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我家附近有几窝蚂蚁,孩子经常捉蚂蚁。捉蚂蚁之前,他先把蚂蚁踩一脚,然后再去捉它。有一天正在我家大门边上有一窝蚂蚁,可能是要变天,来来往往很多的蚂蚁。由于在大门边,看着不舒服,于是我提来开水,把它们烫了。过了几天,孩子看到了一群蚂蚁,就请我给他倒开水,他要去烫蚂蚁,我感觉不好,但是又拒绝不了,只好顺从了。我告诉孩子,那天爸爸烫蚂蚁,是因为他们在我们大门边上,看着不好,如果他们在别的地方,不影响我们,就别伤害他们。

有一天,孩子在院子里发现了蚂蚁的家。他找来了一个小石子,放在洞口,我说你放在那里,蚂蚁会不高兴的。为什么呀?因为你把他们的家挡住了,他们进出不方便啊。孩子把石子拿开了。看到一只大蚂蚁,他正准备去踩,我说:“宝贝别踩!”为什么呀?你把它踩坏了,他的妈妈会伤心的。为什么呀?妈妈找不到你,会不会伤心啊?哦!偶尔孩子还是会把蚂蚁踩了,拿来给我看。然后我陪他一起去看蚂蚁,我就跟他聊天,你刚才把蚂蚁踩死了,他的兄弟姐妹找不着他了,怎么办?他的妈妈找不着他了怎么办?所以孩子大多是观察蚂蚁,而不去伤害他们。

孩子老是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让他捡起来,他不干,也不让别人干。宝贝爸爸带你去玩吧。好!那你先把玩具都放进箱子里吧。不行。那爸爸就不带你去玩。不!那爸爸等你,爸爸帮你,好不好?好!每天起床,我刷牙,宝贝都帮我挤牙膏。刚开始,他把牙膏当玩具玩,偶尔还把牙膏藏起来,找不着了,只好买新的。慢慢的,我刷牙时请他挤牙膏,弄好了让他放好,然后陪我刷牙,他很乐意。有一次,他洗了脚,我连忙帮他倒了洗脚水,等我回来,他说爸爸我要自己倒洗脚水。我说宝贝是好样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后他就自己倒洗脚水,偶尔还帮爷爷奶奶倒。

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里买了好吃的,大人们都舍不得吃。有时候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假意吃。我觉着这样不好,如果长此以往,爷爷奶奶真的想吃了,而孩子以前每次给的,爷爷奶奶都没吃,偶尔吃了,他可能会不高兴,甚至发脾气。所以后来每次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吃的,一定要看着他们吃了。到了外公外婆家,孩子给外公外婆给吃的,那就一定要让他们吃了。有一次我们吃瓜子,他的妈妈给在给他剥,我也剥了一些给他,他说爸爸我有,你自己吃。

爷爷奶奶在地里干活,我说宝贝你在家里玩,爸爸去给爷爷奶奶送水。不嘛,爸爸你陪我玩。爷爷奶奶那么辛苦我不去看他们就没有孝心哦,宝贝跟爸爸一起去,好不好?以后孩子经常陪我去给爷爷奶奶送水,或者陪我去接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干活回来了,他主动给他们找吃的。

要想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做父母的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如果你自己翘起二郎腿,你说孩子坐端正,那可能吗?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摘要:怎样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一则教育案例,依据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巧用“不速之客”、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善待幼儿的提问、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四条途径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好 奇心。 关键词:幼儿好奇心不速之客。 最近看到一则教育案例,对笔者触动 很大,深感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未被充分重视。案例是这样的:一场大雨过后,活动场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蚯蚓。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发现它在场地上躺着,于是 一个个好奇地瞅着它,有的蹲着,有的猫着腰,有的踮起脚;一会这个用小手轻轻地触碰它,一会那个用小脚试图轻轻地踩它……正当小朋友们观察得起劲时,老师温柔的声音传过来了:“小班的宝宝,快来抓妈妈的‘尾巴’哦。”在老师的呼唤下,小朋友们

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可是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偷偷地跑过来关注这个“不速之客”。这时,老师走来了,对孩子们十分生气地说:“还不快来抓我的‘尾巴’!”……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常常会无意间闯进一些“不速之客”,这些“不速之客”往往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致使 一些孩子表现出一些“不听话”行为,如案例中孩子偷偷去观察蚯蚓的行为。有些幼儿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幼儿的这种“不听话”行为,认为这些幼儿不遵守纪律,于 是会感到非常气愤而批评幼儿。殊不知,幼儿正是出于好奇才表现出了这种“不听话”行为。 一、巧用“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 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 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 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案例中,许多幼儿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蚯蚓,出于好奇,幼儿很想认识一下这位“不速之客”,而忘记老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指导教师:汪薇 学生姓名:王玉莹 学号: 1017903660214125130 系部:学前教育系 专业:学前教育 完成时间: 2015年4月11日

摘要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好奇心是幼儿对新奇、未知的事物趋近并探究的倾向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好奇心表现最为丰富的时期,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好奇心;创新能力;创造教育

目录 摘要............................................................................................................................. I 一、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1) (一)关于幼儿好奇心的现状 (1) (二)存在的问题 (1)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 2、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2) 3、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4) 二、幼儿好奇心的作用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6)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发展这种心理因素,对孩子开阔眼界、开掘智力潜能大有好处。好奇心是促使个体对新的事物去观察、探索而获得经验的一种原始内在冲动,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成人应善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还处于“做梦”的年龄,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应多鼓励、多诱导,不要过分强制、过多指责。否则,就会扼杀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可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后,记者采访他:“你认为,要成为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朱教授回答说:“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还有许多事实证明,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一、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一)关于幼儿好奇心的现状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好奇心作为破坏性行为和顽皮的表现,或严厉斥责或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正是孩子通过他的破坏行为在探索、检验自己的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有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当孩子面对窗外的风雨雷电时,他便会问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打雷打闪,为什么会刮风,又为什么会下雨呢?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人往往会表现的很不耐烦,甚至责骂孩子太啰嗦,这样一来孩子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也就抑制了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家长不够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优势,有时会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讽刺或者嘲笑,这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会对孩子好奇心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当孩子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没有勇气发问,长期下来孩子这种宝贵的天性将慢慢消退甚至消失。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也将会有不利的影响。著名的动物行为专家尼克.丁伯根(Niko Tinbergen)曾说:“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显得孩子气。”科学家们都能保持童心,有着孩子般强烈

幼儿好奇心培养的3个作用

幼儿好奇心培养的3个作用 好奇心是指某种事物或事件对孩子产生的吸引力,对孩子吸引力程度越深好奇心就越大,吸引力程度越浅好奇心就越小,这是从好奇心的动机状态成分上来说的。在生活中孩子一般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状态好奇心。他们一般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比较短暂,不稳定。 一、好奇心培养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在孩子眼里,世界很奇妙:树为什么会长叶子?小鸟为什么会飞?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和落下?……他们对每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将它们弄明白,这就是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对新鲜事物或事件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新鲜事物的兴趣。对新知识得接受能力也会随着好奇心的强弱而改变,好奇心越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会越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孩子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 孩子刚刚来到世界的时候对所有的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对这些陌生事物感觉神秘稀奇,这些神秘稀奇的感觉就是他们内心潜在的好奇心。孩子在这种感觉下慢慢伸出自己的小手摸索着让他产生神秘感的事物,使自己明白理解这些神秘的东西,在他的摸索中逐渐得到学习和发展。孩子这种潜在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在探索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好奇心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潜在力量。 二、好奇心培养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重要作用。 好奇心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因为好奇所以孩子证实和思索,在思索中孩子开始充分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在想象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思维一般是从新奇事物开始的,孩子往往是对事物有了好奇心,思维慢慢的活跃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热,儿童在这种热情的驱动下想象能力开始扩张在大脑中形成表象,久而久之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加有逻辑性。 孩子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创造能力开始萌发和发展。如,他们把小椅子摆成了个圆,就能想象是小猫的家;他们用积木能搭出高楼天安门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想象无拘无束,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动力。 三、好奇心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起着导航作用。 “特质好奇心表现的则是稳定的,持久的人格特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产生好奇心,当这些好奇心得到满足和支持的时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孩子在产生好奇心的同时,也会在思考自己将来会成为哪一方面的人。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会模仿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比如在幼儿园的“过家家”中孩子会对自己比较亲密的人的职业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经常听成人说起这个职业而不能感受这个职业实际工作所以对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如果他经常要求再次表演者以职业说明他确定对这一职业比较喜欢。满足好奇心可以使孩子更加确定自己更喜欢什么,这样孩子对今后的生活会更加自信独立。 好奇心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需要孩子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都要对孩子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和培养。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

生命教育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 吴刚回顾踏上教育战线这两年来的一次次生命教育的激动、自己经历死亡线边缘之感,面对着一颗颗幼小的心、活泼可爱的笑脸、最脆弱的生命;我不断的在思考着一个问题——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成全健全健康的人生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从近两年来的工作和自己的经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就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 一个人一生最要具备的品格就是责任,有了责任,也就有了诚信,才会有一切优良品质。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就会珍爱,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推及至所有的生命、换手财富和别人的劳动。他就会把自己的生命,生活,与对别人的影响联系起来,他不会轻易的戕害自己,也不会随心所欲,不会任性,就会办事有章法,有结果,就会时刻考虑自己的亲人,朋友的感受和利益。也不会懒散,不会敷衍了事,不会安于现状,就一定会有作为。 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听爷爷说腿痛得利害,就赶忙跑到妈妈那里,一把把妈妈推开,搬起小板凳给爷爷坐。很多小孩子舍不得将自己手中的食物和玩具给别人,甚至有可能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和别的小孩子争斗,但如果有人说自己很痛苦,比如肚子很疼,很难受,很想要他们手中的最心爱的东西,这时一般他们都会答应给,有时尽管是极不情愿,但还是能忍痛割爱。不管方法怎么不同,但事情的结果是:他们终归会用他们现有的条件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说明孩子天性是善良的。其实,这个时候即使是个文盲,即

使根本不知道,也不懂得什么是生命教育,但索要物品的方式也是生命化的,都是在从呼唤孩子的善良本性,同情心,而情景式地教会孩子们该怎么做,而不是强硬地掠夺。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和责任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残忍了,这就是人性的“流失”。作为生命教育就是要唤醒这种人性,唤醒学生心中的良知,让学生从“性本善”的轨迹发展。 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官德、师德、医德、商德、艺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以责任为基础,为前提。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会学生将艰难转化为义务和责任,自学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学生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冲突就淡化了, 有些学校和老师开始设置一些涉及亲情的课题,主要是从感知父母养育的艰辛这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孝”心,这对中国现在独生子女为主的国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前不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让小孩子给父母洗脚,其中就有一个孩子不肯做,说爸爸的脚臭,最后没有完成作业,我觉得,国家的教育策略,学校的教育工作都可以从这个领域里去找资源,这是一个很宽广,也很深远的空旷地。不过,这也是我们生命教育的广阔前景。 生命的呈现是多元的,中国的文化是经、史、子、集的综合体,文化是构成生命的内涵,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要从内涵着眼的。这就是张文质先生所说的“范本”教育,这种责任心,同情心,孝心,都要着眼前学生性情的养成,让学生诗意地成长和发展。一个文化涵养高的人是不

如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好奇心和想像力是其创造力的源泉,有的宝宝性格比较内向,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培养好奇心呢?如果是宝宝比较不太善于发现新事物时,可能是他没有掌握这个方法,所以要引导他展现出自己的好奇心很重要。 1、引导为主 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面对新鲜的事和物时,爸爸妈妈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好奇心,对想引起孩子关注的事物发出感叹,并共同聊聊这个事物,比如“呀!这朵花真漂亮,是紫色的,和那边红色的不同颜色啊!”等等,让他明白可以这样发现事物的新鲜一面,并激发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发现兴趣 孩子其实常常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他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更有利于激发他的想像力,并从中学到父母无法直接给予的。因此,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和他一起去关注他的喜好,一起听音乐,或一起玩泥巴等。 3、清晰回答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应当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据他的理解和年龄,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简单的回答。然而,如果大人也不知道答案,可以直接告诉他不知道,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求答案。还是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也不是大人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等待长大时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答案,鼓励他不断探索。 4、阅读书籍 幼儿书籍里什么都有,百科知识、趣味画册等,可以展示生活中不常见到的事物,令他产生更多浓厚的兴趣,激发孩子好奇心。 5、增加沟通 经常和孩子沟通,比如对于一天发生的事情,提问后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说说自己的兴趣点和爱好,对孩子增加了解,同时也加强他的感受。 6、创造环境 孩子的兴趣点有时很奇怪,因此他生活的环境对于启发他的好奇心非常重要。当然,孩子好奇心常常带来些破坏行为,但此时不要一味阻止,而应正确引导,责骂只会扼杀他对事物的关心,不乐于再好奇。因此,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同时,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喝水时,他喜欢玩水,可以将热水换成温水,规划出一小块不怕湿的地方,让他用大杯子倒入小杯子,再从小杯子倒到大杯子里,这样不会伤到手,还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同时也锻炼了他倒水的能力。对于危险的东西,当然需要制止,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将危险的东西搁置在别处,并以相似的东西替代。 7、玩具配合 为孩子准备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玩具,比如橡皮泥、折纸、画板、画笔等,引导他做出各式各样的东西来,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同情心,启蒙幼儿道德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419040471.html, 培养幼儿同情心,启蒙幼儿道德感 作者:张永美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道德的弘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民主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同等重要且影响人类自身生存和未来发展去向的重大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灵纯净,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园同情心,启蒙幼儿道德感。 【关键词】感知;体验;同情心;启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 分享,有同情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同情心的体现却不容乐观。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倍受宠爱,许多儿童不会关心他人。记得开学初有一次,班上媛媛小朋友摔倒了,40多名幼儿中,只有范俊豪小朋友主动询问同伴疼不疼,并给她揉伤,其它小朋友有 的无动于衷。青青小朋友不仅不去扶他,还说:“摔死你,谁叫你不小心!”生活中这样的事件很多,让我们对现实生活中幼儿普遍缺乏同情心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 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钱开始成为衡量人價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逐渐为人们所忽视,并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于自身而排斥他人,对他人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这种影响也在慢慢地渗透入学校,影响着幼儿。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有的家长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忽视同情心的培养;有的家长自己缺乏同情心,不能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用;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受人欺负,对孩子进行消极教育:“他打你你就打他”“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管别人”;还有的家长只给孩子爱,却不教孩子去爱同伴爱别人等。这就使幼儿养成了自私自利,缺乏体谅他人、爱护他人的习惯,缺乏必要的同情心。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启蒙幼儿道德感呢?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故事中感知同情心 利用故事让幼儿获得同情认知。同情认知是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向幼儿讲述关于同情心的故事,利用故事中的情感因素,以境导情,如《我的爸爸叫焦尼》《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故事,激发幼儿的同情意识,形成较强的同情认知;童话故事中的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人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小生物的关切。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许多孩子跑进学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发表时间:2013-07-16T09:15:17.7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8期供稿作者:乔琳王永伟[导读] 同情心的培养不仅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乔琳王永伟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街道第四小学273300 摘要:同情心的培养不仅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 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同情心强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谦让行为;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则很难和小朋友相处。孩子的同情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不仅要以身做则,而且还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关键词:榜样示范情景设置积极暗示家园共育同情心的培养不仅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同情心强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谦让行为,这样的孩子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相反,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在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很难与小朋友相处。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下面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老师的榜样,往往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班有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叫李彤,妈妈在她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在外打工,她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给她争取了一个贫困补助名额。另外,我还经常给她买衣服及一些生活用品,并且格外地照顾她。孩子们问我:“老师,你为什么给她买衣服,为什么对她那么好?”有一天,李彤不在,我悄悄地告诉了小朋友关于李彤的家庭情况。我问孩子们:“你们有妈妈吗?”孩子们说:“有啊。”我说李彤没有。我又问:“你们回家后,爸爸和你们一起玩吗?”孩子们说:“一起玩啊。”可是李彤的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 而且在家只待几天的时间。孩子们听后,眼睛湿湿地,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也要对李彤好;老师,我要送给李彤好看的画书;老师,我送给李彤好玩的玩具;老师,我送给李彤很多好吃的……”看,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孩子们。 第二,情景设置。 适时适当地设置一些情景,对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会故意设置一些场景,让孩子试着去帮助别人。比如: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我会扮作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并且装出走不动需要帮助的样子,孩子们会立刻跑上前来说:“老奶奶,我来帮您;老奶奶,我来扶你……”再比如:在区角活动中,我正和孩子们玩的高兴,突然假装肚子痛,脸上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孩子们看到我的样子,都纷纷停下手中的玩具,有的说:“老师,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有的说:“老师,我给你倒杯水喝吧。”有的孩子还过来摸摸我的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烧了……虽然,我是装的,但最后却被孩子们关切的话语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知道,孩子们的话语是真诚的,孩子们的心是善良的,孩子们的爱是无私的,只要你去正确地引导他们,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内心里有无穷的宝藏。 第三,积极暗示。 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会让孩子得到积极地暗示。我经常让孩子参与到帮助他人的活动中,并时常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比如:午休起床后,我会让孩子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系鞋带;在室内活动中,我会让孩子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搬椅子、拿玩具等等,在孩子的具体活动过程中,老师应对孩子的行为给与肯定与鼓励。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习惯得以强化,还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关心和帮助人的乐趣。 第四,家园共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老师要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孩子的同情心需要精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完善。同情心应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具有同情心,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是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1]徐青非智力因素培养系列(七)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J].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2009年,Z1期。 [2]孙书静如何培养孩子具有同情心[J].宁夏教育,2005年,04期。 [3]晓云如何培养孩子适应群体生活?[J].父母必读,1994年,05期。 [4]王丽梅张丽培养孩子有同情心[J].山东教育,1999年,12期。 [5]晏红同情之心蒙以养正[J].幼儿教育,2007年,04期。 [6]王寿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J].心理世界,2003年,09期。 [7]王成杰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1期。 [8]关跃龙浅谈“应对挫折”的教育[J].希望月报,2003年,24期。 [9]袁修美如何培养孩子有同情心[J].好家长,2009年,12期。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保护和培养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保护和培养 身为教师,我们应当创设满足幼儿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这些探究行为如果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满足,必将逐步内化为每个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的解释,为我们幼儿教师指明了呵护幼儿好奇心的三条有效途径。 一、把握教育契机,引发“注意”对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 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 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抓住幼儿对未知世界具有浓厚好奇心这一特点,按照《纲要》精神,深入浅出地向他们灌输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挖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潜力。 记得有个夏日的午后,我带着班里的幼儿在运动场的树荫下活动。突然有只天牛从树上掉下,闯入了孩子们的视野。为了防止这个“不

速之客”引发骚乱、为了减少天牛咬伤孩子的威胁,我本该马上将天牛丢开或踢走。但我瞬间又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教育契机,正适宜用天牛引发幼儿“注意”。于是,我捕捉到了这只天牛,并在它的脚上绑上了一根细线,再招呼孩子们过来观察这只稀罕物。孩子们可高兴了,争先恐后地围到了天牛周围,七嘴八舌地说到了观察所得“它的触角好长”“它的肩膀上好像披着黄色的斗篷”“它还会飞呢,飞起来好像有‘嘤嘤嘤’的声音”……我不失时机地在一边补充有关天牛的知识…… 这是一节成功的室外活动课。这节课,孩子们不但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知识。我也因此认识到:小昆虫形态特别、动作有趣,对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全班小朋友对昆虫产生观察认识的兴趣,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丰富科学知识,保持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浓厚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 二、提供“操作”机会,鼓励探究行为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

浅谈怎样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浅谈怎样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十八连山镇中心幼儿园田琴 摘要:目前的教育现状,导致诸多家长偏向 于重视培养孩子的知识、特长等。而忽视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因此很是令人担忧。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早”。充分体现了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就是要把幼儿感恩教育列为重点教育。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以身作则、关心、培养、同情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可是现在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小公主”,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快,联想多,聪明可爱。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这样使得他(她)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不相符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

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摘要: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职动机,是个体对新奇、未知的事物趋近并探究的倾向性。幼儿期是好奇心表现最为丰富的时期,孩子对新奇、强烈、富于运动变化的事物充满好奇。如果能把握住这一关键期,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必将对孩子未来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好奇心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孩子好奇心的培养。 引言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发展这种心理因素,对孩子开阔眼界、开掘智力潜能大有好处。好奇心是促使个体对新的事物去观察、探索而获得经验的一种原始内在冲动,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1】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求知欲和稳定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应善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一、好奇心的作用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鲜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优势心理过程,驱动个体主动接近当前刺激物,积极思考与研究。人都有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有着想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他会觉得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他们会对那些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这宝贵的好奇心使他们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求知的原动力。好奇心对幼儿的成长、注意力的培养以及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二、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一)关于幼儿好奇心的现状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好奇心作为破坏性行为和顽皮的表现,或严厉斥责或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正是孩子通过他的破坏行为在探索、检验自己的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有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当还面对窗外的风雨雷电时,他便会问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打雷打闪,为什么会刮风,有为什么会下雨呢?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人往往会表现的很不耐烦,甚至责骂孩子太罗嗦,这样一来孩子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也就抑制了孩子好奇新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家长不够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优势,有时会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及与讽刺或者嘲笑,这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会对孩子好奇心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当孩子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没有勇气不敢发问。长期下来孩子这种宝贵的天性将慢慢消退甚至消失。这对孩子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 我家附近有几窝蚂蚁,孩子经常捉蚂蚁。捉蚂蚁之前,他先把蚂蚁踩一脚,然后再去捉它。有一天正在我家大门边上有一窝蚂蚁,可能是要变天,来来往往很多的蚂蚁。由于在大门边,看着不舒服,于是我提来开水,把它们烫了。过了几天,孩子看到了一群蚂蚁,就请我给他倒开水,他要去烫蚂蚁,我感觉不好,但是又拒绝不了,只好顺从了。我告诉孩子,那天爸爸烫蚂蚁,是因为他们在我们大门边上,看着不好,如果他们在别的地方,不影响我们,就别伤害他们。 有一天,孩子在院子里发现了蚂蚁的家。他找来了一个小石子,放在洞口,我说你放在那里,蚂蚁会不高兴的。为什么呀?因为你把他们的家挡住了,他们进出不方便啊。孩子把石子拿开了。看到一只大蚂蚁,他正准备去踩,我说:“宝贝别踩!”为什么呀?你把它踩坏了,他的妈妈会伤心的。为什么呀?妈妈找不到你,会不会伤心啊?哦!偶尔孩子还是会把蚂蚁踩了,拿来给我看。然后我陪他一起去看蚂蚁,我就跟他聊天,你刚才把蚂蚁踩死了,他的兄弟姐妹找不着他了,怎么办?他的妈妈找不着他了怎么办?所以孩子大多是观察蚂蚁,而不去伤害他们。 孩子老是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让他捡起来,他不干,也不让别人干。宝贝爸爸带你去玩吧。好!那你先把玩具都放进箱子里吧。不行。那爸爸就不带你去玩。不!那爸爸等你,爸爸帮你,好不好?好!每天起床,我刷牙,宝贝都帮我挤牙膏。刚开始,他把牙膏当玩具玩,偶尔还把牙膏藏起来,找不着了,只好买新的。慢慢的,我刷牙时请他挤牙膏,弄好了让他放好,然后陪我刷牙,他很乐意。有一次,他洗了脚,我连忙帮他倒了洗脚水,等我回来,他说爸爸我要自己倒洗脚水。我说宝贝是好样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后他就自己倒洗脚水,偶尔还帮爷爷奶奶倒。 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里买了好吃的,大人们都舍不得吃。有时候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假意吃。我觉着这样不好,如果长此以往,爷爷奶奶真的想吃了,而孩子以前每次给的,爷爷奶奶都没吃,偶尔吃了,他可能会不高兴,甚至发脾气。所以后来每次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吃的,一定要看着他们吃了。到了外公外婆家,孩子给外公外婆给吃的,那就一定要让他们吃了。有一次我们吃瓜子,他的妈妈给在给他剥,我也剥了一些给他,他说爸爸我有,你自己吃。 爷爷奶奶在地里干活,我说宝贝你在家里玩,爸爸去给爷爷奶奶送水。不嘛,爸爸你陪我玩。爷爷奶奶那么辛苦我不去看他们就没有孝心哦,宝贝跟爸爸一起去,好不好?以后孩子经常陪我去给爷爷奶奶送水,或者陪我去接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干活回来了,他主动给他们找吃的。 要想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孝心,做父母的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如果你自己翘起二郎腿,你说孩子坐端正,那可能吗?

浅析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浅析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最近看到一则教育案例,对笔者触动很大,深感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未被充分重视。案例是这样的:一场大雨过后,活动场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蚯蚓。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发现它在场地上躺着,于是一个个好奇地瞅着它,有的蹲着,有的猫着腰,有的踮起脚;一会这个用小手轻轻地触碰它,一会那个用小脚试图轻轻地踩它……正当小朋友们观察得起劲时,老师温柔的声音传过来了:“小班的宝宝,快来抓妈妈的‘尾巴’哦。”在老师的呼唤下,小朋友们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可是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偷偷地跑过来关注这个“不速之客”。这时,老师走来了,对孩子们十分生气地说:“还不快来抓我的‘尾巴’! ”……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常常会无意间闯进一些“不速之客”,这些“不速之客”往往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致使一些孩子表现出一些“不听话”行为,如案例中孩子偷偷去观察蚯蚓的行为。有些幼儿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幼儿的这种“不听话”行为,认为这些幼儿不遵守纪律,于是会感到非常气愤而批评幼儿。殊不知,幼儿正是出于好奇才表现出了这种“不听话”行为。 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案例中,许多幼儿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蚯蚓,出于好奇,幼儿很想认识一下这位“不速之客”,而忘记老师正在组织

进行的游戏活动,跑到蚯蚓旁去观察蚯蚓。在这位幼儿教师看来,老师不让看,不让做的事情,幼儿偏要看、偏要做,这些幼儿有些不听话。 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不速之客”进行围观,实际上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幼儿教师此时只是斥责幼儿,就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破坏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幼儿的这种好奇、求知心理,利用这一“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幼儿教师可以讲一下蚯蚓的生活习性,如“蚯蚓生活在地下,喜欢夜间出来活动,蚯蚓的活动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此外,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下“为什么蚯蚓在雨后会爬出地面”,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下雨之后,土壤里的.空气被雨水挤出来了,土壤中的空气缺少,所以蚯蚓只有爬出地面进行呼吸”。这样,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好奇心强的幼儿常会表现出一些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一些东西,如把玩具汽车拆开,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通常,这些“破坏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一种探索欲望,展现了幼儿的好奇心。把玩具飞机拆开是因为他想知道飞机里面是什么样

社会教育:让孩子拥有同情心

宝宝个案:美美从幼儿园回家后对妈妈说:“我们今天在假山上玩的时候,发现了一只死的小刺猬,特别可怜,老师说肯定是烧树叶时被烧死了。小刺猬会有多疼呀!我们班小朋友都哭了,张老师和我们一起把它埋了。”“那你哭了吗?”妈妈故意问她。“我没哭出来。”美美看着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你难受就说明你有同情心,有同情心不一定都要哭的。”妈妈帮助美美校正着她的想法。“你说它特别可怜,就说明你同情它。会同情别人是件好事。上次姥爷生病的时候,你不是把你的好吃的给姥爷吃了吗?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美美听了妈妈的话,若有所思地去玩了。 心理分析: 美美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她能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感受小刺猬的痛苦,这种体验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一环。同时妈妈也及时对美美的同情心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鼓励她看到自己行为中同情心的萌芽―――对姥爷的“移情”(美美认为姥爷病了,吃了自己爱吃的好吃的就会好受些)。后来的两个星期里,美美还是在不断地提起那只被烧死的小刺猬,每次提起,表情也是充满伤感,神色黯然…… 记得在大学心理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案例,说在幼儿园做“关于儿童同情心”的实验研究时,设计了一个情境:老师站在窗台上擦玻璃,假装没站稳,从窗台上摔了下来。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呢?孩子们全都哈哈大笑,没有一个人去扶老师……当时听到这个案例,心里就在感慨,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我一定会从小培养他的同情心。看到美美的案例,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这个案例,希望那是孩子们偶发的一个现象。但是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 同情心是关怀、助人、分享以及道德感等社会品格养成与社会交往技能组成的基本元素,没有同情心的孩子就不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自然也谈不上关心别人,与别人分享了。同情心是分担和感受别人忧伤的一种能力,是对是非观点提供支持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情感,孩子有了同情心就能增强对别人想法的理解,孩子才有可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困难,这种感受可以让孩子更宽容、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并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想到帮助别人。而缺少同情心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冷漠、孤僻、不合群以及挑剔的性格,他们也就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分担别人的痛苦或需要。 培养同情心的过程需要在孩子的生长环境中营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氛围、幼儿园的生活氛围。 培养孩子的情感感受力 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家庭的氛围,给孩子营造一个有人情味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情感感受力的重要手段。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一种孤傲、怪癖、冷漠的性格,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感受别人的痛苦,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并且在别人需要时主动伸手援助。两岁孩子在看到别人哭时会把自己的小汽车送给哭的人,并小声说“不哭,不哭”,对孩子最初的这种移情行为的积极肯定,就是对孩子情感感受力的培养。 用故事、图书向孩子传达同情心 给孩子讲道理有时是行不通的,孩子对机械的说教并不感兴趣,也不理解,而故事和图画书的情感体验更适合孩子的理解,用故事和图画书吸引孩子,与孩子一起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画面的内涵,故事中与孩子年龄相似的人物的感受会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在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鼓励孩子将听故事、看图画书的感受讲出来,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就会有助于孩子同情心的培养。 建立与小鸡、小鱼等有生命的动物的感情关注、关爱它们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孩子一起照顾小动物,也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一种好办法。孩子和动物有天生的接近的本能,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进而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社会、对更多人的关爱。这种同情心的培养和渗透就为以后的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学设计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学设计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培养孩子的爱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爱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爱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中国伟大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当然学做真人的前提条件是先学做人,学会做人是教育之本,而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爱是人类的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的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在“爱”的情感

体验和培养方面程度如何,将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板书——“培养孩子的爱心” 二、教学过程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话题,培养孩子的爱心作为家长的我们要首先要明白爱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书写小标题: (一) 爱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品格,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成长动力,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温床,如果没有父母的爱,孩子就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尊重他人,不会施爱于人。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这种爱并不是溺爱,父母的溺爱反而会使孩子失去了爱心,希望在座的家长朋友们能够引以为戒。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不少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但他们的做法不是理智的爱,而是溺爱。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成型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类型,父母宁愿把已经盛入自己碗里的菜再拣出来给孩子,也不忍心对孩子讲:“你已经吃得很多了,这最后一块应该给干活最辛苦的爸爸吃。”妈妈病愈刚回到家,对吵着要妈妈做饭的孩子也不曾说一声:“妈妈很累, 你能把椅子移过来让妈妈靠一靠好吗?曾看到一份调查材料写的是美国、日本和中国数千名学生在接受同一问题的采访时所作的回答,当问到他们你们最爱的人是谁时,美国、日本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

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

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 在学习竞争中获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毫不感兴建,那就会觉得学业负担很重,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必然学不好。相反,只要有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易于学好、记牢,既使学的时间长些,内容多些,也不会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后二者的产生必然会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

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为重要。其正确引导和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宜的环境刺激 人类周围的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儿童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这实际上就是孩子探索他们生活中的世界的奥秘之过程。对于幼儿,可以让他们看色彩鲜艳的或者能活动、能发声的玩具,如各种娃娃、带动力的小汽车、飞机及小铃裆、玩具乐器等等。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丰富他们的眼界。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们玩七巧板、骑小自行车、荡室外秋千、坐跷跷板,以及看各种小人书。在节假日还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戏剧,参观儿童活动中心。动物园、博物馆等。从而增长其见识;认识到周围世界之博之大。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儿童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儿童有无穷的吸引力;可利用散步机会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 2.利用故事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们一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不但能丰富儿童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使他们从中懂得人生的哲理和人生价值,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但这需要大人的正确处理,否则会使孩子

从移情到同情 幼儿善心培养之道

从移情到同情幼儿善心培养之道 近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案例: 记得我家乐乐3岁那年,我在收拾屋中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我儿时玩的布娃娃。由于时间久远,布娃娃已经破旧不堪。乐乐却像发现了宝贝,拿住不放,可能是没有见过那个时代的布娃娃吧。 突然,她对我说:“妈妈,娃娃怎么没有眼睛?衣服怎么也破了?”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布娃娃已经严重残缺。看着女儿那略带悲伤的脸,我告诉她:“这个娃娃很久以前被邻居的狗给咬坏了。”乐乐小声嘀咕着说:“娃娃会有多疼呀。”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好机会,于是对乐乐说:“乐乐,我们一块把它修好,好吗?”乐乐痛快地答应了。 读了这个案例,我对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表示赞佩。为什么这个幼小的孩子会对一个没有生命的布娃娃产生如此深刻的同情之心?孩子的同情心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教育形成的?面对当代成人社会的情感冷漠,我们做父母的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善良之心呢?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显然,2000多年前的孟子已经对人的道德情感心理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有了准确的判断,这种判断与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现代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新生儿降临人世之初,其心灵深处就蕴含着某些人类先天道德的心理积淀。观察发现,在有很多新生儿的婴儿室里,当某一个新生儿大声哭泣时,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哭泣起来,仿佛他们自己也受到伤害一样。 这就是儿童先天的移情或共情,换句话说,是人类从生物演化至今遗传下来的先天的道德萌芽。儿童能从情感上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他人的忧伤。 如果此时父母或保育人员能够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诱导,就可以使他们的这种先天移情长期保存下来。当他们长大后,在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时,就会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反之,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反馈,甚至在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时无动于衷或者为了怕惹事儿把自己的孩子抱离现场,那么,久而久之,这种先天移情的道德萌芽大约在2岁左右就会逐渐消退。 当他长大之后,对别人遭受的痛苦和伤害,往往会比较冷漠。或许,即使在认知上他知道应该对别人给予道德关怀和帮助,但由于情感上没有动力,在行动上也会表现出无动于衷。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经过30多年的移情研究发现,移情的发展不仅与个体的情绪发展有关,还与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个体最初的移情是自动的、非随意性的,也谈不上道德含义。随着个体的成长,其移情体验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或设身处地的思考等认知活动而激发,从而具有某种道德意义。 儿童移情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种水平: 普遍性移情。在1岁左右,儿童会根据他人情绪体验的表情线索引发普遍性移情反应。这时,婴儿还不能把自身与他人区分开来,因而常常无法弄清楚谁在体验这种情绪,就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正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一样。看到其他婴儿流眼泪他们自己也会哭。这时的移情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自我中心式移情。出生第二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不同,在意识到他人的情绪体验时会产生移情唤醒。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哭泣,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安慰这个小朋友。这种“同情式的悲伤”感受虽是以他人为中心,但儿童仍不能充分地把自己与他人的内部状态区分,会把别人与自己相混淆,在安慰他人时犹如安慰自己一般。 对他人感受的移情。随着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能逐渐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能够对他人的感受进行推断,作出更多反应。3岁时,儿童就能对简单情境中他人的快乐或悲伤进行辨认和产生移情反应。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能够第一次从情绪的象征性线索中辨别出意义来,即他们不仅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产生移情,而且能够在很宽泛的情绪范围内产生移情。例如,听别人讲故事时产生移情。在这一阶段,儿童能体验到同情性的悲伤,并能够认识到他人的需要可能不同于自己,从而学会采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别人。 对他人总体生活状况的移情。在幼儿后期和学龄初期,儿童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能够注意到他人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不仅能够理解他人的眼前痛苦,而且能够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来看待他人所感受的愉悦和痛苦,能认识到他人的生存环境或条件是他人长期痛苦的根源。例如,儿童可以感受到某类群体的痛苦,如穷人、流浪汉等。此时,儿童移情的发展达到了超越直接情境的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