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濮阳市地下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

地下水资源通常是指作为工农业和生活水水源使用的地下水。生产和生活需要利用而又可能利用的地下水,统称地下水资源,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水质较优、不易被污染、动态稳定、调蓄能力强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比如区域形成大规模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严重地质灾害。为了合理地、长期地使用地下水资源,在开发之前,一般均应对其量和质作出评价,以便据此制定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规划。

一、我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埋深、动态变化)

濮阳市地处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据濮阳气象站1954—2005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08.3毫米,蒸发量1678.0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067.6毫米(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仅204.5毫米(1966年),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而蒸发以5—6月份最为强烈。

气象条件决定了濮阳市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濮阳市是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仅为7.53亿立方米,居全省的第14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1立方米,仅相当于全省的1/2,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一般干旱年缺水1.89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缺水2.96亿立方米。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及降水时空变化的影响,并且无蓄水工程,濮阳市的地表水资源实际可利用量很小,除引黄供水之外,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是濮阳市重要的供水水源。特别随着我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加上水环境和水质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市地下水资源来源主要是浅层地下土层贮藏的地表渗水,以北金堤为界,黄河流域因受黄河侧渗的影响,地下水补给及时,水位偏高,一般在2--8米。海河流域因超采严重,加上外来水源少,补给欠缺,造成全市地下水量严重下降,已形成我省豫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北金堤以北的海河流域,漏斗区面积181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最深地下水埋深南乐寺庄乡达30米,平均埋深23米(上世纪70年代平均埋深7米,90年代平均埋深20米,水文局提供)。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是地下水采补均衡状态的直观表征,也是检验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案执行情况(效果)的客观依据。为了给濮阳市区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自1989年起,市节水办在濮阳市区(城市规划区)建立了地下水动态

观测网,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观测,取得大量观测数据。

以下是濮阳市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多年动态变化情况:

(一)、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动态演化过程

1、1989年以前的动态变化情况

据有关资料,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区农田井灌的发展,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位埋深一般4—7米,在市区西南部王助一带出现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10米。

1979年第一濮清南引黄灌溉补源工程发挥作用,马颊河以东现中原油田基地及附近引黄灌溉的区域,地下水水位回升,1982—1985年达到最高水位并处于稳定状态,水位埋深1.5—3.0米;其他井灌区地下水水位仍有下降,水位埋深6—12米,王助一带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12—14米左右(见附图1)。

1985—1989年,由于濮阳市的建设和迅速发展,地下水城市开采量急剧增加,浅层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2—8米,年均下降幅度为0.5—2米,以中原油田基地下降幅度最大。1989年市区浅层地下水埋深6—17米,最大埋深区仍在王助一带(见附图2)。

2、1990—1999年的动态变化情况

据1989年12月至1999年12月水位下降幅度等值线图(见附图3),除王助乡西郭寨附近略有回升外,市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在这一时期,城市集中强开采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地下水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以新市区北部为中心,覆盖新市区、油田基地和

西部化工区的近似椭圆或纺锤形水位大幅度下降区(指年均降幅0.5米以上),水位下降幅度5—12米,其中,西部化工区降幅5—6米左右,油田基地降幅6—12米,新市区降幅6—10米(最大降幅12.8米)。城区以外区域,水位下降幅度较小,一般为0—6米,其中,王助乡0—6米,胡村乡、孟轲乡和岳村乡4—8米。

1999年地下水水位埋深12—24米左右,最大埋深区已由王助一带移至新市区(见附图4)。

3、2000—2008年的动态变化情况

据1999年12月至2008年12月水位下降幅度等值线图(见附图5),这一时期,市区西部,即大致在桑新庄—西郭寨—铁丘—马湖以北、京开大道以西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西部化工区为中心、半径约6公里左右的近圆形水位下降区,降幅2—12米,中心最大降幅13.3米;京开大道以东区域和桑新庄—西郭寨—铁丘—马湖以南区域,水位基本持平(略有下降或略有回升),升降幅度±1米左右。年均降幅超过0.8米的大幅度下降区,为图中4.5米下降幅度等值线(大致沿太行村—孔村—油辛庄—胡村—裴王合—前漳消—皇甫村南)所包围的区域,即以西部化工区为中心、半径约4公里左右的近圆形区域。

从多年水位动态曲线图也可以看出,市区西南部、新市区东部及京开大道以东区域,与1990—1999年期间的水位下降趋势明显不同,1999年以后水位下降势头趋缓并达到动态稳定,局部地区如油田基地南部还略有回升(见附图6、附图7)。而在西部水位下降区,特别是大幅度下降区,与1990—1999年期间的水位下降趋势相比,1999

年以后水位下降仍保持原来的趋势甚至还有所增大(见附图8)。

2008年水位最大埋深区已由新市区移至西部化工区,最大水位埋深30米左右(见附图9)。

(二)、浅层地下水渗流场(降落漏斗)的演化过程

濮阳市建市之初,王助—铁丘—胡村—许村已存在一个因农田井灌开采而形成的较浅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或“水槽”),漏斗中心在王助—铁丘;在市区西部马新庄、皇甫、孔村一带和中部王庄、赵村、贾庄一带(现油田基地及附近)是两个高水位区(见附图10)。

由于濮阳市这一新兴城市的建设,新市区和油田基地城市集中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巨大影响很快显现出来,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1989年新市区东南部和油田基地东南部已形成城市开采降落漏斗区(或“水槽”),与原来的漏斗区相连,市区形成一个“Y”字型漏斗区,漏斗中心由王助—铁丘迁移至新市区东南部和油田基地东南部。原来的王庄、赵村、贾庄一带高水位区被拦腰切割为王庄高水位区和贾庄高水位区(见附图11)。

随着濮阳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新市区和油田基地城市开采量不断增大,新市区和油田基地的城市开采降落漏斗区也不断加深并向西北方向扩展, 1996年降落漏斗中心移至新市区东北部,表明新市区东北部的相对开采强度超过油田基地开采强度,油田基地地下水被袭夺而流向新市区东北部(见附图12),此后到2004年,降落漏斗中心一直位于新市区东北部。

如前所述,1999年以后,新市区东部和油田基地的地下水水位

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并趋于动态稳定,而西部化工区的水位下降速率较之此前却明显增大,2005年在西部化工区出现城市开采降落漏斗,与新市区降落漏斗在胡村西以马鞍型地下分水岭连接,其中心水位较新市区东北部还要低4—5米,因此成为降落漏斗中心,新市区东北部成为次中心(见附图13)。此后到2008年一直呈这样的地下水流场格局(见附图14)。

3月16日至3月18日,我局对城区马庄桥以南,106国道以西,金堤河以北以及大广高速以东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情况进行了实地测量,共观测水井27眼,其中常观井19眼。最浅地下水埋深位于油田五厂南大门东50米,水位埋深为5.76米,最深地下水埋深位于大化西、国电北,水位埋深为28米。()

二、市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市区地下水开采包括城市开采(工业、生活)和农业开采(包括农田灌溉、农村生活及乡镇企业等)。城市开采主要是用水单位自备井开采,现有自备井312 眼,分布在西部工业区、新市区和油田基地;农业开采井约有4700眼,分散在城区外围农村及农业井灌区(主要集中在王助乡、胡村乡、岳村乡)。

据2000—2006年地下水资源均衡概算,市区(270平方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年均补给量8859.97万立方米,年均开采量9033.86万立方米,年均超采量173.89万立方米,超采系数0.02,总体处于略微超采状态。城市西部工业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超采较严重。

三、市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城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工作,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为使城市地下水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出以下措施:

(一)、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创建节水型社会

在城市工业用水方面,加强用水工艺及设备的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定额。凡新建、扩建、改建工业项目,必须实行节水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单位产值(或产品)取水量必须达到本行业合理化用水的先进水平。

在城市社会用水方面,坚决取消居民生活用水“包费制”,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器具,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逐步推行“中水”系统,在保证生活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和杜绝浪费,降低新鲜水的需求量。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地下水开采量占市区地下水总开采量的80﹪以上。目前的传统灌溉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水浪费严重,必须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制度,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及喷灌、滴灌、渗灌第先进灌溉技术。

(二)、积极开辟(新建或扩建)城市集中供水水源,扩大集中供水能力

目前,濮阳市区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不仅不能扩大开采量,而且必须有所削减。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城市

集中供水的滞后必将导致自备井就地开采地下水的进一步增加,地下水采补将更加失衡。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增长情况,尽可能地超前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扩大集中供水能力:(1)根据濮阳市的水资源条件,必须着眼于金堤河以南,建设地下水供水水源地;(2)扩大市自来水公司引黄供水能力和中原油田彭楼引黄供水能力;(3)利用濮水河管理处第三濮清南调蓄水池为西部工业区企业直供循环冷却用水;(4)调引外源客水,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5)建设中水回用工程。

由于集中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呈阶段性而需水量的增长一般是连续性的,为保障用水,在集中供水不能满足时,可暂用自备供水过渡。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濮阳市的具体情况,配套完善城市地下水开发、分配、调蓄和保护政策。重点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新凿自备井。各单位自备井开采必须全部纳入计划开采管理,根据地下水资源状况和取水需求,综合分析平衡后将地下水开采计划下达给各取水单位并严格计量、考核、奖惩,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规费。随着城市集中供水范围和能力的扩大,要逐步削减某些自备井的开采量计划甚至封井停用,确保将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允许限度内。

(四)、因地制宜地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

主要可利用地面入渗法和管井注入法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增加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面入渗法主要是利用区内各种天然或人工洼地、沟渠、水库(池)、坑塘第,常年或定期引蓄地表水,借助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头差,使之自然渗漏补给地下水。既可增加城市水面,改善城市微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可与水产养殖或兴建旅游娱乐产业相结合。

管井注入法即深井回灌,既可增加地下水资源,还可进行地下含水层蓄能(冬注夏用或夏注冬用),应结合某些用水单位(如棉纺织企业)的需要来进行。

(五)、扩大引黄灌溉面积,实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使用

扩大引黄灌溉面积,一方面减少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一方面又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对削减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具有重大作用。特别要提出的是,第三濮清南干渠从市区西部穿过,但由于干渠深切,无提灌配套工程,除沿岸地块少量提水灌溉外,王助乡、胡村乡大面积农灌区无法引黄灌溉,必须继续开采地下水,而这一区域正是西部工业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影响区域,也是西部工业区、新市区地下水的迳流补给区。因此,尽快配套完善第三濮清南引黄灌溉工程,扩大王助乡、胡村乡引黄灌溉面积,可增加西部工业区、新市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减轻城市开采压力,有助于西部工业区和新市区地下水漏斗的稳定和回缩。

(六)、适时、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地表水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循环和转化,任何局部地区水资源的利用都可引起

整个区域内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随着水利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的改变,地下水资源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原来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则不再符合变化了的现实,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进行评价。在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方案。

(七)、逐步调整理顺水价格体系

城市集中供水按水质、用途等制定不同的供水价格,地下水资源费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与自来水价格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防止水资源费标准过低形成较大利益差从而导致用水户增加地下水开采的倾向。

(八)、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

四、关于封闭自备井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规范取用水秩序,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规定,按照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强化城市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和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工作的通知》(豫水政资【2009】7号)的要求,结合濮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状况,封闭城区自备井势在必行。

封闭自备井的对象和范围:濮阳市城市规划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

范围内的非法自备井,以及虽合法但作为生活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备井。(注:所谓合法自备井,指已纳入水行政主管部门取水管理,按规定装表计量并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的自备井;非法自备井,指未纳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用水管理,无取水许可证或未按规定装表计量并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的自备井。)

关于封闭自备井,有几点需要说明:(1)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不是为了供水企业的利益;(2)控制地下水超采,不是禁止地下水开采,因为城区地下水客观上有一定的允许开采量,而且某些用水工艺需要使用地下水,如地温中央空调、纺织、制药、啤酒酿造、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黄河水氯离子超标腐蚀不锈钢换热器)等;(3)地下水超采是因为非法自备井的无序开采,而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合法自备井的开采量超出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因此封井的重点是非法自备井;(4)从地下水超采状况来看,封井的重点区域是西部化工区,但要考虑封闭企业自备井带来的负面影响:自来水价格较高使企业用水成本增加影响投资环境,现有企业的效益降低,减少财政收入。

四、封闭自备井的重点区域和数量、保留自备井的数量及理由(1、客观上允许开采,2、生产工艺的需要)、封闭自备井带来的负面影响(用水成本高影响到投资环境,现有企业的效益减少财政收入)

五、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地表、地下)

地下水资源管理(全)

1、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地下水资源管理主要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规划;(3)地下水资源管理;(4)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5)地下水资源保护;(6)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 3、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调查分配,取水许可实施及监督管理和保护等组成的整复杂体系。这是社会政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职能的系统体现。涉及到自然,人,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对方面多层次因素集技术性,政策性,社会性为一体,内涵丰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地下水资源规划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且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要求,从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强化管理、有效保护而进行系统的规划工作,从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地下水资源规划原则:(1)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原则;(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4)坚持可持续利用,力争供需平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规划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3)需水预测;(4)供水预测;(5)供需平衡分析;(6)未超采区开发规划;(7)超采区开发规划;(8)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7、水资源承载力: (1)水资源开发规模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技术经济阶段,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2)水资源承载最大人口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的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人口容量 (3)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能力论,水资源承载力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胜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8、地下水功能区划的目的:为充分发挥地下水的多种功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管理,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而开展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建立地下水管理制度的基础技术平台,是进行地下水规划、指导开发利用行为、保护生态与环境和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工作。 9、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1)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2)保护优先、合理开发;(3)统筹协调、全面兼顾;(4)以人为本、优质优用;(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6)可操作性强、服务管理;(7)水量、水位和水质并重。 10、地下水功能区划类型: 一级功能区:(1)开发区:指地下水补给、赋存和开采条件良好,地下水水质满足开发利用的要求,当前及规划期内(2030年,下同)地下水以开发利用为主且在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条件下不会引发生态与环境恶化现象的区域;(2)保护区:指区域生态与环境系统对地下水水位及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地下水开采期间始终保持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的区域;(3)保留区:指当前及规划期内由于水量、水质和开采条件较差,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或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作为储备水源的区域。。 二级功能区。 11、地下水资源保护目的: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水质,使其不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污染,还要保护水量的可持续利用。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应把提高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减轻或避免地下水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战略转变,加强水源保护,减少人为水灾,促进人水和谐。 12、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技术路线: (1)工作范围核定:根据地下水超采范围,合理核定工作范围。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部门、开采井的地区分布和数量、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整理、核算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和可开采量;分析超采的主要原因和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压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基础。(3)制定不同阶段治理目标:根据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制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目标。 (4)替代水源分析:根据有关成果,分析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分析不同阶段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量及其它水源开发利用量中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已有规划成果,通过供需分析来确定地下水压采的替代水量。 (5)确定地下水压采量:根据替代水源水量或供需分析结果,结合地下水超采区现状评价和工程配套措施情况,确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量。 (6)落实压采措施:根据地下水压采目标、压采量和已有的工程情况,地下水管理现状,提出压采实施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地下水压采的配套工程列入当地有关的规划体系。 (7)建立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地下水压采涉及到很多部门,从管理、监测等方面提出系统的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吉林省水资源供缺现状分析

吉林省水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之一,通过分析吉林省自然概况和水资源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吉林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东部山区水资源丰富,而中西部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不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根据吉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和建议,进而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措施;吉林省 Jilin Provinc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0503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classes Yang Chao Abstract:Water shortages in China's Jilin Province, one of the provinces,Profile of Jilin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and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we can see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uneven,the eastern part of mountain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lains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water resources,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n be limited,very conspicu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In this paper, Jilin Provinc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tatus qu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of the basic ideas and sugges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measures; Jilin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工农生产等原因,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不断加剧,使水资源面临着

自然地理 吉林省水资源状况

吉林省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概况: 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6.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18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 为65.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1.2万立方米, 每亩耕地有水503立方米。东部的地表水水资源大于西部,东部水资源多为地表水;西部地表水贫乏,而以地下水为 多。以大黑山为界限,东部为足水区,西部为缺水区。东 部水资源量为316.67亿立方米,其中长白山区包括抚松、白山、长白、集安、靖宇、通化、柳河、安图、桦甸、和 龙、敦化等地,为水资源丰富的足水区,该区总面积占全 省总面积的17.9%,水资源量150.12亿立方米,每平方公 里产水43.8万立方米,人均有水7329立方米。 中低山丘陵较足水区,包括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含延吉市)及辉南、东丰、梅河口等县(市)。该区 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1%,水资源量153.4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25.8万立方米,人均有水2860立方米; 延吉盆地较少水区,面积占全省3.7%,水资源量13.15亿 立方米,人均有水1770立方米。大黑山以西台地、丘陵、平原为缺水区,水资源总量为87.5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

21.7% 河流状况: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分为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图们江水系、和绥芬河水系。 降水量: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6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大的桦甸为769毫米,最小是辉南为66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 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2%。 水运: 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全省内河航道 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地下水资源: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为113.18亿立方米。以大黑山为界,以东地区地下水储量为61.55亿立方米,以西的中西 部丘陵台地平原地区储量为51.63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 可开采量为56.56亿立方米。其中,东部山区为15.27亿 立方米/年,丘陵台地平原区为41.29亿立方米/年。抚松、蛟河、延吉、珲春、和龙、汪清、罗子沟等盆地和伊舒、 辉发河地堑,多为地下水径流和泉水汇集的中心。 山地丘陵区地下水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上游头道沟和二

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发表时间:2018-09-12T15:55:08.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王恩 [导读] 摘要:过去,为了保障人们的饮水需求,我国很多地方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开发,地下水给人们饮水、农业灌溉以及畜牧养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0042 摘要:过去,为了保障人们的饮水需求,我国很多地方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开发,地下水给人们饮水、农业灌溉以及畜牧养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长期对地下水的开发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突出,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危害性治理措施 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与其它河流等一般水资源相比较,其的水质好、水量稳定,极为适合人们饮用、农田灌溉、畜牧养殖用水等,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运用,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海水入侵、污染等问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受到了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与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各种危害。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地下水污染 当前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就必须要通过河流水进行补给,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当前人们将工业化工污水偷偷排入河流河道水资源中,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性破坏与污染,导致河流水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受污染的河水渗透到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给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我国水质监测部门对我国某省份的22 个傍河取水的城市地下水资源进了抽样监测,依据监测结果显示,水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个别几个城市的监测水质污染严重超标。对其的污染源展开调查发现,由于某省份属于我国重工业基地,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大多数都是属于典型的工业污染,由此可以说明,在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人类的不文明生活习惯以及不良工业企业的不文明排污造成的。当前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大量运用地下水的同时,还需要排出大量的化工污水,这些污水没有经过科学的降解等处理,就直接的排出,渗透入地下,就会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受到污染的对循环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现阶段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用水。从农业方面来看,我国距离真正的现代化农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许多灌溉设施都是过去采购的老旧设备,这些设备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我国现阶段的工业用水利用率低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从现阶段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工业用水的利用率还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50%。而生活用水利用效率不高也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住宅都并没有实现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得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三)海水入侵 对某沿海省近年来的地下水资源供水情况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由于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运用,造成了当地地下水位的急速下降,并且,地下水位的位置已经低于了海平面的负值区。如果该地区地下水位长期处于这种负值区,这会破坏掉含水层中咸水、淡水间的水力平衡关系,发生海水入侵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破坏。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省内沿海地区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并且,近年来,这种问题的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遭受到海水入侵破坏的地下水资源,会出现人们使用的淡水资源变咸,不利于周农业的发展与人们的身生产生活。 (四)地面下沉 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还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出现地面下沉的状况发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严重的话会对当地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出现地面塌陷、裂缝等问题。例如:我国某省份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开采为主要工业经济。但是由于长期对煤炭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地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煤炭进行开采时,需要将矿区含水层的水进行疏干排水,严重的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系统的平衡,从而造成了区域性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现象发生。改区域由于矿区生产频繁疏干地下水含水层,造成了地下水资源循环系统的破坏,虽然该城市的降水充沛,但是,还是常会出现地面下沉、塌陷等问题的发生。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的保护措施 (一)对超采区进行监管 监管的不利是造成地下水超采因素之一,在对地下水开采的监管还需要完善措施,弥补漏洞,没有经过许可就自行开采的单位,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正常利用。某省份在对地下水的监测站点,由于分布不均匀很难对地下水监测进行有效监督。针对这一点,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立法建设,对地下水的开采依法划定开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完善保护措施制度,对地下水进行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对水资源的检测站点进行全面布控,尤其是对禁采区和限采区进行严密监控,违采必究整治典型,有效的保护好地下水质遭到破坏,实行绩效考核,促使工作人员加强对超采区的管理。 (二)积极开发替代水源 禁不如疏,一味的禁止并不能杜绝地下水的超采问题,积极开发寻求替代水资源的开采是非常重要的。加大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才能为地下水的开采提供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大有关措施的实施,加快地表水工程的建设,积极修建蓄水工程,正确引导外地水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才能为地下水节约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有着“生命线”工程之称的大伙房水库工程,在对xx 市供水短缺问题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还能够对城市未来的布局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输配水工程,为地下水的封闭创造条件。 (三)开展超采区修复治理 首先,对超采取的地下水源进行人工回灌,限制超采区的地下水开采,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态系统和地下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吉林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吉林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吉林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吉林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吉林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吉林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吉林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吉林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吉林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吉林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吉林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吉林省流域概况简介

了解吉林省流域基本概况 吉林省主要水系包括五个部分,即三岔河口上游二松干支流及嫩江、辽河、绥芬河、鸭绿江及图们江支流。 嫩江流域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南坡,河长约为1370 km,流域面积约为29.7×104km2,在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汇入松花江。该流域流经吉林省白城市,洮儿河为流经吉林省的一级支流,全长553km,流域面积2.88×104km2,其中流经吉林省的河长255km,流域面积1.3×104km2,主要支流有归来河和交流河。 辽河流域发源于与辽宁省交界的河北省平泉县,河长1430 km,流域面积22.9×104km2,经双台子河与盘锦盘山县注入辽东湾。流经吉林省的主要是东辽河,流经四平市。东辽河流经吉林省的河长371.9 km,流域面积1.1×104km2。 图们江流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河长537 km,流域面积3.3×104km2,注入日本海。该流域流经吉林省延吉市,吉林省内主要支流有珲春河、大汪清河、嘎呀河、海兰江。 鸭绿江流域位于吉林省西南边境,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界江,发源于长白山,河长795 km,流域面积6.19×104km2,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附近注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该流域流经浑江市和通化市,吉林省内主要支流有浑江。 第二松花江流域是吉林省水资源的主要支柱,其发源于长白山,海拔高程2744m,流域面积为7.34×104km2,河道长958km,河道平均比降为4‰,河道平均宽度为97.8m,主要支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漫江、松江河、二道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等支流。流经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整个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江道自东南流向西北,流经白山、红石、丰满、吉林、长春、松原等地纵贯吉林省的中部。流域内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上游地区,山高河流坡降陡,对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有利。 第二松花江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带,东部隔朝鲜半岛靠近日本海,西部隔松辽平原与蒙古高原相望,特殊位置决定了流域内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台风、气旋活动频繁地带,易造成大暴雨。近40年来流域水资源量变化较为明显,引起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内平均气温升高、土地利用格局改变、水利工程的修建等改变了下垫面产汇流特性,改变了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 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文战网分布比较密集,共有水位站50个,雨量站142个,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濮阳市地下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 地下水资源通常是指作为工农业和生活水水源使用的地下水。生产和生活需要利用而又可能利用的地下水,统称地下水资源,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水质较优、不易被污染、动态稳定、调蓄能力强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比如区域形成大规模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严重地质灾害。为了合理地、长期地使用地下水资源,在开发之前,一般均应对其量和质作出评价,以便据此制定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规划。 一、我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埋深、动态变化) 濮阳市地处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据濮阳气象站1954—2005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08.3毫米,蒸发量1678.0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067.6毫米(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仅204.5毫米(1966年),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而蒸发以5—6月份最为强烈。

气象条件决定了濮阳市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濮阳市是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仅为7.53亿立方米,居全省的第14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1立方米,仅相当于全省的1/2,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一般干旱年缺水1.89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缺水2.96亿立方米。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及降水时空变化的影响,并且无蓄水工程,濮阳市的地表水资源实际可利用量很小,除引黄供水之外,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是濮阳市重要的供水水源。特别随着我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加上水环境和水质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市地下水资源来源主要是浅层地下土层贮藏的地表渗水,以北金堤为界,黄河流域因受黄河侧渗的影响,地下水补给及时,水位偏高,一般在2--8米。海河流域因超采严重,加上外来水源少,补给欠缺,造成全市地下水量严重下降,已形成我省豫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北金堤以北的海河流域,漏斗区面积181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最深地下水埋深南乐寺庄乡达30米,平均埋深23米(上世纪70年代平均埋深7米,90年代平均埋深20米,水文局提供)。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是地下水采补均衡状态的直观表征,也是检验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案执行情况(效果)的客观依据。为了给濮阳市区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自1989年起,市节水办在濮阳市区(城市规划区)建立了地下水动态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上篇] 2010-03-26 | 作者:|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大中小】【打印】 【关闭】 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核心。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水资源问题非常重视,要求全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的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掌握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是实施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原地质矿产部组织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于1984年底提出了评价成果:即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8717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2940亿立方米。自第一次评价工作距今近20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及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水循环条件已发生了改变,导致地下水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次评价成果已不能反映当前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状况。为此,国土资源部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计算和评价,提出了评价成果。 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统一组织,中国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武汉市占%,南京市占%,重庆市占%;四大城市合计占%,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有3000米高。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地球上的水%的水都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这些咸水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要利用就要海水淡化,成本高)。陆地上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的储水占总水量的%,目前也无法直接利用。余下的%才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从数字上可看出,水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若把一桶水比为地球上的水,可用的淡水只有几滴。

自然地理吉林省水资源状况

自然地理吉林省水资源 状况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吉林省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概况: 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亿立方米,地下水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为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503立方米。东部的地表水水资源大于西部,东部水资源多为地表水;西部地表水贫乏,而以地下水为多。以大黑山为界限,东部为足水区,西部为缺水区。东部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其中长白山区包括抚松、白山、长 白、集安、靖宇、通化、柳河、安图、桦甸、和龙、敦化等 地,为水资源丰富的足水区,该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万立方米,人均有水 7329立方米。 中低山丘陵较足水区,包括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含延吉市)及辉南、东丰、梅河口等县(市)。该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万 立方米,人均有水2860立方米;延吉盆地较少水区,面积占 全省%,水资源量亿立方米,人均有水1770立方米。大黑山以西台地、丘陵、平原为缺水区,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占全省的% 河流状况: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分为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图们江水系、和绥芬河水系。

降水量: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6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大的桦甸为769毫米,最小是辉南为66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2%。 水运: 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 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全省内河航道1789公 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地下水资源: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为亿立方米。以大黑山为界,以东地区地下水储量为亿立方米,以西的中西部丘陵台地平原地区储量为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亿立方米。其中,东部山区为亿立方米/年,丘陵台地平原区为亿立方米/年。抚松、蛟河、延吉、珲春、和龙、汪清、罗子沟等盆地和伊舒、辉发河地堑,多为地下水径流和泉水汇集的中心。 山地丘陵区地下水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上游头道沟和二道沟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单井涌水量1000~1200吨/ 日,水量约千立方米。中、西平原区的东部山前黄土台地,下覆基岩,部分地方分布有零星砂砾石含水层,地下水埋深 3~,单井涌水量在100吨/日,不具备大面积开采条件。西部松嫩平原是中生代以来持续下沉地区,由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等地层组成,形成了潜水、弱承压水双层含水体系。整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