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2677/ass.2017.63047

文章引用: 王秀礼.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ttentional Guidance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Xiuli W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Mar. 3rd , 2017; accepted: Mar. 25th , 2017; published: Mar. 28th , 2017

Abstract Every day people use the visual system to accept a lot of stimulations, and the visual system is a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eople can only selec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related to current task through visual attention in the visual scen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Maintaining the target representation in working memory affects the selec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guidance effect, and the happening of guidance effect needs to meet certain conditions. 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and prospect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orking Memory, Visual Attention, Attentional Guidance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王秀礼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28日

摘 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通过视觉系统接受大量的刺激,而视觉系统是一个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只能通过视觉注意在视觉场景中选择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

王秀礼

会影响视觉注意的选择,这种自上而下的注意引导被称作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总是能够观察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引导效应的产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的各种影响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是否能够产生的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工作记忆,视觉注意,注意引导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视觉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通过视觉系统接受大量的刺激。然而视觉系统又是一个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视觉系统接受的大量刺激只有有限的一部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视觉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视觉场景中选择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另一方面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干扰刺激,以确保有限的加工资源不被干扰刺激占用。视觉注意的引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方式,例如视觉场景中的凸显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自动捕获;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方式,例如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作用。后一种也被称为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1] [2]。

Soto, Heinke, Humphreys 和Blanco (2005)是这一领域的一项代表性的研究[3]。他们的研究探索了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加工早期过程的自上而下的作用。实验中使用了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范式。在每次试验开始时的记忆任务中,在屏幕中央向被试呈现一个彩色几何图形,要求被试记忆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直到本次试验结束。然后,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呈现一个视觉搜索任务,要求被试搜索倾斜线段,作为目标项的倾斜线段与作为干扰项的三条竖直线段随机分布在以屏幕中心为中心的虚拟正方形四角位置,每条线段都被包围在一个彩色几何图形内部。实验中有三种条件类型:(1) 视觉搜索任务的刺激中没有记忆匹配项(基线条件);(2) 视觉搜索任务的搜索目标被记忆匹配项包围着(有效条件);(3) 视觉搜索任务的刺激中有一个干扰刺激被记忆匹配项包围着(无效条件)。实验结果发现,与基线条件下的搜索成绩相比,有效条件中的搜索任务反应时更快,而无效条件中的搜索任务反应时更慢,并且这种结果依然存在于成绩最好的被试的搜索任务反应时中。此外,眼动研究数据显示被试的第一次眼跳收到了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在有记忆匹配项出现的试验中,第一次眼跳更多地被记忆匹配项捕获,与基线条件相比,被目标项捕获的第一次眼跳百分比在无效条件下明显减少。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视觉注意引导效应只包围干扰刺激而从不包围目标刺激时仍然存在。根据这些结果,Soto 等(2005)总结道,工作记忆表征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视觉注意选择视觉场景中与其相匹配的物体,尽管这样的过程发生会降低当前视觉搜索任务的成绩,并且这种比较自动化的引导效应在整个视觉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了。

2. 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因素

近十年来,关于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一些相互不一致的结Open Access

王秀礼

果。大部分的研究中都报告能够发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一部分研究中报告只有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引导效应,一部分研究中未能发现引导效应,还有一些研究中甚至发现了与引导效应相反的结果。综合这些研究中的观点而言,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是比较广泛地存在的。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任务范式是在工作记忆任务的保持阶段插入一项视觉搜索任务,以观察是否存在记忆匹配项对视觉搜索任务成绩的影响。下面分别从工作记忆表征的状态、记忆项与匹配项的刺激材料特征和被试完成任务要求时的反应倾向几个角度来阐述关于能否观察到引导效应的条件因素。

(1) 工作记忆表征处在注意焦点状态时,容易观察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一方面,

当工作记忆中只存储一个表征时,能够观察到引导效应;当工作记忆中存储着多个表征时,只有位于注意焦点的表征才能够表现出引导效应。如Downing等(2004)的研究中要求被试在记忆任务中同时记住两个物体,其中一个记忆项的物体为视觉搜索任务的目标,结果没有发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研究者认为搜索任务的目标模板和其他无关表征在工作记忆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只有处于注意焦点的目标模板才能够引导视觉注意[4]。Houtkamp等(2006)使用眼动技术做了与Downing等(2004)类似的研究,也发现只有作为目标模版的记忆表征才能引导视觉注意,只有搜索任务中不呈现搜索目标时才能观察到记忆表征中的非目标模版比较微弱的引导效应[5]。Moorselaar等(2014)的研究中发现,当工作记忆任务中以同等的地位存储多个表征时,无论如何操纵工作记忆表征的数量、编码强度、编码精度,都观察不到引导效应;只有当其中一个表征处于主要地位时,才能观察到这个记忆表征的引导效应[6]。

另一方面,当视觉搜索任务的搜索目标事先给定,并且在整个实验中保持恒定时,更容易观察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这样的目标模版不需要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不占用工作记忆资源,因而使工作记忆表征处于注意焦点状态,从而更容易引导视觉注意[7] [8] [9]。而当视觉搜索任务的搜索目标在每次试验中不断随机变化时,这样的目标模版需要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并处于地位较高的状态,使得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记忆项不处于注意焦点状态,因而难以引导视觉注意[10] [11]。

(2) 当工作记忆任务的刺激材料更容易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导视觉注意时,更容易观察到引导效应。

Wolfe和Horowitz (2004)曾总结发现,不同刺激属性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力不同,一些属性(如颜色)比另一些属性(如形状)的引导效应更强[12]。在Peters等(2009)与Downing和Dodds (2004)等没有观察到引导效应的研究中,使用了形状复杂的非自然图形作为刺激材料,而在Soto等(2005)等观察到了引导效应的研究中,使用了彩色的形状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刺激材料。而Soto等(2005)与张豹等(2014)发现颜色属性比形状属性表现出更强的引导效力。Zhang等(2010)进一步发现将Soto等(2005)与Peter等(2009)所使用的刺激材料互换而任务范式等条件不变时,得到了与原实验相反的结果,(Soto等人的任务范式+ Peter等人的实验材料),原来观察不到引导效应的现在能够观察到了(Peter等人的任务范式+ Soto等人的实验材料) [13]。

(3) 当被试有足够的资源使用一定的策略进行认知控制时,虽然在一些指标上能够体现出引导效应,

但视觉注意引导的结果受被试的反应倾向影响。

能否观察到引导效应,部分取决于被试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认知控制。Han和Kim (2009)的研究中,控制了工作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研究发现,当ISI比较短时,观察到了引导效应;而ISI足够长时,被试在视觉搜索任务呈现前有足够的时间执行认知控制功能,不再表现出引导效应;研究者又通过调整搜索任务目标项与干扰项之间的相似性,控制知觉负载水平,发现在知觉负载低的条件下,作为干扰项的记忆匹配项能够获得注意偏向,表现出了引导效应,而在知觉负载高的条件下,作为干扰刺激的记忆匹配项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资源,没有获得视觉注意偏向,因而没有观察到引

王秀礼

导效应[14]。

认知控制的结果不仅影响能否观察到引导效应,当被试有某种反应倾向时,视觉注意引导的结果可能表现为偏离记忆匹配项。如Woodman和Luck (2007)的研究中发现,当工作记忆表征只与视觉搜索任务中的干扰刺激相匹配时,事先告知被试工作记忆的记忆项一定不会是视觉搜索任务的目标项,视觉注意不但没有被该干扰刺激捕获,反而被拒绝,表现为视觉搜索任务成绩在匹配条件下好于中性条件下;而当工作记忆表征与视觉搜索任务的目标刺激相匹配时,视觉注意就会指向该匹配刺激。研究者由此认为,在视觉搜索任务过程中,被试会主动地采用一定的策略进行搜索任务:当工作记忆表征不作为视觉搜索任务目标项时,视觉注意会以拒绝模板的形式偏离与其相匹配的干扰项,从而提高搜索任务成绩;当工作记忆表征与视觉搜索任务目标项相匹配时,视觉注意则会以选择模板的形式指向与之相匹配的刺激。Carlisle和Woodman (2011)进一步发现,当记忆匹配项在视觉搜索任务中作为搜索目标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0%、50%、80%时,搜索任务成绩随着概率增加变好;而当记忆匹配项在视觉搜索任务中作为干扰项以同样的概率出现时,搜索任务成绩随着概率增加变差。研究者由此认为,被试在会根据任务要求灵活地采用偏向或拒绝策略调节注意偏向,以促进视觉搜索效率。

认知控制影响了能否观察到引导效应,被试的反应倾向进一步影响了视觉注意引导的结果,但认知控制和反应倾向只能作用在视觉注意引导过程中较晚的阶段,在较早的阶段仍然能够观察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Sawaki和Luck (2011)的研究中发现,视觉搜索任务过程中,注意首先会被作为干扰项的记忆匹配项捕获,但紧接着注意的捕获会对受到抑制,而在总体的行为指标上没有表现出引导效应。张豹等(2013)的研究中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的早期,眼动指标上表现出了引导效应,而在视觉搜索任务的晚期,行为指标反应时上没有表现出引导效应[15]。研究者认为,在视觉搜索的早期阶段,工作记忆表征确实能够引导视觉注意,但在随后的视觉搜索过程中受到认知控制的影响,掩盖了早期的视觉注意引导效应。胡艳梅和张明(2016)进一步发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过程包括早期的注意捕获阶段(200~300 ms左右)和后期的注意抑制阶段(300 ms以后),在早期阶段,与记忆匹配项总是会捕获注意,而在后期阶段,记忆匹配项可以受到有效的抑制[16]。

3. 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条件有两个特点:(1) 并非满足这些条件就一定能观察到引导效应,或者不满足这些条件就一定观察不到引导效应。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是比较广泛地存在的,很多时候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引导效应,只是有时候由于观察指标不够敏感、实验控制不够严谨导致在因变量指标上表现不出引导效应。(2) 这些条件分别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引导效应产生影响,因而这些条件一般不会单独作用,而是以互相组合的方式共同影响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

目前对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引导效应的研究,已经主要集中在对引导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借助研究中发现的各种现象来推测工作记忆与注意等认知过程的深层机制。而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将来对引导效应的研究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对于引导效应影响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只使用反应时、正确率等传统指标越来越不能精确地反映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过程,通常使用的任务范式中整个引导过程由不互相独立的几个部分组成,需要使用更加精确的指标来观察各种条件下引导效应是否出现。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为研究提供了在时间分辨率上更精细的指标,而由于工作记忆与注意之间有着相对独立而又相互重叠的关系,各种眼动指标和ERP成分究竟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认知过程也需要进一步检验。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上共同进步才能达到对引导效应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秀礼

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涉及到多个认知成分的共同作用,因而这方面的研究也与一些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觉启动对注意引导方面的研究、语言与注意引导方面的研究[17]、记忆对注意引导方面的研究[18]等。当今心理学研究的趋势之一是各种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叉,一方面是对一些有密切联系的认知过程在更加微观的层面更好地描述,一方面是对一些联系不大的认知过程在更加宏观的层面更好地描述,总体而言都是为了使心理学理论形成一个完整而自洽的体系。引导效应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出发点,通过与各领域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内容并抹平各领域间的差异,以达到对引导效应更加广泛的理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潘毅. 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2): 210-219.

[2]张豹, 黄赛. 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9): 1578-1584.

[3]Soto, D., Heinke, D., Humphreys, G.W. and Blanco, M.J. (2005) Early, Involuntary Top-Down Guidance of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1, 248-261.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37/0096-1523.31.2.248

[4]Downing, P.E. and Dodds, C.M. (2004) Competit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Control of Search. Visual Cogni-

tion, 6, 689-703.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80/13506280344000446

[5]Houtkamp, R. and Roelfsema, P.R. (2006) The Effect of Items in Working Memory on the Deployment of Attention

and the Eyes during Visual 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2,

423-442.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37/0096-1523.32.2.423

[6]van Moorselaar, D., Theeuwes, J. and Olivers, C.N. (2014) In Competition for the Attentional Template: Can Multiple

Items with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Guide At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40, 1450-1464.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37/a0036229

[7]Woodman, G.F. and Luck, S.J. (2007) Do the Content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Automatically Influence Atten-

tional Selection during Visual 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3,

363-377.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37/0096-1523.33.2.363

[8]Olivers, C.N.L., Meijer, F. and Theeuwes, J. (2006) Feature-Based Memory-Driven Attentional Capture: Visual

Working Memory Content Affects Visual At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2, 1243-126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37/0096-1523.32.5.1243

[9]Carlisle, N.B., Arita, J.T., Pardo, D. and Woodman, G.F. (2011) Attentional Template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 9315-9322.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523/JNEUROSCI.1097-11.2011

[10]Peters, J.C., Goebel, R. and Roelfsema, P.R. (2009) Remembered but Unused: The Accessory Items in Working Mem-

ory That Do Not Guide Attention.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1, 1081-1091.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162/jocn.2009.21083

[11]Woodman, G.F. and Arita, J.T. (2011) Direct Electro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of Attentional Template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 212-21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177/0956797610395395

[12]Wolfe, J.M. (1994) Guided Search 2.0: A Revised Model of Visual Search.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 202-

238.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3758/BF03200774

[13]Zhang, B., Zhang, J.X., Kong, L.Y., Huang, S., Yue, Z.Z. and Wang, S.P. (2010) Guidance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Contents Depends on Stimulus Attributes. Neuroscience Letters, 486, 202-206.

[14]Han, S.W. and Kim, M.S. (2009) Do the Contents of Working Memory Capture Attention? Yes, but Cognitive Control

Matt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5, 1292-1302.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37/a0016452

[15]Sawaki, R. and Luck, S.J. (2011) Active Suppression of Distractors That Match the Contents of Visual Working Mem-

ory. Visual Cognition, 19, 956-972.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80/13506285.2011.603709

[16]胡艳梅, 张明. 基于记忆的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效应: ERP证据[J]. 心理学报, 2016, 48(1): 12-21.

[17]Huettig, F., Mishra, R.K. and Olivers, C.N. (2012) Mechanisms and Representations of Language-Mediated Visual

Attention.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 394.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3389/fpsyg.2011.00394

[18]Hutchinson, J.B. and Turk-Browne, N.B. (2012) Memory-Guided Attention: Control from Multiple Memory System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6, 576-579.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016/j.tics.2012.10.003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08金融刘秀达学号:I00814009 导言: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是所有理论的基石。在这一假设下的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特点。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投资者行为“异常”与价格偏离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说和已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被称为“异象”,如“股利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周末效应”等等。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点,并开始动摇经典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行为金融,投资者,偏好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学科。 行为金融学以真实市场中普通的正常的投资者为理论基石代替经典金融理 论的理性人原则,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投资者不是完美理性人,而是普通的正常人。由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认知偏差, 因而他们对市场的未来不可能做出无偏差估计;第二,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期望性。投资者由于个体认知方式及情感判断的不同, 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第三, 投资者不是风险回避型的,而是损失回避型的。投资者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回避,而面临确定性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追求;第四,投资者在不同选择环境下,面对不同资产的效用判断是不一致的,其风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并且随着选择的框架的改变而改变。总之,投资者风险偏好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预设。 (一)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偏好的理论 1、期望理论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受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投资行为并非完美预期, 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经常会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最 优模式, 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包括决策参考点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损失规避两点。前者主要强调投资者主要通过收益和损失的比较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来制定决策;后者有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即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又是冒险家。 2、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投资判断。由此产生启发式认知偏差和框架依赖。启发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想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并依靠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理并制定决策;框架依赖是指个人会因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十分钟学会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十分钟学会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多少同学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重复着使用低效的方法?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这个大概数不胜数,努力是好事,但如果能在努力背诵记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使用一些新的方法去背诵,就能够显著的提高效率。学习不是单纯的体力活,方法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效率和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上限。 一般的背诵方法是怎样的呢? 是不停的念诵,一遍又一遍的大声的吼出来。这是初中高中很常见的记忆方法。但是我们想要提高效率,就得了解下更多的一些个方面。比如人到底是怎么去记忆的? 在NLP看来,人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通过五感。视听嗅味触这五感在人的主观经验中,又可以分为三种内感官,即视觉内感官、听觉内感官和感觉内感官。 我们的记忆和背诵,就是从外界获取信息,并牢固建立起链接的过程。那么信息在人的大脑中主要呈现为视觉、听觉和感觉,而一般的背诵方法,主要利用的是我们的听觉进行记忆。 一遍遍的背诵,建立起来的就是听觉的记忆。 那么在这三种内感官中哪一种比较发达呢?其实是视觉! 不同人的感官类型敏感度各有不同,但从中国人普遍的情况来看,

视觉更为发达。同样的表达方式,写下来的文字表达的信息量更大且更精准,视觉获取的信息更快。而如果通过语音念出文字,获取的速度会慢很多,而且有相当多的字词同音必须通过字形来区分。 所以,视觉的记忆是比听觉的记忆更有优点的。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学校里还是利用听觉背诵居多呢? 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从历史上,就是以听觉背诵为主。古人的文章是合辙押韵的,利用听觉背诵就很有优势,而现代的文章有几个合辙押韵? 看起来热闹。如果是静静的看不出声,老师们总觉得你没在背 惯性。改变传统做法是很困难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背诵呢? 并不是只单纯的用其中一种方式,而是在我们已经惯用听觉记忆的基础上,增加视觉记忆的方法,两者同时进行。通过两个渠道获取并且巩固记忆,就能更好的增加我们的效率。 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右脑图像式记忆法有其适用的范围,适合精确度高的逐字的记忆。 主要的原理,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我们所要背诵文字的视觉印象后,通过正倒背加强文字的形象。当视觉记忆巩固的时候,重复进行听觉的背诵,就能够非常的流畅。可以很好的解决背一半儿想不起来的问题。 在回忆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大概的文字的影像,背出来就会比较流畅。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潘毅1,许百华1,刘伟2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杭州(310018) E-mail:panyirich@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 摘要: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的所有条件,实验一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探测区分任务的双任务范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在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自动导向作用,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重复启动,重复抑制 1 引言 由于视觉信息加工系统的资源有限性,当视场中同时出现大量信息时,视觉注意只能选择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有限信息。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视觉工作记忆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因素。近年来,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Awh等(1998)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内容会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视觉注意会优先选择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空间位置[1]。当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客体工作记忆与基于客体的注意的关系研究。Desimone等(1995)提出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competition model)激发了此后研究者对视觉工作记忆是否引导注意选择开展了大量研究[2]。该模型认为,在视觉搜索场景中,视场中充满许多物体,由于注意资源有限,视场中的物体就会竞争注意资源。若某一物体表征与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物体表征相同,那么该物体表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而被视觉注意优先选择。对灵长类动物的单细胞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偏向竞争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3~5]。偏向竞争模型也得到了以人类为被试的大量行为实验支持,Pashler等(1999)采用注意瞬脱范式研究发现,当对一个物体形成表象并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后,即使没有明确要求被试搜索该对象,视觉注意也会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表象相匹配的物体[6]。Downing(2000)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明显的搜索目标的情况下,视觉注意也会优先选择客体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物体表征[7]。此外,Moores等(2003)研究发现,客体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也会使得视场中与记忆表征有着语义关联的物体获得注意资源的竞争优势[8]。其他研究者利用颜色和形状作为任务相关刺激研究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导向作用[9~11]。 偏向竞争模型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记忆表征会引导注意自动选择视场中与之相同或类似的物体,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关系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利用视觉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视觉注意并非一定会自动选择工作记忆内容。Downing等(2004)采用双任务范式研究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导向的作用,实验要求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同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一个项目,在一半的试验(trials)中这个项目作为分心物出现在搜索系列中。实验结果没有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起干扰作用,从而说明注意没有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12]。Woodman等(2007)设计实验使得被试没有理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这两种记忆,什么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有哪些训练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力是指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 觉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能力。比如孩子上周在公园看见一条狗,过几天你拿出 这条狗的图片,他会立刻认出这条狗是上周他在公园里看见过的。 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进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把所看见的狗的形象描述出 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视觉记忆力对孩子的思维、理 解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一个孩子视觉记忆力不佳,会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效果。我 们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复述、组织、比较等方法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记忆力要比幼童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青少年能利用理解、回忆详述、 想象等方式把零散的材料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产生关系,再用各种形式重新组织材料,有效地使用视觉形象。 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 (1)看过的生词,总是记不住怎么写。 (2)不能顺利地阅读课文,读不了完整的句子。 (3)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做两件事情,总会忘记一件。 (4)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特别容易分心。 (5)写作业时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6)在书写时总是看一笔写一笔,或是看好几笔才能写一笔。 (7)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是满屋翻遍了才能找到。 家长对孩子的视觉记忆力训练应注意:(1)在对儿童的学习记忆训练中,趣味性是 不可或缺的,因此无论在选材上,还是训练过程中都要坚持“快乐学习”的原则。表扬 是巩固儿童记忆举的有效方式。(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儿童知识经验少,对 问题的理解不深,所以选材一定要由易到难,家长不能急于求成。(3)要以培养儿童正 确的记忆方法和习惯为主要目标,不是过分强调是否背会了某篇文章。(4)虽然记忆的 连贯性很重要,但每次记忆的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增强记忆力的10种方法

增强记忆力的10种方法 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等;比较常见的是混合型的记忆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最佳。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 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1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小学生对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实验证明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历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2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小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概况,简要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应用 一、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 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合金在低温下经塑性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又可恢复成初始形状的一类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的能够记住其原始形状的功能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 。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史与现状 在金属中发现现状记忆效应最早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8年。当时美国的 Greningerh和Mooradian在Cu-Zn合金小发现了马氏体的热弹件转变。随后,前苏联的Kurdiumov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研究。1951年美国的Chang相Read 在Au47·5Cd(%原子)合金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马氏体界面随温度的变化发生迁动。这是最早观察到金属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数年后,Burkhart 在In-Ti 合金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然而在当时,这些现象的发现只被看作是个别材料的特殊现象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直至1963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的Buehler等人发现了Ni-Ti合金中的的形状记忆效应,才开创了“形状记忆”的实用阶断[1]。

视觉注意力训练方法是什么

视觉注意力训练方法是什么 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在孩子的成长发育期间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视觉和注意力的训练,平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或者是观看图画,做亲子游戏等活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使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更加集中,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很好。 ★视觉和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针对性训练才有效果:健知注意力提升课程先通过一个评估量表初始定制课程方案,再根据训练结果反馈动态调整方案,为每个学员个性化定制最高效的训练提升方案。 ★家庭训练容易坚持:注意力训练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每天30-40分钟就足够但需要长期坚持,健知训练课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并且趣味性高,依从性好课程完成率很高。 ★不只是提升注意力: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往往在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和读写能力方面存在落后,训练课程包含注意力提升、感知觉提升和读写力提升三大部分,全方位提升注意力和学习能

力。 ★在线训练+教材训练+家庭教育指导科学搭配:在线训练采用计算机小游戏的形式,主要进行需要控制素材呈现时长,记录反应时间的训练任务;教材训练主要进行需要动手动笔,动脑筋 规划执行的训练任务;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围绕孩子在日常学习和 生活中的注意力问题的教养方法、辅导方法和亲子关系进行指导。 1、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训练,分为五大训练模块:注意力,记忆力,视知觉,协调性,执行力。每个模块下面又分列为若干不同的训练模式和难度阈值。 研究表明,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与多种学习进程相关,训练课程通过个性化的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训练,提升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主要包括:主动注意力(注意察觉、注意维持、注意瞬脱、注意广度、选择注意、分配注意;打开学习的知 觉门户);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工作记忆(增强信息的存取);视 空间感知和运动整合(阅读、书写、视听转化的基础);协调性(手眼协调、感觉统合;阅读、书写的基础);执行力(策略、排序、逻辑;文意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基础)。通过训练后注意力缺陷与读写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 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 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心理辅导论文 姓名: 学号:1016413050 成绩: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学习障碍的概念、流行学病程、分类、症状、成因、诊断标准和干预技术,并阐述了自己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干预意见;文献综述 1 学习障碍的概念 学习障碍一词是由英文learningdisability(简称LD)翻译而来的。学术界对他最早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加柯克提出的学习无能的概念。但是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一直未统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各界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 1.1 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 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文的心理历程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常,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演算等方面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学习障碍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常、失读症及发展性失语症等状况,但不包括基本上由视觉、听觉动作异常或智能障碍、情绪困扰或环境、文化、经济地位不利等因素所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14] 1.2 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一个概括的名词,指的是在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具有明显困难的异质障碍团体。学习障碍是个人内在因素,推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它可能出现于一生中的各阶段。学习障碍可能具有自我调试行为、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都不会导致学习障碍。虽然学习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其他的障碍情况(例如,感官缺陷、智能障碍、严重的情绪困扰),或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不足与不当的教学),但都非这些情况或影响所造成的结果。[4] 1.3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就是注意力缺失障碍。所谓注意力缺失障碍,是指注意力低。医学常将其当做有关学习障碍的诊断性症候使用。[1] 1.4 我国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 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应用上显著的困难者。学习障碍可能伴随其他的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忧;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能力障碍等。[7] 观察以上各种定义发现,这些定义的共同要素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展不均衡、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差,排除其他障碍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学习困难。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福尔摩斯训练法 挑选屋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进行凝视,然后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 估测目标物的大小和尺寸。 ● 估测目标物与你的距离,同时估测目标物与其他事物的距离。 ● 留意目标物的外形,比较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 查看目标物的颜色,判断它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如果不协调,原因是什么?如果协调,它是如何达到的? ● 分辨目标物的质地,推测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它有什么用途?哪些方面还有缺陷?是否有改善的余地?改善的方法是什么? 你并不需要用应考作答的心情展开训练,更不需要把这些问题背下来,只要大约知道问题方向就足够了。建议你每天挑选固定时段进行这个练习,如果实际情况上有困难也没关系,但务必坚持每天练习一次,持续十天。 训练步骤1:随意室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凝视,尽量保持眼睛自然放松,不要太紧张。凝视时间的长短可自行决定。

训练步骤2:观看一段时间后,开始填写问卷,把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训练步骤3:十天后,请根据你完成的问卷分析自己的观察力、联想力、思考力是否在这十天内有所提高,再依据结果调整训练。刚开始你可能对结果不满意,也可能坚持不到十天就放弃了,无论如何,记得鼓励或要求自己再接再厉!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空间大师训练法 找一个空间作为练习室,如办公室、卧室、图书室、储藏室等,对室内物品进行“看”与“记”。只要某个空间或房间内有物品存放,都可以用来当作训练场地,就算你对这个地方很陌生也无妨。要注意,这个练习持续十天,而且十天后还要回到这里对练习结果进行确认,所以要尽量不选择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场地。 训练步骤1:走入房间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虽然你记住的物品越多越好,但这个训练并不是要你待在房间内“背记”物品,所以,进入房间后,请以平常的行走速度在房内转一圈,然后就离开。 训练步骤2:离开房间后,记录一下你刚才看到的全部物品。切记,只依靠脑海中的回忆和印象做记录,不要依靠事先掌握的信息。 训练步骤3:每天坚持练习一次,持续十天。十天后,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0, 1103?111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103 收稿日期: 2010-09-29 *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项目(CBA090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通讯作者: 杨海波, E-mail: psy-yhb@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一项ERP 研究* 白学军1 尹莎莎1 杨海波1 吕 勇1 胡 伟1 罗跃嘉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 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 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信息内容; ISI;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现实生活中, 个体只能有选择地加工有用信息, 同时抑制无关信息, 这样才能确保认知活动的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 注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Desimone 和Duncan (1995)提出视觉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 competition model)认为, 存在两种注意控制方式:(1)自下而上注意控制, 主要受刺激性质(如刺激的特异性和凸显性)的影响; (2)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主要受目标与期待(当前的目标、对刺激位置和出现时间的期待)的影响(Yantis, 2000; Luck & Vecera, 2002)。大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在注意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oto, Heinke, Humphreys, & Blanco, 2005; Soto, Humphreys, & Heinke, 2006)。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加工机制是通过激活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或模板来完成的。工作记忆主要参与外界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存储和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 注意控制则控制了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 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视觉工作记忆主要负责加工视觉信息, 例如物体的形状、颜色等, 当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共享某些特征时,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对注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研究者从行为角度对工作记忆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Downing, 2000; Oliver, Meijer, & Theeuwes, 2006; Soto et al., 2005; 杨海波, 尹莎莎, 白学军, 2010)认为,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模板使视野中具有目标特征的刺激自动优先获得注意, 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Downing (2000)的研究以人脸图片和几何图形为材料, 发现探测刺激出现在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觉反应时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辨别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二、实验设备 反应时测定仪 BD-II-510A型,记录纸、笔。 三、实验方法 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人员 主视者:吴琪被试者:高爽记录者:张雨林 1.简单反应时部分 刺激呈现放在离被试1米处,被试以右手食指按在反应键任一孔上,主试按“启动键”。被试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键。当经过10次按键操作后(不包括错误次数),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记录人员记下成绩。 2.辨别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红色光时,立即按压红色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红色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光不作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每种颜色刺激呈现10次,共做4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3.选择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某种色光时,立即按压相应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四种不同的刺激相应作出四种不同的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一组刺激呈现10次,做1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五、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题库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通过情绪诱导法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通过以词语归类任务为干扰任务,考察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的质量。以此,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 缺实验假设实验目的 文献综述 1.前瞻记忆: 1.1含义: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1.2 分类: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研究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较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具有更多的提取自发性、动力特性等。 1.3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 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中。 第一,年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是否与前瞻记忆任务成绩相关结论还未达成一致。有实验证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前瞻记忆的成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也证明儿童前瞻记忆存在年龄效应,我国的学者张磊、王永跃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了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再者,对前瞻记忆老化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第二,提示物、靶事件的特征因素。靶线索、事件的内外部特点以及它的特殊性都直接影响了前瞻记忆的成绩。以往研究表明,不熟悉的、醒目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 第三,时间间隔因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的时间长短会对前瞻记忆造成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随着间隔的延长前瞻记忆的成绩会降低,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前瞻记忆成绩随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高。 第四,人格,即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个性中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和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人格的人前瞻记忆表现好。 第五,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评估为重要的任务比不重要的任务更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我们来找碴儿 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本次智力保健训练课程就是视觉记忆力的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活动介绍: 1、什么就是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就是指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与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记、保持现有的能力。(比如:孩子在动物园瞧到小猴子,过几天当她在书上又瞧到小猴子,她就会认出这小猴子就是它在动物园里瞧见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或动作把所瞧见的小猴子的形象描述出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 2、为什么要做视觉记忆训练? 经过一些案例的分析,绝大多数儿童尽管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与记忆力等能力,因而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在幼儿时不会有明显的表现。(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说不了完整的句子;上课喜欢动张西望;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就

是到处走;瞧过的东西,总就是记不住等)这都就是记忆力缺乏的表现。曾经有人说过,没有记忆,人的大脑永远就就是一片空白。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不过增强记忆得从幼儿时期做起就是最佳的。而视觉记忆的效果在所有感官记忆中效果就是最好的为70%、 3、宝宝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视觉记忆? 能够从视觉线索上回忆什么东西被移动过,回忆刚才瞧到的什么,并通过回忆将不完整的图拼好。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二、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 三、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逐步提高孩子的记忆精确度片拼好等。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您配合的就是: 家长可先引导宝宝瞧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然后引导宝宝观察不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找出它所缺少的部分,并画在相应的部位,游戏反复进行。有的宝宝可能寻找多次才获得成功,爸爸妈妈决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宝宝反复地尝试。

因为视觉记忆差

写字慢 一、因为视觉记忆差 孩子写字太慢可能是学习障碍导致的。孩子写字太慢是由于孩子可能存在“视觉——动觉统合能力”发育迟钝造成的。在小学,培养孩子读、说、写、算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经常留抄写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反复地练习,熟悉课文、公式、词语或汉字,一般抄写遍数都不会多到让孩子承受不了的地步。可是有些孩子,看上去聪明伶俐,可在完成书写任务中却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每次进行书写就感到头疼,往往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然而所写作业的质量不高,以前出现过的书写错误还重复出现,看上去好像做作业时根本不过脑子似的。这样的反复书写练习不仅没有达到熟悉的目的,反而变成象“上刑”一样难受。 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孩子书写慢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能力的缺乏或落后。首先,在写字时,视动统合能力——暨眼睛与手的动作统合能力发展的水平是最重要的。由于孩子动作很慢,手眼协调能力差,他们便不爱动手。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需要动手来完成的作业,他们就没有什么困难。其次,写字慢还涉及一个视觉记忆能力。那些写字能力差的儿童,常常需要写一个字看一下书,不能同时记忆较多的字。在心理学上,这种对视觉材料的瞬间记忆能力称为视知觉记忆能

力。许多小孩子视觉记忆能力落后,别人看一眼能记下五六个字,他却只能记得两三个,为了补偿这种缺失,只得反复抬头看书,当然写得比别人慢很多。 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他们在能力上存在的障碍并非出于他们的主观愿望,也不是由于不专心,不动脑子的问题,而事实是他们是需要帮助的孩子,大人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克服缺陷,提升学习能力。如:给孩子呈现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其观察5-10秒,然后收回图形,请他再用笔凭借着头脑中留有的视觉印象画在纸上,随着呈现的几何图形的难度的加深或呈现时间的逐渐缩短,孩子瞬间视觉记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有意识的训练。当然,有一些类似的训练也很有效,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做着色,或指出某个图形的缺失部分,大一点的孩子做一些实物的分类练习或拼图游戏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除此之外,练习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的特征,并用手去触摸物体来验证视觉结果,也有助于儿童锻炼视觉记忆的能力。 提高能力是提高写字速度的重要方法。孩子写字速度慢,往往和他的观察能力有关,因此,要训练观察能力。先是训练看一笔、写一笔,然后训练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再训练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写字速度也会相应地提高。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85110940.html,/10.12677/ass.2017.63047 文章引用: 王秀礼.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ttentional Guidance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Xiuli W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Mar. 3rd , 2017; accepted: Mar. 25th , 2017; published: Mar. 28th , 2017 Abstract Every day people use the visual system to accept a lot of stimulations, and the visual system is a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eople can only selec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related to current task through visual attention in the visual scen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Maintaining the target representation in working memory affects the selec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guidance effect, and the happening of guidance effect needs to meet certain conditions. 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and prospect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orking Memory, Visual Attention, Attentional Guidance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王秀礼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28日 摘 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通过视觉系统接受大量的刺激,而视觉系统是一个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只能通过视觉注意在视觉场景中选择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记忆广度实验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发现数字记----------------精选公文范文---------------- 1

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 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 ----------------精选公文范文---------------- 2

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精选公文范文----------------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