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

建议调研报告

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就是整合职能配置,整合数据应用,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特别是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但是,由于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职责存在交叉现象,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影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影响了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对于充分发挥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深化税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自从实行征、管、查机构三分离改革以来,各级都按照征、管、查机构三分离原则,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分工不尽合理,如不少税务机关就存在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检查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征收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行使个体户日常管理和税款征收权现象,甚至出现多个部门都有权管理同一事情,且不同部门在处理同一问题时意见各异,造成纳税人左右为难,不知听谁为好,严重影响税收执法的严肃性。

二是部门配合不力,工作衔接不畅。目前,部门之间如何协作,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如对征收部门如何根据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和稽查部门的稽查结论征收税款,以及收缴滞纳金和罚款,其征收情况如何通知管理部门、稽查部门;管理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稽查部门的稽查情况实施管理,其管理情况如何告知征收部门、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选案稽查,其稽查结果如何通报管理部门、征收部门这些制度制定得不是很详细和具体,造成征、管、查三方工作上时有脱节现象发生,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

三是信息不共享,信息传递和反馈不尽如人意。在现实工作中,征、管、查各部门间过多地强调征收、管理、稽查应该“各司其职”,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出现征、管、查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现象。管理部门和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征管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告知稽查部门,致使稽查部门难以从征收管理中获得稽查案源信息,在选案时缺乏依据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查补税款入库情况告知稽查部门,导致稽查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案件执行情况。稽查部门不能及时将纳税人的违法作案手段和检查处理结果告知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管纳税户涉税违法信息,同时管理人员与稽查人员交流、研讨又少,没有经常性地开展必要的协调,管理人员忙外部管理,稽查人员忙外部检查,彼此之间较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一些本应共

同协调的问题,而没有及时解决,致使管理部门未能及时掌握纳税

人违章行为,不能及时辅导纳税人。稽查部门很少对征收部门就如何加强税收征收工作提出建议,征收人员也不向稽查人员调查了解哪些纳税人有偷漏税行为及偷漏税的方法途径,只管按照纳税人的申报金额和稽查部门的查补数额征收入库,不能在征收环节对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进行控制。

一是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方职责。坚持税收工作流的相对集中原则和满足“一窗式”办税服务的要求,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部门的具体职能。为避免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检查权限上发生职责交叉,各地税务机关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要求,戈肺日常检查和稽查职责,把日常检查界定为税务机关清理漏管户、核查发票、催报催缴、评估问询,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核查与系统审计的日常管理行为,同时在坚持该要求“三个划分原则”的基础上,要求管理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符合《税

务稽查工作规程》立案要求的案件,及时移交稽查部门调查

处理

二是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建立征收、管理、稽查工作衔接制度。要理顺三者关系,除了进一步规范征收、管理、稽查三者关系外,首先要科学设计征收、管理、稽查工作流程,明确部门间的工作规程,按照依法治税的要求,细化各部门、部门内部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规程和执法责任,包括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

式和标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从实际工作出发,便于操作,责任明确。其次要注意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工作规程的有机衔接,责任到岗、落实到人、注重部门间有机协调、减少无谓的“内耗”,理顺关系,力求用制度来规范人、约束人、激励人,从而保证执法机制高效运行,实现征收、管理、稽查工作的互动性、规范化、制度化。第三是取消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的重复性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税程序,免除不必要的审批,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是加强征收、管理、稽查信息传递。根据实际情况,在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之间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运行机制的联系制度,以确保征、管、查三方实现信息共享。设置一套规范的信息传递制度,按照统一的传递渠道、传递方式,按照规定的期限将纳税申报资料、税收管理资料、税收稽查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相互传递,确保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征、管、查协调例会制,明确例会召集人、例会形式、例会人员及例会内容,及时共同协商解决各部门出现的各种矛盾。鼓励管理人员和稽查人员进行交流和研讨,对交流和研讨的好成果予以推广,并对相关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是提倡部门协作精神。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建立科学的工作职责体系的同时,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及时互通情况,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做到遇事商量办,以税法为准绳,妥善处理好征收、管理、稽查中可能碰到的扯皮问题,达到精诚团结,共求发展的目的,以建立统一的税收管理体系,更好地堵塞税收漏洞,服务于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

五是积极开发税收管理软件。要认真研究分析税收征、管、查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各项因素指标,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人员集中开发相对

统一的税收管理软件,进一步完善软件系统征收、管理、稽查模块,提高地区间的共享度和利用率,并做好征收、管理、稽查系统与网上申报软件、金税工程系统的有机衔接,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以减少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干扰,形成各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有机统一体,真正搞好税务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衔接,更好地发挥税收管理效能。

一季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精)

办税服务厅 二O O九年一季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办税服务厅在汉滨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这一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对内和谐聚人心,对外诚信优服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狠抓税源税种的管理工作,强化税收监控分析;落实工作责任制,与纳税人互签“承诺书”,强化两个体系的建设。今年一季度入库地方各项收入3748.92万元,其中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入库3285.44万元,较上年增长759.06万元。现将办税服务厅二00九年一季度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工作分析报告如下。 一、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基本概况: (一重点税源分布特点 1、从办税厅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税源分布情况来看,二00九年办税服务厅重点税源监控企业35户,重点监控企业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电力、邮电通讯、电力、烟草和制造业,其中房地产业6户、金融业4户、建筑业4户、邮电通讯业2户,商业4户,电力3户。从监控户数来看,各行业所占比重不同,房地产和建筑业户数最多,2个行业的重点监控户数占总监控户数的比重为35.71%。 2、重点税源分布经济类型以国有经济和股份制为主。 (二重点税源的监控级次 办税厅今年共监控重点税源户35户,其中省级监控7户,市区两级同时监控28户。 (三重点税源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截止三月三十一日重点监控企业累计入库地方各税 3285.44万元,占办税厅一季度入库税收任务的75.39% ,较去年同期增加759.06万元。

分税种看: 1、营业税一季度累计完成1686.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9.23万元。 2、个人所得税一季度累计完成572.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97万元。 3、土地使用税完成208.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07万元。 4、企业所得税完成72.44万元,同比减少49.87万元。 5、城建税完成406.8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8.32万元。 6、车船使用税完成282.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8.77万元。 二、重点税源税收增减原因 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今年一季度税收任务总体小幅增长,其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带动了税收的增长;二是重点税源监控层级管理制度加强,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大幅增长;三是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幅度较大,致使土地使用税收入提 高;四是委托保险机构代征车船使用税,致使车船使用税收入大幅增长。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今年一季度部分税种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税率降低原因所至;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下降所至。 重点监控企业税收稳定增长除了以上一些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团结务实的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为抓住重点税管理这个“牛鼻子”,办税厅领导多措并举,狠抓对重点纳税企业的管理,闯出一条重点税源管理的新路子。 三、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 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百度《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保守估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税收流失的绝对额均在亿元以上。 该组织专家估算我国主要税种的流失情况:增值税流失率为%,所得税流失率为%,关税流失率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新利博士用税收能力指标估算的增值税征收努力为%,营业税的征收努力为%。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自年至年底,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共立案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万件,查补收入亿元,年全国各级税务稽查机构查补税款亿元。 上述列举不同层面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税收流失的存在和严重性。 也使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国家税务总局将强化科学管理作为新时期税收的主题之一的内在用意。 我们认为:我国税收流失与税源管理关系重大;只有把握住税源,控制税源流失,才能控制税收流失,才能保证税收足额入库。 本文试图结合税收的基本原理,沿着税收征管流程从实践出发,对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做粗浅剖析,提出化解拙见,期盼同仁赐教。 一、税源管理概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源指水流起头的地方或来源,如源头、源泉等。

据此理解税源即税收的源头、源泉,是指税收的最终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 我们认为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通过对应纳税行为及国家税收的来源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和税基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实施监控、把握发展趋势的动态过程。 税源管理既要把握和分析已经实现并入库的税收规模、结构和规律,又要把握和分析已经实现但未入库的税收状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思想汇报专题找出存在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建议,并积极探索税收变动规律,把握后期税收发展趋势。 从内涵上讲,税源管理是对形成税收的税基的调查、了解、分析、掌握的过程,具体讲就是对应征税收的监控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掌握纳税户户数、分布和基本情况,努力实现零漏户管理。 二是了解和把握当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销售状况,包括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物流和资金流状况。 三是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情况和纳税申报情况。 四是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的税收潜力和纳税能力,并对同一行业不同纳税人进行税收统计分析和税负评估。 五是对各类纳税人的纳税真实程度进行分析和信誉等级评估等。 从外延来看,税源管理应涵盖从掌握税基的各种制度、指标、流程到服务征管、稽查等税收的全过程。

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内容摘要】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

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 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从事多年的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进行了一番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

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作文/zuowen/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加强地税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西峰区地方税务局高希成 近年来,随着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的落实,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全区地税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当前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地税规模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进一步加强地税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成为推动地税发展的必然。 一、当前地税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外部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忽视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目前来看,由于涉税信息动态性强、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税务部门采集的涉税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等现象还依然存在,以致据此录入系统的数据不能如实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 (二)重视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忽视未达起征点户的管理。有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对起征点以下的户跟踪管理户不及时,一旦确定为未达起征点户,就被边缘化,很少再去问津,以至于定额调整、资料报送、纳税申报等事项就很少再去过问,即使达到起征点也不及时调整定额,形成事实上

漏征现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三)重视地税直管户的管理,忽视国地税共管户管理。地税征管人员往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地税直管户的监管上,而对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重视不够,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依据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流失比较严重。 (四)重视计算机的管理应用,忽视入户巡查巡管。近几年来微机的应用已覆盖到地税征管的各个环节,但个别环节的运用不够深入。同时税收管理员把绝大部分建立用在了对从征管系统下达任务的操作上,对日常巡查巡管走过场甚至不深入到户,致使对实际情况掌握了解不够,影响了管理实效。 (五)重视征管资料的管理,忽视征管资料的深度分析。税收管理员只就资料管资料,对各类征管资料不进行认真的分析,不去认真挖掘各类资料内部的价值信息,使征管资料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往往是征管年度一结束,就将资料束之高阁,这实际上是对征管资料的极度浪费。 (六)重视主税种的管理,忽视其它税种的管理。突出体现在外来(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上。各施工地税务机关只注重管理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忽视对企业所得税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不少外来施工单位只要取得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就万事大吉,由于机构

浅谈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12-19 09:33: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税局| 作者:呼宁平刘慧勇田晓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话道出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明显增强,但是征管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现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征管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税收征管存在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的现象,税收征管工作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征管质量亟待提高。 (二)组织结构问题影响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是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存在分散性,基层税务机关疲于应付,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二是各环节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税收征管效率低。目前,基层分局涉税数据信息量虽然较大,但比较零散、不规范,真实性不强,甚至存在很多垃圾信息,难以通过相关涉税信息的监控手段对纳税人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加之,当前的税收征管软件是在原有的征管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已不适应现在的运行模式,有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税收各类外挂软件没有实现互相关联,不能实现综合利用,在推行过程中,往往结果是征管效率没有多大提高,又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增加了纳税人的麻烦。 (四)税收基础管理不扎实,管理质量不高。部分税收管理员重视申报征收环节,忽视后续管理环节。征期申报结束后有松口气的观念,甚至存在完事大吉的想法,轻视基础管理工作。双定户管理存在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较为严格,起征点以下户和临界起征点户管理较松,未能完全做到严格执法。 (五)征管队伍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亟待提高。部分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存在“庸、懒、散”的情况,工作激情逐渐减退。一些干部的法制观念、大局观念、协作观念、责任观念、效率观念正在淡化,其学习精神、进取精神、务实精神、创新能力正在衰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达不到相关要求。 二、基层税收征管中存在上述问题成因剖析 (一)征管队伍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是税收管理员比例偏低,以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税局为例,全局在职干部职工94人,直接从事税收管理的人员26人,占27%,全局管户10,894户,人均管户419户,管理户数较多,征管难度较大。二是业务素质较低,个别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政策的变化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对征管流程掌握得不熟练,程序意识淡薄;缺乏企业财务核算和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面对当前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这些需要综合知识的工作显得难以胜任工作。 (二)税收管理员担负的工作负担过重。在征收管理过程中各项日常管理、申报征收和各类调查工作,就占用管理员1/3的工作量。其中程序化的事务性工作占用较多精力,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占总工作量比重较高。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税收管理员往往只能顾此失彼,正常的税收工作受到冲击,日常巡查等工作不能按时开展,或流于表面性的应付工作,难以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初衷。 (三)征管手段、办法滞后。征管手段滞后不能实施有效控管。有的规范性的文件抽象性太强,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征收管理质量的增强,税收征管手段和法制一定程度上滞后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标 签】加强税源管理 【颁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文 号】国税发﹝2006﹞149号 【发文日期】2006-09-28 【实施时间】2006-10-01 【 有效性 】全文废止 【税 种】征收管理 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废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 注释:参见: 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为进一步贯彻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国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现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税务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 税发〔2006〕37号)和《》(国税发〔2006〕38号)要求,认真做好税务登记证换发工作。要结合税务登记证换发工作,对比相关统计资料、工商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对辖区内的管户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摸清税源底数。要加强对各类企业、代扣代缴单位、个体工商户及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的户籍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单位也要纳入管理,并将上述各类纳税人、单位、组织的有关涉税信息,按照“一户式”管理的要求,逐户建立户籍管理档案。同时,加强对房屋、土地、车船等财产登记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要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纳税人资料的同时,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辖区内管户的动态监管;定期开展年检和换证工作,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

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重要性 重点税源企业不仅是税务管理的重点,更是税收增长的重点。以税源二股为例,税源二股共管户96户,其中重点税源企业11户,占比11.46%。2015年1-6月共入库税款7296万元,其中11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6120.1万元,占全部入库税款的77.21%,数量不足15%的重点税源企业贡献了近80%的税收,由此可见,重点税源企业对税款的贡献是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是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前提与保障。 二、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沟通不及时导致的税企信息不对称 税务机关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建立了一系列税企网络沟通平台,比如税源二股建立了“和谐征纳”QQ群,通过QQ群,税务机关可以及时传达各项税收政策和需要企业配合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纳税人也可以在线向税务机关提出日常经营面临的有关税务的疑惑。但是,这种由于某项具体工作而传递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税务机关所获取的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滞后的、单一的,并不能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税服务的深度。 (二)涉税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其跨地区经营而形成众多分支机构的经营形式,其内部管理模式多为跨地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税务机关缺乏针对此类型企业而形成的管理模式,比如由于分支机构与总部两地的基层税务机关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往往产生一些问题。 (三)税收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 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平均每月固定报表7张,不定期报表5张,包括重点税源数据报表、大企业直报分析等。一方面,税务机关通过查看企业上报的各项报表及时便捷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重点税源企业自身由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漏洞明显增多,探索税源建设新途径、新办法更显重要。笔者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做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对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的认识 税源建设,广泛讲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收入实现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缩小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实现对税源的监控。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服务。 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税源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税收的管理水平,税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加强税源建设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笔者认为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税源管理的认识,改变“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树立“以管促收、管理前移、精细管理”理念,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的原则,认真落实税源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切实达到税源管理的目的。具体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是联系征纳双方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范围,使税收管理员及时地对责任区内的纳税人的户籍、税基、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适时催报催缴,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 (二)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根据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把一些既懂税收征管又精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集中起来,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分行业管理。在督促中小企业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行业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房地产行业企业是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开办的,这些企业曲解地方的优惠政策,甚至有的认为自己是招商引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享有优惠、得到“照顾”理所应当;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自己的纳税义务和有关税收政策不清楚,特别是对预收房款、以房抵顶工程款、代收款项等特殊税收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以高唐县为例,该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7家,其中,高唐本地企业仅有1家,其他均为招商引资的外来企业,这些企业在高唐的累计经营期限都超过了180天,按规定均应到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但是,除本地一家企业外,没有一户主动到国税部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经国税部门多次上门催办,目前已4家企业办理了税务登记手续,另2户企业仍在催办过程中。 2、房地产行业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一是财务制度混乱。帐务不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帐。二是收入不实。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预收售房款的形式,因未开具正式发票,预收款长期挂在帐上,不作收入,有的甚至无账可查。三是虚列成本。多数房地产企业由于工期长,与建安施工企业结算不及时,成本核算未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遵循配比原则,有的仍然按收付实现制即对成本采取支付多少,就列支多少;对未售房面积,收入未转但成本已提前列支,造成收入、成本不配比,因而无法核实其真实成本,也就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盈亏情况。有的按预计数开具收款收据入帐,造成成本虚增,同时存在大量的不合法凭证或没有取得凭证。 3、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强。流动性强是房地产行业的共同特点,目前高唐的6家外来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是外地的固定业户,往往以回总公司汇总纳税为由,不愿接受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但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他们中无一符合回总公司汇总纳税的条件,并且在高唐累计经营期限都超过了180天,应该接受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流动性强的特点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稍有疏松,极易形成漏征漏管。 4、易造成其他偷逃税行为。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供货商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营业证和税务登记证,开具虚假发票行为严重,经营行为隐蔽、流动性大,如果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不到位,这些供货商偷逃税更有了可乘之机,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会议发言)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目前,从上到下都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家都认识到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意义上的专管员的延续,而是对新征管模式的巩固和完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突出”管理”这一理念,即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户事结合、重在管事”,从而建立切合本地、操作性强、功能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其中管户多以分类管理为主,突出重点税源户管理。重点税源户管理到位了,以点带面,税收管理员制度才能全面开花,取得成效,由此可见重点税源管理在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重点税源户税务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管理台帐、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等管理。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能起到为整体税收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事关重大,责任重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事无巨细,基础要求夯实,管理要求到位,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充分了解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纳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在第一时间内对重点税源户生产经营变化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变动情况,分析税收收入变化原因,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提高税收分析水平和税收预测的准确性;三是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能促进税收计划编制和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在编制和分配税收计划时,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掌握了计划落实的主动权,有利于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组织收入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税收计划任务的完成。 ●二、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机构 1、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确定机制 重点税源户的确定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全体辖管户实行有机筛选,滚动确定重点税源户。我们可以从企业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三个方面考虑,在税源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监控税源相对集中、行业特点明显,或者征管相对薄弱、容易出问题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等。重点税源户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一)是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税源户:即按照上一年税收收入的多少排序选取,选择占税收总收入60%∽70%的企业进行监控。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 建议调研报告 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就是整合职能配置,整合数据应用,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特别是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但是,由于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职责存在交叉现象,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影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影响了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对于充分发挥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深化税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自从实行征、管、查机构三分离改革以来,各级都按照征、管、查机构三分离原则,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分工不尽合理,如不少税务机关就存在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检查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征收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行使个体户日常管理和税款征收权现象,甚至出现多个部门都有权管理同一事情,且不同部门在处理同一问题时意见各异,造成纳税人左右为难,不知听谁为好,严重影响税收执法的严肃性。

二是部门配合不力,工作衔接不畅。目前,部门之间如何协作,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如对征收部门如何根据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和稽查部门的稽查结论征收税款,以及收缴滞纳金和罚款,其征收情况如何通知管理部门、稽查部门;管理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稽查部门的稽查情况实施管理,其管理情况如何告知征收部门、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选案稽查,其稽查结果如何通报管理部门、征收部门这些制度制定得不是很详细和具体,造成征、管、查三方工作上时有脱节现象发生,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 三是信息不共享,信息传递和反馈不尽如人意。在现实工作中,征、管、查各部门间过多地强调征收、管理、稽查应该“各司其职”,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出现征、管、查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现象。管理部门和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征管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告知稽查部门,致使稽查部门难以从征收管理中获得稽查案源信息,在选案时缺乏依据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查补税款入库情况告知稽查部门,导致稽查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案件执行情况。稽查部门不能及时将纳税人的违法作案手段和检查处理结果告知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管纳税户涉税违法信息,同时管理人员与稽查人员交流、研讨又少,没有经常性地开展必要的协调,管理人员忙外部管理,稽查人员忙外部检查,彼此之间较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一些本应共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在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税源控管,规避执法风险是当前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一是税源急剧扩大和税源变化日趋复杂,给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个体纳税信念即纳税支出与纳税人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期望值不符从而产生的税负不公感觉也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和阻力。这种情况下,以目前的征管人力物力财力,若要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即实现征管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模式。因此,对所管辖的纳税人采取科学合理的指标确定其应纳税款就不同程度存在风险,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国家税收流失。税收风险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源监管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一)税源监管风险。近年来,税务违章越来越多,金额越

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遏制偷税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二)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当前税务系统强调既要强化管理、又要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一是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的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年03月18日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

纳税人投诉管理办法

纳税人投诉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纳税人权益保护渠道,规范受理纳税人投诉举报和建议工作机制,着力营造依法治税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受理投诉举报和建议事项,是指纳税人对各分局、科(室)及税务工作人员,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办税服务、行政效能(以下简称纳税服务事项)等方面的投诉举报和建议事项。 第三条纳税服务科建立纳税人维权中心,负责接受纳税人通过12366热线、办税服务厅等渠道以及上门投诉举报和建议的事项。 第四条纳税人向“纳税人维权中心”投诉举报的涉税案件、税务人员违纪案件,以及税务行政复议和赔偿案件、征收管理事项等,由纳税服务科按照有关规定,转送有关科(室)办理。 第五条受理纳税人投诉举报和建议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二)纳税人的正当需求应予合理满足; (三)受理的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四)为纳税人保密。

第二章受理、分工 第六条纳税人维权中心接受纳税人以电话、上门来访等形式投诉举报和建议的事项,以及上级机关和其他科(室)批办转办的有关事项。 第七条纳税人维权中心对接受的投诉举报和建议事项进行初审后,需区别情况,分别处理,并负责及时向纳税人回复转送情况。 (一)属于举报涉税案件的,转送稽查局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案件属实名检举、涉及范围广和县重点税源企业,应报经稽查局分管局领导签批意见后办理)。 (二)属于举报税务人员违纪案件的,转送监察室按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 (三)属于税务行政复议和赔偿案件的,转送政策法规科按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 (四)属于征收管理事项的,转送征管科按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纳税人维权中心负责受理纳税服务事项,具体包括:投诉举报类事项、建议类事项、上级机关和其他科(室)批办转办类事项、其他类事项。对属于纳税服务事项的,按照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属于各分局管辖的,及时转有关分局办理。 (二)属于机关有关职能科(室)的事项,及时送县局机关有关职能科(室)处理。 上述第七条、第八条的事项,均需做好笔录,填写《受理纳税人投诉举报和建议事项办理单》,有关办税服务事项报经县局纳税服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作者:章春军 来源:《商》2016年第30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重点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进行了重点税源工作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动态监控,完善监控制度、优化纳税服务、服务总部经济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重点税源;税源监控;税源分析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深化和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不断推进。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征管绩效的需要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现有,在编人员63人,协税员16人,其中管理一、二、三科从事具体征管业务26人,而征管户超过20000余户,人均管户将近800户,且征管范围涉及中央税、地方税,还有社保费、水利基金等规费,征管事务繁杂,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13-2015年分局组织税收收入分别达到了45.75亿元、52.99亿元、60.67亿元,良好的收入形势正是分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结果。近些年来,分局不断拓展重点税源监控面,重点税源税收收入和在总体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已经占同期税收总收入的80%以上,而重点税源户数基本维持在300户左右,占管户企业的比例只有1.5%左右,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思路,把有限的征管资源聚焦到重点税源企业上,征管绩效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育税源、保障税收持续增长的需要 还是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我局征管企业特点:1.征管企业户多,有近2万户,大多为中小企业,2.行业单一,良莠不齐,工业、房地产业企业小而少,3.大中企业流失严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实现组织收入的可持续发展确实很困难,原来我局抓收入只要抓房地产企业,而随着可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必须需要寻找新的税源增长点,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总体规模、分布情况和税收收入结构,而且可以为分析区域内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提供客观依据。及时了解走访培育新的潜力企业,使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成长。使税收收入保持稳定持续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