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清洁间歇性导尿术

1.清洁间歇导尿术一般适用于膀胱功能有问题或膀胱出口阻塞而导致排尿困难的病人。

2.排尿困难的病人的膀胱会积存大量的残余尿,大量尿液剩留于膀胱可引起泌尿道的感染、不适及损害肾脏及其功能。

3.经评估后,护士或医生会教导病人或其照顾者学习清洁间歇性导尿术。

4.清洁间歇性导尿术是一个长期或短期的治疗。

5.清洁间歇性导尿术是较细的尿管以清洁的方法经尿道插入膀胱,从而把尿液从膀胱放出,以缓解尿潴留或膀胱积存大量的残余尿的情况,当放空小便后可除去尿管,而无须长期携带导尿管及尿袋。

6.一般每天要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术四到六次。

适应症

1.尿潴留

2.膀胱出口阻塞

3.膀胱肌肉收缩力不足(如:糖尿病患者)

4.脊柱或盆骨神经受损而引起排尿困难

5.手术后暂时性膀胱机能障碍

6.膀胱再造术或膀胱扩张术后的病患

间歇导尿的优点

1.无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及尿袋,可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尿道创伤及尿路结石的机会。

2.可以控制排尿时间,无须携带尿袋,病人可以活动自如。

3.可舒缓膀胱胀满,减轻膀胱内压力,保护肾脏功能。

4.控制及改善遗尿问题。

5.可维持正常性生活。

6.无年龄限制,儿童及老人都可做到。

所需用品

1.导尿管:成人10--12号、儿童6--8号

2.肥皂液及干毛巾(如无水时可用湿纸巾取代)

3.水溶性润滑剂、量杯(盛小便)镜子(女士用)

进行导尿前后的饮水指导

1.饮水计划是患者进行间断式导尿法前的准备工作及当实行间断式导尿期间要遵从的,以避免膀胱因不能排尿而过度膨胀,损害其功能。

2.饮水计划中每日饮水量约1500--1650ML,已达到每日最少饮水量8杯。饮水包括所有流质,如粥、汤、果汁等,如饮了以上的流质,要减去饮开水的分量。以保证饮水分量为每日1500ML。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含巧克力的甜食和橘子等加重膀胱刺激症状的食物,

避免利尿饮品,如茶、汽水、含酒精饮品、糖水、玉米水、西瓜等。

3.饮水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饮水时间及量,以保证患者间歇导尿时间安排在晨起、餐前、睡前。既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也不影响患者的睡眠,还要保证患者每次尿量保持在300--500ML,避免膀胱的过度充盈。

根据残余尿量确定导尿次数

1.残余尿量300ML一下时,每6小时导尿1次

2.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小时导1次

3.残余尿量100ML以下时,每日导1次

4.当残余尿量少于80ML或为膀胱容量的20%一下时,即膀胱功能以达到平衡,可停止导尿。

5.停止间歇导尿后,每周测一次残余尿量1次。

导尿的注意事项

1.导尿前可尝试自行解小便,以评估排尿功能的进展,但不可勉强。

2.导尿次数根据饮水量,膀胱容量及个别病情而定,医务人员会与病人商量制定合适的时间表,一般每天4--6次,每次间隔4--5个小时,(如早上起床前。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

3.每次自行小便和导尿的总量一般应少于400ML,避免膀胱过度胀满。

4.必须定时导尿,不可放弃,缺勿等尿急才导尿,以免尿潴留及肾脏受损。

5.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导尿管。

6.如导尿管难以插入,可先停5--30秒或把导尿管拉出2.5CM待身体放松然后慢慢再试。

7.睡前应导尿一次以排出小便,放空膀胱。

8.饮用红莓汁可能有助于减低尿道感染的机会。

9.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每日沐浴。

10.保持大便通畅。

11.如有发现有小便有血、混浊、恶臭,腰背部胀痛,发热,尿管不能插入或拔出应及时就医。

尿管的存放

1勿将尿管折叠避免损坏尿管

2.建议每次最后使用新的导尿管做导尿。

3.若要重复使用,请用肥皂水彻底的清洁,吹干后放入胶盒储存。导尿管须每1--7天更换。

4.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导尿管变形。

5.每次使用导尿管前需检查导尿管,若变形,不平滑,须立即更换。

间歇导尿相关知识介绍

间歇导尿相关知识介绍 康复医学科王红艳2014年10月 间歇导尿术主要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中。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或受损而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可分为痉挛性膀胱和迟缓性膀胱。 膀胱护理主要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颅脑损伤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护理的目的是恢复和改善病人的膀胱功能,降低膀胱内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控制和消除泌尿系统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膀胱护理技术包括各种膀胱管理方法、膀胱管理训练及电刺激等。膀胱管理方法包括间歇导尿术、经尿道留置导尿术、耻骨上膀胱造瘘等。 主要介绍间歇导尿术: 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的技术。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制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 间歇导尿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和清洁性间歇导尿。无菌性间歇导尿是用无菌技术实施的间歇导尿,建议在医院内由护士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是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可由病人及家属实施。清洁的定义是所用的导尿物品清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毒,插管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无菌操作。 间歇导尿的目的: 1、间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2、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4、减少排尿障碍对病人的活动和心理影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间歇导尿的方法(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步骤:) 1、准备好导尿管,润滑液,尿壶,毛巾等用物,保持环境隐蔽及安静。 2、用清水清洗病人的会阴部,并用清洁干毛巾擦干。 3、操作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洁毛巾擦干。 4、充分润滑导尿管,建议使用亲水涂层的润滑剂。 5、缓慢将尿管插入尿道,女性病人可准备一面镜子来确定尿道口的位置。 6、引流尿液并记录。 7、拔出尿管,操作者可在病人耻骨上区缓慢向内向下按压协助剩余尿液的排出。

间歇性导尿临床问题解答(不断更新中)

Q1:关于膀胱造瘘病人的的间导问题。 A:国际指引: 用间导来取代膀胱造瘘, 因比较安全 如果膀胱造瘘是永久及防漏水的, 可以用来间歇导尿 如果膀胱造瘘是暂时的, 便要用尿道间导 如果病人不愿意间导便保持膀胱造瘘 Q2:病人T12-L1受损,好几个月了,一点也尿不出来,只能全靠清洁导尿,有时漏尿。这个病人怎么进行膀胱管理? A:继续清洁导尿,记录漏尿点,漏尿后导尿,几次后总结一下,看是否是充溢性尿失禁。 Q3:脑干出血,气切后,留置尿管3个月了,一夹管就漏尿,能清洁导尿吗? A:评估一下,有足够容量可以间导加尿垫或尿套。如果膀胱容量少,可配合配合使用肉毒素或者抗胆碱类药物。 Q4:产后尿潴留的产妇,残余尿量<150,就不用导尿了? A:是的。 Q5:患者于2011年10月23日因高处坠落伤致胸10 A型脊髓损伤收入我院,予以保留导尿,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转入华西医院康复治疗,于2011年12月14日开始行间歇性导尿,于2012年4月25日转入我院康复科。诊断:胸10 B型脊髓损伤伴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 体温:36.5°C,尿常规:WBC:0.63/HPF,尿素氮:4.28mmol/L(2.9-8.2),肌酐:45.2umol/L (59-104) 查体:脊柱无明显后突侧弯畸形,脊柱棘突无压痛叩击痛,轻触觉:右侧:T11正常,T12减退,L1及以下消失。左侧:T10正常,T11、12平面减退,L1及以下消失。针刺觉:右侧:T11正常,T12及以下消失。左侧:T10正常,T11减退,T12及以下消失。肌力:左侧屈髋肌2-、右侧屈髋肌2级,伸膝肌1级,踝背伸跖屈、踇背伸跖屈肌力均为0级。肛门括约肌有轻微自主收缩,双下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MBI评分:75分。 18/11漏尿时导出900,行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

间歇导尿的护理常规 (一)解释 行间歇导尿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间歇性导尿目的,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二)制定饮水计划: 对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每日液体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并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ml左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400ml ,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及晚8点饮水200ml,晚8点到次日晨6点,不再饮水。 (三)间歇性导尿法: 每4-6h为病人导尿一次,保持膀胱容量在500ml以下,配合限制饮水量,若连续一段时间内残余尿小于或等于100ml即可停止导尿。 制定间歇性导尿术的导尿次数: 每隔4-6h一次,每日不宜超过6次,如尿量过多,要严格限制进水量。 (四)导尿次数根据自行排尿、残余尿的量而决定。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h导尿一次;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h导尿一次; 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对膀胱逼尿肌无力,残余尿量持续保持在100ml以上或更多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间歇性导尿术,则要耐心教会家属或患者本人间歇性自主导尿术,并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使用方法,以便出院后能继续长期施行间歇性导尿,并定期复查。 (五)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 测量前嘱患者饮水300-500ml,待膀胱充盈后患者取坐位,采用膀胱训练方法诱导自行排尿后,记录排出量。排尿后立即导尿,测量并记录膀胱内残余尿量。 (六)膀胱功能训练法: 1.耻骨上区轻叩法:患者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引起逼尿肌收缩而不伴尿道括约肌同时收缩,即可产生排尿。 2.屏气法: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4次延长屏气增加腹压的时间,作一次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作排便动作。这样反复数次,直到没有尿液排出为止。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 一. 间歇性导尿适应征 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③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④阴茎、阴囊并发症少;⑤对患者生活、社会活动影响少,男女患者均能继续正常的性生活。与间歇性导尿相比,经尿道或耻骨上经路留置导尿管、反射性排尿、尿垫处理尿失禁等方法有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和更差的预后。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和尿管堵塞、膀胱挛缩、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在高位截瘫的患者,导管阻塞、尿潴留可能会诱发植物神经性反射。在男性还很容易导致尿道狭窄、男生殖系统的并发症,如阴囊脓肿、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附睾炎等。即使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的方法,也只能减少男性生殖系统的并发症。由于造瘘管的持续引流,久而久之膀胱废用性萎缩,造成换管困难而容易损伤膀胱引起出血;另外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粘连,容易从造瘘管旁溢尿,导致患者生活不便。阴茎夹或阴茎套的使用看似能改善男性患者尿失禁的状态,但这种装置短期使用对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对患有长期慢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因为其不能随时保持膀胱处于空虚或低压状态,膀胱内可能残留有一定的残余尿量。且阴茎夹的压迫,或阴茎套不能完全和阴茎吻合而导致的漏尿,会引起皮肤水肿、感染乃至坏死。 管理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应根据膀胱功能失调的类型及尿动力学结果而定。对于排尿困难需要长期管理膀胱功能的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间歇性导尿主要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收缩力弱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者,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损伤、糖尿病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也用于膀胱扩大术(膀胱自体扩大或肠道膀胱扩大术)、肠道代膀胱正位尿流改道或可控性尿流改道,膀胱排空不完全者;也可用于膀胱颈悬吊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其中,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在医院内由医务人员操作,多用于需要短期进行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或/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如由于神经性、梗阻性或麻醉后的种种原因所引起的暂时性尿潴留或排空不完全,或脊髓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期,或用于长期需要间歇性导尿患者早期,以帮助患者建立个体化的间歇性导尿方案。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多用于需要长期接受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在医院外自己操作,或由家属辅助完成导尿。 有些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如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可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并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反射亢进的逼尿肌后常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残余尿增多,严重者甚至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对这类患者也可采用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对于有尿路梗阻,或继发于尿路梗阻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导致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首先应解除膀胱梗阻,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尿动力学等方法重新评价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仍不能自主排空膀胱、或逼尿肌收缩力明显受损不可恢复,其他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完全或部分采用间歇性导尿。 间隙导尿开始的时间依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有适应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间歇性导尿。尔后根据定期随访的情况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调整 二.间歇性导尿方法

间歇性清洁导尿技术介绍

间歇性导尿术 陈忠双卫兵 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IC最早于1844年由Stromeyer 提出,他推荐可采用定期冲洗的方法将感染的尿液从膀胱中导出。1917年Thompson-Walker 等认为脊髓损伤后应尽早进行导尿,以后定时地每天导尿3次。1947年Guttmann提出了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aseptic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AIC),他认为间歇性导尿可以使病人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1966年Guttmann和Frankel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结果,在他们的一组病例中,77%的患者出院时摆脱了导尿管,64.8%的男性、49.3%的女性尿内无菌。尔后其他一些文献也证实了间歇性导尿术的效果。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陈忠 1971年Lapides等介绍了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的概念。他们认为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由于尿路中某种潜在的异常,降低了组织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壁血流减少,所以无菌导尿并非必须,只需应用清洁性导尿即可解决问题,导尿管带入的少量细菌可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加以清除。次年Lapides将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SC)引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导尿操作主要由患者自己完成。对于缺乏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的人员和设备的地方,或对于需要在家里做间歇性导尿患者,CISC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接受CISC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第一节间歇性导尿适应征 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报道,30%的进展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选择长期留置导尿管,其中40%患者经尿道,而60%的患者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Weld等回顾性分析313例男性和3例女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膀胱排尿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清洁间歇性导尿组(92例)、自主性排尿组(74例)和留置导尿管组(经尿道路径114例,经耻骨上路径36例),平均随访18.3±12.4年。结果显示,在不同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的患者中,间歇性导尿是保护膀胱顺应性,减少与之相关上尿路并发症的最好方法。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

导尿术考官提问

导尿术 考官提问: 为男性病人导尿,为什么要将阴茎提起? 考生回答: 男性尿道较长,有两个弯曲即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提起阴茎到一定角度可方便导尿管插入。 考官提问: 留置导尿术适应证? 考生回答: 1.尿潴留或膀胱减压。 2.留置导尿或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 3.盆腔器官手术前准备。 考官提问: 导尿术适应证? 考生回答: 1.尿潴留 2.留尿作细菌培养 3.留置保留导尿或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 4.盆腔器官手术前准备,或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或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考官提问: 导尿管的位置对导尿量有什么影响? 考生回答: 位置太深会导致排尿量减少,排不净。如位置太浅会导致导尿管不通畅,影响尿液的排放。 考官提问: 留置导尿管应注意什么? 考生回答: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2.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 3.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查尿常规1次。 4.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

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 考官提醒: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并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防止尿路感染。导尿管选择大小应适当。 2.导尿过程中,嘱病人勿移动肢体,以保持原有的体位,避免污染无菌区。 3.女病人导尿时,操作者要仔细辨认尿道外口的位置。导尿管一旦误入阴道,应立即更换导尿管后再重新插入。 4.男性尿道较长,有三个狭窄两个弯曲,因此,插管时动作要轻、稳、准。如在插管过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减轻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再缓缓插入导尿管,切忌用力过猛过快而损伤尿道黏膜。 5.若膀胱高度膨胀,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导致虚脱和血尿。 6.留置导尿术常选择双腔气囊导尿管,根据气囊尿管的特殊结构,一般将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需再插入6cm以上,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ml,并下拉尿管至有轻微阻力感即可,避免对尿道的损伤。留置导尿如超过3~4周以上,为保持膀胱容量,应采用间断引流的方法,可将引流橡皮管夹住,每3~4h开放1次。 7.留置导尿管时,应每天消毒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导尿管5~7天更换1次,留置导尿应接冲洗装置,以免置留过久而有尿盐沉积堵塞或发生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