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得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得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就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得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得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就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得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得人为环境得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得人力与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得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与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得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与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与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与改建得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得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得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24、0m 得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 24、0m 得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得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得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得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得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得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得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与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得计算:建筑得地下室、半地下室得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得高度小于等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得高度不超过

2、2m 得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

屋顶上突出得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得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得跃层,可按 1 层计,其它部位得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 2 层一套得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得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得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得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得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得规定。[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含条文说明),本标准就是房屋建筑制图得基本规定,适用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专业制图。

1、0、1 为了统一房屋建筑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得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得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就是房屋建筑制图得基本规定,适用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专业制图。

1、0、3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制图方式绘制得图样:

1 手工制图;

2 计算机制图。

1、0、4 本标准适用于各专业下列工程制图:

1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得各阶段设计图、竣工图;

2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与总平面得实测图;

3 通用设计图、标准设计图。

1、0、5 房屋建筑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以及各有关专业得制图标准。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1.0.1 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与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得通用规则。

1.0.2 本通则适用于新建、改建与扩建得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得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与环境得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与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得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与节约原材料得基本国策;

5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得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 建筑与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与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

8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得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与风景名胜区得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得保护规划与有关条例进行。

1.0.4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通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有关标准规范得规定。

结构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5]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上册),混

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

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得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家f昆凝土结构等c配置受力得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骨架得混凝土制成得结构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置颈匝力钢筋,冉经过张拉或其她方法建立硕加应力得混团:土制成得结构称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无钢筋或个6d置受力钢筋得混凝上制成得结构称为素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工程中。

[6]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中册)混

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版)

属专业课教材,主要讲述楼盖、单层厂房、多层框架、高层建筑得设计。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01)

1、0、1 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得需要,以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得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得结构设计。

1、0、3 本规范就是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得原则制订得。

1、0、4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得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与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得作用)。本规范仅对有关荷载作出规定。

1、0、5 本规范采用得设计基准期为50 年。

1、0、6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得作用或荷载,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得其她国家标准得规定。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筑法》与《中华人民共与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得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得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得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就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得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得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得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得严重破坏。

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得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与9度地区建筑工程得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得建筑与行业有特殊要求得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字样,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得权限审批、颁发得文件(图件)确定。

1、0、5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得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得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得城市,可按批准得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1、0、6 建筑得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DlkuO。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得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与一般构筑物得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承重结构得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她特种混凝土结构得设计。

混凝土结构得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得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得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3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得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与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得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得规定。

1、0、4 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得规定;基础得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得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有关强制性规范得规定,采取相应得防护措施。bj4wa。

[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第1、0、1 条为在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得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Vjri4。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高度与结构类型符合表1、0、2规定得非抗震设防与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以下简称6度至9度)得乙类及以下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得设计与施工。JQM6J。

第1、0、3条高层建筑钢结构得设计,应根据高层建筑得特点,综合考虑建筑得使用功能、荷载性质、材料供应、制作安装、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结构型式,对结构选型、构造与节点设计,应择优选用抗震与抗风性能好且又经济合理得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6pNGK。

[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11年版)

1、0、1 为了防止与减少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火灾得危害,保护人身与财产得安全,制定本规范。r5cGr。

1、0、2 高层建筑得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得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得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得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BSQ3f。

1、0、3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与改建得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得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得住宅);

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得公共建筑。

1、0、4 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得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得人民防空地下室。6Twzz。

1、0、5 当高层建筑得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得特殊得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hS9nf。

1、0、6 高层建筑得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得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得有关国家标准得规定。

怎样写文献回顾(文献综述)

怎样写文献综述? ? 小综述”,目的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缺点在哪 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综述与述评 ? 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 ? 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 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 ? 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 综述的分类 ? 文摘性综述,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 ? 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类似的文章及区别 ? 读书报告、文献复习和研究进展等文章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归纳出来的。 ?读书报告”、“文献复习”是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 ?研究进展只讲科学进程 综述的目的 ?一、供发表。为同行提供经归纳提炼的相关课题的大量医学信息。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相关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前景展望等,是他们选择研究方向,寻找科研课题的重要线索。 ?二、研究课题论证。通过广泛地查阅文献,从他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开展新的课题研 究进行选题论证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综述应具备的特点 ?①新颖:尽可能查阅和引用最新文献资料,普赖斯指数,即引用最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数,应达70%左右,普赖斯指数越高,越能反映文献综述的新颖程度,也越易于发表或引导新课题研究。 ?②综合性强,焦点集中: 应能够紧紧围绕中心论题旁征博引,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即为了集中于焦点,广泛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应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所引用的原理、方法、成果或结论等发表自 己的意见。 ?④引证准确,评价客观:应尽可能阅读原刊发表的论文或其复印件,确实读懂原意,以免以讹传讹或断章取义;既要注意引证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文献,也要引证不同的文献;发表观点和见解做到论据充足, 分析客观,决不臆断、拔高。

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的产生,土木工程就已经产生,从开始对房屋的追求只限于遮风挡雨到现在追求艺术、安全、多功能,这其中有着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这期间科学发展相对滞后,土木工程的发展也很缓慢。然后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动了土木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到今天土木工程已经发展成一门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出现了很多的分支。当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同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 一、土木工程的概念及领域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内容广泛,既包括工程建设的对象如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运输管路、隧道、运河、堤坝、港口、飞机场、电站、给排水及防护工程;也包括材料、设备、勘探、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其主要的学科分类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空调及通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 二、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固定性指施工地点固定,选定施工地点后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流动性:流动性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及同一个工程工人作业空间的流动性;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不同的工程其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协作性和综合性:工程的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协作配合完成,各单位的配合协作对施工的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工程都有很多分部工程组成,涉及很多专业,综合性较强;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干扰,一般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三、传统施工技术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 3. 音乐教室、琴房和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 学校的门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门外应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5. 建筑间距:2h日照;两边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的距离≥25m。 (二)学校总平面各组成部分 1.建筑用地: 2.运动用地:距教学楼厕所超过90m时应设室外厕所,其面积为15%×总学生数。 3.绿化用地:包括实验园地、发展用地以及道路、园林绿地 (三)学校总平面布置方式: 二、教学楼设计 1.普通教室:分班教室,排距900,纵走道600,第一排距黑板≥2000。最后一排距黑板 ≤8500 2.专用教室:实验室和准备室、语言教室和准备室、音乐教室和乐器间、练琴房、舞蹈教 室、微机室、美术教室、史地、书法和自然教室等。 3.公共教室: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50人或≥50m2的房间要开 设相距≥5m的两个门。 4.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行政办公楼应靠近校区大门,方便对外联系;教师办公室与教师 休息室的区别。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休息室应设洗手盆和挂衣钩等。 三、辅助用房和水平垂直交通设计 1.卫生间:小学:女生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中学:女生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教学楼内厕所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 教学楼内宜分层设饮水处,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2.走廊:外廊栏杆高1100(中学),1000(小学),宽2400~3000 3.门厅:公共集散地 4.楼梯和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30m(至防烟或封闭楼梯间+5m),袋形走道≤20m(至防 烟或封闭楼梯间+2m);踏步尺寸150×300,楼梯栏杆高:900(室内),1100(室外);楼梯间开间3000~3900,多为平行双跑。 更详细的内容同学们自己查资料,可主要参考李风编著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和相应的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 四、图片讲解 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室内设计参考文献摘要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第十期2002 3 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 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第三期,1994 8 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室内第三期,200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参考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同济大学建筑系编. 同济大学学生建筑设计作业选2000-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 《大师系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美〕M.萨利赫·乌丁著.美国建筑画.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王晓俊编著.风景园林设计.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美〕弗郎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美〕M.萨利赫·乌丁著张永刚陆卫东译.建筑设计数字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陈文斌章金良主编.建筑工程制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韩中杰编著.手绘表现图.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李明许谦编著.群星记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吴卫著.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4 陈红卫著.陈红卫手绘表现.福建: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孙佳成编著.室内环境设计与手绘表现技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郑曙旸著.室内设计.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罗玲玲主编.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朱会平主编.家具与室内设计.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刘芳苗阳编著.建筑空间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郑曙旸著.室内设计.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吴卫著.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孙佳成编著.室内环境设计与手绘表现技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美〕弗郎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朱会平主编.家具与室内设计.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 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引言、主题和参考文献 1、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3、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特点、应用范围、相关技术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可包括国内外现状等)。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格式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的参考文献格式。 二、要求: 1、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课题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学校设计要点讲解学习

学校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学校设计要点 一、设计思路的组织: 建筑设计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功能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由一种功能决定形式的线性制约,过渡到功能与形式组合的良性互动 多组空间体量的关系 由单一功能要素的排列转向对复合空间形态要素的综合思考 功能关系 注重“主”与“从”、“内”与“外”、“闹”与“静”之间的区分与关联 交通关系 人流、车流、物流的区分,“内”与“外”、“主”与“次”的区分。做到流线简捷顺畅,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迂回,力求主体流线流程短捷 “总”与“分”的关系 “由总到分”—— 立足于环境、功能的总体分析,统筹内在的功能要求与外界的道路、地形、环境及城市布局等因素,为方案设定总体构想框架 “由分而总”—— 以部分的特征及功能要求为依据,协调各部分的需求矛盾,进一步调整总体构想 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一个“由总到分”、“由分而总”循环渐进的过程 二、校园功能构成及总体布局

1、中小学校规模的确定——明确设计的依据 面积规模 校园用地定额: 小学 10-21.8平方米/人,中学 10-28.8平方米人 建筑面积定额: 小学 5.6-8.0平方米/人,中学 8.1-9.2平方米人 容积率: 小学 <0.8,中学 <0.9 绿化: 小学 >0.5平方米/人,中学 1平方米人 服务半径 中学<=1000m,小学 <=500m 运动场 课间操场地:小学 2.3平方米/人,200M环形跑道(两组 60M直道)、篮、排场1个/6班 课间操场地:中学 3.3平方米/人,250-400M环形跑道(两组 100M直道)、篮、排场1个/6班 班级人数 国家教育部规定: 小学 45人/班 (近期)、40人/班 (远期) 中学 50人/班 (近期)、45人/班 (远期) 班级数 一般6,12,18; 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可分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或完全中学) 2、校园功能构成及分类——对设计项目的功能组成进行分析、归纳 教学主体建筑(教学、办公、实验)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简述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的通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同时能与住宅外部世界联系,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从而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性化建筑。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首先是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智能建筑的出现及迅速发展,引起建筑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造了许多智能建筑,具有相当超前性和智慧性。 智能建筑的内涵是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高新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并包含有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智能建筑能使住户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同时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也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智能建筑的特点是首先要确保安全与健康,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与通信手段,创造智能建筑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的选址、体形系数、平面功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对建筑能耗有很大影响,在设计时都必须加以考虑。 绿色建筑则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 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的建筑的绿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立体绿化,而是指一种理念,即指建筑对环境的无害化,其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与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建筑,它的室内布局应是十分合理,并尽量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阳光,为居住者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关系是绿色建筑首先是强调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其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建筑,而智能建筑强调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二者都强调节约能源与资源,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绿色建筑离不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又促进和带动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对智能建筑的需求是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得不到解决,不能有效地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并进行建筑物建设,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建筑智能化为基础的,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必须采集环境、建筑物等各领域的信息,为绿色建筑的控制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绿色建筑的控制多种多样,能利用太阳能提供光和热量,实现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建筑

网上购物参考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完整版)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要点

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学校的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的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3)两排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的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人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的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前或后,当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平行,则二者有其一的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 二、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室的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要求:一、教室必须具有能容纳远期(每班45人)和近期(每班50人)规定人数所需的课桌椅。二、教室课桌椅排列应便于学生听讲、书写,教师讲课、辅导及安全疏散。三、教室的平面尺寸主要取决于容纳人数、教学方式、课桌椅尺寸及排列方式。四、教室应有良好的朝向、足够的采光面积、均匀的光线并避免直射阳光。五、教室需有良好的声学环境,应隔绝外部噪声干扰及保证室内良好的音质条件。六、教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气量和良好的采暖、隔热、通风条件。七、教室内应设有保障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及设备。八、教室内家具、设施、装修、设备等均需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及安全。九、教室设计应利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及装设音响、映播图象等教学设备的可能性。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论文(设计)题目: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类型:公选课 学生姓名:田璐 学号:07514115 所在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完成日期:2009.12.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班级:0703 姓名:田璐学号 07514115 自我评分 80 成绩 摘要: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1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2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

最新 参考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的要素-精品

参考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的要素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 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摘要: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低于普通建筑,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建筑是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对能源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各国对绿色建筑已有成熟的评价标准。低碳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全寿命期周期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在不同阶段低碳建筑的评价内容,并对低碳建筑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08-0265-02 一、低碳建筑的内涵 达到什么标准的建筑可以称之为低碳建筑?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此尚未能有明确的定义。Mlecnik[1]将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定义为低碳建筑。 李启明等人认为,可参照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 本文认为,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或者达到国际或国家绿色认证的建筑,且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行为符合低碳要求的建筑可称之为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更为前沿的课题,零能耗建筑是建设领域内减少二氧化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3]。 中国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

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4]。 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建筑业需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能源,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污染排放到空气中[5]。建材从原材料提取、制造和运输到工地过程中会产生“次级效应”,由于对能源消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6]。为了正确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考虑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 期的每个阶段[7]。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对建设项目或建筑产品的可持续能力有定量化的掌握。 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建材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能源消耗、建筑工人的交通、建筑物的废物处理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 Hacker,De Saulles and Minson等[8]测算了建材的隐含碳排放和施工用具能耗碳排放。Yan,Shen and Fan等[9]计算了建材的制造和运输、建筑设备的能耗、原料处理的能耗及建筑废弃物的处置阶段的碳排放。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低碳建筑测评估做了研究,采用了国际上碳排放的测算方法[10-14]。不同文献对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所侧重的阶段有所不同,详见表1。 在瑞典,政府部门采用自上而下的投入产出碳排放评价方法来代替LCA评价法,按建筑项目的活动和部门来分解测算碳排放[15]。该方法将建设领域分为新住宅建设、房屋重建和装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部门来分析,与全生命周期评价不同的是,该投入产出评价未考虑原材料的供暖值。通过研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碳排放量最大,而房屋重建和装修部门的碳排放量较低。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的BREEAM

校园建筑设计原则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内涵既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应用,人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将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1.1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 年内,还要建设400 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2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