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作者姓名:刘兵,陈小莲

作者单位: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摘要:

发明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通常是申请人或代理人与审查员争辩的焦点所在。在一些非显而易见性相比现有技术不显著的发明中,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论证至关重要。本文站在申请人的角度,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对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给业界同仁一点参考。

关键词: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非显而易见性 审查意见通知书 陈述意见

一、引言

在某些技术效果难以预期的技术领域,例如医药化学领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这一创造性判断的辅助考虑因素在创造性审查中被普遍使用。另外,在答复创造性审查意见时,申请人为了证明其发明具有创造性,往往需要证明其是否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对于非显而易见性不显著的发明,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对其创造性的争辩至关重要。

二、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相关的概念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6.2节以及5.3节规定:如果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则不必再怀疑其技术方案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可以确定发明具备创造性。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5.3节规定: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是指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产生“质”的变化,具有新的性能;或者产生“量”的变化,超出人们预期的想象。这种“质”的或者“量”的变化,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事先无法预测或者推理出来。

通过审查指南的规定可知,如果能够证明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则可以证明该发明具备创造性。

三、什么时候考虑“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的规定可知:当发明为选择发明、转用发明、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或要素变更的发明时,对其创造性进行判断时,需要考虑“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而在实践中,通常是在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非显而易见性不显著,使得申请人或代理人往往难于从非显而易见性方面来说服审查员改变其观点时,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上进行争辩,有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基于此点来说明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四、如何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在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于:如何论证发明是否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申请人或代理人主张“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时,其自身具有举证责任,需要向审查员论证说明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理由。而在实践中,对于如何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往往尚存在困惑和分歧。笔者在此结合以下的实际案例对如何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进行分析,以期给业界同仁一点参考。

案例1

权利要求1:一种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和所述剥离剂层实质上不含有硅酮系化合物,且所述粘着剂层含有抗氧剂。

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引用对比文件1并指出,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技术方案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对比文件1未明确公开所述的粘着剂层实质上不含有硅酮系化合物。但是,对比文件1公开了在所述的粘着片中含有聚硅氧烷化合物(即硅酮系化合物)对粘着性能的危害,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粘着剂层中也不添加聚硅氧烷化合物,因此,相对于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

针对审查员的上述意见,申请人将权利要求1修改为,

权利要求1:一种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和所述剥离剂层实质上不含有硅酮系化合物,且所述粘着剂层含有抗氧剂,所述抗氧剂为A类抗氧剂、B类抗氧剂或C类抗氧剂,所述抗氧剂的添加量为a-b质量份。

并主要陈述了以下的理由:

1)认定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含有抗氧剂,所述抗氧剂为特定的A类抗氧剂、B类抗氧剂或C类抗氧剂,所述抗氧剂的添加量为特定含量。

2)上述区别技术特征的作用为:本发明的粘着片即使受到热过程后,不会产生重剥离化,且经时剥离稳定性良好。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在粘着剂层和剥离剂层均不使用硅酮系化合物的条件下,避免重剥离化的技术问题。

3)通过说明对比文件1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与本发明的不同,且对比文件1中没有“通过上述区别技术特征,能够使本发明的粘着片即使受到热过程后,不会产生重剥离化,且经时剥离稳定性良好”的技术启示,来论证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是非显而易见的。

也就是说,申请人在答复本次审查意见时,重点在于论证:上述区别技术特征相对于对比文件1是非显而易见的。

然而,审查员没有接受申请人的意见陈述,发出了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并指出: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1公开了在粘结剂中可以添加防老剂,即便如申请人的意见陈述中所述的防老剂为抗氧剂的上位概念,但A类抗氧剂等也均为本领域常用的防老剂,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选择这两种抗氧剂,其含量也是抗氧剂的常规含量,且没有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由此认定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

申请人在考虑到审查员的意见后,改变了争辩思路,在不修改权利要求的情况下,仅在第一次审查意见的陈述意见中增加了以下的内容:在对比文件1中,防老剂并不是对比文件1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条件,其作用不过是本领域常规理解的防止或抑制高分子材料由于氧、热、光、臭氧等因素对材料的破坏作用。并且对比文件1也没有给出任何有关“通过在粘着剂层中添加防老剂,能够带来使粘着片即使受到热过程后,不会产生重剥离化,且经时剥离稳定性良好的技术效果”的技术启示。正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并证明了通过在粘着剂层中添加特定量的特定抗氧剂,能够具有“使粘着片即使受到热过程后,不会产生重剥离化,且经时剥离稳定性良好”的新的技术效果,而该技术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完全无法预料到的。根据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4.3的规定可知,在进行选择发明创造性判断时,选择所带来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上所述,选择本发明特定含量的特定抗氧剂所带来的上述新的技术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完全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其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上述陈述,审查员认可了本发明的创造性。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1,笔者认为,在答复审查意见过程中,申请人或代理人难于从非显而易见性方面来说服审查员改变其观点时(也即,审查员认为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非显而易见性不显著时),可以改变争辩思路,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上说服审查员,有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在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时,可以考虑发明

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产生了新的性能,该新的性能与区别特征的固有属性或者已知性能是否相关,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区别特征的固有属性或者已知性能,无法预见引入区别特征会产生该新性能,则可以通过“质”变的效果来论证发明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案例2

权利要求1:一种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金刚石,氧化物A,氧化物B以及氧化物D。

审查员引用了对比文件1,该对比文件1公开了氧化物A、氧化物B和氧化物D。相对于权利要求1,对比文件1仅仅没有公开金刚石,基于该区别技术特征,审查员认定: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邻二甲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针对该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2公开了通过填充床模拟试验显示如果将催化剂上涂覆一层多孔金刚石,则由于金刚石的热传导性能能够改善邻二甲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由此审查员认为,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2的结合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

针对审查员的上述意见,申请人将权利要求1修改为,

权利要求1:一种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金刚石,氧化物A,氧化物B氧化物D,且所述金刚石在催化剂中分散混合。

在答复本次审查意见时,申请人通过对发明和对比文件2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通过数据充分论证了本发明通过所述金刚石在催化剂中分散混合能够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从而证明了本发明的创造性,其具体的内容如下:

在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含有金刚石的浆料喷雾在载体上,接着进行焙烧,从而制备金刚石分散在催化剂中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将不含有金刚石的浆料喷雾在载体上,接着进行焙烧,从而制备不含有金刚石的催化剂。其结果,在实施例和对比例之间,催化剂活性产生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实施例3的催化剂与对比例3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3的催化剂含有金刚石,实施例3中的收率为76.6%,而对比例3中的收率为67.3%。也就是说,通过将金刚石分散在催化剂中,将收率提高了9.3%(相比对比例3,收率显著地提高至约1.14倍)。

另一方面,在对比文件2中,对于将邻二甲苯气相部分氧化得到邻苯二甲酸酐的反应,显示了模拟结果,并将用金刚石形成了涂层的催化剂和没有金刚石形成的涂层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没有金刚石形成的涂层的催化剂,邻苯二甲酸酐的选择率为5.212%;形成了涂层的催化剂,邻苯二甲酸酐的选择率为5.285%(相比没有金刚石形成的涂层的催化剂,用金刚石形成了涂层的催化剂的选择率仅提高至约1.01倍的程度)。

通过上述可知,将金刚石形成涂层的催化剂,相比没有金刚石形成的涂层的催化剂,仅能够将选择率提高至约1.01倍的程度,而通过将金刚石分散在催化剂中,相比不含有金刚石的催化剂,能够将催化活性显著提高至约1.14倍的程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文件1和2所无法预料的,并且,通过将金刚石分散在催化剂中,能够将催化活性提高如此大的程度,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文件

1和2所无法预料的。

基于上述论证,审查员认可了本发明的创造性,并随后作出授权。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2,笔者认为,上述案例给我们了一个新的论证“预料不到技术效果”的思路。由于通过将金刚石形成涂层的催化剂与将金刚石分散的催化剂所获得的效果进行对比,从“量”变上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难以把握“量”变达到什么程度后能够说明其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此,通过将金刚石形成涂层的催化剂与将金刚石分散的催化剂所获得的效果进行对比,从“量”变上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难度较大。而在上述案例2中,申请人对发明和对比文件2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合理地利用发明和对比文件2中的数据,通过将金刚石形成涂层的催化剂相比没有金刚石形成的涂层的催化剂的效果、与金刚石分散在催化剂中相比不含有金刚石的催化剂的效果进行对比,充分说明了通过将金刚石分散在催化剂中,能够将催化活性大大提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文件1和2所无法预料的。笔者认为这种答复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另外,笔者认为,也可以通过活用本领域公认的普遍标准来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例如证明两种农药组合产生了协同作用的Colby氏公式,以及评价农药的联合应用是否会产生协同作用的孙云沛共毒系数法。

五、结语

笔者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对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在答复审查意见过程中,申请人或代理人难于从非显而易见性方面来说服审查员改变其观点时,也即相对于现有技术,发明的非显而易见性不显著时,改变争辩思路,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上进行争辩,有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举证责任在于申请人,申请人需要充分论证说明发明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理由。本文对如何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提出了一点看法,期望能够给申请人或代理人在答复创造性审查意见时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2010年1月第1版。

作者信息:

刘 兵: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陈小莲: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如何答复审查意见

一、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及《补正书通知书》的情况 1、一般来讲,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会针对实质性问题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而针对形式问题下发《补正书通知书》; 2、《审查意见通知书》在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比较常见,《补正通知书》在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申请中比较常见,在绝大部分发明专利审查过程中均会碰到《审查意见通知书》。 二、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及《补正书通知书》的期限 1、一般来讲,答复《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期限为四个月,答复《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期限为两个月,答复《补正书通知书》的期限为两个月; 2、上述期限的计算方法是:从通知书的发文日起,先向后推算15日作为文件传递时间,再以上述期进行计算。 三、如何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及《补正书通知书》 1、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及《补正书通知书》时,主要应针对审查员在通知书中所指出的问题进行答复,一般来讲,不要针对审查员通知书意见之外的事项作过多陈述; 2、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及《补正书通知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申请文件的修改,此时应严格遵循“修改不超范围”的原则,也就是说,从原始申请文件中不能明确、唯一导出的内容,均不能加入到新的申请文件中,“修改超范围”是专利审查过程中的驳回理由,也是专利授权后的无效理由; 3、在发明专利的审查过程中,最常见、最难答复的是关于专利“新颖性”及“创造性”的问题,通俗的讲(但不严谨),“新颖性”是指本申请与现有技两者在实质上不相同;“创造性”是指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在实质上不相同,而且这种区别是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不易想到的,也就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创新高度。 4、如果审查员指出,本专利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分析:

审查意见答复模板

尊敬的审查员: 针对专利局于年月日就题述专利申请发出的第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了修改,申请人现陈述意见如下: 一、关于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申请人认为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 二、关于权利要求2保护范围不清楚的问题 关于修改: 申请人将权利要求4中的附加技术特征添加到权利要求1中,该修改仅仅是权利要求的合并,并未涉及到实质内容的修改,因此该修改是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并且申请人认为修改之后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是具有创造性的,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 申请人将附加技术特征“其中,所述诊断策略包含从诊断模块运行的程序组合”添加到权利要求1中。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的第4页倒数第5段记载了“诊断策略包含从诊断模块运行的程序组合”,因此,上述修改是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的,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并且申请人认为修改之后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 关于修改2: 申请人将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确定所述第一时偏值或所述第二时偏值作为所述初始测距的时偏”修改为“根据时偏值和/或符号的峰值功率,确定所述第一时偏值或所述第二时偏值作为所述初始测距的时偏”添加到权利要求1中,在本申请说明书第9页中记载了时偏处理方法的几个公式,从这几个公式中可以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是在确定第一时偏值或第二时偏值作为初始测距的时偏时,是根据时偏值和/或符号的峰值功率所确定的,因此,上述修改是能够从说明记载的内容中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因此,该修改是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的,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并且,申请人认为,修改之后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是具备创造性的,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

专利答复审查意见范本

专利答复审查意见范本(总4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独立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 (一)权利要求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1. 确定最接近的对比文件 审查员引用了对比文件1(,以下简称D1)和对比文件2(CN1431143A,以下简称 D2)。D1与本发明领域接近,且披露了本发明的部分技术特征,因此将D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2. 权利要求1相对于D1的区别技术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将本申请权利要求1与D1相比较可知,本申请的负荷可控式多通道液态燃料气化烧嘴与D1所公开的液态燃料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烧嘴的区别在于: A、权利要求1限定了一旋流器和一烧嘴冷却系统;该中心通道内设有旋流器,该旋流器的外径与该中心通道的内径相同,该旋流器包括若干旋流叶片; B、权利要求1限定了一第三烧嘴外环喷管、一第三烧嘴外环喷头、第三烧嘴外环喷头为一个截头的锥管;该第三烧嘴外环喷管套在该第二烧嘴外环喷管外形成了以第三外环通道; C、该第三烧嘴外环喷头具有一第三烧嘴外环喷头外侧倾角τ;该第二烧嘴外环喷口端 为0≤h3≤60mm。 面之间的距离h 3 在进一步论述前,先进一步解释一下上述区别技术特征: 关于技术特征A 权利要求1的中心通道内设有旋流器,使中心通道的气流旋转形成旋流,采用中心向外旋流提高烧嘴整体的雾化性能,对液态燃料的雾化更加充分(参见本申请说明书第3页0027段最后第2行)。而权利要求1的烧嘴冷却系统可以保证冷却效果,使烧嘴不被烧坏,提高寿命。 D1中,在两个环形通道中设置导流块13和14,中心通道没有附加任何旋流装置的截头锥体,主要借助于由外向内的方式提高雾化效果。而且由于导流块13和14分别设置在中环通道和外环通道,这两个通道都是环形的,为了匹配形状,导流块13和14也需要设置成环形,增加了加工难度。以导流块13为例,其设置在中环通道8中,需要同时与烧嘴中心导管4以及烧嘴中环导管5配合。装配时导流块13的内外环面必须同时与了两个导管同轴配合,才能安装进中环通道8内,这无疑增加了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关于技术特征B 权利要求1形成了第三外环通道,通过第三外环通道内通入保护气,保护烧嘴中间的雾化和混合反应。而且,意外发现通过调节保护气的比例,流速可改变气化火焰的温度和形状(参见本说明书第3页0027段倒数第2行)。 所以技术特征B的效果是保护烧嘴中间的雾化和混合反应,可以改变气化火焰的温度和形状。 区别技术特征C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作者姓名:刘兵,陈小莲 作者单位: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摘要: 发明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通常是申请人或代理人与审查员争辩的焦点所在。在一些非显而易见性相比现有技术不显著的发明中,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论证至关重要。本文站在申请人的角度,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对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给业界同仁一点参考。 关键词: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非显而易见性 审查意见通知书 陈述意见 一、引言 在某些技术效果难以预期的技术领域,例如医药化学领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这一创造性判断的辅助考虑因素在创造性审查中被普遍使用。另外,在答复创造性审查意见时,申请人为了证明其发明具有创造性,往往需要证明其是否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对于非显而易见性不显著的发明,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对其创造性的争辩至关重要。 二、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相关的概念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6.2节以及5.3节规定:如果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则不必再怀疑其技术方案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可以确定发明具备创造性。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5.3节规定: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是指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产生“质”的变化,具有新的性能;或者产生“量”的变化,超出人们预期的想象。这种“质”的或者“量”的变化,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事先无法预测或者推理出来。 通过审查指南的规定可知,如果能够证明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则可以证明该发明具备创造性。 三、什么时候考虑“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的规定可知:当发明为选择发明、转用发明、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或要素变更的发明时,对其创造性进行判断时,需要考虑“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而在实践中,通常是在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非显而易见性不显著,使得申请人或代理人往往难于从非显而易见性方面来说服审查员改变其观点时,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上进行争辩,有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基于此点来说明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中如何活用“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四、如何论证“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小议专利审查意见中创造性的答复问题

小议审查意见中创造性的答复问题 文/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王洪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发明具备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发明要满足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两个条件,才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发明。 根据审查指南规定:“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如果发明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仅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也就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按此解释,我国专利法中创造性的标志之一“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判断标准,实际上已经等同于“非显而易见性”标准。 此外,审查指南中还指出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通常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即三步法原则: (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然而,笔者认为提出上述三步法原则的出发点是为审查员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提供理论基础,也即为审查员审查申请文件的创造性提出了理论依据;虽然目前业界对于有关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也

普遍遵循此三步法原则,但是,由于权利义务的不同,权利人利用三步法原则进行有关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时,就必须与审查员的角度有所不同,对此笔者有下述几点思考: 第一,笔者认为在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应当首先确定技术领域,然后考虑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最后确定技术特征,即应首先考虑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以前公开的所有技术都可看作是现有技术;而如果技术领域不同,即使公开了发明的技术特征再多,那么也不能把它确定为发明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发明实质上可以认为是其他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的转用发明,而转用发明不适于采用三步法来判断其创造性。 第二,在实际情况中,笔者经常会遇到需要重新确定“技术问题”的情况。当审查员认定的最接近现有技术与申请人认定的不同时,审查员新认定的“区别技术特征”就会不同于申请文件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因而,依据新认定的区别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会与说明书中记载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此时,在答复创造性的审查意见时,就要充分考虑审查员重新确定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客观的分析对比文件和说明书中记载的现有技术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最接近现有技术”,因为不同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就会导致确定出不同的区别特征,进而确定出不同的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确定发明具有创造性结论也会不

审查意见答复模板

审查意见答复模板 尊敬的审查员: 您好!以下意见陈述是针对审查员xx年xx月xx日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所做出的。 申请人仔细研究了审查意见通知书与审查员提供的对比文件1-2,针对审查员所指出的缺陷,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附上修改的权利要求书替换页,并意见陈述如下: 一、修改说明: 1、增加了权1的技术特征,将….增加到权1中,修改依据来源于说明书和实施例x。说明书第xx段有相应的描述… 以上修改均未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原说明书的范围,符合专利法33条和实施细则51条3款的有关规定。 二、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的新颖性: 1、权利要求1的新颖性: 按照单独对比的原则,权利要求1公开了x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并没有披露此特征,二者属于不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专利法22条2款规定的新颖性。 按照单独对比的原则,权利要求1公开了x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并没有披露此特征,二者属于不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2具有专利法22条2款规定的新颖性。 2、权利要求2-5的新颖性: 在独立权利要求1有新颖性的基础上,从属权利要求2-5也具有专利法22条2款规定的新颖性。 三、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 1、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1)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技术领域相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且公开了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最多,因此对比文件1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2)对比文件1公开一种…..,权利要求1公开了xx技术特征,权利要求

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如下: XXXX 因此,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3)对于此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2中并没有公开这个区别特征,也没有任何暗示,(或者对比文件2虽然公开了这个特征,但是作用不同),此区别特征也不是公知常识。 本申请还取得有益效果,具体…. 综上所述,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2或者两者的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性进步,具有专利法22条3款规定的创造性。 2、权利要求2-5的创造性: 在独立权利要求1有创造性的基础上,从属权利要求2-5也具有专利法22条3款规定的创造性。 四、关于不清楚的问题: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已经克服了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的不清楚的问题。(针对具体不清楚的问题,需要再描述一下),符合专利法26条第4款的规定。 申请人相信,经过修改,已经完全克服了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关于新颖性、创造性及不清楚的问题,并克服了形式缺陷,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请审查员在修改文本的基础上授权本发明的专利权。 上述修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申请人愿意以最大的诚意积极配合审查员工作,以加快审查进程。最后,申请人和代理人对审查员认真细致的工作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代理人:XXX,联系电话:XXXXXX

浅谈化学领域答复创造性问题审查意见的思路

浅谈化学领域答复创造性问题审查意见的思路 作者姓名:陈静,陈小莲,严政 作者单位: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化学领域内审查员用来评价专利申请的创造性问题的四种常用理由,并且,站在申请人的角度,针对审查员常引用的该四种常用理由分别通过四个不同的案例提供了相应的答辩思路,以期能够帮助大家在答辩关于创造性问题的审查意见时提供启示作用。 关键词:审查意见;创造性;能不能;化学 根据中国专利法规定,具备专利“三性”的专利申请才能被授予专利权。专利三性中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概念可以用通俗词汇“有没有”和“能不能”来理解,也即新颖性问题为有没有公开的问题,而创造性问题则为能不能得到的问题。 据统计,在专利申请的实审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有超过80%的通知书中都涉及到专利申请的创造性问题。而且,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驳回案件中,绝大部分也都是因为专利申请的创造性问题而被驳回。那么,为了使得专利申请顺利授权,答复好有关创造性问题的审查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本文

中,笔者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如何解决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指出的有关专利三性中的创造性的问题,也就是前述的“能不能”的问题。 笔者认为,化学领域内审查员在评价一项专利申请的创造性的时候较多情况下会采用如下几种理由: 第一种: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仅是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而且技术效果可以预期; 第二种: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全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领域内的常规技术手段能够容易地得到的,而且区别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第三种:在一份对比文件公开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能够容易地得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第四种:在两份或者多份对比文件相结合的基础上能够容易地得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的四种理由,笔者想要站在申请人的角度在以下内容中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针对第一种理由: 申请人通常可以首先判断审查员所指出的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是否仅是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并且判断所述区别技术特征是否的确是本领域内的公知常识。具体地,以如下案例对“公知常识”这一说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催化剂的成型工艺中,一般是先形成母球,然后在滚动条件下加入粉末状的原料使得母球成型长大。然而,在工业大生产过程中,

一种答复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意见的方法

一种答复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意见的方法 来源:作者:日期:2011-06-30 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程序后,审查员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通常给出三种结论性意见, 一是只提出申请文件中的形式错误,假如申请人遵循审查员的意见或建议做出修改后,可望授权;二是经 过检索,引用对比文件,对专利申请文件的新奇性或者创造性提出质疑,要求申请人陈述该专利申请可以 授权的理由,否则将不能授予专利权;三是审查员认为专利申请中没有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实质内容,假 如申请人没有陈述理由或者陈述理由不充分,该申请将被驳回。对于上述第一种类型,申请人只要按照审 查员的要求克服申请文件的缺陷即可,对第三种类型,由于涉及专利撰写时的失误,比如公开不充分等, 很难在实质审查程序中得到补救。本文着重讨论针对第二种类型,假如不同意审查员的意见,如何撰写出 一份逻辑严谨、说理清楚并令审查员信服的意见陈述书。 一、“特征比较”法 “特征比较”法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得到普遍运用和认可。但在实质审查程序中,是否有必要运用以 及如何运用“特征比较”法,还鲜见文章论述。由于专利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的非凡性,还需要仔细研究 和探索如何将“特征比较”法运用到专利实质审查程序中。 本文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说明“特征比较”法的基本思路。 案例介绍 题为“单板大容量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9109931,在实质审查程序中,审查员以 两份对比文件相结合为证据,认为该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并接着指出,

权利要求2、 6和7无创造性。笔者运用“特征比较”法,将该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2披露的技术特征相 对照,逐一比较分析,得出该发明专利申请具备创造性的结论,审查员对笔者的分析表示认可,最终授予 了专利权。 运用“特征比较”法撰写意见陈述书的步骤 借助于方法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格式,介绍运用“特征比较”法撰写意见陈述书的步骤: 首先,开宗明义地提出申请人不同意申请员的意见; 将审查员的审查意见要点归纳后,一一列出; 将对比文件的公开号(或者出版刊物),公开日期列出 将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对比文件1、2披露的技术特征列出,对应地创建一个表格,对应 地填入技术特征; 通过表格,对照说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的哪些技术特征与对比文件相同,哪些特征与对比文件不 同,不同的理由是什么。 二、“特征比较”法在发明专利申请99109931一案的具体运用。 根据上述的“特征比较”法,将审查员的审查意见要点归纳后一一列出,并将对比文件的公开号(或 者出版刊物),公开日期列出后,分析了本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和对比文件1、2所披露的技术特征。 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是:串并转换模块、并串转换模块、1×n数据存储单元压缩矩阵、地址比较模块、 控制存储模块;

【每日知识产权讲座5】关于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

[ [讲座5]关于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 一、引言 专利法第一条明确提出: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根据这一理念,审查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保护发明创造。所以创造性审查是审查程序中的重点。涉及创造性的通知书,通常争议点在于发明创造相对于最接近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如何抓住要点答复创造性问题,使申请人或代理人与审查员的沟通更加有效,还需要双方共同探讨。虽然申请人或代理人在答复创造性的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会存在一些答复意见,例如夹杂了若干与创造性意见不相关的内容,或所做的答复不符合专利法意义上的规定,如此影响了答复效果,既不利于申请的走向,又不利于审查程序的节约。 本文结合具体案情,针对若干创造性的答复案例,分类讨论其达到的答复效果,初步探讨了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针对性的撰写答复意见以取得较好的答辩效果。 答复创造性时,申请人通常的答辩方式有:未修改权利要求,仅陈述意见阐述发明相对于对比文件具有创造性;修改权利要求,同时陈述意见认为修改后的技术方案具有创造性。如何作出有效的修改或选出最有利的陈述角度以克服创造性的缺陷,以下将结合案例进行讨论。 二、案例分析 (一)忽略专利法有关创造性的规定和审查基准,创造性的答复意见没有实质意义 【案例1】 一种“镀镍废水排放前的快速检测”的方法 其特征是: 1.1、使用一种特殊试剂,使特定金属离子在溶液中进行显色反应; 1.2、被测液和标准液在显色反应前均将pH值调为7.8-10.0为最佳; 1.3、被测液和标准液在加入显色剂混匀后,均应尽快地连续摇动200次以上,使其完全显色; 1.4、检测结果分三种:被测液显色重于0.5mg/L的标准液颜色为“不合格”;被测液颜色相当或略浅于0.5mg/L的标准液颜色为“合格档”;被测液颜色相当或浅于0.3mg/L的标准液颜色为“良好档”。 一通采用对比文件1评述创造性,对比文件1公开了反应前调整pH为10-11,与本发明保护的7.8-10.0具有公共的端点。 一通答复意见的要点为:本发明方法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其次该方法具有处理结果好,费用低,减轻企业负担等优点,该发明是经过实际应用检验过的方法。另一方面,对比文件1公开的pH范围是个泛泛的说法,其保护的酸碱度范围与本发明完全不同,对比文件1的检测方法缺乏科学严谨性,并具体分析了缺乏科学严谨性的理由。 【案例分析】 本案中,答复意见重点放在了说明本发明的“好”和对比文件“不好”上,忽视了创造性的审查基准,对“三步法”的判断方法没有把握,其陈述角度没有放在发明与对比文件的区别上。将发明和对比文件割裂开,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这种答复从创造性的审查基准来看,对克服创造性缺陷没有实质的帮助,通常是没有意义的。针对此种意见陈述,审查员通常不会采纳,对申请的走向和审查程序的节约不利。 比较合理的答复方式应当是抓住本发明与对比文件的区别技术特征,强调并证明这种区别会导致发明的方法产生与对比文件不同或更佳的效果。对于审查员认定的对比文件已经公开的内容,申请人或代理人可以提出异议,但理由应当充分,分析应该到位。具体到本案,不需要强调对比文件的酸度(pH)范围不合理,只需要证明本发明的酸度相对于对比文件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在不超

专利审查过程中答复审查意见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答复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答复技巧 1、认真阅读审查意见内容,仔细分析对比文件 代理人在收到第一次审查意见时,首先应针对审查意见认真阅读,尤其应仔细分析审查员所阐述的对比文件与本申请区别特征点及对创造性的判断理由,这是审查员对本申请案做出倾向性结论的依据。此时应认真分析审查员所指出的问题是否正确,同时应从专业上仔细分析本申请区别特征较之于对比文件所产生的技术效果,然后根据这种效果结合审查指南对创造性的要求判断审查员意见是否准确,为下一步答辩打下基础。 涉及创造性的答辩最好先与发明人沟通。虽然创造性判断在审查指南上有一定的规定,但涉及区别特征和技术效果的问题仍然是属于技术上的问题,针对创造性的答辩应围绕区别特征展开,这就需要透彻地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发明人是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亲身参与了该申请的研发,对本现有技术及申请技术方案较代理人和审查员必然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和挖掘出本申请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并能根据其对所属技术领域及现有技术的了解阐述这种区别所导致的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的差异,可通过这种差异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带来的技术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以充分说明该技术方案对于审查员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的非显而易见性,而这些内容是答辩时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2、结合审查指南进行针对性答辩,做到有理有据 创造性的判断是一个非常难以掌握的标准,审查员在判断其技术方案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有说服力的意见陈述能够促使审查员正确理解发明的实质,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判。 答辩过程中,应当使审查员能够清楚地看到本申请与对比文件的技术方案的实质性差别,而这种差别蕴含着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从而带来了不同的技术效果,且这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并不是显而易见的,符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要求。 在对审查员的观点提出反驳时应当具有说服力,应就审查员所提出的意见结合审查指南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答辩,答辩时说理清楚,论据充分,必要时可印证对比文件和本申请内容及审查指南的有关规定,详尽阐述其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非显而易见性,使审查员清楚地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之间实质性的差异,因此这样的意见陈述将可能使申请朝着有利于授权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有论点,而缺乏充分依据支持的意见陈述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针对审查员提出的创造性缺乏的审查意见,在意见陈述书中对其发明与对比文件的区别分别从区别特征、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等方面充分论述本发明与对比文件的差别,并论述本发明具有非显而易见性的充分理由,答辩有理有据。

专利审查过程中答复审查意见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专利审查过程中答复审查 意见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答复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答复技巧 1、认真阅读审查意见内容,仔细分析对比文件 代理人在收到第一次审查意见时,首先应针对审查意见认真阅读,尤其应仔细分析审查员所阐述的对比文件与本申请区别特征点及对创造性的判断理由,这是审查员对本申请案做出倾向性结论的依据。 此时应认真分析审查员所指出的问题是否正确,同时应从专业上仔细分析本申请区别特征较之于对比文件所产生的技术效果,然后根据这种效果结合审查指南对创造性的要求判断审查员意见是否准确,为下一步答辩打下基础。 涉及创造性的答辩最好先与发明人沟通。虽然创造性判断在审查指南上有一定的规定,但涉及区别特征和技术效果的问题仍然是属于技术上的问题,针对创造性的答辩应围绕区别特征展开,这就需要透彻地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发明人是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亲身参与了该申请的研发,对本现有技术及申请技术方案较代理人和审查员必然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和挖掘出本申请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并能根据其对所属技术领域及现有技术的了解阐述这种区别所导致的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的差异,可通过这种差异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带来的技术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以充分说明该技术方案对

于审查员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的非显而易见性,而这些内容是答辩时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2、结合审查指南进行针对性答辩,做到有理有据 创造性的判断是一个非常难以掌握的标准,审查员在判断其技术方案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有说服力的意见陈述能够促使审查员正确理解发明的实质,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判。 答辩过程中,应当使审查员能够清楚地看到本申请与对比文件的技术方案的实质性差别,而这种差别蕴含着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从而带来了不同的技术效果,且这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并不是显而易见的,符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要求。 在对审查员的观点提出反驳时应当具有说服力,应就审查员所提出的意见结合审查指南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答辩,答辩时说理清楚,论据充分,必要时可印证对比文件和本申请内容及审查指南的有关规定,详尽阐述其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非显而易见性,使审查员清楚地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之间实质性的差异,因此这样的意见陈述将可能使申请朝着有利于授权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有论点,而缺乏充分依据支持的意见陈述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针对审查员提出的创造性缺乏的审查意见,在意见陈述书中对其发明与对比文件的区别分别从区别特征、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等方面

审查意见答复模板

次审查意见通日就题述专利申请发出的第针对专利局于年月知书,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了修改,申请人现陈述意见如下:1的创造性一、关于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二相对于对比文件1 申请人认为权利要求1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 2保护范围不清楚的问题二、关于权利要求关于修改:该修改仅仅1中,申 请人将权利要求4中的附加技术特征添加到权利要求因此该修改是能够得到说明是权利要求的合并,并未涉及到实质内容的修改,并且申请人认为修改之后的权利要书的支持,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是具有创造性的,1和对比文件2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所述诊断策略包含从诊断模块运行的程序“其中,申请人将附加技术特征中。组合”添加到权利要求1“诊断策略包含从诊断模块5段记载了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的第4页倒数第,因此,上述修改是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的,符合专利法运行的程序组合”1相对于对比文件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并且申请人认为修改之后的 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理由如下:关于修改2: 申请人将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确定所述第一时偏值或所述第二时偏值作为所述初始测距的时偏”修改为“根据时偏值和/或符号的峰值功率,确定所1”添加到权利要求述第一时偏值或所述第二时偏值作为所述初始测距的时偏 从这几个公式页中记载了时偏处理方法的几个公式,中,在本申请说明书第9 中可以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是在确定第一时偏值或第二时偏值作为初始测距或符号的峰值功率所确定的,因此,上述修改是/的时偏时,是根据时偏值和该修改是能够得到说明能够从说明记载的内容中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因此,书的支持的,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并且,申请人认为,修改之后的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是具备创造性的,的规定。 理由如下:评创造性时结尾套话所述电子业务指南系统按照电子业务指综上所述,“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 得到南格式对所述待发布的广告 信息与电子业务指南节目提示信息进行封装, (争辩的技术特征)并没有被对比封装后的所述电子业务指南节目提示信息” 移动多媒的基础上无法得到解 决1所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文件的技术问题的任何技术启系统目前不能融入广告信息体广播业务系统的ESG 是非显而易见的,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1相对于对比文件示,即,权利要求1系统利润的持续ESG1可以达到有效开展增值业务并保证点。此外,权利要求 增长的效果,具备显著的进步。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

化学领域中如何针对创造性进行审查意见答复的一些浅见(田丁丁)

关于化学领域中针对创造性的审查意见答复的一些浅见 On the Responses to Inventive Step in Chemical Inventions 摘要本文结合化学发明专利审查中的具体案例,探讨了就创造性的显著的进步方面的审查意见,申请人如何作出积极有效的意见答复的一些方法。意在为专利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初步的的工作参考。 关键词审查意见答复创造性案例分析工作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因此,具备创造性是发明能够被授予专利权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果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提出了对于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的合理质疑性意见,申请人则应当考虑在审查意见答复中作出相应的论述。审查意见答复是专利法赋予申请人享有的权利,是专利审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申请人与审查员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一份简洁清楚、逻辑性强的意见陈述往往可以加快审查进程。 然而在专利审查工作中笔者注意到,如果申请人在审查意见答复中,针对创造性的质疑,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审查意见陈述——特别是在论证“显著的进步”这一方面——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则很可能最终导致申请无法被授予专利权。这对保护申请人的权益是很不利的。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几个化学发明专利审查中的案例,就申请人如何积极有效地答复关于“显著的进步”方面的审查意见做一些简单的探讨,希望给相关领域的专利工作者,特别是新晋的申请人,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实际工作思路。 一、对于创造性的“显著的进步”的解读 《专利审查指南》指出:“发明有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第二部分第四章第2.3节),“在评价发明是否具有显著的

从发明类型浅谈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思路

从发明类型浅谈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思路 作者姓名:王文君 作者单位: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案件分析,阐述了在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时,若能结合发明类型本身,从不同发明类型创造性判断基准及特点去答复创造性,往往能够快速缕清答复思路,更有针对性地说明问题,克服相应缺陷,以协助申请人实现发明申请被授予专利权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发明类型、创造性、答复思路 发明申请进入实审阶段后,审查员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并以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形式将审查的意见和倾向性结论通知申请人。此时,申请人只有在克服了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指出的全部缺陷后,发明申请才可能被授予发明专利权。其中,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备创造性则是目前审查意见中出现的最常见缺陷之一。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三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2.2的规定:“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如果发明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仅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也就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也就是说,判断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时,需首先判断方案相对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 目前在答复审查意见的过程中,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普遍采用三步法原则,即:(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

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这也是一般性的答复思路,基于目前首创开拓式的发明很少,通常都是在已有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改进型方案,因此,采用三步法原则答复创造性的确是一种普适性高的答复思路。 然而实际代理过程中,发明的类型往往是多样的,如开拓性发明、组合发明、选择发明、转用发明、要素变更的发明等,而不同的发明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判断其技术方案是否具备创造性时,也有不同的判断方式。故笔者认为,在进行创造性审查意见答复时,若能结合发明类型进行答复,往往更容易快速找出切入点,展开针对性的有效论述。 以下笔者以组合发明为例,浅谈从发明类型对审查意见答复的重要参考意义。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4.2的规定:“组合发明,是指将某些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构成一项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客观存在的技术问题。” 同时审查指南还给出了组合发明创造性判断的原则及注意要点:“在进行组合发明创造性的判断时通常需要考虑:组合后的各技术特征在功能上是否彼此相互支持、组合的难易程度、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组合的启示以及组合后的技术效果等。 (1)显而易见的组合 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仅仅是将某些已知产品或方法组合或连接在一起,各自以其常规的方式工作,而且总的技术效果是各组合部分效果之总和,组合后的各技术特征之间在功能上无相互作用关系,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叠加,则这种组合发明不具备创造性。 (2)非显而易见的组合 如果组合的各技术特征在功能上彼此支持,并取得了新的技术效

专利经典回复:第一次审查意见回复-创造性(代理修改后自己确定)

第一次审查意见陈述书 尊敬的审查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就本专利对我们的指导,并为我们提供了对比文件1。在此,我们对您提出的审查意见作出答复。 本发明相对于对比文件本质的区别。 (1)本发明公开的是硫酸钙的产品,而对比文件则为碳酸钙的产品。二者在水溶液中形成结晶体的过程中,产品的溶解度相差很大:碳酸钙为不溶性的,硫酸钙是微溶的,如硫酸钙的溶度积常数(??p)为7.1为0-5,远大于对比文件1 所涉及碳酸钙的溶度积常数(??p)4.9 X0-9(《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即两种不同的无机化合物溶解度不同。尤其又对两者的晶型有要求,其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其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以及反应介质、反应动力学等条件应该更加苛刻,微妙变化均可引起结构与形貌的最终改变,故本申请所涉及硫酸钙的溶解度更大,更难控制其结构与形貌。 (2)本发明所采用的提供阴离子的硫酸盐特指十二水硫酸铝钾,硫酸盐的浓度为0.05-0.25M,且是一种无机物;而对比文件1采用的尿素,是一种有机物,其不能直接提供碳酸根,使用的是尿素在水中的缓慢水解,进一步控制碳酸根离子的产生速度,所以尿素产生碳酸根的速度远远低于十二水硫酸铝钾产生硫酸根的速度,因而两者的技术方案是不能得到借鉴的。 另外,对比文件 1 是通过控制碳酸根离子的生成速度,然后与钙离子结合来得到最终形貌的;本发明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利用硫酸根与钙离子的结合来形成最 终形貌的:本发明是依据晶体晶面表面能的不同,表现为晶体的各向异性,导致晶核晶面生长速度的不同,最终控制产物晶相与形貌的。在纯水环境中,二水硫酸钙沿(020)、(021)和(041)晶面快速生长成片状结构。在低浓度CMC 溶液中,CMC 与明矾(即十二水硫酸铝钾)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后形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形成复合膜,覆盖在二水硫酸钙表面,形成物理吸附,屏蔽了晶核间部分 接触,降低了晶核(020)面的表面能,从而抑制该方向晶核生长,导致(021)与(041)面优先暴露,加速生长,最终形成花束状二水硫酸钙。正因为在制备的过程中形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和CMC 的复合膜,所以本发明采用了洗涤尤其以

小议专利审查意见中创造性的答复问题修订稿

小议专利审查意见中创造性的答复问题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小议审查意见中创造性的答复问题 文/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王洪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发明具备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着的进步。因此,发明要满足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着的进步”两个条件,才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发明。 根据审查指南规定:“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如果发明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仅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也就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按此解释,我国专利法中创造性的标志之一“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判断标准,实际上已经等同于“非显而易见性”标准。 此外,审查指南中还指出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通常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即三步法原则: (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然而,笔者认为提出上述三步法原则的出发点是为审查员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提供理论基础,也即为审查员审查申请文件的创造性提出了理论依据;虽然目前业界对于有关创造性审查意见的

答复也普遍遵循此三步法原则,但是,由于权利义务的不同,权利人利用三步法原则进行有关创造性审查意见的答复时,就必须与审查员的角度有所不同,对此笔者有下述几点思考: 第一,笔者认为在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应当首先确定技术领域,然后考虑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最后确定技术特征,即应首先考虑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以前公开的所有技术都可看作是现有技术;而如果技术领域不同,即使公开了发明的技术特征再多,那么也不能把它确定为发明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发明实质上可以认为是其他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的转用发明,而转用发明不适于采用三步法来判断其创造性。 第二,在实际情况中,笔者经常会遇到需要重新确定“技术问题”的情况。当审查员认定的最接近现有技术与申请人认定的不同时,审查员新认定的“区别技术特征”就会不同于申请文件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因而,依据新认定的区别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会与说明书中记载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此时,在答复创造性的审查意见时,就要充分考虑审查员重新确定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客观的分析对比文件和说明书中记载的现有技术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最接近现有技术”,因为不同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就会导致确定出不同的区别特征,进而确定出不同的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确定发明

审查意见答复完整版

审查意见答复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审查意见答复模板 尊敬的审查员: 您好!以下意见陈述是针对审查员xx年xx月xx日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所做出的。 申请人仔细研究了审查意见通知书与审查员提供的对比文件1-2,针对审查员所指出的缺陷,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附上修改的权利要求书替换页,并意见陈述如下: 一、修改说明: 1、增加了权1的技术特征,将….增加到权1中,修改依据来源于说明书和实施例x。说明书第xx段有相应的描述… 以上修改均未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原说明书的范围,符合专利法33条和实施细则51条3款的有关规定。 二、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的新颖性: 1、权利要求1的新颖性: 按照单独对比的原则,权利要求1公开了x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并没有披露此特征,二者属于不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专利法22条2款规定的新颖性。 按照单独对比的原则,权利要求1公开了x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并没有披露此特征,二者属于不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2具有专利法22条2款规定的新颖性。 2、权利要求2-5的新颖性: 在独立权利要求1有新颖性的基础上,从属权利要求2-5也具有专利法22条2款规定的新颖性。 三、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 1、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1)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技术领域相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且公开了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最多,因此对比文件1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2)对比文件1公开一种…..,权利要求1公开了xx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如下:

专利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

专利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

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 尊敬的审查员先生/女士: 首先感谢您对本申请的认真地审查。申请人仔细研读您的意见,同意您在意见中提出的有关的审查意见;但对于查员意见,申请人持不同观点。针对您的意见,申请人重新修改了权利要求书并陈述了意见,随此意见陈述书附上权利要求书替换页。 *************************修改说明 ******************************* 一、修改说明(要有单独的修改说明部分) 解析: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权利要求书替换页”的说明。重点针对新修改的独立权利要求进行说明,修改了形式缺陷(使之满足实施细则第20——“权利要求书应当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重新补充了**技术特征,该技术特征记载于说明书**处,因此修改没有超出范围,符合专利法第33条规定。 注意在说明中掌握技巧,分部分说明: 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主题名称和共同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区别技术特征);

持。 ******************************关于新颖性 **************************** 三、关于新颖性 (单独对比原则) 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0具有新颖性。 (权利要求2-10为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 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新权利)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新颖性(直接给出单独对比的结论)。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的技术方案,但没有公开新权利要求1中的A技术特征。 2)新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2具有新颖性(直接给出单独对比的结论)。 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的技术方案,但没有公开新权利要求1中的A技术特征和B技术特征。 3)新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3具有新颖性。 对比文件3没有公开任何与新权利要求1的技 术方案相关或相同的技术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