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潘毅1,许百华1,刘伟2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杭州(310018)

E-mail:panyirich@https://www.doczj.com/doc/0613599957.html,

摘要: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的所有条件,实验一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探测区分任务的双任务范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在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自动导向作用,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重复启动,重复抑制

1 引言

由于视觉信息加工系统的资源有限性,当视场中同时出现大量信息时,视觉注意只能选择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有限信息。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视觉工作记忆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因素。近年来,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Awh等(1998)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内容会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视觉注意会优先选择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空间位置[1]。当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客体工作记忆与基于客体的注意的关系研究。Desimone等(1995)提出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competition model)激发了此后研究者对视觉工作记忆是否引导注意选择开展了大量研究[2]。该模型认为,在视觉搜索场景中,视场中充满许多物体,由于注意资源有限,视场中的物体就会竞争注意资源。若某一物体表征与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物体表征相同,那么该物体表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而被视觉注意优先选择。对灵长类动物的单细胞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偏向竞争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3~5]。偏向竞争模型也得到了以人类为被试的大量行为实验支持,Pashler等(1999)采用注意瞬脱范式研究发现,当对一个物体形成表象并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后,即使没有明确要求被试搜索该对象,视觉注意也会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表象相匹配的物体[6]。Downing(2000)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明显的搜索目标的情况下,视觉注意也会优先选择客体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物体表征[7]。此外,Moores等(2003)研究发现,客体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也会使得视场中与记忆表征有着语义关联的物体获得注意资源的竞争优势[8]。其他研究者利用颜色和形状作为任务相关刺激研究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导向作用[9~11]。

偏向竞争模型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记忆表征会引导注意自动选择视场中与之相同或类似的物体,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关系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利用视觉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视觉注意并非一定会自动选择工作记忆内容。Downing等(2004)采用双任务范式研究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导向的作用,实验要求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同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一个项目,在一半的试验(trials)中这个项目作为分心物出现在搜索系列中。实验结果没有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起干扰作用,从而说明注意没有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12]。Woodman等(2007)设计实验使得被试没有理

由策略性地转移注意到与视觉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客体表征类似的搜索项目上,研究者假设,如果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干扰了视觉搜索,那么就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能够强有力地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似的项目。然而,实验结果发现,当分心物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物体表征相匹配时被试搜索目标的时间并没有变慢,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并没有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记忆表征相类似的物体,相反,当被试知道工作记忆内容不可能是搜索目标时,视觉工作记忆能够灵活地引导注意选择其他物体[13]。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自动导向假说(automatic guidance hypothesis)和可选导向假说(optional guidance hypothesis)。自动导向假说的具体描述就是偏向竞争模型,其核心思想就是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化的强制性引导作用。然而,支持自动导向假说的实验研究大都没有很好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对注意选择的影响,从而使得表面上符合自动导向假说的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主观因素所引起,如策略性注意转移。例如在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中,要求被试在视觉工作记忆的保持阶段完成一项探测区分任务(probe discrimination task),在探测刺激呈现前同时闪现两张图片,其中只有一张图片与工作记忆表征相同,称为匹配图片。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刺激的反应。研究者据此认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会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同的物体。然而,由于在该实验范式中每次闪现的两张图片都会包含一张匹配图片,被试可能会特别好奇匹配图片在实验中的作用而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匹配图片,或者被试为了保证正确完成工作记忆任务而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匹配图片以巩固记忆表征,被试的这两种可能的主观因素都会造成上述实验结果[13]。因此,如果实验设计没有很好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所得的实验结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符合自动导向假说,而实质上可能并非如此。可选导向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视觉工作记忆并非总是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记忆内容,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地利用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然而,支持可选导向假说的实验研究大都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进行视觉搜索的双任务范式,由于视觉搜索本身也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而且明确的搜索目标在工作记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以优先引导注意[14,15]。因此,在这种双任务范式下工作记忆中的其他项目对注意的引导作用非常薄弱,从而很难观察到与自动导向假说一致的实验结果。另外,视觉搜索任务也不能非常准确地反映注意选择过程,尽管视觉搜索的时间变慢通常被认为反映了注意选择过程变慢,但是它也可能反映了决策阶段的时间变慢[16]。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利用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不适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Varakin(2006)认为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使实验设计至少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被试在注意导向发生时确实将相关信息保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2)视觉工作记忆中只保持单一的物体表征,否则多个物体表征之间会相互竞争而弱化对注意的导向作用;(3)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测量注意导向的任务;(4)需要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对注意导向的影响[17]。根据这四条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要么不满足第四条标准[7],要么不满足第二和第三条标准[12,13],从而使得以往的研究很难解决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是否会自动引导注意这个问题。本研究目的在于检验自动导向假说,对前人的研究范式加以改进以使得实验设计符合上述四条标准,结果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能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同的物体表征,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2 实验一:记忆驱动注意选择

尽管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在控制被试主观因素方面遭到了很多批评,但是该实验范式却很好得满足了上述前三个标准[17]。本实验继续沿用了Downing(2000)实验范式的优点,并对该实验范式做以下几点改进:(1)整个实验中只有1/4试验中闪现图片包含一张匹配图片,我们称之为目标试验(target trials),而其余所有试验中闪现图片都不包含匹配图片,我们称之为噪音试验(noise trials),目标试验和噪音试验随机混合出现。通过在实验中安排大量的噪音试验可以最大程度防止被试策略性注意转移至匹配图片,从而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对注意选择的影响;(2)为了尽可能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的自动导向作用,样本图片与匹配图片之间的刺激呈现异步值(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设定在200ms 以内,因为有研究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在早期阶段可能会对注意产生自上而下的自动导向作用[10,17];(3)采用发音抑制(articulatory suppression)程序以排除言语工作记忆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每次试验前在屏幕中央呈现4个字符,要求被试快速重复朗读这些字符直到试验结束。已有的研究表明利用这种发音抑制方法可以有效阻止被试对视觉刺激进行言语编码[18];(4)为了可靠地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的自动导向作用,实验刺激采用彩色几何图形,匹配图片被定义为在颜色和形状上都与样本图片相同。已有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颜色和形状信息在引导注意的有效性上不同,相对形状信息来说,颜色信息更能可靠地引导注意选择,而且当外界物体在颜色与形状两方面都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时,这种注意导向作用最为显著[10,19]。实验采用探测区分任务作为测量选择性注意的方法,如果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在本研究范式下对注意选择产生自动导向作用的话,那么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应该会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

2.1 方法

2.1.1 被试

10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年龄在21~26岁之间,所有被试均报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且以前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2.1.2 仪器和材料

实验程序用Presentation 0.71编制,实验由一台Pentium IV计算机控制,刺激呈现在17英寸彩色CRT显示器上,屏幕分辨率为800×600 pixels,刷新率为85 Hz。被试通过一个标准键盘对刺激做反应,被试眼睛距离屏幕中心约57 cm。刺激材料为彩色几何图形,每张图片都具有形状和颜色两种特征,如红色三角形。在形状特征维度上共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6个备选特征值,在颜色特征维度上共有红、绿、黄、蓝和青等5个备选特征值。所有图片大小均为2.4°× 2.4°。注视点为白色“+”,其大小为0.2°× 0.2°。用于发音抑制的刺激为由四个黑色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如”ABCD” 或 ”2789”),每个字符大小约为1°× 0.6°。用于探测区分任务的黑色小托架大小为1°× 1°,位于其底部或顶部的开口大小约为0.8°。所有刺激均呈现在灰色背景上。

2.1.3 实验设计与过程

正式实验采用2(SOAs: 110ms或200ms)×2(空间位置关系:一致或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单次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被试按空格键开始每一次试验,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由4个黑色字符组成的字符串500ms,要求被试大声快速朗读直到单次试验结束,接着在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1000ms,注视点消失后在屏幕中央呈现一张图片(样本图片)50ms,要求

被试尽量记住该图片,接着在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60ms或150ms,然后在屏幕中央注视点左右两侧同时各呈现一张图片(闪现图片)100ms,每张图片中心距离中央注视点4.8°,在两张图片同时消失40ms之后,在屏幕中央注视点左侧或右侧呈现探测项100ms,其中心位置距离中央注视点4.8°(即呈现在之前闪现的左侧或右侧图片的中心位置上),探测项消失1500ms后呈现记忆测试图片,该图片直到被试做出变化检测(change detection)反应后才会消失。

图1. 实验一单次试验流程

每次试验过程中要求被试始终将注视点保持在屏幕中央,在看到探测项出现时要求尽量准确快速地对其开口方向用右手做按键反应,开口向上按“↑”键,向下则按“↓”键。最后,要求被试对记忆测试图片与样本图片是否匹配用左手做按键反应,两者完全匹配则按“V”键,否则按“N”键。变化检测反应要求被试尽量反应正确,对反应速度不做要求。另外,告知被试闪现图片与实验任务无关,不要求对其做反应,并尽量忽视之。正式实验中有1/4试验(目标试验)中闪现图片中有一张与样本图片完全匹配(匹配图片,即形状和颜色完全相同),而另一张与样本图片完全不匹配(非匹配图片,即形状和颜色都不同),另外3/4试验(噪音试验)中闪现图片与样本图片都完全不匹配,目标试验与噪音试验的次序做随机混合安排。在目标试验中,其中有一半试验中探测项呈现在匹配图片的空间位置上(空间位置一致),而另一半试验中探测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的空间位置上(空间位置不一致)。整个实验中有一半试验最后呈现的记忆测试图片与样本图片完全匹配,另一半试验中记忆测试图片与样本图片不匹配(包括仅颜色相同、仅形状相同、颜色与形状都不相同等三种情况),这样被试要正确完成变化检测任务就必须同时记住物体的颜色和形状。两种SOA水平在整个实验中出现的次数相同,匹配图片和探测项的呈现位置(注视点左侧或右侧)以及小托架的开口方向也在实验中做了平衡。

每个被试接受2×2种处理水平的组合,每种实验处理包括80次目标试验,正式实验总共有320次目标试验。实验分4节进行,各种条件下的试验次序在节内做随机安排,节间被试休息5分钟。正式实验开始前要求被试练习50次试验,所有练习试验均为噪音试验,并告知被试正式实验和练习实验相同,目的在于尽量使被试意识不到匹配图片的存在,从而使得被试不会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有意识地搜索匹配图片以巩固记忆表征。

2.2 结果与分析

只分析目标试验的数据,对噪音试验的数据不做统计分析。另外,我们只分析探测区分任务和变化检测任务都反应正确的反应时数据,剔除反应错误的目标试验数据,剔除的目标试验占总目标试验的6%。对探测区分任务的反应时进行2(SOAs: 110ms 或200ms )×2(空间位置关系:一致或不一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OAs 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 (1,

9) = 35.77,p < 0.001,即SOA 为200ms 时注意探测的反应时(M = 464ms )显著大于SOA 为110ms 时注意探测反应时(M = 453ms );空间位置关系的主效应也非常显著,F (1, 9) = 39.15,p < 0.001,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M = 448ms )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M = 469ms );两个被试内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 0.1,即两种SOA 水平下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大小相等(见图2)。探测区分任务的平均总错误率为4.8%,对各处理条件下注意探测反应错误率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被试内变量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都不显著(所有p s > 0.05)。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实验中不存在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

反应时(m s )SOA

图2. 实验一中各处理条件下注意探测反应的平均时间及其95%置信区间

[20,21]

本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SOA 为110ms 时注意探测反应显著快于SOA 为200ms 时的注意探测反应。更为重要的是,在两种SOA 水平下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都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且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在两种SOA 水平下是相等的。上述实验结果与自动导向假说一致,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在早期阶段(至少200ms 以内)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显著的导向作用,并且这种注意导向作用是一种自动化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而并不是由于被试策略性注意转移所致,因为在本实验中安排了大量的噪音试验,被试基本没有意识到闪现图片中偶尔会包含匹配图片,实验后对被试的访谈也证实所有被试都没有注意到匹配图片的存在,也没有刻意在闪现图片中去搜索匹配图片以巩固记忆。

3. 实验二:排除重复启动解释

实验一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在早期阶段会对选择性注意产生自动导向作用,然而,我们有必要证明这种注意导向效应确实是因为工作记忆内容所产生的,而不是仅仅由于相继知

觉两个相同的物体就会产生上述注意导向效应,即重复启动效应。因此,在实验二中我们试图查明在本实验范式下是否存在重复启动效应,即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是否也会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

3.1 方法

3.1.1 被试

1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年龄在20~24岁之间,所有被试均报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都为右利手。

3.1.2 仪器和材料

同实验一。

3.1.3 实验设计与过程

实验采用2(SOAs: 110ms或200ms)×2(空间位置关系:一致或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单次试验流程同实验一,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验不要求被试完成变化检测任务,因此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样本图片(为了便于表述和理解,我们在此仍沿用实验一中的名称)仅呈现在屏幕上而已,并不要求被试记忆,最后呈现的图片也不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与前面的样本图片相同,被试按空格键使其消失即可。

3.2 结果与分析

只分析目标试验的数据,对噪音试验的数据不做统计分析。另外,我们只分析探测区分任务反应正确的反应时数据,剔除反应错误的目标试验数据,剔除的目标试验占总目标试验的4.2%。对探测区分任务的反应时进行2(SOAs: 110ms或200ms)×2(空间位置关系:一致或不一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OAs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 (1, 9) = 42.46,p < 0.001,即SOA为200ms时注意探测的反应时(M = 436ms)显著大于SOA为110ms时注意探测反应时(M = 417ms);空间位置关系的主效应也非常显著,F (1, 9) = 7.94,p < 0.05,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M = 434ms)显著慢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M = 419ms),即非匹配图片获得了注意偏向;两个被试内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 1,即两种SOA水平下非匹配图片都获得了注意偏向(见图3)。探测区分任务的平均总错误率为4.2%,对各处理条件下注意探测反应错误率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被试内变量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所有p s > 0.05)。因此,本实验中不存在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

390

400

410

420

430440

450

460

反应时(m s )SOA

图3. 实验二中各处理条件下注意探测反应的平均时间及其95%置信区间

与实验一结果相同的是,本实验结果也发现了被试在SOA 为110ms 时注意探测反应显著快于SOA 为200ms 时的注意探测反应。但与实验一结果不同的是,当没有记忆任务时被试在两种SOA 水平下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都显著慢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即非匹配图片捕获了注意。根据本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在本研究所用的实验范式下不会出现重复启动效应,这提示实验一结果所显示的空间位置一致优势效应确实是由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所致。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有充分理由认为视觉工作记忆在早期阶段会对视觉注意产生自动导向作用。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改进Downing (2000)的实验范式,使得实验设计非常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所需要的条件,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结果发现,当对被试有工作记忆要求时,即使在消除了由于被试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策略性注意转移之后,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仍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并且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并非是重复启动所造成的,从而可以推论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产生了显著的导向作用。尽管Downing (2000)的实验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但是Downing (2000)的实验范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在其实验范式中每次闪现的两张图片中都会包含一张匹配图片,被试可能会特别好奇匹配图片在实验中的作用而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匹配图片,或者被试为了保证正确完成工作记忆任务而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匹配图片以巩固记忆表征,被试的这两种可能的策略性注意转移都会造成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然而,尽管本研究的结果支持自动导向假说,但并不意味着可选导向假说同时被驳倒。如在引言中所述,支持可选导向假说的研究主要采用视觉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由于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目标模板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相同或类似的物体,因此在这种双任务范式下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其他内容对注意的导向作用会因目标模板的优势地位而被大大削弱,只有在搜索目标不明确或不存在视场中才有可能被观察到[14,1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记忆中的其他内容并非不能引导注意,

而只是由于目标模板对注意的优先引导而被弱化或掩蔽。我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可选导向假说和自动导向假说都是正确的,它们各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可选导向假说适用于描述视觉工作记忆在同时保存多个物体表征的情况下其中的各物体表征相互竞争对选择性注意的引导作用,个体可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安排不同的物体表征优先引导注意选择,而且这种注意引导过程是有意识的控制过程,反映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环境的灵活适应性。自动导向假说适用于描述视觉工作记忆在某个时刻只保存单个物体表征的情况下其中的物体表征对注意的引导作用,而且这种注意导向过程是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可能是人类在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心理机制。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两种注意选择机制:基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和基于新颖刺激的视觉注意。实验一结果显示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引导视觉注意自动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物体,并且这种记忆驱动注意选择发生在视觉过程的早期阶段,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0,11,17]。这种记忆驱动注意选择机制反映了视觉工作记忆与视觉注意具有共同的信息表征,说明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调节注意控制装置,即当个体在工作记忆中编码并积极保持某个物体表征时关于该物体的注意定向(attentional set)就会自动形成,从而使得视场中与当前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物体自动获得注意偏向。然而,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外显记忆要求时,若以前看过的物体和新物体同时出现在视场中的话,新物体会取得竞争优势而自动捕获视觉注意,即新颖突显(novel pop-out)。新颖突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注意选择机制,它说明若个体对当前看到的物体没有编码并保持在外显记忆中的话,该物体就会被保存在一种消极的内隐记忆系统中,当此后这个物体与其他新颖物体同时出现在视场中时,新颖刺激就会因为其所激发的神经活动大于被抑制的重复刺激所激起的神经活动而自动获得注意偏向。以往关于视觉注意的自动捕获研究大都着眼于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注意捕获,如新颖突显,然而,本研究提示视觉工作记忆中正在编码和积极保持的信息表征也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自动捕获视觉注意。因此,能够自动捕获视觉注意的因素不仅有视场中各种突显的刺激,而且还有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验一结果我们可以推论,当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与新颖刺激同时出现并竞争注意资源时,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会优先于基于新颖刺激的视觉注意。

Varakin(2006)研究发现视觉工作记忆至少在前300ms内会对注意选择产生自动导向作用,但当工作记忆内容保持时间延长到1000ms以上时就不会出现这种自动导向作用。由于本文主要目的是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限于篇幅并未对视觉工作记忆自动引导注意的时间过程予以详细研究。但根据我们的初步实验结果发现,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范式下即使当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保持时间延长到1500ms时仍然会出现空间位置一致优势效应(未发表的数据)。我们认为可以从记忆驱动注意选择在工作记忆不同阶段的作用来理解视觉工作记忆自动引导注意的时间过程。一般认为,视觉工作记忆引导注意选择是为了“复述”记忆表征以使得记忆表征正确编码和积极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即基于注意的复述(attention- based rehearsal)作用[1]。视觉工作记忆在其编码阶段将短暂的知觉表征转化为稳定的工作记忆表征,其编码速率大概为每50ms形成一个颜色记忆表征[22]。记忆表征编码完成以后就进入保持阶段,个体将物体表征积极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以便顺利完成当前任务。Woodman等(2005)认为视觉工作记忆的编码和保持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尽管两者都在同一个资源有限的工作记忆系统内进行的,但两者的控制过程是独立的。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需要自上而下的控制过程,而记忆表征的保持可能主要是一个自我支持的过程(self- sustaining process)[23]。因此,我们认为视觉工作记忆在早期阶段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记忆内容正是编码过程所需要的自

上而下的控制过程,这种知觉水平的注意选择对巩固记忆表征起着有益的作用。然而,由于保持阶段主要是工作记忆内部的自我支持过程,如通过注意焦点(focus of attention)对记忆表征进行实时的复述,因此这时知觉水平的基于注意的复述对记忆表征的积极保持可能并不是必需的,所以视觉工作记忆在保持阶段其对注意选择的引导作用是不稳定的,只有当记忆内容比较容易引导注意时,如颜色信息,这种注意导向作用才能被稳定地观察到。

我们认为,记忆驱动注意选择、重复启动与新颖突显这三种认知过程分别在行为表现和生理机制上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行为表现方面来看,三者都涉及对重复刺激和新颖刺激的注意选择问题,并且三者的注意选择过程都是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不同在于新颖突显中的重复刺激是与任务无关的,而记忆驱动注意选择和重复启动中的重复刺激是与任务相关的,但前者涉及外显记忆,后者却涉及内隐记忆。从生理机制方面来看,皮层神经元活动的重复抑制(repetition suppression)可能是三者共同的神经生理机制。Miller等(1994)采用两种形式的延迟匹配任务(delayed matching-to-sample task)记录短尾猴下颞叶皮层神经元活动,在一种延迟匹配任务中先给短尾猴呈现一个样本刺激,然后相继呈现一系列的不同测试刺激,当样本刺激再次出现在测试系列中时如果短尾猴释放杠杆将得到奖励。研究者发现有一束神经元对重复出现的样本刺激反应减少,即出现重复抑制效应;在另一种延迟匹配任务中,与任务无关的刺激也在测试刺激系列中重复出现,结果发现样本刺激的重复出现不仅引起了重复抑制效应,而且还引起另一类神经元的活动增强,但与任务无关的刺激重复出现仅仅引起了重复抑制效应[24]。我们认为,神经元活动的重复抑制和增强效应相结合即是基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选择的神经生理机制,重复抑制是由刺激重复出现而自动引起的,它是皮层神经元的固有特征[25],而神经元活动的增强反映了视觉工作记忆引导注意选择重复出现的记忆内容。另外,从上面关于重复抑制效应的描述我们可以认为新颖突显的神经机制即是皮层神经元活动的重复抑制,当刺激与任务无关时神经元对它的重复出现就会表现为活动减少而被抑制,而相比之下新颖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就比较强,因此新颖刺激就会得到注意偏向。最后,重复启动的神经机制也和重复抑制有关,但这时的重复抑制不是由于单个神经元活动减少所致,而是由于活动神经元的总数量减少所致。因为当刺激重复出现时它在皮层上的表征将得到精炼(即只表征那些足以能够辨别物体的基本特征),这时有些神经元因为所编码的刺激特征并非是辨别该物体所必需的而活动减少并退出负责表征该物体的神经元群。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复抑制效应是皮层中表征精炼过程的副产品,同时,精炼的物体表征使得对重复刺激的行为反应更迅速更准确[26],即重复启动。

5 结论

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的所有条件,结果发现当对被试有工作记忆要求时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并没有出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上而下的自动导向作用,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我们推论这种记忆驱动注意选择只在具有单一内容的视觉工作记忆早期编码阶段才能被稳定地观察到。

参考文献

1Awh E, Jonides J, Reuter-Lorenz P A. Rehearsal in spatial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98, 24: 780 ~790

2Desimone R, Duncan J. Neural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visual attention.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1995, 18: 193~222

3Chelazzi L, Miller E K, Duncan J, et al. A neural basis for visual search in inferior temporal cortex. Nature, 1993, 363: 345~347

4Chelazzi L, Duncan J, Miller E K, et al. Responses of neurons in inferior temporal cortex. during memory-guided visual search.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998, 80: 2918~2940

5Chelazzi L, Miller E K, Duncan J, et al. Responses of neurons in macaque area V4 during memory-guided visual search. Cerebral Cortex, 2001, 11: 761~772

6Pashler H, Shiu L P. Do images involuntarily trigger search? A test of Pillsbury’s hypothesi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999, 6: 445~448

7Downing P E. Interactions between visual working memory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0, 11: 467~473

8Moores E, Laiti L, Chelazzi L. Associative knowledge controls deployment of visual selective attention.

Nature Neuroscience, 2003, 6: 182~189

9Pratt J, Hommel B. Symbolic control of visual attention: 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setting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003, 29: 835~845

10Soto D, Heinke D, Humphreys G W, et al. Early, involuntary top-down guidance of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005, 31: 248~261

11Soto D, Humphreys G W, Heinke D. Working memory can guide pop-out search. Vision Research, 2006, 46: 1010~1018

12Downing P E, Dodds C M. Competit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control of search. Visual Cognition, 2004, 11: 689~703

13Woodman G F, Luck S J. Do the content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automatically influence attentional selection during visual 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007, 33: 363~377

14Oh S-H, Kim M-S. The guidance effect of working memory load on visual search. Journal of Vision, 2003, 3: 629a

15Houtkamp R, Roelfsema P R. The effect of items in working memory on the deployment of attention and the eyes during visual 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006, 32: 423~442

16Huang L, Pashler H. Attention capacity and task difficulty in visual search. Cognition, 2005, 94: B101~B111 17Varakin D A. Visual working memory and attentional guida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2006

18Baddeley A D. Working mem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9Bichot N P, Rossi A F. Desimone R. Parallel and serial neural mechanisms for visual search in macaque area V4. Science, 2005, 308: 529~534

20Loftus G R, Masson M E J. Using confidence intervals in within-subject design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994, 1: 476~490

21Masson M E J, Loftus G R. Using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graphically based data interpret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3, 57: 203~220

22V ogel E K, Woodman G F, Luck S J. The time course of consolidat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006, 32: 1436~1451

23Woodman G F, V ogel E K. Fractionating working memory: consolidation and maintenance are independent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 16: 106~113

24Miller E K, Desimone R. Parallel neuronal mechanisms for short-term memory. Science, 1994, 263: 520~522 25Wiggs C L, Martin A.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of perceptual priming.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1998, 227~233

26Desimone R. Neural mechanisms for visual memory and their role in atten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996, 93: 13494~13499

The Automatic Guidance of Attentional Selection From

Visual Working Memory

Pan Yi,Xu Baihua,Liu Wei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

2School of Automation,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Abstract

A great many researches investigating whether content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VWM) automatically guide selective attention are inspired by the biased-competition model of attention proposed by Desimone et al.(1995). We here improved the task paradigm used by Downing (2000) in order to make our experimental design perfectly meet all criteria for correctly testing the automatic guidance hypothesis proposed by Varakin (2006). Experiment 1 adopted a dual-task paradigm in which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perform a probe discrimination task during the retention interval of VWM. Its result showed that participants were significantly faster to detect the probe stimulus if it was presented at the location of the matching figure. In contrast, when there was no memory requirements for participants, this match-location advantage effect disappear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trongly support the automatic guidance hypothesis that attention is automatically deployed to items matching the current contents of VWM.

Keywords:visual working memory,selective attention,repetition priming,repetition suppression

十分钟学会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十分钟学会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多少同学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重复着使用低效的方法?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这个大概数不胜数,努力是好事,但如果能在努力背诵记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使用一些新的方法去背诵,就能够显著的提高效率。学习不是单纯的体力活,方法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效率和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上限。 一般的背诵方法是怎样的呢? 是不停的念诵,一遍又一遍的大声的吼出来。这是初中高中很常见的记忆方法。但是我们想要提高效率,就得了解下更多的一些个方面。比如人到底是怎么去记忆的? 在NLP看来,人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通过五感。视听嗅味触这五感在人的主观经验中,又可以分为三种内感官,即视觉内感官、听觉内感官和感觉内感官。 我们的记忆和背诵,就是从外界获取信息,并牢固建立起链接的过程。那么信息在人的大脑中主要呈现为视觉、听觉和感觉,而一般的背诵方法,主要利用的是我们的听觉进行记忆。 一遍遍的背诵,建立起来的就是听觉的记忆。 那么在这三种内感官中哪一种比较发达呢?其实是视觉! 不同人的感官类型敏感度各有不同,但从中国人普遍的情况来看,

视觉更为发达。同样的表达方式,写下来的文字表达的信息量更大且更精准,视觉获取的信息更快。而如果通过语音念出文字,获取的速度会慢很多,而且有相当多的字词同音必须通过字形来区分。 所以,视觉的记忆是比听觉的记忆更有优点的。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学校里还是利用听觉背诵居多呢? 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从历史上,就是以听觉背诵为主。古人的文章是合辙押韵的,利用听觉背诵就很有优势,而现代的文章有几个合辙押韵? 看起来热闹。如果是静静的看不出声,老师们总觉得你没在背 惯性。改变传统做法是很困难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背诵呢? 并不是只单纯的用其中一种方式,而是在我们已经惯用听觉记忆的基础上,增加视觉记忆的方法,两者同时进行。通过两个渠道获取并且巩固记忆,就能更好的增加我们的效率。 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右脑图像式记忆法有其适用的范围,适合精确度高的逐字的记忆。 主要的原理,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我们所要背诵文字的视觉印象后,通过正倒背加强文字的形象。当视觉记忆巩固的时候,重复进行听觉的背诵,就能够非常的流畅。可以很好的解决背一半儿想不起来的问题。 在回忆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大概的文字的影像,背出来就会比较流畅。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潘毅1,许百华1,刘伟2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杭州(310018) E-mail:panyirich@https://www.doczj.com/doc/0613599957.html, 摘要: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的所有条件,实验一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探测区分任务的双任务范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在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自动导向作用,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重复启动,重复抑制 1 引言 由于视觉信息加工系统的资源有限性,当视场中同时出现大量信息时,视觉注意只能选择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有限信息。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视觉工作记忆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因素。近年来,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Awh等(1998)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内容会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视觉注意会优先选择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空间位置[1]。当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客体工作记忆与基于客体的注意的关系研究。Desimone等(1995)提出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competition model)激发了此后研究者对视觉工作记忆是否引导注意选择开展了大量研究[2]。该模型认为,在视觉搜索场景中,视场中充满许多物体,由于注意资源有限,视场中的物体就会竞争注意资源。若某一物体表征与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物体表征相同,那么该物体表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而被视觉注意优先选择。对灵长类动物的单细胞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偏向竞争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3~5]。偏向竞争模型也得到了以人类为被试的大量行为实验支持,Pashler等(1999)采用注意瞬脱范式研究发现,当对一个物体形成表象并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后,即使没有明确要求被试搜索该对象,视觉注意也会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表象相匹配的物体[6]。Downing(2000)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明显的搜索目标的情况下,视觉注意也会优先选择客体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物体表征[7]。此外,Moores等(2003)研究发现,客体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也会使得视场中与记忆表征有着语义关联的物体获得注意资源的竞争优势[8]。其他研究者利用颜色和形状作为任务相关刺激研究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导向作用[9~11]。 偏向竞争模型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记忆表征会引导注意自动选择视场中与之相同或类似的物体,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关系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利用视觉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视觉注意并非一定会自动选择工作记忆内容。Downing等(2004)采用双任务范式研究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导向的作用,实验要求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同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一个项目,在一半的试验(trials)中这个项目作为分心物出现在搜索系列中。实验结果没有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起干扰作用,从而说明注意没有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12]。Woodman等(2007)设计实验使得被试没有理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这两种记忆,什么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有哪些训练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力是指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 觉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能力。比如孩子上周在公园看见一条狗,过几天你拿出 这条狗的图片,他会立刻认出这条狗是上周他在公园里看见过的。 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进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把所看见的狗的形象描述出 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视觉记忆力对孩子的思维、理 解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一个孩子视觉记忆力不佳,会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效果。我 们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复述、组织、比较等方法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记忆力要比幼童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青少年能利用理解、回忆详述、 想象等方式把零散的材料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产生关系,再用各种形式重新组织材料,有效地使用视觉形象。 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 (1)看过的生词,总是记不住怎么写。 (2)不能顺利地阅读课文,读不了完整的句子。 (3)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做两件事情,总会忘记一件。 (4)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特别容易分心。 (5)写作业时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6)在书写时总是看一笔写一笔,或是看好几笔才能写一笔。 (7)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是满屋翻遍了才能找到。 家长对孩子的视觉记忆力训练应注意:(1)在对儿童的学习记忆训练中,趣味性是 不可或缺的,因此无论在选材上,还是训练过程中都要坚持“快乐学习”的原则。表扬 是巩固儿童记忆举的有效方式。(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儿童知识经验少,对 问题的理解不深,所以选材一定要由易到难,家长不能急于求成。(3)要以培养儿童正 确的记忆方法和习惯为主要目标,不是过分强调是否背会了某篇文章。(4)虽然记忆的 连贯性很重要,但每次记忆的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视觉注意力训练方法是什么

视觉注意力训练方法是什么 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在孩子的成长发育期间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视觉和注意力的训练,平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或者是观看图画,做亲子游戏等活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使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更加集中,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很好。 ★视觉和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针对性训练才有效果:健知注意力提升课程先通过一个评估量表初始定制课程方案,再根据训练结果反馈动态调整方案,为每个学员个性化定制最高效的训练提升方案。 ★家庭训练容易坚持:注意力训练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每天30-40分钟就足够但需要长期坚持,健知训练课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并且趣味性高,依从性好课程完成率很高。 ★不只是提升注意力: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往往在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和读写能力方面存在落后,训练课程包含注意力提升、感知觉提升和读写力提升三大部分,全方位提升注意力和学习能

力。 ★在线训练+教材训练+家庭教育指导科学搭配:在线训练采用计算机小游戏的形式,主要进行需要控制素材呈现时长,记录反应时间的训练任务;教材训练主要进行需要动手动笔,动脑筋 规划执行的训练任务;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围绕孩子在日常学习和 生活中的注意力问题的教养方法、辅导方法和亲子关系进行指导。 1、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训练,分为五大训练模块:注意力,记忆力,视知觉,协调性,执行力。每个模块下面又分列为若干不同的训练模式和难度阈值。 研究表明,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与多种学习进程相关,训练课程通过个性化的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训练,提升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主要包括:主动注意力(注意察觉、注意维持、注意瞬脱、注意广度、选择注意、分配注意;打开学习的知 觉门户);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工作记忆(增强信息的存取);视 空间感知和运动整合(阅读、书写、视听转化的基础);协调性(手眼协调、感觉统合;阅读、书写的基础);执行力(策略、排序、逻辑;文意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基础)。通过训练后注意力缺陷与读写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 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 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0, 1103?111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103 收稿日期: 2010-09-29 *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项目(CBA090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通讯作者: 杨海波, E-mail: psy-yhb@https://www.doczj.com/doc/0613599957.html,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一项ERP 研究* 白学军1 尹莎莎1 杨海波1 吕 勇1 胡 伟1 罗跃嘉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 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 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信息内容; ISI;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现实生活中, 个体只能有选择地加工有用信息, 同时抑制无关信息, 这样才能确保认知活动的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 注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Desimone 和Duncan (1995)提出视觉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 competition model)认为, 存在两种注意控制方式:(1)自下而上注意控制, 主要受刺激性质(如刺激的特异性和凸显性)的影响; (2)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主要受目标与期待(当前的目标、对刺激位置和出现时间的期待)的影响(Yantis, 2000; Luck & Vecera, 2002)。大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在注意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oto, Heinke, Humphreys, & Blanco, 2005; Soto, Humphreys, & Heinke, 2006)。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加工机制是通过激活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或模板来完成的。工作记忆主要参与外界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存储和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 注意控制则控制了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 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视觉工作记忆主要负责加工视觉信息, 例如物体的形状、颜色等, 当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共享某些特征时,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对注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研究者从行为角度对工作记忆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Downing, 2000; Oliver, Meijer, & Theeuwes, 2006; Soto et al., 2005; 杨海波, 尹莎莎, 白学军, 2010)认为,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模板使视野中具有目标特征的刺激自动优先获得注意, 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Downing (2000)的研究以人脸图片和几何图形为材料, 发现探测刺激出现在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福尔摩斯训练法 挑选屋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进行凝视,然后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 估测目标物的大小和尺寸。 ● 估测目标物与你的距离,同时估测目标物与其他事物的距离。 ● 留意目标物的外形,比较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 查看目标物的颜色,判断它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如果不协调,原因是什么?如果协调,它是如何达到的? ● 分辨目标物的质地,推测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它有什么用途?哪些方面还有缺陷?是否有改善的余地?改善的方法是什么? 你并不需要用应考作答的心情展开训练,更不需要把这些问题背下来,只要大约知道问题方向就足够了。建议你每天挑选固定时段进行这个练习,如果实际情况上有困难也没关系,但务必坚持每天练习一次,持续十天。 训练步骤1:随意室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凝视,尽量保持眼睛自然放松,不要太紧张。凝视时间的长短可自行决定。

训练步骤2:观看一段时间后,开始填写问卷,把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训练步骤3:十天后,请根据你完成的问卷分析自己的观察力、联想力、思考力是否在这十天内有所提高,再依据结果调整训练。刚开始你可能对结果不满意,也可能坚持不到十天就放弃了,无论如何,记得鼓励或要求自己再接再厉!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空间大师训练法 找一个空间作为练习室,如办公室、卧室、图书室、储藏室等,对室内物品进行“看”与“记”。只要某个空间或房间内有物品存放,都可以用来当作训练场地,就算你对这个地方很陌生也无妨。要注意,这个练习持续十天,而且十天后还要回到这里对练习结果进行确认,所以要尽量不选择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场地。 训练步骤1:走入房间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虽然你记住的物品越多越好,但这个训练并不是要你待在房间内“背记”物品,所以,进入房间后,请以平常的行走速度在房内转一圈,然后就离开。 训练步骤2:离开房间后,记录一下你刚才看到的全部物品。切记,只依靠脑海中的回忆和印象做记录,不要依靠事先掌握的信息。 训练步骤3:每天坚持练习一次,持续十天。十天后,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觉反应时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辨别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二、实验设备 反应时测定仪 BD-II-510A型,记录纸、笔。 三、实验方法 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人员 主视者:吴琪被试者:高爽记录者:张雨林 1.简单反应时部分 刺激呈现放在离被试1米处,被试以右手食指按在反应键任一孔上,主试按“启动键”。被试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键。当经过10次按键操作后(不包括错误次数),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记录人员记下成绩。 2.辨别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红色光时,立即按压红色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红色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光不作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每种颜色刺激呈现10次,共做4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3.选择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某种色光时,立即按压相应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四种不同的刺激相应作出四种不同的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一组刺激呈现10次,做1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五、实验结果

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汇报

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汇报 从xx年1月开始,xx社区引入错时工作制和预约服务制,社区居民进入社区事务工作平台找任何一位工作人员都行,也由此拉开了xx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序幕。作为xx街道成立较早的xx社区,在推行扁平化管理工作中,社区没有盲目的追求任务的完成速度和进度,而是吸收了xx市各个社区成功经验的精华为我所用,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群众满意”这一中心,突出以人为本,不断推动社区工作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从硬性管理向软性服务的转变,逐步形成社区工作不再围绕上级指令转,而是围绕居民需求转的工作格局,把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方针政策与本社区实际和群众意愿相结合,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扁平化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xx在社区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的提升了社区平台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广大居民对社区管理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从社区事务工作平台自身来看,随着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平台承载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多,劳动保障、文教卫生、民政老龄残联、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化体育,还有党务工作中的共青妇、宣传统战、文明创建等等,各条线部门的工作都有一定的业务要求,都要有专人负责和专门的台帐记录,给社区事务

工作平台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这些工作如不很好地加以整合,势必影响社区管理和服务效率。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待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其他服务性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相对应,广大居民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期待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此,需要对社区事务工作站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将各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的服务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对各条线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实施兼容共享,使社区管理区域和对象的覆盖更广,各类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信息搜集和沟通更加及时便捷,有利于社区对突发事件调集力量、快速处置,更加有效地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与此同时,社区扁平化管理实行“一人多岗”、“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有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触角直接延伸到社区居民家庭,让社区居民得到方便、快捷的“零距离”服务,使政府的管理更加全面深入,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工作举措更加贴近居民群众,为推进社区各项工作赢得更加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把握工作重点,确实保证扁平化管理在社区中的积极成效 社区扁平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在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的过程中,xx社区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设置好基础平台。xx社区在社区事务工作站“一站式”服务大厅里,设置了党务工作、民政残联、文教体育、人口计生等x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摘要]: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90年代又兴起了对于工作记忆的研究热潮。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关键词]:工作记忆;语音回路;视空初步加工;中枢执行系统; 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工作记忆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一、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 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工作记忆分成三个子成分,分别是中枢执行系统、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和语音回路。 但是直到今天很多教科书都还依旧将工作记忆等同于短时记忆(如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等等)。虽然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含义以及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并且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从机能的角度和构成的角度两个方面加以区分。 第一,从机能的角度加以区分。 如果从机能的角度考虑工作记忆,它所保持、存储的信息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并且基于这种存储基础上的处理与加工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心算中的记忆就是一种工作记忆。而短时记忆的机能仅仅是起到对信息的存储作用,其存储的信息未必一定是下一步认知活动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要打电话,所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拨过这个电话以后就忘了。如果仅从对信息的存储这一角度考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相通的,但是在机能方面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多了一个前期的加工功能。 第二,从构成的角度加以区分。 与机能的角度不同的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系统结构,构成水平上的区分是相当复杂的。工作记忆系统与短时记忆系统到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还是短时记忆系统包含工作记忆系统,还是反之,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是支持工作记忆系统包含短时记忆系统的人要相对多一些。Baddeley & Logie于2002年、Cowan于1999年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用Engle的话说就是,工作记忆系统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两个部分构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时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存储库”。 按照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存储仅仅靠“短时记忆存储库”这一个单一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实现短时记忆的机能,“控制加工机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差别,都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所构成的。但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的差别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我们来找碴儿 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本次智力保健训练课程就是视觉记忆力的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活动介绍: 1、什么就是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就是指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与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记、保持现有的能力。(比如:孩子在动物园瞧到小猴子,过几天当她在书上又瞧到小猴子,她就会认出这小猴子就是它在动物园里瞧见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或动作把所瞧见的小猴子的形象描述出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 2、为什么要做视觉记忆训练? 经过一些案例的分析,绝大多数儿童尽管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与记忆力等能力,因而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在幼儿时不会有明显的表现。(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说不了完整的句子;上课喜欢动张西望;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就

是到处走;瞧过的东西,总就是记不住等)这都就是记忆力缺乏的表现。曾经有人说过,没有记忆,人的大脑永远就就是一片空白。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不过增强记忆得从幼儿时期做起就是最佳的。而视觉记忆的效果在所有感官记忆中效果就是最好的为70%、 3、宝宝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视觉记忆? 能够从视觉线索上回忆什么东西被移动过,回忆刚才瞧到的什么,并通过回忆将不完整的图拼好。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二、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 三、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逐步提高孩子的记忆精确度片拼好等。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您配合的就是: 家长可先引导宝宝瞧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然后引导宝宝观察不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找出它所缺少的部分,并画在相应的部位,游戏反复进行。有的宝宝可能寻找多次才获得成功,爸爸妈妈决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宝宝反复地尝试。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61359995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613599957.html,/10.12677/ass.2017.63047 文章引用: 王秀礼.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ttentional Guidance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Xiuli W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Mar. 3rd , 2017; accepted: Mar. 25th , 2017; published: Mar. 28th , 2017 Abstract Every day people use the visual system to accept a lot of stimulations, and the visual system is a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eople can only selec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related to current task through visual attention in the visual scen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Maintaining the target representation in working memory affects the selec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guidance effect, and the happening of guidance effect needs to meet certain conditions. 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and prospect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orking Memory, Visual Attention, Attentional Guidance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王秀礼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28日 摘 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通过视觉系统接受大量的刺激,而视觉系统是一个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只能通过视觉注意在视觉场景中选择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记忆广度实验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发现数字记----------------精选公文范文---------------- 1

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 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 ----------------精选公文范文---------------- 2

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精选公文范文---------------- 3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 作用 论文关键词:空间注意空间工作记忆基于物体的注意物体工作记忆 论文摘要:传统上只是从单方面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一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有限信息以进人工作记忆。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或物体表征,选择性注意对于正确保持空间或物体信息是必需的认知调节。文章最后指出,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揭示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1引言 对于视觉注意所选择的信息表征的类型,目前已得到大量实验证据支持的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即基于空间(space一based)和基于物体((object一based)的视觉注意理论。基于空间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选择是基于对视野的纯粹的空间表征进行操作的,视觉注意选择的是特定的空间位置,然后才对落在所选空间内的物体进行加工。基于物体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注意选择的是根据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对视野的注意前组织而得到的知觉物体(perceptualobjects),而不管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Ely等(1994)首次在单任务范式下同时确立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说明这两种注意成分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作用于视觉加工过程。后来的一些研究

进一步证实了Egly等人的发现,并在单任务范式下初步探索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视觉选择的交互作用关系。 工作记忆是一个临时保存有限信息的认知系统,其中的信息时刻处于激活状态,以便随时进人其它认知过程。Baddeley(1986)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工作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个独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视觉空间(visuospatial)和语音(verbal)工作记忆。后来的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子系统,如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工作记忆的分离等。这种工作记忆结构的分离反映出,在哺乳动物视觉系统中,有两条独立的神经通路以分别加工空间和物体视觉特征,即所谓的“where”系统和“what”系统。 对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这两个认知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去一般只看到它们之间的一个单向联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感觉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中,注意对于工作记忆起着闸门控制的作用。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从另一方向揭示了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工作记忆的内容会影响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位置或物体。以下从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两方面来探讨选择性注意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上述重要关系。 2空间注意与空间工作记忆 2.1空间工作记忆对空间注意转移的导向作用 Awh等(1995假设,如果空间选择性注意指向工作记忆所保持的空间位置,那么与非记忆空间相比,对记忆保持空间的视觉加工效率将显著增强。实验中要求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保持阶段完成一个选择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我们来找碴儿 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本次智力保健训练课程是视觉记忆力的训 练。视觉记忆训练活动介绍: 1、什么是视觉记忆训练?视觉记忆训练是指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记、保持现有的能力。(比如:孩子在动物园看到小猴子,过几天当他在书上又看到小猴子,他就会认出这小猴子是它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或动作把所看见的小猴子的形象描述出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 2、为什么要做视觉记忆训练?经过一些案例的分析,绝大多数儿童尽管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能力,因而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在幼儿时不会有明显的表现。(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说不了完整的句子;上课喜欢动张西望;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

里,总是到处走;看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等)这都是记 忆力缺乏的表现。曾经有人说过,没有记忆,人的大脑永远就是一片空白。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不过增强记忆得从幼儿时期做起是最佳的。而视觉记忆的效果在所有感官记忆中效果是最好的为70%. 3、宝宝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视觉记忆?能够从视觉线索上回忆什么东西被移动过,回忆刚才看到的什么,并通过回忆将不完整的图拼好。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二、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 三、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逐步提高孩子的记忆精确度片拼好等。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你配合的是: 家长可先引导宝宝看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然后引导宝宝观察不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找出它所缺少的部分,并画在相应的部位,游戏反复进行。有的宝宝可能寻找多次才获得成功,爸爸妈妈决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宝宝 反复地尝试。 视觉记忆训练--- 我们来找碴儿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自上而下加工控制的视觉工作记忆机制

自上而下加工控制的视觉工作记忆机制 摘要 通过像联系,相近或相似等原理将多种特征组合成单一表现可以使视觉工作记忆有限的容量扩大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得知视觉工作记忆是怎样通过研究关联线索和相近的线索是如何在既不是单独使用又不是在另一个组合线索出现时使用的情况下组成信息的。此外,我们还研究在一个线索上的另一个线索是否是受意志控制的。被试需要记住呈现的没有组织线索的客体,只有关联线索的客体,只有相近线索的客体,或者关联性和相近线索都有的客体。我们发现尽管在两个线索在相互竞争的时候关联性线索可能趋于主导地位,可是它可能关联性线索和相近性线索两个都不使用。然而,根据任务目标的情况,如果两种线索都存在的时候,他可能关联性和相似性线索都不使用。 引言 视觉工作记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几秒,Zhang&Luck, 2009)内可以回忆少量的信息(三四个单元,Luck&Vogel,1997)。为了扩大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一些特征(比如,红色,圆圈)会被搜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单元储存在视觉工作记忆中(Luck&Vogel,1997)。这些特征的组合可以通过多种感知组合的原则来实现,比如,关联性原则((Luck&Vogel,1997;Xu,2006),相似性原则(Woodman,Vecera,&Luck,2003),特征相似原则(Peterson&Berryhill,2013)等。但是,当两个线索相互竞争的时候视觉工作记忆是如何组织或者什么范围的机制是受自下而上加工控制的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假设一些线索可能在其他线索上占主导地位,这决定于知觉线索的相对强度。但是它可能会根据任务目标的强度在组织策略间灵活的转换。 如果两个知觉可以允许知觉地组合情况下,尤其是如果在统一的视觉特性的关系结果,比如,像有关联的的颜色或纹理的的情况下,关联线索是个很有力的线索((Palmer & Rock, 1994; Watson & Kramer, 1999)。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关联线索的使用通常可以增加记忆特征的数量((Luck & Vogel, 1997; Xu, 20 02)。当相互关联的特征形成不同的部分的时候一些特征的关系会增加表现(Xu, 2002, 2006; but see Davis & Holmes, 2005)。如果相关联的特征表现一个连续的表面特征的时候关系线索的优势可能会更大(Delvenne & Bruyer,2004; X u, 2002)。其中的一个例外就是颜色-颜色关联,越是两种空间分开的颜色对于容量的消耗越大(Delvenne & Bruyer, 2004; Olson & Jiang,2002; Wheeler & Treisman, 2002; Xu, 2002)。因为颜色的边界损害了整个知觉,所以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在视觉工作记忆中颜色边界是形成新的项目表现(或客体文件)的重要信息(Goldfarb & Treisman, 2011)。 特征相似性允许项目的空间分离在共享特征的偏见上知觉的组合起来(Wer theimer,1938)。注意无意识的传递就像在客体之间一样也会发生在相同项目间(Erlikhman, Keane, Mettler, Horowitz&Kellman, 2013; Kasai, Moriya, & Hirano, 2011; Wannig,Stanisor, & Roelfsema, 2011)。特征的相似性也可以用来扩大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至少颜色特征就可以做到:如果项目的颜色相同那么大量的空间无关联的项目就可以被记忆(Peterson&Berryhill,2013)。 但是,不是所有的分组线索优势上都是平等的(Schmidt & Schmidt, 20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