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

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

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
马铃薯“”试验总结报告

滴灌马铃薯施肥方案

滴灌马铃薯施肥方案 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通过种植商的共同努力,我国滴灌马铃薯的生产水平获得了长足进步,平均单产都达到了2.5吨,最高的能达到3吨甚至更高。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两年在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1、结薯晚、结薯少。 有部分基地的马铃薯结薯晚(有的甚至到8月初才开始结薯),结薯数在3个左右。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气温、水分含量的差异及养分管理的差异都可能造成结薯少,结薯期(出苗后25-45天)如果遇高温或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会导致结薯数量少并且匍匐茎容易徒长形成二次生长;另外,如果土壤里可利用的磷缺乏,也会造成单株结薯数量减少。 2、成熟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中后期营养生长过盛,枝叶徒长,影响了地下部分的生长,最后不仅降低了产量,还造成干物质含量降低,影响了品质和销售价格。原因是氮肥施用量过多,而其他元素如钾和磷的施用量偏小。 3、品质差。 表现为:薯块畸形,内部品质、耐储藏性差,烂薯率高。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的不均匀及营养元素如钾、钙等缺乏。

4、微量元素缺素症普遍出现。 这几年田间表现的微量元素缺素症有缺硼、缺锌、缺锰、缺铁等。 二、调整思路: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原因上来分析,大多数都是与养分不平衡有关系,都可以通过改善马铃薯的营养管理措施也就是施肥方案来解决。 根据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结合SQM在世界各地多年的作物营养管理实践,给出以下几点施肥方面的调整意见: ●在追肥中增施利用率高的可溶性磷肥。 磷是一种很重要的大量元素,在马铃薯生长前期施用可以促进生根结薯、增加结薯数量,在生长中后期施用磷肥,能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植株自然衰老(与氮的作用正好相反)促进养分向地下部分转移。 建议在现蕾期(一般在6月底)每亩施用水溶性的磷肥古米磷(12-61-0)5kg,以保证结薯期对磷的需求,保证结薯数量; 在后期最后一次追施钾肥时,选用含磷的水溶肥战甲(12-6-40)4Kg,以降低氮对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平衡地上地下部分生长; 在8月中旬追施3公斤磷酸二氢钾,进一步控制植株长势,促进植株自然老化和加速干物质的积累,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指标。 ●减少氮肥的总施用量,增加钾的用量。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其是对钾的需求很大,据荷兰马铃薯顾问基金会数据,每生产一吨薯块,需要的养分是N 5 kg,P2O5 2 kg,K2O

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

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项目 一、研究内容 针对四子王旗的马铃薯重茬种植,促使马铃薯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且病情逐年加重的趋势等情况,开展马铃薯轮作倒茬试验研究。本试验针对目前四子王旗马铃薯连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在连作田上进行轮作倒茬试验,比较不同轮作方式、不同种植类型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肥力、病虫害、马铃薯产量和轮作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应马铃薯轮作倒茬的最佳倒茬作物,为马铃薯田建立合理的用养制度,为提高我旗马铃薯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计划实施方案 在我旗马铃薯重茬严重地区选择旱地、水地和膜下滴灌三种不同种植类型的具有代表性地块,进行轮作倒茬试验,试验分一年轮作、二年轮作、三年轮作,轮作的作物选择种植向日葵、小麦、玉米、草谷子、油菜籽、莜麦,试验设三次重复,马铃薯品种为克新一号。各试验田管理措施相同。试验期间分别对每个试验田块的土壤养分、马铃薯病虫害及轮作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 其中,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有机质,K2Cr2O7-H2SO4法;速效氮,碱解扩散法;速效磷,NaHCO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对马铃薯病害情况的测定,采用每

亩多少染病株计数;对试验田作物实收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平均亩产,对比不同轮作方案对作物经济效益的改变;对试验田马铃薯的株高、开花情况、芽眼个数、芽眼深浅等性状进行定期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轮作作物对下年度马铃薯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比较分析,从而筛选出适应马铃薯轮作倒茬的最佳倒茬作物。 三、试验预算 试验计划4年完成,共计投入300万元。试验每年种植108亩,每年计划投入75万元。

第六章 马铃薯

第六章马铃薯 第一节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 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 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 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 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实行春、秋二季栽培。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 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 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附件21 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将病源的数量减到最少,生产合格的种薯。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以目测为主,比实验室操作简单,易于执行,比收获后和库房检测范围大,能够实时掌握种薯生产整体情况,对质量控制作用效果显著。影响种薯质量最重要的是病毒和细菌病害,它们在植株上引发一系列症状,应用这些症状进行质量诊断很实用也很方便,在大田种薯繁育中,检测的灵敏性要求不像检测母株时那么高,此时观察症状就成为除去感染植株最迅捷的方法。 1田检种类 狭义的田间检验指的是由第三方监督检测单位进行的监督检验。广义的田间 检验根据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分为以生产为目的的检测(自检)和以质量评价为目的的检测(监督检验),前者执行单位为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后者为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单位,二者并重。自检与监督检验依据相同的标准“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 ”,先自检后监督检验,生产单位通过自检降低田间病害比率,以达到所生产级别种薯的最低要求,然后检测或监督管理单位通过田检评价种薯生产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不同目的的田检其检测技术细节有很大差异,自检具有及时、全面、细致的 特点,即在整个生长季节不问断执行全田检测,每一个有异常的植株需要对全株进行详细观察。监督检验具有客观、准确、高效的特点,即抽查检测要有代表性,在规定的时间段仅有的几次检测结果能真实反应全田基本质量状况。无论自检还 是监督检测的田检员,都要在检测前详细掌握被检田块的基本信息。 1.1检测内容 马铃薯对许多的病虫害非常敏感,这在所有马铃薯生长的地区都是一样。有些病虫害通过土壤传播的,也有的可以通过种薯传播。许多传播广泛的病害被视 为质量病害,例如晚疫病、疮痂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胫病、镰刀菌病害以及一些病毒性病害。这些质量病害在种薯中只能允许非常低的感染率。除了质量病害

马铃薯块茎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马铃薯块茎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介绍了衡量马铃薯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并分析了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长条件等,以期为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品质;影响因素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Solanaceae L.)茄属(Solanum L.)草本双子叶植物,是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除作为粮食蔬菜外,马铃薯还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和多种家畜家禽的优良饲料。马铃薯的价值与块茎品质紧密相关,且主要取决于块茎成分。马铃薯块茎鲜重的24%左右是干物质,以淀粉为主,另外,还包括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等物质。 1马铃薯品质性状概况 淀粉是衡量马铃薯品质的主要指标。块茎鲜重的18%左右是淀粉,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0%,直链淀粉约占20%。马铃薯淀粉结构松散、结合力弱,含有天然磷酸基团,这些特点使其具有糊化温度低、糊浆透明度高、粘性强的优点,因此,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马铃薯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左右,包括游离氨基酸和酰胺酸,纯蛋白质含量仅占粗蛋白质含量的1/3 ~ 1/2[2]。马铃薯块茎蛋白质大部分可溶于水,属于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需要基本相符,容易吸收和利用。马铃薯虽然不是生产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但目前块茎蛋白质含量已经成为衡量马铃薯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马铃薯块茎糖分主要以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和蔗糖为主,其含量在低温储藏期间会增加。马铃薯食品加工业对油炸薯条(片)加工原料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要求不高于鲜重的0.4%。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块茎中的还原糖会与含氮化合物的α-氨基酸之间发生非酶促褐变的美拉德反应,致使薯条(片)表面颜色加深为不受消费者欢迎的棕褐色[3]。因此,还原糖含量的高低成为影响炸条(片)颜色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马铃薯能否作为加工原料最为严格的指标。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 学号:222015326052011 姓名:龚诗杰 指导教师:赵勇 2017年1月1日

目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1)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1) (一)品种选择 (1) (二)种薯切块 (2) (三)确定播种期 (3)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3) (五)播种方法 (3) (六)合理密植 (4) (七)田间管理 (4) (八)肥水管理 (5) (九)病虫害防治 (5) (十)适时收获 (6) (十一)收获方法 (6) 三、参考文献 (7)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在推广异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的品种。 30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4号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56、鄂783-l、鄂芋1-号、安薯56等目前正在加速繁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左右,茎秆粗壮,茎紫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60d左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17.70%,淀粉含量14%左右,还原糖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含量13.6mg/100g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产量表现:2002-201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35000kg/hm2,比早大白增产25%左右,商品率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一般产量37500kg/hm2,高产可达52500kg/hm2以上。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作者:黎国荣 来源:《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 摘要: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对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地膜覆盖、滴灌系统的铺设、水肥管理、病 虫害综合防治、产品收获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为师宗县冬早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 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水肥管理;虫害防治 师宗县五龙乡低热河谷槽区,终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雨热 同期,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20 ℃,最高气温29.9 ℃,平均最低气温9.7 ℃,年平均降雨量1204.6 mm,气温、日照、水、土壤都适合冬马铃薯的生长。目前, 师宗县马铃薯灌水绝大多数 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木是指把滴水器铺于地表, 农膜覆盖其上,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栽培技木, 滴灌带利用管道系统供水, 让马铃薯根部供水成滴状、缓慢、均匀, 定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 使马铃薯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地膜覆盖则进一步减少了马铃薯根部水 分的蒸发, 比漫灌节水20% ~ 60%以上、节肥40%以上,增产20%以上,同时改善了马铃薯的品质, 提高了商品率。 1 品种选择与催芽 1.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脱毒马铃薯优良品种, 如合作88 号、会-2 号、宣 薯3 号、威芋3 号等。 1.2 种薯催芽 目前马铃薯催芽主要有3 种方式: 一是先把种薯切块, 再覆土催大芽, 然后播种;二是先 整薯直接催大芽, 再带芽切块播种。三是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整薯催小芽, 并切块, 再覆土 催大芽, 播种。第一种方法催芽过程中常常出现烂芽现象, 发芽一般只有 90% 左右,但芽质量 较好, 有须根系长出, 田间出苗率较好。第三种方法催芽效果最好, 粗壮芽率可达100%, 须根 系发育较多, 并且一些匍匐茎也已长出, 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好, 增产和早熟效果明显。 2 膜下滴灌技术 2.1 整地与基肥施用 马铃薯靠地下茎膨大形成经济产量,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好、结构疏松的轻砂壤土。深耕犁耙, 要求达到地面平整, 土壤细碎,做到深、松、平、净待用。由于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 高产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 ~ 3000 kg, 有机肥包括圈粪、堆肥、土杂肥、厩肥等, 施 肥前应使肥料充分腐熟。 2.2 滴灌带选择 滴灌带上的滴头流量、间距以及滴灌带布设间距是影响滴灌效果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土壤质地、马铃薯栽培方式、支管间距等因素合理选取。砂土地应选择流量为2.1 ~ 3.2 L/h、滴孔

【CN109872623A】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3759.2 (22)申请日 2019.03.02 (71)申请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130124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 号 (72)发明人 王忠伟 李闯 李玉秋 王洋  谭化 张海燕  (51)Int.Cl. G09F 7/06(2006.01) G09F 7/08(2006.01) G09F 7/1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属于农业种植领域。该装置包括:基杆,其上开设有安装孔;埋设器,其包括压套、冲击块、冲击弹簧、限位器和导向弹簧,压套内具有一收纳腔,收纳腔内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导向面;限位器包括与让位孔相配合的让位杆,让位杆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面;支架,其包括挂杆和固定杆;以及,标识牌,设置在挂杆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通过按压压套,压套压缩冲击弹簧,当限位器的让位杆伸进让位孔时,冲击弹簧带动冲击块加速冲击限位器,从而使基杆深入土壤中。整个过程不与冲击块接触,避免了误伤工作人员的可能性, 操作较为方便。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2页CN 109872623 A 2019.06.11 C N 10987262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72623 A 1.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杆,其上开设有安装孔; 埋设器,其包括压套、冲击块、冲击弹簧、限位器和导向弹簧,所述压套内具有一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压套的下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贯通至所述收纳腔内,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基杆相配合,所述冲击块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导向块的上方,所述冲击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收纳腔内、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冲击块上,所述冲击块的下端开设有让位孔;所述限位器包括与所述让位孔相配合的让位杆,所述让位杆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面,所述限位器的底端开设有弧形的偏转面,所述导向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收纳腔内、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限位器上; 支架,其包括挂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以及, 标识牌,设置在所述挂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面为非对称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包括钻杆和立杆; 所述钻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连接杆、扩张段和钻土段,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扩张段具有由上至下向外扩张的扩张面; 所述立杆下端开设有扩张槽,所述扩张槽内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扩张槽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地开设有扩张口,所述内螺纹位于所述扩张口的上端,所述内螺纹的上端开设有让位腔,所述让位腔贯通至所述扩张槽,所述连接杆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所述扩张槽与所述扩张段相脱离;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脱离,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让位腔内,所述扩张槽的下端与所述扩张面相抵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安装孔螺纹配合。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田间实验标识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磁铁,所述吸附磁铁铰接在所述挂杆上,所述标识牌吸附在所述吸附磁铁上。 2

亩产万斤马铃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春季马铃薯亩产万斤栽培新技术 该技术适宜河南省内 马铃薯一直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08年命名为“马铃薯年”,马铃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马铃薯被列入继玉米、小麦和稻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被国际粮农组织美誉为《被埋没的宝物》。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对马铃薯的补贴力度,是唯一既是蔬菜又是粮食的作物,同时自2010年12月1日起凡是整车装有马铃薯的车辆,全国范围内公路免收过路过桥费用。 一、种薯选择标准: 适合河南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中薯5号、克新6号、荷兰15号、郑薯6号等,即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是当前较好的早熟品种,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二、种薯处理标准: 1、选择无外伤、无病、无痕皮鲜亮的马铃薯整薯做薯种(不采用传统的切片方法),凡薯皮龟裂、畸形、尖头、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冻、老化、薯块变形等,则应坚决淘汰,同时进行种薯处理前要1-2天凉种,利于碰伤的伤口愈合,利于精良农业高产液的吸收; 2、单个薯种重量2两左右最佳,通常最大不超过3两;

3、配制高产马铃薯浸种液(高产浸种液+生物拌种肥),要求兑清水配制,一般情况下10斤高产液处理300斤种薯的标准; 4、先将选好的种薯置于阳光照射不到的场所(室内),并在堆积种薯的地面上铺设塑料薄膜,尽可能防止“马铃薯高产浸种液”流失,使“浸种液”可以均匀分布在种薯表面,种薯铺3层为好,然后用喷雾器将配制好的“马铃薯高产浸种液”向种薯均匀喷洒,或者将种薯直接放在配制好的“马铃薯高产浸种液”的大容器里浸浴的方法处理,控制用水量,确保“浸种液”用完,避免浪费或影响效果; 5、用塑料薄膜或者草苫或者麻布覆盖在已经喷洒过的种薯上,防止“马铃薯高产浸种液”蒸发; 6、24小时后,种薯表面干燥时既可用于播种; 三、整地、施肥标准 1、选择冬季撂荒,前茬没有种过土豆、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不易重茬,轮作时间是3年),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排灌设施齐全,微酸性的沙壤土地块; 2、冬季深翻土地,尽机械能力深翻,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的膨大,翻地前施入有机肥2-5方每亩,猪粪最佳、其次牛粪(若有机肥少时,可在播种时施于播种沟内),同时深翻前施复合肥(每亩标准是尿素100斤、过磷酸钙300斤或者70斤二胺、硫酸钾100斤),忌施氯化钾,深翻前施足基肥。冬季视土壤墒情,土壤干旱时一定要先浇水后施入以上标准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然后深翻土地越冬。 3、施肥参数,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

马铃薯试题

1. ______在我国栽培马铃薯面积最大 A 四川省 B 辽宁省 C 山东省 D 陕西省 2. 根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的气候,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划分为___个马铃薯栽培区 A 1 B 2 C3 D 4 3. _____指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 A地上茎B地下茎C匍匐茎D块茎 4. 在块茎萌芽时, _____最先萌发 A 侧芽B幼芽 C 顶芽 5. 马铃薯的全生育过程划分为____个生育时期 A 三B四C五D六 6. _____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7. _____ ℃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A30 B25 C15 D10 8.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以_____最多 A钾B氮C磷 9. _______期养分供应决定薯块大小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10. _______期供肥好坏将决定薯块数量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11. 马铃薯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生育期短,应以基肥为主,基肥的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_______以上。 A 20% B 30% C40% D70% 12. ______需水量最多 A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 B 芽条生长期C苗期 13. 贮藏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1—4℃,最高不得超过_____℃。 A 0 B 7 C 15 D 25 14.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不包括_______ A 叶片B茎C块茎D根 15. 马铃薯粉痂病主要为害不包括_______ A 叶片B茎C块茎D根 二、判断题 1. 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2. 马铃薯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非洲 3.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4. 地上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能形成一棵新的植株。 5. 马铃薯为异花授粉作物 6. 通常马铃薯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 7. 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平衡期开始,即进入块茎增长期 8. 马铃薯性喜热,耐高温 9. 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以pH5.5—6为最适宜,实际在北方的中性甚至偏碱性土壤上

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

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 一、试验名称 马铃薯3414肥效田间试验 二、试验目的及其依据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钾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本次试验母的为探索不同肥料在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马铃薯最佳施肥方案。 三、试验时间和地点 1.试验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3月 2.试验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试验田 四、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 五、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富岛产尿素(含N46%)、硫酸钾肥(含K50%)、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12%)。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荷兰15号马铃薯 六、试验方案设计 1、设计方法:本试验采取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414试验方案,以N、P、K三个因素为基础,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主,建立4个施肥水平,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14个处理,各处理设计见表1。 马铃薯 3414 肥效试验处理设计 表1 单位:kg/666.67M2 试验编号处理N P2O5K2O 1 N0P0K00 0 0 2 N0P2K20 6 16

3 N1P2K27 6 16 4 N2P0K214 0 16 5 N2P1K214 3 16 6 N2P2K214 6 16 7 N2P3K214 9 16 8 N2P2K014 6 0 9 N2P2K114 6 8 10 N2P2K314 6 24 11 N3P2K221 6 16 12 N1P1K27 3 16 13 N1P2K17 6 8 14 N2P1K114 3 8 采取回归最优设计,重复三次,随机排列,小区长6.7M,宽3M,小区面积20M2。 2、施肥方法:基肥:60%的氮肥,40%的钾肥,全部磷肥。苗期施10%的氮肥, 10%的钾肥。现蕾期施30%的氮肥,50%的钾肥。 3、试验处理:各个处理按统一规格摆种,即:行距0.4M,株距0.3M,并随手压 种,使种薯与免耕田厢面上的松土充分接触,以利扎根出苗。摆放后用些碎土盖 种撒上肥料(均匀撒在种薯之间),后均匀盖上稻草且不露光即可(稻草量按 650kg\666.67M2)。且区行距边缘各留0.2M、株距边缘0.15M不摆种。按小区 20M2折算用种量160块。 七、进度安排及起止年 2012-2013年两年 八、预期效果 试验产量预计 试验小区产量统计表 表2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重复 Ⅰ Ⅱ

马铃薯简介

马铃薯简介 一、历史渊源 1.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2.历史起源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

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依据

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依据 1 田间设计 参试品种数量、对照品种、小区排列方式、重复次数、种植密度、小区面积等。 2 气象和地理数据 2.1 气温:生长期间月平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 2.2 降雨量:生长期间降雨天数、降雨量及分布。 2.3 初霜时间、终霜时间。 2.4 纬度、经度、海拔高度。 3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栽培管理 3.1 基本情况 前茬、土壤类型、耕整地方式等。 3.2 栽培管理 播种方式和方法、施肥、中耕除草、灌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同时,记载在生长期内发生的特殊事件。 4 物候期 调查3个小区,取3次重复平均值。 4.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4.2 出苗期:小区出苗率达50%的日期。开始出苗后隔天调查。 4.3 现蕾期:50%的植株现蕾的日期。开始现蕾后隔天调查。 4.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开始开花后隔天调查。 4.5 成熟期:小区50%的叶子变黄的日期。在生长后期每周调查两次。 4.6 收获期:块茎收获的日期。 4.7 生育期:出苗期到成熟期的天数。 5 植株形态特征 5.1 茎颜色:绿色、淡紫色、红褐色、紫色、绿色带褐色、紫色网、褐色带绿色网纹等。 5.2 叶片颜色: 浅绿色、绿色和深绿色。 5.3 花繁茂性:在现蕾期到盛花期记载。分为:无蕾、落蕾、少花、中等和繁茂。 5.4 花冠色:盛花期上午10时以前观察刚开放的花朵。分为:白色、淡红色、深红色、浅蓝色、深蓝色、浅紫色、深紫色和黄色。 5.5 结实性:分为:无、少、中等和多。 5.6 匍匐茎长短:分为:短、中等和长。

6 田间性状 出苗率按小区调查,其他性状随机调查3个小区,每小区调查10株,共30株,取平均值。 6.1 出苗率:小区内出苗植株占播种穴数的百分数,现蕾期调查。 6.2 主茎数:从地下直接生长的茎数,团棵期调查。 6.3 株高:土壤表面到主茎顶端的高度,盛花期调查。 6.4 收获株数:每小区的收获植株数。 7 块茎性状 7.1 块茎外观性状调查 7.1.1 块茎大小整齐度:不整齐、中等和整齐。 7.1.2 薯形: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椭圆形和长椭圆形等。 7.1.3 皮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褐色、粉色、红色、紫红色、紫色、深紫色和其他。7.1.4 肉色:白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红色、淡紫色、紫色和其他。 7.1.5 薯皮类型:光滑、略麻皮、麻皮和重麻皮及其他。 7.1.6 块茎芽眼深度:芽眼与表皮的相对深度,分外突、浅、中、深,深度<1mm为浅、1~3mm 为中、>3mm为深。 7.2 块茎经济性状调查 收获时所有重复所有小区均调查。 7.2.1 小区产量:收获时称重。 7.2.2 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数量,收获时调查。 7.2.3 单株块茎重:收获时调查。 7.2.4 单薯重:用单株块茎重除以单株块茎数计算求出。 7.2.5 商品薯率:收获时块茎按大小分级后称重,计算商品薯率。 鲜薯食用型品种:单薯重50g(含)以上为商品薯;薯条加工型品种单薯质量150g(含)以上为商品薯;薯片加工型品种单薯直径4-10cm为商品薯。 7.2.6 比重:收获后1周内用水比重法测定。按每品种大、中、小块茎比例,从每次重复中取混合样品5kg,分别称出空气中块茎质量m1和水中块茎质量m2,按式(1)计算: 比重=m1/(m1-m2) (1) 7.2.7块茎干物质含量:根据比重查Mepkep干物质含量表。 7.2.8 块茎口感或风味:生产试验收获后,各试验点组成15人块茎口感评价小组评价每个参试品种的口感和风味。每个品种取中等大小块茎15个,蒸熟后,品尝打分,10分制,1分为最差、10分为最优。计算平均分值后,3分及以下为口感差,>3≤6分为中,>6分为优。

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三、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地 1、要选择土层深厚(40公分以上),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地势较平坦,水源方便充足,无内涝的地块。 2、选择PH5.5~8.0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或沙壤土。 3、马铃薯要尽量避免重茬,尽量避免与茄科作物(西红柿、茄子等)和根茎类作物(甜菜等)连作。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是马铃薯的良好前茬。 (二)整地 选定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以夏秋翻为最好),深度要达到30-35厘米左右。翻后施肥耙平(顺翻横耙或对角把),做到地平、土细、上实下虚,疏松保墒,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选种 1、根据种植目的,依据市场的需求、价格,选择种植不同的马铃薯品种。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马铃薯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一号、夏波蒂、底西瑞。 2、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与种植方式,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3、选择真正脱毒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原种或一级种薯作种薯。(四)切种 播前10天左右种薯出窖。播前2-3天切种。切块40-50克,机播以近正方形为好。切刀用75%的酒精或0.4%的高锰酸钾液认真消

毒。切后及时拌种。方法是:10000公斤薯块用3公斤78%科博加5公斤70%甲基托布津(或5公斤50%多菌灵)加100公斤滑石粉均匀拌种。为预防早期低温冷害,促进根系发育,可用30毫升海绿素拌150公斤种薯。装网袋后小垜防雨通风。切种薯严把消毒关,防止细菌感染。 (五)播种 1、播种时间:土壤10公分深处温度6-8度(固阳地区4月28--5月10日)为最佳播期。 2、播种深度:种子播在地平面下8-10公分处为宜,覆土13-15公分为宜。土壤湿度大和膜下滴灌可适当浅播。 3、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用途决定,商品薯每亩3200-3500珠左右,种薯5000珠左右。 4、播种方法:90公分大垄单行密植或90公分大垄双行小行距40公分地膜种植。 (六)施肥 1、施肥原则 按照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大、中量元素肥和微量元素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全营养施肥。 2、施肥的根据 (1)实践及试验数据提供,生产一吨马铃薯需纯氮5公斤、纯磷2公斤、纯钾8公斤、纯镁2公斤、纯钙0.5公斤、纯硫0.5公斤、纯硼10克、纯锌50克、纯锰50克、纯铁10克、纯铜2克。

马铃薯生育期划分

如何计算马铃薯的生长生育期? 马铃薯一生中,大致可分为6个生长发育阶段。 (1)马铃薯发芽期(按茎萌芽至出苗) 块茎发芽至播到地里长出幼苗为发芽期。生长中心是根和芽的生长。此阶段幼苗生长粗壮程度和根系发达与否,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后期生长。 (2)马铃薯幼苗期(出苗至现蕾) 出苗至顶端用内眼看得清花蕾时为幼苗期。约需20一40天,生长中心是发根和长叶。这是植株生长非常迅速,出苗后约2 0天左右,便可看到花蕾,叫做现蕾。与此同时,地下部的甸甸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开始膨大成幼小的块茎。 (3)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现蕾至始花) 现蕾15~20天后开始开花,地下茎的顶端相继膨大形成块茎,直径一船在1~3厘米,此阶段称为块茎形成期。此时,植株已由单纯的营养生长期过渡到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物质积累并行的时期。由于养分供不应求,地上茎时生长暂时受到一定的抑制,表现出主茎生长缓慢。如果肥料充足,这种现象约10天左右。否则,时间延续很长,甚至就此停止生长。 (4)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 从始花块茎形成至盛花末期块茎基本停止膨大为块茎增长期。此阶段马铃薯开花、茎叶增长和块茎膨大同时进行,是马铃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全盛时期。其茎叶生长速度、叶面积和茎叶重达到最高峰;块茎增长的速度为块茎形成期的5—9倍,一窝马铃薯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天可增加20一50克。是决定抉茎大小和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5)马铃薯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黄) 末花期,马铃薯价格行情地上茎叶生长基本停止,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衰老变黄,开始枯萎,块茎大小基本定型,进入淀粉积累阶段。此阶段以淀粉积累为中心,蛋白质和灰分的积累也同时进行,只有糖分和纤维素相应减少。淀粉积累直至茎叶全部枯死才停止。 (6)马铃薯块茎休眠期(完全成熟或采收) 一般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即使给以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会很快发芽的现象,便叫马铃薯休眠。这是马铃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实验10 马铃薯

实验10 马铃薯、甘薯形态观察与类型识别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马铃薯的形态,掌握其形态特征。 2. 认识甘薯的形态,掌握其形态特征。 二、材料与用具 1.材料: 标本区马铃薯、甘薯植株标本。 2.用具: 钢卷尺、锹、小铲 三、内容说明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1.根 用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用种子繁殖的根系为直根系。须根系分两种: (1)在初生芽的基部靠薯处紧缩在一起的3~4节所发生的根,称为初生根或芽眼根。该类根分枝能力强,为马铃薯根系的主体。 (2)在植株生长期间,在地下茎节处匍匐茎的周围发生的根,称作匍匐根或后生根,该类根吸收作用强,特别是吸收磷的作用很强。 马铃薯的根系大多分布在土壤表层30cm内,最初以与地面倾斜的方向向下生长,横展到30~60cm后,折向垂直地面下扎,深的可达120cm以下。 2.茎 马铃薯的茎具有多态性。一般分成4类: (1)地上茎。它由块根芽眼抽出地面的枝条形成,是植株地上部的主体。地上茎具节和棱形,三角形的节间,节间的棱上往往有直线的或是波状的翅。地上茎的节可产生不定根,并可产生分枝。地上茎内多汁,色紫或绿,一般早熟品种高40~70cm,中晚熟品种高80~120cm。其高度与品种和肥水条件有关。 (2)地下茎。它是主茎的地下部分,因无色素,呈白色或黄白色。地下茎也由节与节间构成,节间可产生分枝形成匍匐茎和块茎。 (3)匍匐茎。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萌发而成,是形成块茎的部位,一般水平生长。匍匐茎是块茎的前体,约50%左右的匍匐茎可膨大为块茎,因此匍匐茎多,块茎也多。 (4)块茎。是缩短而变态的茎。当匍匐茎顶端停止了生长,它的髓部韧皮部及皮层的薄壁细胞分生扩大,并有大量的淀粉积累,这样就使匍匐茎的顶端膨大形成了块茎。 块茎具地上茎的各种特性。在块茎生长初期,上着生鳞片状小叶,缺乏绿色素,至块茎稍大后,鳞片状小叶雕萎,残留下月芽状的叶痕,称作芽眉。芽眉向内凹陷成为芽眼,呈2/5、3/8或5/13的螺旋状,排列在块茎上,与地上茎的叶片排列相同。 另外,块茎上的芽眼数与地上部主茎的节数相等。每个芽眼内有3个或3个以上末伸长的芽。中央的芽较突出,称为主芽,其余的称副芽。块茎发芽时,主芽先萌发,副芽多呈休眠状态,当主芽或主芽所生的幼苗死亡后,副芽才萌发,这是在一个芽眼内的顶端优势。整个块茎也存在顶端优势,顶芽先萌发,尾部的芽后萌发,顶芽发芽快且壮,尾部芽一般要晚3~5d才能萌发。 块茎表面有气孔,称为皮孔,它们是用来与外界交换气体的。粘重阴湿的土壤,由于通气性差,气孔不得不向外突出,形成粗糙的小疙瘩,不利于防病和提高商品价值。 块茎有球形,长筒形,椭圆形、卵形及不规则形。这是由于块茎在形成过程中细胞向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详解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