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第 4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概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②了解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2.能力(技能)目标:

①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能从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管理想象。

②能有意识地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来处理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的性质。

2.难点:对管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③管理学;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3、教学难点: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本课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的对象。(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管理的定义

②管理的特点

③管理学的定义及特征。

④管理的研究方法。

2. 教学知识点:

①管理的内涵(10分钟)

②管理的地位与要素(5分钟)

③管理的作用(10分钟)

④管理的要素(10分钟)

3. 案例分析: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10分钟)(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结合实际,谈谈对管理的认识与理解?(15分钟)

三、新课小结:

1.管理是协作劳动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日益显其重要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的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管理人员能否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所需掌握的各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本书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重点阐述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5.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辩证思维与实践应用(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第 6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概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明确管理者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掌握管理对象的构成与类型。

②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与技能,能从管理的特性和不同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来处理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管理者角色、管理者素质;

2.难点:管理者角色、管理者素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情景下通过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协调等环节来组织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一般性、实践性、发展性、软科学性等特征。(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管理职能;

②管理者角色与技能

③管理者职责、素质

2、教学重点::①管理职能

②管理者职责、素质

3、教学难点: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职责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本课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者的角色,素质技能。(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管理职能

②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③管理者的概念、角色、技能

④管理者的职责。(10分钟)

2. 教学知识点:

①管理职能的划分

②专业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③管理者的素质(10分钟)

3. 案例分析:管理的误区(15分钟)

(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看看其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管理职能?谈谈你对该公司管理的看法。(20分钟)

三、新课小结:

1.管理是协作劳动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日益显其重要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的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管理人员能否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所需掌握的各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课本P27,向蚂蚁学习管理,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有什么启示?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2 单元第 7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理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中外古代管理思想的演进历程

②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与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从管理思想的高度认识与分析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难点:中外古代管理思想的演进历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可以增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职能具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管理者的基本概念、层次分类、角色和素质要求。(10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5分钟)

②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0分钟)

③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行政管理理论(10分钟)

2、教学重点:①古典管理理论的启示(10分钟)

②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建与应用(10分钟)

3、教学难点: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建与应用(10分钟)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和总结,本节课讲依次介绍中外早起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②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③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建与应用

2. 教学知识点:

①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②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10分钟)

③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行政管理理论

3. 案例分析:长虹致胜之道-半军事化管理(10分钟)

(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看看这些企业采取哪些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的日常活动。(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经营、用人、理财、管理和民本等六大方面;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主要介绍了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两个著名的人物观点及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思想。(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课本P63,企业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3 单元第 8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理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各流派的主要理论

②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从管理思想的高度认识分析我国经济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

2.难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经营、用人、理财、管理和民本等六大方面;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主要介绍了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两个著名的人物观点及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思想。(10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②当代管理理论

③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2、教学重点: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

3、教学难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和总结,本节课在上堂课的基础之上,继续对管理的现代和当代的学术流派作介绍。(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②当代管理理论

③古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2. 教学知识点:

①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10分钟)

②学习型组织

③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3. 案例分析:NEC的跨文化管理团队(5分钟)

(三)技能训练

比较跨国公司和本土的公司在管理方面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各个代表性的学术流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以及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课本P64,企业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4 单元第 9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知觉与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知觉、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

②了解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个性差异的表现、价值观的类型、态度改变的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知觉相关理论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觉的基本特征、影响知觉的因素

2.难点:归因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介绍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各个代表性的学术流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以及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知觉的概念

②知觉的基本特征

③影响知觉的因素

④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⑤归因理论(20分钟)

2、教学重点:知觉的基本特征、影响知觉的因素

3、教学难点:归因理论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沟通和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本次课主要讲解知觉的概念和特点、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知觉的概念

②知觉的基本特征(5分钟)

③影响知觉的因素(5分钟)

④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5分钟)

⑤归因理论(5分钟)

2. 教学知识点:

①知觉的概念(2分钟)

②知觉的基本特征(5分钟)

③影响知觉的因素(10分钟)

④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5分钟)

⑤归因理论(8分钟)

3. 案例分析:昆虫学家和他的蟋蟀、臭董事长的眼力、小王的第一印象(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知觉的概念和特点、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四、课后作业: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对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4 单元第 10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个性与管理

情境(或模块)二:价值观与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个性的心理学定义

②了解个性的差异

掌握个性的差异和管理

④掌握价值观与管理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个性相关理论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性的差异和管理、价值观与管理

2.难点:价值观与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知觉的概念和特点、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个性的心理学定义

②个性差异的类型

③价值观的类型(10分钟)

2、教学重点:个性差异的类型、价值观的类型

3、教学难点:价值观差异与管理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沟通和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本次课主要讲解个性的差异、价值观差异与管理的相关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个性的心理学含义

②个性差异

③气质差异与管理

④能力差异与管理

⑤性格差异与管理

2. 教学知识点:

①价值观与价值体系

②价值观的类型

③价值观差异与管理(10分钟)

3. 案例分析:不夺下属的功劳、管理各种类型的员工、中小企业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八大误区(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个性与管理的关系、价值观与管理的关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说明自己的个性类型?对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5 单元第 12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态度与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态度的定义

②了解态度的改变

掌握态度改变的理论

④掌握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态度相关理论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态度的改变、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2.难点: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个性与管理的关系、价值观与管理的关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态度的定义

②主要的工作态度

③态度改变的含义

④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2、教学重点:态度改变的含义、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3、教学难点: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沟通和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本次课主要讲解态度与管理的相关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态度的定义

②主要的工作态度

③态度改变的含义

④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课程学时: 51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 四.考核方法: 课堂参与:10% 平时作业:20% 期末考试:70% 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 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 《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

(完整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 教案 2019年7月

绪论 一、教学目的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管理学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等就是其中几例。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分析管理学的学习意义,阐述了怎样学习管理学。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基本概念 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维。 3.基本理论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去分析管理理论的一般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去分析作为管理对象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关系。 4.课堂讨论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绪论习题的案例一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绪论习题的案例二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课程开发背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稍显薄弱。另外,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也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相关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学院各个系部专业都相继掀起了教改课改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改专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课改课程,但是成功的课改课程大都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因此,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基础课教学特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探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改革思路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

学生了解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课程相关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确定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改思路: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引领,以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我们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重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优化,并设计了恰当的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及14个任务。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个任务。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公司为团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 三、课程开发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没有前导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网店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促销管理》等。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本管理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内容选取 《管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面就《管理

管理学基础教案-组织文化(5.14)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 【讲授新课】 一、组织文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用途,理论界目前对组织文化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组织文化的内在特征 艾莫瑞大学的杰弗里?桑南菲尔德提出了一套标签理论,它有助于我们认识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个体与文化的合理匹配的重要性。通过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他确认了4种文化类型: 1.学院型组织文化

学院型组织是为那些想全面掌握每一种新工作的人而准备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能不断地成长、进步。这种组织喜欢雇用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然后指导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内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桑南菲尔德认为,学院型组织的例子有:IBM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 2.俱乐部型组织文化 俱乐部型公司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在俱乐部型组织中,资历是关键因素,年龄和经验都至关重要。与学院型组织相反,它们把管理人员培养成通才。俱乐部型组织的例子有: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德尔塔航空公司等。 3.棒球队型组织文化 棒球队型这种组织鼓励冒险和革新。招聘时,从各种年龄和经验层次的人中寻求有才能的人。薪酬制度以员工绩效水平为标准。由于这种组织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巨额奖酬和较大的自由度,员工一般都拼命工作。在会计、法律、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广告机构、软件开发、生物研究领域,这种组织比较普遍。 4.堡垒型组织文化 棒球队型公司重视创造发明,而堡垒型公司则着眼于公司的生存。这类公司以前多数是学院型、俱乐部型或棒球队型的,但在困难时期衰落了,现在尽力来保证企业的生存。这类公司工作安全保障不足,但对于喜欢流动性、挑战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堡垒型组织包括大型零售店、林业产品公司、天然气探测公司等。 (二)按照组织文化所涵盖的范围 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构成的,各个子系统又是由单个的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个体组成。在一个组织中,除了整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外,各种正式的、有严格划分的子系统,或非正式群体,相对于组织来说也都能够作为一个小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组织文化又可以分化两类: 1.主文化 主文化(dominant culture)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当我们说组织文化时,一般就是指组织的主文化。正是这种宏观角度的文化,使组织具有独特的个性。 2.亚文化 亚文化是某一社会主流文化中一个较小的组成部分。在组织中,主文化虽然为大多数成员所接受,但是,它不能包含组织中所有的文化。组织中有各种小整体,在认同组织主文化的前提下,它们也有自己的独特的亚文化。亚文化或者是

管理学基础教案(1-3章)

教案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64(理论课 48学时,实 践课16学 时) 学分: 4 学分 授课教师:吴扬 授课班级:09级会计电算化2班授课学期: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教材名称: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参考资料:

【授课题目】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 ●掌握管理的涵义,熟悉管理的属性 ●了解管理系统的构成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熟悉管理者的基本职能 ●熟悉管理对象的构成及管理环境的分类 ●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涵义、特征与构成 技能培养 ●利用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生活当中的一些管理行为 【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的介绍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管理的属性和影响管理的环境因素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引入】 学生自己是如何理解“管理”的?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系统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一)管理的必然性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了强化和发展 3、管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4、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二)管理的概念 1、管理定义的多样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世界各国都没有一种公认和统一的说法。 2、管理的定义 (1)、集体活动

(2)、协调 (3)、共同目标 (4)、有效性 (5)、利用资源 (三)管理的属性与特征 1、管理两重性:马克思认为,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时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1)管理是一门科学,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A、不精确的科学 精确科学---把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学科称之为精确科学,比如数学,只要给出足够的条件或函数关系,按一定的法则进行演算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管理则不同,几乎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定律,即缺乏严密性。(Q)为什么? 主要就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太多了,而且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使得人们只能借助于假定或人为的分析,进行定性或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尽管如此,科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正因为它是不精确的,所以在实际运用时灵活多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管理普遍存在,而且涉及到人、财、物、信息、技术、环境等因素,复杂多样,管理是一种手段,工具,为了使得管理有效,必须借助众多的学科,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 要求管理者具有广博的知识。 C、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正是因为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运用时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因此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任何一个学校都培养不出“成品”管理者。你们具备了管理知识,但无管理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 D、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产生了各种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有的还在发挥做用,有的已经过时,但是总的来说,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还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 (2)、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在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想结合。学以致用。 二、管理系统及其构成 (一)管理系统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第 4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概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②了解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2.能力(技能)目标: ①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能从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管理想象。 ②能有意识地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来处理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的性质。 2.难点:对管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③管理学;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3、教学难点: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本课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的对象。(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管理的定义 ②管理的特点 ③管理学的定义及特征。 ④管理的研究方法。 2. 教学知识点: ①管理的内涵(10分钟) ②管理的地位与要素(5分钟) ③管理的作用(10分钟)

④管理的要素(10分钟) 3. 案例分析: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10分钟)(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结合实际,谈谈对管理的认识与理解?(15分钟) 三、新课小结: 1.管理是协作劳动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日益显其重要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的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管理人员能否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所需掌握的各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本书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重点阐述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5.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辩证思维与实践应用(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教学设计1

市场营销专业 《营销策划》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一“市场调研”技能 子项目一:市场调研 一、项目描述 本项目的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前导,是今后教学内容的必备基础,模块以成立调查团队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对产品的市场规模进行调查,收集宏观环境因素,分析外部环境,认识市场调研在营销策划中的作用。本项目是从事营销策划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组建“调查项目团队”; 2、能够运用市场调查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调查; 3、能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三、教学资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ICC/ASOMAR营销与社会调查准则》; 3、多媒体教室、营销综合实训室; 4、市场研究项目范例。 四、教学组织 本课程采取小组形式的项目教学,学生以3-4人为一组,组成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建一个“调查项目团队”,每个学生在“调查项目团队”里,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调查项目团队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市场调查项目,整个教学过程将以各自的市场调查项目为载体,按照的业务流程,分为若干个模块来展开。整个课程教学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战训练同步进行的过程。 本模块的教学组织:教师集中讲解,让学生了解产品的需求、调查需求;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生组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学生在实训室进行“调查项目团队”形象设计,并根据调研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介绍,师生共同点评。

项目一“市场调研”技能 子项目二市场预测与决策 一、项目描述 根据市场调查工作的业务流程,模块一是“市场调查”工作的第一任务。项目小组在接到调查项目后,首先明确界定市场调查目标;其次就调查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最后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市场预测与决策。 完成市场预测与决策工作,并形成正式的书面报告。 学生通过在实训室及现场的实训教学,掌握消费者群体的心理特征分析,利用调查资料对企业、产品进行分析,市场预测与决策的相关技能,为后续任务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本项目是市场营销策划的基础,也是市场研究人员的核心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 2、能够结合具体的策划项目,分析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SWOT相关理论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 三、教学资源 1、营销实训室、网络机房; 2、市场调查决策书范例; 3、市场调查与决策案例。 四、教学组织 本项目采取以3-4名学生为一组的团队形式的项目教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集中讲解,学生在实训室分组训练。课内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作决策分析,课外学生按分工查阅资料。学生分组介绍,师生共同点评。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周三多 第五版 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也就是管理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重点 管理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 三、教学难点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 了解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性质、特征及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七、教学手段:幻灯 八、3学时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项特殊职能 2.管理也是生产力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1.技术技能

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思考题: 1、管理的特性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及代表人物。 二、教学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和学术背景及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决策学派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幻灯 六、3学时 第一节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顺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利器 6.求实 7.对策 8.节俭 9.法治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 2.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其人 2.科学管理的实质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授课人:鲁延霞)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管理的含义,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与构成,研究对象与方法。 授课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1.举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引出管理的概念。 2.列举多个国家管理家对管理概念的描述,总结出管理的准确定义。导入新课。 3.授课结束,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4.布置作业:请大家下去搜集成功管理专家的案例。 课堂组织:1.关闭手机,注意课堂纪律,点名考勤。 2.提问,列举常见的管理的例子,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 3.插入幽默气疯,活跃气氛。 时间分配:第一节:上课前准备5分,管理概念5分钟,管理性质5分钟,管理与边境的管理10分钟。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起源:人类文明初期,协作劳动 虽无管理理论,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边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决策 (三)、组织

(四)、人事 (五)、领导 (六)、鼓励 (七)、控制 (八)、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 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 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总结的方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历史研究的方法、 4、案例分析法 5、实验研究的方法 复习与思考 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八项具体职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管理学教案 (2)

管理学教案 第四章企业道德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四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企业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1.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发展 2.理解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 3.掌握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法与多媒体课件为主要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注重“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讲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演变;第二个内容: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第三,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市场营销20XX级 教材:《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管理道德的概念、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和改善企业管理道德行为的途径,本次课我们将研究本章的另一个课题,即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企业的社会的内涵及发展,分析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及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简要介绍“三鹿奶粉”和“富士康跳楼事件”两个案例,两大案件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漠视了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权利,这就说明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对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尽到维护其生命、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责任。这同样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对企业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壮大,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对社会有利的长期效益。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实际上它就存在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中。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18世纪,企业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遵循市场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能被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了。一些富有的企业家如果还能为社区提供捐助和做点慈善事业,则会受到颂扬。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工业化完成,公司制日趋成熟。但面对工伤事故频繁,劳工缺少安全保障和生活保障等问题,遵守经营伦理,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工地位,就成了社会对企业的普遍要

(精选)大学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教案)文稿

教学设计文稿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别:全校公选(通识教育类)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 适用对象:本科、非经管类专业 一、教学背景 1、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学校规定除经管专业外的其他专业要选修6学分的经管类课程。 2、授课对象是全校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的学生,大一、大二学生居多,专业覆盖理、工、文、法、艺术、教育等,不具有管理学专业知识基础。 3、学生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想要通过通识课的学习对管理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知和了解,乐于接受活泼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设计。 4、本微课是根据《管理学基础》第九章沟通中的第三节人际沟通部分的内容设计的,该知识点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容易引发共鸣。 5、沟通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非语言提示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人际沟通中承载了大量的、真实的信息,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们目前的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非语言提示的含义。 2、了解非语言提示的类型和特点。 3、理解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更好地理解沟通中大量存在的非语言提示,在沟通中更好地表达非语言信息,从而提升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教材之外的现象和素材与管理学知识相结合学习和理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理解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 2、激发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深度认知。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 1、设疑导入:采用设疑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建立旧知识(语言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思考,对本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产生指引作用。 2、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先用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提意见》的片段情节展开,通过对小品中人物表现的观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共鸣,达到交互。 3、情境导入,引出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视频情境进行分析,通过其体现的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进一步导入系列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指示。 4、动画演示,拓展知识点: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展开讲授非语言提示的概念、非语言提示的类型、非语言提示的特点、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等各个知识点。 5、视频案例分析:采用实例解析法,用一分钟左右的影视片段作为素材,立体化展示上述知识点,对片段中四个沟通瞬间的分析,既是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基本知识点的多次强化记忆,又是对知识点的应用举例。 6、自然式、总结式、激励式结课:承接视频案例分析,自然地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一系列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重点说明,并激励学生要善于观察和理解沟通对象的非语言行为反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沟通。 四、教学特色与总结 沟通除了是管理者最基本的技能之外,对于任何人、任何角色都非常重要。良好的信息沟通会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如果因为对沟通知识和技能的不熟悉、不了解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对沟通进行认识了解并加以分析是必需要进行开展的一项教学任务。 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作为人际沟通中独立的知识点,要通过一段微课呈现完整的知识点,设计难度很大。本节微课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按照设疑导入-创设情境-知识点导入-知识点讲授和演示-知识点应用-知识点巩固-课程总结的逻辑展开。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适用于选修管理学基础通识课程的非经管类专业、本科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启发思维。

护理管理学教案.doc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指导、控制五项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管理的功效,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三)管理者 管理者是带领一群完成机构既定目标的人。 分类:组织内的管理者,可以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对象、基本职能与基本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普遍性和目的性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管理或管理者任务的共同性 (二)管理的对象 管理的对象也称“管理五要素”,包括:人(是管理的核心)、财、物、时间、信息。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2.组织是管理的重要职能。 3.人员管理也称人力资源管理 4.领导是使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实施、运转并取得成效的统率职能。 5.控制 (四)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时效性、具体性、保密性和垂直性等特点。 不足:受决策者水平的限制;容易使行政人员犯简单生硬的命令主义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错误;强调的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不利于发挥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2.法律方法 主要形式:国家法,本单位、本部门的规章制度、规范、常规和纪律等。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常用形式:工资、奖金、罚金等。 三、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对象 (一)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的四个特点:广泛性、实践性、综合性、边缘性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基础教案-组织文化

.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 【新课导入】谷歌公司文化(资料附后) 【讲授新课】 一、组织文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用途,理论界目前对组织文化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组织文化的内在特征

艾莫瑞大学的杰弗里?桑南菲尔德提出了一套标签理论,它有助于我们认识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个体与文化的合理匹配的重要性。通过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他确认了4种文化类型: 1.学院型组织文化 学院型组织是为那些想全面掌握每一种新工作的人而准备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能不断地成长、进步。这种组织喜欢雇用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然后指导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内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桑南菲尔德认为,学院型组织的例子有:IBM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 2.俱乐部型组织文化 俱乐部型公司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在俱乐部型组织中,资历是关键因素,年龄和经验都至关重要。与学院型组织相反,它们把管理人员培养成通才。俱乐部型组织的例子有: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德尔塔航空公司等。 3.棒球队型组织文化 棒球队型这种组织鼓励冒险和革新。招聘时,从各种年龄和经验层次的人中寻求有才能的人。薪酬制度以员工绩效水平为标准。由于这种组织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巨额奖酬和较大的自由度,员工一般都拼命工作。在会计、法律、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广告机构、软件开发、生物研究领域,这种组织比较普遍。 4.堡垒型组织文化 棒球队型公司重视创造发明,而堡垒型公司则着眼于公司的生存。这类公司以前多数是学院型、俱乐部型或棒球队型的,但在困难时期衰落了,现在尽力来保证企业的生存。这类公司工作安全保障不足,但对于喜欢流动性、挑战的人来

管理学教案周三多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人类与管理 一、人类的管理活动 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企业是同质的,但在管理学的角度却认为管理是异质的,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这个变量使资源的结构安排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经营效率,即管理者调控资源的能力不同。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以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三个基本特点。 管理的定义: (一)定义:为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注意: 载体:组织。包括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等。 本质: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职能: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目的:实现即定的目标,而目标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三)其他代表性的定义: 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四层含义: 1)有目的性的活动。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首先考虑干什么,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否明确。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管理,只能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类似于嫁衣,但却是极为重要的。 2)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组织,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建立起管理的框架。 3)管理通过运用资源来实现。既追求效率的基础上,又追求效益。(两者的结合即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判断管理的有效性(这是贯穿始终的)?(从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最少资源得到最大的产出;产出一定,投入量少 投入不变,产出量多有效率(正确的做事) 投入量少,产出量多 效益:强调方向明确。一个计划成功的程度(做正确的事) 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 效果 有效性 4、组织应 2 SWOT分析 经济

质量管理学教案

质量管理学教案 主讲:张道兵 课程名称:Quality Control and Reliability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并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计划学时4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 学时,实验0 学时,其前导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在第七学期进行。相关专业课有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现代制造系统、人机工程、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其重点是质量体系、工序能力、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在深度上要能用数学方 法进行分析与解决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在广度上要结合企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模式进行教学与实践。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6 学时)§1-1 质量定义§1-2 质量管理§1-3 质量管理的演变§1-4 企业质量文化§1-5 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简介§1-6 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章企业的质量主体(4 学时§2-1 质量主体的概念§2-2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2-3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2-4 产品服务过程的质量第三章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6 学时)§3-1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 计学基础§3-2 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3-3 工序能力§3-4 工序质量控制图第四章质量检验(4 学时)§4-1 质量检验概述§4-2 基本质量检验的实施§4-3 质量检验制度 §4-4 质量检验计划 §4-5 质量检验的主要文件 第五章抽样检查理论(4 学时) §5-1 基本概念 §5-2 验收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 第六章质量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6 学时) §6-1 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6-2 改进质量经济性的策略 §6-3 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6-4 质量成本管理 §6-5 全面质量成本第七章可靠性工程与管理(4 学时)§7-1 可靠性与可靠性管理概述 §7-2 可靠性工程 §7-3 可靠性管理第八章复习(2 学时) 四、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学》(第二版),刘广第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A 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张根宝刘英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B 3、《质量管理学》,秦现生主编,科学出版社——D 4、《可靠性工程原理》,郭永基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E 5、《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宋宝维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F 6、《质量知识手册》,潘渔洲编着,知识出版社——C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信息交流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信息交流行为的界定、信息交流与传播模式、信息交流与信息交换、信息扩散原理、信息守恒规律、信息交流的障碍。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第三章信息分布 一、教学目的 了解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了解马太效应的数学模拟,理解信息按空间、作者、时间等分布的基本规律,掌握信息分布的基本定量规律,掌握半衰期、普赖斯曲线、普赖斯指数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管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案 主要教学参考 略 第(1)次课 1、章节名称: 课程说明及其学习注意事项和有关要求 第1章管理学与管理者 第1节管理概述 第2节管理学及其学习目的、方法和要求 第3节管理者与管理者的角色 2、教学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掌握管理、管理学、管理者的概念及特征。 3、课时安排:课程说明及其学习注意事项和有关要求0.5课时,其余2.5课时。 4、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管理、管理学、管理者的概念及特征 5、教学方法:讲授 6、教学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企业)管理一般普遍规律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第1章管理学与管理者 第1节管理概述 一、企业组织活动的分类 (一)生产经营活动 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人为行为,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 (二)管理活动 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行为。 二、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字面含义 “管”——与权力和责任相联系 “理”——与知识经验、智慧和能力相联系

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以便有效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第1章管理学与管理者 第1节管理概述 三、管理的对象 1、人力资源 2、物力资源 3、财力资源 4、信息资源 5、经营活动 第1章管理学与管理者 第1节管理概述 四、管理的职能 1、信息获取 2、决策 3、计划 4、组织 5、领导 6、控制 7、创新 第1章管理学与管理者 第2节管理学的特性 一、管理学的综合性 二、管理学的运用性 三、管理学的复杂性 四、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五、管理学的经济性 六、管理学二重性 1、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社会生产相联系) 2、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第1章管理学与管理者 第3节管理者与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人(高、中、基层) 管理对象—人财物等以及活动 (一)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