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东方的小国是()

A. 日本

B. 英国

C. 韩国

D. 法国

2.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节颂》)诗中“黄海波涛怒气冲”的人物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海疆英魂()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邓世昌

D. 陈化成

3.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的条款是()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开埠通商

C. 办工厂

D. 割台湾等大片领土

4. “此日漫挥天下,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这副挽联悼念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哪位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

A. 林则徐

B. 丁汝昌

C. 邓世昌

D. 左宗棠

5.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锋向前,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A. 丁汝昌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6. 以下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

B. 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 赔款白银数额巨大

B. 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割台湾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 《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

A. 赔偿白银二亿两

B. 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

C. 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左宝贵

D. 丁汝昌

10.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与哪一战争有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际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此对联出现的时间是()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12. 请给如图人物进择一个最合适的称谓()

A. 民族英雄

B. 科学家

C. 洋务派代表

D. 维新派代表

13.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悼念谁撰写的。他是()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14. 下列是小刚在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中遇到的一道题:“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1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民族英雄牺牲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6.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 岳飞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戚继光

17. 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 德国“强租”胶州湾

D.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18. 十九世纪末年,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9. 《辛丑条约》正式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台湾再次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错误:______ 订正:______ 。

20.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丁汝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______ 。

【答案】

1. A

2. C

3. D

4. C

5. D

6. D

7. D

8. D

9. A

10. C

11. D 12. A 13. C 14. C

15. C

16. C 17. A 18. C

19. 《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20. ×

【解析】

1.

据材料“东方的小国”“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在1894-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及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海波涛怒气冲”.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故选C.

本题考查邓世昌的事迹.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黄海海战.

3.

据所学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考查的重点,注意识记这些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及英雄人物邓世昌.

5.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D.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6.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所以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7.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话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8.

据所学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9.

依据所学,“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写给邓世昌的挽联,高度赞扬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打击日本侵略者,为国捐捐躯的精神.

故选A.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本题以邓世昌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

据“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始.”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

由对联中的“台湾今已归日本”可知,此联出现的时间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98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所以邓世昌是民族英雄.

故选A.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

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事实,教育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13.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邓世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4.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直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收回了台湾,日本侵占中国台湾长达50年.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5.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军舰撞向日舰,最后英勇牺牲.光绪帝这幅挽联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事实.

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事实,教育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16.

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传说光绪皇帝给北洋海军邓世昌的挽联.大意是:今天追悼会,天下人都为之流泪.海军有你,足以壮大海军的军威.背景是赞扬邓世昌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显示出了北洋海军的气节与威名.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教育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17.

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人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

关于“公车上书”,学生还要掌握其历史意义:虽然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18.

由材料“19世纪末,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是指甲午海战之际,正好赶上慈禧60大寿,所有官员不是忙于筹备军事,而是如何巴结慈禧.“三军败绩”指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在黄海大战中,北洋海军惨败,后又在威海卫被日军歼灭.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特别要记住《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19.

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台湾再次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故答案为:错误:《辛丑条约》;订正:《马关条约》.

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0.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不是丁汝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教育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高一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方法指导】 通过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受屈辱的原因,并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链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不过,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2) B(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通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也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持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2.导火线:1894年春,朝鲜爆发,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A(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日本占领平壤 3.黄海大战:(人物),日本控制黄海 4.旅顺、大连战役:清军将逃兵溃 5.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B(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双方代表:1895年4月,和伊藤博文。 2.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争,挑起中日战争。其中,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的地点是( A ) A、牙山口外丰岛海面 B、大东沟附近海面 C、大连附近海面 D、大沽口海面 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中弹牺牲。他牺牲于( A )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A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人民解放战争 4、有人说:“从前我们国家还仅仅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个苛刻的条约是(C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A ) A. 93年 B. 65年 C. 50年 D. 30年 4、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个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C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个国家的贸易联系 C.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D ) A. 深入到中国内地 B. 集中到沿海一带 C.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能够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7、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D ) 8、《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D )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9、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 C ) A、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B、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C、重新划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D、保证美国在华经济利益 10、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屠城四天三夜,杀害两万多中国人。这个事件发生在( C ) A、九连城 B、旅顺 C、花园口 D、丰岛 二、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现今中国已开通通商口岸之外,庆准添设下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一)湖北省荆州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 浙江省杭州府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甲午中日战争每日一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甲午中日战争每日一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20xx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影响 1.失败的原因 (1)从中国方面看 ①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②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

③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使清军作战被动, 一败再败。 (2)从日本方面看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 充分。 ②日军作战方针明确,机动灵活,战斗力强。 (2)对朝鲜 进一步被日本控制,日本的“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 (3)对日本 战争使其获得巨大利益,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提高了国 际地位。同时也使日本军事实力大增,为进一步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4)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 同时列强对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二、从赔款的角度理解“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 (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 也相当于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 无疑加速了日本的资本积累。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 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二、比较题: 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简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得分,若学生作答的答案不在此列,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 五、论述题: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必然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 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知识重组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中国处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更替阶段。 影响 影响 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封建君 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想化、生活现代化等方面的影响,需要综合必修一、二、三的知识。

是资本输出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才出现,资本输出在鸦片战争后就出现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期都是社会生活剧烈变革的时期,进步人士一般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断发易服”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误区警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了辛亥革命,中国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侵略,但在这一期间日本、美国加紧对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和美国不但没有放松对华侵略,相反,它们趁机加强了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 3.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绝对否定儒家思想,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时间考点试题在线 2010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模拟预测5 2011 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 俗的影响 例题1 1.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1·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这映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两项;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项。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备考指南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命题方向主要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情境,多角度分析评价辛亥革命。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分析资产阶级探索的表现、特点及影响;还要注意与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分析比较。 深化提升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重点) 目标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难点) 目标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_、侵略_________、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_________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海战(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_________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_________沉着应战,与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 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 5.威海卫战役 日军夹攻山东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_________年4月;地点:日本_________; (2)双方代表 中国的_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 ④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_______,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建立“________”,划分“___________”,美国则提出“__________”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三、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开始。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 3.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试题 一.非选择题 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_1894_; 2. 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9个月; 4. 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6. 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日本广岛签订的(地点); 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李鸿章; 10. 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 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场; 13. 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二.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

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 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___________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 1895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6页----17页的黄海大战,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 四.自我小结 学生用三.四句话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五.达标测试 1.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2.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是在() A马尾海战后 B丰岛海战后 C 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后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50年的宝岛之战后,台湾终于回归祖国,你知道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伊梨条约》《北京条约 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清军舰队是() A 北洋水师 B南洋水师 C福建水师 D湘军 5、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10、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课后反思: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丰岛海战 B、日本增兵朝鲜 C.平壤战役 D.黄海战役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是指民族英雄( ) A.丁汝昌 B.左宝贵C.邓世昌 D、刘铭传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应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地给日本,其中由于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被迫归还中国的是(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香港岛 6.最早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然而从战前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战争胜负的筹码并非倾斜于日方。 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全国可以动员的陆军,包括后备兵员在内,不过22万人。在战争中实际出征兵力最高时达到17万人。日本陆军配备的野战炮不过300门。而清政府可调动的军队约35万人,大部分配备德国的克虏伯炮。日本海军当时有军舰28艘,约5.7万吨,主力舰最大不过4删多吨。清政府则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个水师,共有军舰82艘、水雷艇25只,约8.5万吨。其中北洋水师有军舰22艘、4.1万吨,镇远、定远两主力舰均为7350吨,号称东洋第一舰。无论是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甲午中日战争每日一题

专题甲午中日战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影响 1.失败的原因 (1)从中国方面看 ①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②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 ③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使清军作战被动,一败再败。 (2)从日本方面看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②日军作战方针明确,机动灵活,战斗力强。 (2)对朝鲜 进一步被日本控制,日本的“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 (3)对日本 战争使其获得巨大利益,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提高了国际地位。同时也使日本军事实力大增,为进一步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4)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二、从赔款的角度理解“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 (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也相当于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加速了日本的资本积累。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 (3)赔款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的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 3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3 课甲午中日战争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 A、赔款白银2亿两 B、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C、开放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通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从清政府获得了一项以前西方国家都没有获得过的特权,这一特权是( ) A、清朝向日本割让土地 B、巨额的战争赔款 C、允许日本开设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史实: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推论:《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A、正确 B、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学习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不会的问题做出标记。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甲午风云》视频、参考资料、课堂评价表 时事链接钓鱼岛问题 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有力反制措施、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巨大凝聚力、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和高度警惕,沉重打击了日方的嚣张气焰,但是,日方拒不改变其错误立场,继续不择手段地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安排。(查阅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总结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甲午风云》,再现历史场景,以此导入新课。 二、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按照分好的六个小组分别进行展示, 梳理基础知识,教师进行点拨。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教材中没涉及到,教师应结合参考资料进行指点。 三、小组内讨论,分组展示两个合作探究题,1、3、5、组第一个探究题, 2、4、6、组第二个探究题,讨论好后年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每组派代表讲 解,教师点评,尤其在答题技巧上多讲解。 四、对一些中考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做到举一反三。 五、系统本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展示在黑板上,目的是形成知 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掌握讲述任何战争都围绕这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圆明园遗迹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A B C D 2、“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5、“《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 C.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9、110年前列强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影响(附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影响 一、 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 A. 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 B. 历史教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3.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材料中梁启超() A. 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 B. 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新的范式转换 C.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 D. 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族民主色彩 4.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包括“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改定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一颗炮弹划过天际,打破了天国的梦幻,昔日强盛而繁华的外衣,在一夕之间被剥落。随着岁月的流逝,甲午战争似乎已成了一个与当今无关的历史陈迹。但是,历史是不应忘却的。重新翻开一百二十年前中华民族的这一页痛史历史,我们将会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启示。 一、对于日本右翼的野心和狡诈,必须高度警惕。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丰岛偷袭北洋舰队和运兵船,甲午战争正式爆发。至于黄海上的海军大战,也不是简单的遭遇战,而是日军主动抓住战机,给北洋水师致命一击。关于这一点,日本右翼的历史解读也是有悖史实的。日本军国主义习惯于捏造事实,篡改历史。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哪一次扩大侵华不是伴随着谎言和杜撰出荒谬的理由?当年日本的巧言令色,无非是为了寻找侵略扩张的借口。如今还有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而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制度,还要去靖国神社拜鬼,图谋钓鱼岛领土。对此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二、自强自立,努力发展,不能幻想依靠外来力量。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既耽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三、坚持走优化军事路线,保持军事优势,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国家富强。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四、居安思危,实现民族复兴。 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了任人欺凌的屈辱地位,国际地位、综合国力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天来纪念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不仅是为了怀念历史,更多地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最近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拥有了和平发展的环境,在我们同学们自己的感受当中,似乎战争、动乱都是别的国家相当遥远的一个新闻,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我们实在还是处在动荡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使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目光审视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讲,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和平崛起并不取决于单方面的良好愿望,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台湾局势,都唤醒我们要时刻回顾历史,居安思危,真正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五、坚持海洋强国的策略,海上实力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维护海权、经略海洋、发展海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放眼全球,着眼未来,把握机遇,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才能真正肩负起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神圣使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航船鼓起风帆,破浪远航。 六、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催生海军实力。 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海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海洋意识虽不能一蹴而就地催生现代海军实力,但却会对海军建设起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内在驱动作用,并在战略决策、用人机制、武器发展、体制编制等方面产生强烈的渗透与辐射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 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东方的小国是() A. 日本 B. 英国 C. 韩国 D. 法国 2.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节颂》)诗中“黄海波涛怒气冲”的人物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海疆英魂()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邓世昌 D. 陈化成 3.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的条款是()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开埠通商 C. 办工厂 D. 割台湾等大片领土 4. “此日漫挥天下,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这副挽联悼念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哪位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 A. 林则徐 B. 丁汝昌 C. 邓世昌 D. 左宗棠 5.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锋向前,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A. 丁汝昌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6. 以下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 B. 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 赔款白银数额巨大 B. 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割台湾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 《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 A. 赔偿白银二亿两 B. 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 C. 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左宝贵 D. 丁汝昌 10.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与哪一战争有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际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此对联出现的时间是()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12. 请给如图人物进择一个最合适的称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新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日照月考]《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关键信息是:“直前扫荡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A、B两项两个时期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北洋水师,故可排除;从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来看,当时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D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与日本在黄海、威海卫进行了海战等,故C项正确。 2.[2016·惠州市二调]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答案B 解析根据史实可知“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是指中国由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制的变化。这属于政治上的激进。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16·沧州月考]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没有觉醒,故选B项。 4.[2016·安徽蚌埠质检]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 A.戊戌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回到中世纪”体现了运动的落后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属于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故A、C、D三项错误。 [提能题组] 5.[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这反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 ) A.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战争 C.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 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内容可知,一部分国人把民族战争当成了中国某一军事力量的独立战争,没有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内在统一性,故选D项。 6.[2015·皖南八校联考]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