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标本采集

材料:

1.标本夹板用坚硬的木条制成,供室内压制标本用,夹板长50cm,宽45cm。另外还有

一种轻便标本夹板,用胶合板或铁丝网制成,便于携带,备上山使用。

2.吸水草纸较细的草纸即可,主要要求吸水能力强。

3.采集箱用白铁制成,长54cm,宽27cm,高14cm,上面弧形凸起,中部留一个长40cm,

宽20cm的活页门,两端备有环扣,以备配背带用。

4.枝箭是作为剪取木本植物枝条用的。分手箭和高枝剪两者,后者是采集高大乔木的枝

条用的。

5.小铁镐采集植物的地下部分时用

6.气压表(海拔表)用来测量山地海拔高度,以了解植物垂直分布界线。

7.标本野外采集记录本记录采集地点、环境等资料用,一般长15~20cm,每100~200页

装订成一册。

8.号牌用白色硬纸做成,长方形,一般长5cm,宽2.5cm,一端打孔备穿线用。每一个

标本都要挂一个号牌。

9.钢卷尺用以测量植物的胸高直径。

内容和方法:

1.采集木本、草本植物的方法

1)选择能代表该种植物特征的带叶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长度在40cm、宽度25cm以内,采同样的数份(视需要而定),稍加修剪并挂上号牌,然后夹入吸水草纸中压好,在野外可以暂时将同号的几份标本夹在一起

采集标本应注意以下各点:A、如果同一植物的枝条(或叶)在外形上有两种类型如柘树,有的没有刺,有的有刺,则两类枝条(或叶)都应采到;B、花或果(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为鉴定植物种类的主要依据,每枝标本都应具备;C、木本植物一般不挖取根部和剥取树皮,但当它们有比较特殊或为利用部分时(如乌药的根、厚朴的树皮),也应采其一段附在标本上;D、草本植物要采整株,并且连根掘出来,保持地下部分的完整。以作分类的依据。

2)采集每一种植物标本时,应该仔细观察它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特别是气味、颜色以及经过压制后就看不出来的特征,必须立即记载下来。

3)草本植物标本如果较大,标本夹容纳不下时,可以把它弯成“V”或“N”字形后再压;

要是植物体太大,则可以把它剪成几段,然后分别选取根部、中部和上部各一段做标本,多余的部分可不要,但生活时的高度要记载下来。

2.采集苔藓植物的方法

苔藓植物是孢子繁殖,采集的时候要注意采集到生有孢子囊的植株;如果有长在地面上的匍匐主茎,也一定要采下来。苔藓类一般长在树干、树枝上,要连树皮一起采下来。苔藓类有的单生,有的几种混生,但是必须每一种做成一种标本。在野外如果分不清单生或混生,可以分别采集,还要分别编号。孢子囊没有成熟的,精器卵器没有长成也要采,这在研究形态发育方面是必须用的资料。标本采好以后,要一种一种的分别用纸包好,放在软纸匣里,不要夹,也不要压,好好保存它们的自然状态。3.采集蕨类植物的方法

蕨类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孢子囊群的构造、排列方法、叶的形状、根茎特点等。所以要

采全株,并且带着孢子囊和根茎,不然就不容易鉴定种类。此外,在压制的时候,要把部分叶片背面向上。如果植株太大,可以采叶子的一部分(但要带尖端、中脉和一侧的一段),叶柄基部和部分根茎,而把植物的高度、阔度、裂片数目及叶柄的长度等记在记录本上。

4.采集寄生植物的方法

高等植物当中,有很多是寄生性的植物,如天麻、槲寄生、桑寄生等。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采集这类植物的时候,必须连寄主上它所寄生的部分同时采下,并把寄主的种类、性状同寄生植物的关系等记在记录册上。

采集供研究用的标本一定要填好采集记录,要知道一份没有记录,没有编号的标本,即使花果俱在,制作精良,也是一份没有研究价值的标本。对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标本,都是以采集人与采集号来称呼的,因此同一采集人,在不同时间、地点采集的标本不应有重号。有时容易疏忽采集地点的登记,致使后人无法重新采到这一珍贵的植物。

采集日期可告诉人们该植物的物候期,所以也是不能缺少的。产地、地形、环境分布、性状等项内容提供了该植物的分布范围、生态要求、生长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开展植物学的研究,引种驯化、资源利用、编写植物志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一项正式的科研项目采集的标本必须从开始时起,就注意标本的记录工作。

(一)准备

采集前应先收集有关采集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状况方面的资料,以便周密安排采集工作。同时应准备采集必需的用品,主要有:标本夹(45×30cm方格板2块,配以绳带)、标本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折成略小于标本夹的3~5张一叠若干)、采集袋(塑料袋)、枝剪、标签、野外记录纸、照相机、海拔仪、罗盘、望远镜、地形图等。采集方法及要求按植物类别加以分述。

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采集标本的要求

1.标本单株选择

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一次采不全,应记下目标,以备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学、科研用的标本就要精细一些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比如说同一种植物会有的异性叶(比如构树就有缺刻状分裂的和心状卵形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叶片)、雌雄异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标本以便于教学示范。2.采集步骤

按预定目标,选择合要求的单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条25~30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1)初步修整。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2)挂上标签,填上编号等(一律用铅笔。下同)。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3)填写野外记录。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当然实际操作也未必要填这么多的,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填写。

(4)暂放塑料采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时,集中压于标本夹中。

(5)采集中应注意同株至少采两份,用相同的采集号标记。如有的植物需要开花结果后再采,应记下所选单株座标方位,留以标记。同种不同地点的植物应另行编号。散落物(叶、种子、苞片等)装另备小纸袋中,并与所属枝条同号记载,影像记录与枝条所属单株同号记载。有些不便压在标本夹中的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应挂签,编号与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当然,在野外也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7)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

植物腊叶标本采集要点

(1)所采集的植物必须具备代表性(或典型性)和完整性,即木本植物要带枝采集,草本植物必须要全株带根采集,种子植物要有花有果,蕨类植物要带有孢子。

(2)标本采集时(或野外采集)必须要做详细的采集纪录,内容包括有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包括有详细的经度、纬度、海拔、坡面等信息)、标本号数、采集号数、采集地点的周边环境情况、对植物基本性状的描述(包括有株高、胸径、叶花果的基本性状、用途等)等。

(3)采集工具包括有海拔计、放大镜、枝剪、小锄头、采集纪录本等。

(4)植物腊叶标本需要有多个副本,一般是一式三份。

腊叶标本的采压与制作

腊叶标本是在适当的季节,采集全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经过压制待植物体完全干燥后,装订到台纸上的标本。该标本能够长期保存下来,是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宝贵的科学资料。

采压与制作腊叶标本的常用用品包括平枝剪、高枝剪、小锄头、小锯、采集箱或采集袋、标本夹、扩大镜、望远镜、号牌、铅笔、野外记录本、台纸、胶水、草纸、小剪、镊子、瓷盘等。腊叶标本的好坏和价值,取决于标本本身的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和美观程度。因此在采集时要认真观察、选择,作好野外观察记录,采回后要细心压制,妥善保存。其步骤如下:

1.标本的选择:采集时应全面的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无病虫的植株或部分。木本或藤本植物一般很大,可采适当长度(38~45cm)的带有花、果、叶的枝条(若同株植物有不同叶形的均应采集);草本植物采花、果、根、茎、叶具备的全株;蕨类植物采带有孢子囊群的孢子叶;苔藓植物采带有颈卵器及精子器的植株或具有孢子体的植株。

2.野外记录:野外记录在标本的鉴定中有特殊重要作用,它可补充所采标本的不足,如采集地点、时间,植物的生活环境,植物体各部分的详细特征,如树木高度、胸高直径、树皮颜色、裂开情况、叶、花果的颜色,气味等。都应当场作好采集记录。

3.标本编号:在采集记录时应立即进行标本编号,挂上号牌(用硬纸制成)。其号数应与采集记录表上一致。同一标本,一般采集三份,应用同一采集号。

野外采集以后最大的问题是保鲜。短时间内可以把叶片放在底部装有少量水的袋子中保持水分。回到实验室后,放-20度可以保持两周左右,先用液氮冻10min后放-80度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

在各个化橘红种植基地采样点,选择在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等具代表性的连片园地中生长正常的结果植株。叶片采样时分别在植株的不同方位选择顶芽稳定的阳枝,采摘顶芽以下的第3~4片正常叶,每株采集8~10片正常叶,放入保鲜袋中保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大凡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朽迈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例外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调和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例外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例外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统统的叶,我们能发现例外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例外?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例外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例外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例外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朽迈的统统过程。

树叶分类数字图像处理在树叶识别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在树叶识别中的应用 侯杰:土木系 侯晓鹏:林科院 苏东川:航院 张伟:精仪 指导教师:马慧敏教授 日期:2007.12.30

数字图像处理在树叶识别中的应用 一、课题意义及背景 1 课题背景 植物的识别与分类对于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系统的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物分类学是植物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然而,由于学科发展和社会等原因,全世界范围内目前从事经典分类(即传统的形态分类)的人数急剧下降,且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后继乏人,分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濒危学科”(Buyck,1999)。这不仅对于植物分类学本身,而且对整个植物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植物识别和分类主要由人工完成。然而地球上仅为人所知的有花植物就有大约25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植物世界,任何一个植物学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物种和名称,这就给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建立计算机化的植物识别系统,即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对植物进行识别和管理[1]。 2 课题意义[2-3] (1)人工进行植物叶形的分类难度很大。这种传统的判别方法要求操作者具有丰富的分类学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才能开展工作。要做到准确和快速地识别手中的植物是非常困难。并且相应人才极为短缺。 (2)仅为人所知的有花植物就有大约25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植物世界,任何一个植物学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物种和名称。建立植物识别系统和数据库十分必要。 (3)植物学研究人员在野外考察时, 时常需要获取植物叶片面积等参数。(4)叶子面积大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以及栽培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识别技术的树叶图像识别技术对于植物学,农业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xx》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 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出示问题: 1、数一数有几片xx?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一、按叶柄上叶的数量分为单叶和复叶: a.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叶片与叶柄间不具关节。 b.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小叶的叶,而且叶轴顶端不具芽,小叶基部不具腋芽。 其中复叶可以分为: 单身复叶:外形似单叶,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二出复叶:总叶柄上仅具二个小叶,又叫两小叶复叶。三出复叶:总叶柄上具三个小叶。羽状三出复叶:顶生小叶着生在总叶轴的顶端,其小叶柄较二个侧生小叶的小叶柄为长。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都着生在总叶柄顶端的一点上,小叶柄近等长。羽状复叶:指多个小叶排列于总叶轴两侧呈羽毛状。奇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一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单数。偶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二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偶数。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一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末次分枝连同其上的小叶叫羽片,羽片的轴叫羽片轴或小羽片轴。三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二回羽状复叶。 二、按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叶序)可以分为:

a.互生叶:每一节着生一叶,节间有距离,如杨属各种。 b.对生叶:每节相对两面各生一叶,如丁香属各种。 c.轮生叶:每节上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轮状,如杜松、夹竹桃等。 d.螺旋状着生叶:每节着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节间距较短,如云杉、冷杉。 e.簇生叶:多数叶子簇生于短枝上,如银杏、落叶松、雪松等短枝上的叶。 f.束生叶:指2个叶以上的叶,基部束生在一起,上部是分离的,如松属植物各种常2~5针一束。 三、按叶的形状可以分为: a.鳞形:叶片细小成鳞片状,如圆柏、侧柏。 b.锥形:叶较细短,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尖,又叫钻形叶。 c.刺形:叶扁平狭长,先端锐尖或渐尖,如杜松。 d.条形:叶片扁平而狭长,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两侧边缘近平行,又叫线形。 e.针形:叶细长而先端尖如针状。 f.披针:叶窄长,最宽处在中部或中下部,向上渐尖,长约为宽的3~4倍。 g.倒披针形:披针形的叶倒转,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向下渐狭。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1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1精 品版

《植物的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白纸,一些落叶,胶水,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十二组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一、辅助环节: 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叶 师: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认识植物的叶以及叶的组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2.能够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区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3.了解叶的一生,知道叶也是有生命的,懂得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齐读) 师: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先学后教: (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 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叶。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 (二)观察植物的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先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一): 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那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为什么?再把你认为是同一种的叶摆在一起,粘在白纸上。 (5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摆的最准确,粘的最整洁。)师:现在动起你们的小手,把桌子上的叶摆一摆吧。 (1)学生自学 (2)检测: 学生展示分类贴图 师:你怎样判断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呢? 引导学生说出同一种叶的形状相同,如有回答颜色相同的,要及时纠正。 总结:判断几片叶是不是同一种叶,要看他们的形状是否相同。 2.比一比,看一看 自学指导(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植物的叶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植物的四大分类

苔藓植物 特征: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里,常见长于石面、泥土表面、树干或枝条上。体形细小。 部份完全没有茎,根、叶的分化(苔类),部份则有茎及叶的雏形(藓类)。 所有苔藓植物都没有维管束构造,输水能力不强,因而限制它们的体形及高度。有假根,而没有真根。叶由单层细胞组成,整株植物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为植物界中较低等者。 有世代交替现象。苔藓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体,即能产生配子(性细胞)。配子体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后释出精子,精子以水作为媒介游进雌生殖器内,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体具有孢蒴(孢子囊),内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在适当环境,孢子萌发成丝状构造(原丝体)。原丝体产生芽体,芽体发育成配子体。 蕨类植物 特征:是界乎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最古老的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较配子体显著,一般所见的为孢子体。孢子体具有根、茎、叶。茎多横生在泥土里(根状茎),少数为直立。茎有维管束组织,负责输送水及养份,所以比苔藓植物较能适应陆地环境。孢子体的叶底产生孢子囊,囊里产有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后,囊

壁破裂,将孢子释出。在阴湿环境下,孢子会萌发,生长成配子体。 配子体的形状细小(如绿豆般),绿色,呈心形,称为原叶体,不具维管组织,平贴地面,利用假根巩固生长。 配子体具有雌雄性器官,即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作用要有水作为媒介才可进行,精子能游至颈卵器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在配子体上发育成长为独立生活的孢子体,与此同时,配子体则萎缩死亡。 裸子植物 特征: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高大乔木。 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 叶在枝上螺旋状排列。 开始有花的雏型,但不及被子植物的复杂,称为球花,单性,不具花被。 雄球花细小,能产生花粉,花粉只能利用风的传播,雌球花较大,胚珠裸露,传粉能萌发或花粉管直达胚珠,以进行受精,所以种子植物是毋须依赖水进行繁殖。 受精后胚珠成种子。 被子植物 特征: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 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 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

色叶植物分类

色叶植物分类 一、秋季色相植物 1 、秋色叶 ①红色/紫色:(黄栌、乌桕、漆树、卫矛、连香木、黄连木、地棉、五叶地棉、小檗、樱花、盐肤木、野漆、南天竹、花楸、百华花楸、红槲、山楂以及槭树类植物等。)②金黄色/黄褐色:(银杏、白蜡、鹅掌秋、加杨、柳、梧桐、榆、槐、白桦、复叶槭、紫荆、栾树、麻栎、栓皮栎、悬铃木、胡桃、水杉、落叶松、楸树、紫薇、榔榆、酸枣、猕猴桃、七叶树、水榆花楸、腊梅、石榴、黄槐、金缕梅、无患子、金合欢等。) 2、春色叶 ①春叶、红色/紫色:(臭椿、五角枫、红叶石楠、黄花柳、卫矛、黄连木、枫香、漆树、鸡爪槭、茶条槭、南蛇腾、红栎、乌桕、火炬树、盐肤木、花楸、南天竹、山楂、枫杨、小檗、爬山虎等。) ②新叶特殊色彩:(云杉、铁力木、红叶石楠。) 二、常色叶植物 1、彩缘 ①银边:(银边八仙花、镶边锦江球兰、高加索常春藤、银边常春藤等。) ②红边:(红边朱蕉、紫鹅绒等。) 2、彩脉 ①红色/银色: (银脉虾蟆草、银脉凤尾厥、银脉爵床、白网纹草、喜阴花等。) ②黄色:(金脉爵床、黑叶美叶芋等。) ③多种色彩:(彩纹秋海棠等。)

④白色或红色叶片、绿色叶脉:(花叶芋、抢刀药等。) 3、斑叶 ①点状:(洒金一叶兰、细叶变叶木、黄道星点木、洒金常春藤、白点常春藤等。) ②线状:(斑马小凤梨、斑马鸭趾草、条斑一条兰、虎皮兰、虎纹小凤梨、金心吊兰等。) ③块状: (黄金八角金盘、金心常春藤、锦叶白粉腾、虎耳秋海棠、变叶木、冷水花等。) ④彩斑:(三色虎耳草、彩叶草、七彩朱蕉等。) 4、彩色 ①红色/紫色:(美国红栌、红叶小檗、红叶景天等。) ②紫色:(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紫叶欧洲槲、紫叶矮樱、紫叶黄栌、紫叶榛、紫叶梓树等。) ③黄色/金黄色:(金叶女贞、金叶雪松、金叶鸡爪槭、金叶圆柏、金叶连翘、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金叶接骨木、金叶皂角、金叶刺槐、金叶六道木、金钱松、金叶风香果等。) ④银色:(银叶菊、银边翠(高山积雪)、银叶百里香等。) ⑤叶两面颜色不同:(银白杨、胡颓子、栓皮栎、青紫木。) ⑥多也是品种:(叶子花有紫色、红色、白色或红白两色等多个品种。) 植物花色、花期配置

三年级科学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A 秋叶飘飘这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 B 好我们一起背一遍:秋叶飘飘 C 这首儿歌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个季节?(秋天)怎么了?板书:植物的叶 秋天落叶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树叶,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收集的?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如果我们真的需要的话可以少采一些。因为树木是有生命的。 2.接下来请把你们小组捡来的树叶片数和种数统计在答题纸上。师:各小组汇报听一听哪各小组捡的片数和种树最多。 二、观察比较树叶 1.各小组捡得真多,在捡时你们见过这种树叶吗?课件 2好我们再来看这四片落叶,它们是同一种树叶吗?是为什么,不是又为什么呢?小组讨论。板书:形状 师:一小组你们是怎样认为的? 各小组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它们是同一种树叶,因为我们只要看它们的形状就知道了。 3.接下来请各小组把老师这些落叶根据形状找出来。看一看不同形

状的有几片? 师:展示汇报 4.是吗?我们各小组找得真棒,那好老师奖励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课件 5.谁来告诉老师都有哪些相同的结构?课件 师:它们相同的结构是都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我们看这些小分枝是叶脉,它们的作用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6.记得老师小的时候能用叶柄做游戏,不知你们玩过没有? 7.游戏时注意: 不要用力过大,注意安全; 不要乱扔叶柄叶; 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 8.好了。课下我们再接着玩儿。刚才我们用叶可以做游戏,那植物的叶还有哪些用处? 师:其实树叶有许多的用处,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观察。 9.同学们请看老师这还有两片树叶。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之处? 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由于课上我们需要,老师采了一片树叶,说明这片树叶长在树上是活的;干枯叶是老师从地上捡的说明它是死的。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标本采集 材料: 1.标本夹板用坚硬的木条制成,供室内压制标本用,夹板长50cm,宽45cm。另外还有 一种轻便标本夹板,用胶合板或铁丝网制成,便于携带,备上山使用。 2.吸水草纸较细的草纸即可,主要要求吸水能力强。 3.采集箱用白铁制成,长54cm,宽27cm,高14cm,上面弧形凸起,中部留一个长40cm, 宽20cm的活页门,两端备有环扣,以备配背带用。 4.枝箭是作为剪取木本植物枝条用的。分手箭和高枝剪两者,后者是采集高大乔木的枝 条用的。 5.小铁镐采集植物的地下部分时用 6.气压表(海拔表)用来测量山地海拔高度,以了解植物垂直分布界线。 7.标本野外采集记录本记录采集地点、环境等资料用,一般长15~20cm,每100~200页 装订成一册。 8.号牌用白色硬纸做成,长方形,一般长5cm,宽2.5cm,一端打孔备穿线用。每一个 标本都要挂一个号牌。 9.钢卷尺用以测量植物的胸高直径。 内容和方法: 1.采集木本、草本植物的方法 1)选择能代表该种植物特征的带叶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长度在40cm、宽度25cm以内,采同样的数份(视需要而定),稍加修剪并挂上号牌,然后夹入吸水草纸中压好,在野外可以暂时将同号的几份标本夹在一起 采集标本应注意以下各点:A、如果同一植物的枝条(或叶)在外形上有两种类型如柘树,有的没有刺,有的有刺,则两类枝条(或叶)都应采到;B、花或果(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为鉴定植物种类的主要依据,每枝标本都应具备;C、木本植物一般不挖取根部和剥取树皮,但当它们有比较特殊或为利用部分时(如乌药的根、厚朴的树皮),也应采其一段附在标本上;D、草本植物要采整株,并且连根掘出来,保持地下部分的完整。以作分类的依据。 2)采集每一种植物标本时,应该仔细观察它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特别是气味、颜色以及经过压制后就看不出来的特征,必须立即记载下来。 3)草本植物标本如果较大,标本夹容纳不下时,可以把它弯成“V”或“N”字形后再压; 要是植物体太大,则可以把它剪成几段,然后分别选取根部、中部和上部各一段做标本,多余的部分可不要,但生活时的高度要记载下来。 2.采集苔藓植物的方法 苔藓植物是孢子繁殖,采集的时候要注意采集到生有孢子囊的植株;如果有长在地面上的匍匐主茎,也一定要采下来。苔藓类一般长在树干、树枝上,要连树皮一起采下来。苔藓类有的单生,有的几种混生,但是必须每一种做成一种标本。在野外如果分不清单生或混生,可以分别采集,还要分别编号。孢子囊没有成熟的,精器卵器没有长成也要采,这在研究形态发育方面是必须用的资料。标本采好以后,要一种一种的分别用纸包好,放在软纸匣里,不要夹,也不要压,好好保存它们的自然状态。3.采集蕨类植物的方法 蕨类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孢子囊群的构造、排列方法、叶的形状、根茎特点等。所以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植物的叶》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了解植物的叶的外形特征,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比较各种叶的异同。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植物的叶各种各样,为什么都叫叶?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从而找出叶的结构特征,都有叶柄和叶片,叶片上有叶脉。然后引领学生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不同,体会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观察同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知道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感悟生命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自己的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 教师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出示课件中绚丽多彩的树叶图片。 2、课前要求大家去捡树叶,现在请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检查评价完成情况) 3、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林子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落叶,你是在什么地方捡的树叶?今天我们学习植物的叶。(揭示课题)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1、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强调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然后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 《植物的叶》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 1、同种叶子的生长形态具有不同的生长阶段,但具有相同的基本形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3、认识植物的叶片上具有叶脉,并认是不同植物叶脉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具有叶脉。 难点:对叶子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能描述其外形特征。 三、教具学具: 各种树叶、纸、笔、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过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子、花、果实、种子,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叶”。 (二)探究: 师:出示一袋新鲜落叶,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校园里捡来了一袋落叶,可是,全部混乱了,你们可以想办法帮这些叶子找到它的‘家人’吗?把同一棵树的叶子放在一起。” 生:猜想方法。 活动一:叶子的组成及叶脉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收集了落叶,现在把你们组的落叶集中在一起,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人”吧? 生:进行叶子分类——找“家人”。 生:上台分享。 师追问:它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生:因为这些叶子上的纹路是相同的,其他的叶子上的纹路不一样。 师补充引出重点:非常棒,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把叶子上的纹路称为叶脉。 师问:认真观察这些“一家人”的叶子和其他的叶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生:回答 师追问:他们有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生:这些叶子有两部分,分别是叶片和叶柄。 活动二:叶的生命过程 师:现在,我们认真观察一下这叶子的“一家人”,有什么不一样? 生:叶子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也有点不一样。 师追问:为什么这些叶子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也有点不一样? 生:猜想。 师验证猜想:展示一支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问:“观察到了什么?” 生:叶子经过叶芽、小叶、嫩叶、熟叶、老叶、黄叶的生命过程。 (三)总结: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具有叶脉,有的叶脉呈网状分布,有的叶脉呈平行分布。 (四)应用: 到校园找一种植物,利用多种感官,用A4纸对该叶片画一张线描像,并且给予一些介绍,下节课来进行一个分享评比,制作最精美的几个人可以得到老师很丰厚的奖励。 五、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b5E2RGbCAP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和意识。p1EanqFDPw 二、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课件:家乡四季美景 师:我们的家乡美吗? 师:你认为哪儿美呢? 预设:天空 小河 大树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 植物的叶 2、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 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 1 师:我捡了几片落叶?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师: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2 师: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预设:按形状分,有几种。 按大小分,有几种。 按颜色分,有几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大小、颜色 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生活动: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植物形态分类

植物分类方法 对于植物分类从本、叶、花、果四方面入手。具体介绍如下。 草本:具有木质部不甚发达的草质或肉质的茎,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当年枯萎的植物体。但也有地下茎发达而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绿叶的种类。 木本: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地上部分为多年生,分乔木和灌木。 滕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茎木质化的称木质藤本。如北五味子、葛、木通等;茎草质的称为草质藤本。如何首乌、葎草、栝楼、丝瓜、白扁豆等。

叶子是维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典型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子分类有按叶片与叶柄的数目关系为分单叶与复叶,其他的还有按叶脉、叶形状及花序的分法。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单果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不同,又可把单果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 聚合果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花托上,如蔷薇、草莓、悬钩子。 复果(聚花果、花序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花序中的每朵花形成独立的小果, 聚集在花序轴上,外形似一果实,如桑葚、菠萝、无花果。 单果复果

聚合果 花: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萼(calyx)、花冠(corolla)、雄蕊群(androecium)和雌蕊群(gynoecium)。其中花梗与花托相当于枝的部分,其余四部分相当于枝上的变态叶,常合称为花部(flower parts)。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称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则称为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一、按叶柄上叶的数量分为单叶和复叶: a.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叶片与叶柄间不具关节。 b.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小叶的叶,而且叶轴顶端不具芽,小叶基部不具腋芽。 其中复叶可以分为: 单身复叶:外形似单叶,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二出复叶:总叶柄上仅具二个小叶,又叫两小叶复叶。三出复叶:总叶柄上具三个小叶。羽状三出复叶:顶生小叶着生在总叶轴的顶端,其小叶柄较二个侧生小叶的小叶柄为长。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都着生在总叶柄顶端的一点上,小叶柄近等长。羽状复叶:指多个小叶排列于总叶轴两侧呈羽毛状。奇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一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单数。偶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二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偶数。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一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末次分枝连同其上的小叶叫羽片,羽片的轴叫羽片轴或小羽片轴。三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二回羽状复叶。 二、按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叶序)可以分为: a.互生叶:每一节着生一叶,节间有距离,如杨属各种。 b.对生叶:每节相对两面各生一叶,如丁香属各种。 c.轮生叶:每节上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轮状,如杜松、夹竹桃等。

d.螺旋状着生叶:每节着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节间距较短,如云杉、冷杉。 e.簇生叶:多数叶子簇生于短枝上,如银杏、落叶松、雪松等短枝上的叶。 f.束生叶:指2个叶以上的叶,基部束生在一起,上部是分离的,如松属植物各种常2~5针一束。 三、按叶的形状可以分为: a.鳞形:叶片细小成鳞片状,如圆柏、侧柏。 b.锥形:叶较细短,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尖,又叫钻形叶。 c.刺形:叶扁平狭长,先端锐尖或渐尖,如杜松。 d.条形:叶片扁平而狭长,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两侧边缘近平行,又叫线形。 e.针形:叶细长而先端尖如针状。 f.披针:叶窄长,最宽处在中部或中下部,向上渐尖,长约为宽的3~4倍。 g.倒披针形:披针形的叶倒转,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向下渐狭。 h.三角形:基部宽呈平截状,向上渐尖,状如三角,如白桦。 i.心形: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全形似心脏,如紫丁香。 j.肾形:横向较长,宽大于长,基部凹入,先端宽钝,形如肾。 k.扇形:顶端宽圆,向基部渐狭,形如折扇,如银杏。 l.菱形:呈近等边的斜方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叶》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叶》教 学反思教材把它放在了学习完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的后面,可能是让学生在学习认识植物的基础上在提出叶子的结构。但是我认为把这一课放在《我观察的大树》后面比较好。因为前面刚观察了大树(观察的方面包括:大树的叶、大树的树干、还有树冠),对大树的叶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我们在按课本的顺序学习《大树和小草》就会淡化学生观察叶子的印象,也会影响学生比较大树和小草,我们课本中大树的代表是樟树或是梧桐树他们的叶子有叶柄和叶片组成,但是我们的小草的代表是狗尾草,它的叶子却是没有叶柄的,如果没有叶的结构做基础学生很难发现大树和小草叶的不同。 还有水葫芦水葫芦票在水面上的秘密就是,水葫芦膨大的叶柄里充满了空气,使它很轻,水葫芦才能浮在水面上。如果没有叶的结构做基础我们又怎么解释膨大的部分呢?我们应怎么解释? 综上原因我认为《植物的叶》应提到前面上,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学生的观察植物的叶,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植物的叶有什么不同,加深学生对植物的叶的理解。 附: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在每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子的叶叫做单叶,如向日葵、玉米、桑树的叶;在每个叶柄上同时生长两个或两个以上叶片的叶叫做复叶, 如槐树、含羞草、花生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鸡蛋一样,叫卵形叶,如苹果树、桑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梭镖的头,叫披针形叶,如柳树、竹子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人的手掌,叫掌形叶,如枫树、蓖麻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叫扇形叶,如银杏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一条带子一样,叫带形叶,如玉米、狗尾草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心脏的形状一样,叫心形叶,如甘薯、牵牛花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圆圆的,叫圆形叶,如黄栌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尖尖的,像针一样,叫针形叶,如松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鳞片一样,叫鳞形叶,如侧柏的叶。还有很多植物有各种形状的叶,如葱的叶子像一根根管子,有的植物学家把它称为管形叶;鹅掌楸的叶子形状像鹅的脚,所以被叫做“鹅掌楸”,又因为叶片的形状特别像从前人们穿的马褂,所以又叫做“马褂木”。 1/ 1

植物的叶小学科学教案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绚丽多彩的叶子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刚刚我们看过了这么多多姿多彩的叶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2、体验探究: (1)、分一分,摆一摆: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1师:我捡了几片落叶?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师: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2师: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预设:按形状分,有几种。按大小分,有几种。按颜色分,有几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大小、颜色 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生活动: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一、按叶柄上叶的数量分为单叶和复叶: a.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叶片与叶柄间不具关节。 b.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小叶的叶,而且叶轴顶端不具芽,小叶基部不具腋芽。 其中复叶可以分为: 单身复叶:外形似单叶,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二出复叶:总叶柄上仅具二个小叶,又叫两小叶复叶。三出复叶:总叶柄上具三个小叶。羽状三出复叶:顶生小叶着生在总叶轴的顶端,其小叶柄较二个侧生小叶的小叶柄为长。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都着生在总叶柄顶端的一点上,小叶柄近等长。羽状复叶:指多个小叶排列于总叶轴两侧呈羽毛状。奇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一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单数。偶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二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偶数。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一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末次分枝连同其上的小叶叫羽片,羽片的轴叫羽片轴或小羽片轴。三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二回羽状复叶。 二、按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叶序)可以分为: a.互生叶:每一节着生一叶,节间有距离,如杨属各种。 b.对生叶:每节相对两面各生一叶,如丁香属各种。 c.轮生叶:每节上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轮状,如杜松、夹竹桃等。

d.螺旋状着生叶:每节着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节间距较短,如云杉、冷杉。 e.簇生叶:多数叶子簇生于短枝上,如银杏、落叶松、雪松等短枝上的叶。 f.束生叶:指2个叶以上的叶,基部束生在一起,上部是分离的,如松属植物各种常2~5针一束。 三、按叶的形状可以分为: a.鳞形:叶片细小成鳞片状,如圆柏、侧柏。 b.锥形:叶较细短,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尖,又叫钻形叶。 c.刺形:叶扁平狭长,先端锐尖或渐尖,如杜松。 d.条形:叶片扁平而狭长,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两侧边缘近平行,又叫线形。 e.针形:叶细长而先端尖如针状。 f.披针:叶窄长,最宽处在中部或中下部,向上渐尖,长约为宽的3~4倍。 g.倒披针形:披针形的叶倒转,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向下渐狭。 h.三角形:基部宽呈平截状,向上渐尖,状如三角,如白桦。 i.心形: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全形似心脏,如紫丁香。 j.肾形:横向较长,宽大于长,基部凹入,先端宽钝,形如肾。 k.扇形:顶端宽圆,向基部渐狭,形如折扇,如银杏。 l.菱形:呈近等边的斜方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3植物的叶》word教案 (1)

植物的叶(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准备: 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 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 (3)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聚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轻易找到气孔。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