3

2 4.

13261

+

232

÷等于( )。

A.

3

4

B.

4

3

C.

4

5

D.

5

4 5.方程

33

11

714

+=

x的解是( )。

A.

1

2

B.2C.

4

5

D.

5

4 6.小明买了一本400页的习题集,第一周做了全部的

1

8

,问:还剩( )页。

A.300 B.350 C.400 D.450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2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探索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 2 熟练运用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乘方的法则和运算. 难点:分式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及利用分式乘方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分式乘除法则是什么? 2 .什么叫最简分式? 3 .取一条长度为1个单位的线段AB ,如图: 第一步:把线段AB 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然后去掉这一段,就得到了由_____条长度相等的线段组成的折线,每一段等于____,总长度等于____. 第二步:把上述折线中的每一条重复第一步的做法,得到___,继续下去.情况怎么样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方.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分式乘方的法则 (1)把结果填入下表: 总长度 3 13?? ??? = 43?43?43 = 6427 N=2N=1N=0A B B A

5 13?? ??? =43?43?43? 43?43 = 1024 243 (2)进行到第n 步时得到的线段总长度是多少呢? 44444444 (33333333) n n n n ??????? =??= = ????????144444444424444444443个 (3)把43 改为 f g ,...n n n n f f f f f f f f g g g g f f g g ????????=??== ?????????144444444444424444444444443个 即:n f g ?? = ??? ____. 用语言怎么表达呢 分式乘方等于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分式乘方公式的应用 例1 计算: ()()3 4 2 241;23x x y y w ????- ? ????? 强调每一步运用了哪些公式. 2 除法形式改为分式形式进行计算. 例2 计算: ()()()()()() 2 3 344224222162;2534x y xy x y x y x y x y -÷--+÷-. 强调:除法形式改为分式,利用分式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给计算带来了方便. 3 分式乘方与分式乘法、除法的综合运用. 例3 计算:2 4 322x y z y x xy ?? ??--???÷ ? ? ?-???? ?? 4 整体思想 例4 已知:45b a =,求2009 2008 a b a a b a -?? ?? ? ? ?-?? ?? 的值. 四 课题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 P12练习 2.补充: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一:相关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7.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0.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1.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2.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 14.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强化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教案 1.2.1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2 了解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对分式的结果约分。 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乘除法则及运用分式乘除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分式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分数的乘除法复习 计算:(1) 2924 231039 ?÷;() 分数乘法、除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 2 类比:把上面的分数改为分式:()(1) ,2f u f u g v g v ?÷(0u ≠)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分式的乘除法则 ()(1) ,2(0)f u f u f u f v f v u g v g v g v g u g u ???=÷=?=≠?? 你能用语言表达分式的乘除法则吗? 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乘除法则的初步应用及分式的约分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例1 计算: ()()22232321;2511 x y x x y x x x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点评:(1)分式的乘法,可以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再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这叫约分。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2)分式的除法运算实际上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需要分解因式才能约分的分式乘除法 例2 计算:(1)22221486;(221211 x x x x x x x x x +?÷-+++) 点评: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多项式因式,因先分解因式,然后按法则计算。 2 分式结果的化简及化简的意义 例3 化简:2222944 (1);(2)692x x x x x x x --+++- 点评:在进行分式运算的时候,一般要对要对结果化简,为什么要对分式的结果化简呢? 请你先完成下面问题: 例4 当x=5时,求229 69 x x x -++的值。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对分式的结果化简了吗?(把分式的结果先化简,可以使求分式的值变得简便) 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 ()()()()2223 2226811;263;(4)24433212x y x y x xy x x x y x x x ?÷?+÷+++- 2化简:()()22 2521;21025xy x x xy y y y y x +-+++- 3下面约分对吗?如果不对,指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 ()22222222)112221=;22+22()33 x y x y x x y x y x y x y x x +++===+++++( 4 有这样一道题“计算: 222211 2005."1x x x x x x x x -+-÷-=-+的值,其中甲同学把x=2009错抄成2900”,但他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六、作业:P 12 A 组 1, 3 B 4 教学后记: 分式的乘方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式的第二节课,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整式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整式的除法运算,本节课主要讲解分式的乘法和除法。通过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了解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对分式的结果约分。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分式乘除法则及运用分式乘除法则进行计算。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2、了解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对分式的结果约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的引入,认识到分式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利用分式的定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进行求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分式乘除法则及运用分式乘除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分式乘除法的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分数的乘除法复习 计算:(1)2924231039 ?÷;() 分数乘法、除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 2、类比:把上面的分数改为分式:()(1) ,2f u f u g v g v ?÷(0u ≠)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分式的乘除法则 ()(1),2(0)f u f u f u f v f v u g v g v g v g u g u ???=÷=?=≠?? 你能用语言表达分式的乘除法则吗? 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 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 ◆ 教学重难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教学内容 (课题)小数乘整数(1) 课时 1 教材简析教科书第64-65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与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0. 8 × 3 2. 4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0. 8 × 3 2. 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1_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教案新版湘教版

课题:1.2.1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2、能够灵活进行分式的乘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类比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计算 269?= 3245?= 42155 ÷= 2、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3、尝试计算: =?22332a b b a =+÷+1212x x x x 4、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又如何计算呢?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P8——P9,回答下列问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 ,即 =?v u g f .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 ,即=÷v u g f ()0≠u 2、自主练习: 计算: ⑴ 3 36()4b a b a -? ⑵5344(24)(36)x y x y -÷ (3)24112x x x -?+- 3、归纳: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计算法则与分数乘法与除法计算法则类似,其中要运用到幂的 意义,因式分解等知识。 三、典例精析

例1:计算 (1)22 325x y y x ? (2)12132-÷-x x x x 例2:计算 (1);142122-?+x x x x (2)1 212822+÷++x x x x x 让学生独立完成上述的计算题,然后交流,教师作个别辅导,最后总结归纳,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步骤: ①分子分母是整式,要先分解因式;②分式除以分式,按法则转换为乘法计算;③分式乘以分式,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式因。 特别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错误经验,比如未先因式分解的,或者结果没有化为最简分式的。 例3:先化简,再求值: 2222111 x x x x x x +++÷--,其中2x =。 本题可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教师作出个别辅导后,全班交流,并总结经验。 四、 练习反馈 ⒈教材P9 练习 ⒈⒉ ⒉教材P13 B 组 ⒌ ⑴() 1121224+÷++-x x x x ⑵()y x y xy x x y 244222++-÷-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错误经验,集中点评。 五、 归纳总结 1、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 进行计算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3、 因式分解在计算的应用 六、 巩固练习 1、计算:23b a a b ?= ; 2、化简2212124 x x x x x --+÷=-- ; 3、计算: (1)22222155ab b a b ab a b +?- (2)()22933 a a a a -+÷-

(完整版)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汇总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一、知识梳理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二、方法归纳 c b a ?=b ac d c b a ?= bd ac ÷b a d c =c d b a ?=bc ad

三、课堂精讲: 【课前复习】 1. 5+5+5=( )×( )=( ),表示: 。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用加法算: 92+92+92=9 222++=96=32 用乘法算:92×( ) 3.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4.根据算式32×25=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5.填空。 (1)30÷5表示把30平均分成( )份,求其中( )份是多少。 (2)求18的 3 1 是多少,可以用算式18×( ),也可以用算式18÷( ),所以18÷3=18×( )。 【新授】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及法则: 1、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求这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 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 作分子,分 母 。分数乘分数,用 作分子, 作分母. 2、分数乘分数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例1.说出下面各题的意义和得数。 10 1×7 32×4 15×157 6×85

2014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五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8课时

分式的乘除法 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 四、学法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424 3535 ? ?= ? 5252 7979 ? ?= ? (2)525959 797272 ? ÷=?= ? 242525 353434 ? ÷=?= ?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板书)分式的乘除法则是: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XX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新苏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新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五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

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课时: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怎样区分用乘法和除法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怎样区分用乘法和除法 1.抓住关键句 分数应用题中都有说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是应用题的题眼、解题的突破点、是关键句,所以在做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在关键句下面画上线,在动脑、动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题意. 2.找准单位“1”的量 不管是简单分数应用题还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中都有关键句,关键句中都有单位“1”的量,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怎样找单位“1”呢?可根据以下两点来找: (1)关键句中,分数前面有个“的”,“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甲的2/3是乙”,单位“1”的量是2/3前面的“甲”;“乙是甲的6/7”,单位“1”的量是“甲”. (2)关键句中“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如“鸡比兔多1/3”,单位“1”的量是比字后面的量兔;“兔比鸡少1/4”,单位“1”的量是鸡. 3.画线段图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建议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画出线段图. 其实,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只有三种基本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解这些应用题需要弄清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分数乘除法的关系.这三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也就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但三种问题的已知和未知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已知表示单位“1”的量(这个数)和分率(几分之几),求分率的对应量,就用这个数去乘上几分之几.即:表示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如:兔有24只,鸡是兔的3/4,鸡有多少只?在这道题中,单位“1”的量是兔,求鸡有多少只就是求兔的3/4是多少.根据数量关系式:兔的只数(表示单位“1”的量)×3/4(分率)=鸡的只数(分率的对应量),列式为:24×3/4.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见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已知分率(几分之几)和分率对应量,去求表示单位“1”的量,就需用乘法的逆运算,即用几分之几去除对应的已知数.也就是:分率的对应量÷分率= 表示单位“1”的量. 如:男生有18人,是女生的6/7,女生有多少人?在这道题中,单位“1”的量是女生,求女生有多少人?也就是求单位“1”的量是多少.根据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分率的对应量)÷6/7(分率)= 女生的人数(表示单位“1”的量),列式为:18÷6/7.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已知表示单位“1”的量(另一个数)和分率对应量(一个数)去求分率,也需要用乘法的逆运算,即用这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并写成分数的形式. 如:桃树21棵,梨树28棵,桃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用桃树的棵树(分率对应量)÷梨树的棵树(表示单位“1”的量)=分率,列式为:21÷28. 大家在通过大量练习后,就会发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共同特点:单位“1”的量已知的分数应用题,用乘法计算.反之,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就可以知道:“用除法计算”.可见,要分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看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或用解方程的方

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下册2014年修订分式的乘除法教案5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分式的乘除法教案》教案教学目标: 1.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 1、计算,并说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 (1)82174? (2)9452?;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与被除数相乘. 设计意图: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二、交流讨论探索新知 探索、交流——观察下列算式: 32×54=5342??,75×92=9725??,32÷54=32×45=4352??,75÷92=75×29=2795??. 猜一猜ab ×cd=?ab÷cd=?与同伴交流.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ab×cd =acbd;ab÷cd=ab×dc=adbc. 这里字母a,b,c,d都是整数,但a,c,d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分数乘法和除法知识点概念总结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 的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 的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7.小数的倒数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7.小数的倒数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目标 一、情境导入 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 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是多少?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的比是多少? 2.观察下列运算: ,43524532543297259275,53425432??=?=÷??=???=?,.2 79529759275??=?=÷ 猜一猜??=÷=?c d a b c d b a 与同伴交流。 二、讲授新课 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ac bd c d a b =?.ad bc d c a b c d a b =?=÷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 例1计算(1)223286a y y a ? (2)a a a a 21222+?-+ 注意: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计算(1)x y xy 22 63÷ (2)41441222--÷+--a a a a a 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做一做: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

分数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和除法 (百分数乘法或除法) 1. 找到题目中的单位“1” 例: 已知梨有20个,苹果是梨的3 5 ,问梨有多少个? 题目里的分数在一句话里离梨比较近,单位“1”是梨。 已知男同学有30个,女同学是男同学的3 5 ,问女同学有多少人? 题目里的分数在一句话里离男同学比较近,单位“1”是男同学。 已知梨有20个,苹果比梨多3 5 ,问梨有多少个? 比后面是梨,所以单位“1”是梨。 已知男同学有30个,女同学比男同学多3 5 ,问女同学有多少人? 比后面是男同学,所以单位“1”是男同学。 总结: 在一句话里离得比较近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 比后面的永远是单位“1” *问题来了,有些句子里没有比字,比较别扭。 例: 商店跳楼甩卖,辣条原价1元,现在降价3 5 ,问现价卖多少? 这里分数3 5 所在的句子的没有合适的量当单位“1”,而且句子里也没有“比” 这个字。但是!!既然它是降价,肯定是比原价降了,所以“比”后面是原价!原

问题来了,找到单位“1”了之后,应该干嘛? 2、如果单位“1”知道,那么就属于分数乘法。 例:已知梨有20个,苹果是梨的3 5 ,问梨有多少个? 单位“1”是梨,梨的数量题目告诉我们是20. 所以别犹豫直接乘 20×3 5 =12(个) 注意单位,能拿的分不拿,一定要被扣一分,纯属缺心眼! *当然题目里有“比”字的会稍微麻烦一些,有“比”字的并不是单纯的乘分数, 如果“比”字后面是“多”“高”“长”“贵”。。。之类的就乘以(1+几 几 )反之, “比”字后面是“少”“矮”“短”“便宜”。。。之类的就是乘以(1- 几 几 ) 例:已知梨有20个,苹果比梨多3 5 ,问梨有多少个? 单位“1”是梨,梨的数量是20个,有“比”字,“比”后面是“多”。所以 直接乘以(1+3 5 ),不带商量的! 20×(1+3 5 )=32(个) 3、如果单位“1”不知道,那么就属于分数除法! 例:已知西瓜有30个,是冬瓜的3 5 ,问冬瓜有多少个?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 (二)分数乘分数 1、意义: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1)“的” 相当于“×”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完整版)分式乘除法教案

分式的运算(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熟练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将分式乘除法全部化归为分式乘法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等探索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并熟练掌握这一法则。 (2)继续熟悉“数、式通性”“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数学思考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设计说明:利用“数、式通性”“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发学生猜测,归纳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从而获得新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道计算题,你会做吗?5372? (黑板出示) 生:5732??= (教师黑板书写答案) 师:你能用文字来叙述出你做这道题的思路吗? 生:分子乘以分子得到分子,分母乘以分母得到分母。 师:对,这就是小学所学的分数的乘法, 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分数的乘法法则 多媒体出示分数乘法法则:两个分数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做为积的分母,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做为分子 2、建立模型,引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做的是分数之间的乘法运算,那换成我们刚学过的分式, c d a b ?(黑板出示),大家来猜想一下应该等于多少呢? 生:等于ac bd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讨论)

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总结

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总结 一、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意义: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分数(整数)乘分数,即一个数乘以分数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新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新分母。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结果要试最简分数。约分过程中,一定是分子和分母约分,整数和分母约分。是带分数的要先化成假分数再按照计算方法进行计算。3.乘积相等的几组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5.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用“1”除以这个数。 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直接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写作分母,分子为“1”。 二、分数除法 意义1: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数的几份之一。 求每份数是多少(每份数=一个数÷几份或每份数=一个数×几份之一)。 1、分数除以整数: A,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0除外)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B,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分数(整数)除以分数,即一个数除以分数 A,可以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新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新分母。 B,一个数除以分数(0除外),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