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行产品创新管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全行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全行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监管法规以及《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我行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品创新是指我行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的全新产品研发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等产品管理行为,具体包括需求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准备、上线、后评价等阶段。

第三条产品创新管理原则

(一)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全行产品创新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开展,对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并在上线前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和监管报备程序。同时,应在上线后加强风险监控,并视情况适时追加风险缓释及控制措施。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行产品创新应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和目标市场,重视客户体验,注重开发效率。

(三)综合效益最大化。全行产品创新应在上线前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全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注重时效性。全行产品创新应注重时效性,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工作,安排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以保证全行产品创新工作的时效性。

(五)操作流程明确,产品核算清晰。新产品上线前,应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会计处理办法及分产品核算规则,并在后台操作、员工培训、营销推广、系统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保证推向市场后产品效益可计量、运营高效率和客户服务高质量。

(六)动态更新改进。新产品上线后,应及时跟踪客户和市场反应、销售及业务运作情况等,并根据以上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及一级分行。

第二章创新产品的范畴及分类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具体包括:

(一)全新产品,指从未向外部客户提供过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以及金融市场业务中新增的用于投资和交易的金融工具。

(二)现有产品的改进,是指我行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将导致我行所承受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发生变化的功能优化、产品组合等改进行为,具体包括:

1.现有产品增加新功能或原有功能发生变化;

2.产品组合(捆绑或包装两个以上现有产品或服务);

3.金融市场业务中现有金融工具由于币种、结构等发生变化

而引入新的风险因素;

4.其他改进。

以下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如未新增我行所承受风险者,则不属于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范畴,具体包括:

(一)产品名称的改变;

(二)营销方案的改变(比如改变产品的外观等);

(三)部分分行已投产的新产品引入其他分行或跨条线运用;

(四)符合监管规定的标准类理财产品;

(五)新增联名借记卡、信用卡以及信用卡分期产品、增值产品;

(六)现有产品向电子渠道的迁移或电子渠道产品的优化,或就已有产品开发相应的业务支持系统;

(七)业务模式及增信方式未发生改变,只涉及基础资产类型或通道载体变更的业务;

(八)其他产品改进或整合。

第六条全行产品创新应“机会与风险”并重,以为我行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为开展前提,注重潜在风险。按照创新产品给我行带来的风险增加程度,将创新产品具体分为以下四类:(一)一类创新产品。将给我行带来相当高的风险或者使我行已承担的风险有显著增加,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有四项及以上为“高”。

(二)二类创新产品。将给我行带来较高的风险或者使我行已承担的风险有较大增加,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有一项以上、三项以下为“高”。

(三)三类创新产品。将给我行带来一定的风险或者使我行已承担的风险有一定增加,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最高风险级别为“中”。

(四)四类创新产品。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新产品,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各项均为“低”。

第三章管理架构和职责分工

第七条创新产品审批机构及审批权限

(一)总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

根据《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创新委”)是全行产品创新的规划、决策、审议、协调和监督机构,通过会议等形式履行职责,负责对一类创新需求进行终审。

(二)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

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为创新委下设机构,按板块分为公司、零售及金融市场三个专业小组,负责对二类创新需求进行终审。公司创新业务专业小组由公司银行部牵头,零售创新业务专业小组由零售银行部牵头,金融市场创新业务专业小组由投资银行部牵头。

(三)总行前台研发部门

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是指由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指定的,研究审议本条线或部门的产品创新规划,负责具体推动产品创新的总行前台部门,负责根据审批权限按照内部流程对三类、四类创新需求审批后报主管行领导终审。

(四)一级分行

一级分行应根据审批权限按照内部流程对四类创新需求进行终审。该类创新产品上线前应向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报备,如10个工作日后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无书面异议,方可正式上线。

产品创新过程中如涉及总行风险内控委员会(以下简称“风险委”)和总行信息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息委”)职责范围的,前台研发部门应按相关程序报送总行风险委和信息委进行审批。

第八条创新协调机构

(一)创新委秘书处

创新委秘书处为创新委下设的具体办事机构,现设在总行金融同业部,负责汇总、协调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制定年度规划;建立全行产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并更新相关产品目录;承担会议日常组织以及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等工作,并对创新委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办。

(二)专业小组牵头部门

专业小组牵头部门负责本板块产品创新管理工作的协调、支持和推动,包括:协助有关中后台管理部门对产品创新实施方案

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核,督促和检查总行和分行的新产品后评价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投产后情况开展独立评估。

(三)分行创新协调部门

分行应指定分行创新协调部门,主要职责包括:按照本办法和分行产品创新开发管理细则的要求,在产品创新开发流程中承担规范、协调、支持和推动职责;向总行报送分行产品创新信息和同业创新信息;根据秘书处要求开展产品管理工作。

第九条创新产品研发机构

(一)总行前台研发部门

研究审议本条线或部门的产品创新规划,推动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准备、上线及后评价的过程中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和权限履行相应职责。

(二)总行研发团队

总行研发团队是指各前台研发部门中负责具体产品或产品经营管理工作的二级部,负责在产品创新发起、立项、研发、准备、上线及后评价的过程中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和权限履行相应职责。

(三)分行前台研发部门

分行前台研发部门是指与总行前台研发部门相对应的分行部门,负责在产品创新发起、立项、研发、准备、上线及后评价的过程中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与权限履行相应职责。

第十条中后台管理部门

(一)办公室

负责指导前台研发部门实施新产品品牌管理;对新产品涉及的声誉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指导部门对产品投产后的品牌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二)计划财务部

负责明确创新产品适用的税务政策,协助总行前台研发部门进行新产品投入产出的分析评价工作;负责根据对外信息披露和内部管理需要明确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的核算要求,并与产品创新需求负责机构、会计部、运营管理部、资产负债部等共同研究制定实现方案;协助创新管理机构对新产品投产后的效益和相关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三)资产负债部

负责新产品定价方案的审定,并根据需要向监管部门履行相关报告职责;负责制定新产品内部资金定价规则;负责对新产品涉及的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统筹管理和协调新产品的利率定价;统筹管理和协调新产品的服务收费定价工作。

(四)会计部

负责制定与新产品相关的会计核算流程与制度。

(五)风险管理部

负责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和基础制度的制订以及市场风险的评价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协助创新需求负责机构对产品投产后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六)信贷管理部

负责对信贷类产品创新的放款、贷后管理、资产分类等制定制度并相应进行管理。

(七)法律保全部

负责对新产品涉及的法律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审查,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八)合规部

依据外部监管规定及我行规章制度对创新产品涉及的制度办法、业务流程、操作细则等进行合规审查;对创新协调机构或业务部门所提出的创新业务的操作风险点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审核。

(九)网络银行部

负责相应电子渠道新产品需求统筹,协助其他部门进行电子渠道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论证,设计渠道实现方案和业务处理方案,编写业务操作规程,识别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就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建议;为电子渠道新产品投产和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对新产品投产后的运营情况进行后评价。

(十)信息技术部

对新产品开发的IT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对涉及新产品开发的IT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编写新产品系统软件规格说明书,并组织创新需求负责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对系统软件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组织实施IT系统开发以及测试和投产工作;对新产品开发涉及的系统风险、有关IT系统的操作性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对新产品投产后与IT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审核新产品的数据结构、数据定义等数据标准。在业务处理系统中为创新产品设定并保存的唯一可追索的产品码标识,并与创新需求负责机构、计划财务部、会计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分产品、分客户核算以及计算部门所分配利润的系统实现方式,包括新产品核算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报表制定等。

(十一)运营管理部

负责对系统开发需求创意进行业务架构分析,并反馈分析意见;负责受理总行各前台研发部门提交的业务系统开发需求方案,牵头组织方案评审;负责组织系统开发需求立项;负责组织业务系统开发需求团队开展系统开发需求调研、整合及业务系统开发需求说明书编写工作;负责组织总行信息技术部及相关前台研发部门对业务系统开发需求说明书进行确认;负责与牵头前台研发部门共同提交业务系统开发需求;配合总行信息技术部组织的系统开发需求分析及软件系统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确认工作;配合业务系统开发需求团队组织的业务验收测试;配合投产上线

后的业务培训、推广支持等工作;配合前台研发部门制定与新业务、新产品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协议等文件等。

第四章新产品开发和上线流程

第十一条产品创新流程包括需求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准备、上线、后评价等阶段(具体流程图请详见附件1)。

第十二条需求发起

总分行相关业务部门为产品创新需求的发起部门。发起产品创新需求前,总分行相关业务部门应在综合考虑市场变化、目标客户需求以及我行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编写《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具体请详见附件2),《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中应重点明确该产品创新的市场前景、产品收益与成本的归属部门以及潜在风险等。

由分行业务部门发起的产品创新需求,分行业务部门应征求分行中后台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根据各部门意见完成《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的风险综合评估部分,对各相关部门会签意见进行汇总并明确风险等级评定的具体理由,最终形成风险综合评估结论(需明确产品创新分类)。

如分行认定为一类、二类、三类创新产品的,分行应以行发文形式将《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等相关材料上报总行相应业务部门;如分行认定为四类创新产品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立项

总行相应业务部门应向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报备产品创新需求,并由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按照业务归属指定相关业务部门作为总行前台研发部门,由其负责相关立项、研发工作。

对于分行业务部门发起的产品创新需求,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应对分行报送的《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进行审议,并以工作联系单形式就产品创新涉及的各类风险征求总行中后台管理部门意见,如涉及其他业务条线的,应一并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尽快重新完成《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明确风险等级评定的具体理由,并以此为依据评定创新等级。

对于总行业务部门发起的产品创新需求,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应以工作联系单形式就产品创新涉及的各类风险征求总行中后台管理部门意见,如涉及其他业务条线的,应一并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尽快完成《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的风险综合评估部分。

根据评级结果做如下处理:

(一)创新等级评定为一类、二类的,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将创新需求报送专业小组牵头部门,经专业小组评审通过后,由专业小组牵头部门通知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启动产品研发工作;

(二)创新等级评定为三类、四类的,由总行前台研发部门评审通过后,直接完成立项并启动产品研发工作。

第十四条研发

立项完成后,总行研发团队负责实施具体研发工作。其中,总行研发团队可自行实施产品创新的研发工作,也可与分行共同完成。对于分行配合完成的部分,总行研发团队应做好对过程与成果的审查、监督,并负责后续的审批上线等工作。

总行研发团队根据创新需求进行新产品详细的设计研发,包括确定产品功能、定价和估值模型、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措施等。必要时,可征求相关中后台管理部门的意见。

研发工作完成后,总行研发团队应就研发工作编写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明确创新产品模式、操作流程、所需签署协议以及各部门职责等。

第十五条审批

创新等级分类为一类的,根据《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在报主管行领导同意后,应将产品研发情况经秘书处提交创新委进行评审表决。评审表决实行记名独立投票,2/3(含)以上成员同意视为通过。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每个参会委员部门均具有一票表决权,委员会主任拥有最终否决权。秘书处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报主任委员或主持会议的副主任委员审定后通知总行前台研发部门。

创新等级分类为二类的,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报主管行领导同意后,将产品创新项目经牵头部门提交专业小组进行评审表决。专业小组参照以上流程完成评审表决工作,并通知总行前台研发部门。

创新等级分类为三类、四类的,由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按照权限审批并报主管行领导同意后完成终审。

以上各类产品创新中如涉及需风险委或信息委审批的事项,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应于创新委批复同意之后,就相关事项报送风险委或信息委进行审批。风险委或信息委审批后,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应及时将审批情况通知创新委秘书处和专业小组牵头部门。

第十六条开发

审批通过后,总行研发团队应进行开发工作,具体包括根据产品模式、所需签署协议以及涉及到的相关责任部门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文本,并明确资本计量、会计及税收处理方法等。

如需开发业务支持系统的,总行研发团队应完成业务需求编写、功能审定,协调推进运营管理部、信息技术部进行技术立项与开发工作。

第十七条上线前准备

正式开发完成后,总行研发团队应进行上线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落实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履行所需的监管报备程序、明确上线的条件与时间安排以及进行必要的培训等营销准备工作等。

第十八条上线

对于满足上线条件的新产品,总行研发团队应完成《创新产品上线准备检查表》(具体请详见附件3),报请总行前台研发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同意后,即可安排上线,并向总行创新委秘书

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发送《创新产品上线通知》(具体请详见附件4)。收到通知后,秘书处应对产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公布。

对于需要试点的新产品,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可以选择部分地区或特定客户群试点上线。总行研发团队应及时跟踪和评估试点上线的情况,如果试点结果证明该产品不符合最初设计目标,需要停办或退出,应按照第五章规定履行停办或退出手续。

第十九条后评价

按照“谁立项、谁评估”的原则,总行前台研发部门为产品创新后评估责任部门,负责在产品上线后一年之内进行后评价,并完成新产品《创新产品后评价报告》(具体请详见附件5),相应报告总行创新委秘书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

第二十条分行产品创新流程

由分行相关业务部门发起的创新产品,经分行认定为四类产品创新的,分行应在立项前以行发文形式向总行相应前台研发部门报批,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应于10个工作日内反馈明确意见。经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自行完成后续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前准备等流程。分行应相应设置分行产品创新委员会,负责四类产品创新的上线审批工作,并指定分行创新研发部门牵头负责后续的开发、上线前准备等工作。

产品上线前,分行应以行发文形式向总行报备相关资料,包括《创新产品上线报告》(具体请详见附件6)、《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创新产品上线准备检查表》等,如10个工作日后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无书面异议,可正式上线,并向总行前台研发部门、

创新委秘书处及专业小组牵头部门报送《创新产品上线通知》。后续工作按照本办法相关流程办理。

第五章新产品停办或退出管理

第二十一条新产品停办或退出的审批

新产品上线后,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产品,需求发起部门和相关产品推广部门报请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审批后,可办理停办或退出:

(一)市场等外部条件已发生变化,客户不再使用的产品和服务;

(二)综合效益差,无法产生直接赢利,且对吸引和维护客户关系影响不大,不符合我行业务发展战略的产品;

(三)由于监管法规变化,要求停办的产品;

(四)风险发生较大变化,不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产品;

(五)创新委专业小组认为应停办或退出的其他产品。

第二十二条新产品停办或退出的实施

总行研发团队或分行前台研发部门负责实施新产品的停办或退出。总行研发团队或分行前台研发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会同运营管理、信息技术、法律保全、合规、资产负债或计划财务等部门拟定新产品停办或退出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停办或退出后的服务安排。

新产品停办或退出后,总行研发团队或分行前台研发部门应通知总行前台研发部门、创新委秘书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与相

关分行。

第二十三条一次性产品的停办或退出

根据合同或协议,向客户提供的一次性产品或服务有明确到期日或截止时间安排的,其停办或退出事宜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处理,可不履行上述停办或退出审批及实施程序。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新产品开发必须遵守我行有关保密管理的规定。产品上线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透漏新产品相关信息。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发或采用外包模式进行的新产品开发,如有必要,需要求合作机构签署保密协议或保密承诺函。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与本办法相关规定不符者,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1.银行产品创新工作流程

2.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

3.创新产品上线准备检查表

4.创新产品上线通知

5.创新产品后评价报告

6.创新产品上线报告

。 17

附件1

银行产品创新工作流程

附件2

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

附件3

创新产品上线准备检查表

填表说明

1.就产品创新形成制度、批复、会签意见等文本的,请在相应表格中列出清单并将文本附后;

2.无文本资料或内容过于庞杂的,请在相应表格中说明相关情况。

金融创新课后测试

金融创新课后测试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的是:√ A战略决策、制度安排 B机构设置、人员准备 C管理模式、金融产品 D业务流程、债权划分 正确答案:D 2. 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银行主要的转变顺序是:√ A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 B从部门银行到行业银行 C从部门银行到过程银行 D从部门银行到战略银行 正确答案:A 3. 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 A金融创新 B人才 C技术创新 D服务 正确答案:B 4. 关于管理模式创新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B降低成本和费用 C实现银行的金融创新 D增加员工和客户满意度 正确答案:C 5.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指出在银行各种创新中,最核心的是:√ A战略决策创新 B金融产品创新 C科技创新 D管理模式创新 正确答案:B 6. 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应坚持的原则是:√ A维护鼓动利益原则 B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成本可算原则 正确答案:A 7. 银行在金融创新中,保护客户利益的方式是:√ A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充分信息披露 B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客户资产隔离 C客户教育、充分信息披露 D客户竞争、客户资产隔离

8. 银行开展创新业务时,对客户的资产进行充分保护的方法是:√ A银行信息保密 B客户资产隔离 C客户信息保密 D客户资产保密 正确答案:B 9. 关于银行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产品的知识 B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服务的知识 C给客户灌输“买者自负”原则 D使客户了解所获得的价值 正确答案:D 10. 银行金融创新的中心和导向分别是:√ A客户、政策 B利润、市场 C客户、市场 D利润、政策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11. 银行业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但是在创新方面,信息却是对称的。√ 正确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_张简一

基于TR I Z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 张简一1,郭艳玲2,杨树财1,王义文1 (1.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源自前苏联的TR IZ理论是解决创新问题的理论。文中对TR IZ理论进行了阐述,对TR IZ理论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应用该理论可快速有效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自行车的创新设计为例说明了TR IZ 理论的应用方法和程序。 关键词:创新设计;TR IZ理论;系统;技术矛盾;自行车 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54(2009)02-0035-04 1946年前苏联以G#S#A ltshu ller为首的专家对数以百万计的发明专利进行研究。经过50多年的搜集整理、归纳提炼,发现技术系统的开发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化、实用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方法,这就是TR IZ理论。TR IZ是俄文(T heor i a R esheneyva Isob reta telskehuh Zadach)的缩写,意为解决创新问题的理论(Theory of Innova ti ve P roble m Solv i ng,T IPS)。这是一套能创造出系统性的创新与改善设计者思考过程的方法论。 就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而言,TR IZ为其指出了发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应用TR IZ理论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1TR IZ理论中的系统进化法则为新产品的发展提出了方向 在TR IZ理论中,以系统的观点为新产品的发展指出了方向。TR IZ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客观事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而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进化的,这并不取决于某一个人,新产品的产生是一种看似偶然的必然。因此,这个客观规律就是可以被发现、认知和利用的。 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看作是以履行功能为目的的系统。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执行装置、传动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等子系统,而子系统也应该是完备的。这是产品系统完备性法则(如图1所示),它为新产品的研发提出了明确的设计任务。而新的产品则是建立在执行功能基础上的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 对产品系统进一步分析发现,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系统都向上纳入更大的系统中,例如产品所赖以存在的环境。而任何一个系统的内部都不是单纯的,都有一个较为复杂的内部环境。这样,一个产品的系统有了它的超系统和子 [3]Lavi n e A S.A si m p l e m od el f or convecti ve cooli ng du ri ng t he gri n- d i ng p rocess[J].Tran s AS M E J ofEng.for Ind.,1988,110:1- 6. [4]Lavi ne A S,M alk i n S,Jen T C.Th er m al aspects of gri nd i ng w it h CBN wh eels[J].Annals of C I RP,1989,38(1):557-560. [5]Guo C,M al k i n S.Anal ys i s of energy parti ti on i n gri nd i ng[J].Tran s ASM E,J ofE ng.f or Ind.,1995,117(1):55-61. [6]Ji n T,Row eW B,M c C or mack D.Te mp eratures i n deep gri nd i ng of finite workp i eces[J].In t ernational Journal of M ach i n e Tool s and M anufacture,2002,42(1):53-59. [7]H ou Z B,Ko m anduriR.On t he m ec h an i cs of t h e gri nd i ng process, Partò:t her m al anal ys i s of fi ne gri nd i ng[J].In ternati onal J ou rnal of M ach i ne Tools and M anu fact u re,2004,44(2-3):247-270. [8]M ouli k P N,Yang H T Y,C handrasekar S.S i m u l ati on of t h er m al stress es due t o grindi ng[J].Internati onal j ou rnal ofM echan ical Sc-i ences,2001,43(3):831-851. [9]M aksoud T M A.H eat transfer m odel for creep-feed gri nd i ng[J]. J ournal ofM aterial s Process i ng Techno l ogy,2005,168(3):448- 463. [10]Q i H S,Ro w e W B,M ill s B.Contact lengt h i n gri nd i ng part2: evaluati on of con tact lengt h models[J].Proceed i ngs of t he I M ECH E Part J J ou rnal of Engi n eeri ng T ri bol ogy,1997,211(1):77-85. R esearch on the i n fl u ence of h eat source shap e on th e u-l tra-prec ision gr i nd i ng th er ma lm ode l RUAN H ong-hu,i ZHANG D a-w ei (Schoo l o fM echan ical Eng i neeri ng,T i anji n U niversity,T ian-ji n300072,Ch i na) Ab stract:On the basis of t he new ly establis hed t her m a lm ode l the i nfl uence o f gr i nd i ng heat i n the process of super-prec i s i on gr i nd i ng on t he wo rkp i ece has been stud i ed and t he d i str i butions of hea t source unde r sta tic state we re obta i ned.U tilizi ng mu ltiple heat source m ode ls to si m u l a te different conditi ons of u ltra-prec i s i on gr i nd i ngs and the i n fluence o f hea t source para m eters on the te m pe r-ature d i str i bu ti ons was ana l yzed.T h i s new typed heat source m ode l and the result of ana l y si s w ere very i m po rtant wh i ch ens u red the sur-face qua lity o f the u ltra-prec i s i on g ri nded workp i ece. K ey words:u ltra-prec isi on gr i ndi ng;t her m a lmode;l shape of hea t source;temperature distr i bution F i g6T ab0R e f10/Ji x ie Sheji08590 第26卷第2期2009年2月 机械设计 J OURNA L OF M ACH I N E DESI GN V o.l26N o.2 Feb.2009 *收稿日期:2008-01-30;修订日期:2008-05-08 作者简介:张简一(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开发设计和产品形态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睡眠卡的数量相当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推出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储蓄流向他行。

(二)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

产品创新设计方案书

产品创新设计课程作品 多功能储物架”设计方案书 组员: 蜗居多功能储物架设计说明书 摘要: 蜗居多功能储物架主要包括储物架主体、平行四边形结构储被架、丝杆自锁分层台、简易电脑桌、垃圾桶移出装置、翻转鞋架、双摇杆雨伞架及接水装置、旋转衣帽架。其主要特点是最大程度地节约利用空

间,将生活必需品统一整理收纳实现多功能储物。采用机械结构简单易实现,连贯性好,设计结构紧凑。关键词: 节约空间,整理收纳,丝杆自锁,平行四边形。 作品简介 蜗居多功能储物架将生活零散必需品更具规划性地整理收纳并在整场储存中贯彻最大空间利用率的思想。按具体储存需求可逐个取出特定功能的储存装置使用,而在不需要某项储存功能时又可将该部分隐藏在储物架主体里。 如遇雨天需悬挂湿雨伞时,只需推出第二层并掰下隐藏于其底下的双摇杆伞架和拉出接水装置即可;被褥冬用夏储,当冬季不再需要储被架,只需掰下两边支杆,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即可将储被架收缩至紧贴储物架主体而不占用空间。 主要应用在小户型居民住房和集体宿舍。 1.研制背景及意义。 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买不起房买不到房的新升级社会矛盾,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此类住房有一共性,即住房面积较小,大都被控制在35平米到80平米之间。蜗居”便成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流行词。并且,随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如何高效利用小面积住房的空间也成了当下一个热议话题。 高效利用室内空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尽量减少储物框架本身占空率;二、储存统 一化规整化。而目前市场上虽然储物架众多,但大都为固定框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减少储物架本身所占用空间,对小面积居民房和集体宿舍造成放置压力,如:使用一个一般储物架来储藏冬被,那在冬季被褥使用时,储物架处于空置状态白白占用室内空间。并且,现有储物架都只具备单一储物功能,如:鞋架、书架、衣帽架等,零散放置在室内,显得杂乱无章,既浪费空间又不符合人们对高整洁度品质生活的追求。 而我们设计和制作的蜗居多功能储物架主要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对现有储物架的一种改良与创新。针对性解决现今广为推行的小户型居住房以及集体宿舍的空间利用率和整洁度问题。

(金融保险)金融创新产品

(金融保险)金融创新产品

金融创新产品 身份证一卡通 姓名 学号 摘要 我国的银行借记卡发展现状 身份证一卡通的优势和特点 一卡通所面向的对象 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身份证一卡通的发展前景与推广 我国的银行借记卡发展现状 所谓银行借记卡是指:借记卡(DebitCard),Mastercard称之为转帐卡、Visa称之为Visa金融卡,可以在网络或POS消费或者通过ATM转账和提款,不能透支,卡内的金额按活期存

款计付利息。消费或提款时资金直接从储蓄帐户划出。借记卡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密码(PIN)。借记卡按等级可以分为普通卡、金卡和白金卡;按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国内卡和国际卡。和信用卡一样,借记卡也是采用ISO7810标准的银行卡。 而我国的借记卡现状为: 1.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银行卡16亿张,其中借记卡15亿张,平均每人1张多,但其中活跃卡、睡眠卡和死卡各占1/3.银行卡的实际使用量与发卡量相去甚远,在日常消费中现金仍是主要结算方式。客户对于借记卡主要功能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作为存款的一种介质的状态。在商业银行的考核中也仅仅将银行卡数量作为一种考核指标。部分商业银行实行存配卡业务,将银行借记卡仅仅作为存折的附带品,而非替代品。 2.银行借记卡品种众多,功能差异较大,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功能互用。目前我国发卡银行有200多个,银行借记卡品种有上千种。同一银行发行的银行借记卡就有储蓄卡,淘宝卡,公交卡,电费卡,水费卡,加油卡,校园卡等多种借记卡,这些银行卡有的在部分功能上进行互用,有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卡。例如公交卡可以到银行存现,但不能转帐,取现,例如淘宝卡具有储蓄卡的功能,但储蓄卡就不能在淘宝网上购物等。 而且我过银行卡产业还面临这如下的几种风险: 1、操作风险

产品创新设计方案书

产品创新设计课程作品 “多功能储物架”设计方案书 组员: 蜗居多功能储物架设计说明书 摘要: 蜗居多功能储物架主要包括储物架主体、平行四边形结构储被架、丝杆自锁分层台、简易电脑桌、垃圾桶移出装置、翻转鞋架、双摇杆雨伞架及接水装置、旋转衣帽架。其主要特点是最大程度地节约利用空间,将生活必需品统一整理收纳实现多功能储物。采用机

械结构简单易实现,连贯性好,设计结构紧凑。 关键词: 节约空间,整理收纳,丝杆自锁,平行四边形。 作品简介 蜗居多功能储物架将生活零散必需品更具规划性地整理收纳并在整场储存中贯彻最大空间利用率的思想。按具体储存需求可逐个取出特定功能的储存装置使用,而在不需要某项储存功能时又可将该部分隐藏在储物架主体里。 如遇雨天需悬挂湿雨伞时,只需推出第二层并掰下隐藏于其底下的双摇杆伞架和拉出接水装置即可;被褥冬用夏储,当冬季不再需要储被架,只需掰下两边支杆,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即可将储被架收缩至紧贴储物架主体而不占用空间。 主要应用在小户型居民住房和集体宿舍。 1.研制背景及意义。 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买不起房买不到房的新升级社会矛盾,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此类住房有一共性,即住房面积较小,大都被控制在35平米到80平米之间。“蜗居”便成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流行词。并且,随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如何高效利用小面积住房的空间也成了当下一个热议话题。 高效利用室内空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尽量减少储物框架本身占空率;二、储存统一化规整化。而目前市场上虽然储物架众多,但大都为固定框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减少储物架本身所占用空间,对小面积居民房和集体宿舍造成放置压力,如:使用一个一般储物架来储藏冬被,那在冬季被褥使用时,储物架处于空置状态白白占用室内空间。并且,现有储物架都只具备单一储物功能,如:鞋架、书架、衣帽架等,零散放置在室内,显得杂乱无章,既浪费空间又不符合人们对高整洁度品质生活的追求。 而我们设计和制作的蜗居多功能储物架主要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对现有储物架的一种改良与创新。针对性解决现今广为推行的小户型居住房以及集体宿舍的空间利用率和整洁度问题。

机电产品创新设计

机电产品创新训练 任务书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1.01.11 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

目录 1、引言---------------------------------------3 2、创新方案的提出----------------------------4-5 3、产品概念以及原理介绍----------------------5 3.1、产品原理图----------------------—--6 3.2、零、部件草图----------------------—-—-6-9 4、产品具体参数及结构计算-------------------9-19 5、实训总结与心得----------------------—-—20 6、参考资料及文献----------------------—-———--21 7、附录:运动简图

1.引言 为期两周机电产品创新实训拉开了帷幕,我们小组经过三次小组会议讨论,总共规划了三种方案,经过与老师的讨论和论证,最终确定创新产品为“多功能行星轮搅拌机”。经过分工与讨论,初步确定了机构的原理图,并且设计出了整套传动机构的方案,并且论证了其可行性,符合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要求。 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2.方案提出: 在现今日益发展当今社会,到处林立着高楼大厦,而在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制造工艺和水平,往往直接影响着房屋结构的质量,而在混凝土的制造中,混凝土搅拌机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旧式搅拌机在结构设计上有很多不合理之处:1 )结构型式过于粗糙,传动支架与上横梁采用灰口铸铁,这种薄壁支架强度低,在复杂的施工现场极易在碰撞中断裂,没有配件则整机瘫痪。2 )皮带轮安装在传动支架内部轴承座与上横梁之间,而上横梁与支撑架为螺栓连接,这种不稳定的支架结构对设备损害极大,两轴承之间的纵向位移将使轴卡死或损失动力能。对于常规单铲叶片式搅拌机,在冲击载荷大和单纯双螺带式搅拌装置中易出现“抱轴”现象,这会会严重影响电动机的工作,甚至出现烧毁电动机的事故。 另一方面,尽管搅拌机的种类繁多,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带有一个或两个固定在垂直轴上的三叶螺旋桨搅拌机。这种螺旋桨搅拌机旋转时,形成沿搅拌容器的内壁由下向上和中心由上向下的连续翻转液流.同时悬浮体还进行旋转运动。搅拌机运行时,在螺旋桨与搅拌容器的底部之问,构成一个搅拌强度最小的区域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必要的混合质量,从而浪费了电能,降低了搅拌机的工作效率。 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创新开发了“新型多功能行星轮式搅拌机”,这种新式搅拌机主搅拌轴由行星轮带动,可根据需要选用单个或者多个搅拌轴(即加装行星轮),可以达到充分混合物料的目的,而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电动机输出的动能,链接到一个竖直方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机制的思考讲解

29 2010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应集中在累进型创新上,商业银行应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创新储蓄联结保险、证券、基金投资产品,建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大客户服务模式,实施跨市场金融产品的结构化融资,积极探索以银行信贷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深化金融创新,运用其他信贷业务等间接投资方式,完善个人信贷体系业务。其中,理顺金融产品创新管理机制是前提,技术与人才资源是支撑,风险防控是关键,价值服务能力是内在动力,市场将考验金融产品的理性定价和定位能力。只有透过真正的市场需求,主动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并作适宜包装,技术业务经过测试,下大功夫做好产品的销售策划,品牌建立、营销方案制定、售后跟踪服务和市场信息反馈,才能不断提升创新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关键词金融产品创新;总体思路;解决方案;注意问题 金 融产品是金融机构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客户取得、利用或消 费、享受的一切金融工具及其各类金融服务。从外部看,金融产品包括客户希望得到的最具关键性的主要产品及其成套业务和系列化的配套服务。从自身看,金融产品包括最适合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 金融产品创新机制的思考 需要的利益和好处、让客户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内容如品牌、形体、包装、质地等, 以及各种服务、知识、方便、省时等附加内容。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机构采用新型技术和适当投资,在可预见风险下,开发出具有深远意义的潜在市场价值的过

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从眼前来看,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从长远来看,可以决定一个商业银行的兴衰。实行金融产品创新已经成了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势在必行。 从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因看,传统领域内重新组合现有产品往往会给银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而传统领域之外各商业银行竞相推出的综合业务系统,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无形中增加了银行收益,这些都源于竞争的激烈化。不仅如此,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追逐利润,对地方经济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而经济与市场的深化发展,客户对产品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挑剔化的特点,更注重产品的快捷、方 便、优质、高效,商业银行要从战略价值提升的需求中重视金融产品创新。为使金融产品的销售不因衰退期的来临而出现断层,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让金融产品创新呈现蓬勃生机,而且决定创新的方向、进程及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但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看,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着重于金融改革,且主要由中央银行发动,加上管理体制落后、信息分散、利用率低,市场研究缺乏,未能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相关决策人员、业务人员及开发人员素质低,职责能力难以到位,优秀的创新人才匮乏,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又一直是商业银行较薄弱的环节。由此引出了以下问题:创新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应集中在哪里?商业银行应创新何种服务模式?应作哪些结构调整和业务创新?间接投资方式与个人信贷体系业务具体如何发展?等等。不仅总体思路要明确下来,而且还要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把握好金融产品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均涉及到对我国 ■ 梁环忠/文 黑龙江金融 HEILONGJIANG 2010第2期 FINANCE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机制的建设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总体思路

浅谈产品的创新设计.doc

浅谈产品创新设计 阿西莫夫说过:“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质逐渐丰富,人们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创新的外型;产品新颖的功能;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影响等,决定着产品的成败与否。因此,创新设计对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使产品在众多的候选之中脱引而出呢?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新产品的创新设计时应遵循下面三条基本原则。第一、设计时要具备远见性,意识到市场扩散可能,发掘潜力。产品创新的目的是面向市场,加强影响力,扩大销售,形成规模的经营优势。因此,产品构思不但要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充分考虑新产品实际的可行度和市场销售潜力。第二,要意识到产品的经济收益。经济效益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设计优势不能转化成商品优势,企业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第三,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发展水平。技术含量高,性能可靠先进,是当今产品进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 遵循原则的同时,如何运用创新?产品创新设计就是要将产品的要素凸显出。消费者可以通过其中一些要素,如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又或是通过材料、色彩、形状等对外观造型的了解。另一方面,消费者则可通过对产品的使用感知到,如产品的功能的完备与否、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使用方便性、舒适性等功能。要让产品脱颖而出,创新设计必不可少。创新无处不在,主要包含在三个方面。(1)、产品

新颖的功能。功能是产品的根本,而新颖实用的功能往往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使用兴趣。(2)、产品新颖的外观造型。新颖的外观造型和色彩,则是吸引消费者必不缺少的一个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因为色彩具有主动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能先于造型而影响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的目的。(3)、功能和外观造型的相统一。一件色彩搭配良好的产品可以打动人心,引人注意。而产品的功能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相结合,则可让产品脱颖而出。因为在符合产品功能和结构的基础上的外观造型才会有意义,产品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要满足产品外观造型的需要,让外型与结构的完美配合,统一,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产品创新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积累,它贯穿在生活工作之中。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并不可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只有眼界开阔了,思维才能上升到新的层次,从而做出创新的产品的设计。昔神农尝百草,才著出名篇,创新亦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借鉴,自身的体验和尝试,修改,才能厚积而薄发,设计出新的产品。

创新设计方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创新设计方案 创新产品的名称: 多功能太阳能手电筒 创新的由来: 太阳能手电筒的概念很早就被人们所提出,许多人提出来基于趣味,或当作笑话看待。因为认为以太阳能作为能源来源的机械只能在有光源的情形下运作,这和手电筒一般于无光情形下运作的概念相违背,认为会大大的降低它的实用性。因此这个概念常常被人用来取笑,或当作不可行概念的代名词。例如在恒春兮里面就以太阳能手电筒作为取笑的对象;在哆啦A梦里面,也有出现过太阳能手电筒;在电影国产凌凌漆大战金枪客里面;太阳能手电筒也是出现作为笑点。 然而,太阳能手电筒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构想,只要设计上能适当的储存足够太阳能,手电筒一样可以在无光的情形下使用一段时间。尤其在野外,要得到阳光比找到新的电池容易得多,所以许多太阳能手电筒是设计为野外使用的。只要有充足的存电能力,省电的灯泡,太阳能手电筒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明,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许多的太阳能手电筒采用LED灯泡。白天放到太阳底下晒晒,晚上就可以用几个小时,不需要更换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真正的低碳环保绿色产品。 而鉴于目前主流的太阳能手电筒,要么尺寸过小,使用范围受限;要么功能单一,无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设计出一款多功能太阳手电筒,以弥

补市售太阳能手电筒的不足。 创新产品的用途: 1、太阳能发电。 2、照明。 3、FM收音机。 4、可对手机及各类数码产品充电。 5、指南针。 因此该产品适用于家庭或户外照明、狩猎者、徒步旅行者以及露营者,军事、警卫、交通勘查和从事紧急情况的工作。 实施方案: 1、外壳组件: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及按钮开关等组成。 2、发电组件:由附在上中下壳体的太阳能极板、镍氢电池及控制线路等组成。 3、照明组件:LED若干只。 4、FM收音机组件:FM收音机电路、开关等组成。 5、充电组件:由充电电路、镍氢电池开关等组成.。 6、指南针组件:指南针一只。 采集光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由安定器转变,带动LED发光,FM 收音机工作,以及对手机及各类数码产品充电。 使用方法: 1、太阳能极板正对着太阳光下照射给蓄电池充电。 2、按动按钮灯点亮进行照明或者使用其它功能。 使用注意: 1、请勿将本品放置在高温,高湿的地方。 2、太阳能极板充电时要正对着太阳,否则会大大影响充电效果。 产品特点: 1、绿色环保,本产品由于用太阳光作为能源,不产生废物、不污染环境、绿色、环保。

(完整word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范金融创新活动,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国银行分行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第四条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确保具有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所必需的人员、资金、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各种资源。 第七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金融创新作为良好监管的重要标准,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的监管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引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银监会将积极创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及时修订不适应金融创新的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对监管规章和政策定期跟踪评估,及时更新,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 第九条银监会积极推动适宜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促进形成金融创新活动的公平

创新设计方案

创新设计方案 创新产品的名称: 多功能太阳能手电筒 创新的由来: 太阳能手电筒的概念很早就被人们所提出,许多人提出来基于趣味,或当作笑话看待。因为认为以太阳能作为能源来源的机械只能在有光源的情形下运作,这和手电筒一般于无光情形下运作的概念相违背,认为会大大的降低它的实用性。因此这个概念常常被人用来取笑,或当作不可行概念的代名词。例如在恒春兮里面就以太阳能手电筒作为取笑的对象;在哆啦A梦里面,也有出现过太阳能手电筒;在电影国产凌凌漆大战金枪客里面;太阳能手电筒也是出现作为笑点。 然而,太阳能手电筒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构想,只要设计上能适当的储存足够太阳能,手电筒一样可以在无光的情形下使用一段时间。尤其在野外,要得到阳光比找到新的电池容易得多,所以许多太阳能手电筒是设计为野外使用的。只要有充足的存电能力,省电的灯泡,太阳能手电筒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明,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许多的太阳能手电筒采用LED灯泡。白天放到太阳底下晒晒,晚上就可以用几个小时,不需要更换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真正的低碳环保绿色产品。 而鉴于目前主流的太阳能手电筒,要么尺寸过小,使用范围受限;要么功能单一,无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设计出一款多功能太阳手电筒,以弥补市售太阳能手电筒的不足。 创新产品的用途: 1、太阳能发电。 2、照明。 3、FM收音机。 4、可对手机及各类数码产品充电。 5、指南针。 因此该产品适用于家庭或户外照明、狩猎者、徒步旅行者以及露营者,军事、

警卫、交通勘查和从事紧急情况的工作。 实施方案: 1、外壳组件: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及按钮开关等组成。 2、发电组件:由附在上中下壳体的太阳能极板、镍氢电池及控制线路等组成。 3、照明组件:LED若干只。 4、FM收音机组件:FM收音机电路、开关等组成。 5、充电组件:由充电电路、镍氢电池开关等组成.。 6、指南针组件:指南针一只。 采集光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由安定器转变,带动LED发光,FM收音机工作,以及对手机及各类数码产品充电。 使用方法: 1、太阳能极板正对着太阳光下照射给蓄电池充电。 2、按动按钮灯点亮进行照明或者使用其它功能。 使用注意: 1、请勿将本品放置在高温,高湿的地方。 2、太阳能极板充电时要正对着太阳,否则会大大影响充电效果。 产品特点: 1、绿色环保,本产品由于用太阳光作为能源,不产生废物、不污染环境、绿色、环保。 2、使用成本低,由于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用成本低廉。 3、超高LED亮度照明。 4、使用方便,无需换电池,太阳能即充。 5、自锁电子开关控制,寿命长。 6、产品新颖,时尚,造型精致,功能齐全,便于携带。 设计人员: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不断提升。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得到了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创新一直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一、金融产品创新的必然性 (一)从国内来看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拓宽了资金需求者的融资渠道,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尤其是传统存贷款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从国际来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我国入世之后,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开始大量延伸,促使市场格局发生了转变。同时,激烈的银行间竞争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从消费者来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由标准化产品向更具个性化产品转变。消费者需要的是多元化、创新型的金融产品。 (四)从商业银行本身来看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增强其服务功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不断多元化,从过去单一的银行业务发展为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基金、租赁等多种业务相结合,满足了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各商业银行逐渐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转变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多方向全面发展。在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很多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也随之诞生。 负债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一些特色储蓄业务的产生,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资产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体现为资产证券化以及贷款种类的增多。中间业务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金托管等创新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产品的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中,负债类产品创新要明显多于资产类产品创新。而中间业务的发展相较于传统业务还有很大差距。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不合理破坏了其本应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大多数是自发的、具有原创性和鲜明的特色。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分依赖模仿国外,造成很多都是“舶来品”。同时,各商业银行的定位趋于一致,使得产品的的种类、结构及服务功能区别不大。并且金融创新产品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仿效现象明显,没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金融产品创新的目标模糊 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一般是商业银行进行创新的动机,希望通过产品的创新来抢占市场份额和资源,以达到利润的增长和影响力的提高。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偏重于在无序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不注重效益,不符合客户的真正需求。 (四)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意识较弱

新产品创意与设计方案

新产品创意与设计方案 产品是企业的命脉。只有不断的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新的服务项目,企业才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求得长盛不衰的发展。在银行竟争激烈的今天,各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已经在一定层面上不断进行创新,但创新也不能盲目追风,要讲究成本效益,创新的产品一定要有需求,有效益,并要因地制宜,及时、适时推出。根据我行在业务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从产品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提出以下几款新产品供参考。 一、产品创意概况 (一)产品创意名称 存折、银行卡自助业务 (二)产品推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各家银行都在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和业务流程,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研发、服务的改善、流程的再造、科技手段的使用等方面是当前面临的必要的而且是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我行的许多网点是设在商业中心、批发市场(小商品、建材、木材)周边、居民区、乡镇农村等。现代百姓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建议及时推出一些自助业务,只有银行的服务与产品先进化、科技化、科学化才能留住客户,抢占市场份额。 二、产品创意详述 从适用目标客户群及应用领域、主要功能两大方面阐述: 目前持有存折的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群和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偏弱或对银行操作不太信任的人。老年人在柜面办业务慢而拥挤,基于这种状况,可在自助区增加多媒体机,实现存折余额的查询、补登记、存取款、代收费等功能。 另外,银行卡偏多,客户钱包一堆一堆的卡,目前交通银行已有用手机在自助存取款机上实现取款,无需用卡,方便时尚,老少适宜。 适应中低端客户和各个网点。在细微处、别人忽视处着手创新,用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体现农行与时俱进及大行德广风范。 三、产品创意分析 存折、银行卡自助业务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

业的融资需求却得不到关注。另一方面来看,也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场细分,银行推出的单一产品往往面向的是所有的客户群,缺乏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能力,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四)金融产品定价方式不合理。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银行提供的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都是免费的,公众长期以来形成了使用银行服务不付费的观念。近日在深圳金融信息网上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1%的人不能接受商业银行在为储户办理中间业务和一些传统业务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从而银行对存款产品以及其为客户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都用利率定价的方式来表示,利率不仅包含了银行使用客户资金的利息费用,也包含了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费用,这使得我国银行利息收入减少,产品定价方式很不合理。

TRIZ理论及其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精)

No.1No.2…No.38No.39No.1空 ………35,3,24,37 No.2空………… ……空……No.38… ……空…No.39 35,26,24,37 … … … 空 21世纪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提高 产品的设计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产品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和占领更大市场,因此,重视创新设计是增加机械产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传统的创新设计方法是利用头脑风暴法或试错法,但这些方法可视为设计人员的艺术创作,创新的程度与成败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灵感和经验,当问题的解决方案超出了一个人的经验和技术领域时,头脑风暴法和试错法往往显得无能为力。起源于前苏联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理论是指导创新活动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可以帮助 设计者在方案设计阶段迅速地产生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概念,实现产品的快速创新。 1TRIZ 理论

TRIZ 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简称。该理 论是前苏联G..S.Altshuler 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套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系统方法。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 和法则。TRIZ 理论是基于知识、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 统化方法学,且适用于各行业。 1.1TRIZ 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 理论是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 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 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创造原理、39项技术特性、冲突矩阵、物质一场分析、76个发明问题标准解决方法、发明 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工程效应知识库等。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上述各内容都能从不同方面对设计人员提供创新方案的指导。应用TRIZ 理论求解产品设计的创新解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仅以冲突解决原理为例,介绍TRIZ 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2冲突解决原理 (1冲突的定义 无论是新产品设计还是已有产品的改进,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或提高产品的某些性能,但这种提高往往会影响到产品其它的内部性能。如果这些影响是负面的,则设计出现了冲突。 TRIZ 理论认为,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