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又是一年过去了,此刻的你无论怅然若失,还是踌躇满志,我们确定无疑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悄然改变。

慢慢的,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这样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姿势能够产生的联想,可能是一餐饭、一场电影、一张车票、一件电器,也可能是一间房、一部TAXI、一次远足……

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没人去计算它不经意间吞噬的时间与记忆——看着一年前下载的客户端,你是不是时常会记不得它是什么;面对储存卡突然爆满的照片,也会偶尔疑惑究竟它们拍在何时;公众号关注的越来越多,可能够静下心来打开的却越来越少……

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谈创业,就是在真刀真枪的写计划书、搞项目。资本狂飙几度吹皱春水,互联网+、大数据、P2P、双创、孵化器、众筹……一些词被高高抛起,一些词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仅留下水面波澜。

太多的生活方式不是已经被颠覆,就是正在被颠覆中,当然一个积极的说法叫“迭代”。频繁的迭代声中,于是,一切行业随时都会变成传统行业。跟不上时代是这个时代最致命的挑战,多少坚固如长城的东西已迅速销声匿迹。创业者们则纷纷穿上T恤牛仔,站上演讲台,一个个自称产品经理。

是的,这是产品的时代,是一个强调变化远超以往的时代。百年老店与一夜明星,往往就在翻云覆雨间。戴尔、诺基亚、摩托罗拉、MSN……这些辉煌的名字瞬间就仿佛过眼云烟。

前所未有。这是一个被变化加速快进的中国。过去一年,无论城市中产还是小镇青年,无论社会精英还是草根平民,无不深处这一变局。

然而,在乱花迷眼的新时代,传统社会仍然在按照它的逻辑自然生长。在这一年,延续长达三十五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结,习马会创造了两岸领导人首度会面的历史,股市让股民大喜大悲了几轮过山车,十三五规划出台让中国未来五年的脉络清晰可见……

无论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国家时政变化,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那旋转的万花筒,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不变的灼灼光芒:那就是我们对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向往,对仁与义的期许,对更符合人性与人类发展方向的道德律的坚持。

这些不变之物,将一切快和变,护持在人类文明之轨。它们如同我们头顶的苍穹,日升月落,亘古如斯。

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里,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天荒地老,历久弥新。知止而后有定,激荡之中有静。有静气,然后能谋虑,我们才能积极适应和创造变化,以无愧于这个巨变的时代。

南方周末同样在拥抱这个新时代。无论媒体变局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我们相信,人们永远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也是我们准时与您相见的原因。南方周末移动客户端也选择在今天以一种全新面貌亮相,它代表着我们在变化中的坚守,它让我们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继续在一起,逐梦天涯、相依前行。

互联网等新科技像一条巨大的鲶鱼,所涉之处,或静水流深,或暗流汹涌,而这个古老而伟大国家的大棋局,也正在深化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复兴文明,波澜壮阔。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牵一发动全身,中国这艘大船,在变与不变的历史洪流中,需要稳健,需要灵活,需要智慧与定力。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苏轼的名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无论是蜉蝣众生还是宇宙星辰,再大的变化,都只是天地一瞬。而不变的,是人类文明前行的身影。

2016,让我们继续相依前行!

人心与制度(熊培云)(2015-09-27 09:26:35)

标签:教育分类:精品赏读

正文开始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美国法学家伯尔曼

人有公正的能力,民主成为可能;人有不公正的倾向,民主成为必须。——美国神学家尼布尔

人有恶的倾向,民主成为必要;人有善的倾向,民主成为可能;善与恶都是人的本性中的一部分,因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法律、制度乃至国家来协调;因为人性有善的一面,这些用于协调人际关系的人造机器才能够正常运转。

我常常会遇到有人提这样的问题:改变不了世界,我将做什么?既然世界史堕落的,那我跟着堕落好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个世界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人类对这个世界有意义吗?也没有意义。我想全人类灭亡了对这个世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一样,我也认为世界史荒诞的。但是人类为什么没有跟着一个无意义的世界跑呢,为什么人类还在寻找爱情并创造、发展自己的文明呢?这是因为虽然世界没有意义,但是人类能够思想,能够控制世界的意义。我们被莫名其妙带到这个世界上,人生本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会创造一个意义的世界。而这个意义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它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控制意义是一种能力。即使制度不尽如人意,你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本心。……你不能因为世界错了,也跟着错,甚至为此沾沾自喜,以为你不孤独,以为沐浴了堕落世界的荣光。

有时候,我们太喜欢斤斤计较,又太容易弃城投降。我们希望世界按着我们的要求存在,一旦世界不按我们的要求存在,我们便跟着那个我们并不喜欢的世界跑。我们太在乎外部世界的回馈而轻视内心的坚守。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行善,是受着自己良心的驱使去做的。行善不仅让我们参与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而且帮我们守住内心的世界,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感激呢?

在制度成为一种逆境、社会自甘沉沦的时候,我们改如何自救?就集体而言,自然是要建立共同底线。没有共同底线,每个人都像是在黑暗中的沼泽地里行走。就个体而言,是要守住自己的价值观。中国人精于学乖,如今很多人,其实自己还没“吃亏”呢,就都开始抢着学乖了,而且学乖学到透支的地步。这样过一辈子,就像没活过一样。为什么不带着自己的价值观上路,即使遭遇挫折总也是你自己的生活。

守住自己的价值观,未必要你去做多大牺牲,首先要做到的只是不比坏,不跟着沉沦的世界一起跑。每次看到书店里教大家怎么世故圆滑、心狠手辣的书时,总免不了叹气。可这些所谓智慧,偏偏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的小宪法。别人骂你汉奸,你就骂他五毛,这也是一种比坏。我所理解之独立精神:一独立于威权与商业;二独立于民众;三独立于自己过去之荣辱。此外,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观点,

不以说服他人为目的,保持一颗自由交流的心。若无自由交流之环境,再加上一条,即“不比坏”。别人强迫你不强迫;别人断章取义你不断章取义;你不必学人去做脏话的努力,那不是你要的平等。

不随着世界沉沦,以自己的存在昭示世界的一点希望,既是自救,也是救世界。

人心再好,也不能代替制度;法律再好,总还是由人来执行。人心向好,社会会往好的方面走;制度向好,社会也会往好的方面走。最可怕是人心坏了,制度还在鼓励这种坏。制度坏了,人心也自甘堕落一起坏。这个社会会不会好,实无灵丹妙药,只取决于大家在救济人心与制度方面做了多少加法。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1)

分享到:

为自由而担责

2012年底,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思想沙龙。与会者多是这些年来在公共领域较为活跃的歌手、导演、商人、网络精英、学者及出版人。那天的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个“中国梦”环节,主持人让最后上台的几位嘉宾谈自己关于中国未来十年的梦想。这样富有时代特征的氛围与场景,对我来说实在太过熟悉。和往常一样,大家集中表达的多是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既安全又有尊严的国家,那里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多元文化、民主政治,以及持久保障的人权、法治、自由,等等。

还记得1984年,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时的情景。从中国心到中国梦,跨越三十年。不同的是,中国心是以中国塑造中国人,而中国梦是以梦想塑造中国。前者连接过去,后者面向未来。

美国梦,中国梦

这个环节也让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份有关美国梦的民调结果。据《今日美国》报道,24%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美国梦,40%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美国梦,15%的人表示毫无希望,21%的人表示对此并不关心。

什么是美国梦?这个词最初是1931年由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亚当斯在他

的著作《美国史诗》中提出来的。“每个美国人都应该有机会实现他的美国梦。”“美国梦不是物质丰裕的梦想”,他继续写道,更是一种“社会秩序,在这种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其天赋与能力来获得他的成就,而且他们的成就也能被其他人认可,不论他们出生的环境和地位的偶然境地如何”。

我不知道类似的问卷在中国会得到一个怎样的比例分布,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它是有关国家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而国家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一种相对公正的秩序,使身处其中的个人不必为上访和躲避城管浪费时间甚至丢掉性命,而是专心于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谈中国梦,这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即使措辞尖刻的言论,也是国家赖以上进的动力。所谓“爱一个国家,先要学会恨它”。这里的“恨”,是“恨铁不成钢”,是理性之爱,是清除坏事物的斗志,更是痛定思痛后的透彻。

你是否实现了中国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个人还好,至于这个国家,让我再想想……这是许多人的态度。至于这片土地未来怎样,是即将到来的崩溃还是持久的繁荣,没有谁准确地预言过。正如过去十几年来我们所见证的,这个国家有太多的变量,也有太多的恒量。有些方面千年不变,有些方面一日千里。

也有人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多赚点钱,能够早日移民美国实现美国梦”。这不是简单的自我解嘲,而是许多人的真实想法或者生活抉择。伴随着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走出国门。不过在国外我也遇到许多华人,他们苦于去留两难:对异国若即若离,对故乡藕断丝连。就像韩素音在《瑰宝》里说的一样:“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奔跑: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这个社会会好吗?无论是准备离开或回到中国的人,还是久居此地的人,都会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水、空气以及食品的质量问题,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善?不受约束的权力,什么时候能够被关进笼子里?中国会像过去一样终点又回到起点,在麦比乌斯圈上徒劳无功地打转吗?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2)

分享到:

马斯洛困境

相较于战乱的年代、极端的年代,今天的中国无疑是好时代。从整体上来说,社会也是愈来愈丰富、开放和自由。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迎来了一个最关键性的变化,即民众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这些现代观念也是一个开放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几个月前,我在德国柏林主持一个“为何我们不能互相理解”的圆桌会议,在与会中西方嘉宾为“中国为何不接受西方人权观念”而吵得面红耳赤时,我终于忍

不住打断了他们:“各位女士、先生,请回到现实中来,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不接受西方人的人权观念,而在于中国不接受中国人的人权观念。” 当然,我这里说的中国是个复数。同样是体制内的人,他们关于人权的想法也并不一样。

不是吗?尤其是经过百年来的冲撞、反思和演进之后,中国人的人权观念整体上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诸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私有财产等等,无论来自西方世界,还是来自东方传统,抑或只是来自人心的自觉,当代中国人都已见贤思齐、克绍箕裘、策驽砺钝,使之成为时代精神了。若非如此,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敢于公开批评政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维权的案例和钉子户?只是因为他们是刁民吗?

对于我的这个观点,曾在中国留学的法国汉学家潘鸣啸先生在微博上做出了很有意思的回复:“我七十年代末开始对人权观念感兴趣,是因为发现当时的中国青年,在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西方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就有很强烈对自由和人权的愿望。民主墙运动是个例子,还有1980年的基层选举。对我来说,人权观念是从中国来的。”

另一方面,随着公民社会与自由网络的成长、阶层的板结、贫富分化的加剧,也包括前文提到的观念变化,现在社会冲突越来越多。从方向上看,这种冲突既发生在社会与社会之间,也发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所以我们看到有的拆迁户被逼自焚,有的记者被跨省追捕,有的小贩被追打,有的城管被围殴,有的警车被掀翻,有的县长被扒衣……互联网上,人人举起了话筒,同时又掖进了耳塞。过去听太多了,现在只想说。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3)

分享到:

当公正与信仰被丢弃,当生命被轻视,暴力被纵容,对话被扭曲,整个社会更是戾气蔓延。相较于执政者所追求的政治稳定,社会成员最关心的是个体的安全感。当然,还有尊严。同在德国的那次会议上,我谈到个体尊严同样会体现在他人的不幸命运之中:你吃一千元的冰淇淋,喝十万元的拉菲,却对旁边沙发上正在强奸妇女的歹徒不敢说半个不字,又有什么尊严呢?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广为人知。这位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通常,当人的一个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会追求下一个高级需求。

马斯洛没有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一种需求才算是得到真正的满足,如何量化?又为什么有些官员在貌似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甚至包括爱和归属需求之后,却没有随之而来的尊严需求?否则,过去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他们宁愿背负骂名也不愿实行官员财产公开,不愿启动必要的政治改革?

马斯洛错了吗?似乎没有。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那些拒绝财产公开、抵制进一步改革的人的需求仍然停留在第一或者第二层次,姑且称之为“马斯洛主义”的初级阶段。

反讽的是,当一位已经进入需求第四阶段、试图拥抱一种有尊严生活的公民提出要求,希望某些官员公开财产时,后者可能会出于自己的安全考虑,动用手中的关系与权柄,使前者重新回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初级层次上。

如果人格化国家,读者还会发现,当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维稳同样面临“马斯洛困境”,即安全需求永无止境,而尊严需求遥不可及。什么时候,这个国家能够满足安全需求,并进入到爱和归属的需求、尊严的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4)

分享到:

光明与黑暗

这个社会会好吗?回望各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曾经有过的腐朽与曲折,实在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将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我不是为当下中国不好的一面辩护,只是从时间与人性的角度看到了历史的演进与文明的共性。英国出现过羊吃人运动,美国出现过食品危机,日本发生过水俣病,但只要对症下药,建立起相应的规则,这些时代的混乱就一一落幕了。问题只在于,那些与正义和秩序相关的规则将在什么时候得以确立。

2012年底,受美国卡特中心的邀请,我到美国考察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在投票之前的若干天里,我在美国东中部的几个城市里问了不少人,他们几乎都准备将选票投给奥巴马。理由也差不多,奥巴马代表公正。然而为什么几个月来美国的媒体和民调机构都在告诉我另一个事实,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票数可能一半对一半,甚至有可能会重演十二年前布什对阵戈尔时各胜一筹的尴尬局面,即罗姆尼赢了民众票,而奥巴马赢了选举人票。

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些支持罗姆尼的人哪去了?为什么我很少遇到?当然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抽样有偏差,因为那些天我接触更多的是美国社会

的底层,是少数族裔。事实也是如此,投票日的出口民调结果表明,超过九成的非裔、七成以上的西班牙裔美国人都投了奥巴马。

我没有预测错大选的结果,奥巴马的确获得了连任。但是上面的这个细节在不经意间解开了我关于中国的另一个疑团。过去几年间,我在中国接触了许多人,公民记者、自由知识分子、开明的官员、有良知的律师、有情怀的商人、渴望探寻真理的学生以及热忱的义工,等等。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人希望朝着一个开阔的地方去,可是相关改革却举步维艰?甚至国退民进的曲线在近三十年走成了马鞍形?只是因为利益集团作祟,或者有理想的人没有组织起来吗?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5)

分享到:

前面说了,我的抽样有点小问题。所谓人以群分,如果我仅以眼前接触的人来判断中国的未来,以为90%的人想的都和我一样,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一方面,有太多的做着黑暗勾当的人我从来没有接触到;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我所遇到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光明形象也未必是其精神全貌。不是吗?一个反感香港人骂内地人是“蝗虫”的上海人或者北京人,也有可能为了自己一己之私而大骂那些争取异地高考权利的人是“蝗虫”。

关于人性中的幽暗,美国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其著作《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中有过精彩论述。是的,人类社会不乏光明之子,但是这些人总是把社会变革想得太过简单,甚至以为只要像他们这样的人多做点牺牲,世界就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走。理论上当然是这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无以计数的黑暗之子,他们看重的是现实利益。如果时候到了,他们会滑向光明之子一边,如果时候没到,他们只会死守自己的一城一池,甚至与光明之子势不两立。

光明之子之所以功败垂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黑暗之子的力量。在尼布尔看来,虽然光明之子创造了现代文明,但如果不能清醒地理解和应对黑暗,文明成果有可能毁于一旦。光明之子必须明白自我利益在人类社会中的力量,他们必须拥有这种智慧,以便能够为了共同体的利益,引导、调停和控制个体或集体的自我利益。意识到这一点,就知道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变得麻木,不论是非。我平时温文尔雅,有时候也免不了会愤怒,哪怕只是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比如在用Google查找资料的时候,好端端的网页总是被重置,这种拦截实在令人生厌。谁不厌恶呢?就

好比你心急火燎赶到河边,要到对岸去办件重要的事情,你好不容易找到了桥,正要过去,谁知这桥突然被人拆了。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6)

分享到:

鼓掌的人

今天的美国,华盛顿的雕塑随处可见。以华盛顿为首的美国国父们,对美国独立及宪政的落实无疑居功至伟。但是,伟大的华盛顿并未成就一切,他虽有能力拒受王冠,却没有能力解放黑奴。两百年后,奥巴马有朝一日能够问鼎美国总统,得益于其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是林肯、道格拉斯、罗莎·帕克斯、马丁·路德·金,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氏。

格莱美获奖黑人歌手Jay-Z曾这样深情地说道:“罗莎·帕克斯坐下来了,所以马丁·路德·金可以走路;马丁·路德·金起步了,所以奥巴马可以奔跑;奥巴马奔跑了,所以我们可以飞。”

1955年,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因为占用公交车的“白人专座”而被逮捕。随后,为了反抗恶法,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发起了罢乘运动。

荷尔普斯有言,“推动世界这部水车运转的水浪,发源于人迹罕至的地方”。罗莎·帕克斯不会想到,那一天筋疲力尽的她,会以坐下去的方式让美国黑人站起来了。2012年的一天,当奥巴马在亨利·福特博物馆里坐上罗莎·帕克斯坐过的编号为2857的公交车,他作何感想?曾几何时,那位黑人母亲,只因为要在这个座位坐下去,竟然会被逮捕。而现在,有着相同肤色的他,当选了美国总统。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罗莎·帕克斯拒绝让座的前几年,有位黑人牧师在公交车上受到侮辱,被白人司机勒令下车,当他号召车上其他人一同下车以示抗议时,却无人响应。然而这件事在罗莎·帕克斯那里不一样了,许多人参与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来,拒乘公交车。从12月5日起,蒙哥马利市的4万黑人开始用各种方式出行,有的人甚至是走20英里上班,就是不乘公交车。381天的坚持,不仅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地位,也改变了盛行种族主义的美国。

我时常听人感叹中国没有华盛顿,其实没有又如何?过去没有不意味着将来没有。别人不做不意味着你不能做。就算你也做不了华盛顿,你还可以做马丁·路德·金。做不了马丁·路德·金,你还可以做罗莎·帕克斯。做不了罗莎·帕克斯,你还可以做一个为他们鼓掌的人。如果你连这也做不了,没关系,你还可以回归动

物的本能,就像特里西娅·奈特(Tricia Knight)所做的那样,举起手中的摄像机,保卫自己的孩子。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7)

分享到:

身处转型时期,对自由的争取与保护,对公平与正义的谋求,正因为不可一蹴而就,所以更需要日常的持久的参与。中国人无疑是世界上最能隐忍的民族,不幸的是,这种隐忍通常都用错了方向。人们有耐心忍受苦难,却没有相同的耐心去结束苦难。

事情也并不那么糟糕。就在我写这篇序言的时候,看到两条新闻。一是2012年10月14日出版的《东方今报》为冻死在立交桥下的流浪汉降低了报头,并且标榜“我们降低报头,是为尊重生命”。过去这些年,有关降国旗的讨论不绝于耳。其实即使国旗不降,你仍可以像这家报纸一样,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弱者的同情。

二是《新京报》报道了兰州男子陈平福终于被撤诉。陈平福原本是一家国企子弟学校的教师,企业破产后,他靠在街头拉小提琴为生。2007年以来,因为在网上发帖、转帖批评政府,他先是在2012年6月被监视居住,接着在8月被以颠覆国家罪公诉。在兰州市检察院的干预下,法院裁定准许检察机关撤回起诉。陈平福说自己发帖不过是“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一点”。这样的进步在中国意义深远,在我看来,这是小提琴战胜了大喇叭,是音乐战胜了暴力,是手握权柄的人战胜了自己,站到了良知一边。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8)

分享到:

精英的迷惘

2012年夏天,我在新加坡参加慧眼中国论坛,其中一个议题是“中国是否会发生动荡”。我无法判断未来中国的走向,但我知道什么样的原因可能导致社会动荡。比如长期的社会不公正、权力的无所不能以及精英阶层的缺失或者没有真正担当起社会责任。

半年后,我在北京参加百年职校举办的慈善晚宴。那天晚上来的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有企业家、政府官员,还有外国使馆的工作人员,美国驻华大使骆

家辉亲临现场,并代表使馆捐了几万美金。短短几个小时,一共募集善款两千多万元。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参加立人图书馆项目,记得在那次年会上,全年的募款目标也不到三十万,而且还颇有难度。在此,我没有贬低草根阶层的意思,而是看到了精英阶层参与救济社会时的效率。

我所理解的精英并非独以金钱衡量,我更倾向于将他们归类于有思想的行

动者与建设者,即加塞特所定义的那些对自己有着较高要求、不随波逐流的人。

有网友在给我留言,“故历代仁志之士,举社会变革首当改造自身。从改造自身开始以促社会进步者,乃真精英。若只见批贬社会而不见自身行动者,则为一愤青而已矣。今日之社会,危机所在,非唯制度,在精英阶层之缺失也”。此

话不虚。

当然,制度会影响精英的生产与消亡。回想过去一个世纪,中国之所以走

向彻头彻尾的暴民政治,正是由于精英阶层的土崩瓦解、全尽无余,所以,当许多人声称要反思“文革”时,我却认为这种反思从一开始便搞错了方向。既然“文革”是中国各行各业社会精英被消灭后的结果,那么最负责任的反思应该是梳理这十年以前的原因,即历史何以至此,而不仅是十年之内愈演愈烈的暴力(结果)。当其他各阶层的精英都被政治精英加以暴力改造、削足适履,当理性与权利的屏障被拆得一览无余,曾经呼风唤雨的政治精英最后同样受到失去理智的暴民的清算,实乃种瓜得瓜,自作自受。刘少奇不能用宪法保卫自己,是因为那个时代已经没有了保卫宪法的人。

和改革开放以后世俗精英逐渐消亡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精英、文化精英都得到了恢复性成长,政治精英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了现代文明的观念。如果仅从个人奋斗而言,其中许多人都可以说是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然而中国梦不能脱离中国本身,如果社会发生转型危机,相较于普罗大众,他们将有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为了避免在不同的监狱之间转移人民的暴力循环,避免社会运动蜕变为将张家的猪赶进李家的厨房,精英阶层更应该有紧迫感,以推动中国走出唐德刚意义上的险象环生的“历史三峡”,直下宽阔太平洋。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9)

分享到:

而现在,从总体上看,精英仍是迷惘的。时至今日,中国的政治精英本可以是非常幸运的一群,现有体制已积累足够多的恶例,他们只要稍微做点事(比如在任内废除千夫所指的劳教制度、建立民心所向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便足以让他

们因此建功立业,留下不朽的名声。遗憾的是,在最近这些年,无雨点亦无雷声,许多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并没有珍惜历史给予他们的机会。至于社会精英,他们当中不乏有心推动社会建设甚至政治变革者,但又不得不在现实的羁绊下踌躇不前——就像河南企业家曹天所遭遇的困境一样,当他宣布竞选郑州市长,得到的教训是他的企业很快被当地税务部门罚税三四千万。

自由与责任

荷马说,“当一个人成为奴隶时,他的美德就失去了一半”。对此,阿诺德补充说,“当他想摆脱这种奴隶状态时,他又失去了另一半”。

人被奴役的时候会失去自己的美德,人争取解放的时候也会失去自己的美德,如此一针见血的对比着实让人赞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在被压迫时卑躬屈膝,丧失人格,而一旦有力量解放自己时,又变得飞扬跋扈,伤及同类?

从概念上说,它关系到对自由与权利的理解。托克维尔曾经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嘲笑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人“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仇恨主子”,也正是因为仇恨大于自由,法国大革命最终血流成河。反抗与仇恨都不等于自由,自由是一种普遍权利,真正的革命不是为了奴役别人,更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建立起一种持久的自由秩序,以便让所有人能够在这种秩序中平等地生活。

从政治上说,它关系到对强力的约束。没有谁甘愿受人压迫,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奴役,不是因为这个人强而另一个人弱,而是因为那里奉行暴力逻辑,强者的力量未能得到约束。在此前提下,弱者不得不屈从于强者。同理,只要这种暴力逻辑不被打破,当有朝一日强者转弱,弱者转强,类似恃强凌弱的悲剧仍会再次上演。暴力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但是暴力的结构并没有变化。如阿诺德所揭示的,在暴力的施与受的双重进程中,人类几乎失去了全部的美德。

从历史上说,中国人已经经历了太多“以反抗始,以悲剧终”的革命或者反抗。如果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由,而只是为了反抗或者解放本身,就意味着革命不但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价值。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哭”,不革命,百姓苦,革命,百姓甚至更苦。当革命因对暴力的迷信而冲出应有的边界,否定人的意义本身,革命不仅毁坏了过去的文明,也迷失了未来的方向。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10)

分享到:

简而言之,转型期的中国,有关自由的思考并未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讲座中我多次谈到,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就在于假自由泛滥、真责任缺失。在政府方面,表现为权力大而责任小,很多方面自我授权,为所欲为;在社会方面,则表现为各种底线的缺失,对于可能到来的时代巨变,社会也没有做好充足的观念或者心理上的准备。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曾经建议美国人不能只在东海岸建一座自由女神像,还应该在西海岸建一座责任女神像。一个从纳粹集中营中死里逃生的人,按说最珍视的就是自由,但为什么他还要强调仅有自由是不够的?因为他知道,与自由对应的还有责任,没有责任也不会有自由。责任女神像的价值就在于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套用《新京报》当年的一句广告词,责任感不仅能使我们出类拔萃,责任感同样会给我们自由。所谓美好社会的密码,无外乎人人能为自由担起责任。

我的人生,我的土地

从改革开放,到开放改革,尤其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的变革少不了外部力量的卷入。前不久,读到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如果德国的民主受到了威胁,他还会以老迈之躯冲上街垒挥舞拐杖,但如果将民主引进一个发展中国家,他是一点力气也不愿出的。

我不想将施密特的这段话简单归类为国外政客的势利或者犬儒主义,积极一点说,我更愿意视其为忠告,即不要渴望别人来帮你多做什么,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而这也正是我写作这本书的缘起之一。近几年来,我之所以在各地做有关“这个社会会好吗”的同题演讲或者讲座,除了探讨当下中国的一些紧要问题,更多的是着眼于将来的建设,希望自己能为这个社会的转型播下一些真正的自由与宽恕的种子。虽然力所不逮,忧思之心却是赤诚。

相较于讲堂前的麦克风,我更喜欢的是书斋里的文字。我不是一个喜欢争强好胜的人,甚至也不是一个好争论的人,就像罗曼·罗兰笔下的奥里维一样,只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目光明亮。奥里维之所以不愿斗争,并非害怕失败,而是由于对胜利漠然视之。那个时代,谁反对仇恨,谁就被打成叛徒,谨慎的人被称为胆小鬼,有人性的人被称为软弱的人。

今日中国话语暴力与仇恨情绪同样盛行。这里不仅缺少底线派,也缺少茨威格所说的“思想上的英雄主义”;这里不仅缺少中产阶级,也缺少中间意见阶层。在各种“主张的冲突”中,底线派与中间意见阶层往往也是遭受各方误解和伤害最多的,因为他们离开战壕,手无寸铁地走到了枪林弹雨的中央,走到左派与右派、政府与民众等各方火力的交叉点。那又能怎样呢?被民众围攻、被朋友孤立,甚

至被权力嫉恨,本来就是独立思想者应受的。客观上说,这也是其价值所在。

上页

下页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11)

分享到:

在收笔之前,还是让我回到故乡。因为演讲的关系,去年底我回了一趟九江,并且再上庐山。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遗憾的是,当年庐山孤军浴血奋战的故事,渐渐被国史无知、无情地淡忘。不过,山间有文字的地方总还是免不了让我感到慰藉与着迷。这里不仅有刻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墓,在东林寺的藏经楼外我还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自修自持莫道此间非彼岸,即心即佛须知东土是西天”。而且,我立刻喜欢上了这副对联。

实话实说,我在外地演讲的时候曾经借花献佛,把它赠给了所有在场的听众。现在,借着这本书的机缘我也把它献给所有的读者。这副对联既是决心,也是愿望,更是对“中国梦”的最好注解。当时有人问我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我便自作主张,将它翻译成了几句大白话:我将用心于此生此地,这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圆满;这是我的土地,我必让它自由。

与读者共勉。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写于家中

认识的人,了解的事——柴静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

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

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

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想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关于2020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演讲稿征文5篇

关于2020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演讲稿征文5篇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流星虽然易逝,但是它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传递青春的正能量,让我 们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青春的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我们的责任,踏实认真的提 高自己的能力,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奉献出我们的青春,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 我们青春正能量的传递。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传递青春的正能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 是的,古今中外的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来形容和赞美青春,青春是满腔的热血,是激情与渴望,是活泼泼的思想,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是附丽于使命的奉献、开拓和进取。每当我面对校园里和我一样年轻的莘莘学子,他们每天忙碌而充实 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我就明白了:青春是永不言败的责任,是为着实现14亿人几千年来的“中国梦”的使命! 想起革命时代,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 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织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之图。 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实际行动响应了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鲁迅用 犀利而有正能量的文字发出了狂人的呐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毛泽 东站在橘子洲头写下了壮丽诗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周恩来用一句“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诠释了什么才是青春的正能量:没错!矢志不渝,追求真理,就是那个时代 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作为一名最强烈触碰时代前沿和民族跳动脉搏的在校大学生,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又该如何肩负使命,才无愧于自己光彩照人的青春呢? 我们应该明白,拥有使命的青春是奋发向前、无所畏惧的,也是所向无敌的,而 青春需要正能量的支撑,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支撑,我们才会义无反顾地挥洒自己的青春,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今天的我们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冉冉升起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在校学子一步一步去努力实现。我们 必须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短暂时光,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不断提升服务社会、 服务人民的技能水平,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

巨变时代下企业的统御之道学习心得

《巨变时代下企业的统御之道》学习心得 2019年11月8日下午,在xxx大酒店参加了由JD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巨变时代下企业的统御之道——第四次管理革命 赋能企业 价值共生》高峰论坛。论坛中四位专家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XXX做了《第四次管理革命——转型的挑战与战略》的报告;JD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XXX做了题为《管理升级——平台赋能新智造》的论述;JD中国云PLM首席架构师XXX做了题为《智能制造下的研发升级——降本增效》的演讲,中国APSS高级计划与排程研究协会XX会长从精益生产的角度出发,做了名为《精益视角下的智能制造》的演讲。后三位专家的演讲结合JD的相关管理软件,运用软件后的种种好处进行展开,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财务、人员及生产等)有选择地进行。感觉曹仰锋院长和蔡颖会长的论述较为精彩,但XX还是要胜出一筹(应该和他的职业有关吧,教师出身,善于表达。) X院长从管理、转型、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管理的定义,管理的核心(他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分配财富与创造财富同等重要),企业转型的目(转型的目的是塑造竞争优势,获得持续性有机增长),企业转型的路径,倡导美国管理

学家彼得 德鲁克所说的那样:进入自我管理的新时代,让每一 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在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之后,一些企业家就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以人为本,不再把人当做“物”来看待和管理,这时候管理学这门学科也应运而生,管理便成了一门科学。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家都认识到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值得去深究与探讨。对管理认识的深浅和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仅是靠管出来的,更是靠有组织的培养与挖掘出来的,只有让员工自我觉醒了,感觉到管理的重要性,让管理发自内心的,具有了主动意识与自觉意识,主动工作、热爱工作,才算是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越早学会自我管理,越早成就非凡自我;越能学会自我管理,越能成为单位栋梁”,让员工掌握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并从调整心态、改善方法、养成习惯3个方面,让员工从不会自我管理到成为自我管理高手,需要组织不断的加以引导和推动,一般的人很难做到自知、自觉,不然,成功的不止是那么极少人的专利了。 自我管理的道理虽然非常简单,却需要个人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和意愿,不断打破自我的设限与自我束缚。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说,不管是作为员工还是组织本身来说,都有一种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不断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

新时代之路_时代巨变作文800字

新时代之路_时代巨变作文8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朝窗外望去,夕阳已躲到高楼背后了,晚霞的余晖为浅蓝的天空镀上一抹绚丽的色彩。楼下便是全晋江最重要的道路——世纪大道,笔直的公路铺着柏油层,向南北延伸至远方。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那一盏盏金黄的车前灯和红色的车屁股灯犹如两条奔流的长河,又如一排排闪烁的星星,将世纪大道装点得犹如宇宙太空。我忍不住赞叹道:“小晋江可真美呀!” 欣赏完美丽的车河,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道路中间和两侧的绿化带,只见宽阔的绿化带就像给世纪大道绣上了几道绿色的花边;两旁造型优雅的路灯好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玉兰花挺立在道路两侧,为繁忙的公路增添了几分静柔之美。那若隐若现的红色自行车道上不时悠闲地骑过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走过几个行人,看那样子估计又是散步去万达广场休闲购物的吧!这时,我不禁回想起与妈妈一起推着弟弟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踏着斑驳的树影,任轻风拂过脸颊……一股幸福的暧流遍布全身。我不禁感叹道:“生活在小晋江真幸福呀!”

“妈妈,快来看呀,世纪大道好美啊!”我情不自禁地招呼来妈妈想与他共享这一美好时刻。妈妈告诉我:“是啊,生活在新时代的你们可真幸福!如今的小晋江生活幸福指数可是全国榜上有名的。哪像我们以前??”妈妈的话匣子一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我小的时候,从我记事起,村里都是黄土路,下个雨就到处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一不小心便是一身泥……” “我爷爷奶奶那一代出门要步行,到了你外公外婆这一代出门就可以骑自行车了。九十年代初期,道路情况才有所改善,一些重要道路铺上了水泥。人们出门办事可乘公交车。后来水泥路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了,人们出行更方便了。再后来道路四通八达,小汽车大规模普及,晋江许多道路都铺上了柏油,这也宣告了自驾时代的到来。” 我震惊了:“新时代的路不但造就了人们的方便,更代表着时代的进步!那新时代的路啊,凝聚着多少老一辈建设者的心血啊!”我突然明白:“新时代的路,是国家发展之路,是人们的幸福之路,更是世界的和平之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承包商投标风险管理-开题报告

承包商投标风险管理研究 学生: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1课题来源 目前在我国一些承包商在投标阶段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尽管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施工企业,他们在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运用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空白。施工企业对于项目投标的风险管理意识还很淡薄,管理水平也很低下,这些都对对其日后的经营与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条件下,我国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投标时,可用于参考的比较简单实用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还比较欠缺,因此大部分承包商在投标阶段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工程项目投标的风险评估。根据我国企业在投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都在提醒我们投标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所在。 本文尝试在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投标风险识别进行全面阐述、分析述评的基础上,在根据工程项目投标的各个不同阶段提出相对应的投标风险识别方法和措施。同时结合相关风险管理案例来进行更直观的分析,最后提出承包商进行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历史等一系列的特殊原因,我国的工程项目投标阶段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整体发展比较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各类工程项目的数量每年都在飞速地增长着,因此我国项目管理实践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引起了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特别是招投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因此,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位置。 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阶段来看,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是其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

通信行业演讲稿《建功新时代争当新青年》

通信行业演讲稿《建功新时代争当新青 年》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事: 上午好!我是来自长江通信的xx,今天我带来的演讲是《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个热词席卷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你我肯定都听说过,那就是“新时代”。新时代是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基于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时光不断,长江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淌着,长江岸边的长海人,也伴着滔滔江水,迎来了属于长江海事的新时代。 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年内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长江海事局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安全监管、绿色发展、服务能力、改革攻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在“一流强局”战略和深化作风建设的指引下,履职能力、精神面貌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长江海事已经成为了长江沿线重要的执法力量,成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守护者,在服

务长江经济发展和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辉煌属于昨天,前路任重道远。如今长江海事的内 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阮瑞文局长曾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长江海事才有梦想、有前途、有希望。”放眼长江海事,青年职工已近半成,青年的工作作风和 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一流强局”的的发展进度,青年的 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直接影响长江海事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得其大者兼其小,长海青年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 融入到与长海事业共进退的步伐中,才能让青春在奋斗 中闪光。黄石通信的年轻人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 做的。 长江通信作为长江海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保障 通信畅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长江通信 有光传输网络、甚高频通信网络、数据网络、电话交换 网络和视频网络等数十种系统,承接着办公、安全、遇险、特殊通信保障和通信信息服务的职能,黄石通信, 则承担着黄石辖区近140公里的线路维护工作,包括5处、10队、3办事处、16个机房、6个雷达站、7个ais 基站、13个cctv移动点、18个cctv固定点、19个政风视频点的海事用户、4个点的航道用户和4个点的公安用

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零售不死,巨变时代的零售转型工具箱

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零售不死,巨变时代的零售转型工具箱 摘要:日前,腾讯研究院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构建智慧零售完整图景——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 日前,腾讯研究院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构建智慧零售完整图景——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智慧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零售活动的生态化,与零售相关的生产设计、 物流仓储、集中采购、场景售卖、服务活动、经营管理、资金流转等所有环节都逐渐融入数据化和智能化 的平台,最终达到零售商效益优化,消费者体验优化,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的自主商业。 以下是《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零售是人类最古老的业态之一,伴随人类文明产生。从最早的挑担货郎走村串户贩卖商品,到形成固 定的前店后厂模式,分散的小型零售商崛起。工业革命以后,零售完成百货革命、店铺迅速大型化,紧接 着又出现连锁即总部加分店的模式,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相继崛起。这些传统零售业态信奉抢占优势区位、快速开店扩张的经营原则,创造了每年门店数翻倍的黄金10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买买买”的习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线下实体零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全行业商品零售额增速连年下滑、人力租金成本大幅上升、关店潮频现。有人认为“零售将死”,这并 不正确,因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人做生意就必然有零售。 零售现阶段的困局,从更本质的问题上来说明,源于工业革命以来,传统零售企业的粗放模式已无法 匹配新的消费需求。零售需要的是一场变革,一场主动的、自发的、利用科学技术的变革。 而智慧零售并非是互联网公司去“颠覆”零售商,而是零售商出于自身的需求利用好新型工具实现必要 的自我转型与升级。

德鲁克: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

德鲁克: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德鲁克关节虽已僵硬,但头脑依旧灵活。他步入95岁高龄,但谈起实际的管理工作,还是比任何人都更有见地。 “管理者在商学院中学过,关系不是上升就是下降,但当今最重要的关系却是侧面的,”他说道,带着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重的澳大利亚口音。“如果有件事是我所认识的大多数管理人士都必须要学的,那就是在没有权威也没有命令的场合下该如何处理关系。现在,你还剩下什么?” 我提前一小时来到德鲁克教授的住所,那是位于南加州近郊的一座平房,离以他名字命名的那所管理学研究生院不远。 屋子整洁且朴素。我按响门铃,他的看护打开了门。一个有点虚弱但非常急切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是《金融时报》来的先生吗?没错?承蒙光临,伦敦先生,请进,请进。” 因为年龄的关系,德鲁克教授的听觉越来越差。今年早些时候,他摔了一跤,导致髋骨骨折。在其它方面,他还是会如过去60年那样,被人描述成公众知识分子:结合了旧世界的谦恭有礼和新世界的直言不讳。他在谈话中会先引经据典,涵盖历史、经济学、科技和社会,然后再切中要害。 老话说,对管理学作者而言,挑战就是找到彼得〃德鲁克说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从1946出版的《公司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到1999

年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第一次读他的书就会发现这一点。 “德鲁克最主要的贡献并不单是一种思想,而是一个有着巨大优势的完整作品集:其中的一切几乎都是基本正确的,”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在《平日里的德鲁克》(The Daily Drucker)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这是一本集这位伟人见解之大成的新著作。 但即使这样的赞誉也不能充分说明此人的影响,他使管理学成了一门值得认真研究的学科。当然,在德鲁克教授涉足之前,其他人也写过管理学的一些方面。例如,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关于效率的著作,或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关于激励的著作。但彼得?德鲁克第一个把那些零散的思路整理成系统的理论。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首次出版是在1954年。在该书1985年版的序言中,他把这本书称为第一部“将管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第一部尝试将管理学描述为一种独特功能、将管理描述为一项特殊工作、将担任管理者描述为一种独特责任”的书。几乎没有人会对这样的评价提出异议。这本管理学始创文本现在还是惊人地贴近时代。 比如,他警告说,只允许“有特殊学位的人”担任管理

巨变时代的管理语录

《巨变时代的管理》语录(1) 新的主流管理方法像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源头可能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这些管理方法包括精简、外包、全面质量管理、经济价值分析、标杆管理、流程的重新设计等。每一个方法都是强有力的工具。但是除了外包和流程的重新设计外,其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它们是关于“如何做”的工具。 然而,“做什么”日益成为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长盛不衰的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举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昨天还宛若超级明星一样风光无限的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裹足不前、四处碰壁、麻烦接踵而来、危机四伏。 在这些危机中,几乎每一个危机的根本原因都不是工作做得不好,甚至也不是做错了事情。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得都很对,只是毫无效果。这种明显自相矛盾的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关组织的创立和管理的假设不再符合事实。这些假设决定了任何组织的行为,规定了组织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达成的决策,确定了组织认为什么结果才是有意义的结果。这些假设涉及市场、确定客户和竞争对手、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它们涉及技术和技术动态、涉及公司的优势与劣势。这些假设涉及公司获得什么样的回报。它们就是我所谓的公司的经营之道。 经营之道由三部分构成。首先需要有关于组织生存环境的假设:即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 其次需要有关于组织的具体使命的假设。 最后,需要有关于完成组织的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设。 关于环境的假设规定了组织付出后的回报。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什么是组织认为有意义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些假设表明组织如何认为自己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做到与众不同。最后,关于核心能力的假设规定了组织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在哪些方面脱颖而出。 当然,所有这些听起来都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之难。

磕头牛牛元旦献词个人收集资料

南方周末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又是一年过去了,此刻的你无论怅然若失,还是踌躇满志,我们确定无疑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悄然改变。 慢慢的,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这样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姿势能够产生的联想,可能是一餐饭、一场电影、一张车票、一件电器,也可能是一间房、一部TAXI、一次远足…… 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没人去计算它不经意间吞噬的时间与记忆——看着一年前下载的客户端,你是不是时常会记不得它是什么;面对储存卡突然爆满的照片,也会偶尔疑惑究竟它们拍在何时;公众号关注的越来越多,可能够静下心来打开的却越来越少…… 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谈创业,就是在真刀真枪的写计划书、搞项目。资本狂飙几度吹皱春水,互联网+、大数据、P2P、双创、孵化器、众筹……一些词被高高抛起,一些词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仅留下水面波澜。 太多的生活方式不是已经被颠覆,就是正在被颠覆中,当然一个积极的说法叫“迭代”。频繁的迭代声中,于是,一切行业随时都会变成传统行业。跟不上时代是这个时代最致命的挑战,多少坚固如长城的东西已迅速销声匿迹。创业者们则纷纷穿上T恤牛仔,站上演讲台,一个个自称产品经理。 是的,这是产品的时代,是一个强调变化远超以往的时代。百年老店与一夜明星,往往就在翻云覆雨间。戴尔、诺基亚、摩托罗拉、MSN……这些辉煌的名字瞬间就仿佛过眼云烟。 前所未有。这是一个被变化加速快进的中国。过去一年,无论城市中产还是小镇青年,无论社会精英还是草根平民,无不深处这一变局。 然而,在乱花迷眼的新时代,传统社会仍然在按照它的逻辑自然生长。在这一年,延续长达三十五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结,习马会创造了两岸领导人首度会面的历史,股市让股民大喜大悲了几轮过山车,十三五规划出台让中国未来五年的脉络清晰可见……

动荡时代的怀旧营销

https://www.doczj.com/doc/374989553.html, 52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消费关注 Consume Attention 利普·科特勒和约翰·卡斯林在《混沌时代的管理和 营销》一书中提到: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企业、产业和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下,人人自危。人们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逐渐显露出来,消费者开始选择一种安全的心理慰藉,用来逃避残酷现实,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安宁。于是,怀旧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动荡时代引发怀旧热潮 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的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情感,成为人们内心的庇护所。怀旧的消费者群体是一种拥有共同的情感记忆和记忆符号,而且会通过怀旧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认同的集合。在这种群体的集合中,共同的记忆可以带来大量的认同,从而形成集体回忆。集体回忆是在一个群体中,大家对曾经一起共享、构建以及传承的事物的共同回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在特定环境与行为的指引下,这段记忆被唤醒,当事人则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认同与超乎想象的热情。 ■ 刘惠亭 周志民 如果把这种热情应用在市场中,则是一股强大的销售推动力。细心的观众也许已经发现日化巨头宝洁在中国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怀旧营销之路,从广告“宝洁中国20年”开始,描述宝洁的产品陪伴着中国消费者一起成长的经历,给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冲击,给人一种温馨美好 的回忆。健力宝也做了一次很好的怀旧营销,“健力宝1984”诞生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随着中国代表团的出征而一鸣惊人,现在借 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次盛大复出,成功地唤起了消费者对健力宝美好的记忆,引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健力宝利用奥运契机,通过 “盛事有我,国饮健力宝”传播主轴 及健力宝大事记等相关联概念传播,引起消费者的经典回味及品牌联想。 佐丹奴服装品牌最近推出了一款全球限量发行2000件的印有Li Lei & Han Meimei 图片的T 恤。T 恤上的人物就是80后们非常熟悉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人物:Li Lei 和Han Meimei(李磊、韩美美),这款T 恤的销售对象是数量过亿的曾经从1990年~2000年使 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的学生,这些学生今天已经成为了具有很强消费能力,时尚、感性 的中青年消费者。当这款T 恤推出后,2000件全部销售一空。 随着怀旧热潮的兴起,国货一些老字号也悄然声起。在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中,蜂花、百雀羚、大宝、美加净、佳雪等国货化妆品拥有很高的人气。国货化妆品以其物美价廉、天然可靠受到广泛喜好,特别是在当今化妆品频频暴出含有害身体元素的新闻导致人人自危的时期,国货化妆品反而得到了大家空前的信赖,用国货化妆品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新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国货老品牌化妆品的激活主要是唤醒了消费者的怀旧情结。品牌激活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怀旧心理,通过相似的口号或者包装唤起消费者对以前的回忆; 同时还要注意品牌应该与现代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相结合,把过去的核心怀旧要素与现代功能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品牌激活还是品牌悖论战略,强调的都是掌握好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在宣传品牌原有的品牌精髓的同时,加入新的时尚元素。 怀旧营销的因素和机理 怀旧营销,也就是在营销活动 菲 怀旧复古风潮的袭来,使怀旧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成为一种浪漫的符号。面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本土企业如何借助怀旧营销,焕发企业的品牌生命力?

演讲稿:建功新时代

建功新时代 朋友们,你可知那西偎太行奇峰、东依茫茫沃野,五大水系纵横南北、众多泉眼星罗棋布的地方是哪里吗?你可知那交通四方八面、兼具南北之利,环境清逸、气候文润、颐养670万子孙的地方又是哪里吗?亲爱的朋友们,你有可知那守敬故郡、邢襄古都之地,仰韶文化博大精深、牛城精神薪火相继的地方又是哪里吗?可知那沐浴改革的春风、吐纳民族腾飞之气、俯仰华夏礼仪之邦、和谐之风蔚然而行、向着地域振兴、科技繁荣、人民殷富、产业腾飞目标奋进的地方又是哪里吗? 3500年文明史的邢台,历史上四次建国、两次定都,孕育着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诞生了扁鹊神医、科学家郭守敬等历代名人,道教发源地、梅花拳的故乡等等已经足以让邢台人民引以为豪的了。而今的邢台更是誉满中华,华龙面业、德龙钢铁、泥坑制酒、羊绒生产、自行车零件王国、中国玻璃城等等特色产业,已让邢台的威名远播环球、享誉中外了。新的世纪孕育着新的腾飞,新的腾飞激励着自强不息的邢台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我市十二五规划已经在邢襄大地上写就,一场“青春建功十二五、跨越发展当先锋”的热潮在广大青年中间勃然兴起,你追我赶、千帆竞发,青年们正以昂扬的斗志、不息的拼搏、豪迈的激情献身于邢台跨越发展的大潮之中。

发展才是硬道理,和谐邢台的建设更需要发展。但我们的十二五的发展是科学的,我们青年更是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一代人。在综合我市的历史与未来、优势与不足、产业结构与目标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品牌建设与县域特色的发展规划是科学的,是建立在从实际出发这一根本唯物主义原则基础上的。我们的发展是科学的,正因为我们的市委市政府不仅仅着眼于今天、着眼于当前,更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高屋建瓴的谋划,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着邢台的历史定位,致力发展而不固步自封,全面权衡而不急功近利,重视内涵而不片面求进,风生水起的县域发展、做大做强的品牌创建,三个文明跨步发展、产业结构和谐振兴、新农村建设逐日繁荣的十二五蓝图已正逐步呈现在冀南大地上。 青年是朝气蓬勃的,邢台的青年更有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代又一代的邢台青年正在谱写一曲曲昂扬的奋斗者之歌。 看吧,人民公仆在忘我的工作着,他们走遍邢台的山山水水,踏遍了邢台的村村寨寨,同工人嘘寒问暖,与农友们拉拉家常,大兴调查研究,目光着眼未来。 看吧!企业家们在务实的工作着,他们支撑着一个个厂矿企业,领军着行业发展的潮头,走科技内涵式发展,谋当地百姓之福利,拉动就业增长,泽被一方水土。 看吧!工人们、农友们在辛勤的工作着,他们奔波在各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1919年5月4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历史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历史的天空划出一道最刺眼的闪电,劈开了黑暗的夜幕,为20世纪的中国照亮了通往光明道路的第一步。 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时代召唤青年、塑造青年、成就青年,青年感知时代、融入时代、推动时代。那么在这个新时代是要求我们青年效仿古人“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是要求我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想都不是,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力量,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时光飞逝,转眼我来到红旗乡已经一年,初到单位也经历过迷茫和彷徨,当看到领导和同事不辞辛苦,特别有耐心和责任心全心全意服务于农民。让我想到要“干一行,爱一行”,是他们的耐心指导促进了我的成长,他们的一言一行为我树立了榜样,不知如何做起,是领导和同事开导我,政工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但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出错。是他们教我从点滴做起,注重细节,不要因为事小就忽视,不要因为没有成绩就气馁。?

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力量,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要不忘初心,勤于学习筑信仰。《华严经》中有句经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意是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才能坚持不懈,善始善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矢志不渝传承好党的奋斗精神,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坚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 要牢记使命,甘于吃苦勇担当。勇于担当,是坚韧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责任的忠诚,对追求的执着。对待工作需要有义无反顾的责任和担当,需要有知难而上的魄力和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甘于吃苦勇担当。? 要砥砺前行,严于律己作风强。两千年前商鞅徒木立信,变法强秦,今天,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在检察机关,无论在哪个部门,都要恪守职责,维护公平正义。治人者必先自治,律人者必先自律,作为新时代青年干警,应该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作风建设。? 新时代美好的前景、宽广的舞台,像星辰大海吸引着我们,像希望田野呼唤着我们,像奋进旋律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勇建功新时代。?

本文“巨变时代下组织学习的变革与创新”论坛演讲稿

本文摘编自“巨变时代下组织学习的变革与创新”论坛演讲稿 华润集团:用行动学习推动集团的变革

华润集团在组织学习领域探索地稍微早一点,大概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快10年了,一路走来有不少坎坷,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华润,华润是一家央企,是新国企。包括有20多家公司,其中在香港上市的有6家公司。业务非常繁杂,有食品,饮料,地产、发电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华润集团尝试用组织学习的方法来推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华润地产的案例,怎么通过行动学习来改变经理人、组织和文化。公司的开发行动学习的背景是2001年7月,华润集团收购了北京的华远,即地产界名人任志强的公司,收购后更名为华润置地北京公司,12月任志强离开。2002年3月,华润集团派了一个年仅的32岁的总经理,到2002年年底原来的总经理郭钧离开了。组织在这个高层变动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新任总经理陈鹰很年轻,这个年轻的团队成立以后,首先面对的就是业绩的压力。2003年在香港上市后,业绩全面大幅下降,香港的市场评价非常糟糕。第二,运作效率低下:当时在北京的市场上,我们和同行相比的话,慢非常多,从拿地到交房要慢一年左右。第三,团队的复杂性:陈鹰是做建筑的,根本没有地产经营的经验。团队里财务总监来自香港,设计总监从哈佛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还有任志强和郭钧原来团队的人。大家思路完全不一样。第四,文化冲突:任志强和郭钧走的原因其实和文化也有关系。华润从来不提倡团队式的文化,这和之前的文化冲突非常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该 华润集团:用行动学习推动集团的变革 怎么办呢? 华润集团从2000年开始引入行动学习,用行动学习推动集团的变革,从一个老的外贸型的企业,转变为实业化的大型集团。行动学习在整个变革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华润集团希望用行动学习的方式来应对华润置地北京公司遇到的挑战。《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文章也曾指出,行动学习法是非常好的管理模式。 在确定了行动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组织问题后,从什么地方入手?当时我们选了一个关键性负面事件,组织了30多位关键的技术人员成立行动学习小组。在切入问题的时就遇到了分歧,因为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是做业务出身,他们期望能够导入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尽快解决效率低的问题。但是我们的专家意见是,现在不仅仅是项目管理弱的问题。团队问题、文化问题等是项目管理解决不了的。专家建议从问题解决方法入手,加上质疑反思的方法工具——质疑反思是行动学习里比较核心的工具。最终这个小组使用的方法工具有两套;一套是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针对效率的问题,另一个是质疑、反思、研讨等学习的方法和理论。这个项目最后问题顺利解决,小组成员也都成长了和进步了。 确定了方法后,我们先对选择的题目进行质疑和反思:我们选择这个题目,对不对?选择准不准?选择这样的题目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挑战?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怎么去研究?我们用华润集团自己开发的问题解决框架,从现象到关键的问题再到原因,最后大家聚焦到四个影响项目的核心问题。随后大家开始行动,分别解决这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 本文是关于励志文章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 1、南方周末2017新年献词:《锚住幸福,穿越这时光之海》 2、南方周末2016新年献词:《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3、南方周末2016新年献词:《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4、南方周末2014新年献词:《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 5、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6、南方周末2012新年献词:《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 7、南方周末2011新年献词:《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 8、南方周末2010新年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9、南方周末2009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10、南方周末2008新年献词:《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 11、南方周末2007新年献词:《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12、南方周末2006新年献词:《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13、南方周末2005新年献词:《这是你的光荣之路》 14、南方周末2004新年献词:《这梦想,不休不止》 15、南方周末2003新年献词:《“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16、南方周末2002新年献词:《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17、南方周末2001新年献词:《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18、南方周末2000新年献词:《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19、南方周末1999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20、南方周末1998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21、南方周末1997新年献词:《1997年主编寄语》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青春建功新时代

青春建功新时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国浩瀚的历史中,无数青年在以自己的行为诠释着这句先贤留下的智慧。他们或征战沙场,为背后的父老筑成一道无坚不摧的城墙;或进士及第,为一方百姓谋求丰衣足食的生活;或修文立著,为我泱泱华夏谱写绚丽多彩的文化;抑或是睦友敬邻,成为了无数人称道的美好佳话。到如今这些先贤的智慧依旧是新时代的我们所一直坚持,一直追求的宝贵财富。也许我们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浪漫洒脱,没有“胸藏兵甲百万”的豪气磅礴,也许我们不会成为他们,但是我们终究会成为自己,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建功立业创造出属于我们当代青年的辉煌篇章。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正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啊。 “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正如诸多踏上新疆这片神秘国度的青年一样,从远方不顾一切的来到这陌生的地方,放眼望去那将是永远不会平凡的一路春光。 是谁?在节日的欢乐里放弃天伦之乐的温馨,坚守在生产的一线里;是谁?在凛冽的寒冬里手握冰冷的工具,奋战在抢修的现场里;是谁?在寂静的深夜里绘制一幅幅图纸,沉浸在强化自身技能的学习里;又是谁?在一天天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保证着机组一分一秒的安全运行。这是我们奋战在电力行业一线的青年工作者们,以及曾经为电力事业奉献了整个青年时代的所有可爱的水电工作者们。扎根在这片艰苦的深山里,这些可爱的人们所想的只是万家灯火璀璨这一朴素的心愿。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幸进入水电行业更应该秉持着“任重道远”砥砺奋进。 如今,数以亿计的青年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行各业,我们在各自的小天地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最终我们将在实现国家富强繁荣的恢弘巨制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水电工作者、铁路工作者、桥梁工作者、甚至是万千制造业工厂里的小小的工人。但是,我们终究都是共和国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年啊! 正如其他青年一样,幼时曾梦想着小说里仗剑走天涯的大侠,成长总会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正视这些不切实际的梦。后来我才知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变革新思路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变革新思路 2013年12月18日14:23 来源:中国新时代作者:孙会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919 当前,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提升形象、传播文化和处理公共关系的工具性平台;随着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由“人机交互”向“人人交互”的转变,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这一转变将深刻地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互联网正在成为关乎企业自身未来、关乎能否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保持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面对互联网浪潮,企业管理者只有突破标准化、大规模、一体化、零和竞争等传统经营理念,树立起开放、协同、融合、共赢的新理念,把分离的企业内外部系统通过网络整合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圈环式价值创造网,才能使企业与员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者甚至竞争者等相关方成为利益有机体,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有效协同和共赢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推动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融合,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多年来对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跟踪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要适应互联网变革,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树立“互联网战略新思维”。互联网战略思维,是指企业管理层必须意识到随着经济互联网化步伐的加快及技术的日新月异,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面对动态、混沌和复杂的企业环境,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要素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提升、改造传统企业,改变原有企业的发展节奏,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重新建立一套互联网和企业融合的运营机制,在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创新方式、竞争策略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企业营销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服务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以适应当前需求个性化、消费移动化、传播社交化的市场发展新趋势。 适应“平台竞争新方式”。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市场,但由于空间、交易手段的限制,传统市场的参与人数和辐射半径都非常有限。这一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巨变,互联网模式下,地域垄断被打破,信息变得不再封闭,商业信息流动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地得到提升。某些杀手级应用的互联网平台迅速集聚了包括供应商与消费者的海量用户,使得类似平台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达到前所未有的厚度。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形态也在发生着跃进,平台竞争成为新的制高点。从商业史上看,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一个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竞争,再到平台竞争的阶段。在产品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在产业链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议价能力;而在平台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传统企业如何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手段,构建“平台竞争”新优势,将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不能成为平台,只能屈从于平台”。能否适应“平台竞争”新方式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关键。 实施“跨界创新新战略”。最近有个笑话,“运营商搞了这么多年,才发现竞争对手原来是腾讯”。微信对于运营商,支付宝对于银行,都是典型的跨界创新案例。电商开放平台,正在完成从跨品类、跨平台到跨界的飞越,从而创造新的电商商业模式,通过一系列跨界创新,淘宝网“打破边界”逐步“下沉”,覆盖范围从此前的C2C拓展到了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跨界竞争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关键词。跨界的,从来不是专业的!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产业边界正在打开,产业间加速地融合,企业异质化竞争加剧。传统创新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施“跨界创新”新战略,正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南方周末新年致辞——精华版(2009--2020)

南方周末新年致辞——精华版: 2019年| 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在此基础上,不堕信心,不失希望,不断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敢于直面人生,感受人生波折的苦乐。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承受社会潮汐的冲击,这不是绝世英雄小说般的故事,这是每一位用双手、用头脑为自己和家人编织幸福生活的普通人本然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2018年| 把孤岛连成大陆 曾经,我们以为只要努力工作、播洒汗水,就可以自然获得更多的收入,站上更高的平台,让孩子得到更优的教育,使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总有一些意外,可能先于明天到达;总有一些事情,超出个人能力之外。交了昂贵学费,幼儿园不一定就能安全放心;住了高档小区,空气不一定就比别处清新;攒了一辈子钱,银行卡收得再紧也不一定躲得过诈骗的厄运。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沐浴新年的阳光,一些朝向内心的期许会在琐碎的生活中诞生,一些面向世界的梦想会从平淡的日子里升起。我们祝福你,祝福你的期许和梦想,在温暖的大陆栖息生长。 2017年|锚住幸福,穿越这时光之海 这是你拥有的时间,这是你编程的生活。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我们或许经历挫败,但梦想总会如旭日之升;我们也许曾经心痛,但希望总会如皓月之恒。这希望与梦想不在远处,就在你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在你我对责任与权利的坚守,以及对人格道义的不断完成与超越。 没有一次经历会白费,没有一声叹息不留下回响。祝福在岁月中走失的伙伴,愿你们找到幸福。祝福身边的每一位朋友,愿你们在变与不变的永动中锁定美好,在确定与不确定的更替中确定幸福。且让我们伸出手,握一握,共同穿越这时光的海洋。 2016年|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谈创业,就是在真刀真枪的写计划书、搞项目。资本狂飙几度吹皱春水,互联网+、大数据、P2P、双创、孵化器、众筹……一些词被高高抛起,一些词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仅留下水面波澜。 在乱花迷眼的新时代,传统社会仍然在按照它的逻辑自然生长。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里,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天荒地老,历久弥新。无论媒体变局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我们相信,人们永远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 2015年|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人们往往期盼自己能躬逢一个大时代,但真当身处其中时,又是否有能力完整了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 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 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