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罗庚进清华园教学设计

华罗庚进清华园教学设计

华罗庚进清华园教学设计
华罗庚进清华园教学设计

第四课华罗庚进清华园

第一课时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被迫,料理,羡慕,推荐,破格,提拔”

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被迫,料理,羡慕,推荐,破格,提拔”

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思。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④讲解

词语,重点词语造句。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重点词语造句。

1.被迫:不是主观的愿望,是强迫的或被逼无奈所致的。

1)由于家里的钱全部花光了,父亲被迫放弃了治疗。

2)在日本鬼子的集中营里,他们被迫劳动十几个小时。

2.料理:办理,处理。

1)我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料理。

2)我想要一个妻子,她会料理好我的生活。

3.羡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1)我很羡慕你的这个新工作。

2)我非常羡慕小洪新买的漂亮书包。

4.推荐:意思是介绍,推举。

1)我愿意把他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2)我第一次来中国,你能推荐吗?

5.破格:打破既定的规格的结束。

1)那我只能让你们破格录取了

2)由于他自己的努力,他被破格录取

6.提拔:挑选人员使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1)我不能同时提拔你们两个。

2)如果你想得到提拔,你必须加紧努力。

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能熟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华罗庚年轻时的生活怎么样?

2.华罗庚是怎么被清华大学熊教授发现的

3.《科学》杂志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它为什么要刊登华罗庚的文章

4.清华大学的领导为什么破格提拔华罗庚?

串讲课文

(第1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第2—3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年轻时的生活。

(第4—6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教授发现后受聘清华大学,进了清华园的大门。

(第7自然段)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当了讲师。几年后他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回国以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他更加努力终于成为当代世界杰出的数学大师。

作业:抄写课文,熟读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深化课文学习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因……只好,…..不过….,只….就….,从此》重点句型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掌握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重点词语造句。

1.《因……只好……》前一份句讲明原因,后一句说明不得不这样,只得这样。

1)由于天气的原因,运动会只好推迟到下个月举行。2.《……不过……》表示转折,前后两句之间的相反或相对的程度轻一些。

1)昨夜下了今年第一场雪,不过到今天早晨就融化了。

3.《只…..就…..》表示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某事。

1)他只用三天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

4.《从此,…》表示从这个时候起。

1)去年五月,他加入了共青团,从此,他学习更加努力了。

归纳课文的结构

华罗庚能成为着名的数学家,就在于他对数学的酷爱,在于他坚持不懒地钻研和探索,当然,更离不开爱才,惜才的教授和清华大学。就是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华罗庚的天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真实交际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

能力目标:学生能做练习。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

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

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都查词典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④引导学生做练习,纠正错误。⑤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内容

一,字词练习。

(一),连词组成词组。

家境——贫寒被迫——中断

料理——家务破格——提拔

(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由于离开家一个多月了,他有些想家了。(由于)

2.尽管他感冒了,但他还是坚持去了学校。(尽管)

3.由于天气的原因,运动会只好推迟了下个月举行。(只好)4.他表现非常突出,我们推荐他优秀班干部。(推荐)

二,语段练习。

将下列句子练成一段话

3→2→4→1

作业:预习新课。练习二(三),四。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学习自读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的大意。

情感目标: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难点:课文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

题④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⑤讲解课文。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学生讨论问题。

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我的小词典

1.非凡:不寻常的,不凡的

2.天贼:才能,天才,天资,才干,人才

3.拜访:拜会拜望访问拜见

4.即兴: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表演或演讲的

5.聋;耳听不见声音

6.病魔;比喻人所患的疾病

7.风华正茂;意为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亦可指年轻有为的人。

8.无疑;事物的定性词语(肯定),毫无。

9.不朽;永不磨灭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从哪个方面可以看出贝多芬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

2.贝多芬在维也纳怎么样学习音乐的

3.贝多芬经历了怎样的残疾折磨他是如何同病魔作斗争的?

作业:抄写我的小词典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口语交际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保护植物教育。

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听,多说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录音文本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⑤让学生判断,纠正错误。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造句。

口语交际

一,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1.A教师B职员C.记者D.工人()

2.A两个人的汉语水平相当B男的汉语水平较高()

C.女的汉语水平较高

D.女的羡慕男的汉语水平

3.A打破常规提升B.没有按规定提升()

C.没有按照实际水平提升

D.工作能力突出

2.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B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D.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2.A.1964年10月16日B1967年6月17日

C1970年4月24日D1968年12月17日()

3.A1964年B1967年

C1970年D1999年()

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阅读理解

大数学家华罗庚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看书。

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

⑤讲解阅读理解。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

③复述阅读理解内容。

教学内容

一,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

1.短文中(1)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善于B喜爱C善良D善待

2.短文中(2)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吉时B吉利C吉祥D吉凶

3.短文中(3)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修饰B掩埋C掩盖D掩饰

4.短文中(4)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紧张B激烈C立即D半天

5.短文中(5)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本身B原来C本来D根本

二,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哪项不是华罗庚上小学时候特点()A喜欢思考问题B有数学天贼

C喜欢自己学习D喜欢问老师

2.华罗庚为什么答对王维克老师的问题()

A以前做过这类题B.认真计算得出的

C.问题很简单

D.他熟悉《孙子算经》

3.下列那一项是华罗庚成为闻名中外数学家的原因()

A.喜欢动脑筋

B.勤奋努力

C.知名老师的鼓励和推荐

D.偶然的机遇

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

第八课时科普阅读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科普阅读的要求。

能力目标:能理解科普阅读的要求,能写出文章。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看书。

重点:熟读科普阅读的要求,掌握文章的题材。

难点:建立科普阅读的生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数学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让学生朗读科普阅读的提示,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⑤讲解

科普阅读的要求。

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科普阅读,学生讨论问题。

教学内容

科普阅读

地磁场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我的小词典

1.容量;指一个物体的容积的大小。

2.折断;打破,破坏,打断,弄破,弄坏,违反,削弱

3.传动;传送,传输,变速器,传动

4.荷刻;

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华罗庚的故事》教案

二年级上册《华罗庚的故事》教案 导读: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 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 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

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 年级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 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 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一、认识三角形 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它的三条边中有两条叫直角边,一条叫斜边。 3.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底”。 4.这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叫“直角等腰三角形”。它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中考作文立意学案

满分作文是这样“炼”出来的——立意篇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__ 备课人:秦文静 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要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以“窗”为话题,5分钟内你能从哪些角度立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立意方法攻略 (一)、虚实相错法 所谓虚实相错法,具体而言,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又被称为大题小做法或小题大做法。 方法一:实题虚作 例1(2008年江苏南通)命题作文: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表面看,这个题目实实在在,范围小,可以说是典型的实题和小题。如果就风景写风景,有的同学会感到困难;但如果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大家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无论写散文还是写议论文,立意都应该是歌颂生活中美丽的景致,如爱的景致,青春飞扬的景致,个性张扬的景致。如此将“亮丽的风景线”虚化,文章也就有了丰富的思想,也就有了诗意。 方法二:虚题实作 例2(2008年浙江金华)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从字面上看来这个题目很虚很大,同学们在审题立意时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碰到虚题,文章要写到实处。如果将很虚很大的题目落到实处,就好写了,同学们可以写一个退休教师的心,集市上一个菜农的心,林则徐、杨靖宇的坚强之心……如此虚题实作,文章具体实在。大家也可写“上帝的心”,写上帝期盼人们珍惜生命或爱护环境或心存感恩,或写期盼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坚持自己内心的澄净与平静。看似在虚写,其实在反映现实,文章也就有实在的内容了。 方法三:先实后虚 例3(2008年浙江宁波)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面对此题,同学们可实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可虚写人间真情,生活场景。但写前者,往往会留滞于对风光或景观表面的描写。如是,没有表达对生活的品读与感悟,文章也往往缺少思想的丰富内涵,无法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如果先实后虚,从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中获得人生的感悟,文章也就能扩大意境,丰富内涵。 (二):多角度思维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材料,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独立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是看赛跑,人们总是赞美跑在最前面的人,嘲笑跑在最后面的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赞美“那虽然落后而非跑至终点不止”的人。他把着眼点放在“不耻最后”者身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华罗庚教学教案

华罗庚教学教案 导读:课题华罗庚 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他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2、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3、通过认识他人,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具方法讲授、讨论综合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二、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补充材料: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生字词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勤能补拙(zhuō)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

停滞(zhì)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què)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时间主要事件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秋天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41年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1950年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获一等奖、出版《数论导引》 1958年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五、研讨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1)倒叙。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2)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分析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31页)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第二处(33页)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第三处(36页)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37页)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6年级下册)第0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一讲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思路2: 分析“思路1”是从具体数量入手列出方程的.还可以从“率”入手列方程.已知“效率提高25%”是指比原效率提高25%.把原来效率看成 解:设完成计划还要x天.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例3有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甲、乙、丙合作,需5天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工作总量. 解:设乙单独做,需x天完成这项工程.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学习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习难点: 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立足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六、知识梳理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北京华罗庚学校二年级奥数补习教案机智与顿悟

机智与顿悟 数学需要踏实与严谨,也含有机智与顿悟. 例1在美国把5月2日写成5/2,而在英国把5月2日写成2/5.问在一年之中,在两国的写法中,符号相同的有多少天? 解:一年中两国符号相同的日子共有12天. 它们是:一月一日 1/1 七月七日 7/7 二月二日 2/2 八月八日 8/8 三月三日 3/3 九月九日 9/9 四月四日 4/4 十月十日 10/10 五月五日 5/5 十一月十一日 11/11 六月六日 6/6 十二月十二日 12/12 注意由差异应当想到统一,有差异就必须有统一,仔细想一想这道题就会有所领悟. 例2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 解:全家共有5口人.妹妹的年龄最小,她是每一个男孩的妹妹.如果你列出算式: 1个妈妈+3个男孩+3个妹妹=7口人那就错了. 为什么呢?请你想一想. 例3小明给了小刚2支铅笔,他们俩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问小明比小刚多几支铅笔? 解:小明比小刚多4支铅笔. 注意,可不是多2支;如果只多2支的话,小明给小刚后,小刚就反而比小明多2支,不会一样多了. 例4小公共汽车正向前跑着,售票员对车内的人数数了一遍,便说道,车里没买票的人数是买票的人数的2倍.你知道车上买了票的乘客最少有几人吗? 解:最少1人.因为售票员和司机是永远不必买票的,这是题目的“隐含条件”.有时发现“隐含条件”会使解题形势豁然开朗. 例5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几个数的和要比它们的积小,如2+3+4比2×3×4小.那么请你回答:0、1、2、3、4、5、6、7、8、9这几个数相加的和大还是相乘的积大? 解:和大.注意:“0”是个很有特点的数. ①0加到任何数上仍等于这个数本身; ②0乘以任何数时积都等于0; 把它们写出来就是: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一年级 上册 刘彭芝主编子悦爸整理

目录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 习题一 (2)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4) 习题二 (7) 第三讲认识图形(三) (8) 习题三 (9) 第四讲数一数(一) (11) 习题四 (12) 习题四解答 (14) 第五讲数一数(二) (15) 习题五 (16) 习题五解答 (18) 第六讲动手画画 (20) 习题六 (21) 第七讲摆摆看看 (23) 习题七 (24) 习题七解答 (25) 第八讲做做想想 (27) 习题八 (27) 习题八解答 (29) 第九讲区分图形 (31) 习题九 (32) 习题九解答 (33)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 (35) 习题十 (36)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 (37) 习题十一 (38)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39)

习题十二 (40) 习题十二解答 (42)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 (43) 习题十三 (44) 习题十三解答 (44)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46) 习题十四 (47) 习题十四解答 (48)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50) 习题十五 (51) 习题十五解答 (52)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54) 习题十六 (55) 习题十六解答 (56)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58) 习题十七 (59) 习题十七解答 (61)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积累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名人故事对学生的感染是潜移默化的,是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实现的,让学生大量的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华罗庚》

《华罗庚》 《华罗庚》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 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2. 难点: (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四. 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 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深爱数学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11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一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 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个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例1: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例2: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分析与解答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

《读书人是幸福人》导学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导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时间:【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学会提炼文章主旨。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 拓展目标: 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 阅读与思考,讨论与交流,习题训练等。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检测】 一、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1)浩瀚(): (2)加惠(): (3)上溯(): (4)往哲先贤: (5)睿()智: (6)大抵(): 三、运用通读、精读、勾画阅读等方法分析课文、讨论答疑 (一)快速通读全文,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中心句,并圈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注意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从中心句中提炼文章的主旨) (二)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三)精读课文——集体合作、探究 1.学习第1、2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 2.精读、美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问题: ①查阅几个国内外名人名作的故事及内容等资料,请同学们简要谈谈。 ②本段与上段的关系。(提示学生注意本段开头的关联词) ③本段使用的典型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是什么?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请一组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②学生寻找并读出“读书使人向善”的句子。 ③书籍有多种多样,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对人有何影响呢?

广东版《华罗庚》教案

第五课华罗庚 教案设计徐雪梅 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字词等基础知识。 二、继续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三、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 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材料的选择及华罗庚精神的体现。 教学设想: 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列表填出华罗庚主要事迹,抄写文中应用的诗句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新华社女记者,既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及她的科普作品。 二、简介华罗庚: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三、词语过关: 署(shǔ)名苏家驹(jū)惨淡扉(fēi)页勤能补拙 莫名其妙怠(dài)慢吴筱(xiǎo)元瘟疫蔓延 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 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追溯(sù)赞赏备至商榷(qùe)暴跳如雷如获至宝置

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运筹学从实以终 ※补充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学生出示有关华罗庚事迹表格,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勾股定理学案

课题: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P22———24页 四、课堂阅读 1.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 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2.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那么就有 ________________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 ∠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A B b b

小学三年级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奥数)[doc]

上册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三年级 下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 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 第五讲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第六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七讲填算式(一) 第八讲填算式(二) 第九讲数字谜(一) 第十讲数字谜(二) 第十一讲巧填算符(一) 第十二讲巧填算符(二) 第十三讲火柴棍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二)第十五讲综合练习题第一讲从数表中找规律 第二讲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谈起第三讲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第四讲最短路线问题 第五讲归一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和倍问题 第八讲差倍问题 第九讲和差问题 第十讲年龄问题 第十一讲鸡兔同笼问题 第十二讲盈亏问题 第十三讲巧求周长 第十四讲从数的二进制谈起 第十五讲综合练习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 300-73-27 ②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 4723-(723+189) ②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464 ④式=987-(178+222)-390 =987-400-400+10=197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6①100+(10+20+30) ②100-(10+20+3O)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60 ②式=100-10-20-30 =40 ③式=100-30+10 =80 例7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 ②100-10-20-30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00+60=160 ②式=100-(10+20+30) =100-60=40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讲逻辑推理(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根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 市。 例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二英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Unit2 The environment 单元课时2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

单元课时2(学生版) 课题: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 教学目标: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two expert s’opinions, reinforc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ability. 教学流程: 1. Checking the homework of transla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2.Reading. Read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A) Read the text again to gain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3.Try to finish C1,C2 and D. 重点、难点: ★I am talking to you today about the way large areas of the world are damaged by industrial waste.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grown to more than six times what it was in 1800. ★.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try to cut back on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things we make and buy. ★Asking around, I find many people willing to pay slightly higher prices for things that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课前导读: Last term I went to a local paper factory to investigate what damage it was doing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When I saw the untreated toxic liquid waste being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the river nearby, I could not help asking the director of the factory why they had not introduced any purification facilities to treat the waste. I was told that the factory could not afford to invest in any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s. ‘After all,’ he said, ‘if people want paper, they have to get used to the waste too.’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hat the director of the paper factory said? Do you think that we can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反馈巩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