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铂族金属常用的选矿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铂族金属常用的选矿方法 目前就铂族金属的提取而言,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是重选、浮选和它们的联合工艺,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浮选。 (1)重选铂族金属矿物密度都在7 克/立方厘米以上,特别是自然金属和金属互化物都超过10 克/立方厘米,常见的自然铂、粗铂矿、锇铱矿还高达15~22 克/立方厘米,不仅远高于常见的脉石(一般密度为2.5~2.75 克/立方厘米,少数可达4.3 克/立方厘米),且高于常见的贱金属矿物(一般密度为3.6~5.5 克/立方厘米,仅个别矿物如方铅矿为7.2~7.6 克/立方厘米,但在铂矿石中很少见)。因此,只要粒度较大(一般指大于0.04 毫米),能够单体解离就可以用重选方法加以富集。一般用于处理砂铂矿和原矿中铂族金属粒度较大的铂族金属。对于一些铂矿石,往往还辅以混汞或磁选工艺以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2)浮选铂族矿物多具有疏水性而可附着在气泡上,且现在开采的大多数资源中,细粒铂族矿物通常都是铜、镍硫矿矿物共生,因此浮选已成为当今含铂族矿物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选矿手段。但因铂族矿物密度大,当粒度较大时,则辅以重选方法,即用重、浮联合工艺才能更有效地全面回收。浮选目前主要用于处理硫化铜矿,使铂族矿物和铜、镍硫化物一并回收。铂族金属矿物的选别效果与磨矿细度、介质酸度、药剂种类及用量、工序安排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都需要针对不同矿石的特点进行实验,以确定合理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 (3)重、浮联合流程对于铂族矿物粒度较大的矿石,采用重选和浮选联合法,可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获得较好的效果。南非吕斯腾堡铂矿公司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用重-浮联合法处理含铂的氧化及硫化矿石,60 年代所属的瓦特威尔选厂在浮选后,用绒面溜槽重选,获得吕斯腾堡铂矿物(含铂30%~35%,

斑岩铜矿的找矿

斑岩铜矿的找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斑岩铜矿的找矿 , , 铜矿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缺口最大的金属之一。我们认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根本解决铜的紧缺问题必须也只能是立足国内。 1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矿类型之一 众多矿床学家在研究世界铜矿找矿现状,认为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从国外统计的铜矿储量大于500万吨以上的49个铜矿床,斑岩铜矿有26个,占53%。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斑岩铜矿巨型成矿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古亚洲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乌兹别克,经巴尔哈什湖地区进入我国新疆北部,蒙古和黑龙江至苏联远东地区。环太平洋斑岩铜矿成矿带分东西两个成矿带,东成矿带主要分布南、北美洲的西海岸;西成矿带,在亚洲大陆东部和沿海,又可分为内、外两个成矿带:内带属岛弧带,北起堪察加经日本、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西伊里安、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至澳大利亚东海岸,外带北自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延至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至赣东北。地中海(或特提斯—喜马拉雅)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西班牙,经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西部,延至我国青海、西藏,再向南东方向伸入缅甸境内。 基于上述理由,70年代掀起了全国“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从而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内蒙乌努克吐山等一批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江西德兴铜厂、富家坞、朱砂红,黑龙江多宝山进一步研究和重新勘探,大幅度地增加了铜矿储量,扩大了矿床远景。应该说找矿研究的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巨大的。 80年代后,世界斑岩型铜矿的找矿仍有不断发现,如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 dida)、印度马兰杰坎德(Malanjkhand)、菲律宾勒班陀(Lepanto)“远东南”(FS E)特大型—大型斑岩铜矿床和富金铜矿床。我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虽有所进展,如长江中下游某些矽卡岩铜矿床中伴有斑岩型铜矿化,构成多位一体矿床,或成矿系列。但总的说来,没有发现规模大、条件好的可供建设的斑岩铜矿床。就是原已勘查的一些大型斑岩型铜矿也尚未计划上马,究其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斑岩铜矿品位低。例如江西德兴铜厂铜平均品位%,富家坞含铜平均品位%;朱砂红铜平均品位%;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平均品位为%;内蒙乌奴克吐山铜矿铜平均品位%;西藏玉龙铜矿铜品位%~%;马拉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多霞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此外,不少的斑岩型铜矿床由于气候、地形等条件差,尚难利用。 2斑岩型铜矿的富矿 综上可知,斑岩型铜矿的开发程度受其矿床质量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斑岩铜矿床有否富矿存在具有重要意义,是决定能否建设上马的关键。 (1)就斑岩铜矿成矿带的一些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在矿体形成后,常形

铅锌矿主要类型和找矿标志

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常见的铅锌矿物主要是:方铅矿、硫锑铅矿、车轮矿、白铅矿、铅钒、彩钼铅矿等。锌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纤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等。铅锌矿床主要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中一部分由火山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主要矿床类型有碳酸盐岩类岩石中的层控铅锌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以及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型盐岩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成矿过程复杂,铅锌硫化物是成矿作用的晚期阶段产物。矿体往往离开矽卡岩而产于板岩和白云岩中。矿体形状复杂,一般呈不规则囊状、柱状、脉状、透镜状有些情况下,也有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还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有时还含有白钨矿、锡石、辉钼矿和回铋矿铅锌矿床中常含银、铟、锗、镓、铊、硒等可综合利用。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但分布广泛。二、碳酸盐岩层控铅锌矿床是最重要的一类矿床,世界铅锌主要来源。多数矿床具有石灰岩—铅锌特定组合。少数产于与石灰岩共生的砂页岩中。研究证明矿床是形成与石灰岩礁有关。成矿时代比较广泛,从欧盟和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均有成矿。从总体观察是呈层控的,但真正的层状矿体规模很小,多数情况下矿体表现为后生特点。呈不规则的脉状、囊状、岩溶溶洞以及作为角砾岩(崩塌及其他成因)胶结物而出现,矿物的晶体常大而完好。成矿温度通常在100~150℃范围内。在矿床分布的广大范围内,常不见火成岩体出露。矿体特征大多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围岩蚀变现象不明显。有些地方可见到弱的白云石化和硅化。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也常有一些胶状黄铁矿和白铁矿。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铅锌品位变化大,多为复矿,矿床规模巨大。找矿标志:不能仅局限与岩浆发育的地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如不整合地覆盖于古老基底之上。而这套地层的下部如有黑色页岩发育二碳酸盐岩层,本身有生物礁发育时,应在断层附近,寻找有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 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精装!彩图! 内容简介 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

指出了找矿方向。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 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 矿等。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 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其中,造山型斑岩铜矿又分为主碰撞期加厚地壳拆沉壳幔混熔岩浆斑岩铜矿和后碰撞构造转化期 大规模走滑断裂切割岩石圈诱发地幔岩浆上侵形成的斑岩 铜矿等两种形成机制。中国“斑岩型”铜(钼、金)矿具有产 出空间成带、形成时间多期、同一带内成矿时代大体相同的

实习二 《矿产勘查学》--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

实习二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以德兴斑岩Cu-Au矿床为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3月12日 1 成矿地质背景 地层岩性特征:德兴铜矿位于江南台隆东南边缘赣东北深断裂带的

上盘。矿田范围内,出露基岩全为基底浅变质岩(九岭群九都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 构造特征:构造是控制矿田成岩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统(图Ⅱ一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 岩浆活动: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与铜矿成矿有关的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这一杂岩体的主体,在矿田范围内呈3个大小不等的岩株及一系列小岩脉产出。 成矿物源分析:德兴斑岩铜矿床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侵位于上元古界浅变质千枚岩中的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中的Cu、Mo等成矿元素富集系数的差异及矿化晕分带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本身。通过对铜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元素地球化学、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和H、O、Sr、Nd 等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铜厂成矿热液体系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包括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晚期流体。出溶最早的流体是与残余熔体相平衡的高温(520℃~570℃)、高盐度(31.0~63.3wt%NaCl)的和富CO2低盐度(7.5wt%NaCl)的岩浆流体.

2 控矿因素分析 2.1控矿地层 该地区震旦纪—侏罗纪地层都有出露,其中震旦纪分布较广。与铜矿床有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震旦纪岩层,岩性为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 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的岩石。

华铜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华铜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摘要】华铜矿是一座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出在距接触带一定范围内,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接触带凹部是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特别是水平凹部与垂直凹部交汇部位矿体厚度大,品位富,成矿规律明显,找矿标志清晰,对该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矽卡岩地质特征矿体蚀变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华铜铜矿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境内,濒临渤海,是一座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据史料记载,早在1900年当地居民开采沙金,以后发现金矿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后,先后对华铜北大山大黑脉金矿、南山地表磁铁矿及北山接触带铜矿进行掠夺性开采。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积极恢复生产,矿山获得新生并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处,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是一座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矽卡岩型中型矿床,钙镁矽卡岩分布广泛,矽卡岩矿物多达30余种,金属矿物组合具多样化,成矿呈多期性多阶段性,具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 1 矿床地质 华铜矿位于华北地台东侧营口-宽甸古隆起西端,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州向斜北翼与营口背斜衔接部位。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盖县组片岩和震旦系永宁组碎屑岩,其中,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成矿的有利赋矿围岩。区内构造发育,有早期的东西向构造体系,稍晚期的北西向构造体系及晚期的北东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控制了辽河群地层的分布,北西向构造仅使作为盖层的盖县组片岩产生明显褶皱,北东向构造体系最为发育,控制了矿区东侧大型岩浆岩体的侵入,同时也控制了铜、铅锌、金等金属矿化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燕山晚期的花 岗岩,斑状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其中斑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1-3],在岩体与辽河群白云质大理岩接触部形成矽卡岩型铜矿(图1)。 2 矿体地质特征 华铜矽卡岩型铜矿赋存在斑状花岗岩及斑状花岗岩与辽河群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的正接触带上,接触面凹部是控矿的主要构造,赋存在接触面凹部的储量占总储量95%以上,尤以水平凹部与垂直凹部交汇处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图2、图3)。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大理岩一侧的接触带及离接触带200m范围内,200m以外矽卡岩化及矿化明显减弱。矿化带北部近东西向,向东转为近南北向,呈半弧形,在长达3700m的矿化带上发现大小矿体215条,成群、成带出现,矿床延深大,地表向下垂深达900m。 2.1 矿体形态、规模、产状

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毕业论文设计整体的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具有现实意义,所提出的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和结论能为该地区的矿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搜先强调地质特征,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兰州工业学院指导时间9.16 姓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通过简要介绍乌腊德铁铜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并指出矿床类型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且此类矿化应在东昆仑地区找矿工作中应重视。 全文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流畅,然而,全文格式有待规范;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较一致,应修改;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的研究有待加强。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1)完善论文格式; 2)修改论文的摘要; 3)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 4)加强对矿床成因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75 评阅结论:同意答辩(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资源学院评阅时间2014-10-1

铂矿的类型和找矿标志

铂矿的类型和找矿标志 铂族元素包括钌、铑、钯和锇、铱、铂六个元素。具亲硫性和亲铁性,其亲铁性从属于亲硫性。硫、砷、碲、铋等元素对铂族元素的富集成矿起重要作用。 铂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铂矿体既可形成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之中,也可形成于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或断裂带内。 已知有经济价值的铂矿床,绝大多数与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共生,其余来源于铬铁矿床、砂铂矿床等。当前生产的铂族金属以铂、钯为主,其次是锇和铱。 铂族元族的产出形式有三种:一是呈硫、砷、碲、铋、锑等化合物的铂族独立矿物,此类占铂族总量的90%以上,矿物种类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砷铂矿和铋碲钯矿;二是铁镍铜等的天然合金或金属互化物;第三种是类质同像混入物。 铂族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低,其矿物粒度细小,肉眼一般不易识别。因此寻找铂矿须根据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可能含铂的部位,通过拣块或刻槽取样,进行试金光谱分析或化学分析确定其含量。区调阶段,对风化的超基性岩,有时采用人工重砂法也能简便达到寻找和圈定矿化带的目的。对含铂矿石的矿物及赋存状态的研究,常用显微镜观察、X 光粉晶分析及电子探针测定等方法。 1 .铂族金属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铂族金属主要富集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铜镍矿床、铬铁矿床和砂铂矿床内,单一的铂矿床很少。现将几种主要类型分述如下: (1)基性、超基性铜镍硫化物型铂族金属矿床 该类型是目前世界上铂族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和开采对象。矿床的地质特征与相应的铜镍硫化矿床一致。在我国这类含铂岩体多产于华力西期,岩体形态呈单斜岩墙、岩盘及岩盆。含矿岩体类型主要是超基性岩体,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少数为基性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单辉(二辉)橄榄岩--单辉(二辉)辉石岩及辉橄岩--纯橄榄岩,均属铁质基性、超基性岩类。岩体常由多岩相组成,这些岩相有的是多次侵入的,有的是就地分异的,而含矿岩相常常是较晚贯入的富挥发分的超基性岩。岩体常具同心环带构造、层状或带状构造。粒度较粗,基性程度高,含矿较好。矿体多产于岩体的边部、底部,矿体常富集于岩体的膨大部位、凹槽和产状变缓部位。也有产于上部岩相或充填交代围岩产于外接触带中的。 铂矿体多呈似层状、板状、透镜状、脉状。 与铂钯成矿有关的硫化物组合,一般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方黄铜矿,简称“四黄”硫化物组合。铂矿物主要是砷铂矿,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 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岩浆阶段和晚期大气水阶段,然而在搬运和沉淀矿石的是早期岩浆热液还是晚期来自围岩的流体的认识上还存在争论,这一分歧也扩大到金属、S以及其它组分的来源方面,特别集中在成矿元素是源自结晶岩浆还是通过对流流体从围岩中萃取的。一种观点认为成矿元素Cu源于围岩,证据出自稳定同位素、热质输运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以及围岩成矿元素降低场等方面的研究。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 (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 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 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 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5、石英脉; 6、硅化破碎带; 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 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 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 (一)矿化类型及特征。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金矿体其特点是矿脉规模小,长度5—20 米,厚度4—15 厘米,呈细脉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矿脉具分支复合现象,矿化极不均匀,也不连续。金矿化品位较高,为3.8-45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101.92 克/ 吨。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及少量的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及少量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2.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特征。蚀变破碎带金矿化产在北西向的破碎蚀变断裂带中。其特点是矿体(化)规模较大,长度50-120 米,宽度0.2-1.5 米,矿体(化)的形态呈透镜状或带状,品位一般为4.5-25.2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79.6 克/吨。金银矿物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金银矿物中含金量在75%以下,含银量25%以上。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结构为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金银矿物分布在石英脉中及石英脉

斑岩铜矿介绍

斑岩型矿床总结 斑岩型矿床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主要以铜、钼为主,也有斑岩钨矿(含钼)、斑岩锡矿。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 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 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规模大、选矿回收率高为特征。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 1.岩浆岩条件 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研究表明,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通常具有埃达克质岩浆亲合性,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iO2,高AL2O3,极度富集Sr,极度亏损Y和轻稀土。

铂族金属的矿物原料分布

铂族金属的矿物原料分布 2016-04-09 14:2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铂矿开采早期的铂族金属资源主要为砂矿,如哥伦比亚和俄国乌拉尔的砂矿床。随着砂矿资源的枯竭,人们发现,由于铂族元素与铁、钴、镍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而使得它们在地质作用中趋向于富集在一起。因此铂族元素的原生富集几乎专与镁铁、超镁铁岩有成因关系。自1924年南非地质学家H.Merensky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发现镁铁堆积杂岩层的大铂矿(被命名为默林斯基铂矿)以来,在20世纪60~80年代相继在美国的斯蒂尔沃特、芬兰的派尼卡特杂岩体中发现同类的铂矿床,类似的还有津巴布韦的大岩墙等。这类矿床为数不多,但储量巨大。正是南非铂矿的开采,导致世界铂族金属产量大幅度增加。1960年以来,南非成为世界上铂族金属最大的供应国,其中铂占70%~85%,铑的供应也来自南非。含铂族金属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另一类铂族矿床类型,如俄罗斯西 伯利亚的诺里尔斯克铜镍铂钯矿床,拥有千吨级的铂族储量。在与基性岩、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钒钛磁铁矿中也常常伴生有铂族金属元素。我国铂族金属探明的储量不大,规模小,品位低,仅为310多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6%。主要分布在甘肃金川、云南金宝山和四川。大约90%的铂族金属与硫化铜镍矿伴生,少数赋存于铬铁矿、铁铜矿中。因此,我国的大部分铂族金属是作为铜、镍生产的副产品进行综合回收生产的。

除了铂族金属元素在铜、铁、镍矿石中得到有效的富集之外,某些铂族元素还呈独立的铂族金属矿物而存在于各种硫化物、砷化物等矿物中,它们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代替了铜、镍或铁;而有些矿床,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矿区的弗米列昂矿山,铂族金属呈砷铂矿、方铋钯矿或斜铋钯矿的微粒形态出现。铂族元素对碲化物有明显的亲和力,在自然界中至少有三种碲化物。 总之,铂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稀散元素低,通常,铂为5×10-6%,钯、铑、铱、锇均为1×10-6%,钌为0.1×10-6%,而且分布极不平衡。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

东天山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所属学院: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刘亚楠 学生学号:107551420138 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位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位。纵跨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北为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南为塔里木陆块北山古生代裂谷系。 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岩群(Ch G.),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变粒岩、浅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夹大理岩薄层。中元古界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Jx A.),岩性以大理岩、白云岩为主,夹有少量碎屑岩,变质石英砂岩等。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中酸性的中泥盆世侵入岩为主,岩性为灰色中粒英云闪长岩、浅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为浅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以岩基或岩株形式产出,与中元古界地层接触带产生高温接触变质作用,低温热液作用。 区内地层褶皱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控矿断裂构造系统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 围岩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褐铁矿化等,是该区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二、地质特征 1、矿区内主要为一套变质岩,岩性有硅镁石钙质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岩、娟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石片岩。岩石受变质变形作用,片理构造发育,导致岩石破碎成碎片状、碎粉状。

区内侵入岩发育,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大面积侵入变质岩中,造成岩层产状多变,但总体以北倾为主,倾向4。-358。;倾角50。-78。。脉岩为石英脉、方解石脉,宽度几-十几公分,均沿岩石裂隙产出。 2、矿化蚀变 揭露出的矿化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和铅锌矿化。以褐铁矿化为主,在XXTC探槽中见有1段(图1),宽度为5米,褐铁矿化呈星点状、稀疏侵染状分布于大理岩中,与之相伴的有硅化及铅锌矿化,铅锌矿化肉眼见不到,经X荧光分析仪测得锌含量达0.2-2%,铅含量为0.3-1.3%。铅锌矿带矿化带平面上呈带状,透镜状。 图1 XX探槽素描图 3、物探特征: 矿区某激电中梯剖面图如图2所示: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找矿标志及富集规律简介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找矿标志及富集规律简介 摘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是川地区调队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该矿处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受近东西向展布的(F1)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标志有主要有地质构造标志、地物地貌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等,氧化矿具有次生富集作用,原生矿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同时具有“褪色蚀变”现象。通过介绍梭罗沟金矿的找矿标志和富集规律,能给地质找矿和矿山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找矿标志;富集规律;木里县;梭罗沟金矿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唐央背斜南东倾伏端。矿床产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一套基性火山岩系,受近东西向展布的(F1)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规模大,形态较简单,矿石为含砷、硫等的可选冶金矿石。 1970-1983年,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进行了1:20万金矿幅、贡岭幅、稻城幅、九龙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梭罗沟金矿点(当时发现矿体长6m,厚2.5m,拣块分析Au 3.58×10-6);1997年10月,川地区调队为了寻找矿业开发基地,徐志明项目组在开展异常检查时发现品位超过3克/吨的露头,初步判断梭罗沟金矿点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经过区调队1997—2009年开展的一系列地质勘探工作,证实该矿山为一大型岩金矿床,现已成为四川省一个重要的黄金开发基地。 作为该岩金矿床的勘查者,我们将勘查过程中取得的一点认识和经验分享出来,以供野外地质工作者在寻找类似矿床时参考。 一、找矿标志 根据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总结,梭罗沟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有地质构造标志、地物地貌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 (1)地质构造标志 主要包括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围岩蚀变特征等。梭罗沟金矿区域构造处于甘孜-理塘成矿构造带南段的唐央穹隆南倾伏端。横贯矿区的近东西向断裂(F1)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矿体的展布。在构造矿化蚀变带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有: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强烈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在中深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绢云母化、白云石化、硅化、钠长石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上述蚀变对中基性火山岩而言,形成一种明显的“褪色蚀变”特征。金属矿化物矿化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尤其是黄铁矿化于毒砂矿化的发育程度是直接影响矿石Au品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梭罗沟矿区及附近外围,呈近

斑岩铜矿矿床研究综述

2011年第30卷第4期387 393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 斑岩铜矿矿床研究综述 邹国富1,2,坚润堂1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 摘要:斑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介绍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构造环境、成矿斑岩岩浆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蚀变与矿 化、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斑岩铜矿;时空分布;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研究进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11)04-387-07 目前已知的主要铜矿类型:硫化物型铜镍矿、沉积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中,斑岩铜矿以其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易采选等特点成为最重要矿床类型。斑岩铜矿,最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开采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巨大铜矿时,矿山工人叫出来的。1918年,Emmons正式把这种常与斑岩体有关的“浸染状铜矿”定名为斑岩铜矿。我国王之田将斑岩铜矿床定义为:与钙碱性、碱性、中—酸性火成岩的浅成—超浅成侵位斑岩有关,斑岩和围岩破裂裂隙强烈,并具K+、Si+、OH-蚀变矿物晕和Cu、Au、Ag、Pb、Zn、S等地球化学晕、岩浆晚期中温热液阶段、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铜矿。 1时空分布 1.1时代分布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据芮宗瑶(2004)统计,世界上超过500万t的斑岩铜矿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5%,中生代约占35%[1]。斑岩铜矿形成时代极不均一,有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等特征。形成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板块汇聚区,而在前寒武纪全球板块活动机制尚未完善,大规模板块活动尚未形成,斑岩铜矿化自然很少。而中新生代是板块活动最强烈时期,也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高峰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些带的后期发育往往形成造山带,成为主要剥蚀区,加上斑岩铜矿多形成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中,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剥蚀作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斑岩铜矿很难保存。 1.2空间分布 全球斑岩铜矿主要集中在三条大成矿带上:一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分东西两带:东带包括阿拉斯加、北美西部、墨西哥、玻利维亚、秘鲁、智利等。西带分内带和外带:内带包括俄罗斯鄂霍茨克北缘,我国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外带包括日本列岛、我国台湾、菲律宾、亚所罗门群岛等。二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分布于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伊朗、巴基斯坦和我国西藏等。三是古亚洲成矿带(中亚成矿带),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中国新疆、内蒙古一带。此外,还有少量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各地块边缘活动带。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床有相当数量形成于大陆内部。 2成矿动力学及构造背景 全球斑岩铜矿研究证明:会聚板块边缘无疑是斑岩铜矿最重要的成矿地质背景。包括两种观点:一是 收稿日期:2011-06-25 作者简介:邹国富(1970 ),男,黑龙江林甸县人,高级地质工程师,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阐述了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可供参考。 标签:铅锌矿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