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

上一集我们说到李清照和赵明成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我们就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一对新人这么有才华,这么般配,他们的生活是怎么幸福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幸福指数能有多高?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有一首词做了一个回答,这首词的词牌叫《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其实写得也非常好,春天到了,卖花郎挑着这个花担卖花,李清照看到了,买来了一枝鲜花,这个鲜花上面还有点点的露珠,看上去是楚楚动人,非常地漂亮,左看右看,真好看,看了一会儿啊,就看出点犹豫来了,也看出点担心来了,她担心什么呢?她担心说,这花这么好看,我拿回家了以后,让我丈夫赵明诚看了,他就老喜欢这个花了,就不一定喜欢我了,因为什么呢?他可能会觉得这个花比我这个人长得还漂亮,所以她说: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我就害怕他看见这个花以后犯猜疑,就觉得这个花怎么长得比我夫人还要漂亮。其实我们想想,李清照

这会也就才十八、九岁,本来就是青春年少、青春焕发,她又饱读诗书,气质是清丽而高雅,怎么会担心连一枝花都比不过呢?她之所以这么故意要猜疑赵明诚的想法,之所以要故意这么样去嫉妒这一枝鲜花,有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想很柔情地告诉赵明诚,我是多么多么地在乎你,也是想顺带着告诉别人,在我们家赵明诚的眼睛里头,我永远都是最漂亮的那个惟一。这个词人写词,尤其是女性词人写词,那种纤细的内心的活动,往往她要表达一个意思,要从反面去说,当她说是的时候,往往是说她不是;当她说不是的时候,往往说就是。所以她接下来才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好,你这朵鲜花,你不是很漂亮吗?好,我们就来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云鬓间,插在我的头发里头,鲜花和美人的脸庞并列,然后等到赵明诚从太学放学回来以后,看一看咱们俩到底谁更漂亮,那就得让赵明诚来说个答案。其实她心里很清楚,非常喜欢她的赵明诚肯定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说,这朵鲜花确实是美啊,不过我的夫人确实更美。

画外音: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所以我们说通过这样一首词,我们能够非常细微地体察

到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状态那种满意的程度,她恨不能给全世界的人都宣布,我太喜欢,太欣赏,太爱我的丈夫赵明诚了,我太喜欢太爱我这个家庭了,但是她借助的意象只是一枝鲜花而已,她翻来覆去地说,看上去是在嫉妒这枝鲜花,其实还是在突显自己的美丽。这首词写得这么好,以至于有人怀疑这词根本不是李清照写的,为什么呢?李清照是大文学家呀,这首词思想内容不是那么深刻,立意不是那么高远,甚至显得有点太浅切、太通俗了,大文学家写的东西应该看不懂才对,这不是李清照写的。他们不知道有一句话叫什么,叫“真名士,自风流。”往往是大文学家,卓越而杰出的文学家写出的作品才那么意味深长而又通俗易懂,所以我们发现凡是伟大的文学家写的那些杰出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流传,就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一看就懂。

画外音:从《减字木兰花》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活脱脱地道出了一个娇媚无比的新娘子,描绘出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当李清照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不过,面对李清照的甜蜜生活,也许有人会问,新婚燕尔的赵明诚和李清照,无非就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他们的生活也没有超出我们的想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觉得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地幸福呢?

我们说其实这两个人还真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耳鬓厮磨,天

天在一起,为什么呢?赵明诚当时不是在上太学吗?这太学有规定,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才能请假回家,他们两个并不是整天在一起。所以能够让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丈夫,有这么大的满意度,有这么样的满足感,一个很重要的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个志趣相投,特别是她嫁给赵明成之后,很快地对于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两个不但是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而且在这种很深层的志趣和爱好上也非常地相投,这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们都知道,要收集文物,要鉴别文物,你要去买,你要去选购,这需要什么呢?需要大量的钱。有人说那还不成问题,赵明诚他爸爸三品大员,后来都做了宰相了,还缺这点钱吗?李清照的爸爸官小点儿,六品,买个什么字画也是应该有的。这个大家就全想错了。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都是高官,但是他们当初的出身都是贫寒的读书人,所以他们的门风和家风都很严,从来不会惯小孩子乱花钱的毛病,没有把赵明诚和李清照娇惯成为胡乱花钱的那种娇宠的富家子弟,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更多的来自长辈的这种零花钱和私房钱。再加上赵明诚当时是一个太学生,就本来没有经济收入,后来他从太学毕业了以后做了官,也只是七、八品的小官,那个俸禄养家刚刚好,哪还有富裕的钱去买什么金石字画呢?

那大家说,你要这么说,这等于是俩穷人在这儿从事非常昂

贵的文物收藏事业,没错,我们虽然说他俩不至于特别清贫,但起码不是大富翁在从事文物收藏工作,他们完全是出于对这项事业的无比地热爱和喜爱。那怎么办呢?有个好办法,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边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好办法:典当衣服。每次赵明诚从太学回来了以后,他们夫妻俩结伴到当铺去,比方说现在是夏天,那就把冬天的衣服先典当了;那要是冬天呢,先把夏装典当了之后,换回来的五、六百钱,高高兴兴地揣上这点钱,到著名的大相国寺去淘去,淘文物。大相国寺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呢?在《水浒传》里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结识英雄林冲,就是在大相国寺里发生的。其实大家还有所不知,这个大相国寺不但是东京汴梁最大的寺庙,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行庙会的地方,每个月都要举行好几次大型的庙会,那卖什么的都有,也可以说那里边有民间的文物市场。这小两口揣着典当衣服得来的五、六百钱就去挑选,要是买到了有合适的,回到家之后挑灯夜观,心满意足,那样一种愉快的、喜悦的心情真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有一次,有一个人拿来了一幅画,是南唐著名的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价也不便宜,二十万,李清照后来回忆说,当时在东京汴梁,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拿出二十万来也不容易,更何况像我们俩哆哆嗦嗦的小夫妻,哪能拿出二十万来呢?掏不起钱,可是又放不下这颗心,把那画拿到家里连着看了两个晚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

没钱,就是买不起,没办法,后来在连连的叹息声中把这画又还给人家,为这个事,这小夫妻两个好长时间都不高兴。就是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来,我们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幸福生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是一种非常纯真的、纯朴的、淡泊的,却又是非常高雅的一种生活,这不是任何人想要模仿就能模仿出来的。

画外音:在熙熙攘攘的汴京城里,在人来人往的大千世界中,拥有这样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何等地幸运。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李清照与赵明诚充满闺房情调和学术氛围的爱情生活,并没有能够维持太久。正当李清照沉浸在甜蜜美满的情爱世界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了李清照的头上。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百家讲坛-苏轼01-少年成名

苏轼01.少年成名 画外音: 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 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而我们要了解这些谜团,要了解这些问题,那还就必须要从苏轼少年时代说起。 画外音: 走近丰富多彩的苏轼,让我们慢慢道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01年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岁。苏轼所在的家庭是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竟然在日后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那么,幼时的苏轼接受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对他的少年成名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与弟弟苏辙的名字又有怎样的深刻寓意呢? 康震: 首先我们要来看一看苏轼从小所接受的严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苏轼的父亲苏洵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像样的官,我们都知道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数的大散文家。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得有证据啊,有诗为证。苏轼六十多岁的时候遭了难,

百家讲坛《李清照》第九集《夕阳岁月》

百家讲坛《李清照》第九集《夕阳岁月》画外音: 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李清照遭遇再嫁婚变的情感打击后,再次又回到了孤身一人的世界,超越时空的孤独,情感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零,看着赵明成遗留下来的著作《金石录》,回顾她与丈夫赵明诚对金石文物事业的种种往事,已进入暮年的李清照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人生最叹老来悲”,在经历了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个人的不幸之后,李清照还能创作出优美的词句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继续讲述李清照一段悲伤的挽歌。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九集《夕阳岁月》。 康震: 上一集我们讲《再嫁婚变》,说李清照经历了战乱之后,又经历了再嫁与离婚这样生活的波折,这对于已经进入中晚年的李清照来讲,是在个人生活上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们不禁想要问,对她这样一个孤独的、形单影只的这样一个女性来说,在经历了生活的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在经历了生活的不停歇的波折之后,她还能不能再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她还能不能够再给我们展示出优秀的文学才华?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诗》越是经历了波折,越是经历了苦难,诗人才越发能够写出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名篇,为什么呢?因为正是在苦难的生活当中,他的情感的体验才更加深刻,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各种感悟才能更进一层,这反而能够使得他对于文学的创作,对于文学的作品更加富有激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但她的创作不但没有中断,陷入低潮,恰恰相反,在这一时期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实很有名的一首,就是她的《武陵春》,这首词写道: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很能代表晚年时候李清照的心境。 “风住尘香花已尽”没有风,也没有花香,只有孤独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子里。 "日晚倦梳头”这的日晚是说日头已经很晚了,也就是说已经都日上三竿了,已经都到了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了,她还是坐在梳妆台前面,没有打扮。为什么? “物是人非事事休” 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但是熟悉的人却永远不可能再出现,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边的自己,想到在以前的时候,也许镜子里边这个时候应该映出的是两个人的笑脸,但永远只能有她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自己的满面愁容,所以:“欲语泪先流” 。张张嘴好像想要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眼泪禁不住掉落下来,滴到自己的衣襟上。这跟她在年轻时候那种欢快的词风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艺术的处理来讲又是多么地相似,她并没有说自己多么地忧伤,并没有说自己多么地愁苦,但是那种忧伤,那种愁苦全部通过词给我们展现出来了,那种情绪完全地展现出来,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者。李清照还是很坚

李清照

李清照 添加义项设置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宋代女词人宋代女词人 2.电视剧电视剧 3.越剧作品越剧作品 1.宋代女词人 编辑本义项 李清照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中文名:李清照 别名:易安居士 民族:汉族 出生地:今济南章丘 出生日期:1084年3月13日 逝世日期:1155年5月12 日 职业:诗人、词人 主要成 就: 诗词创作、诗词理论 代表作 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 日绝句》等 性别:女 配偶:赵明诚,张汝舟 李清照作品 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

百家讲坛《李清照》第十集《一代词宗》1

百家讲坛《李清照》第十集《一代词宗》1 画外音: 在前面的节目中,康震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杰出女词人李清照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极其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过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文学财富,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跟随康震老师透过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入手,一同走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将为您精彩解析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李清照》第十集《一代词宗》,敬请关注。 康震: 我们首先得来看她写的一首很著名的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这词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这重阳节的时候,愁云惨淡,没个好心情,为什么没有好心情?因为我的那个他,不在家,很简单;所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整个这个家里头一切都是那么凉冰冰的、凉森森的,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生机,就是因为我的他不在家,怎么办呢?那就喝上几杯酒,暖暖自己差不多快要凉透了的这颗心吧,“东篱把酒黄昏后” 正是黄昏时分,更加地思念在远方做官的他。喝上两杯酒,喝着喝着,突然闻到一股暗香,这个暗香“暗”字用得太好了,偷偷地香,静悄悄地香,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袭来的一阵香:“有暗香盈袖” 更加让自己不但沉醉,而且混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你再不要问我,是不是这个时候我已经黯然神伤,是不是我这个时候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你且看:“帘卷西风” 这是倒过来说的,帘子不可能卷西风,是什么呢?是西风卷帘时,那人儿比那黄花还要消瘦,还要憔悴。这个:“人比黄花瘦”。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要用这个把这个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这人就有问题了。但是这有问题的人呢,是美丽的,美丽而又情感上很感伤,这叫“人比黄花瘦”,你不能说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画外音: 这首《醉花阴?重阳》,写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两地分居的岁月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老家度过了十三年静谧的家庭生活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调任莱州知州,李清照留守青州。又遇重阳节,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重阳》,在写好之后,李清照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丈夫,那么,面对妻子深情的思念,赵明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康震: 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写完之后,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做妻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赵明诚看了以后:写得太好了,怎么就写得这么好呢?先是很感慨,很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这老婆的词写得比自己好。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她比我写得好呢?这不成啊,往常总是我赞叹她写的词,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我赵明诚不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讲义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讲稿 (一)《考试进行时》 画外音: 在唐宋文坛,有这样八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他们用笔墨名传千古,他们的人生跌宕传奇,他们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为后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么,是谁首先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这八个人入选“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会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开唐宋文坛,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集韩愈之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坛领袖,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连续三次名落孙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志在必得的他在连遭打击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 康震: 朋友们,以往我们说起学习唐宋诗词,都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但如果我们说,要学习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家”。那么这儿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我们今儿来复习一下功课,是吧,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呢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最后啊,再加一个曾巩,这八大家。第二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为什么是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叫他“八大家”,谁给他们最早的时候组合在一起的。为什么是他们八个人,这里头为什么没有李白,没有李商隐,――刚才说的,没有辛弃疾呢?我们说啊,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有一个文人叫茅坤,他编了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从他这儿开始,“唐宋八大家”就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可是有一样,这个茅坤当时编唐宋八大家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提供个样板,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八个人他们的古文、他们的散文写得是最棒的,是当时的榜样。所以,他选了八大家。

百家讲坛全集

第002部_[白居易][07集][1.03G].downlist 第003部_[班墨传奇][03集][0.47G].downlist 第004部_[鲍鹏山新说水浒][63集+1][9.34G].downlist 第005部_[不停息的旋律][13集][1.88G].downlist 第006部_[曾国藩家训][14集][2.96G].downlist 第007部_[成语趣谈][02集][0.28G].downlist 第008部_[传承的神韵][15集][2.18G].downlist 第009部_[传奇太后][04集][0.57G].downlist 第010部_[传奇王阳明][14集][1.87G].downlist 第011部_[传奇紫砂壶][04集][0.50G].downlist 第012部_[春秋五霸][29集][3.47G].downlist 第013部_[慈禧及慈禧陵寝][27集+2集][3.48G].downlist 第014部_[从悲到喜说西厢及西厢记中的爱情][05集+03集][1.03G].downlist 第015部_[大变动中的中国][02集][0.30G].downlist 第016部_[大风歌][45集][6.05G].downlist 第017部_[大国医][21集][2.78G].downlist 第018部_[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07集][0.95G].downlist 第019部_[大明嘉靖往事][15集][2.07G].downlist 第020部_[大隋风云][29集][5.17G].downlist 第021部_[当茶遇到咖啡][13集][1.88G].downlist 第022部_[道光与鸦片战争及道光陵寝][15集+2集][2.35G].downlist 第023部_[地球成长史]][41集][5.88G].downlist 第024部_[地域文化的形成][04集][0.52G].downlist 第025部_[东汉开国][21集][2.89G].downlist 第026部_[杜甫的文化意义][02集][0.28G].downlist 第027部_[二战人物][18集][2.56G].downlist 第028部_[范进中举][03集][0.43G].downlist 第029部_[范蠡][07集][0.86G].downlist 第030部_[方尔加讲孔子][04集][0.52G].downlist 第031部_[风雅百代存][19集][2.74G].downlist 第032部_[风雨张居正][25集][3.97G].downlist 第033部_[跟司马懿学管理][10集][1.20G].downlist 第034部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06集][0.84G].downlist 第035部_[古代希腊][02集][0.22G].downlist 第036部_[海洋生灵][03集][0.42G].downlist 第037部_[汉代风云人物][32集][4.16G].downlist 第038部_[汉代国策风云][04集][0.56G].downlist 第039部_[撼天之旅][22集][3.18G].downlist 第040部_[红楼六家谈][12集][1.66G].downlist 第041部_[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7集][2.52G].downlist 第042部_[红楼梦里的配角][11集][1.46G].downlist 第043部_[红楼梦中的节日][03集][0.46G].downlist 第044部_[红旗渠的故事][04集][0.50G].downlist

百家讲坛全集下载地址(比较全)之1(截止某一时段)

还有下载地址2,是分开传的,一次传不起。 百家讲坛全系列视频[迅雷下载]当然只是截止到某一时间段。 ftp://218.26.207.138/2004.04.10.百家讲坛: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rm ftp://218.26.207.138/2004.11.11.百家讲坛_传奇太后系列03_武则天_黄正建.rm ftp://218.26.207.138/2004.11.12.百家讲坛_传奇太后系列04_慈禧_杨天石.rm ftp://218.26.207.138/2004.11.23.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01_可怜天下孩子心_陈建翔.rm ftp://218.26.207.138/2004.11.24.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02_可怜天下父母心_王宝祥.rm ftp://218.26.207.138/2004.11.25.百家讲坛_从“天圆地方”看宇宙_赵复垣.rm ftp://218.26.207.138/2004.11.25.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03_独生子女怎样交往_孙云晓.rm ftp://218.26.207.138/2004.12.21.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1_一个死文明的复活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2.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2_神秘的金字塔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3.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3_埃及艳后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4.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4_法老的诅咒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8.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5_金字塔太阳船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9.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6_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1.04.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rm ftp://218.26.207.138/2005.01.05.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rm ftp://218.26.207.138/2005.01.06.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rm ftp://218.26.207.138/2005.01.07.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rm ftp://218.26.207.138/2005.01.11.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神鬼狐妖的魅力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2.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刺贪刺虐话聊斋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3.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人鬼情未了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4.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苦行僧蒲松龄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8.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9.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20.百家讲坛_[红楼梦]里的坏男人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1.百家讲坛_[红楼梦]里的小人物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5.百家讲坛_[红楼梦]里的大丫头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6.百家讲坛_[红楼梦]晴雯之死与袭人之冤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7.百家讲坛_[红楼梦]穿针引线刘姥姥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8.百家讲坛_[红楼梦]莫名其妙赵姨娘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2.22.百家讲坛_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2.23.百家讲坛_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2.24.百家讲坛_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2.25.百家讲坛_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3.08.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女人.rm ftp://218.26.207.138/2005.03.09.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爱情.rm ftp://218.26.207.138/2005.03.10.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婚姻.rm ftp://218.26.207.138/2005.03.11.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孩子.rm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 一、序论 1、一代词宗李清照,生活在儒家理学盛行的宋朝,却拥有一种打破桎梏、超越 时代的爱情观。 2、李清照就像是一个从现代社会回到千年前那个年代的穿越者,从她的故事中, 和她留下的诗词,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现代女子的表现。 二、本论——从李清照词里看李清照的爱情观 1、少女怀春。(《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封建理学束缚下,敢于勇敢表露对爱情的渴望。 2、与赵明诚的闺房之乐。 (1)女扮男装,与丈夫同游东京。 (2)与丈夫分开时,用词表达思念之情,欲使丈夫早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3)《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尽显闺房之乐。 3、好酒,常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4、骄傲。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敢于表现自己。 (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讽刺了所有乐于偏安的宋人,也让赵明诚最终羞愧,抑郁而死。 (2)写《打马图序》,说“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表达自己对赌博游戏的精通。她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3)与赵明诚合作研究金石,写《金石录》 5、与张汝州二婚。宋朝女子讲究守节,李清照顶世俗之风,再嫁张汝州。 6、在妻子告发丈夫需要连坐的情况下,告张汝州以解除婚约,并不惜为此入狱。 三、总结 李清照一生之中,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词,传唱至今,在当时那种社会伦理环境下,她的行为,她的思想受到当时士大夫族的诟病迫害,但历史终于还是把她优秀的文学作品留了下来,我们今天,也才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在千年前就具有现代女性思想的伟大才女。 参考:《李清照词全集》 《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中南大学教授杨雨 《中国历代名女》——一代词人李清照 《百家讲坛——李清照》——康震

(完整版)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 演讲人:康震 讲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世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人并称为“韩柳”。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鸣惊人。他们共同提倡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年1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收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盘点?今天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 全文: 我们讲完“三苏”之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要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行一番总结和盘点,归结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跨越时代的文人群体,他们的总体成就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 上一集我们说到李清照和赵明成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我们就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一对新人这么有才华,这么般配,他们的生活是怎么幸福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幸福指数能有多高?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有一首词做了一个回答,这首词的词牌叫《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其实写得也非常好,春天到了,卖花郎挑着这个花担卖花,李清照看到了,买来了一枝鲜花,这个鲜花上面还有点点的露珠,看上去是楚楚动人,非常地漂亮,左看右看,真好看,看了一会儿啊,就看出点犹豫来了,也看出点担心来了,她担心什么呢?她担心说,这花这么好看,我拿回家了以后,让我丈夫赵明诚看了,他就老喜欢这个花了,就不一定喜欢我了,因为什么呢?他可能会觉得这个花比我这个人长得还漂亮,所以她说: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我就害怕他看见这个花以后犯猜疑,就觉得这个花怎么长得比我夫人还要漂亮。其实我们想想,李清照

这会也就才十八、九岁,本来就是青春年少、青春焕发,她又饱读诗书,气质是清丽而高雅,怎么会担心连一枝花都比不过呢?她之所以这么故意要猜疑赵明诚的想法,之所以要故意这么样去嫉妒这一枝鲜花,有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想很柔情地告诉赵明诚,我是多么多么地在乎你,也是想顺带着告诉别人,在我们家赵明诚的眼睛里头,我永远都是最漂亮的那个惟一。这个词人写词,尤其是女性词人写词,那种纤细的内心的活动,往往她要表达一个意思,要从反面去说,当她说是的时候,往往是说她不是;当她说不是的时候,往往说就是。所以她接下来才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好,你这朵鲜花,你不是很漂亮吗?好,我们就来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云鬓间,插在我的头发里头,鲜花和美人的脸庞并列,然后等到赵明诚从太学放学回来以后,看一看咱们俩到底谁更漂亮,那就得让赵明诚来说个答案。其实她心里很清楚,非常喜欢她的赵明诚肯定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说,这朵鲜花确实是美啊,不过我的夫人确实更美。 画外音: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所以我们说通过这样一首词,我们能够非常细微地体察

百家讲坛《武则天》讲稿_蒙曼

百家讲坛《武则天》讲稿_蒙曼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武则天》讲稿蒙曼简介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1992 年至1999 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蒙曼。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 年至 2002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隋唐史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 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著有《唐代前朝北衙禁军制度研究》。发表论、文《开天政局中的唐元功臣集团》《公主婚姻与武周以后的政局》、、《《唐玄宗朝北衙禁军准内廷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唐代长安的公主。宅第》《延客与惑君》武则天的前言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她是唯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美貌、智慧、狡诈、狠毒、领导艺术、领袖魅力、卓越的洞见力,都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来不休。那么,一千多年后的年轻的女教授,将给她怎样的全新的诠 -1-释呢,那些挥之不去的谜题,在此间怎样被层层开解,蒙曼教授,用其独特的敏锐的女性视角,重新解读武则天,令人激动,发人深省。历史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而根据福柯的看法,文字中早已渗透了权力的改造。一切历史形象,也因此都在文字中扭曲、变形。这样看来,尽管岁月留痕,但洛阳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还是被改造最少的历史证物——据说,这尊意为光明普照的慈悲之佛,正是依据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北魏以来,从荒凉边塞走来的皇帝们,一方面拜倒在佛祖脚下,另一方面也把自己想象成法力无边的佛祖。他们留下了开窟造像的传 统:“凿石造佛,如朕”和他们一样,武则天也要当皇帝佛。帝身。然而,世俗和神圣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佛祖拈花一笑间,礼佛的女尼幻化成了乾元殿上的皇帝,曾经的妩媚与威严也升腾为庄严与慈悲,方额广颐的女皇凝固为“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的大佛。千载之下,当我们仰望十七米高的卢舍那大佛,内心的震撼无与伦比。这究竟是艺术的魅力,还是女皇的威灵, 同样的还

百家讲坛-康震-李清照

康震老师《李清照》系列节目(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敬请关注。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 语文新课标论文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七、颠沛流离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 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 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 七、颠沛流离 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 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 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阳的赵明诚却突然接到宋高宗赵构的诏书,任命他 为湖州知州,建炎三年六月,赵明诚离开李清照,赶往建康觐见宋高宗,没有想到这一去 竟是生与死的离别,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故去,剩下李清照孤身一人,飘落于世间。 望着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金石文物,李清照该如何处置?安葬了丈夫赵明诚之后,李清照该 走向何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继续讲述李清照在动荡岁月里的一点跌宕 起伏的生活。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七集——《颠沛流离》。 上一集我们说赵明诚由于积劳成疾在建康去世了,他这一去世不要紧,把李清照就一 个人丢在了纷乱的战火当中,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那么现在有两个很严酷的现实就摆在了李清照的面前:第一个,就是她现在孤身一人,生 活上依靠谁,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关系到她自身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什么呢?就是赵明诚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笔的文物遗产。我们都知道他们夫妻 两个集数十年的时间收藏了大批量的文物,那么这批文物现在的数量是多少呢?大概是两 万多件古籍图书,还有两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这批文 物究竟应该怎么样保护,尤其是不能让它落到金国人手里,更不能让它再毁于战火。这就 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两个很重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文物,因为当时李清照是住在建康城,而这个时候的建康已经非常地不 安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建炎三年的七月份开始,金国的名将金兀术,他率大兵由北 而南,他就攻下了建康城。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宋高宗就已经离开了建康,朝着东南沿 海一带逃亡了。所以建康城在赵明诚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危在旦夕,对于李清照来讲她个人 的安危和文物的安危实际上都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问题是怎么办呢?靠她一个人肯 定不行,这时候李清照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赵明诚的妹夫。这人的姓名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但是我们只要记住他担任的官职就可以,他当时担任兵部侍郎,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在洪州,也就是现在江西省的南昌市。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 曾巩 康震 全文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全文康震 目录:第一集:非常七加一 第二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第三集:《身处乡野名比天高》 第一集:非常七加一 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康震: 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也就是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苏轼那就不用说了。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苏洵你要是实在想不起来,因为跟他的小儿子一样,他也没什么特别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那也没事,你要会背《三字经》就可以,《三字经》里边说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老泉那是他的号,一说苏老泉想起来,这人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那是苏洵。所以说这几个人都有别的渠道。还有王安石,王安石你就是什么全都忘得干干净净了,你只要记住一条,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改革家,最大的改革家,再者说人家《伤仲永》历来的中学课本都是选的,还有那最著名的那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百家讲坛李清照

百家讲坛李清照 (十)一代词宗 画外音: 在前面的节目中,康震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杰出女词人李清照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极其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过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文学财富,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跟随康震老师透过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入手,一同走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将为您精彩解析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李清照》第十集《一代词宗》,敬请关注。 康震: 我们首先得来看她写的一首很著名的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这词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这重阳节的时候,愁云惨淡,没个好心情,为什么没有好心情?因为我的那个他,不在家,很简单;所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整个这个家里头一切都是那么凉冰冰的、凉森森的,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生机,就是因为我的他不在家,怎么办呢?那就喝上几杯酒,暖暖自己差不多快要凉透了的这颗心吧,“东篱把酒黄昏后” 正是黄昏时分,更加地思念在远方做官的他。喝上两杯酒,喝着喝着,突然闻到一股暗香,这个暗香“暗”字用得太好了,偷偷地香,静悄悄地香,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袭来的一阵香:“有暗香盈袖”更加让自己不但沉醉,而且混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你再不要问我,是不是这个时候我已经黯然神伤,是不是我这个时候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你且看:“帘卷西风” 这是倒过来说的,帘子不可能卷西风,是什么呢?是西风卷帘时,那人儿比那黄花还要消瘦,还要憔悴。这个:“人比黄花瘦”。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要用这个把这个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这人就有问题了。但是这有问题的人呢,是美丽的,美丽而又情感上很感伤,这叫“人比黄花瘦”,你不能说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画外音: 这首《醉花阴?重阳》,写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两地分居的岁月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老家度过了十三年静谧的家庭生活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调任莱州知州,李清照留守青州。又遇重阳节,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重阳》,在写好之后,

李清照词讲稿

李清照词讲稿 先补充讲解一个诗词鉴赏方法:双重语境(时代大环境+作者小环境) 李清照: ①中国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确实堪称旷世才女。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②美满爱情。《金石录后序》两人共同的爱好,是喜欢搜集古董,搜集古玩、书画、金石、玉器、碑帖等。南逃时,装了几十车,后来不断辗转,加上赵明诚病逝,最后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经过一场战乱,国家人事全非,家庭也人事全非。老家有十几间空房,;“赌书消得泼茶香”。烹一壶好茶,说一句典故,一起猜出自何书何卷何册,李清照记忆力比赵明诚好,经常赢,赢了后往往大笑,茶都洒在身上。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李清照的集子里有一张画像,上面是赵明诚的题词。这么一位才学高、品格高的女子,也不必再求什么人间的名利富贵,跟她一同去隐居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③显贵家世(读书环境):父李格非(礼部员外郎、文学家、欧苏朋友)母亲(状元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