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税源监控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纳税情况,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活动等全方位的制约、督促和管理,保证税收收入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与税收征收管理、税务稽查工作相比,税源管理的职责应包括:①通过和工商、民政、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掌握户籍资料,列入税收管理。②对退出经营的纳税人进行税收清算,并将清算结果提供给征收管理环节。对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对经催缴仍不申报、缴纳者,移交稽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③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运用,在综合税务部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分析模型,通过各种分类,结合调查情况掌握各类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对纳税人的纳税状况进行纳税评估,从这些工作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进一步完善管理,堵塞漏洞,并为纳税人提供需要的各类服务。

过去,由于我们只注重并强调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而忽视、弱化、疏于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对税源监控,有的地方出现缺位、断档现象,从而发生了一些问题,如税收漏报户、漏管户和漏征户增多,不按时申报、虚假申报、低税负现象较为普遍,欠税底数不清等,不仅使社会竞争环境、纳税环境不理想,也使依法治税的水平大打折扣。因此,现阶段加强税源的监控管理,我们认为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强化税源监控管理是依法治税的基础

所谓依法治税,是指依照有关的法律治理税收,表现为征税机关按照有关税法征税和纳税人依照有关税法纳税。强化税源监控之所以是依法治税的基础,是因为:(1)依法治税的一个重要治税理念和思路就是应收尽收,既不多收过头税,也不故意少收税。而强化税源监管就是要摸清税收底数,防止税收流失,把该征的税征上来。从这一层面上来,二者是相互统一的,一致的。(2)做好税源监管的基础工作可以使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水平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税负合理不合理,税收公平不公平,做好了税源监管的基础工作,就能让该交税的人交税,该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该怎么交就怎么交,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征税公平。当纳税人看到税源监管力度大,税源控管严,偷逃税被降低到最大限度时,就会使依法纳税者感到公平,如果连税源都控管不了,再去讲执法责任和依法稽查,就只能让人联想起“纸上谈兵”和“缘木求鱼”,伤害的是那些依法纳税者。(3)只有夯实管理基础,减少税收跑、冒、滴、漏,把该收的税都收上来,税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税收收入。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纳税人开业、歇业、停业、重组、兼并、破产等情况不断发生,企业经济性质、经营形式、生产规模和分配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公有经济,正通过改制变成以股份制为特征的混合经济,税源变动将更激烈、更深刻、更频繁。要掌握税源变动,争取工作主动,有效控制税源流失,就必须强化税源控管。这对于巩固和完善征管模式,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强化税源监控管理是实现税收调控经济作用的重要保障

税源可解释为能直接产生税收的经济活动或现象,即税收收入的源泉,如应税收益、财产、

行为等,它与税收收入的关系可谓“根”与“叶”、“因”与“果”的关系,但正象有因不一定有果,根在不一定叶茂一样,对已被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经济税源,如果监管不力则会滋生正常纳税户大量税收流失问题。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税源监控效果已成为影响税收政策调控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1)税源不清,对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税收就缺乏发言权。现在大家经常抱怨税负过重,超过了经济的承受能力,但对目前的经济究竟有多大税收承受能力,把税收任务定为多少适宜,却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只能经常地复述“他山之石”。(2)税源不清,同样也不能搞清税收政策的变化给经济带来哪些变化,也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强化税源监控。只有强化税源监控,才能真正搞清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关系,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强化税源监控管理是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必要保证

整个税收管理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它包括申报前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收统计分析预测、税务稽查、税务执法监察等各个方面。其中税源监控、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是税收管理中的三个中心环节,税收征管的核心是对纳税人进行管理,而对纳税人管理的核心在于核实税基,一切对纳税人的管理都是围绕核实与控制税基而进行的,它可以为税款征收、税收统计分析预测和税务稽查提供信息。

税源监管不到位已给税收征管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一是使编制税收收入计划失去了可靠依据。在对纳税户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增减缺乏动态的观察、分析和了解情况下,编制税收收入计划难免偏于主观臆断,“基数+比例”的做法使税收计划与经济税源的发展变化相悖,从而影响了税收计划的完成。二是给清理欠税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税源监控不力,对企业的产销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不能够全面准确把握,因此,企业发生欠税后,税务部门无法确定欠税的具体原因,很难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清理欠税,使清欠工作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三是征收部门难以落实收入任务。由于税务人员对税源底数不清,对纳税户的税款实现和缴纳情况不能够准确预测和把握,故税收任务难以分解落实,最后只得靠行政命令方式解决。四是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控管。由于税务部门监控不力,一些不法纳税人便钻空子搞假申报,从而出现大量的微申报、零申报和负申报等异常现象,并因此而形成大量的税款流失。五是给稽查对象的选取增加了困难。因稽查人员对执行政策较差的纳税户经营情况不能有效掌握,只以纳税指标异常户作为稽查对象,但由于有些纳税指标异常户是正常原因形成的,故使选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从而给重点稽查带来很多困难。由此可见,只有核实和控制了税源,才能使征管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使税收任务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才能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主动性及确保完成收入任务的稳定性。因此,现阶段搞好税源监控,既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和税收职能实现的前提,也是推进税收工作整体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要保证。

(四)强化税源监控管理是强化纳税意识的助推器

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税收管理秩序及国家的财政收入,公民缺乏纳税意识是当前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现阶段的税源监控措施落后、监控力度较弱,使偷税者的愿望能够顺利实现。如现阶段,我们税务机关主要是采用以票管税的方法进行监控,现在推行的金税工程也只能管住假专用发票和专用发票的大头小尾,而专用发票代开、虚开却无法管住,说得不好听一点,金税工税花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到至今还不能管住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没有纳入监控范围,再加上大多消费者和部分经营户连普通发票也不开,因此,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销售收入的真实状况根本无法保存和监控,失去控制后,光凭纳

税人自觉申报,偷税、抗税现象普遍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强化纳税意识的税收宣传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加强对纳税人应税收入的监控,使每一笔应税收入都有据可存、有据可查、有据能查,使偷税偷不了、漏税漏不了、抗税也就更加不敢了。那么,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也会迅速提高,税收宣传的效果也会显著体现出来。

二、当前税源失控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分析

税收征管改革以来,以计算机为依托的征税大厅和以管理为主要职能的管理机构,以及税务稽查局的成立,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对增加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投入巨资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和税务系统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许多省、市、县税务局都已经建立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征收、管理、分析、稽查的运行管理机制,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归纳起来看主要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对纳税人的户籍监控。通过建立与工商部门的手工信息传递制度来监控漏征漏管户;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变动、注销情况,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年检情况,停业户和非正常户的情况进行管理监控为主要手段来实现。2.对纳税人征税过程的监控。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对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对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情况进行监控;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等模块对纳税人进行税款征收的监控以及对纳税人欠税情况的监控。3.对地区税基的监控。如对各地区的主导行业和重点行业的纳税大户进行重点税源的监控和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监控。

税源管理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从目前情况看,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无时不发生变化,税源流动性和可变性大大增强,税源失控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实际工作中税源失控主要表现为:

(一)制度性失控

由于政策制定有缺陷、不严密,政策的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造成不少假“三资”企业、假福利企业、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象存在;由于对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完整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管理方法,使纳税人在不同环节采用非法手段,如目前个体工商企业中正规健全账目的企业越来越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账目并不健全,其它企业如挂靠企业、承包租赁企业、私营企业账目更是三真二假,明暗“两套账”现象严重;个体业户不断发展壮大,大部分为“双定户”,实行查账征收的更是屈指可数。由于无账或账目不健全,计税依据不真实,一方面加剧了征纳矛盾冲突,另一方面“人情税”、“关系税”严重,税源的有效监控很难实现,大量的税款不断流失;由于税务机关当前采取的监控措施本身不够完善,并缺乏其他相关的配套措施,监控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由于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分行政干预,造成税法刚性不强,以费代税,以罚代税造成应缴的税款不能按税法规定程序入库,影响了对税源的有效监控.

(二)管理性失控

由于税务机关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税源失控,漏征漏管户大量存在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现。主要体现在:(1)税源监控宽度不够。在监控对象上,误认为对纳税人的检查是税务稽查系列的职责,因而,在征收系列中的监控只能在大厅内以纳税人的申报表、相关的财务报表资料为对象进行分析。在监控范围上,目前,对税源监控有一种倾向,就是主要对零申报、负申报的纳税人进行监控,对正常纳税人应当进行的日常监控忽视。税务机关目前与纳税人的对接点,大多是在纳税人上门的进行税务登记、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依赖这样的工作方式进行税源监控是一种被动的控制。在无法获取足够信息的条件下,必然导致税源不清,如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兼并联合、股份制企业的分合和连锁经营、以及民营个体经济的大力发展等方面的税源监控工作不能跟上节拍,容易出现税源监控的“空白区间”,对一些不申报的“地方经济”、“隐形经济”和零散税源的

控管更是鞭长莫及。(2)税源监控职能缺位与断层。在当前税收法制环境不佳,纳税人的法制意识和纳税意识都比较淡薄、社会信誉评价体系缺失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税收稽查职能、服务职能,过分信任纳税人的纳税自觉性,而忽视了税源的长效监控管理。在岗位设置和职责明确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即税收征收管理的操作层、辅助层、决策层等各个层面中税源监控“缺位”。在管理方式上则以静态管理为主,缺乏继起性和连续性,不能有效地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对零散税源、流动税源、隐蔽税源和边远税源控管更是束手无策。(3)税源监控的手段和措施不够得力,只能从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和税务稽查等手段来实施税源监控。在计算机税源监控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虽然已具备了税务登记、申报监控等功能,但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征管的新要求,还不能够为税源的全能监控提供强力支撑,如现在计算机主要功能多数是用于编制收入统计报表,开票办证,对未申报户进行监控,其他方面的用武之地有待开发;不能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占有的征管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排列、衍生出相关联的可对税源进行监控的数据和资料。

(三)机制性失控

目前税源监控注重征收模式的建立,没有一套完整的税源监控运行机制。现行征管模式依托计算机进行税收管理,而计算机的运用是以信息准确、全面为基础的,涉税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按理应该成为整个征管活动的基础。有的管理分局相当于信息中心,前承纳税人,后联稽查分局、计征局、评估局、出口退税局等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等管理事项按理应深入企业调查核实所附资料是否属实后方能审批,目前由于人手少,除一般纳税人外,管理分局的窗口服务实际上是登记制而非审核制,企业申报的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很成问题。如企业发生变更事项,一些重要事项如法人代表变更、经营地址变化等有时会来办理变更登记,其他信息发生变化则往往不来变更,导致信息不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另外,协税护税机制尚未形成。目前税源监控主要依赖税务机关单渠道来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公安、司法、金融、工商行政部门的护税、协税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也是税源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四)信息性失控

有很多纳税人上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税源状况不真实,隐匿收入、少报收入,甚至造假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提供的税源信息征税必然会造成税收流失。从目前看,税源监控的信息性失控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税源监控缺乏有效的来源渠道。虽然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规范,数据集中程度和准确性低,各种复杂社会原因使税源信息还难以准确掌握,致使很多税源在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中被转移或隐匿,从而导致有很多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税源状况不真实。由于信息共享性差,难以综合利用,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二是税源监控缺乏有效的监控系统。没有建立纳税人动态涉税信息库和宏观税收预警指标来提高税源监控分析能力,如缺乏对纳税人户数、经营地点、经营收入、实际税负、开、关、停、并、转情况分析,纳税人行业、结构、数量等变化情况分析,不能实现全方位的监控;缺乏行业比较分析监控、存货变动分析监控、税源销售利润变动分析监控、资金利润变动分析监控、成本利润变动分析监控等主要经济比较分析监控,缺乏与税源户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税源户进行对比分析,不能有效地发现税源户异常变化情况,掌握企业税源变化趋势。

三、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思路

要全面提高税源的监控和服务水平,必须首先更新工作理念,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税源监控管理,是按照税法规定面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分布与各部门、各环节的纳税人基本信息和应税信息等进行一系列监督和控制的总称。根据这样的界定,可以把税源监控的目标归为三类:一是纳税人有无全部纳入征管户册;二是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产生应税收入,税务机关是否掌握和控制;三是纳税人是否完全按照税源情况真实申报。根据这三个目标,可以将税源监控体系以应税收入的产生为界大体划分为税源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三个阶段,建立三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监控管理运行机制。

(一)税源的事前监控管理

税源的事前监控管理。即税务机关对纳税征管户的监控。通过这一环节的监控,税务机关能对所辖区域税源户情况有清晰的掌握,同时将有经营行为的潜在纳税人纳入征管户册,以提高征管率,最大限度减少漏管户。

事前监控管理,可使潜在税源变成现实可征税源。通过建立以税源监控为基础的纳税评估的制度,可以发现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税收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的高低;可以正确评估纳税人纳税能力是否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做到对所有税源户是否依法纳税申报进行全面评估。有人认为用纳税评估方法可以提前预防偷逃税发生,减少偷逃税造成税收损失。如通过设置专职纳税评估员稽核纳税人申报质量,解决纳税人不如实申报、不申报、虚报财务信息以及其它纳税资料不实等问题,把不如实申报、不申报、虚报财务等信息传到管理和稽查部门,以便稽查管理部门及时查处和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见事前监控管理能够把偷逃税、不如实申报解决在纳税申报环节上,分析预测潜在税源变化和变成现实税源的可能性,为潜在税源纳入税源管理提供依据。

进行事前监控管理需要有足够的税源信息,包括:(1)纳税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办理涉税事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如:纳税申报、税务登记、税收减免、缓交、资产报损、弥补亏损等等;(2)税务机关对纳税义务人进行税源调查获得的信息,如:企业的设立、兼并、重组、改制、停产、破产,新项目的开发、转让、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等信息;(3)来自第三方的信息,从税务机关及纳税人以外的渠道包括纳税人的客户、雇主、金融机构以及各级政府、组织获得的有关纳税人经营情况变化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反映经济形势的银行利率、购买力、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有关的行业、产业政策变化等信息。在上述税源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分析,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使信息实现共享。

进行事前监控管理应形成以下的纳税监控机制,包括:(1)税务部门与工商、金融等部门通过政府网络进行计算机联网,做到信息共享,进而实现登记户信息的实时传送;(2)税务部门应加快开发税务登记户计算机自动查核系统,使税务登记户与工商登记户能够定期或实时进行自动核对,发现有工商登记而未进行税务登记,能够产生预警提示;(3)建立健全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建立纳税人终身识别码制度,给纳税人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号码,以便于税务机关对纳税户涉税信息的归集、处理、分析、运用和监控;建立定期的税务登记验证、换证制度,通过验证换证,可以定期清理空挂户、漏管户,使税源户资料更趋真实。

(二)税源的事中监控管理

税源的事中监控管理。即税务机关对应税收入的监控。通过这一环节的监控,税务机关能将对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纳入可控范围之内,以便监督和促进纳税人诚实申报、依法纳税。

事中监控管理应形成以下的社会监控机制:(1)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机制。即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提供本领域内有关涉税事项,如改制、拆分、兼并、破产等信息,以加强对其税源的监控。(2)金融部门监控机制。即通过纳税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收支往来,监控纳税人的收入情况。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现金支付方式,大量的现金流量使税务部门无法掌握其具体数字,这给税源监控带来了很大困难,造成了大量的税款流失,应当参照国外的有些做法,尽快建立信用支付体系,使各种收支包括个人收支均通过信用方式进行,减少现金流量,这样税务部门通过与银行联网就能很容易地掌握社会支付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变化,纳税人的收支状况及财产变动情况。从而从源头上进行监控,以有效控制税款流失。(3)社会举报监控机制。即通过在社会上广泛聘请税收监督员、协税护税员等,严格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协税护税、勇于举报的良好氛围。协税护税网络的发挥作用,可以减少税务机关由凭借单一渠道获取信息进行监控所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税源的事后监控管理

税源的事后监控管理。即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潜在的税源是否转化为现实可征税源的监控。通过事后的监控管理,税务机关能对纳税人应税收入是否全额纳税进行控管,以保证税源监控的最终实效。

进行事后监控管理应形成以下的纳税监控机制:(1)加强申报监控机制。建立自动催报催缴系统,加强对纳税人按时申报的监控,设置应税收入与申报收入交叉稽核程序,建立申报真实性审核机制,实行税源源泉控制,减少税收流失;(2)强化扣税监控机制。即尽可能将能代扣代缴的应税收入,都建立代扣代缴机制,实行税源源泉控制,减少税收流失;(3)加大稽查监控机制。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大稽查力度,完善选案体系,提高稽查效率,强化处罚力度,通过稽查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从后道环节再次把税源管理纳入监控的轨道。(4)完善涉外情报交换机制。我国入世后带来的不光是外资企业增加,劳务的输入、输出将会更加频繁,为了有效控制各种避税行为就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合作,通过与一些国际间经济组织的情报交换,有效地监控税源的国际流向,以保证应收尽收。同时各级税务部门还要积极地研究各种国际税收惯例,了解其他国家税制情况,以便及时地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税收规避行为,采取措施有效避免。

进行事后监控管理应建立和落实考核评价制度。为保证税源管理工作的落实,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对税源管理各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价,发现问题、纠正偏差。(1)建立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主要是科学设定各种考核指标,如税源细分程度、各类别的管理办法、收入进度、纳税申报率、申报入库率,收入分析预测准确率,工作业绩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测评。(2)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挂钩,重大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3)衡量工作成果。考核部门根据搜集的信息对业务部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算,找出实际业绩与考核标准的差距,并按照考核办法予以兑现。(4)专题解决问题。对于考核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专题进行讨论,找到根源,采取措施,做出调整。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 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一季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精)

办税服务厅 二O O九年一季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办税服务厅在汉滨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这一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对内和谐聚人心,对外诚信优服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狠抓税源税种的管理工作,强化税收监控分析;落实工作责任制,与纳税人互签“承诺书”,强化两个体系的建设。今年一季度入库地方各项收入3748.92万元,其中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入库3285.44万元,较上年增长759.06万元。现将办税服务厅二00九年一季度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工作分析报告如下。 一、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基本概况: (一重点税源分布特点 1、从办税厅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税源分布情况来看,二00九年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监控企业35户,重点监控企业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电力、邮电通讯、电力、烟草和制造业,其中房地产业6户、金融业4户、建筑业4户、邮电通讯业2户,商业4户,电力3户。从监控户数来看,各行业所占比重不同,房地产和建筑业户数最多,2个行业的重点监控户数占总监控户数的比重为35.71%。 2、重点税源分布经济类型以国有经济和股份制为主。 (二重点税源的监控级次 办税厅今年共监控重点税源户35户,其中省级监控7户,市区两级同时监控28户。 (三重点税源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截止三月三十一日重点监控企业累计入库地方各税 3285.44万元,占办税厅一季度入库税收任务的75.39% ,较去年同期增加759.06万元。

分税种看: 1、营业税一季度累计完成1686.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9.23万元。 2、个人所得税一季度累计完成572.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97万元。 3、土地使用税完成208.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07万元。 4、企业所得税完成72.44万元,同比减少49.87万元。 5、城建税完成406.8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8.32万元。 6、车船使用税完成282.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8.77万元。 二、重点税源税收增减原因 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今年一季度税收任务总体小幅增长,其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带动了税收的增长;二是重点税源监控层级管理制度加强,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大幅增长;三是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幅度较大,致使土地使用税收入提 高;四是委托保险机构代征车船使用税,致使车船使用税收入大幅增长。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今年一季度部分税种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税率降低原因所至;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下降所至。 重点监控企业税收稳定增长除了以上一些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团结务实的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为抓住重点税管理这个“牛鼻子”,办税厅领导多措并举,狠抓对重点纳税企业的管理,闯出一条重点税源管理的新路子。 三、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内容摘要】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

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 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从事多年的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进行了一番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

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作文/zuowen/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加强地税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西峰区地方税务局高希成 近年来,随着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的落实,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全区地税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当前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地税规模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进一步加强地税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成为推动地税发展的必然。 一、当前地税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外部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忽视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目前来看,由于涉税信息动态性强、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税务部门采集的涉税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等现象还依然存在,以致据此录入系统的数据不能如实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 (二)重视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忽视未达起征点户的管理。有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对起征点以下的户跟踪管理户不及时,一旦确定为未达起征点户,就被边缘化,很少再去问津,以至于定额调整、资料报送、纳税申报等事项就很少再去过问,即使达到起征点也不及时调整定额,形成事实上

漏征现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三)重视地税直管户的管理,忽视国地税共管户管理。地税征管人员往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地税直管户的监管上,而对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重视不够,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依据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流失比较严重。 (四)重视计算机的管理应用,忽视入户巡查巡管。近几年来微机的应用已覆盖到地税征管的各个环节,但个别环节的运用不够深入。同时税收管理员把绝大部分建立用在了对从征管系统下达任务的操作上,对日常巡查巡管走过场甚至不深入到户,致使对实际情况掌握了解不够,影响了管理实效。 (五)重视征管资料的管理,忽视征管资料的深度分析。税收管理员只就资料管资料,对各类征管资料不进行认真的分析,不去认真挖掘各类资料内部的价值信息,使征管资料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往往是征管年度一结束,就将资料束之高阁,这实际上是对征管资料的极度浪费。 (六)重视主税种的管理,忽视其它税种的管理。突出体现在外来(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上。各施工地税务机关只注重管理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忽视对企业所得税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不少外来施工单位只要取得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就万事大吉,由于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标 签】加强税源管理 【颁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文 号】国税发﹝2006﹞149号 【发文日期】2006-09-28 【实施时间】2006-10-01 【 有效性 】全文废止 【税 种】征收管理 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废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 注释:参见: 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为进一步贯彻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国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现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税务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 税发〔2006〕37号)和《》(国税发〔2006〕38号)要求,认真做好税务登记证换发工作。要结合税务登记证换发工作,对比相关统计资料、工商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对辖区内的管户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摸清税源底数。要加强对各类企业、代扣代缴单位、个体工商户及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的户籍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单位也要纳入管理,并将上述各类纳税人、单位、组织的有关涉税信息,按照“一户式”管理的要求,逐户建立户籍管理档案。同时,加强对房屋、土地、车船等财产登记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要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纳税人资料的同时,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辖区内管户的动态监管;定期开展年检和换证工作,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

TRAS重点税源调查与分析系统

TRAS重点税源调查与分析系统企业录入版快速指南

目录 知识准备 (2) 企业版操作流程图 (2) 一、下载与安装 (3) 1.下载TRAS录入版程序、企业版任务 (3) 2.安装录入版程序 (3) 二、装入任务 (4) 1.装入任务的三种途径 (4) 1)从磁盘文件装入 (4) 2)从FTP服务器装入 (5) 3)从i@Report报表服务器装入 (7) 2.注册任务和注册信息 (8) 3.界面介绍 (8) 1)主窗口介绍 (8) 2)工具栏介绍 (9) 3)主菜单条上的工具栏 (9) 4)状态栏介绍 (10) 三、录入数据 (10) 四、审核 (15) 1.审核介绍 (15) 2.自动审核 (15) 3.手动审核 (15) 五、上报 (16) 1)通过磁盘文件上报数据 (17) 2)通过FTP服务器上报数据 (18) 3)上报到i@Report报表服务器 (20) 六、其它设置 (21) 1)打印 (21) 2)从关系任务中拷贝数据 (23) 七、常见问题解答 (26)

知识准备 1.系统概述 TRAS是重点税源调查与分析系统,即Taxation Resource Analysing System的英文简称,既覆盖了SDMS的全部功能模块,又吸纳了TRS的核心功能和友好的操作界面,在系统稳定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TRAS采用了报表任务管理、单元格报表处理、嵌入式数据库、所见即所得等多种先进技术,采用了面向对象、模块化、组件化的开发技术,使系统在功能上和性能上,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常用名词 【表元】 表元是指报表中的小格,是组成报表的基本单位。在其他软件中,表元也叫做“单元格”。 【报表期】 报表期就是指报表收集期。如年报、季报、月报、旬报等等。 【数据包】 数据包是TRAS产生的上报文件,该文件包含任务中所有报表的数据。TRAS数据包是一个以*.PAT为后缀的文件。 【任务包】 为了便于任务下发,将分离的报表任务内容压缩成一个文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压缩文件就是任务包。任务包是一个以*.PSK为后缀的文件。 【报表任务】 报表任务就是一套报表。从存储的角度看,一个报表任务就是磁盘上一个以*. PRP为后缀的目录,且目录中的内容是由TRAS系统管理的。任务目录一旦创建,用户不能手工改变目录名或改变目录存放位置,否则会造成该报表任务无法打开。 【备份任务】 对于做一些不确定操作时,备份任务就如同我们将原始文件另存,是一个以*.PAK为后缀的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恢复任务来还原。 企业版操作流程图

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重要性 重点税源企业不仅是税务管理的重点,更是税收增长的重点。以税源二股为例,税源二股共管户96户,其中重点税源企业11户,占比11.46%。2015年1-6月共入库税款7296万元,其中11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6120.1万元,占全部入库税款的77.21%,数量不足15%的重点税源企业贡献了近80%的税收,由此可见,重点税源企业对税款的贡献是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是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前提与保障。 二、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沟通不及时导致的税企信息不对称 税务机关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建立了一系列税企网络沟通平台,比如税源二股建立了“和谐征纳”QQ群,通过QQ群,税务机关可以及时传达各项税收政策和需要企业配合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纳税人也可以在线向税务机关提出日常经营面临的有关税务的疑惑。但是,这种由于某项具体工作而传递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税务机关所获取的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滞后的、单一的,并不能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税服务的深度。 (二)涉税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其跨地区经营而形成众多分支机构的经营形式,其内部管理模式多为跨地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税务机关缺乏针对此类型企业而形成的管理模式,比如由于分支机构与总部两地的基层税务机关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往往产生一些问题。 (三)税收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 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平均每月固定报表7张,不定期报表5张,包括重点税源数据报表、大企业直报分析等。一方面,税务机关通过查看企业上报的各项报表及时便捷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重点税源企业自身由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漏洞明显增多,探索税源建设新途径、新办法更显重要。笔者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做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对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的认识 税源建设,广泛讲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收入实现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缩小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实现对税源的监控。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服务。 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税源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税收的管理水平,税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加强税源建设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笔者认为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税源管理的认识,改变“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树立“以管促收、管理前移、精细管理”理念,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的原则,认真落实税源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切实达到税源管理的目的。具体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是联系征纳双方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范围,使税收管理员及时地对责任区内的纳税人的户籍、税基、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适时催报催缴,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 (二)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根据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把一些既懂税收征管又精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集中起来,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分行业管理。在督促中小企业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

我区重点税源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区重点税源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8-06-04 11:47:41.0 一、2006-2007年重点税源行业情况 2006年重点税源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三大行业。2007年重点税源行业和纳税额前三强是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和银行业。其中房地产纳税额达14.58亿元,占重点税源企业总纳税额的46.75%,成为我区2007年纳税额第一的税源巨头;而朝阳房价的急剧攀升导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迅速滑落;随着奥运的临近,节能环保压力下的大型制造企业外迁,其税收贡献迅速从税源大户排行榜前列跌至榜尾。总体来看,2006、2007两年朝阳区重点税源企业以内资为多,特别是总部企业和中字号企业,外资及港澳台资为辅。 二、2008年重点税源行业发展特性 1、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税源发展。国家关注民生政策的落实和奥运的来临,将使多形态发展的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税源不仅有量的激增也有质的提升。 2、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税源将有所扩张。随着奥运的召开,房价的稳定将促使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 3、金融业税源呈快速发展趋势。金融业在我区处于迅速集聚阶段,在奥运以及CBD商务的带动下,有望成为我区税源的中流砥柱。 4、制造业税源呈有增有减的分化局面。受大型工业企业外迁影响,制造业所能提供的税收呈下滑趋势。但走节能环保发展道路和新技术的制造业会有较大发展。

5、房地产行业税源将显著紧缩。随着奥运场馆建设的结束、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从紧,房地产行业极有可能成为迅速递减的税源。 三、对策建议 尽管2008年我们面临房地产和制造业税源缩水、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变化等不稳定因素,但我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金融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税源的扩增将抵消房地产税源的部分紧缩,内资企业特别是总部企业和中字号企业将抵消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税源的不稳定性,CBD等功能园区企业进入产业成长期将进一步扩大税源基础。因此建议2008年继续做好以下几项税源建设工作: 1、调整税源结构,加强税源分类促进工作。突出支柱税源金融业,巩固现有税源房地产业,培育后续税源居民服务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税源品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 2、内外资企业并重,引入重点税源龙头企业。加强中字号企业的引进和服务工作,深化重点外资税源的增量引进工作,形成外资与内资并重、推动内资、协调外资、和谐发展的局面。 3、优化税源服务,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税源”的全新工作理念,坚持做到热情高效服务、快捷简化手续,优化投资创业发展环境,特别是保证重点骨干企业在本区的稳定高速发展。 4、建设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跟踪评价系统。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行业运行监测,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随时分析行业变化因素,正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5、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 建议调研报告 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就是整合职能配置,整合数据应用,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特别是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但是,由于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职责存在交叉现象,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影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影响了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对于充分发挥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深化税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自从实行征、管、查机构三分离改革以来,各级都按照征、管、查机构三分离原则,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分工不尽合理,如不少税务机关就存在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检查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征收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行使个体户日常管理和税款征收权现象,甚至出现多个部门都有权管理同一事情,且不同部门在处理同一问题时意见各异,造成纳税人左右为难,不知听谁为好,严重影响税收执法的严肃性。

二是部门配合不力,工作衔接不畅。目前,部门之间如何协作,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如对征收部门如何根据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和稽查部门的稽查结论征收税款,以及收缴滞纳金和罚款,其征收情况如何通知管理部门、稽查部门;管理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稽查部门的稽查情况实施管理,其管理情况如何告知征收部门、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选案稽查,其稽查结果如何通报管理部门、征收部门这些制度制定得不是很详细和具体,造成征、管、查三方工作上时有脱节现象发生,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 三是信息不共享,信息传递和反馈不尽如人意。在现实工作中,征、管、查各部门间过多地强调征收、管理、稽查应该“各司其职”,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出现征、管、查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现象。管理部门和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征管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告知稽查部门,致使稽查部门难以从征收管理中获得稽查案源信息,在选案时缺乏依据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查补税款入库情况告知稽查部门,导致稽查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案件执行情况。稽查部门不能及时将纳税人的违法作案手段和检查处理结果告知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管纳税户涉税违法信息,同时管理人员与稽查人员交流、研讨又少,没有经常性地开展必要的协调,管理人员忙外部管理,稽查人员忙外部检查,彼此之间较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一些本应共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在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税源控管,规避执法风险是当前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一是税源急剧扩大和税源变化日趋复杂,给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个体纳税信念即纳税支出与纳税人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期望值不符从而产生的税负不公感觉也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和阻力。这种情况下,以目前的征管人力物力财力,若要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即实现征管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模式。因此,对所管辖的纳税人采取科学合理的指标确定其应纳税款就不同程度存在风险,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国家税收流失。税收风险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源监管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一)税源监管风险。近年来,税务违章越来越多,金额越

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遏制偷税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二)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当前税务系统强调既要强化管理、又要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一是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的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晋中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 税收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深入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机制,转变税源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风险管理是国税机关和国税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确定税收风险区域,识别纳税人风险特征,根据纳税人风险特征的类型、多少、偏差程度等,进行风险排序,并根据纳税人风险类型、风险形成的情形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实现对纳税人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第三条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价反馈四个环节,各环节循环往复,为全封闭式循环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坚持持续改进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各种风险动态化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不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优化、更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以达到专业化管理目标。 第四条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以风险预警为手段,切实有效地在税收征管查各环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既要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收入风险管理系统、山西国税四位一体互动管理平 -1-

台和晋中国税税收管理员信息化工作平台及第三方信息等在信息归集、过程规范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税收管理人员在掌握纳税人信息和实际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实行“人机结合”,切实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能。 第五条风险识别是指运用风险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确定风险区域、辩识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的税收风险管理活动。 第六条分局各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的识别工作。 政策法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定期实施政策分析,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角度,分析现行政策对本地区税收流失的影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风险分布的基本情况。政策分析应对有重大税收政策调整,适时组织实施。 纳税评估科应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进一步采取征管措施并及时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以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应定期组织实施案例分析,分别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案例,分析纳税人税款流失与纳税人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税收风险在本地区的分布规律。 数据分析中心应综合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等应用软件中的税收财务数据信息及外部采集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逻辑比对,查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2-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作者:章春军 来源:《商》2016年第30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重点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进行了重点税源工作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动态监控,完善监控制度、优化纳税服务、服务总部经济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重点税源;税源监控;税源分析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深化和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不断推进。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征管绩效的需要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现有,在编人员63人,协税员16人,其中管理一、二、三科从事具体征管业务26人,而征管户超过20000余户,人均管户将近800户,且征管范围涉及中央税、地方税,还有社保费、水利基金等规费,征管事务繁杂,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13-2015年分局组织税收收入分别达到了45.75亿元、52.99亿元、60.67亿元,良好的收入形势正是分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结果。近些年来,分局不断拓展重点税源监控面,重点税源税收收入和在总体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已经占同期税收总收入的80%以上,而重点税源户数基本维持在300户左右,占管户企业的比例只有1.5%左右,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思路,把有限的征管资源聚焦到重点税源企业上,征管绩效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育税源、保障税收持续增长的需要 还是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我局征管企业特点:1.征管企业户多,有近2万户,大多为中小企业,2.行业单一,良莠不齐,工业、房地产业企业小而少,3.大中企业流失严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实现组织收入的可持续发展确实很困难,原来我局抓收入只要抓房地产企业,而随着可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必须需要寻找新的税源增长点,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总体规模、分布情况和税收收入结构,而且可以为分析区域内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提供客观依据。及时了解走访培育新的潜力企业,使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成长。使税收收入保持稳定持续增长。

2016年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_税务工作总结

2016年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_税务工作总结 2016年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s("fzoom");s("hzh0");s("hzh1");s("hzh2");税源管理一科在县国税局的统一领导下,真对所管辖的纳税户多,征管区域大、范围广的实际情况,按照县局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通过合理分工,全体人员坚持依法治税,齐心协力,以税收收入为中心,以管理服务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县局下达的税收工作任务,使税收征管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工作做法总结 一、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为了确保税收收入的完成,管理一科及时将县局下达的税收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户企业。同时依托ctias等信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等情况,着力强化税收管理,全年一共组织税收收入5809.59万元;(其中增值税4793.26万元、企业所得税1016.33万元), 代收个人利息所得税339.91万元。较去年比增长2236.44万元,(其中:增值税增长1391.85万元,企业所得税增长844.59万元),代收利息税增长37.37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 二、合理分工,提高效力。根据税源管理一科管户广、企业分散等特点,年初根据县局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工作岗位体系,工作任务等,结合每人的具体情况。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使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分明,细化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按照科长负责全面,管理员按南北区域划分、行业划分的原则。具体做出了较为合理的分工,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全科各项工作能及时、全面地完成。办事效力显著提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落实管理,坚持依法治税。根据县国税局的要求,年初制订了管理一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科认真学习,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按照市局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要求,及时对每个纳税户每月的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跟踪,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征管“五率”。加强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把住认定调查关,对照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对未达标的企业,如企业的生产规模,财务核算不够健全,防伪税控的防盗设备不达标准等,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企业被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怎样进行税收申报等业务,专管员及时进行辅导,使初认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税收申报方面及时、完整不出错。对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在年检时提出取消资格意见,xx年取消了二户不符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对服装针织企业实行验货制度,会昌晋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从xx年至今一直配合坚持验货,会昌县海鑫服饰有限公司由于财务混乱,通过半年多的辅导仍未改正,管理员入时提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意见,取消了该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四、加强税源分析和税收计划管理。管理一科为了加强税收计划考核,实行了重点税源分析和税收预测工作,规定每月10日前报送本月税收预测,每季20日前向县局报送下一季度的税收预测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准确性,管理一科要求重点企业每月20日前报送税收预测表,税收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报送的税收预测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计划管理,使我县税收收入计划得到有效的组织入库。 五、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和“四小票”的审核工作。根据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我科利用评估系统软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面进行了纳税评估,对评估出较大问题的企业进行约谈五户次,转实地核查的一户,通过约谈和核查,一方面从管理上对企业多一份约束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对纳税事宜多一份认识。“四小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用于增值税进项抵扣的票据,根据国税总局系统对开具和取的“四小票”的比对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核查,通过核查大部份是人为操作出现误填误录情况,未发现人为有意识的偷税行为。 六、推行电子多元化申报制度。根据市国税局要求,我管理一科电子多元化申报工作,按照县国税局统一按排,进行了扎实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上半年对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面达60%,小规模纳税人电话申报面达100%。下半年网上申报面,除新认定的二户商贸企业外

谈如何搞好税源管理.doc

员浪费,且责任不明确。 (三)税务机关内部某些工作人员对税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税源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对重点税源的掌握与管理,通常分析比较肤浅被动,说明不了深层问题,没有给予重点税源足够的支持,导致税源流失。再者,从重点税源企业的特点来看,由于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核算头绪多,纳税环节多,如果监管不力,极易发生偷税与逃税行为。事实上,前些年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只是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款实现和缴纳情况,实行的是粗放型控管,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控管,重点企业税收流失严重。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其支柱税源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就目前来说,尽管在微机化管理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前进了一大步,在某些地区,税收征管方面的大软件已经开始运行了,但是此类软件通常都存在着问题,在运用时常造成错误,因此有时不得不另外搞一些人工处理程序,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会带来更多的错误,最终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失灵和不连贯。而税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将计算机做为管理税源的有力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税务部门应在改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企业,摸清税源底数。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机关有对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虽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阻力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税务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针对当前现状,税务部门应和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国资局、企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做好企业转制前的管理工作,保证税款的清缴入库,防止税款流失;同时对转制后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从新企业的办证户籍管理一直到税源的预测、监控,真正起到税前监控和税源培植的作用,保证税源的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结果认定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在必要时,派税务稽查人员对其纳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征收部门的外勤人员对转制后的企业要做到腿勤、嘴勤。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动资金的投入及存货状况。转制后的企业看上去没有原有的国有企业庞大,其实不然。原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转制后的企业包袱轻、资金充足,上马的项目新,有潜力、有后劲,运行效率高,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较好。如果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到位,税收收入就会增加。 (二)重新划分机构职能,建立和规范税源监控体系,是巩固和完善新的征管模式的必然选择。为真正体现“管为基础,从源头上控制”的原则,税务部门应明确税源监控主要在于真正落实“管事”的问题,做到“管事”专门化,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

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一税务部门应在改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企业,摸清税源底数。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机关有对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虽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阻力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税务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针对当前现状,税务部门应和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国资局、企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做好企业转制前的管理工作,保证税款的清缴入库,防止税款流失;同时对转制后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从新企业的办证户籍管理一直到税源的预测、监控,真正起到税前监控和税源培植的作用,保证税源的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结果认定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在必要时,派税务稽查人员对其纳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征收部门的外勤人员对转制后的企业要做到腿勤、嘴勤。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动资金的投入及存货状况。转制后的企业看上去没有原有的国有企业庞大,其实不然。原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转制后的企业包袱轻、资金充足,上马的项目新,有潜力、有后劲,运行效率高,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较好。如果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到位,税收收入就会增加。 二重新划分机构职能,建立和规范税源监控体系,是巩固和完善新的征管模式的必然选择。为真正体现“管为基础,从源头上控制”的原则,税务部门应明确税源监控主要在于真正落实“管事”的问题,做到“管事”专门化,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流程衔接,监督考核到位。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事前税源监控体系 税源监控不能坐等纳税申报,要变被动为主动,跳出办税服务厅这个范围监控税源。 1设立税收公共关系机构岗位,延伸税收服务,分类指导办税。 税收服务工作具体,纳税人掌握的税收信息充分,主动申报纳税面就宽,申报质量就高,税源主渠道就通畅。 2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充分发挥监控税源的主力作用。 日常稽查组织和办税服务厅通常是在一个行政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协调之下,具有征管信息来源充沛,打击偷逃骗税及时主动,对属地范围熟悉等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日常稽查对税源监控的主力作用。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则是发挥其职能作用最好的行政管理措施。一是设立纳税人户籍稽查岗。尽量管住所有的纳税人和尽量减少非正常失踪户,实行税源户管专业化。二是分行业设立稽查岗。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跨国跨区经营、财务管理信息化、关联交易、电子商务等经营、结算方式日新月异,传统税务稽查赖以为凭的书面账簿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信息所取代,而且其真实性越来越容易受到交易方式、管理方式、结算方式的影响,税务稽查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应对措施,对税务稽查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