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1、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无脊椎动物“发头现象”;脑的产生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

3、脑进化的特点

脑的相对大小变化

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

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4、脑的进化为人类文化的产生奠定物质基础;脑的变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二、神经元的构造和神经兴奋传递的特点

1、神经元

含义

作用

组成

胞体

树突(头部):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尾部):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形态

突起数目:

单级、双极、多级细胞

功能:

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连接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

(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2、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

为神经元生长提供线路

形成绝缘层,使得快速传递

输送营养

清除过多的神经递质

3、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

含义(静息到活动)

分类

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突触接触部分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4、神经回路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元连接方式

发散式

聚合式

环式连接

?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外周神经系统:

将脑、脊髓与身体其他部分联系起来感觉链接运动链接自主链接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息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应付紧急情况)

?副交感神经(平衡抑制)

?两者具有拮抗性质

?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脊髓

?含义:低级部位

?横切面“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为白质

?作用

?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膝盖反射)

?脑干

?延脑“生命中枢”

?桥脑传递信息;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

?中脑“视听反射中枢”

?网状结构

?上行系统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

?下行系统肌肉紧张加强或减弱

?间脑

?丘脑“中继站” 除嗅觉外

?下丘脑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边缘系统(哺乳动物以下没有)

?海马记忆

?杏仁核情绪

?扣带回注意

?3、大脑结构和机能

?结构(心理活动主要中枢)

?灰质大脑皮层

?白质联系胼胝体(两半球协同活动)

?机能

?初级感觉区

?视觉区枕叶

?听觉区颞叶

?机体感觉区

?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

功能上的重要程度

?初级运动区

?联合区

?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

?左半球语言功能

?右半球知觉物体空间关系

?4、神经系统发育和脑的可塑性

?四、脑学说

?1、定位说

?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布洛卡和威尔尼克语言是特定脑区的功能

?加拿大医生微弱电刺激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

?2、整体说

?弗罗伦斯鸡和鸽子局部损毁法

?拉什里白鼠

?均势原理

?总体活动原理

?3、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共轭方法

?脑部位损伤,引起某种综合征,即引起一系列过程的障碍

?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第一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动力系统

?第二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

?第三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

?4、模块说

?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

?5、神经网络学说

?构成复杂认知活动

?五、内分泌系统及其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1、内分泌腺概念

?内分泌腺细胞间的化学信使

?神经递质对临近细胞发生作用迅速发生;荷尔蒙对远方细胞发生作用缓慢实现

?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甲状腺

?副甲状腺

?肾上腺

?脑垂体

?性腺

?3、神经——体液调节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 理机制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分为:内导神经(感觉神经)、外导神经(运动神经)、中间神经。 (2)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1,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并恢复受损的细胞;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4.神经冲动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导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关于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7), 970-97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411511629.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411511629.html,/10.12677/ap.2018.87116 A Review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tudies on Empathy Yiying Zheng Educational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n. 27th, 2018; accepted: Jul. 13th, 2018; published: Jul. 20th, 2018 Abstract Empath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of other people’s emotions and thought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has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neural basis of empathy.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empathic nerves has increase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ERP, fMRI, and PET has enabled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empath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n empathy and highlights its possible future. Keywords Empath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Neural Basis 关于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 郑意颖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7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0日 摘要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想法和情绪的感受和理解。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研究共情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ERP,fMRI,PET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共情的产生机制。本文是对共情的认知神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颞叶枕叶的神经心理功能神经心理学课件

颞叶枕叶的神经心理功能神经心理学课件*第十五章大脑各叶及边缘系统的神经心理功能神经病学研究所付晓明*第三节颞叶的神经心理功能neuropsychology*一颞叶的解剖结构二颞叶的功能三颞叶损伤的表现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一、颞叶的解剖结构颞叶位于大脑外侧裂的腹面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的前方。 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颞叶的后方为枕叶的视觉皮层而颞、顶、枕三脑叶交界汇合的区域是整合感觉信息的部位。 颞叶有胼胝体和前联合分别联系左右颞叶的新皮层和原始皮层右方与Brodmann、、区连接。 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颞叶分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二、颞叶的功能(一)、记忆功能(二)、听觉信息加工、颞叶皮层参与听觉信息加工过程、语言信息加工、音乐知觉(三)、情绪加工功能(四)、视觉信息加工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一)、记忆功能①内侧颞叶海马结构参与近事记忆过程②内侧颞叶损伤后出现逆行性遗忘现象③左颞叶参与了词语信息的保持、再认和回忆过程。 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二)、听觉信息加工、颞叶皮层参与听觉信息加工过程图听觉过程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语言信息加工研究方法:双听法右耳左耳左颞叶右颞叶语言类听觉材料:如数字、词语、音节等。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就希望知道心理是怎样产生的。由于人会做梦,能够梦到早已去世的亲人.因此有人认为,人的灵魂相肉体是互相分离的,人死以后,灵魂会跑到另一个世界中去。由于人的心脏和人的生命的存亡有直接关系,人在高兴或悲伤时,心脏都有特殊的反应,因此有人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也有一些人由于看到脑的损伤,会引起某些认知功能的丧失,因而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终于认识到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这个认识是得来不易的。近30年来,由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电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许多崭新的认识,这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章将简要介绍脑和神经系统的最一般的知识。首先介绍神经系统的进化,特别是脑的进化。进化的观点是研究脑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了解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对揭示心理的种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介绍神经元的构造和神经兴奋传递的特点。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或神经回路。再次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进化阶梯上最后出现的脑组织,是各种心理活动最重要的物质本体。本章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的脑学说,特别是当代影响最大的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学说。最后介绍内分泌系统及其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神经系统脑的进化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它由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和1000亿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又可能与其他神经细胞存在1万个以上的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样一块复杂的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后,进化的观念已深入到不同学科的研究中。人脑是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从没有神经系统的单细胞动物,到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再到高度复杂的人脑,经过了上亿年的发展。研究脑的进化,不仅对揭示人脑的秘密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了解脑与心理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本节将概述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包括神经系统的发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和高等脊推动物的神经系统等。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根据科学家的推算,地球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在地球形成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温度很高,一切元素都呈现气体状态。后来温度下降了,才有了岩石、水和大气等无机物。大约又过了十几亿年,地球上开始出现了生物,即生命现象。生命出现以后,又不断发展和分化,大约在几亿年前、产生了动物和植物的分化。动物出现以后,又不断地进化,开始是无脊椎动物,后来是低等脊椎动物.再到高等脊推动物。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神经系统,以后又产生了脑,这就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图2—1)。一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胞,它是一团形态不固定的原生质。胞体向不同方向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叫伪足。变形虫虽然很简单,但能对外界多种刺激作出反应,如趋向有利刺激(食物),避开有害刺激(玻璃丝);饱食以后不再对食物发生反应等。 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而是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机能。不过,在变形虫身上可以看到其结构的初步分化,即有内浆和外浆之分。外桨在身体表面,是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部分;内浆在身体里面,负责体内的功能。外浆与内浆的分化是动物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生理心理

简答题 1.请简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 ①单细胞电活动记录技术②脑功能基因组学方法③脑电及事件相关电位 ④经颅磁刺激技术⑤脑损毁法⑥脑磁图⑦脑成像⑧行为学研究 2.请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①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负责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 ②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由大脑皮层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皮层下组织组成。 ③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由额叶组成。 3.请简述视知觉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通路。 ⑴初级知觉通路 ①皮层下知觉通路:视觉传入神经→外侧膝状体→大细、小细、颗粒细胞通路→V1区。作用:反映物理属性,作为知觉线索的编码。 ②皮层知觉通路:V1区→大细胞优势通路、颜色优势通路、色柱间优势通路→次级皮层。作用:实现物理属性向知觉过度。 ⑵高级知觉通路 ①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where通路:V1 → V2→ V3 →颞中回→颞上沟→下顶叶。作用:对空间信息加工,产生物体空间位置和物体运动知觉。 ②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what通路:V1→ V2 → V3 → V4 →颞下回。作用:对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进行加工和识别,实现物体的再认。 4.请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量级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①级量反应:本质是后兴奋电位,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中,不能迅速传导下去,只能在其产生部位按空间总和规律叠加起来,其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频率不变。 ②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现象称之为静息电位。 ③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其特点是全或无。 5.请简述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⑴大脑:①额叶:高级认知活动、运动。②顶叶:躯体感觉。③枕叶:视觉

认知神经科学解读

认知神经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葛查尼革(M.S.Gazz0aniga)主编,1995年出版。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1991年正式问世),以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其研究任务即研究人脑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各区及全脑如何调用以实现自身的认知活动。 《认知神经科学》由170多位国际著名学者撰写。全书由11篇,92章,1400多页,百余张插图和27张彩色图组成。每章作者总结其研究领域的实验成果,概述了其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篇的篇目为: 1 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可塑性(7章),阐明机体对环境反应中的机能和结构的灵活性(flexibility)多变性(Mutability),是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的重要基础。 2 神经发育和心理过程的发育(6章),介绍了一些神经生物学研究新技术,用当代脑功能成像成果来说明婴儿脑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 3 感知觉(17章)阐明单一感觉神经元的信息与主观感知觉的变化,神经元间编码和感知觉的多样性,信息加工组合及其对环境制约的关系。 4 运动系统的策略和规划(8章)从神经生物学讨论皮层运动区神经元对不同运动及其阶段的活动规律。 5 注意(8章)阐明各种感觉刺激在心理定向中的作用。 6 记忆(8章)阐明记忆过程和多重记忆系统的脑结构及其作用(包括海马、边缘系统、颞叶和额叶皮层等)。 7 语言(7章)从神经心理学,语言学和语言发展等方面讨论语言的获得,产生和理解的脑机制。 8 思维与表象(7章)从理论上阐明思维与表象的脑功能实时动态规律,在方法上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事件相位电位,脑构像技术和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心理学与动物模型研究的成果。 9 情感(9章)阐明从恐惧到情感及其和意识的各种复杂情况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包括杏仁核、脑干、海马、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的理论。 10 进化理论(7章)讨论心、脑机能结构的进化及其种种理论之间的争论, 11 意识(8章)回顾了意识生理研究的历史,和20世纪60-80年代间的快速眼动睡眠与梦的关系,割裂脑病人和失语症等对意识神经问题研究的多种事实。 原著已于1998年编译成中文出版。为了帮助读者对本书形成这门新学科的整体概念,译者沈政撰写了一篇"总论"(见本书正文前),指出原著"为我们描绘出认知神经科学对基本认识过程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这是"一部高水平的当代前沿科学专著。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1、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无脊椎动物“发头现象”;脑的产生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 3、脑进化的特点 脑的相对大小变化 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 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4、脑的进化为人类文化的产生奠定物质基础;脑的变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二、神经元的构造和神经兴奋传递的特点 1、神经元 含义 作用 组成 胞体 树突(头部):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尾部):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形态 突起数目: 单级、双极、多级细胞 功能: 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连接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 (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2、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 为神经元生长提供线路 形成绝缘层,使得快速传递 输送营养 清除过多的神经递质 3、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 含义(静息到活动) 分类 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突触接触部分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4、神经回路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元连接方式 发散式 聚合式 环式连接 ?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外周神经系统: 将脑、脊髓与身体其他部分联系起来感觉链接运动链接自主链接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息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应付紧急情况) ?副交感神经(平衡抑制) ?两者具有拮抗性质 ?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脊髓 ?含义:低级部位 ?横切面“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为白质 ?作用 ?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膝盖反射) ?脑干 ?延脑“生命中枢” ?桥脑传递信息;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 ?中脑“视听反射中枢” ?网状结构 ?上行系统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 ?下行系统肌肉紧张加强或减弱 ?间脑 ?丘脑“中继站” 除嗅觉外 ?下丘脑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边缘系统(哺乳动物以下没有) ?海马记忆 ?杏仁核情绪 ?扣带回注意 ?3、大脑结构和机能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 一、生理心理学的性质 1.定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工作机制,因而又被称为生物心理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学科性质:生理心理学是介于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基本方法: ①干预机体 ②干预行为 ③观察行为与机体变量的共变关系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根本目的:理解人类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起源、发展及其机制,并运用科学发现去改善人类生活或造福于其其他动物。 5.研究的视角和范围: ①行为类型:就是科学研究中所定义的行为模型 ②通过比较行为学的方法 ③从个体发育的角度 ④通过生物学技术与行为学整合的研究方法 二、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1.自然选择: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 2.行为选择优势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机能主义的概念 3.环境的强化学习:桑代克

四、神经系统发生变化的不同过程 ①增殖:非神经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 ②迁移:神经细胞移向指定位置 ③分化:神经细胞演变成不同功能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 ④突触生长:神经纤维之间建立联络 ⑤凋亡:部分神经细胞被死亡基因调节导致程序性死亡 ⑥突触重建:一些神经元突触死亡并再建立新的突触联络 前四个过程在出生前完成,后两个阶段以出生前后为主,但突触重建在出生后可保持更长时间。 五、脑发育的特点 1.从脑重的变化来看,在出生后的0-5岁脑的重量有个显著的增长 2.从发育的一般顺序上看,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复杂的认知功能 3.脑的形态发育研究表明: ①人类出生后11个月,视觉皮层突触密度迅速增加,1岁时达到最大值 ②出生后听觉皮层突触密度与视觉功能同步增长,4个月后达到较高水平,一直持续到4岁时达到最大值 ③而与语言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突触密度,在5岁左右才达到最大值。 修剪完成后的大脑皮层的有效突触或灰质皮层的增加,认知功能提高的关键:7岁左右时大脑皮层越厚,智力程度越低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其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心理学知识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认知神经科学》教学大纲(20200523132519)

《认知神经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认知神经科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 认知活动。传统神经科学的某些分支,例如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药理学等,吸收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和神经科学的新技术,逐渐形成了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生理学、 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和计算神经科学等认知神经科学的 各个分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专业任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认知神经科学的了解及其与心理学结合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系统了解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 学研究中的意义重大: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使各个学科和层次的有机

融合进入新层面。认知神经科学将传统的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 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成功地整合在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下。认知神经科学的特点是强调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的交叉,研究的层次包 括分子、突触、神经元、网络、脑区、系统、全脑及整体行为乃至环境、社会等。目前心理学基本上还处于整合前的分裂状态,从这个意 义上,认知神经科学将对心理学的整合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平台,从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论(5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了解认知的神经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TMS(透颅磁刺激系统)、脑磁图MEG 第一节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与发展(3课时)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 认知神经科学 = 认知科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 + 神经科学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 第二节认知的神经基础(2课时)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28学时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心理学类课程。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规律,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要求学生在学完此门课程后能够将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 2.本课程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对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言语和思维、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进行介绍,同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也进行适当介绍,侧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务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解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基本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试题的编制,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Ξ 韩在柱 舒 华 (教育部认知与学习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柏晓利 徐忠宝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0) 认知心理学一般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人类认知过程的探讨,但由于正常人的心理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影响因素多,使得许多重要的心理表征与加工很难更深入准确地加以研究。自19世纪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不同脑组织受损的患者会表现出形式有别的心理加工障碍,尤其是一些障碍仅表现在某一(或某些)具体细小的加工环节上。例如,在临床上,一些脑损伤患者经常出现命名障碍,他们一般表现为命名物体或图形时困难,出现大量错误。然而,他们损伤的认知水平可能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如果损伤在语义环节,病人在命名图片时出现语义错误(如将图片chair命名为table,)和无关错误。而对于语音输出词典选择性损伤的病人,他们命名图片时除了犯语义错误外,还可能包括语音相似错误(如将图片cat命名为mat)和非词错误。这些来自患者的研究结果支持在人的言语产生中存在独立的语义系统和语音输出词典的理论模型。这样,在正常人身上难以观测到的细微的认知加工环节,在患者身上却有较为明晰的显现。据此,研究人员便可以根据患者的受损和保留的加工环节,对正常人的心理机制做出相对准确细致的探讨。这种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为实验对象,通过他们选择性损伤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 式的科学被称为认知神经心理学(Cognitive Neuropsycho2 logy)。近年来,该领域已取得了诸多成果,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了当代神经心理科学研究的前沿。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多来自国外报道,国内的研究相对少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学者对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学原理了解相对尚少。为此,本文将对它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予以介绍,以期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1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假设对学科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可以引导人们深入研究 ,探明真相。假设的建立对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尤其重要,研究者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发展出适宜的研究方法,并对数据合理分析,正确推论,以至上升到建立理论或模型。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有四个基本假设。 1.1 功能模块化(functional modularity)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最基本的观点为模块化观点,它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成分协同完成的,这些成分不仅在结构上彼此分离,而且在功能上也相对自主。它们各司其职,彼此合作,致使信息在整个系统中有序地传递,最终完成认知加工过程。这种模块化的结构方式便可能会引起功能的特异性障碍。 以视觉理解任务为例,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主张,该任务的完成包含三个基本的认知环节:首先,视觉刺激物的信息进入视觉特征分析器进行特征分析;随之,特征分析后的信息激活视觉再认系统中相应的再认单元;最后,这些再认单元的信息激活语义系统中相应的语义概念,进而完成对刺激物的再认。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可用图1简明地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图中包含有三幅条框和两个箭头,每一条框代表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一个模块内也可包含更小的模块),箭头标示出信息在条框间流动的方向。以这样的条框和箭头来图示认知过程的结构,称为功能结构(func2 tional architecture)。另外,已经发现一些患者表现为对其中的单一模块选择性功能失常。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保持了语义之前的视觉加工能力,而语义加工功能出现了损伤。在已经报道的一些有生命类物体语义功能选择性损伤的案例中,患者表现为对物体的视觉语义特征的混淆,而其视觉系统本身并没有障碍。 图1 视觉理解的理论模式 112 解剖模块化(anatomical modularity) 该假设主张特定的认知功能由专门的脑神经组织承载,而不是弥散于全脑。意即,不同的认知环节可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神经基础,局部脑损伤会导致认知功能的选择性障碍,这便意味着,认知过程在解剖上也呈模块化。也就是说,图1中的每一功能模块可能在人脑中有相对独立的神经组织基础,当这些脑组织结构受到损伤时,就会引起相应功能出现障碍。例如,对有生命类语义功能损伤的患者,他们的脑损伤一般发生在左侧颞叶。 1.3 功能结构无个体差异(uniformity of functional architec2 127 心 理 科 学 2002年 第25卷 第6期 Ξ本文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82021);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259)。

心理的生理机制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心理现象的反射机制 一、反射的概念 1.反射的含义 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一切心理现象按照它的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刺激是能够引起机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内部、外界环境变化因素。反应是由刺激引起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2.反射的种类 反射分为两种: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带有一定的刻板性质。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它可以随外界环境和内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3.反射的意义 通过条件反射,过去活动的影响保存下来,以一定方式对当前的反射发生调节作用。这在心理现象中就表现为个体过去经验的影响。 二、神经元 1.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功能 每一个神经元包括一个神经细胞、一个较长的和许多较短的突起,前一种突起称为轴突,后一种称为树突,轴突连同它外周的薄膜和髓鞘(有的轴突没有髓鞘),构成神经纤维。每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神经元按功能不同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神经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有两种基本特性:兴奋和传导。当神经元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时,受刺激的部位就产生兴奋。这种兴奋会沿着神经元散布开来,并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突触传达到与它相联的神经细胞,或者传达到其它细胞,使最后传达到的器官活动或状态发生变化。 3.突触的构造和功能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连接的部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同另一神经细胞或者它的轴突、树突相接触的部分称为突触。它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突触可分为三个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有两种,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内没有突触小泡。突触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和生物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最主要的突触形式有三种:(1) 轴突-树突型;(2) 轴突-胞体型;(3) 轴突-轴突型。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两种,一是突触的辐射,二是突触的聚合。 三、反射弧的构成 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官。反射弧的形成要借助突触,使各个神经元发生联系。 1.传入神经系统 每个感受器和与它相连的传入神经,加上传入神经到达的大脑皮层区域,合起来称为分析器,大脑皮层是一个“分析器的总体”。分析器内由感受器一直到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神经通路传递感受器所接受的特异信息,所以叫做特异传入通路。各分析器通向大脑皮层的特殊传入通路总称为特异传入系统。特异传入通路传递特定信息。 从感受器开始的传入神经经过脑干网状结构,再通向大脑皮层的,是非特异传入通路。非特异传入通路使大脑皮层处在一种适当的兴奋状态。 2.传出神经系统

视觉神经生理

概论 1、视神经分段:眼内段(最短)、眶内段(最长),管内段,颅内段。 2、3种技术可记录信号: a)细胞外记录:单个或一群细胞 b)细胞内记录:膜电位变化 c)膜片钳记录:离子通道 3、膜电位: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通常由于细胞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造成。 4、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膜电位内负外正,约-70mV 5、电突触:在突触前神经元(神经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电紧张耦联,突触前 产生的活动电流一部分向突触后流入,使兴奋性发生变化,这种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 6、化学突触 7、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神经生物学从离子通道、细胞、突触、神经回路等水平探 索视觉神经系统中视觉信号的形成和传递机制。视觉的神经机制包括视觉的视网膜机制和中枢机制。视觉信息在视觉系统中的传递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进行的,可运用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包括ERG、EOG、VEP检测临床病人综合电位变化。 8、视觉信号传导通路的四级神经元: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外侧膝状体。 视觉的视网膜机制 1、视网膜神经元的分类: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 神经节细胞。(丛间细胞) 2、按性质,神经元的电信号可分为: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3、分级电位:分级电位是视网膜中传输信号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时程较慢,其幅度 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即以调幅的方式编码信息。产生于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树突。分级电位随传播距离而逐渐衰减,因此其主要功能是在短距离内传输信号。 4、动作电位:即通常所谓的神经冲动,或称峰电位。若因刺激或其他因素,神经细胞 膜去极化达到一个临界的水平,则产生瞬变的动作电位,并沿其轴突传导。其特点是全或无。

神经心理学试卷---春节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与脑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1973年,鲁利亚发表了《神经心理学》奠定了神经心理学的基础。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轴突、和胞体三部分组成。 4、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叶,按其发育成熟的顺序,分别是枕叶、顶叶、颞叶、额叶,其中额叶是我们人脑的司令部。 5、列出六种失语症的名称:运动性失语症、感受性失语症、混合性失语症、传导性失语症、经皮层性失语症、和命名性失语症。 二、(每题5分,共20分) 1、双重分离:是由H.L.Teuber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两种认知机能之间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要依据局部脑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去推论该部位的机能,你必须证明其他部位的损伤不会导致同样的障碍,简单来说,假若在一项心理活动中有两种认知机能参与,机能甲和机能乙,当且仅当:①机能甲在机能乙缺失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进行; ②机能乙在机能甲缺失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进行时,机能甲和机能乙是两种可以独立进行的机能单元才可以成立。 2、失认症:是指在没有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部位的认识能力缺失。 3、逆行性遗忘:是遗忘症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对过去的事情遗忘了,新的记忆还是能够形成。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文艺作品中的遗忘大多数都是受到脑你和谁一起过年!和长辈和熊孩子和自己部外伤或严重精神刺激后产生的逆行性遗忘。 4、忽视症:是由于患者脑损伤,导致的对于空间事物感知活动的一侧空间明显的忽略。 三、简答题 1、简述左右脑在功能上偏侧化的区别。 答:左右脑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在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只对高级的认知机能而言,这种左右脑的不同分工具体为: (1)左脑起主导作用的机能有:言语表达,言语理解,阅读,书写,数学计算,逻辑推理和符号性思维活动;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圣才出品】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答:(1)脑的进化过程 人脑是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到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再到高度复杂的人脑,经过了上亿年的发展。脑的进化过程如下: ①神经系统的起源。物质由气体状态到无机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多细胞中出现了神经细胞。 ②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出现,它繁盛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大体经过了由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的发展。 ③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出现。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5亿年前的奥陶纪以后,脊椎动物出现的背式神经系统以及管状空心的神经组织,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在神经管的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五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两栖动物的前脑已经发展成为两半球。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④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出现。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它们的神经系统已经接近于人脑的神经系统。 (2)脑的进化的一般趋势 ①脑重占体重比例增加,脑的相对大小增大。随着进化阶梯的上升,脑指数(用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来表示)是逐渐上升的。 ②新皮层容积增大。皮层的相对增长增大。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新皮层容积的增加大

于灵长类内部其他动物中新皮层容积的增加。 ③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人类皮层的生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功能的增加。 2.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1)神经元的含义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其功能可以把神经元分为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和传送信息。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3.什么叫胶质细胞?它对神经信息的沟通有什么作用? 答:(1)胶质细胞的含义 胶质细胞是分布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大量胶质细胞,也称神经胶质,数量是神经元的10倍,对神经元的信息沟通有重要作用。胶质细胞虽有突起,但不具轴突,也不产生动作电位。它可终身具有分裂繁殖能力,还能够吞噬因损伤而解体破碎的神经元。 (2)胶质细胞对神经信息沟通的作用 ①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