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阿里里

第一课阿里里

第一课阿里里
第一课阿里里

第一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 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

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阿里里》

2 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准备:琴,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美丽的云南吗?(课件展示云南风景)云南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而且他们都能歌善舞,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

唱着歌儿欢迎你们呢。

三学唱歌曲

1 聆听(课件播放歌曲,展示课题)

2 感受歌曲师: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生回答师:听了

这首歌,老师也很快乐,想用歌声来表达快乐的心情。

3 师弹琴范唱歌曲

4 学习歌曲音乐知识(课件展示问题)

A 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地

B 歌曲的节拍

C 连音线师:大家发现没有,歌曲中那一句出现的次数最多?(阿里里,撒小秧,

花赛赛)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表示高兴,欢乐的意思)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些乐句。

(师教唱)

5 学唱旋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旋律吧

6 唱第一段歌词

7 唱第二段歌词

8 跟琴完整唱歌曲

9 拍手唱加入情绪唱

10 跟音乐伴奏唱

师:同学们唱的很不错,现在让我们和纳西族的小朋友一起欢歌吧

四创编表演

1 师引导生做律动

2 请男女生表演

3 请学生上台展示

五音乐知识

1 师:同学们,我们音乐课上有七个好朋友,1,2,3,4,5,6,7.我们不但可以唱出来,还可以用手势表现出来。(课件展示图片)

2 师引导生用手势表现音符

3 唱乐谱

4 唱唱做做

六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听赏,音乐游戏

一听赏《阿细跳月》

1 师:我们告别了纳西族的小朋友,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彝族小朋友的演奏吧(课件播放音乐)

2 师:乐曲中有多种乐器演奏,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课件展示民族乐器)

二音乐游戏《阿西里西》

1 聆听歌曲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彝族小朋友的精彩演奏,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现在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唱歌,做游戏吧。

(课件播放音乐)

2 师范唱

3 学唱歌曲

A 唱旋律

B 跟琴唱歌词

C 完整唱歌曲

4 音乐游戏

A 师示范游戏

B 师找生一起示范

C 师引导大家做游戏

D 大家一起坐游戏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金铃铛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金铃铛》,并体会歌曲欢乐的情绪

2 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3听赏《丰收之歌》,能用节奏和律动参与音乐活动,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了解四三拍,四二拍的含义和休止符

教学准备:琴,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打开课件,展示四季的图片)春天:春暖花开,生机勃勃

夏天:炎炎夏日,可以去海边戏水玩耍秋天:果实累累,寓意着丰收冬天:皑皑白雪,银光素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感受金色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听,勤劳的人们唱着好听的歌儿,邀请我们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呢(课件金色的秋天)

二聆听

1 聆听歌曲《金铃铛》(出示课题课件,出示课件聆听歌曲)

2 感受歌曲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么样?(课件展示问题想一想)

生回答师:(课件展示歌谱,用荧光笔标注歌曲的情绪——欢乐)这首歌曲让我们的心情很欢快,同时也表达了在果园里人们丰收的快乐,老师也想用歌声来表达这喜悦之情。

三学唱歌曲

3 师弹琴范唱

4 学习音乐知识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看这首歌(课件问题展示思考歌曲是什么拍子,出示歌谱,用魔术笔标出,然后课件展示拍子(有没有发现一些特别的地方?用荧光笔标出,然后用魔术笔标出展示乐句)

5学唱音乐记号乐句

师范唱乐句师:请听唱一唱这两句。现在请同学们唱一唱,先跟老师唱一唱乐谱。

A 生跟唱谱子

B 生跟唱歌词

6 熟悉歌曲旋律

7跟前奏琴唱第一段歌词

8跟间奏唱第二段歌词

9跟琴完整唱歌曲听前奏和间奏

10 加入情绪拍手唱

四表演

1 师引导生跟伴奏表演唱

师:同学们,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劳动人民载歌载舞的庆祝呢现在让我们加入吧

2 男女生表演。

五小结下课师:同学们,美丽秋天的到来,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希望你们在这金色的秋天也能累累硕果。

(课件出示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听赏活动

一聆听歌曲《摘果子》

1 学习四二拍子

二师弹琴范唱

三学唱歌曲

1 跟琴唱旋律

2 唱歌词

3 分男女唱

四音乐活动

1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丰收的果园吧(课件展示图片)

2 引导生创编

师:请大家发挥想象,我们来到果园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吧。(引导生创编)

3 师生互动

A 邀请表现出色的学生表演

B 师生一起共同参与表演。

五欣赏《丰收之歌》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在果园里忙碌了半天,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吧

1 聆听歌曲

(课件播放,展示丰收)

2 学习节奏

A (课件展示四二拍节奏)

B 拍一拍(老师引导拍一拍)

C 学一学(师引导生学习小结线

3 练习节奏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四二拍的节奏拍一拍吧。

六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四二拍子,请大家牢记。下课。

第三课《阿凡提骑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阿凡提骑驴》,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旋律诙谐、轻快的情绪。

2、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歌曲情感。

2、创造丰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体验歌唱的同时去表现美和创造美。教学难点: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并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歌表演。

教学用具:电子琴,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部分

师:在我们的新疆有这么一个喜欢骑着小毛驴的聪明、幽默的传奇人物。能猜出他是谁么?

生:阿凡提。

师:(出示课件)对,是阿凡提,他是一个喜欢四处流浪帮助别人的人。今天,少年阿凡提,牵着他心爱的小毛驴来到了我们班做客,看到我们他非常的开心,不禁唱起了歌。(播放《阿凡提骑驴》)

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学生回答)

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阿凡提骑驴》。

三、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

2 、学习音乐知识

A、十六分音符

B、四二拍的节奏型(课件展示,拍一拍)

C、7 (si)的音乐手势

3、跟琴学唱旋律

4、学唱第一段歌词

5、跟琴学唱歌词

6跟琴完整唱歌词

7、跟着节奏拍手唱

四、律动表演

师:阿凡提骑着小毛驴,心里非常的高兴。这时候,我们的歌声应该怎么样? 生:愉快,高兴的。

师:那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高兴的跳起来吧。

五、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阿凡提那样,做一个聪明机智的好少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吗?

生:(吃汤圆、猜灯谜......... ?

师:没错,猜灯谜!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组灯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课件出示灯谜)

1 、什么开花向太阳?

2 、什么动物的尾巴最美丽?

生:(积极发言)

师:同学们真是猜灯谜的高手,接下来我们的难度要提升咯!

3、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在道边?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

师:让屏幕上面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答案吧,同学们仔细听哦!(播放歌曲《对十》)生:(仔细聆听)

师:你们仔细听这首歌,它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生答

师:《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

2、朗读歌词,师生接龙

师问:我说那个一来谁给我对上一?什么开花在水里?生答:你说那个一来我给你对上一,水仙开花在水里。师问:我说那个三来谁给我对上三?什么开花在道边?生答:你说那个三来我给你对上三,马莲开花在道边

3、学唱旋律

4、跟琴填歌词

5、教唱难点

6、师生对唱

四、创造表现,歌词创编。

1 、发现问题,弓I出创编。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看,我们唱的歌曲和歌名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生答:歌名是《对十》,而歌曲只唱了对三。)师:所以,剩下来的歌词就由你们来创作完成好吗?师:课件出示图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们就抓住这个动物或植物的特征来进行歌词的创作吧

2 、学生讨论创编歌词。

3、采用不同演唱形式,进行自创歌曲的表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联想其他的事物来创编歌词,互相之间进行回答。)

4、全班边唱《对十》边表演。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河北,我们国家各个省市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音乐,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积累!

第四课时间像小马车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2 欣赏《在钟表店里》,感受乐曲的速度和情绪

3 学会演唱《大钟和小钟》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感受《在钟表店里》音乐中不同的节奏。

教法:听赏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课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每天早上八点,晚上八点你们各自都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的都不一样。在同一时间里大家做的事情都不同想一想,时间会停止吗?

(课件出示时钟)生回答

师:对,它是一直奔跑的。听(课件播放时钟的嗒嗒嗒的声音)这是时钟的声音,你们认为,它像上面走动的声音?生回答(小马)

(课件出示小马,出示时间像小马车,嗒嗒嗒向前跑)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二聆听歌曲(课件播放)

1 感受歌曲

A 感受速度:稍快

B 感受节拍:四二拍

(课件展示四二拍的拍子)

三学唱歌曲

1 师范唱

2 学习音乐知识

A 休止符

B 四二拍的节奏型(课件展示,拍一拍)

3跟琴学唱旋律

4学唱第一段歌词

5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6 跟琴完整唱歌词

7 拍手唱歌曲

8 跟伴奏唱歌曲

四创编表演

1师引导表演

师: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妙的地方,咱们乘上时间的小马车出发吧2分男女生,小组表演。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听赏歌曲《在钟表店里》

(课件播放)

二感受歌曲

1 师简介歌曲

(课件展示)表达了修表工人在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

2 拍一拍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二拍和四二拍的节奏。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拍一拍吧。

3 综合表现师: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拍一拍吧

(课件播放音乐)

三唱一唱《大钟和小钟》

1 聆听

(课件播放,展示大钟和小钟)

2 师范唱

3跟琴唱旋律

4 唱第一声部歌词

5 唱第二声部歌词

6 跟琴唱第一和第二声部

7 练习两声部

8 师生合作练习唱

9 跟伴奏唱

四综合表演

1师引导表演

师:我请一组同学当大钟,一组当小钟。分别来唱一唱。跟着老师一起动一动。

2 律动表演

生表演

3 互换角色表演

五小结

师:时间就像我们乘坐的小马车一样,一刻不停地向前,小朋友要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分钟。下课。

第五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剪纸的特点,学习用对称和镂空的方法剪窗花。

2. 感受新年的快乐气氛。

3. 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并用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会唱《剪窗花》、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法学法:听赏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剪窗花

一、欣赏美丽的窗花。

1. 欣赏窗花,了解过春节贴窗花的意义。

师:这些美丽的剪纸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窗花”,为什么这样叫呢?哪个小朋友家里过春节的时候也会贴窗花呢?你知道什么时候会贴窗花吗?

把剪纸贴在窗户上,所以它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窗花”。窗花

的内容很丰富,有可爱的动物、有美丽的花朵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窗花像年画一样,几幅窗花组成一个系列,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窗花烘托了纯洁的气氛,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在过春节的时候贴窗花。

二、学唱旋律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再听歌曲轻声跟唱。(提出要求:轻声唱,注意音准。)分段视唱歌谱,纠正不足。、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

2 、学生分句接唱

3 、男女对唱

4、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四、聆听《窗花舞》

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五、复听《窗花舞》

1、复听音乐,教师简介《白毛女》剧情。提示: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感到喜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剪窗花吗?

2、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表演贴窗花,跳自编的窗花舞。

六、创编表演

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分组表演,相互评价。

七、拓展延伸

观看芭蕾舞剧视频:《白毛女》。

八、课堂小结

第六课

教学目标:

1. 能积极地参与演唱与演奏表现活动,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 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蒙古小夜曲》、《望月亮》。

3. 能用串铃等三种打击乐器结合简单的舞蹈韵律动作为歌曲进行伴奏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

教学用具:电子琴,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蒙古小夜曲

一.导入 --- 我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乐器好朋友吗?

师:今天,我们将和这些好朋友一起来进行音乐表演。

二.听赏、律动——“美丽的夜曲”

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首美丽的“夜曲”,并且请你们随着音乐和老师动一动。

听赏乐曲、律动,请同学为串铃、舞板选择合适动作进行演奏

三.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师:同学们刚才带着我们的好朋友们参与了表现,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刚才做的舞蹈动作和听到的音乐,猜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渗透相关文化揭示课题《蒙古小夜曲》)师:《蒙古小夜曲》是首优美的民歌,老师想把这首歌曲送给大家。

1. 教师范唱,学生简单地说出歌曲的内容。

2. 朗读歌词

3. 加词演唱

4. 学生整体演唱

四.综合表现“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

1. 练习将学生分成三组,先请碰铃组的同学担任小乐手为歌曲伴奏,其他两组的学生担当小歌手进行歌曲演唱;然后进行交换练习。

2. 综合表现三组学生一起合作为歌曲伴奏边演唱边进行带身体韵律表现的演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望月亮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设疑激趣:

师: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啊?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圈)

(月亮、太阳、月饼、电灯、妈妈的笑脸,,)

三、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体验音乐意境:

今天老师就把一个最漂亮的月亮送给你们,好不好?(出示月亮图)播放歌曲。

2、学唱旋律

3、加入歌词师:刚才我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月亮,还听到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歌,这首歌就叫《望月亮》。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吧!孩子轻声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谁能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同桌一起练习,并加入适当的动作。全班一起表演:边读边做动作。

4、跟琴完整演唱。

四、拓展:

1、表演。

喜欢唱的同学请站起来演唱,喜欢跳舞的同学请站起来跳舞,其他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播放录音,学生表演)

2、欣赏有关月亮的歌:

如:《弯弯的月亮》〈天涯望月》、《月之故乡》、《十五的月亮》等等。

五、小结。

第七课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交城山》,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巩固“ 4、7”两个音的音高、唱名、手势能唱好徵调式音阶5 6 7 1 2 3 4 5,并能运用到“练一练”和歌曲学唱中。

3. 学唱歌曲《跳竹竿》,随着音乐学跳黎族舞,并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交城山》、《跳竹竿》

2、集体舞教学,竹竿舞基本舞步

教法学法:

故事法,演示法,练习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山西旅游。观赏山西风景:乔家大院、平遥石窟等。

三、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 、学唱第一段

朗读歌词学唱歌谱加入

歌词整体演唱

3 、学唱第二段

熟悉歌词

学生自主加入歌词

整体演唱

4 、完整表演歌曲

5、分组演唱,相互评价

四、跟琴做做音乐手势--5 6 7 1 2 3 4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美丽的海南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季如春,有风光奇特的五指山,还有与山林交相辉映、漫江碧透的万泉河。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旅游胜地-- “海南” o

二、歌曲教学

1 、聆听范唱

1 )、第一遍

思考:歌曲中到了海南的两年最有名的景点你听出来了吗?(五指山、万泉河)

2 )、第二遍

思考:海南人是怎样称呼男孩和女孩的?

(阿哥、阿妹)

3 )、第三遍

思考:阿哥阿妹跳呀唱呀心情怎么样?

(乐开怀)

2 、曲谱教学

1)“猜猜看”听句尾音

教师演唱曲谱,句尾音用柯达伊手势代替,请同学们根据手势猜音符。

第一步:听教师演唱曲谱,看教师手势,学生心里跟唱句尾音。

第二步:学生听教师演唱曲谱,轻声跟唱句尾音(并能同时用柯达伊手势表现)

2)“找找看”一一听相同乐句

教师演唱曲谱(边唱边将小节标序),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相同的小节(给相同的小节贴上相同的标志)

第一步:听一听

思考:请你边听边用小耳朵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小节?

第二步:找一找

请你将图标贴到你认为相同的小节里面。

第三步:唱一唱

(出示曲谱校正答案)请你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这些相同的地方。

3 、视唱全曲

4 、加入歌词,跟唱全曲

5 、难点解决

A :对唱得不好的乐句进行辅导与纠正。

B :对学生的演唱方法进行指导:如轻声演唱等

6 、加入律动

在句尾加入吆喝声,掌声……

三、集体舞表演

四、相关知识拓展

1、海南的地理位置

2、海南的竹竿舞

五、课堂小结。

第八课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2、认识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3、能与同学合作完成《两只老虎》的二部轮唱。

4、能仔细聆听民间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充分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 大胆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乐曲的特点与风格,增进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唱《锣鼓歌〉感受欢快的音乐情趣。

2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钹,并能为歌曲伴奏。

3、学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教法学法:

故事法,演示法,练习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师: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回答:喜欢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

(3)师: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很有意思,很热闹。你们听,学生听音乐。(4)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

二、寓教于乐

1、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2、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

3、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学生回答:能。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卩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

6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生练习唱

7、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学生随音乐唱。

8、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部分同学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10、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我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唱卡拉ok呢?跟伴奏音乐唱。

三、创造表现

1、唱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气氛更热烈?学生回答:锣

鼓伴奏、舞蹈表演、、、、、

2、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表演。学生分成舞蹈、唱歌、锣鼓伴奏三组自己创作表演。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学生随音乐表演。

四、学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老虎磨牙》

1、初听,编故事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老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音乐中来听,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仔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老虎在干什么?

师:小朋友,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谁先来告诉我,老虎在干什么?生答。

师:看来呀,我们每个小朋友听到的故事都不太一样,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下面来听听老师编的故事。(一天早晨,大雾蒙蒙,在一个深山老林里,一只大老虎还在睡梦中,四周静悄悄的,偶尔可以听见几只小虫在鸣叫。这种静,这种阴森恐怖,让人呆上一分钟,全身汗毛都得竖起来。“嗷---”不一会儿,从树林的深处传来老虎的一声吼叫,睡了一夜的老虎,肚子空空,于是他决定下山去寻找事物。他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机警地看着周围,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活物。它从远处一步步走来,越走越近,可竟然没有找到一点儿食物。饥饿和一无所获使这只老虎异常愤怒。它张开血盆大口,疯狂地扑打着爪子,愤怒地在石头上磨起牙来。)

生:听故事。

2、分段欣赏

师:没想到音乐中还有故事。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各段的音乐形象。

欣赏第一段

师:这段中你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演奏?

生:鼓,木鱼,沙球等。

师:你们觉得这时候老虎在干什么呢?

生:老虎在睡觉,在休息,,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因为,这段音乐很轻,表示很安静,表示四周静悄悄的。

师:你听得真仔细,大老虎在睡觉,我们可不能吵醒他呀。假如你看见一只大老虎在睡

觉,你会怎么样呢?

生:很害怕,悄悄地溜走。其实,小动物们跟你一样,也很害怕,也悄悄地溜走了。

师:谁来给这一段音乐取个名字。

生:老虎睡觉。

欣赏第二段

师:小朋友,老虎睡觉醒来后会怎么样呢?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仔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也模仿老虎的样子表演?谁来说,老虎在干什么?生:在走路,在下山,在找食物,从远处走来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声音由弱到强。

师:哇!你的小耳朵真灵。给点掌声!我们也来给第二段取个名字?

生:老虎下山,老虎找食物

师:老虎下山找食物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老虎下山找食物。

生:演奏。

师:他们演奏得怎么样,请你来说一说。

生:

师:我觉得如果你们能表现出老虎从远处走来,就更棒了。那我们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肯定有进步的,好吗?欣赏第三段

师:小朋友,真可惜,其实老虎什么也没找到,他心里很难过,于是他就发怒了,听!这时他又在干什么了呢?

生:在磨牙

师:老虎磨牙的速度怎么样?

生:比较快

师:这段音乐强还是弱?

生:强

师:磨牙的速度快,音乐强,老虎的心情怎样?生:愤怒。

师:你们真聪明。这段我们又该取什么名字呢?

生:老虎磨牙

师:你们知道吗?这首乐曲就叫老虎磨牙,是陕西有名的打击乐合奏。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是什么一一鼓。

五、探索磨牙的演奏方法师:现在每一组后面都有一个鼓,请组长把它拿到前面来。

师:同学们一定想迫不及待的来敲一敲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各组先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一下磨牙的声音是怎么演奏出来的?

生:研究磨牙的演奏方法。

师:请各组组长把你们研究的结果告诉给大家。

师:同学们真聪明,研究出了这么多磨牙的演奏方法,下面老师也给你们演奏一种。这种演奏方法叫做刮奏。其实在老虎磨牙这首曲子就是用了这种演奏方法。

二、完整欣赏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这首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小朋友可以边听音乐边模仿老虎表演。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托阳小学丁黎 教材简析: 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第十一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也使得学生更热爱少数民族,知道民族大团结。 2.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初步了解彝族的舞蹈文化,学习彝族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彝族舞步的学习。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分三组,设计比赛环节,贴笑脸比胜负。) 师:今天,老师出了几个抢答题想考考大家,想不想来挑战一下? 第一题,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55个) 师:回答正确,加上我们汉族就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接下来是请同学们来欣赏三个歌舞片段,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民族!(一是维吾尔族,二是藏族,三是彝族)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伴奏)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

《阿里里》教案[1]

小二音乐《阿里里》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

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⑴、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⑵、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给予正确评价。⑶、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请学生说说哪儿强些,哪儿弱些?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情感处理⑴、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在撒小秧的时候要唱歌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儿)⑵、每逢节日和高兴之事,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伴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提纲式学习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互评时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4、简介彝族(播放,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播放歌曲

阿里里教案

小二音乐《阿里里》教案 陈文珍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为歌曲伴奏 3、歌曲创作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学唱让学生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彝家娃娃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养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及对音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热烈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1、歌曲处理:情感、速度的把握。 2、歌词的再创作。 教学设想: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彝族的儿童歌曲,4/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旋律流畅、生动,具有一定的动感,表现了彝家的孩子们伴着西山的落日,伴着朵朵的晚霞赶圩归来时的高兴、兴奋的心情。整个教学我以“感受、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利用各种形式学唱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

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性的教学,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跟着《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乐学生走进教室,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意境,无形中接触彝族音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歌曲教学: 1、直接导入: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风格的歌曲?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彝族风情) 【设计意图: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于无形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赶圩”是什么意思?引出老师对彝族风情的介绍。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

赶圩归来阿里里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伴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听唱法、提纲式学习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互评时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播放歌曲)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4、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速稍快) 再听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分别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强弱拍。 3.再用da来模唱,然后把它换成拍手,拍出歌曲的节奏。 4.注重××××、×××、××× 节奏的拍击,出现错误及时矫正。 5.边模唱边用 ××××××××∣ 0 ×0 ×∣ ×-×-∣ 这三种节奏分别拍一拍。 6.播放歌曲伴奏音乐(经处理过的慢速伴奏音乐),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一个节奏,合奏。 7.也可师生合作,老师选择任一条节奏和学生一起拍,然后以递进式进入(第二组节奏在第二小节进入,第三组节奏在第三小节进入),老师指挥提示。 8.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使其对号入座。 9.学生随琴用慢速哼唱歌曲。 10.问:第四小节“2”上的记号是什么记号?引导学生感受有无波音记号不同的效果。并用原速正确演唱。 11.再听范唱,说说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各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生: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绪上更加欢快、热烈。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 第一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

客,你们愿意吗?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纳西族小朋友的热情好客,希 望你们能跟他们成为好朋友,现在全体起立用身势伴奏 唱《阿里里》,告别纳西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出发了。 第二课时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们在来听听! (3)播放《阿西跳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欣赏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 师小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三、学唱歌曲: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两段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师: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 那份快乐呢?

师: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请大家拿出响板。 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师:对,“啊哩哩”贯穿在整首歌曲当中。那你知道“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吗? “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就像我们唱歌是常用的“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3、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响板为它加上“xx x”的节奏,好吗?(播放第一段) 4、同学们的节奏感相当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脚跺出这个节奏呢?好请大家站起来。(播放第二段) 5、大家的表现棒极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手脚配合起来? (播放第三段) 6、啊,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能边唱边跳了。下一段,咱们只要遇到“啊哩哩”,就边唱边动起来,好吗?(播放第四段) 哎呀,第一次和彝家姑娘合作,就配合得这么默契,你们可真了不起。

教学设计赶圩归来阿里里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材分析: 本首歌曲选自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明祖风格的歌曲。4/4拍,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的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为热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里里》,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曲的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唱 教学难点: 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屏(直接出示)问:看完视屏,谁能告诉老师这是哪个民族的? 2、出示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新授课 1、学唱第一部分 (1)、师:请同学们先来聆听一遍歌曲,想一想题目中“赶圩”是什么意思,你从歌中听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那歌曲又分几个部分?

(2)、师:“赶圩”就是赶集的意思。进一步解释:彝族大多生活在山中,城市里面的超市、专卖店、网络交易等方便的交易方式,在彝族山区是见不到的,因此,赶集就成了彝族的互通信息、交换商品的重要方式了。而“啊哩哩”是高兴的意思,在歌曲的末尾加上“啊哩哩”,代表一种愉快的情绪流露。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赶集归来很高兴! (3)、师: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歌页中哪个音乐记号以前没有见过?解释波音,是波音中的一种上波音,遇到它应该快速的唱三个音“232”,(4)、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5)、解决第一部分学唱不好的地方 2、学唱第二部分 (1)、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先由老师范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听旋律上有没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唱第二部分 3、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1)、跟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 (2)、师:同学们,这首歌曲虽然有四段歌词,但他们的旋律是完全相同的,后三段大家能不能跟随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遍。 (3)、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4、处理歌曲: (1)、师:同学们,学唱完了这首歌曲,那么想一想你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更合适呢? (师提示第一部分歌词描述彝族姑娘赶集回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第二部分是表现彝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2)、师:你们解释的非常到位,那么你们也带着这样的感情来唱一唱? (3)、学生跟磁带的伴奏完整的演唱全曲。 三、创编(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湘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阿里里

第三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阿细跳月》并能用自己的声音或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品做出相应的反应; 2.主动学唱《阿里里》这首歌; 3 在歌表演《阿里里》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创造表演。 教学重点: 让学生听赏音乐,并用声音或动作参与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三个旋律不同地第三乐句,以及各段之间的衔接。 教具准备: 钢琴、电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阿里里》这首歌;在歌表演《阿里里》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创造表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兴趣,自信的参与创造表演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唱一唱动一动 老师弹琴,全班同学进行歌表演 三、教唱新歌 1 、听音乐《阿里里》,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2、让学生再听《阿里里》,你学会了哪些歌词,唱给大家听一听 3 、学唱歌曲 4、为歌曲《阿里里》进行声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2)引导学生说出哪儿强些,哪儿弱些 (3)全班在教师的伴奏下练习 5、情感处理 学生随音乐在教室走动,并说出音乐的特点: 情绪优美活泼 速度中速稍快 6、参与表现 全体学生随音乐在教室表演 四、小结评红花 五、随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表演;听赏音乐《阿细跳月》

听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把学生带到音乐情境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共唱1=C 2\4边唱边做动作 55 55 | 6 3 | 12 34 | 5 -- | 44 44 | 5 2 | 54 32 | 1 -- | 11 45 | 6 6 | 51 75 | 6 --| 51 54 | 3 2 | 1(23 45 | 67 10 ) ||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小世界”,你们好。 生:老师好 二、复习 1、分组表演,自由选择所学歌曲进行表演 《天天好心情》《快乐小舞曲》 《小树小树》《阿里里》 2 、老师评比 以鼓励为主,为优秀组盖小红花 三、音乐听赏《阿细跳月》 1 、播放音乐,整体聆听 2 、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唱歌跳舞等 3、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情绪 4 、你听到哪个音乐出现的次数最多 四、细听音乐主题 ()唱一唱 师生合作唱“主题音乐”游戏接龙

小学音乐_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标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单元名称:第2课悠扬民歌 教材版本:人音版 授课年级:六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课,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了解彝族风情,准确表现歌曲情绪,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演唱、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现彝家姑娘赶集归来的高兴心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衬词“啊哩哩”的演唱与表现,装饰音“波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体验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语: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民族,你听(教师演唱)有没有一种走进大山里的感觉?是哪个民族呢?仔细听,答案就在歌曲中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关注音乐,有效聆听 1.初听歌曲 a.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是哪个民族呢?哦,彝族,你听的可真仔细 b.那你们对彝族了解多少呢?我们刚刚看到的彝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各具特色,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族人们就穿上盛装热情的唱歌跳舞,彝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彝族歌曲,(读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c.赶圩是什么意思呢?赶圩就是赶集的意思,赶集大家都知道,非常的热闹 2.师范唱,学生听音乐情绪 这么好听热闹的彝族歌曲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请你们来感受一下歌曲的音乐情绪) a.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呢?“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一个衬词,就像我们唱歌的“啦啦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b.歌曲的音乐情绪你们感受到了吗?指名说老师跟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c.刚刚老师还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今天带了一件打击乐器(出示铃鼓)为歌曲伴奏,你能来模仿老师试着为老师伴奏吗?你观察模仿的能力非常棒 3.再听,听一听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并且请你们在歌曲“啊哩哩”的地方拍手为歌曲伴奏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歌曲第一乐段到第二乐段的旋律走向是上行还是下行?咱们班同学聆听音乐的能力特别棒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歌曲的方式,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使他们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三>巧解难点,完整学唱 学唱第一乐段 1.认识简谱

【教学设计】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赶圩归来阿里里》

第一课时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1、师生问好。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生:(两个乐段)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学生齐唱。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轮唱的复备课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单独练习轮唱部分)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五、编创活动: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最后结束落在“do”音。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六、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 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第二课时赶圩归来阿里里 教学重点: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音乐教案《阿里里》

第一课 教学内容:《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并大胆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2.能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你们认真观察,仔细听,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2、音乐将我们带到哪里来了?(生:云南) 3、我们一起来用你们好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师生一起:你们好) 4、那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用什么和我们打招呼?(课件出示云南小朋友用阿里里、花花塞与我们打招呼) 5、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阿里里、花花塞打招呼;(注意表情) 6、学生和老师一起有表情的喊阿里里。(边喊边加上动作) 7、师:看纳西族的人民在干什么?(撒秧) a、师:是的,每年到了春季,纳西族的人们就开始忙于春耕,以前的纳西族人们是弯着腰插秧,现在的纳西族的人们不用那么辛苦了,只要把秧撒下去就可以了,像我们这里就是习惯抛秧。 b、谁来学学这个撒秧的动作? C、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示范 D、全体一起学习撒小秧

8、纳西族人民还喜欢边唱着歌儿边撒秧。 9、我们一起来念念他们在撒秧的时候喜欢念的这首儿歌(老师带着念一遍) 10、师:念得真好,让我们边念边拍拍手,为他们的劳动加加油!你们看这里有一些拍手的节奏,那是怎样拍的呢? 师:我们先看前面2小节是怎么拍的,第一拍是拍什么?那第二拍呢?还是一样的吗?把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连起来拍念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四小节是怎么拍的,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拍拍。 师生一起来学习拍第三四小节。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怎么拍的,谁来试试? 学生把第一行歌词一边拍一边念出来,拍会了第一行第二行就也会拍了。因为他们是一样的。 11、师生拍手一起念儿歌(边念边拍手、拍腿) 12、听教师范唱(小朋友们拍的真是棒极了,那你们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曲呢?认真听,呆会告诉我你最喜欢歌中的一句) a、问学生最喜欢唱歌中的哪一句、请生一起来唱唱,其他学生一起来唱 生:阿里里花花塞 师:其实他们在歌中都是衬词,是美好的意思。 b、师:好,我们赶紧来学学吧 13、学生随琴唱唱歌词 14、你们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还不会唱的? 15、师生共解疑难句 16、师生接唱游戏(边唱边加上声势伴奏。第一段我先唱,学生接,第二段学生唱我来接) 17、分组接唱游戏 18、哇!你们真是太聪明、接的可棒了,你们想不想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是怎样来唱着首歌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师:他们唱的怎么样?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师:是的,勤劳的纳西族人们一边撒秧,一边期待着稻子丰收的场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9、下面请你们也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用欢快的,跳跃的声音来唱唱,让我们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三方面的体会: 1、注重学生的演唱方法指导,实际提升学生对作品的表现水平。 在教学设计中,我着力安排了指导学生演唱的环节。学唱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演唱中的难点。在演唱每一乐段旋律时,我都会用自己的眼神和表情带动学生去感受音乐,这样也能够促进他们演唱歌曲时情感的外化表现。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比较充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信、自然的演唱,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在解决演唱难点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学生的自主尝试,力争提升学生实际的演唱水平。 2、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彝族的音乐美。 当课堂伊始,教师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声情并茂地进行范唱;当课至尾声,教师演唱歌曲引子和尾声,与学生合作完成歌曲演唱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为我送出掌声。这掌声告诉我,他们的情感产生了美的共鸣!此外,学生用聆听教师范唱时专注的神情来表现出他们感受到歌词和旋律的美,用轻轻摇摆的细小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这些都能够表达出孩子们对美的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这些情感外化的表现,因为学生在学习音乐开始时最直接的表现方法就是表现在其面部表情和眼神上面,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够得知他们学习音乐时的感受,而不是一定要求学生说出什么。作为音乐教师,更应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刻挖掘他们在学习音乐时的一点一滴,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音乐中美的感悟。 3、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彻底解决演唱问题。 在歌曲学唱环节中,有的段落歌词的衔接学生唱得还不够顺畅。比如第一段歌词演唱完毕后,在没有间奏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很好的进入第二段歌词开始的演唱;另外第二段歌词“蜜一样的”有个别学生的字音对位没有唱准确。作为教师,虽然发现了学生这样的问题,也对此进行了指导,但是由于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并没有太多地进行巩固。但是仔细想来,教师要在学生出现演唱问题时,不急于完成后面的内容,应该放慢教学的步伐,帮助学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歌曲学唱,也能保证课堂最后的演唱效果。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科:音乐 年级:五年级 单元题目:《农家乐》 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2、在活动中感受节奏,体验音的强与弱。 3、学跳简单的彝族舞蹈,感受彝族风情。 教学重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在活动中感受节奏,体验听辨不同力度声音,从而感受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在演唱中咬字准确清晰,唱准十六分音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九册第二课《赶圩归来啊哩哩》。 2、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彝族头饰、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学生站好两排,男生一排女生一排。教师带领学生们随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律动。在活动中,教师渗透彝族舞蹈的基本感觉。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们原地走一走。五指并拢摆摆手,全身放松

点点头,上身挺直要昂首。双手向下摇摇手,全身力量往下沉,我们要向两侧走。 师生共同随音乐律动 一、听辨、感受(活动中感受节奏,体验音的强与弱)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请你把看到的数字用拍手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注意看我的手。 (教师用手势做出1、2、3、4,学生依次排出X XX XXX XXXX )师:刚才大家看得很仔细,现在请你听仔细。请你把听到的鼓声用你的小鼓模仿出来。 师依次敲击不同的节奏 生:用小凳子模仿教师敲击的节奏,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力度的变化。 二、感受彝族风情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生:回答问题。 师:你知道彝族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那里的彝家风情。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个省。彝家山寨山清水秀、环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常常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这就是热情的彝族人。彝族服饰十分精美,都是都心灵手巧的彝族姑娘们亲手制成,花包头也是姑娘们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喜庆、赶集、外出时,大家都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月琴也是彝家人最喜爱的乐器之一,他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彝族传统节日很多,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要数火把节了,火是彝族人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点上火把,在夜晚,火把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以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就是多姿多彩的彝寨。 三、感受体验中解决歌曲重难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成为彝族的漂亮姑娘,彝族的帅气小伙,一起唱唱彝族的歌,跳跳彝族的舞蹈,敲敲彝族的鼓,我们对歌比赛正式

《阿里里》教学反思

《阿里里》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自然地渗透。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阿里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曲短小简洁,且旋律多处采用重复的手法,结构规整,音乐跨度小,易于上口。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律动和歌曲恒拍的训练,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在模仿与创编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课的开始,我从听觉入手,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受音乐,感受歌曲节奏。让他们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再带领他们感受四二拍子的节奏强弱,并以不同的拍击节奏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放慢演唱速度,让学生唱清楚每一个衬词,在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后,我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听音乐对口型来感受歌曲,和教师分句接唱来唱好歌曲,通过聆听和接唱来掌握歌曲。并让他们学会看曲谱中的“领唱、齐唱”部分,初步了解歌曲演唱形式,让他们在接触乐理知识的同时学的饶有兴趣。当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后,我将自己的律动创编作为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这是老师的创编,你们一定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动作来表现歌曲!”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

并能自信展示自己的创编。整堂课,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熟悉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和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喜悦的心情。 音乐课堂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计中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音乐上册《赶圩归来阿里里》教案

第5课时赶圩归来阿里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初听范唱: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 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唉?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2、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师: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彝族的姑娘更是如此,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三、学唱歌曲: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 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 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小学音乐《阿里里》

小学音乐《阿里里》 姜湾小学苏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音乐 2、课时:1 3、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关于本课的云南纳西族民风民俗介绍资料。 (2)、实物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响板)、(琴)。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能用身势动作随音乐律动,感受节拍的强弱,能用强、弱这一力度变化表现歌曲《阿里里》。 3、情感目标: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愿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湘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课包括了学唱《阿里里》、听赏《阿细跳月》和节奏接龙三个内容。而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我选择了学唱歌曲《阿里里》作为我的课题。《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 童趣盎然,加之歌词

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 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四、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较强。因此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走进云南"的情境,通过认知、感受、表现、创造等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并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歌和舞,从中获得愉悦与美的感受。 2、采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带动学生参与表演法、还有探究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不知不觉想跟着老师一起表演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路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跟着音乐先来做一个身体的律动好不好。生:好。师:请同学们轻轻的起立。(采用《阿里里》的伴奏音乐—阿里里伴奏第一段) 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唱着问好) 发生练习: 师:先唱1 2 3—生:1 2 3—师:再唱3 4 5—生:3 4 5—师:唱完5 4 3—生:5 4 3—师:再唱3 2 1—生:3 2 1— 再领唱一遍

最新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2)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2)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伴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帮助学生掌握××××、×××、×××等节奏,并用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提纲式学习法、启发引导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互评时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4、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 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速稍快) 再听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分别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强弱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