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下面是一份还没有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栏目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中国、朝鲜、越南等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栏目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

“②”1990年③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的枷锁。

栏目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请回答:

(1)把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②③④

(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请以“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斗争”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①纳赛尔②非洲年③纳米比亚④殖民主义

(2)栏目三: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举出一例,符合要求即可)

(3)小报名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等符合小报主题即可。略。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非洲年”,1990年③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殖民主义的枷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符合要题意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名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等。论文内容可以从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实现独立的过程,产生的历史影响和认识启示入手。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做出的调整。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答案】(1)调整为竞争对手

(2)对美国: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

对世界: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3)树敌(塑敌)设立假想敌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可知,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调整为竞争

对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和“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以概括出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可知,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是设立假想敌人。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是世界是唯一掌握核式器的国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全世界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它还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材料二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美元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三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军事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推行以全球收缩、亚太突进为特征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重振美国霸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分析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意图的历史条件。

(2)为实现上述战略意图,美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1)战略意图: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历史条件:西欧的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

(2)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扶植联邦德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集团。

(3)原因:中国的快速崛起。目的:重振美国霸权。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根据“美国……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可知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建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第二问:概括材料一“美国是世界是唯一掌握核式器的国家,……它还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使美国决心建立世界霸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实现全球霸权,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扶植联邦德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集团。

(3)概括材料三“‘亚太再平衡’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可知,其原因是为了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第二问:目的是“重振美国霸权”

4.20世纪50—70年代是美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三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以上三段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表达了什么愿望?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种愿望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并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究其20世纪50—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任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特点:美国经济空前发展

(2)愿望:欧洲联合(欧洲统一);原因:二战后欧洲力量衰落;美国、苏联的威胁。(3)特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原因:加强了联合(或加强了合作)。

(4)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空前发展。

(2)由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希望欧洲联合的愿望。其原因根据“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可归纳出二战后欧洲力量衰落;根据“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可归纳出欧洲面临美国、苏联的威胁。

(3)由材料三“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

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可知,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加强了联合,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5.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戴高乐关于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答案】(1)主张:欧洲联合

(2)变化:由不关心到关注

原因: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英国失去贸易统治地位):英国经济不振(落后于欧共体国家)(任答一点即可)

(3)影响: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打击了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推动了欧盟的政治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发展方向)。(从两个方面答出影响)

(4)主要因素:国家利益。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

人的欧洲’的主张”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关于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是欧洲联合。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和“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是由不关心到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其态度变化的原因是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英国失去贸易统治地位:英国经济不振,落后于欧共体国家。

(3)依据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的信息可知,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依据材料三“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的信息可知,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欧盟的政治改革。

(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6.读图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特点?

【答案】阶段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阶段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阶段三:20世纪90年代后;特点: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

【解析】

【详解】

依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来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的状态。把美国经济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原因是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新科技成果等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原因是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债务增加,成为最大的负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原因是美国对社会经济进行了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一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等。

7.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出现1990年经济状况的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突破苏联模式B.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见成效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0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导致改革效果不佳,因此出现了1990年的经济负增长状况,选项C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突破苏联模式,不符合史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赫鲁晓夫改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英国脱欧,使欧洲走向联合的态势受到挑战,成为近年的国际时政热点问题。

材料一: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大事年表

材料二: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经沦为二等发达国家,与西德和法国的差距拉大,加入欧共体有功于挽救衰败的关国经济。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义政策进行战略收缩,关类同盟关系进入低位,美国也是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才加入欧共体。

材料三:对英国而言,与其与危机重重的欧盟拥绑在一起,不如尽早在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所以,英国现任首相特需莎?梅一再强调,脱欧不等以孤立主义,也不意味着对全球化关上大门;甚至乐观地认为,摇脱欧盟束缚有于荚国更加全球化,成为自由贸易的“最强大最热情的倡导者”。

﹣﹣摘自《世界知识》第1695期(1)材料一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答案】(1)摆脱危机的拖累。

(2)变化:由入欧到脱欧;原因:①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②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③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④脱欧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⑤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⑥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内容“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摆脱危机的拖累。

(2)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和“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可知,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的变化体现在由入欧到脱欧;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由: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脱欧是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等。

9.(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美注……

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基本的反击”的真实目的。并简要分析两级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50年代后期开始的近半个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局面”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结束的主要原因(3分)【答案】(l)真实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分)

原因: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伞球战略;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市,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3分)(答出2点即可给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2)影响:世界被分割成两部分;严重破坏世界和平;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状态。(2分)原因;苏联解体。(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冷战政策的相关内容。材料一中“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的真实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伞球战略;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市,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

(2)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冷战结束的标志。50年代后期开始的近半个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局面”是指美苏争霸,其带来的影响是世界被分割成两部分;严重破坏世界和平;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状态。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结束,两极格局的瓦解。

考点: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两极下的竞争·冷战和热战·冷战政策;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两极下的竞争·冷战和热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和平与发展·告别雅尔塔·苏联解体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

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7月,苏联退出会谈。

——《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据材料,归纳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结合美国“援助”的本质及影响,概述你对苏联态度的理解。

【答案】理由: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理解:援助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加剧了美苏对抗,苏联拒绝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可知,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是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根据“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援助的本质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其影响是加剧了美、苏对抗。根据“7月,苏联退出会谈。”可知,苏联持反对态度,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素材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1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初中三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陈东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欧洲联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下面最有可能是其演说内容的是( ) A、“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原料、金属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B、“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方位本土。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 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 【解析】: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地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

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2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 (1)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试大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搜索:①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②两极格局的影响;③“冷战”的含义及表现 实战高考: 1.(08江苏单科)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3.(2009高考海南单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4.(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冷战的兴起 知识补充: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 “冷战”兴起的背景 (1)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 (2)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4)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5)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两国领导人的不信任和猜疑; (6)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冷战开始:

战后国际关系史第一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一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式、观看冷战视频。 [教学重点] 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终结原因。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 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国际格局的定义和类型,了解战后的国际局势,理解美苏两大阵营间的矛盾与争斗,掌握导致冷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和原因,深化对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认识。 第一节国际格局的定义及类型 一、国际格局的定义 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按照国际法,各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是平等的,但由于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的差距,又使它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平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总是处于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地位,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总是享有更多的决定权,被称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角或中心力量。一般而言,世界政治格局主角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首先,具有强大的实力,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等。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军事实力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手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其次,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一个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而是依附于大国或屈从于大国的压力,没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地位,是不可能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最后,具有制衡作用,影响全局。实力强大的行为主体在世界政治中举足轻重,但有时一些行为主体的实力并不强大,却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主要取决于一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影响力。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段,有时能够弥补实力的不足。 国际格局既是相对稳定,又是变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国际格局是由世界经济关系决定的。二是国际格局的变化还取决于在格局中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极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主角国家力量的对比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从长期看,有着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一旦主角力量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原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根本原因) (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 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①欧盟成立时间:1993年;使用单一货币:欧元;②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见知识点第24页;②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2)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 ★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一、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变动原因 1、第一次原因: 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

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 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

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 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 第一次: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 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

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 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

第四章 专题一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完美版

第四章总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单元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1、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 从经济发展看,稳定和高速到“滞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最突出,但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滞涨”状态; 从经济格局看,美国的经济霸主到三足鼎立;从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从政治格局看,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到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民族解放运动方面: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专题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战争期间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两国居主导地位,因此也叫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特点:两大阵营阵线对峙,(所以其内部矛盾服从于美苏矛盾) 斗争表现形式:冷战(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 2、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3、建立: 背景(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①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原因哪些? ②战后初期世界主要政治经济形势说明力量对比的变化。 A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西欧普遍衰落,欧洲中心地位丧失,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受到严重削弱(德、意、日作为战败国被挤出世界事务;英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失去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开始依附于美国,成为二流国家;法国虽恢复了大国地位,但从实力上沦为二流国家 ?美国的力量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C人民力量的壮大,战后出现两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更多的国家冲破资本主义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2)过程 雅尔塔会议(1943)—联合国成立(1945)—处置战败国(1946) 3)内容 ·重新划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建立联合国——是雅尔塔体系的维系机构 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 概况:时间:1945 总部:纽约初期操纵国:美国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地位: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为宗旨,反映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后来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第三世界兴起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人民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政策的讲坛。在21世纪,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应该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设问: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据此回答:(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同: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一些法西斯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都占领了两国国土。异: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德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对法西斯政府的处置不同,德国被彻底摧毁,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原因:美国战后势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和法西斯势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但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欧洲的既得利益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处于恢复之中。 (2)战后50-70年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比较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同原因。 日本更注重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美国在亚洲的两次侵略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7课美苏“冷战” 一、杜鲁门主义: ⒈“冷战”的含义: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 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1)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重点:欧洲 (2)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3)表现: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组织。 (4)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2、马歇尔计划 (1)时间:1948年(2)实施对象:欧洲 (3)目的:为了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加强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4)作用:P98 3、北约(1949年)、华约(1955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美苏争霸: ⑴第一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美国占据优势。 ⑵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势头,美国转攻为守。 ⑶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重新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入全面收缩。 (助记:美国:两头强,中间弱;苏联:两头弱,中间强。像鸡蛋) ⑷影响: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 定的局面。 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 (1)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结束了战后40多年来美苏在欧洲对峙的局面,打破了雅尔塔 体系。 (2)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的建立。) (3)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走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安宁,呈现出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科索沃战争: (1)概况:1999年春夏,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境内 科索沃省的“人权”为幌子,避开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 (2)结果和影响:南联盟丧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安理 会授权采取的军事行动。它给南联盟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目的是加强控制巴尔干。 三、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 局面。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 不可逆转的。 (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3)启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要加强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归纳: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导致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杜鲁门主义。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北大西洋公约》。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冷战政策。

主题: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中考历史部分主干知识 一.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 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因素: 1、经济实力(决定性因素); 2、科技的发展; 3、军事实力的变化; 4、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三、第三次演变有何特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建立的; 3、多极化格局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4、第三世界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三次变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①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 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解析:选D美国的建议是要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确立美元的主导地位,英国的主张是要继续维持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英美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故D项正确。 2.(2017·衡阳联考)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 B.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 D.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 解析: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间的金融组织,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并没有提到美元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最重要”表述不准确,没有对这五种货币进行排位,故D项错误。 3.(2017·宜昌调研)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解析:选C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自由贸易的趋势推动了奉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国经济发展,比重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计划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知识整理:

3.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及加强:(20世纪60、70年代出现,90年代以后加强) 4、冷战背景下美苏对华政策的演变 二、练习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是 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贸易竞争 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世界原料 2.下列关于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多极化为总体发展趋势 B.东方从属于西方再度出现 C.两极格局阻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美国一度成为世界霸主 3.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华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 4.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团体认为,如果能在欧洲消除贸易壁垒和增加自由贸易量的话,那么不仅可以为美国带来经济发展机会,而且会为全球资本主义的繁荣与稳定奠定基础。该委员会发表声明支持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欧洲复兴计划”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5.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掩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这里所说的“殖民化” 是指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6.《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 ①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②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③推行马歇尔计划④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 8.1963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实验。以下对美苏这些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②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④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A.②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9.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0.某同学对下表的解读、分析,正确的有()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中苏关系恶化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12.撒切尔政府在1983年大选获胜后的几年时间,积极开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撒切尔本人甚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六次高级会谈。这表明()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 C.美苏“冷战”格局的终结 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中考历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现代科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现代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 1.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这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下列关于“杜鲁门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B.美苏在希腊和土耳其发生战争 C.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其结束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苏联解体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D.东欧剧变 4.(2012·泰安模拟)右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暂时形成的政治局面,对此叙述 正确的是( ) A.一超多强 B.两极格局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5.2010年12月4日《广州日报》消息:韩朝炮击事件发生后,中国为避 免局势恶化,多次敦促有关方保持克制,建议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朝鲜 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六方会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 政治格局的( ) A.两极化 B.单极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6.世界民用航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的总装线在法国,而部件生产商则遍布世界各地。这说明( ) A.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化 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7.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主角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 C.高新科技 D.发展中国家 8.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以下对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B.地区冲突不断 C.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D.强国主导,受益不均 9.英国人肖恩·马洛尼说:“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 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文中的“它”是指第三 次科技革命中的 (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技术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经典材料类试题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经典材料类试题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及走向;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 日本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大国通过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建立了国际政治关系体系。这一体系对于战败国来说是极为苛刻的,不仅是对战败国人民肆无忌惮的掠夺,也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新战争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华网(2010-5)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三 有学者针对20世纪60-70年代的变化局势指出:“国际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 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之一。在建设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是推动国际格局、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是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问题:(27分) (1)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国际格局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实质目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中国“是推动国际格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影响的看法。(15分) 答案: (1)20世纪国际格局经历了由一战后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再到多极化发展的历程(4分) (2)马歇尔计划;(1分)实质目的是以经济手段帮助西欧的资本主义以对抗东欧的社会主义;(2分)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1分) (3)中国作为世界上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能维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2分)中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以维护和平发展为己任,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2分) (4)(15分)本小题采用SOLO 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东盟标志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