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模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区别及优缺点

计算机模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区别及优缺点

计算机模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区别及优缺点
计算机模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区别及优缺点

计算机手工模拟实验报告.doc---完整版---副本

计算手工模拟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郑州大学商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此账套的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网络,使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学习和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础的操作方法,以加强我们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于基本操作流程的熟悉以及对于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达到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的双向统一。另外,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个人亲自尝试出纳员、存货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员、记账员、会计主管等多项工作,从而对会计的各个岗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达到学生从全面角度,认识、了解、掌握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的要求 1、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2、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3、掌握模拟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 务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实验的内容及具体操作的程序 一、实验内容: (一)模拟企业概况 单位名称:天海振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住所:天海市珠江道15号 法定代表人:杨帆

纳税识别号:19547365 开户银行:工行陈塘分理处 账号:60488-148 行号:604 设立日期:2002年12月20日 电话:2 (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 1、会计核算方面采用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每半个月汇总一次)会计核算。 2、企业使用机打“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7%、营业税5%、教育费附加3%, 核定每月交纳一次增值税。 3、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存货采取永续盘存制。 4、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平均年限法。 5、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6、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付福利费分别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1.5%、14% 提取。工会经费提取后划拨工会账户,职果张经费采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7、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按受益原则,根据计量记录、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制造 费用按生产人员工资进行分配,生产成本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 8、企业业务招待费按年销售额的0.4%限额列入管理费用,年末按照应收账款余 额的0.5%提取坏账准备金,差旅费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报销。 9、企业每月按25%的税率预缴所得税,于每月结束后10日内办理完税入库手续, 年底清算,多退少补。 10、利润分配:按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 然后按45%比例向投资者分配红利。 (三)本次实验过程 1、期初建账。建立明细分类账,日记账,总账。登记期初余额。 2、经济业务处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 - RouteSim 2.2 (软件请到BB 课程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关闭杀 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H&St A 10.65.1.1 IIGB L I 2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 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 [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 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l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root@PCAroot]# ifconfig ethO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将结果保存为文件net1.txt) [root@PCA root]# ping 10.65.1.2

计算机仿真与建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计算机仿真与建模 实验报告 题目:理发店的服务过程仿真 姓名:XXXX 班级:计科XXXX班 学号:0909XXXX 日期:2013XXXX

理发店的服务过程仿真 1 实验案例 (2) 1.1 案例:理发店系统研究 (2) 1.1.1 问题分析 (3) 1.1.2 模型假设 (3) 1.1.3 变量说明 (3) 1.1.4 模型建立 (3) 1.1.5 系统模拟 (4) 1.1.6 计算机模拟算法设计 (5) 1.1.7 计算机模拟程序 (6) 1实验案例 1.1 案例:理发店模拟 一个理发店有两位服务员A和B顾客随机地到达该理发店,每分钟有一个顾客到达和没有顾客到达的概率均是1/2 , 其中60%的顾客理发仅用5分钟,另外40%的顾客用8分钟. 试对前10分钟的情况进行仿真。 (“排队论”,“系统模拟”,“离散系统模拟”,“事件调度法”)

1.1.1 问题分析 理发店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为了对其进行评判就是要研究其运行效率, 从理发店自身利益来说,要看服务员工作负荷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员工等考 虑。从顾客角度讲,还要看顾客的等待时间,顾客的等待队长,如等待时间过长 或者等待的人过多,则顾客会离开。理发店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排队系统,可以用 排队论有关知识来研究。 1.1.2 模型假设 1. 60%的顾客只需剪发,40%的顾客既要剪发,又要洗发; 2. 每个服务员剪发需要的时间均为5分钟,既剪发又洗发则花8分钟; 3. 顾客的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4. 服务中服务员不休息。 1.1.3 变量说明 u :剪发时间(单位:分钟),u=5m ; v: 既剪发又理发花的时间(单位:分钟),v=8m ; T : 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是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单位: 分钟) T 0: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秒),T 0=λ 1; 1.1.4 模型建立 由于该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很难给出解析的结果,因此可以借助计算机 模拟对该系统进行模拟。 考虑一般理发店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上午9:00开始营业,晚上10:00左 右结束,且一般是连续工作的,因此一般营业时间为13小时左右。 这里以每天运行12小时为例,进行模拟。 这里假定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T 0服从均值3分钟的指数分布, 则有 3小时到达人数约为603 603=?人, 6小时到达人数约为1203 606=?人, 10小时到达人数约为2003 6010=?人, 这里模拟顾客到达数为60人的情况。 (如何选择模拟的总人数或模拟总时间)

随机行为的模拟

随机行为的模拟:随机抛掷硬币和骰子出现特定面的概率 ——蒙特卡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 1摘要 对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的简介并概述了蒙特卡罗方法的概念、应用领域、求解步骤。以抛掷硬币和骰子为例,论述了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随机行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计算机模拟的MATLAB程序,并且通过最高达千万次级别的计算机模拟试验,准确地模拟了随机抛掷硬币和骰子出现特定面的概率。 2关键词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方法;计算机模拟;随机行为;模拟;概率;MATLAB 程序 3引言 3.1蒙特卡罗方法的概述: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统计模拟法、随机抽样技术,是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方法,是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的方法。将所求解的问题同一定的概率模型相联系,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统计模拟或抽样,以获得问题的近似解。为象征性地表明这一方法的概率统计特征,故借用赌城蒙特卡罗命名。 3.2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通过设定随机过程,反复生成时间序列,计算参数估计量和统计量,进而研究其分布特征的方法。具体的,当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已知,但系统的可靠性过于复杂,难以建立可靠性预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模型太复杂而不便应用时,可用随机模拟法近似计算出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值;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多,其预计精度也逐渐增高。由于涉及到时间序列的反复生成,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以高容量和高速度的计算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只是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推广。

3.3 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 蒙特卡罗方法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计划的成员S.M.乌拉姆和J.冯·诺伊曼首先提出。数学家冯·诺伊曼用驰名世界的赌城—摩纳哥的Monte Carlo —来命名这种方法,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这之前,蒙特卡罗方法就已经存在。1777年,法国Buffon 提出用投针实验的方法求圆周率。 3.4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应用领域: (1)、直接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应用大规模的随机数列来模拟复杂系统,得到某些参数或重要指标。 (2)、蒙特卡洛积分:利用随机数列计算积分,维数越高,积分效率越高。 (3)、MCMC:这是直接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推广,该方法中随机数的产生是采用的马尔科夫链形式。 (4)、蒙特卡罗方法在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学,生物医学,计算物理学(如粒子输运计算、量子热力学计算、空气动力学计算)等领域应用广泛。 3.5 蒙特卡罗解题归结为三个主要步骤: (1)、构造或描述概率过程; (2)、实现从已知概率分布抽样; (3)、建立各种估计量。 4 问题重述 蒙特卡罗模拟的真正威力在于对随机行为建模。 从长期来看,一个事件的概率可以视为比值:事件的总数 有效的事件数概率 )(A P 下面3个随机模型: (1)、抛掷一枚正规的硬币 (2)、抛掷一个正规的骰子 (3)、抛掷一个不正规的骰子 以剖析如何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这些随机行为,以及基于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仿真实验-基于Simulink的简单电力系统仿真

实验七 基于Simulink 的简单电力系统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Simulink 的工作环境及SimPowerSystems 功能模块库; 2) 掌握Simulink 的的powergui 模块的应用; 3) 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稳态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 4)掌握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特点; 5)掌握PID 控制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如图7-1所示。平衡节点电压0 44030 V V =∠? 。负荷功率10L P kW =。线路参数:电阻1l R =Ω;电感0.01l L H =。发电机额定参数:额定功率100n P kW =;额定电压440 3 n V V =;额定励磁电流 70 fn i A =;额定频率50n f Hz =。发电机定子侧参数:0.26s R =Ω, 1 1.14 L mH =,13.7 md L mH =,11 mq L mH =。发电机转子侧参数:0.13f R =Ω,1 2.1 fd L mH =。发电机阻尼绕组参数:0.0224kd R =Ω, 1 1.4 kd L mH =,10.02kq R =Ω,11 1 kq L mH =。发电机转动惯量和极对数分别 为224.9 J kgm =和2p =。发电机输出功率050 e P kW =时,系统运行达到稳态状态。在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分别为170 e P kW =和2100 e P kW =时,分析发电机、平衡节点电源和负载的电流、电磁功率变化曲线,以及发电机转速和功率角的变化曲线。

G 发电机节点 V 负 荷 l R l L L P 图 7.1 单机无穷大系统结构图 输电线路 三.实验步骤 1.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同步电机模块有2个输入端子、1个输出端子和3个电气连接端子。模块的第1个输入端子(Pm)为电机的机械功率。当机械功率为正时,表示同步电机运行方式为发电机模式;当机械功率为负时,表示同步电机运行方式为电动机模式。在发电机模式下,输入可以是一个正的常数,也可以是一个函数或者是原动机模块的输出;在电动机模式下,输入通常是一个负的常数或者是函数。模块的第2个输入端子(Vf)是励磁电压,在发电机模式下可以由励磁模块提供,在电动机模式下为一个常数。 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打开Simulink库,找出相应的单元部件模型,构造仿真模型,三相电压源幅值为4403,频率为50Hz。按图连接好线路,设置参数,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时间为5s,仿真方法为ode23tb,并对各个单元部件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改,如图所示。

实验2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Tracer

实用文档 实验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Tracer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模拟器PacketTracer的方法; 2. 掌握使用PacketTracer模拟网络场景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网络环境,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交互过 程等方面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安装和配置网络模拟器; 2. 熟悉PacketTracer模拟器; 3. 观察与IP网络接口的各种网络硬件; 4. 进行ping和traceroute。 四、实验环境 1)运行 Windows 8.1 操作系统的 PC 一台。 2)下载 CISCO 公司提供的 PacketTracer 版本 5.2.1。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 安装网络模拟器 安装 CISCO 网络模拟器 PacketTracer 版本 5.2.1。双击 PacketTracer 安装程序图标,入安装过程。根据提示进行选择确认,可以顺利安装系统。 2) 使用 PacketTracer 模拟器 (1) 启动系统。点击“Cisco Packet Tracer”图标,将会出现如图 1 所示的系统界面。

图 7 PacketTracer 的主界面 菜单栏中包含新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文件操作,其下方是一些常用的快捷操作图标。 工作区则是绘制、配置和调试网络拓扑图的地方。 操作工具位于工作区右边,自上而下有 7个按钮。这些操作工具的作用分别是:选择(Selected),用于选中配置的设备;移动(MoveLayout),用于改变拓扑布局;放置标签(Place Note),用于给网络设备添加说明;删除(Delete),用于去除拓扑图中的元素,如设备、标签等;检查(Inspect),用于查询网络设备的选路表、MAC 表、ARP 表等;增加简单的 PDU(Add Simple PDU),用于增加 IP 报文等简单操作;增加复杂的 PDU(Add Complex PDU),可以在设置 IP 报文后再设置 TTL 值等操作。使用检查工具可以查看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 3 张表,该功能等同于在 IOS 命令行中采用相应的 show 命令,如 show arp。增加简单的 PDU 和增加复杂的 PDU 两个工具用于构造测试网络的报文时使用,前者仅能测试链路或主机之间是否路由可达,后者则具有更多的功能。 例如,要测试 PC0 到 Router0 之间的连通性,可以先用增加简单的 PDU 工具点击 PC0,再用该工具点击 Router0 就可以看出两设备之间是否连通。如图 8 所示。 图 8 用增加简单的 PDU 工具测试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结果表明两个设备之间的链接是畅通的,图9是模拟模式下捕获到的数据包信息列表

计算机仿真实验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9电牵一班学号:22 姓名:饶坚指导老师:叶满园实验日期:2012年4月30日 一、实验名称 三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仿真 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并掌握三相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MA TLAB中对Simulink的使用及构建模块; 3.掌握SPWM原理及构建调制电路模块; 4.复习在Figure中显示图形的程序编写和对图形的修改。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电路图 1、实验原理图

2、电路原理(采用双极性控制方式) U、V和W三相的PWM控制通常公用一个三角波载波Uc,三相的调制信号Uru、Urv和Urw依次相差120°。 电路工作过程(U相为例):当Uru>Uc时,上桥臂V1导通,下桥臂V4关断,则U相相对于直流电源假想中点N’的输出电压Uun’=Ud/2。当Uru

对电路模型进行封装如下图示:

其中Subsystem1为主电路,Subsystem2为负载,Subsystem3为检测电路,Subsystem4为输入信号,Subsystem5为调制电路,Scope 为示波器,Repeating Sequence为三角载波。 各子系统电路分别如下所示: Subsystem1 Subsystem2 Subsystem3

几何画板模拟抛硬币——制作步骤

几何画板模拟抛硬币——制作步骤 【设计思路】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抛掷硬币是典型的随机实验,通过实验活动,统计实验次数、正面朝上个数,计算总面数,计算正面朝上平均数,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分布的特征等等,通过实验活动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 利用几何画板的随机动画功能可以制作模拟抛硬币的动画,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数据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制作步骤简述】 1.制作圆和圆弧制作两个同心圆,把大圆上作两个半圆; 2.制作动画在小圆上任意取一点,制作该点的随机动画按钮“抛掷”,播放次 数设置为1次; 3.粘贴图片作通过圆心和小圆上的点的射线,作射线与大圆上两个半圆的交 点,分别把硬币正面图片、反面图片粘贴到交点。 4.复制动画选择所有对象进行复制,粘贴三次,得到抛四个硬币的动画; 5.动画合成将四个抛掷按钮分别命名为“抛掷1”、“抛掷2”、“抛掷3”、“抛 掷4”,制作它们的系列按钮“抛掷0”,设置执行顺序为同时执行方式; 6.制作计数器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M1N1上取点P1,将点P1向右平移一个单 位,得到P1′,制作点P1到P1′的平移按钮“k”,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用来统计试验总数;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M2N2上取点P2,将点P2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P2′,制作点P2到P2′的平移按钮“m”,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用来统计正面个数;制作点P1到P1′、点P2到P2′的平移按钮“归零”,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把“抛掷0”按钮、试验总数按钮“k”合成系列按钮“抛掷”;选择点M1、N1、P1,度量比值“k”,计算4k;选择点M2、N2、P2,度量比值“m”;选择数值“4k”、“m”列表; 7.美化界面隐藏不必显示的对象,制作操作说明,美化界面.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报告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商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与内容 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有目的地检验和复习所学的会计理论、方法、技能和技巧通过实际的操作,使我们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我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把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具体的操作,使我们能够形象地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掌握账簿的处理及登记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掌握各种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方法,同时,我们可以体验在不同岗位进行不同操作,使之在实验中,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工作能力,为我们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验要求 ①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②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③掌握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务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 津阳市永安公司是批零兼营的以零售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五金、百货、家电等商品,分设一部四柜组,其中一部为批发部,四柜组为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贵溪分理处 5189958。 地址:津阳市盛兴路160号。 经营规模: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纳税人识别号:235678902283156。 所得税税率:25% 2、内部主要财务会计制度 (1)批发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商品品名开设明细账进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成本本月末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库存商品——批发”账户中倒算并结转成本。平时只填制出库单。 (2)零售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库存商品”账户按零售分设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分户进行明细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实行“价税合一”、平时“商品销售收入”反映含税(增值税、下同)销售额,月末按下列公式调整为不含税销售额,以此计算冲销已销商品收入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⑤商品销售成本按含税销售额随销随转办法,注销书屋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反映含税售价与不含说进价之差的数额,并按前述四柜组分别核算。 ⑦月末,按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计算并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3)本公司采用的是非定额的备用金制度 3.实验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试验一 利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包 一、实验名称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仪 Wireshark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的方法; 2. 熟悉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网络协议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协议格式、协议层次和协议交互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容和要求 1. 安装和配置Wireshark的网络协议分析仪,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418966260.html,.。 2. 使用并熟悉Wireshark分析协议的部分功能。 四、实验环境 1.Windows7 操作系统PC机器。 2.PC机器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连接。 3.Wireshark软件(Wireshark-win64-2.0.2)。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安装网络协议分析仪,从官网下载exe软件双击安装 . .

Wireshark-win64-2.0.2。 2:启用Wireshark进行试验。 2.1:启动初始如下显示: 2.2:分组捕获数据,并将捕获的数据保存为文件抓包实验数据.pcapng,当再次需要捕获时,可以打开文件在进行实验抓包。 2.3:对数据进行协议分析。 在上部“俘获分组的列表”窗口中,有编号(No)、时间(Time)、源地址(Source)、目的地址(Destination)、协议(Protocol)、长度(Length)和信息(Info)等列(栏目),各列下方依次排列着俘获的分组。中部“所选分组首部的细节信息”窗口给出选中帧的首部详细容。下部“分组容”窗口中是对应所选分组以十六进制数和ASCII 形式的容。 2.4无线网连接抓包实验数据如下图1 . .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7

山东工商学院计算机仿真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七 MATLAB的基本应用(二)及Simulink仿真 (验证性实验) 学院: 专业班级: 实验时间: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信号的仿真和傅里叶分析方法 2、掌握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拉氏变换法和傅里叶分析法); 3、掌握离散信号的仿真和分析运算方法 4、掌握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 5、掌握符号运算方法; 6、掌握Simulink仿真工具; 二、实验原理 1、连续信号的仿真和分析法,参考教材第6.1节,重点: 单位冲激信号的仿真方法;单位阶跃信号的仿真方法;复指数信号的仿真方法 2、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参考教材第6.1节,重点: 例6.2,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方法; 例6.3,LTI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求解方法 例6.5,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例6.6,系统中有重极点时的计算 3、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参考教材第6.2节,重点: 例6.7,方波分解为多次正弦波之和 例6.8:全波整流电压的频谱 例6.10:调幅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 例6.12:用傅里叶变换计算滤波器的响应和输出 4、离散信号的仿真和分析法,参考教材第6.3节,7.1节,重点: 单位脉冲序列impseq,单位阶跃序列stepseq 例7.1:序列的相加和相乘 例7.2:序列的合成与截取 例7.3:序列的移位和周期延拓运算 三、实验内容(包括内容,程序,结果) 以自我编程练习实验为主,熟悉各种方法和设计,结合课堂讲授,实验练习程序代码。 1、根据教材第6.1节的内容,练习连续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和拉氏变换方法。 q602 clear,clc a=input('输入分母系数向量a=[a1,a2,...]= '); n=length(a)-1; Y0=input('输入初始条件向量Y0=[y0,Dy0,D2y0,...]= '); p=roots(a);V=rot90(vander(p));c=V\Y0'; dt=input('dt= ');tf=input('tf= '); t=0:dt:tf;y=zeros(1,length(t));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了解分子反应动态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 掌握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涵义。 3. 了解宏观反应和微观基元反应之间的统计联系。 【实验原理】 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碰撞并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或原子的过 程,模拟出碰撞规律,发生反应的概率等,将真实的反应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 本实验采用准经典轨线法,以经典散射理论为基础的分子反应动态学计算方法。 设一个简单的反应体系,A+BC ,二者碰撞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 A+BC(non-reactive collision) B+AC(reactive collision) A+BC → C+AB(reactive collision) ABC(complex) A+B+C(dissociation) 本法将A 、B 、C 三个原子都近似看作是经典力学的质点,通过考察它们的坐标和动量 (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就能知道原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即是否 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这相当于用计算机来模拟 碰撞过程,所以准经典轨线法又称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通过计算各种不同碰撞条件下原 子间的组合情况,并对所有结果作统计平均,就可以获得能够和宏观实验数据相比较的理 论动力学参数。 1. 哈密顿运动方程 设一个反应有N 个原子,它们的运动情况可以用3N 个广义坐标q i 和3N 个广义动量p i 来描述。若体系的总能量计作H (是q i 和p i 的函数),按照经典力学,动量和坐标随时间的变 化情况符合下列规律 ()()i N N i i N N i p q q q p p p H t q q q q q p p p H t p ??=??-=321321321321,,,,,,,d d ,,,,,,,d d 对于A 原子和BC 分子所构成的反应体系,应当有9个广义坐标和9个广义动量,构成9 组哈密顿运动方程。根据经典力学知识,当一个体系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整个体系的质 心应当以一恒速运动,并且这一运动和体系内部所发生的反应无关。所以在考察孤立体系 内部反应状况时,可以将体系的质心运动扣除。同时体系的势能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是 由体系中所有原子的静电作用引起的,所以它只和体系中原子的相对位置有关,和整个体 系的空间位置无关,因此只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扣除体系质心位置的三个坐标, 将A +BC 三个原子体系的9组哈密顿方程简化为6组方程,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若选取 正则坐标系,有三组方程描述质心运动的可以略去,还剩6组12个方程。以正则坐标表示 的哈密顿能量函数表达式是 ()∑∑==++=31i 621642BC 2BC A,,,,2121 q q q V P p H i i i μμ 式中,μA ,BC 是A 和BC 体系的折合质量;μBC 是BC 分子的折合质量。若能知道V 就得到 哈密顿方程的具体表达式。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记录(1)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记录(1)

————————————————————————————————作者:————————————————————————————————日期: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学院:学号:姓名: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模拟器试验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 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 课程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 关闭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电路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用PSPICE 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 动”进行电路分析了。需要强调的是,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自动”列写节点电 压方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参考节点(即接地点)。此外,一个元件为一 条“支路”(branch),要注意支路(也就是元件)的参考方向。对于二端元件的参考方向定 义为正端子指向负端子。 三、示例实验 应用PSPICE求解图1-1所示电路个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 图1-1 直流电路分析电路图

4.000V R2 1 2.000A 0V Idc2 4Adc 4.000A 6.000V R1 1 4.000A Idc1 2Adc 2.000A R3 3 2.000A 图1-2 仿真结果 四、选做实验 1、实验电路图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Us1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I RL随电压源Us1的变化曲线。 R4 3 Is3 2Adc 0Vs2 10Vdc RL 1 Is1 1Adc Is2 1Adc R1 4 I Is5 3Adc R2 2 12Vdc IPRINT Vs3 5Vdc Vs4 7Vdc 图1-3 选做实验电路图 2、仿真结果

计算机仿真实训实验报告实验1-4

实验一 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 16电气5班 周树楠 20160500529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 软件的方法。 2.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 3.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条件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0以上的软件境)。 三、实验内容 1.练习下面指令: cd,clear,dir,path,help,who,whos,save,load 。 2.建立自己的工作目录MYBIN 和MYDATA ,并将它们分别加到搜索路径的前面或者后面。 3.求23)]47(*212[÷-+的算术运算结果。 4.M 文件的建立,建立M 文件,求出下列表达式的值: ?? ????-+=++=+= 545.0212),1ln(21 185sin 2222 1i x x x z e z o 其中

5.利用MATLAB的帮助功能分别查询inv、plot、max、round函数的功能和用法。 四、运行环境介绍及注意事项 1.运行环境介绍 打开Matlab软件运行环境有图1-1所示的界面

图1-1 MATLAB的用户界面 操作界面主要的介绍如下: 指令窗( Command Window ),在该窗可键入各种送给 MATLAB 运作的指令、函数、表达式,并显示除图形外的所以运算结果。 历史指令窗( Command History ),该窗记录已经运行过的指令、函数、表达式;允许用户对它们进行选择复制、重运行,以及产生 M 文件。 工作空间浏览器( Workspace Browser ),该窗口罗列出 MATLAB 工作空间中所有的变量名、大小、字节数;并且在该窗中,可对变量进行观察、编辑、提取和保存。 其它还有当前目录浏览器( Current Directory Browser )、 M 文件编辑 / 调试器(Editor/Debugger )以及帮助导航/ 浏览器(Help Navigator/Browser )等,但通常不随操作界面的出现而启动。 利用 File 菜单可方便对文件或窗口进行管理。其中 File | New 的各子菜单, M-file ( M 文件)、 Figure (图形窗口)、或 Model ( Simulink 编辑界面)分别可创建对应文件或模块。 Edit 菜单允许用户和 Windows 的剪切板交互信息。 2.在指令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输入的指令、公式或数值必须按下回车键以后才能执行。例如: >>(10*19+2/4-34)/2*3 (回车) ans= 234.7500 2)所有的指令、变量名称都要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3)%作为MATLAB注释的开始标志,以后的文字不影响计算的过程。 4)应该指定输出变量名称,否则MATLAB会将运算结果直接存入默认的输出变量名ans。 5)MATLAB可以将计算结果以不同的精确度的数字格式显示,可以直接在指令视窗键入不同的数字显示格式指令。例如:>>format short (这是默认的) 6)MATLAB利用了↑↓二个游标键可以将所输过的指令叫回来重复使用。按下↑则前一次输入的指令重新出现,之后再按Enter键,即再执行前一次的指令。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计算机仿真试验报告 自动化1201 ** 3120502007 [实验目的] (1).掌握采样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的特点。 (2).了解数字控制器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学会编制双重循环法的仿真程序。 (1). 复习采样控制系统的仿真原理及特点。 (2).根据理论分析,初步估计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动态过程。

(1).按实验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且编制双重循环法的仿真程序。 1) Simulink模型建立: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其中数字控制器为: 根据上面结构图,所建立 2) 编制双重循环法的仿真程序 根据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条件(1)式,我们可以得到得到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

[]112212()()0010()() ()110()()01()x t x t u t x t x t x t y t x t ?????????=+?????????-? ????????? ?? ?=??? ??? (2) 按连续系统离散相似算法将(2)式离散化。为了保证精度,其离散化时的步长h (虚 拟采样周期)应比数字控制器的实际采样周期T (=1s)小得多。为简化起见,取h=T/N=T/100=0.01T=0.01s 。 利用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提供的将连续系统转换成离散系统的函数c2d ,把连续状态空间模型(2)变换为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离散程序如下(程序1): clear; h=0.01; A=[0 0;1 -1]; B=[10;0]; [G,H]=c2d(A,B,h) 运行后的结果为: 即: 1 0(())0.010.99T ??==???? G Φ (3) 0.1(())0.0005T ?? ==? ? ?? H Γ (4) 故连续系统被控对象(2)的等价离散化状态方程为: []112212(1)()100.1()(1)()0.010.990.0005()()01()x k x k u k x k x k x k y k x k ?+???????? =+????????? +???? ?????? ?? ?=??? ??? (5)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

注:以下所有程序均在MATLAB7.0下运行通过。 实验一MATLAB语言编程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语言及其环境,掌握编程方法。 要求认真听取实验指导老师讲解与演示。 二、具体实验内容、步骤、要求: 1.运行交互式学习软件,学习MATLAB语言 2.在MATLAB的命令窗口下键入如下命令: INTRO (注意:intro为一个用MATLAB语言编写的幻灯片程序,主要演示常用的MATLAB语句运行的结果。) 然后,根据显示出来的幻灯片右图按钮进行操作,可按START→NEXT→NEXT按钮一步步运行,观察。 3.自编程序并完成上机编辑,调试,运行,存盘: (1)、用MATLAB命令完成矩阵的各种运算。 例如: 求出下列运算结果,并上机验证。 (1)A(:,1) %取矩阵A的第一列元素 ans = 11 21 31 41 (2)A(2,:) %取矩阵A的第二行元素 ans = 21 22 23 24 (3)A(1:2,2:3) %取矩阵A第一二行第二三列的元素 ans = 12 13 22 23 (4)A(2:3,2:3) %取矩阵A第二三行第二三列的元素 ans = 22 23 32 33 (5)A(:,1:2) %取矩阵A第一列与第二列元素 ans = 11 12 21 22 31 32

41 42 (6)A(2:3) %取矩阵A第二行与第三行的首列元素 ans = 21 31 (7)A(:) %将矩阵A的所有元素按一列排列 ans = 11 21 31 41 12 22 32 42 13 23 33 43 14 24 34 44 (8)A(:,:) %显示矩阵A ans =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9)ones(2,2) %建立一个两行两列的全1矩阵 ans = 1 1 1 1 (10)eye(2) %建立一个二维的单位矩阵 ans = 1 0 0 1 (2)、绘制数学函数的图形: 例如:,理解数组运算与矩阵运算的功能。MATLAB程序如下: t=0:0.1:8; %建立向量t y=1-2*exp(-t.*sin(t)); %计算向量t的函数向量y plot(t,y); %利用plot命令绘图

高中数学必修一《(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ers)的产生》学案(含答案)

3.2.2(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ers)的产生 【明目标、知重点】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 2.会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估计概率. 3.理解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质. 【填要点、记疑点】 1.随机数 要产生1~n(n∈N*)之间的随机整数,把n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1,2,3,…,n,放入一个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从中摸出一个,这个球上的数就称为随机数.2.伪随机数 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的随机数是依照确定算法产生的数,具有周期性(周期很长),它们具有类似随机数的性质.因此,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我们称它们为伪随机数. 3.产生随机数的常用方法 ①用计算器产生,②用计算机产生,③抽签法. 【探要点、究所然】 [情境导学]在第一节中,为了得到某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做了大量重复试验,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这样做试验花费的时间太多了,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代替试验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探究点一随机数的产生 问题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反复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再由频率的稳定值估计概率,是十分费时的.对于实践中大量非古典概型的事件概率,又缺乏相关原理和公式求解.因此,我们设想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解决这些矛盾. 思考1我们要产生1~25之间的随机整数,可以把25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1,2,3,…,24,25,放入一个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从中摸出一个,这个球上的数就称为随机数.这种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抽签法,除抽签法外,你还有其它办法吗(阅读教材130-131页)? 答用计算器产生.具体操作方法见教材. 思考2我们可以用0表示反面朝上,1表示正面朝上,利用计算器不断地产生0,1两个随机数,以代替抛硬币实验,说出用计算器产生0,1两个随机数的过程? 答答案见教材. 思考3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而且可以直接统计出频数和频率,请阅读教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