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基础练习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内容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要点1: 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系

体系其他恒星系

统系其他行星系

系:由和组成

知识要点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才生命物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普通性()

特殊性()

①()

宇宙环境

②()

地球上存在的生命条件

①()原因()

自身条件②()原因()

③()原因()

内容标准: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要点3: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为生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为大气、水体提供动力。

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知识要点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的周期,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和色球层上的--------。

2、黑子: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年

耀斑;段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周期-----年。

3、影响;许多地方降水量多少与黑子活动年变化周期有关

影响扰乱地球上空,影响无线电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内容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少图

方向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时

针,从____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成因:()昼夜交替成因:()

晨线:()

晨昏线: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周期:意义:生活中的一天,基本的时间单位;长短适中---_______小---适合生物生长

2.地方时

(1)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为______。随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_____。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____小时。本初子午线时_____经线。就经度而言,此经线以东叫_____,此经线以西叫_____。此经线又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从理论上全球分为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______,相邻两个时区的时区相差_____小时。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______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做区时。

(3)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______区的区时,即______的地方时,而北京的经度大约在东经116度。3.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规律

面向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偏,赤道上_____。

知识要点7: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1、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和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

2. 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 )此时()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搭一年中最大值;()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此时()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日期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

春分3/21 直射赤道

在()半球,向()方向移动。

夏至6/22 直射纬度()

在()半球,向南方向移动。

秋分9/23 直射赤道

在()半球,向()方向移动

冬至12/22 直射纬度()

在()半球,向北移动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自( )向( )递减。 (2)昼长夜短的变化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下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 )长(昼,夜)大于( )长(昼,夜),纬度越高,( )长(昼,夜)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一年( )值,而且( )以及( )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 )现象。南半球反之。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长(昼,夜)大于( )长(昼,夜),纬度越高,( )(昼,夜)越长( )(昼,夜)越短。其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一年中( )值,而且( )及其( )地区,太阳整日不出,出现( )现象,南半球反之。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全球各地昼夜( ),各为( )小时。 (3)季节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 )、( )的季节;冬季反之。传统四季:中国以 ( )、( )、( )、( )为起点划分四季。欧美以( )、( )、( )、( )为起点划分四季。

气象四季: 月为春季; 月为夏季; 月为秋季; 月为冬季。 (4)五代划分:于地表获得太阳热量多少来划分___带、南北温带、南北___带。

内容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要点8: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主要特点。

1.根据___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主要划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和_____的顶部结合起来被称为岩石圈,地壳只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读图)

N ~A 是_____圈层,是由岩石组成的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A 是_____界面。M 是_____界面。

A 界面到M 界面是_____圈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______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c1和c2 合称_____圈层,是由_____物 质组成的,压力,温度,密度很大。

知识要点9: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及对流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名称 界线

特点

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有 现象 北温带 四季分明 热带 有直射现象 南温带 四季分明

南寒带

有 现象

少体系

特点

气温垂直变化及

原因

大气运动状况天气变化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 _____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______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人类就生活

在对流层的底层

_________ 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

以______运动为

大气________

天气_________

也很密切,利于

高空飞行,臭氧

是“_______”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__________能反

射无线电波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内容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知识要点10: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分类形成地质条件及过程典型岩石

岩浆岩岩浆在高压作用下喷

出地表或侵入地壳过

程中_______而成

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

力作用下被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

______作用而形成。

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

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原岩石在高温高压条

件下发生____而成石灰岩变大理岩、页岩变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

知识要点11:三大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转化

内容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标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知识要点12:内利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知识要点13: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地壳及其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内力作用形成大的地貌类型,并控制着地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结果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热量地壳运动岩浆运

动变质作用地震

形成高山和盆地,

使地表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

盆地外力作用把高

山削低凹地填平两

者同时进行一半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

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

削高填低,使地表

趋于平坦

知识要点十四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

1: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貌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行迹地壳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水平挤压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水平断裂张开形成

裂谷或海洋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地表高低起伏或海路变迁2.地质构造概念:由于___________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实践意义

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造成岩层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一般:背斜_______;向斜

______特殊:背斜顶部收

到张力被侵蚀_________;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

被侵蚀反而_________

世界上大部分山脉是褶皱

山脉。石油、天然气多储

存于________构造中;

________盆地中多地下水

断层:岩层发生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大的断层在地堑、地垒的

基础上形成谷地或陡崖。

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

________

知识要点15:外力作用和地貌

在地貌形成发育过程中,外力也占重要地位,尤其以气候的作用更为鲜明,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常见外力作用形式及影响如下所示。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

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

黄土)

注:在不同地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不同:较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较湿润地区以流水的作用为主,地势较高的地区以侵蚀和搬运为主、地势低洼处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

内容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要点16:大气的热量来源

_________是大气的根本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_____的热源

知识要点1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臭氧主要吸收____,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____。而能量强的可见光部分却被吸收得很少。

2._____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反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_____的多少和_____的厚度。多云的白天,由于云层的_____作用较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少,因而,气温比晴天______

3._____作用:晴朗的天空,太阳光中的_____光最易被散射,故呈现出蔚蓝色。黎明和黄昏,虽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但它的光芒已被空气中的微粒______到天空中,因此,天空是明亮的。

知识要点1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大气吸收______辐射增温的同时,以______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________辐射的大部分能量以_________形式射回地面,补偿了________辐射的部分损失,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热力作用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的意义:大气减少了气温的______,从而形成了适宜的生命的温度条件。具体来说,_______(提高或降低)了白天的日最高气温,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作用;

_________(提高或降低)了夜晚的日最低气温,原因是大气对_____的____作用。

知识要点19:大气热力环流

1.(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热力环流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的行程原理:地面冷热不均→__________(热的上升,冷的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

3.以北半球为例画出高空风向与近地面风向

(1)先确定地点

(2)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_等压线,由_________指向_________

(3)北半球近地面_____偏斜交等压线;高空____偏平行等压线。南半球相反。

内容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识要点20: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性移动规律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

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这就导致了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知识要点21:各气压带、风带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⒈气流运动特点

一般的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

风带影响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

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

控制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

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控制,降水稀少

内容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知识要点22:冷锋、暖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及其影响下的天下

1.冷锋、暖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2.冷锋、暖锋与天气(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气温气压降水降水及位置风气温气压阴晴

冷锋与天气

暖锋与天气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_______,如:冬季的________,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夏季的暴雨,是________形成的锋面雨。

知识要点2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高、低压系统的水平与垂直气流运动状况、天气状况

气压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水平气流垂直气流

低压系统(气旋)由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时针

高压系统(______)由______向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_时针

内容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知识要点24: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内陆循环

知识要点25: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E_______、F_______ G_______ 、蒸发。

2、水循环的类型:____________ 、海上内循环、___________ 。

3、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26: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要点2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水体运动的原动力。洋流按性质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28: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航运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影响对象影响举例

气候_____纬度间_______的运输和交换,调

节全球热量分布。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______作用,寒

流则起_____作用。欧洲西部_____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

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带到表层,鱼类_____丰富。加拿大_____渔场,日本____渔场,欧洲_____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____流的影响

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顺流_____,逆流_____。

海洋污染外海区_____污染范围,本海区加速污

染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內容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29:气候影响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地貌特征

地区气候及特征外力作用典型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____降水____,

日照强,昼夜温差____,风力强

风力作用明显风蚀蘑菇、戈壁,沙丘等

我国东部季风区______气候:气候_____,降水量

______

_____作用明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

态,云贵高原______地貌

知识要点30: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

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要点3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____、_____、水文、______、______五种基本自然要素构成的;任何要素在自然环境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知识要点32:各要素相互影响、渗透、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共同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下图所示。

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要点33:纬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知识要点34: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知识要点35: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1.反映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标志是的差异。

2.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比较

知识要点36: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非地带性:某些地区因受分布、

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带性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叫做非地带性分异。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于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知识要点37: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

地表形态包括等不同类型;聚落包括乡村和

两大类型。

知识要点38: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就地形来说,世界大多数城市位于,原因是

。而热带地区由于气候炎热,城市多分布在,原因是

。山区城市多沿分布,原因是。

知识要点39: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受地表形态影响的交通线路主要有铁路、公路、内河航运。

1.具体的显露走向受地形影响明显。平原地形显露_________,总长度短;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线路弯曲度_________,总长度_________,工程技术要求高,成本造价也比较高。

2.地形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线网的密度也比较大。

3.在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人口_________ ,经济活动_________,交通线较_________,交通线一般沿_____________延伸。

内容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要点40:地球气候变化的变现:冷暖干湿交替

知识要点41:近代气候具有整体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

知识要点4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中纬度由于蒸发强烈而变_________,再加上病虫害,农行生产会_________,低纬度和中纬度降水会_________,热量也会_________,农业生产会受益。总体上人类会因农业生产的地区结构调整付出_________,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上会__________________。

2.对工业的影响: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会_________;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会_________。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夏天气温高导致_________人数增加;_________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灾难)

冰川的_________和海水的受热膨胀将会导致海平面_________,淹没部分_________;地下水位会_____

____,导致土壤_________,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_________;沿海____ _____业将受影响等。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生物不可能适应短时间内的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将被打破。

内容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知识要点43: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________ _。

自然资源包括:_________资源、_________资源、水资源、_________资源、_________资源五中基本类型。

知识要点44:水资源的组成、地区分布

1.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陆地水和海洋水,即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和咸水。但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水资源时狭义的水资源,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

2.分布:世界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点,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用_________总量来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4.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①数量上:_________多,_________少;

①空间分布上:_____多,_____少,_____多,_____少;

②时间分配上:_____多,_____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5.水资源特征:

运动特征----补给的循环性;

时空分布----时空分布的_____性;

利用----利用的_____性和_____性;

6.对人类影响----水利水害双重性

知识要点45:淡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的影响:

水乃生命之源 没有水,农业难以发展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 还能发展水运

水能发电,是清洁能源 水景可以发展旅游 水资源的多少影响人口、城市的分布

2.水危机原因自然:时空分布___,径流量___

人为:人口增加,需水量__,农业、工业用水利用率__,浪费、污染严重等

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内容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干好、洪涝、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灾害。

知识要点46: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寒潮的成因:

冬半年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__;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力__??气温__?空气密度__、气压__??强冷空气吹向__地区?快行__(冷、暖)锋?___等天气。

2.寒潮的危害

知识要点 47:构造地震及其危害

1、地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的振动叫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运动引起的。当力的作用使地壳或更深部位的岩石产生变形、断裂和滑动时,常常伴随着地震发生,这类地震成为构造地震。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约90%以上属于构造地震。

2、、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1);(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3、、地震带来的灾害为各自然灾害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1)地震直接灾害:地震造成破坏和倒塌以及山崩、、、地裂、地陷等地表的破坏和,并由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2)地震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必修 2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内容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知识要点 48:世界人口增长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1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的率、率、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2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低低低”模式

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

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逐渐降低低

知识要点49:目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赠张模式及其地区分布

1."高低高”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国家。

不利之处:青少年及儿童比重,给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影响人口质量提高,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2.“三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国家。

不利之处: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出现问题——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开支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3.从“高低高”到“三低”过渡模式: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教育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如;经济不发达、人口教育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

4.增长模式总趋势:从“”向“”过渡模式。

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要点50:人口迁移的含义

知识要点51:人口迁移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要点5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1.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们是否;二是是否。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

3.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多数人口迁移是由因素引起的,迁入地与迁出地相比,具有、经济收入高、等优越条件,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政治迫害、战争导致的人口迁移或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属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属于人口迁移的因素。农民工进城务工属于引起的人口迁移。

内容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知识要点53: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影响的主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其中和

是主要因素。

知识要点54: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1.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

2.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地域的开放程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区别:_________就是一个地区一定条件下能够养活的最大人口数,而_________是一个地区资源、环境_________供养的人口数。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内容标准: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知识要点55:城市内部的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知识要点56: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知识要点57: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历史、经济、社会、行政

1.城市空间结构是由城市中不同功能区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城市功能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

2.各种城市功能区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工业区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

城市外围,延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多个工业区

住宅区一般在40%~60%最基本

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污染较小

的功能区

功能区———无明显界限,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3.城市区域功能分区成因

(1)历史因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地发展成现代城市某种功能区(2)经济因素:土地价格不同,付租能力不同

字母距离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

A 近最高商业区____________ 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大,地租变

化______

B 中等中等____________ 较平缓与市中心的距离对该区影响较小,地租

变化较小

C 远较低____________ 最平缓与市中心的距离对该区影响最小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

_______区;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_______区;地租较低的城市边缘形成_______区。

(3)社会因素: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形成不同居住区和生活区。

(4)行政因素:政府行为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可能促进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分化。

内容标准: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知识要点58: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功能区分化越明显

知识要点59:城市功能区分化越明显,城市服务功能越强

知识要点60:城市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广

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是________,表现为其内部的功能区明确且完善,其各功能区的服务功能就越_____,其服务的范围也就越____。但也有一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某一方面功能很强,服务范围远远超出了所在城市,例如桂林市对旅游的服务功能远远超过了同等规模的非旅游城市。

内容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要点61: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及标志

1.城市化三层含义:____________的过程;地域转换的过程;____________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____________水平。

知识要点6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起步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起步_______,发展速度快。

20世纪8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_________(快于或慢于)发展中国家;8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_________,甚至出现了________现象。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不断_______。

知识要点6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原油生态环境改变、地面沉降等

1.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体有:_______、_______、城市住宅问题、___

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__的地方;在高度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不当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各种废气排放与__污染,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与__污染,污染物排放,城市建设与__环境改变,水资源消耗,地下水过度开采与地面沉降等。

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识要点64:地域文化含义

知识要点65: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知识要点66: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服饰习俗

1.地域文化含义: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

2.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文化的,但在一定阶段是相对稳定的;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__的烙印。

3.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__、___、__、__、__、__和__等。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内容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要点67: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__和__有季节和地域变化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作物。

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红壤,因其为酸性,适宜种植___等农作物

地形平原:__业,地平土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

山地:适宜发展__业,__业。

市场: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和__,供过于求则规模缩小;供不应求则规模扩大。

交通:运费影响农业生产的_____,商品农业须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__业,花卉蔬菜种植业等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对交通迫切性要求强。

__的改善和____的发展,使得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

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技术:影响作物的单产和生产成本,影响产地与市场间的距离。

劳力:数量和经验,技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经营。

知识要点68:传统旱作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特点及主要区位因素

1.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特点是___式的农业,农民稳定居住形成村落,其耕地是持续耕作的;表土常保持

状态;由于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种植的农作物以谷物为主;一般有饲养的传统;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多为古代文明的;生产模式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是、_____ 不稳定(气候方面)、地形、劳动力、临近水源。面临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丘陵地区严重,低洼地区因引起。

2. 现代农业重视规模效益,属于农业。一般有农业机械化程度,人力使用少,与

和有密切关系等特点。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生产是在一个农场同时和。这两种生产方式是的,时间上是的,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的稳定。

内容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知识要点69: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市场需求、和、环境条件,以及其他因素。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所不同。

1、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

1.形成

____形成了工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工业集聚可以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等;促使企业集聚的因素有利于____、利用____、利用____、利用____;工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了____。

2.类型:

按工业地域组合的发展程度、工业结构、工业生产规模、工业生产水平,或按工业与地区资源开发和区域综合发展等有关因素,可以将工业地域划分为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工业地区等不同层次的地域类型。

(1)工业点:由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工业企业所组成,是工业地域类型的基层单位。例如,在中小型矿产资源基础上形成的采矿和加工工业点。

(2)工业区:是由一个或几个较大的工业企业和若干中小型企业组成的工业群体,常以某一个工业部门为主,是工业地域类型的中心环节。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学工业区、天津汉沽工业区等。

(3)工业枢纽:是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或在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工业地域类型。工业枢纽由若干工业区和工业点组成,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广泛的经济关系。如:鞍山。

(4)工业地区:工业地区往往是在共同利用区域矿产资源组合、优越的工业生产技术和悠久的工业生产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的,或是在优越的生产技术、便利的运输条件与良好的工业文化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例如: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知识要点 71:某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评价一个地区的工业区位条件,主要是看该地区是否接近________产地(该地或附近能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________是否便利(该地有重要的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经过,靠近机场、车站、港口等),________是否丰富(该地或附近能为该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________是否广阔(该地或附近人口稠密,消费水平高或交通运输发达),________是否丰富(地处大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________是否较高(是否老工业区基地,是否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他工业优势区位条件往往还有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等。

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要点72: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________、________;过度________ 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________;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________;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知识要点 73: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______、______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导致_______问题。内容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知识要点 74:地域联系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地域开发,使____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____和____,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加强科技和文化交流,保证国家统一和安全。知识要点75: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等;

2.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通信分为____通信和____通信两部分。

4.商业的含义:商业是专门从事____的行业。在我国,一般对内商务称商业,对外商务称____。

内容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知识要点76: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影响城市的____。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干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知识要点77: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条件是商业活动的必要基础;商业中心多形成于____优越的地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商业中心的兴衰;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使商业网点布局在城市的____,使城市____区出现了衰落。

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的原因: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容标准: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汇总 ~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1、2)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 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file:///C:/DOCUME~1/morning/LOCALS~1/Temp/ksohtml/wpsE8.tmp.png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file:///C:/DOCUME~1/morning/LOCALS~1/Temp/ksohtml/wpsE9.tmp.png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⑵ 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⑵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 ⑶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⑷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H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N==nN A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V==nV m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C==n / V,n==CV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知道典型的特征 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 常见的置换反应: (1)金属置换金属: 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 铝热反应:; (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卤素间的置换:; (3)金属置换非金属: 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4)非金属置换金属: 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三合一的反应: 4Fe(OH)2+O2+2H2O—— CaCO3+CO2+H2O—— Na2CO3+CO2+H2O—— 能同酸反应的单质: (1)金属单质Zn+H2SO4(稀)—— Cu+HNO3(浓)—— (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 (2)C、S、可跟氧化性酸(浓H2SO4、HNO3)反应 C+H2SO4(浓)—— C+HNO3(浓)—— 能同碱反应的单质:、铝、卤素单质 Al+NaOH+H2O—— Cl2+NaOH—— Cl2+Ca(OH)2—— 无机框图题题眼归纳 一、物质的重要特征: 1、性质特征:

(1)物质的颜色:有色气体单质:Cl2?、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离子(溶液)Cu2+、Fe2+、Fe3+、MnO4-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二、全部颜色分类 红色: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或血红色);Cu2O红色(或砖红色); 石蕊酚酞;NO2红棕色; 紫色:MnO4-紫红色;I2的CCl4或苯或汽油等溶液紫红色; 橙色:溴水橙色;溴溶于有机溶剂中橙色或橙红色;。 灰色: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灰绿色。 棕色:FeCl3溶液溶液棕黄色。 黄色:S、、Fe3+、Na2O2、 蓝色:Cu2+、Cu(OH)2、CuSO4?5H2O;石蕊在pH>8的溶液中呈蓝色;I2遇淀粉变蓝色; 黑色:炭、MnO2、CuO、 绿色:Fe2+浅绿色;Cl2淡黄绿色; (2)物质的状态: 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常温下的常见的无色液体:H2OH2O2 常见的气体:H2、N2、O2、F2、Cl2、NH3、CO2、NO、NO2、SO2)[注: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有机化学中有许多液态物质, 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白色胶状沉淀(Al(OH)3、H2SiO3)(3)物质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F2、Cl2、Br2、I2、 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5)物质的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 S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特征反应现象: 三、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H4、 (2)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3)Na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2、沉淀现象: (1)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3)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 (4)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 3、放气现象: (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

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会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普通高中2017年12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化 学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毕业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30个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过程是 A .海水蒸馏 B .碘升华 C .电解水 D .水结冰 2.用NaCl 固体配制 mol/L NaCl 溶液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圆底烧瓶 B .托盘天平 C .500mL 容量瓶 D .胶头滴管 3.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A . B . C . D . 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O 2和O 3 B .CO 和CO 2 C .正戍烷与异戍烷 D .Mg 24 12和Mg 26 12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蒸馏水 B .稀H 2SO 4 C .CusO 4溶液 D .Fe(OH)3胶体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机密]2017年 12月22日前

A.蔗糖 B.氯化钠 C.石墨 D.铜 7.与NaC1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物质是 A.H2 B. HCI C. KCI D. CO2 8.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汽油燃烧 B.氨液化 C.碳酸钙分解 D.浓硫酸稀释9.在空气中分别加热下列金属,有燃烧现象的是 A.黄金 B.铝箔 C.银 D.钠 10.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 Al2O3 B.CaO C. CO D. SO2 11.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稀硫酸可用铁罐贮存 C.稀硫酸能使蔗糖脱水 D.SO2溶于水,可得到稀硫酸 12 选项仪器实验目的 A分液漏斗分离互不混溶的液体 B漏斗分离固体与液体 C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D烧杯精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3.反应2SO2+O2?2SO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SO2与O2能100%转化为SO3 14.可溶于浓硝酸的红色固体是 A.Cu B.Al C.Si D.S 1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对1mol 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量为32 g B.含氧原子数为N A C.分子数为N A D.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 16.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当该原电池工作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锌片逐渐溶解 B.溶液逐渐变蓝 C.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D.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17.下列物质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 Na2O B. NaOH C. Na2O2 D. Na2CO3 18.下列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2020年整理天津化学会考知识点.doc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 BaSO 4、AgCl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

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2018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

2018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参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6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一、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包括3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B.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C.过度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D.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2.下列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 Mg B. S C. Si D. Ne 3.某血液化验单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为0.52mmol/L,该体检指标所采用的物理量是A.物质的量浓度B.溶解度C.质量分数D.摩尔质量 4. 下列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铜 B. 锂 C. 磷 D. 碘 5. 下列关于氯元素的两种核素35Cl、37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相同B.互为同位素C.质子数不同D.中子数相同 6.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氧化剂 B. 易燃液体 C. 腐蚀品D剧毒品 7.下列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 H2O B. H2O2 C. NaOH D. N2 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HCl B. NaCl溶液 C.蔗糖 D. Ag 9.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H2 B. SO2 C.NO2 D. NO. 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H+、Fe2+、NO3—、SO42—、B.Na+、Ca2+、Cl—、NO3— C.Mg2+、Ba2+、NO3—、CO32—D.K+、H+、MnO4—、NO3— 1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不正确的是 A.纯碱-Na2CO3 B.发酵粉-NaHCO3C.食用白醋-CH3COOH D.食用白糖C6H12O6 12下列仪器能用于加热的是 A.试管 B.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13.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SO2和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 KOH和Al(OH)3都属于强碱 C. HClO和H NO3都属于强酸 D. SiO2和Na2SiO3都属于硅酸盐 14.下列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二氧化氮溶于水产生无色气B.三氧化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C.金属钠在空气中失去光泽D.氯水在空气中放置颜色逐渐变浅

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必考必备知识点复习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 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CO 32-,H +和SO 3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NO 3-和Fe 2+/I -,Fe 3+和I -)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2016-2017天津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2016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参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一、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包括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涤剂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 C.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D.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 N2 B. N2O C.NH3 D.N2 3.下列元素不属于 ...主族元素的是 A.铁B.钙C.磷D.碘 4.下列各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A.O2和O3B.CH3—CH3和CH3CH2CH2CH3 C.H和D D.正丁烷和异丁烷 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6.不法分子有时用铜锌合金制成假金币行骗。下列方法中,能有效鉴别其真假的是A.观察颜色B.查看图案 C.用手掂量轻重D.滴一滴硝酸在币面上,观察现象

7.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 8.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产量B.乙烯的产量C.合成纤维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9.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二氧化氮和水B.二氧化硫和水 C.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D.氧化铁和盐酸 10.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 转变为易吸收的Fe2+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 11.下列物质中,常温下为气体的是 A.一氯甲烷B.乙醇C.苯D.四氯化碳 12.坩埚是实验室用于灼烧或熔融固体物质的常用仪器,材质很多,实验时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加以选择。下列坩埚能用于熔融烧碱的是 A.普通玻璃坩埚B.石英坩埚C.陶瓷坩埚D.铁坩埚 13.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Cl2B.H2O2C.HCl D.H2O 14.下列气体中,不会 ..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B.NO C.NO2D.SO2 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B.淀粉C.聚乙烯D.蛋白质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钾着火时可用水灭火B.面粉厂或加油站都严禁烟火 C.氯气泄漏时应喷洒盐酸处理毒气D.油汤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可清除油污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部分 一、分子式(化学式。注意二者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的书写与命名: 化学名言: 分子式(化学式)是化学的文字! 二、化学遵守两大基本原则: 1、强的“置换”弱的,表现为:①、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②、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③、强酸“置换”若酸;④、强碱“置换”弱碱…… 金属活动顺序表为: “五大”强酸为:H2SO4、HNO3、HCl、HBr、HI

“三大”强碱为:Ba(OH)2、NaOH、KOH 2、守恒原则,表现为;①、原子守恒;②、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 三、牢记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下 ; 就 气 元素,最高正价数为+7价。N = A-Z N:表示中子数 四、物质的量及摩尔(mol) N(个) 上微粒、下浓度 质量体积分左右 中间就是物质的量 m(g)气体体积(L)向下向内都用除 反之相乘得各数 浓度(mol/L)——物质的量浓度 [注意]:

①、1 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都等于阿佛加德罗常数个; ②、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恰好等于分子量或原 子量; ③、1 mol 任何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都约是22.4 L ④、1mol 溶质,溶解在1L 的溶液里,其物质的量浓度就为:1mol/L ⑤、要比较微粒数的多少或气体体积的大小,只需算出物质的量(mol )的值,看谁的大就可以了。 ⑥、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转换关系为: 物质的量浓度(mol/L )== 五、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还原性) [注意]:①、氧化剂、还原剂到反应物中找。 ②、被氧化、被还原是指化合价变化的那部分,化合价没有变化的不能叫被氧化、被还原。 ③、凡是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六、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⒈改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气体、沉淀、水不改,保留分子式(化学式)。 ⒉所有的钠盐(Na +)、钾盐(K +)、铵盐(NH 4+)、硝酸盐(NO 3-)都溶于水,都要改写成离子形式。 [白色沉淀]的物质有:CaCO 3、BaSO 4、AgCl 、Mg(OH)2、Al(OH)3、Fe(OH)2 AgBr ——浅黄色沉淀、 AgI ——黄色沉淀 Fe(OH)3 是红褐色沉淀。 [气体]有:SO 2 、CO 2、NH 3、NO 2、 NO 、CH 4、Cl 2、 [特殊颜色]的离子: Cu 2+(蓝色)、MnO 4-(紫色)、Fe 2+(绿色)、Fe 3+(红棕色) 六、特殊颜色,特殊现象,特殊保存: 1、焰色反应: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 2、淀粉遇到碘单质(I 2)显 。 3、品红(红色)溶液通人 就褪色,加热颜色会 。 4、氨气(NH 3)是唯一 的气体,为了它专门设计了:①、红色石蕊试纸来鉴别它;②、碱石灰(NaOH 和CaO )来干燥它。③、氨气、氯化氢可做喷泉实验。 5、臭鸡蛋气体是 ,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6、NO 2气体是 色,通入水中会变 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A ÷ 溶液体积 × 溶液体积 22.4÷ ×22.4 mol X Z A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 A N × N ÷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大全三篇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大全三篇 学好化学要善于整理总结基础的知识点内容,尤其是即将要参加高二化学会考的同学们来说,总结知识点是最好的复习方法,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1 1、乙酸的分子式:C2H4O2,简写为CH3COOH,(羧基),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熔点:16.6℃,沸点:117.9℃。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乙酸含有的羧基官能团决定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2、羧酸: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一元羧酸的通式: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nH2nO2。

3、羧酸的分类:按羧基的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根据分子里的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按烃基不同:脂肪酸、芳香酸;按C原子数目: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4、羧酸的同分异构现象:羧酸的同分异构现象较普遍,羧酸既存在同类的同分异构体,也存在羧酸与酯的同分异构体。 5、羧酸的化学性质:由于羧酸的分子里都含有羧基,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它决定着羧酸的主要化学特性,所以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6、酯的结构特征: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酯的特征结构是-COO-,羧酸酯的一般通式为RCOOR 由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酸酯化反应得到的酯,可以用通式CmH2m+1COOCnH2n+1(或CnH2nO2)表示。与饱和一元羧酸为同分异构体。 7、酯的物理性质: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酯的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8、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一般要比其他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更复杂,除酯类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如C4H8O2的一

精品-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016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6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下列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 就地焚烧 B. 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饲料 D.制沼气 2. C 146原子含有的中子数是 A. 6 B. 8 C. 14 D. 20 3. 下列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Mg B. S C. K D. He 4. 下列仪器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圆底烧瓶 B. 蒸发皿 C. 分液漏斗 D.烧杯 5. 当光束分别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蔗糖溶液 B. Fe(OH)3胶体 C. 盐酸 D.CuSO 4溶液 6. 下列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 Al B. O C. F D. P 7. 下列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 CO 2 B. NH 3 C. CaCl 2 D. NaOH 8. 能检验出某溶液中含有Fe 3+的试剂是 A. 盐酸 B. 新制氯水 C. KSCN 溶液 D.石蕊试液 9. 下列反应中,H 2O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 ↑+↑===222O H 2O H 2电解 B. 2F 2+2H 2O==4HF+O 2 C. NaH+H 2O==NaOH+H 2↑ D. O H SO 22+H 2SO 3 10. 下列物质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活性炭 B. 氯气 C. NaClO 溶液 D. 二氧化硫 11. 铝能与下列物质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A. 浓硝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浓硫酸 D. 稀硝酸 12.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OH 俗名纯碱 B. Na 和Na +的化学性质相似 C. Na 2O 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 Na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产生白色固体Na 2O 2

(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3)

(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引言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2、能列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面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和关系 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2、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方案、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 4、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5、学会分离、提纯实验方法;掌握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6、学会NH4+、Fe3+、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起宏观和微观量的关系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4、知道、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5、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6、能利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关系定量上认识化学反应,并进行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 2、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 4、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能运用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验问题。 第二节离子反应 1、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1)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升(化合价)--- 失(电子)--- 氧(氧化反应)------ 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 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 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N NA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m M 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 n B V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1. 计算m=c×v×M 2. 称量 3. 溶解 4 。转移(洗涤2---3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5. 定容 6 。摇匀7 装瓶贴签 四:物质的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10 -9 10 -9 ~10-7 >10 -7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区分溶液与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SO2 CO2 NH3 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 H 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 弱碱水

化学会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资料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资料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 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

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 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 1、醛类的结构特征:醛基和烃基直接相连,烃基包括苯基。例如:苯甲醛。 2、醛的分类:按醛中含有醛基的个数、按醛中烃基是否饱和、按醛中烃基是否含有苯环。 3、甲醛、乙醛、丙酮分子式、结构简式;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结构通式CnH2n+1CHO 4、甲醛、乙醛、丙酮的物理性质:甲醛、乙醛、丙酮都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乙醛、丙酮为液体,甲醛为气体,三者都易溶于水,易挥发,同时三者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甲醛俗称蚁醛,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称为福尔马林。

5、醛类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醛、酮中含有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发生加成;但C=O和C=C不同,C=O不能和溴水氢卤酸发生加成。 (2)氧化反应:①和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2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 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