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为什么要学法相?

01为什么要学法相?

(一)为什么要学法相?

我们把佛教分三个阶段,第一是根本乘,一般也叫部派佛学,是原始佛教直接流传下来的,还是保持以前的形式;第二个阶段是瑜伽的阶段,是从根本佛教发展到大乘的,特别地重视大乘的意义,而从唯识的观点来讲一切法的;最后是中观的体系,以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来讲佛教。

第一个阶段是根本乘,基本上是讲过了,不管听的人已经走了多少,这个两年课程,已经是结束了。新来的,以前的根本乘没有听到的可以补。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所以还是要进入第二个阶段——“瑜伽”的那一部分。

在印度的佛学里边,从根本乘分出两支,发展到两支:一个是从缘起的方面特别强调的,认为一切法都是从识所变的——“瑜伽”的那一部分;另外一个就是“中观”的部分,一切法都是自性空,没有一个根本的——什么阿赖耶识之类的都没有的,都是自性空的。那么这两个,我们按照次第学,应当是从根本乘到瑜伽,再从瑜伽进入中观,这是一般的这个发展的次第如此。学法的次第也应当如此。如果根本乘没有的话,我们学瑜伽就是空洞的,也是界限不明的。那么瑜伽的阶段不经过的话,学中观更是没有抓挠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尽管他学的天台、华严——这个很高的,但他就是抓不到个要领。这个我自己也有经验,在我们最初接触佛教的时候,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一般都是宣传的印光老法师的净土宗的那些教义。净土宗,当然是不能停留在一句阿弥陀佛,总要讲点道理。那时候讲教理的,净土宗的主要的理论基础都是天台宗的。从这个天台宗的智者大师的《十疑论》开始,历代的天台宗的祖师,都是弘扬净土的,也是带修净土的,一直到印光大师,他本身也是天台宗的教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学净土,开始也是研究天台,但是佛教的基础没有,直接地跳到天台的教理去呢,有一定的困难。学的东西不能说不懂,但是懂得不透,真正是哪么回事呢,自己心里也是没有一个踏实的概念。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学法,自己感到不踏实。

后来一个机会,就是范老居士在法相学社讲法相这个学说,他是根据深浅、按照次第编了六册法相课本。那时很多学佛的都去报名了。但是法相是不好学的,开始我们学的时候,那个讲堂是坐满的,还挤不下,过了一两个月之后,就少了一大半。再过了一两个月,那基本

上就是十来个人,一直到最后范老往生,听众就是十来个居士,就是这么多。因为法相是比较严密的一门课,不是大而化之地讲了,大概知道就算了,如果搞不清楚的话,那还是懂不了的。

法相有什么好处?法相就是佛亲口说的那些名词。我们在世间上讲一门什么课,假使说数学的,数学里边有很多的专门名词;讲医学的,医学里边有很多专门名词;讲工程的也有很多专门的名词。如果这些名词你不知道,那么他这套学说你是不会知道的。同样的,我们在佛教里边,也有很多专门名词,这是佛亲口说的法相。那么这个法相如果你不学的话,你要把佛教搞得清清楚楚的,当然不可能。所以说我们要学佛教呢,决定要把佛的那些专门名词学到手,然后,佛的这个内涵,才能够明确地知道。

讲法相的时候,界限是很严格的。我们举一个例,一般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从法相的角度来看,这话是错的。这个“报”,异熟报是无记的没有善恶,所以说善报恶报这个话就讲错了,根本不符合法相。那么该怎么样地说呢?“善有乐报、恶有苦报”。你做了善,感的报是快乐的,就是可以使人感到舒服的;那么做了恶之后有苦报,那么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了,或者人间受苦等等。这个就是说,你如果不明法相的话,你就会犯错误。因为法相里边“异熟报”是无记的,不能有善恶的,你讲了善报恶报就错了。

那么这个界限为什么那么严密呢?因为不严密的话,很多意思就会搞错。我们说一个经常用的例子,那就是说“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烦恼障我们的道,把我们的自性蒙蔽了,起了烦恼呢,做坏事了,那跟修道是不顺的,障住我们修道的——烦恼障。那么“所知障”呢?一般人就是烦恼障这么解,所知障也是这么解了:你知道得太多了,就把你障住了,你就不能进道了,——最好就是说什么都不知道,那才进道了。

这个话对不对头呢?错误的!“所知障”,我们说你所知不够,才叫“所知障”。所知里边你是太少了,这个叫“所知障”。那么“烦恼障”呢——烦恼本身是障。“所知障”呢——所知的障,就是把你所知障住了,使你不知道,这个叫“所知障”。如果照六离合释来说,“烦恼障”是持业释,烦恼就是障;“所知障”是依主释,所知的障,这个障把你“所知”障住了,这个叫所知障。并不是说你知得太多了,

你就修不来道了。所以很多人误会,“你要修行,最好不要看书,看了书之后,你的知见就很多,就修不成行”,这个话是错的。

你把知见学错了,或者学得很庞杂,没有定解;或者是东学西学的,弄不成一个体系,成不了一个套,那当然修行不行。假使你要修行的话,没有一个体系的明确的理论为指导的话,你根本就不能上路。那就是所知要有明确的所知,才能修道,所以这个“所知障”、“烦恼障”不能依文解义地讲,一定要以佛的原意来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法相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学法相的话,那你犯了很多错误,自己把佛的意思搞错了也不知道,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个很简单,我们在上海,那个时候有一本书,好像是江味农的《金刚经》的注解,很厚一本,出来了,很多人去请。当然佛教徒请的也有,后来一个气功师也要请。我就问他:“你个气功师,你请它干什么呢?”他说:“这个跟我们气功里边很有关系,我们很需要这个书。”那么我说:“你的见地和金刚经的见地是不是一样的呢?他讲了那么多,跟你们气功里面修法是不是一个道理呢?”他说:“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话,你就是佛教了,你怎么还练气功呢?那就是依文解义,他糊里糊涂地看一看,好像是跟我讲的是一样的,实际上他这个里边的法相你没看清楚,你根本就没有学,你以为是跟你一样的,实际上跟你不一样的。

《金刚经》的境界须菩提才能真正领会,须菩提是哪个?解空第一的大弟子,证了阿罗汉果以上的,那么你这个气功师,证了什么果呢?跟那个阿罗汉须菩提见解一模一样了?这个话我们说你不是吹牛么,就是什么?就是“增上慢”了。你根本不会跟他一样的。如果你有几分相似了,你决定投身到佛教来了,把气功就丢了,你怎么还会搞你的气功呢?你自己认为是一样的,那就是说把那个书根本没有看懂,就是以自己的私心作解——以为这个书跟我想得一样——实际上根本不一样。所以说,像这些情况我们举了很多例,你不学法相的话,你想把佛教学好,一般是不大可能的。

当时我讲自己的经验,学天台感到不踏实,我给自己打个比喻就是:水里抓皮球。你抓了这个,它滚过去了,抓了那个,它又滚到那边去了,总不能把它抓实。学法相一开始学了之后就有很明确的踏实感,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什么犹豫的,这个就是不一样了,而且是很科学化。佛教本来是很科学化的,佛教的理论是缘起论。缘起论就

是说你哪一些条件组合以后,产生的效果是决定的。那跟我们科学里边一样的。假使我们说化学里边,两个氢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结合之后,一烧,决定成这个水,不会变其他东西的。那么佛教里边的缘起论一样的,你什么缘起碰到之后,将来产生的果,决定如此,不会调第二个果来的。

那么我们海公上师简单的比喻就是烧饭:你要吃饭,你要的是饭,但你不能求饭,你求饭只有讨饭去了。你要吃饭的话,你要求的是米、水、锅、柴,还有引火的火柴。你把锅、米洗干净,加了水摆在锅里,把柴用引火柴烧起,半个多小时,决定是饭,不会是其他东西的。如果你缺了一个条件的话,那就是不行的。没有锅的话,你烧什么?没有水的话,你烧的饭是焦的米;没有火的话,摆一万年还是生的米;如果没有引火柴,什么都搞好了,火引不起来,也不行;如果没有米,你煮了半天是一锅水。

所以缘起论就是说,你一个法的缘起缺一个,就不能成这个法。这个是很科学的,一点也没有带一点玄的味道,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学佛法,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来学。

从民国以来,法相宗是在抬头、在复兴,什么原因?就是说我们中国在开放以后,接受了海外的科学思想以后,以前玄学的那个气味已经扫荡得差不多了。尤其是经过文革,很多人连孔夫子的儒家都不太清楚了,不要说老、庄之类的了。那么这些玄学的气味扫掉之后,接受这个科学的佛教,是最适合的时机。当时因为我们天台宗、三论宗的时候,一般的知识份子都是儒家、老庄之类的学得很多,所以以他们的这个思想理论基础接受这个空性的理论,决定是带玄的味道。而现在的人,他是接受科学的,那么跟佛原始讲的法相是非常接近的。所以说我们讲,现在法相宗是对机的。

法相宗,也就是唯识宗。法相跟唯识是一个事情两方面,讲法相就是讲宇宙的万法是什么东西;讲唯识,宇宙的万法它归根结底是怎么变出来的。这两个是一个东西两方面。在一般的研究佛教的那些人,他们的结论就是:最哲学化的佛教理论就是唯识宗的理论。那就是最接近于现在的哲学的理论就是唯识法相的理论,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做一个对佛教有一定知识的人,那对法相是不能不学。

如果你飘飘皮皮,“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往生了”。当然,只要一句阿弥陀佛,你能够踏踏实实地念下去,那是当然可以——你到西方再

去学。如果你这辈子一句阿弥陀佛念的时候,心还打妄想,感到这个道理没搞清楚,不踏实,那你要研究法相。

如你要劝人家信佛的话,你更要研究法相。因为没有法相的话,不能使人信服。你说念阿弥陀佛功德很大,为什么功德大?几句话一问,你就没有话说了。如果法相学好的话,你可以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一大套;如果你法相学得非常深透的,讲一天一夜也讲不完的。你读的东西很多,你学了那么多书,你把相应的道理都给他讲,那他听起来当然信服。所以说我们要自利利他,一定要学法相。

再一个,我们如果要学空观,空性的、般若的道理,如果没有法相的基础,那也是学得个“豁达空”,或者是模棱两可的空,就是不踏实的空。因为空的概念,不能直接从把一个空,“一切法空,我知道了!一切法就是空的”。那太简单了,这个小孩子也懂。真正的空,要把它了解的话,不是那么简单。龙树菩萨就是那个话,你要涅槃智,涅槃就是空性,这个空性的智慧要知道的话,先要学一切法有的智,就是法住智。他的原话是“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你要知道一切法空的道理,你先要把一切法的缘起的道理知道。缘起的道理知道后,性空自然在里边。如果缘起不知道,你说一切法空,那就不晓得空什么了。

他们有的人说一切法是空,这个桌子空的,那么桌子到底有没有呢?空的么,你说东西怎么摆得住呢?你走过去怎么把你顶住呢?你说空的话,我过去应当是毫无阻碍的,但是它又把你顶住了。我们说缘起性空是自性空,并不是那个法没有。在我们执著实在的那个感觉没有去掉之前,这个东西在我们里边要起作用的,作用是有的。真正我们证了空性之后,把这个执著去掉了,须弥山也挡你不住,你可以穿过去,那个时候,你是空性证到了。现在,你要缘起的道理知道之后,才能证到空性。所以说缘起不知道,空性也证不到。

我们说《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我们一般的注解都会这么说,“照见五蕴皆空”,先要“照见五蕴”,五蕴是什么东西,然后是“皆空”,才是空。你“五蕴”都不知道,你怎么空得了呢,空什么东西呢?

假使我们说我们要抓一个敌人,那你把这个敌人一定要认得很清楚,他是个子有怎么高,年龄大概几岁,脸上有什么特征,说话的口音是怎么样的,带什么口音的,你弄得一清二楚的话,你假使关口里

边、或者火车、轮船上碰到这个人了,一看样子就知道他是我们要抓的人,把他抓住了,可以消灭他了。如果他本身的形状你也不知道,他什么特征,什么都不知道,你说我要消灭他,你乱抓一个人,把他消灭掉了。你把自己人害了,把敌人还放在那里。那你怎么空得了呢?空他不了的。所以一定要把它的这个缘起的一些特征(法相)知道之后,才能使它空掉。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法相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佛,如果把这个阶段跳过去,那就是不能彻底地把佛学学好的。

(节选《大乘五蕴论讲记-第一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