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 目的

为提高全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

处置能力。

二. 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

(二)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疫情报告、预防。

(三)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四)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 计划

第1季度: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方面。第2季度:有关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疫情报告、预防方面。第3季度:有关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方面。

第4季度:有关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方面。

(备注:可根据传染病疫情与时势调整培训内容与时间。)

四. 落实培训计划。

(一) 、每季度由住院总主持开展培训,并做记录(时间、

地点、学习内容、签名)

(二)、由科主任、护士长指导、监督培训。

(三)、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五. 考核

(一)、培训后,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二)、考核采取笔试、问答、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

制定时间:二〇一六年2月15日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 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 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2020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结构采取()治疗措施。 居家隔离 B.强制隔离 C.居家观察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4、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5、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这类情形属于()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一 B.二 C.三 D.四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其他类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1、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1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 14、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doc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讲话稿)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它们相互联系,同时存在,被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地说,就是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二是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医源性传播、经垂直传播);三是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 二、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 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 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膜症),疥疮。 媒介传播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俗称“非典”),甲型流感(H1N1、H7N9)。 三、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打喷嚏与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照顾或接触患者应佩戴口罩。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食用餐具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人物品,接触患者应戴上手套、勤洗换衣,不要多人同床居住,勤洗换被子、床单。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和针头,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流行时要减少公共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重点实现传染病防控的“一控三消”的目标。“一控”既控制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率低于500/10万以下,但低于上年水平。“三消”即消除麻风病,使麻风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疟疾危害,实现无本土疟疾病例;消除麻疹危害,使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 一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以消除麻疹为重点,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每例麻疹病例,按要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加强院感控制,严格医院内传播;强化管理,开展免疫规划接种率“暗访”式调查,落实免疫规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的一票否决指标;二是加强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提高敏感度为核心要求,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出血热、布病、鼠疫、流感、人禽流感及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三是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结核病防治,推进新型肺结核防治服务建设,加强结核病患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管理,开展病人主动发现试点调查,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扩大结核病诊断技术的运用;推进

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

201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2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科室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20学时,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员培训时间适对延长。 一、培训目标 在2016年在岗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临床一线的专业人员,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

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甲型H1N1流感等重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所以每同学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

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2013年卫生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手足口病、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2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科室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每人每年不少2次。 一、培训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内容 (一)法律、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 登封市大金店镇中心卫生院 2013年2月18日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00报到培训。 四、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题训试技能培病防治知识及传染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 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 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 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 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三、简答题1、简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表现?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2020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 管理,依靠,依靠。 2、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 种,乙类种,丙类种。 3、对乙类传染病中 和,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工作和责任区域内工作.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培训。 二、选择题(共20 分)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 1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 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 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 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 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 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6、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2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7、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培训讲义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 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9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19年我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 1、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的培训。???? 2、加强我院新的HIS系统传染病直报系统的培训。 3、加强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培训。 4、加强我院新进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5、加强病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考核。计划全年给医务人员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一、培训目标 在2019年在岗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1、使医务人员及辅助科室医技人员,掌握相关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程序、基本防护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 2、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的内容,熟练操作传染病直报HIS系统相关功能,熟练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及上报程序。 二、培训对象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室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 三、培训内容 包括有关法律能法规、条例规范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重点传染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