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讲解学习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讲解学习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讲解学习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讲解学习

医学院2012-2013-2学期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

考试试题[A卷]

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测量小腿长度应测量从膝外侧到下列哪个点的最短距离?

A、外踝尖;

B、外踝下缘;

C、内踝尖;

D、足跟;

E、以上都不是

〔〕2.测量关节活动度时,起始位置一般是:

A、水平位;

B、垂直位;

C、人体解剖位;

D、卧位;

E、功能位

〔〕3.肱二头肌在使前臂旋后运动时,常伴肱三头肌收缩,此时,肱三头肌被称为: A、主动肌;B、拮抗肌;C、协同肌;D、固定肌;E、伸肌

〔〕4.下面不属于痉挛特点的是:

A、肌张力增高

B、运动迟缓

C、折刀现象;

D、深反射亢进;

E、病理征阳性

〔〕5.一个步行周期是指:

A、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B、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C、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D、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E、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

〔〕6.下列哪个感觉属于深感觉:

A、痛觉;

B、振动觉;

C、实体觉;

D、触觉;

E、温度觉

〔〕7.在《新徒手肌力检查法》中,2-级的标准是:

A、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B、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

C、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D、解除重力的影响,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

E、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8.对于未使用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需向其大声说话,他才清楚对方说话内容,最可能FIM评分是:

A、7分;

B、6分;

C、5分;D.4分;E、3分

〔〕9.以下各项对诊断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是:

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减弱;

C、病理征阳性;D.肌肉萎缩;E、肌张力减弱

〔〕10.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大脑皮层;

D、中脑;

E、脑干

〔〕11.C5神经根损伤最可能出现的肌力减弱的肌肉是:

A、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骨间肌;

D、肱二头肌;

E、腕屈肌

〔〕12.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多为:

A、3相;

B、4相;

C、5相;

D、7相;

E、8相

〔〕13.关于Ashworth痉挛分级,错误的是:

A、1级,无肌张力增高;

B、2级,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活动有一定阻力;

C、3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受累部分活动较容易;

D、4级,肌张力显著增高,无法被动活动;

E、5级,受累部分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14.下列哪项不是书写障碍的表现形式:

A、够字障碍;

B、书写惰性现象;

C、写字过多;

D、镜像书写;

E、以上都不对

〔〕15.髋关节在步行周期中运动的幅度是:

A、最大屈20o,最大伸30o;

B、最大屈30o,最大伸20o;

C、最大屈25o,最大伸25o;

D、最大屈15o,最大伸35o;

E、最大屈10o,最大伸40o

〔〕16.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运动障碍以下哪种需诱发其出现:

A、联合反应;

B、肌张力变化射;

C、病理反射;

D、联带运动;

E、平衡反应

〔〕17.下列人体系统中,与平衡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躯体感觉系统;

B、视觉系统;

C、前庭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E、运动系统

〔〕18.检查脊髓损伤患者时,痛觉消失的位置在肚脐水平,提示受损脊髓属:

A、T2节段;

B、T4节段;

C、T6节段;

D、T10节段;

E、T12节段

〔〕19.不属于单侧忽略评价方法的是:

A、二等分试验;

B、临试实验;

C、自由画试验;

D、钟摆试验;

E、画线试验

〔〕20.六分钟步行试验检查,哪项结果提示轻度心衰:

A、少于150米;

B、150~425米;

C、426~550米;

D、551~625米;

E、626~750米(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关于评定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韦氏记忆测试--WMS;

B、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

C、FIM--功能独立性评定;

D、行为记忆测试--RBMT;

E、TEA--日常专注力测验

〔〕22.人体协调性有赖于:

A、躯体感觉系统;

B、视觉系统;

C、前庭系统;

D、运动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23.影响肌力的因素有:

A、肌肉的横截面积;

B、肌纤维类型;

C、肌肉的初长度;

D、肌收缩类型;

E、年龄与性别

〔〕24.物体失认者的障碍有:

A、命名物品;

B、描述物品;

C、选择物品;

D、复制物品;

E、通过视觉以外的感觉通路命名

〔〕25.作业治疗师对患者的功能评定内容有:

A、ADL;

B、感觉及知觉;

C、认知能力;

D、家务活动能力;

E、步行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26.ROM

27.肌张力

28.平衡功能

29.认知

30.言语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失认症的最主要类型是_________。

32.物理疗法以提高和改善_________为主要目标。

33.肩关节属于_________。

34.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35.头的下落实验主要用于________检查。

36._________是快速牵拉肌腱是发生的牵张反射。

37._________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是迄今为止未被、完全解释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38.维塔法是_________评定的最常用方法。

39.肌肉收缩力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

40.心电运动试验提示心电图ST段下移,是诊断_______的可靠依据。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41.关节的生理学运动包括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42.等长运动对心血管病人不利。

〔〕43.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认知功能评定。

〔〕44.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反射的灵敏度在正常人并不一致,,但若本身左右侧或上下肢相互比较有差别,往往提示某一侧或某部位存在病变。

〔〕45.在进行吞咽评定前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及做吞咽前评定。

〔〕46.在进行感觉功能检查时先检查患侧后检查健侧。

〔〕47.疼痛部位的评定常用的方法是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

〔〕48.肌力减弱常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

〔〕49.关节活动度检查的虚性抵抗主要见于关节囊缩短。

〔〕50.巴彬斯基征阳性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51.肌收缩形式中,离心性收缩肌肌疲劳程度最重。

〔〕52.腹壁反射完全消失主要见于脊髓反射中枢障碍。

〔〕53.莫勒反射妊娠28周出现,出生后4月消失。

〔〕54.小脑病变患者写字笔画规整,但字越来越大。

〔〕55.关节松弛位是做关节松动治疗的最佳体位。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56.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异常步态有哪些,分别见于什么疾病?

57.简述肩关节外展肌力评定方法。

58.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

59.简述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

60.什么是BADL,包括哪些方面?

六、病例分析〔10分〕

61.某男,65岁,退休工人,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口齿不清一月”入院,患者一月前因情绪激动晨起突然发生说话不清、口歪、流涎、半身麻木、偏瘫,眩晕、视物不清及逐渐加重的神智不清等。急送医院,诊断为脑栓塞。经神经内科治疗一月今转入康复科进行治疗。请你分析该如何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

医学院2011-2012-1学期1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考试试题[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

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5BCCBB 6-10BBBBC 11-15AADEB 16-20EDDDC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21.ABCDE;22.ABCDE;23ABCDE;24.ABC;25.ABC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26.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关节的远端向着近端或离开近端运动,远端骨到达新位置与近端骨间的夹角。

27.肌张力:肌肉在静息情况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细小的收缩,是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觉到的阻力。

28.平衡功能:指一个人在重心偏离稳定基底时,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稳定基底的能力。

29.认知:指人的大脑获得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回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0.言语: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需要有关神经肌肉的活动。代表性言语障碍为构音障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物体失认; 32.粗大生理运动功能;33.球窝关节;34.屈肘;35.僵硬;36.腱反射;37.疼痛;38.工作活动能力;39.肌肉内部功能状态;40.冠心病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41-45×√√√√;46-50×√××X;51-55XX√X√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56.偏瘫步态,见于脑卒中(1分);剪刀步态,见于脑瘫(1分);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1分);共济失调步态,见于小脑及其传导通路病变(2分)

57.三、四、五级检查法

患者端坐位,上臂外展,固定肩峰,阻力加于上臂远端,能对抗最大阻力做全范围外展为五级肌力(1分);对抗较小阻力完成全范围外展为四级肌力(1分);不能抗阻力但能抗重力完成全范围外展为三级肌力(1分);

二级、一级肌力检查法患者仰卧位,上肢能在床面上主动外展(1分);不能完成外展但能触及肌肉收缩为一级肌力。(1分)

58.0级正常肌张力.(0.5分)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分)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1分)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1分)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1分)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0.5分)

59.第一阶段:迟缓阶段(0.5分);第二阶段:痉挛阶段(1分);第三阶段:联带运动阶段(1分);第四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1分);第五阶段:分离运动阶段(1分);第六阶段:正常阶段(0.5分)。

60.BADL指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指人维持最基本生存、生活需要所必须的每日反复进行的活动,包括自理性活动和功能性移动两类活动;(2分)

自理活动包括: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等;(1.5分)

功能型移动包括;翻身、从床上坐起、转移、行走、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等。(1.5分)

六、病例分析〔10分,任写一项即可得一分〕

1、基本生命指标的测量:包括呼吸、脉搏、心率、血压;(1分)

2、关节活动度测量:以了解患者关节挛缩情况;(1分)

3、徒手肌力检查: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有否限制日常生活活动及其他活动等;(1分)

4、反射检查:判断神经系统损害部位;(1分)

5、肌张力检查:确定病变部位,选择治疗方法;(1分)

6、发育性反射检查:判断神经系统损害阶段;(1分)

7、协调性运动障碍的评定:了解协调运动受损程度;(1分)

8、平衡功能评定: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的平衡障碍;(1分)

9、步态分析;明确患者的异常步态;(1分)

10、肌电图检查:了解运动神经元损害情况;(1分)

11、感觉功能评定:了解患者感觉障碍情况;(1分)

12、疼痛的评定:准确判断疼痛的原因、特征;(1分)

13、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了解患者有否存在损伤及程度;(1分)

14、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了解运动控制障碍的具体情况;(1分)

15、其他:包括心肺功能的评定、耐力的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吞咽的评定等。(1分)医学院2011-2012-2学期1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

考试试题[B卷]

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

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反射;

D、翻正反射;

E、条件反射

〔〕2.三角肌的主要作用是:

A、肩内收;

B、肩内收、外旋;

C、肩内收、后伸;

D、肩内收、内旋;

E、肩外展

〔〕3.负责躯体运动的中枢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额下回;

D、颞上回;

E、角回

〔〕4.颈部前屈正常值范围是;

A、0-30度;

B、0-40度;

C、0-50度;

D、0-60度;

E、0-70度

〔〕5.尺神经损伤,表现为:

A、猿形手;

B、扁平手;

C、刺刀状手;

D、爪形手;

E、丘脑手

〔〕6.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是属于:

A、偏瘫步态;

B、慌张步态;

C、共济失调步态;

D、剪刀步态;

E、扶膝步态

〔〕7.BADL的项目不包括:

A、更衣;

B、打电话;

C、上下楼梯;

D、步行;

E、洗漱

〔〕8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行走功能,评分错误的是:

A、独立行走100米,15分;

B、用手杖行走50米,10分;

C、较少帮助下行走50米,10;

D、操纵轮椅行走50米,5分;

E、操纵轮椅入厕,5分

〔〕9.肌张力障碍是由哪个部位病变引起的:

A、锥体外系;

B、豆状核;

C、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D.基底节黑质;E、脑干网状结构〔〕10.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

A、脊髓后根;

B、脊髓前角;

C、脊髓后角;

D、脊髓前根;

E、脊髓侧角

〔〕11.C5神经根损伤最可能出现的肌力减弱的肌肉是:

A、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骨间肌;

D、肱二头肌;

E、腕屈肌

〔〕12.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多为:

A、3相;

B、4相;

C、5相;

D、7相;

E、8相

〔〕13.关于Ashworth痉挛分级,错误的是:

A、1级,无肌张力增高;

B、2级,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活动有一定阻力;

C、3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受累部分活动较容易;

D、4级,肌张力显著增高,无法被动活动;

E、5级,受累部分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14.下列哪项不是书写障碍的表现形式:

A、够字障碍;

B、书写惰性现象;

C、写字过多;

D、镜像书写;

E、以上都不对

〔〕15.在测量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轴心位于股骨头;

B、固定臂与脊柱平行;

C、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D、受试者取仰卧位,被测下肢在上;

E、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16.下列哪项不是脑干水平的反射:

A、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B、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C、抓握反射;

D、阳性支持反射;

E、紧张性迷路反射

〔〕17.下列人体系统中,与平衡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躯体感觉系统;

B、视觉系统;

C、前庭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E、运动系统

〔〕18.检查脊髓损伤患者时,痛觉消失的位置在肚脐水平,提示受损脊髓属:

A、T2节段;

B、T4节段;

C、T6节段;

D、T10节段;

E、T12节段

〔〕19.不属于单侧忽略评价方法的是:

A、二等分试验;

B、临试实验;

C、自由画试验;

D、钟摆试验;

E、画线试验

〔〕20.六分钟步行试验检查,哪项结果提示轻度心衰:

A、少于150米;

B、150~425米;

C、426~550米;

D、551~625米;

E、626~750米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21.常用的康复评定实施方法有: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量表法;

D、仪器测量法;

E、视觉模拟尺法

〔〕22.问诊内容包括:

A、功能史;

B、个人和家庭背景;

C、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

D、患者人际关系;

E、医疗费用

〔〕23.常用浅反射检查有:

A、腹壁反射;

B、提睾反射;

C、上肢反射;

D、跖反射;

E、肛门反射

〔〕24.下列脊髓水平的反射有:

A、脑干水平的反射;

B、屈肌收缩反射;

C、伸肌伸张反射;

D、交叉性反射;

E、抓握反射〔〕25.下列属于平衡反应检查的有:

A、卧位倾斜反应;

B、膝手位反应;

C、坐位平衡反应;

D、跪位平衡反应;

E、迈步反应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26.康复评定

27.肌力

28.折刀现象

29.支持面

30.运动控制障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失认症的最主要类型是_________。

32.物理疗法以提高和改善_________为主要目标。

33.肩关节属于_________。

34.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35.头的下落实验主要用于________检查。

36._________是快速牵拉肌腱是发生的牵张反射。

37._________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是迄今为止未被、完全解释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38.维塔法是_________评定的最常用方法。

39.肌肉收缩力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

40.心电运动试验提示心电图ST段下移,是诊断_______的可靠依据。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41.关节的生理学运动包括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42.等长收缩不利于心血管患者。

〔〕43.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认识功能评定。

〔〕44.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反射的灵敏度在正常人并不一致,,但若本身左右侧或上下肢相互比较有差别,往往提示某一侧或某部位存在病变。

〔〕45.在进行吞评定前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及做吞咽前评定。

〔〕46.在进行感觉功能检查时先检查患侧后检查健侧。

〔〕47.疼痛部位的评定常用的方法是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

〔〕48.肌力减弱常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

〔〕49.关节活动度检查的虚性抵抗主要见于关节囊缩短。

〔〕50.巴彬斯基征阳性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51.肌收缩形式中,离心性收缩肌肌疲劳程度最重。

〔〕52.腹壁反射完全消失主要见于脊髓反射中枢障碍。

〔〕53.莫勒反射妊娠28周出现,出生后4月消失。

〔〕54.小脑病变患者写字笔画规整,但字越来越大。

〔〕55.关节松弛位是做关节松动治疗的最佳体位。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56.列举五项脑干水平的发育性反射。

57.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

58.Lovett分级法评定的标准。

59.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

60.什么是BADL,包括哪些方面?

六、病例分析〔10分〕

61.某男婴,6月,出生后十分安静,生后不会吸吮,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不笑,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身体发硬,反应迟钝,手握拳身体扭转,头不稳定,斜视。不能伸手抓物。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如果你是他的康复医生该如何进行康复评定?

医学院2011-2012-1学期1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考试试题[B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25分〕

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5 CEADD 6-10DBBBC 11-15AADEE 16-20CDDDC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21.ABCDE 22.ABCE 23.ABDE 24.BCDE 25.ABCD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26.康复评定:又称康复评价,是收集患者的病史和有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与测量障碍,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和进行障碍诊断的过程。

27.肌力:指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即肌肉的力量。

28.折刀现象:检查者对痉挛患者的关节做被动活动时,起始感觉有很大抵抗,在运动的过程中的某一点,突然感觉到抵抗减小的状态。

29.支持面:人体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其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30.运动控制障碍:是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运动功能障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物体失认; 32.粗大生理运动功能;33.球窝关节;34.屈肘;35.僵硬;36.腱反射;37.疼痛;38.工作活动能力;39.肌肉内部功能状态;40.冠心病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41-45×√√√√;46-50×√××X;51-55X X√X√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56.①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分)②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分)③紧张性迷路反射(1分)④联合反应(1分)⑤阳性支持反应(1分)

57.确定是否存在平衡障碍(1分);确定障碍的程度、水平、原因(1分);指导制定康复计划(1分);监测康复训练疗效(1分);跌到风险预测(1分)。

58.0级:肌力零,未触及肌肉的收缩(0.5分);1级:肌力微弱,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分);2级:肌力差,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1分);3级;肌力可,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1分);4级:肌力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1分);5级:肌力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0.5分)

59.0级:肌张力降低(1分);1级:肌张力正常(1分);2级: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1分);3级: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1分);4级: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1分)。

60.BADL指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指人维持最基本生存、生活需要所必须的每日反复进行的活动,包括自理性活动和功能性移动两类活动;(2分)

自理活动包括: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等;(1.5分)

功能型移动包括;翻身、从床上坐起、转移、行走、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等。(1.5分)

六、病例分析〔10分,任写一项得一分〕

1.基本生命指标的测量:包括呼吸、脉搏、心率、血压;(1分)

2.关节活动度测量:以了解患者关节挛缩情况;(1分)

3.徒手肌力检查: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有否限制日常生活活动及其他活动等;(1分)

4.反射检查:判断神经系统损害部位;(1分)

5.肌张力检查:确定病变部位,选择治疗方法;(1分)

6.发育性反射检查:判断神经系统损害阶段;(1分)

7.协调性运动障碍的评定:了解协调运动受损程度;(1分)

8.平衡功能评定: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的平衡障碍;(1分)

9.步态分析;明确患者的异常步态;(1分)

10.肌电图检查:了解运动圣经元损害情况;(1分)

11.感觉功能评定:了解患者感觉障碍情况;(1分)

12.疼痛的评定:准确判断疼痛的原因、特征;(1分)

13.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了解患者有否存在损伤及程度;(1分)

14.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了解运动控制障碍的具体情况;(1分)

15.其他:包括心肺功能的评定、耐力的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吞咽的评定等。(1分)

康复评定选择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 E ) 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 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 C.判断病损部位 D.制订康复目标 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 2.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E )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 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与社会水平功能评定 3、下列就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 C )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 B.评定康复疗效 C.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 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 4、康复评定的目的就是: (E)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与结局及评定疗效与治疗计划 的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 1、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ABCDE) A.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与结局 B.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C.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 D.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E.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2、康复功能评定方法应具有:(ABCD) A.可行性 B.有效性 C.灵敏度 D.统一性 E.哲理性 3.康复评定包括: ( ABDE ) A.躯体功能B.言语功能C.感觉功能D.心理精神功能 E.社会适应性 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一)单项选择题: 1.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就是:( A ) A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 以上都不对 2.限制关节活动的因素有韧带、关节囊以及( D ) A 关节腔 B 二骨的关节面面积的比例 C 关节软骨 D 肌肉 E 滑膜 3.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固定臂的正确放置方法就是:( B ) ′ 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以上都不对 4.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 B ) A.肌肉协调性障碍 B、肌力下降 C、肌肉耐力下降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康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康复护理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15分) 1、康复 2、ADL 3、运动疗法 4、作业治疗 5 1 2 、、、 3 4 5、 6 、。 7 8 三、单项选择题(20分) 1、现代医学模式是 A.生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下列哪项不属于康复医疗服务的对象

A.急性创伤 B.急性胃溃疡 C.手术后 D.年老体弱者 3、下列哪项不属于康复治疗技术 A.物理治疗 B.心理治疗 C.文体治疗 D.药物治疗 4、全补偿系统最适合下列哪种病人 A.昏迷 B.手术前的病人 C.糖尿病病人 D.偏瘫患者 5 A.IQ 6 A. 7 A. 8 A.1 9 A. 10 A. 11 A.PADL B.IADL C.Barthel指数评定 D.Katz指数评定 12、靶心率的简易计算公式为 A.100—年龄 B.150—年龄 C.170—年龄 D.180—年龄 13、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人最简便易行的首选方法是 A.音乐疗法 B.想象疗法 C.气功疗法 D.药物疗法

14、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中以哪种最常见 A.强直型 B.痉挛型 C.手足徐动型 D.共济失调型 15、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和长臂石膏外固定中,患者进行肌肉收缩操练应用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被动运动 D.等速运动 16、为下肢损伤的病人制定一个康复锻炼程序,锻炼程序中增加肌力的一个最 A.锻炼强度 17、 A. 18 A. C. 19 A 20 A. 1、简述康复护理的内容。 2、简述残疾的一级预防措施。 3、简述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4、说出常用的运动疗法有哪几种? 5、脑卒中患者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有哪几项措施?

康复评定试题库康复评定的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

第一章总论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A 题型) 1. 康复评定分为()和功能评定两个部分。 A 临床评定 B 病因评定 C 病理评定 D 解剖评定 E 诊断 2. 在进行功能评定前,必须深刻地理解疾病、残损、()、残障之间的区别。 A 损伤 B 活动受限 C 参与限制 D 环境 E 残疾 3. 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但前者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且多偏重于基础疾病本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A 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B 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C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D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E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4. 检查、测量、评估、评价和评定在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是根据测量和评估的结果 对被测对象作出最后判断的行为。 A 评价 B 评估 C 检查 D 评定 E 测量 5.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专业,在康复评定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参加,如由()、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组成康复协作组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训练和教育,以争取最大的康复效果。 A 骨科医师 B 神经科医师 C 儿科医师 D 康复医师 E 老年科医师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 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六类残疾人。于 2006 年 4 月 1 日零时开始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标准就是该分类方法。它暂未包括()残疾。 A 语言 B 心脏 C 内脏 D 脑卒中 E 听力语言 7. 肢体残疾一级是指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不包括: A 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B 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C 双大腿缺失 D 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E 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8. 听力残疾二级是指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A81~90dBHL B >91dBHL C61~80dBHL D41~60dBHL E <40dBHL (二)多选题( X 题型)

《康复功能评定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

广州医学院天河学院 《康复功能评定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 姓名:学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节内外存在急性炎症损伤通常在被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A A.抵抗之前出现疼痛 B.疼痛和抵抗同时出现 C.抵抗之后出现疼痛 D.只有抵抗无疼痛 2.非关节囊型关节运动受限常见原因及特点不包括:B A.韧带粘连 B.关节囊组织纤维化 C.关节内紊乱 D.关节外损伤 3.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离运动阶段指的是:C A.第Ⅲ阶段 B.第Ⅳ阶段 C.第Ⅴ阶段 D.第Ⅵ阶段 4.以下有关反射-等级模型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运动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或由感觉输入诱发 B.运用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 https://www.doczj.com/doc/334357270.html,S损伤的恢复没有特定的顺序 D.交互抑制支配是协调运动的关键 5.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主要原因不包括:D A.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挛缩 B.肌肉无力 C.关节内异常、关节骨性强直 D.关节活动末端韧的感觉 6.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和拮抗肌的伸展力量越大:A A.关节活动度越大 B.关节活动度越小 C.肌张力越高 D.肌张力越低 7.肩肱关节伸展活动度测量时的参考值范围是:A A.0-60度 B.0-70度 C.0-80度

D.0-90度 8.肩关节水平外展时主要动作肌是:D A.胸大肌 B.冈上肌 C.大圆肌 D.三角肌 9.以下哪项不属于浅反射:B A.腹壁反射 B.下颌反射 C.跖反射 D.肛门反射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躯体构图障碍:D A.单测忽略 B.左右分辨障碍 C.手指失认 D.视觉失认 11.以下CNS多系统模型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运动是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B.系统是动态、自我组织和多层交织结构的 https://www.doczj.com/doc/334357270.html,S以等级方式组织 https://www.doczj.com/doc/334357270.html,S损伤后可见其他系统的变化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反射:D A.抓握反射 B.手掌斯基征 C.髌阵孪 D.跟腱反射 13.肛门反射所对应的脊髓节段是:C A.S1-2 B.S2-4 C.S3-5 D.S1-3 14.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D A.特异性的感觉刺激才能诱发出特定的运动反应 B.检查中仔细观察被查检者对于刺激的反应 C.发育性反射的系统评定无须观察反射如何影响运动功能 D.注意发射及发应出现,消失的时间 15.旋毛虫肌病会出现以下哪种异常电位:A A.纤颤电位 B.正锐波 C.束颤电位 D.复合性重复放电 16.引起协调运动障碍的疾病包括:B A.小脑、基底结损伤 B.脊髓前索损伤

康复评定试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就是用客观得、量化得方法有效与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得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与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与社会功能等方面得评定。2.初期评定:就是首次对患者进行得评定。目得就是发现与确定患者得功能状况与存在得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与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得依据。 3.中期评定:就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得再次评定。评定得目得就是对前一阶段得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就是否改善、改善得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得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就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得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就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得方法与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得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得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得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得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得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得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得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与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康复评定的目的是:(E)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和结局及评定疗效和治疗计划的依据 2.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A ) A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 C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 以上都不对 3.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B ) A.肌肉协调性障碍B、肌力下降C、肌肉耐力下降 D、结缔组织异常 E、关节异常 4.测定ROM的目的是:(A ) A.确定妨碍功能或可产生畸形的受限程度,确定增加功能活动能力或减轻畸形所需增加 的范围 B.测定运动功能障碍C.主动ROM比被动的ROM稍大 D.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E.被动ROM比主动的ROM稍大 5.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测定:(E ) # A.不良体位B.测量工具放置不当和选择的参考点不准 C.患者缺乏理解与合作D.疼痛E.男女老少不受影响 6.下列不是关节活动度检查的注意事项是:(E ) A.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B.需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 C.与健侧对比D.允许有3°~5°的误差E.按摩、运动后立即进行 7.ROM测量用具包括:(E ) A.通用量角器B.方盘量角器C.小型半圆规量角器 D.直尺和两脚分规E.以上都是 8.ROM测量仅允许约()误差。(C )

A.1°~2°B.2°~3°C.3°~5°D.6°~10°E.0~1° | 9.下列哪项不能做ROM:(B ) A.骨关节伤病及手术后患者B.关节急性炎症期C.神经系统疾患 D.肌肉伤病及手术后患者E.以上都不能 10.关节活动度检查的注意事项有:(ABCD ) A.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B.需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 C.与健侧对比 D.允许有3°~5°的误差 E.按摩、运动后立即进行 11.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肌力的因素(D ) A. 肌肉生理横断面 B. 肌肉的募集率 C. 肌肉收缩的形式 D. 智力因素 E. 肌肉初长度 12.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抗重力做关节全运动范围50%以下关节活动,肌力为:( A ) … A. 2- 级 B. 2级 C. 2+ 级 D. 3- 级 E. 3级 13. 有关徒手肌力检查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C) A. 给患者示范,让患者主动去完成 B. 减少因疼痛、疲劳等因素对肌力检查的干扰 C. 充分固定肌肉附着处的远端关节 D. 检查前详细了解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E. 检查时所加阻力必须为同一强度,并且始终以平稳的速度持续给予阻力 14.3级肌力描述正确的是:(D) A.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B.有轻微的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C.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 D.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不能抗阻力 E.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15.下列不属于肌力测定的注意事项的是:(D ) A.正确的测试姿势B.防止协同肌的替代作用C.左右对比检查 D.在运动后进行E.反复两次检查 16.MMT的用途是:(A )

考题康复评定学

1康复评定学2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痉挛的弊端:() A.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B.增加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C.有利于步态的摆动期 D.有利于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E.可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2.心功能II级活动时代谢当量水平:() A.≥6.5METs B.4.5~6.5METs C.3~4.5METs D.3~6METs E.<2METs 3.Lovett分级法3级肌力的评定标准是:() A.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B.消除重力姿势下可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C.可抗重力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D.可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E.可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运动 4.老年女性,脑梗死后左侧肢体瘫痪,查体:左下肢肌张力略增加,膝关节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出现最小的阻力,按修订的Ashworth痉挛分级标准应评为:()A.1级 B.1+级 C.2级 D.2+级 E.3级 5.膝关节屈曲活动的正常值是:() A.0°~90° B.0°~170° C.0°~150° D.0°~175° E.0°~180° 6.意念运动性失用临床表现是:() A.动作顺序出现错误 B.不能命名所见物品 C.不能通过触摸识别物品 D.不能执行运动口令 E.不能理解口语 7.步行周期的支持相占步行周期的:() A.20% B.30% C.40%

D.50% E.60% 8.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氧运动:() A.跳高 B.举重 C.跳绳 D.投掷 E.100米跑 9.女性,58岁,脑梗死1个月,右侧偏瘫,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入康复科。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0年,冠心病2年。现患者能自己进食,独立进行床和轮椅间转移,自己可独立完成穿衣及洗漱,但上厕所时需他人帮助脱裤子,偶有二便失禁,洗澡需要他人帮助,可驱动轮椅,不能上下楼梯。该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 A.80分 B.75分 C.70分 D.60分 E.50分 10.有关徒手肌力评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测试的肌肉收缩应为最大自主收缩 B.评定应规范化 C.以患者不出现疼痛为宜 D.结果仅表明肌力的大小 E.结果能表明肌力和耐力的大小 11.Berg平衡量表每个评定项目分为多少个功能等级进行记分:() A.4个等级 B.5个等级 C.6个等级 D.7个等级 E.以上都不正确 12.用Berg平衡量表对偏瘫患者评定得分45分,说明患者:( ) A.平衡功能差,需要乘坐轮椅 B.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在辅助下不能步行 C.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在辅助下能步行 D.平衡功能较好,但需辅助下步行 E.平衡功能较好,可独立步行 13.有些偏瘫患者在头转向患侧时能使患侧的肘关节伸展,原因是:() A.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 B.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 C.对称性迷路反射的影响 D.联合反应的影响 E.以上都不正确 14.重症进行性肌萎缩的肌电图表现是:() A.插入电位减弱或消失 B.纤颤电位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考试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不同; 1.对象不同 2.病情不同 3.目的不同 4.检查手段不同 5.处理原则不同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杠杆效率 5.肌肉收缩的类型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引起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疼痛 2.肌肉痉挛 3.肌肉无力 4.关节内异常 关节僵硬5.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体位:确定测量体位,保证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时关节活动不受限1.制;介绍情况:让受试者了解测量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受试者的配合2. 量角器的放置:先确定量角器放置的关节活动面,然后确定其轴心(通常是骨性标3.志点),最后确定量角器的固定臂及移动臂; 4.关节活动:在关节可能的关节活动范围之内,轻柔地移动关节,以确定完全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并注意观察受试者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5.记录:摆放量角器并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痉挛;一种由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超过正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特殊表现: 1. 巴宾斯基反射 2. 折刀样反射 3. 阵挛 4.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僵硬: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肌张力迟缓的主要原因: 1.影响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肌张力迟缓,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

康复功能评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康复功能评定学试题 使用班级:2016级康复治疗技术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15分,共3小题,每小题5分) 1、MMT: 2、ROM: 3、步态分析: 二、单项选择(60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C.判断病损部位D.制订康复目标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 2、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3、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固定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E.以上都不对 4、测定肘关节的屈、伸时,关于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下列哪项正确:() A.轴心:鹰嘴;固定臂:前臂纵轴;移动臂:桡骨纵轴 B.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肱骨纵轴;移动臂:桡骨纵轴 C.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桡骨纵轴;移动臂:肱骨纵轴 D.轴心:鹰嘴;固定臂:肱骨纵轴;移动臂:桡骨纵轴 E.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腋中线;移动臂:桡骨纵轴 5、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关节的运动均是:() A.由0°开始向180°方向增加 B.由45°开始向180°方向增加 C.由90°开始向180°方向增加 D.由180°开始向0°方向减少 E.由90°开始向0°方向减少 6、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测量中,测角计轴心放置位置为:() A.髂前上棘B.髌骨下端C.股骨大转子 D.股骨外踝E.耻骨联合 7、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抗重力做关节全运动范围50%以下关节活动,肌力为:() A.2-级 B.2级 C.2+级 D.3-级 E.3级 8、坐位,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能做达90°范围的屈肩动作,肩关节屈肌肌力达几级?()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9、无关节运动,仅可扪及肌肉收缩,肌力可评为:() 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 10、下列不属于肌力测试的注意事项是:() A.严格按照测试的操作规范进行 B.肌力测试,年老体弱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C.对受检者做好必需的动员

康复功能评定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康复功能评定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 1、“耳眼平面”姿势不包括( C ) A.两足跟靠拢 B.两臂自然下垂 C.挺胸抬头 D.两眼平视前方 2、以下哪个方面不是人体形态的测量和评价内容( D ) A.体型 B.体格 C.生理 D.姿势 3、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为( D ) A.大腿长 B.小腿长 D.下肢长 E.残端长 4、皮脂厚度的测量部位通常不会选用( A ) A.肱二头肌肌腹 B.右肩胛下角下方5cm处 C.肱三头肌肌腹 D.右腹部脐旁1cm处

5、康复训练中运用的手膝位姿势是( C ) A.行走姿势 B.运动姿势 C.静态姿势 D.舞蹈姿势 6、侧面观的直立位标准姿势应符合“五点一线”的要求,五点是( C ) A.耳垂、肩峰、髂嵴、膝、足跟 B.耳屏、肩峰、髂前上棘、膝、踝 C.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 D.耳垂、肩胛冈、髂后上棘、膝、足跟 7、下列哪种类型肌纤维称为快收缩氧化酵解型纤维( B ) A.Ⅱ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Ⅱc型 8、在完成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是( D ) A.固定肌 B.主动肌 C.中和肌 D.拮抗肌 9、侧卧位时,仅能触及股四头肌收缩,其肌力为( A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10、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肌力检查的禁忌症( D ) A.正中神经损伤后 B.肌肉断裂愈合后 C.脊髓损伤后弛缓性瘫痪 D.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11、失语症评定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B ) A.测验时尽量使患者放松 B.不可使用录音或复读设备 C.评定尽量在1.5h内完成 D.患者不能作答时检查者可提示 12、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测试项目不包括( A ) A.书写检查 B.听觉理解 C.命名检查 D.自发言语 13、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的部位不包括( B )

康复评定选择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E ) 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 C.判断病损部位D.制订康复目标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 2.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E )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 3.下列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C )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B.评定康复疗效 C.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 4.康复评定的目的是:(E)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和结局及评定疗效和治疗计划的 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 1.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ABCDE) A.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B.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C.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 D.评定康复治疗效果E.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2.康复功能评定方法应具有:(ABCD) A.可行性B.有效性C.灵敏度D.统一性E.哲理性 3.康复评定包括: ( ABDE ) A.躯体功能B.言语功能C.感觉功能D.心理精神功能 E.社会适应性 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一)单项选择题: 1.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A ) A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 以上都不对 2.限制关节活动的因素有韧带、关节囊以及(D ) A 关节腔 B 二骨的关节面面积的比例 C 关节软骨 D 肌肉 E 滑膜 3.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固定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B )′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以上都不对 4.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B ) A.肌肉协调性障碍B、肌力下降C、肌肉耐力下降

康复评定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康复评定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MMT 2、ROM 3、步态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关节活动度检查的注意事项有:() A.防止临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B.需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 C.与健侧对比 D.允许有3~5度的误差 E.按摩、运动后立即进行 2、MMT三级标准为:() A.有轻微肌肉收缩 B.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C.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权范围运动 D.相当于正常肌力的50% E.相当于正常肌力的75% 3、痉挛的特殊表现为:() A.巴宾斯基反射 B.折刀样反射 C.去大脑强直 D.去皮层强直 E.阵挛 4、支撑中期支撑侧参与的肌肉() A.胫前肌 B.股四头肌 C.小腿三头肌 D.臀大肌 E.髂腰肌 5、ADL评定的目的:() A、确定患者ADL障碍 B.确定障碍程度 C、为制定和修复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D、判断治疗效果 E、预测预后 三、简答题(共3题,30分) 1、简述肌电图检查的目的。(10分) 2、请列出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标准(10分) 3、临床诊断与康复评定的区别。(10分)

康复评定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 2、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运最大弧度 3、一般是指人类步行运动研究。研究分析利用到了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并使用仪器辅助测量身体的运动,身体的机械结构,以及肌肉的活跃读等。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ABCDE 4、BC 5、ABCDE 三、简答题 1、 1)肌肉病变是神经源性还是肌源性损害。 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根、丛、干、末梢)。 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静息。 4)神经的再生能力。 5)提供肌强直及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2、级别评定标准 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曲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 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忽然卡住和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忽 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 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僵直,受类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肌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肌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能力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型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法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康复医学考试题库完整

康复医学试题库 康复医学试题一、A1题型(共29题,共64.4分) 1.关于康复评定的意义如下,但哪一项应除外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B.又称疾病诊断,是寻找疾病病因和诊断C.评估康复疗效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 2.康复评定一般至少进行几次 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 3.量表评价中,评定员信度的相关系数应该超过 A.0.6 B.0.7 C.0.8 D.0.9 E.1.0 4.关于FIM总分分级不正确的是 A.126分表示完全独立B.18分表示完全依赖C.108~125分表示独立 D.90~107分表示极轻度依赖E.72~89分表示轻度依赖 5.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的内容不包括 A.自理活动B.活动与运动C.括约肌控制D.交流E.肢体畸形 6.ADL交流方面内容不包括 A.打电话B.使用交流板C.书写D.化妆E.识别环境标志 7.家庭集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 A.协助家庭成员重新认识和适应家庭中出现残疾人的现实,重建家庭新秩序 B.协助解决家庭成员的心理障碍C.解决夫妻之间矛盾 D.解决家庭成员相互适应和面对现实 E.促进家庭关系改善 8.下列情况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但不包括 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B.膝伸肌肌力减弱C.认知障碍 D.静态平衡与姿势摇摆的客观测量E.应用镇静/安眠药 9.Lovett徒手肌力评定共分几级

A.3级B.4级C.5级D.6级E.7级 10.Lovett徒手肌力检查最适宜 A.脑卒中患者B.小儿脑瘫C.小儿麻痹症、周围神经损伤患者 D.帕金森病患者E.脑外伤后遗症患者 11.下列哪项不是被动运动 A.关节可动范围的运动B.关节松动技术C.CPM D.关节牵引 E.悬吊练习 12.Bobath技术常用的基本技术与治疗不包括 A.控制关键点B.反射性抑制C.调正反应D.平衡反应 E.持续牵伸 13.Rood技术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感觉刺激方法为 A.轻微的关节挤压B.中度的温热刺激C.快速擦刷 D.对肌腱止点处加压E.持续牵伸 14.可促进患者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A.社交活动B.下棋C.打篮球D.绘画E.打乒乓球 15.作业治疗内容不包括 A.ADL训练B.感知训练C.认知训练D.职业技巧训练 E.起立床训练 16.下列关于康复医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康复医学是现有医学各科的延伸B.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者的功能 C.康复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D.康复医学有其独特的治疗对象 E.康复医学需要复杂的治疗技术 17.可能采用国际残疾分类新版的行业不包括 A.保险B.社会保障、劳动教育C.经济D.学校E.社会政策和一般立法18.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修订的康复定义最重要的是增加 A.教育的措施B.职业的措施C.社会的措施D.康复工程的措施 E.使残疾人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讲解学习

医学院2012-2013-2学期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 考试试题[A卷] 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测量小腿长度应测量从膝外侧到下列哪个点的最短距离? A、外踝尖; B、外踝下缘; C、内踝尖; D、足跟; E、以上都不是 〔〕2.测量关节活动度时,起始位置一般是: A、水平位; B、垂直位; C、人体解剖位; D、卧位; E、功能位 〔〕3.肱二头肌在使前臂旋后运动时,常伴肱三头肌收缩,此时,肱三头肌被称为: A、主动肌;B、拮抗肌;C、协同肌;D、固定肌;E、伸肌 〔〕4.下面不属于痉挛特点的是: A、肌张力增高 B、运动迟缓 C、折刀现象; D、深反射亢进; E、病理征阳性 〔〕5.一个步行周期是指: A、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B、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C、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D、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 E、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 〔〕6.下列哪个感觉属于深感觉: A、痛觉; B、振动觉; C、实体觉; D、触觉; E、温度觉 〔〕7.在《新徒手肌力检查法》中,2-级的标准是: A、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B、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 C、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D、解除重力的影响,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 E、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8.对于未使用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需向其大声说话,他才清楚对方说话内容,最可能FIM评分是: A、7分; B、6分; C、5分;D.4分;E、3分 〔〕9.以下各项对诊断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是: 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减弱; C、病理征阳性;D.肌肉萎缩;E、肌张力减弱 〔〕10.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大脑皮层; D、中脑; E、脑干 〔〕11.C5神经根损伤最可能出现的肌力减弱的肌肉是: A、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骨间肌; D、肱二头肌; E、腕屈肌 〔〕12.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多为: A、3相; B、4相; C、5相; D、7相; E、8相 〔〕13.关于Ashworth痉挛分级,错误的是: A、1级,无肌张力增高; B、2级,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活动有一定阻力; C、3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受累部分活动较容易; D、4级,肌张力显著增高,无法被动活动; E、5级,受累部分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14.下列哪项不是书写障碍的表现形式: A、够字障碍; B、书写惰性现象; C、写字过多; D、镜像书写; E、以上都不对

康复科试题及答案

康复科试题及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填空题 1、电诊断是应用定量的电流刺激来观察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功能状态)诊断疾病 的方法。 2、激光和一般光线比较,有如下特征方向性好(或发散角小),单色性好(或光谱 纯),能量密度高(或亮度大或强度大),相干性好。 3、药物离子导入体内的原理是根据电学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4、应用频率高于100000Hz的振荡电流及其所形成的电磁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叫高 频电疗法。包括长波疗法,中波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分米波疗法、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 5、应用光线中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照射人体防治疾病的方法叫做光疗。 6、电流方向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是直流电流。 7、位移电流是偶极子内束缚电荷位置移动所产生的电流。 8、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早期进行大剂量超短波治疗可能产生肿痛加重的反应。 9、超短波短波的治疗剂量主要依据患者的温热感程度来划分。 10、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时禁用高频电疗的原因是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热能而致烧伤。 11、长波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出现红斑的潜伏期是4-6小时。 12、肱二头肌的拮抗肌是肱三头肌。 13、被动运动应在没有疼痛的范围内进行。 14、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缩短的为向心性收缩。 15、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16、肩关节水平外展的主要动作肌是三角肌。 17、Lovett肌力评定中,Ⅰ级是根据触诊来确定的。 18、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防,康复护理,康复工程。 19、国际分类法将残疾分为残损(病损),残疾(失能),残障。 20、康复治疗五大支柱是物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治,心理疗法,康复工程。 二、名词解释 1、最小红斑量(MED):紫外线照射人体局部后,出现肉眼能见的最弱红斑的时间。 2、超声波疗法:应用振动频率在20KHz以上,正常人耳听不到的机械振动波作用于 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3、磁场:在两个磁体之间会产生磁力线,磁力线作用的空间范围,称为磁场。 4、肌电图:是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借以判定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从 而有助于神经肌肉疾患的诊断方法。 5、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 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过程,预防或/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的程度。 或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6、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包括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 范围。 7、言语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康复评定试题

没能学到的不用复习。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2.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答:康复功能评定分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三个阶段: (1)收集资料包括了解病史、检查与测量; (2)分析资料包括确定问题、确定残存功能或能力; (3)解释评定结果包括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及设定康复目标和探讨解决措施。3.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②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③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取得积极的配合;④评定时间要尽量短,不引起患者的疲劳;⑤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⑥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⑦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⑧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找原因。 4.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答: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有:①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及程度和拟定治疗目标;②确定康复治疗项目;③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④判定康复疗效;⑤判断预后;⑥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⑦评估投资-效益比;⑧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 E ) 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 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 C.判断病损部位 D.制订康复目标 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 2.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E )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 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 3.下列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 C )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 B.评定康复疗效 C.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 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 4.康复评定的目的是:(E)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和结局及评定疗效和治疗计划的依据(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