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季池塘鱼种放养技术 - 养殖技术

冬季池塘鱼种放养技术 - 养殖技术

冬季池塘鱼种放养技术-养殖技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模式也不断创新。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通过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积极引导养殖户将“春放冬捕”的传统模式改为“冬放冬捕”的新模式,即于当年冬季放养的鱼种养殖至翌年冬季将成鱼捕出,然后紧接着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成鱼养殖。冬放鱼种具有早适应、早摄食、早生长和早受益等优点。笔者根据当地的养殖实践,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放苗前准备

1.池塘清整

成鱼捕捞结束后,排干池水,抓紧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包括铲除池边杂草、清除池底淤泥、加高加固池埂和疏通进排水渠等。

2.池塘消毒

生产中可选用生石灰进行池塘消毒,用量为10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将生石灰打碎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杀灭病原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3.施肥培饵

清塘消毒结束后,投施经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施肥量为200~300千克/亩。施肥的作用是培肥水质,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为日后入池的鱼种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二、鱼种放养

1.放养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应根据水深、水质、

肥料、饲料等情况,采用多品种高密度混养模式。鱼种混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选择混养品种时既要考虑到利用不同的水层,又要避免相互争空间、争饲料现象的发生,最好以1~2个品种为主养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如当地草料丰富,可考虑以草鱼为主养鱼,鳊鱼次之,放养比例分别为40%和30%,混放20%的鲫鱼和10%的鲢、鳙鱼,养殖过程中以投喂水草和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量投喂部分配合料。如当地肥料来源较广,可考虑以鲢、鳙鱼为主养鱼,放养比例为60%(鳙鱼占10%),混放20%的鲫鱼、10%的草鱼和10%的鳊鱼,养殖过程中以施肥为主,适当投喂部分青饲料和配合饲料。对于高产鱼池而言,可考虑以鲫鱼为主养鱼,鳊鱼次之,放养比例分别为60%和25%,混放15%的草、鲢、鳙鱼,养殖过程中可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2.鱼种质量

俗话说“种好鱼满塘”,这充分说明鱼种质量在鱼类养殖中的重要性。一般选择放养经专池培育或在成鱼池套养的本地鱼种。对同龄鱼种的质量要求是:规格整齐、膘肥体壮、体色鲜明、头小背宽、尾柄粗短、鳞片完整、鳍条无损、游动活泼、逆水性强,且无伤无病、无寄生虫。放养优质鱼种具有适应力强、(https://www.doczj.com/doc/3319258754.html,)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出池规格大、养殖产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3.放养规格

放养鱼种规格宜大不宜小。放养大规格鱼种具有成活率高、病害少、生长快和上市早等优点。一龄鱼种的规格要求:草、鲢、鳙

鱼种为4~6尾/千克,鲫、鳊鱼种为20尾/千克。

4.放养密度

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源水质、饵料组成、增氧措施、规格品种、管理水平、资金投入、养殖产量和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养殖生产中,要努力改善养殖环境,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以获取最高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单个品种的放养密度可用估算法进行计算:放养尾数=产量÷出池平均重量÷放养成活率。一般高密度精养鱼池大规格鱼种的放养密度为2000~2300尾/亩(150千克左右)。下面将江苏省金湖县鱼种场某养殖户的鱼种放养实例介绍如下(见附表):附表金湖县某养殖户亩均鱼种放养情况

5.放养时间

一般选择在12月放养鱼种。此时水温较低,水质稳定,鱼体结实,鳞片紧密,在捕捞、运输、放养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

6.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须用3%~5%食盐溶液(不含碘)浸洗消毒5~10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细菌和寄生虫。

7.放养方法

鱼种应选择在温暖的中午放养,一定要避开风、雨、雪、冻等恶劣天气。放养时动作要轻快,并一次放足。

三、技术管理

1.水质管理

管理要抓好四点:一是保持高水位。冬季水温较低,应将池塘水位调至最高,一般保持在2米左右。若发现漏水,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水位一旦下降20厘米以后,应及时补加新水,以保持水位、水温的相对稳定。二是定期换水。每隔20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实行先排后灌的去污调优法,保持水质洁爽。三是增钙补磷。每20~30天施用1次生石灰和过磷酸钙,用量分别为10~15千克/亩和3~4千克/亩,以提高池水中钙、磷的含量,增强鱼体抗寒力。四是增加溶氧。冬季仍须开机增氧,一般于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左右,保持池水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

2.投喂管理

传统养殖冬季不投饲,因鱼种体内营养消耗过大得不到及时补充,往往会造成部分鱼种死亡。近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冬季仍应坚持投喂,以保证鱼种生命活动的营养供给,确保鱼种都能顺利越冬。一般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每3~5天投喂1次,日投饲量为池鱼体重的0.5%~1.0%。若遇连续晴好天气,水温上升到8℃以上,鱼种活动会逐渐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冰封后,可在冰洞口设点投喂饲料,以利于鱼种及时摄食。具体投饲次数和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种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3.病害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鱼种越冬期间,最常见的是水霉病,主要因放养时鱼体受伤或水位过低冻伤而引起。因此,鱼种放养前应进行消

毒处理,以防将病原菌和寄生虫带入池内。放养时操作应认真细致,动作要轻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注意保持高水位,严防水位过低冻伤鱼种。当发生水霉病时,用水霉净(主要成分为水杨酸、杀菌剂、黏膜修复剂和稳定剂)进行治疗,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50毫升,方法是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水霉净对鳃霉病也有一定疗效。鱼种在冬季还易患口丝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和竖鳞病等,发病时应及时诊断病因,科学选用高效、低毒、安全、价廉的渔药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损失。在养殖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渔药。

4.日常管理

池塘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鱼种的活动、摄食情况,定期检测能见度、酸碱度、温度、溶氧等水质指标。当气温降到3℃时,应将池水加到最大水位。池面结冰后,应设法破冰,清除浮冰或其他污物,尽量缩短冰封期,以增强透光性,加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氧力,确保鱼种安全度冬,为夺取成鱼养殖生产的全面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池塘主养草鱼的三种模式

池塘主养草鱼的三种模式 一、以草鱼为主养鱼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 1、一次性放足鱼种 ①放养时间:11月份干塘捕鱼,12月清整池塘,元旦前后开始放养放足鱼种,2月底前结束。 ②放养模式:以草鱼为主养鱼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如:以一龄草鱼为主,套养二龄老口鱼,搭配一些滤食性、低栖性鱼类的方式。 ③放养量:亩产400kg的池塘按照计划产量1/6计算。 养鱼:鲫鱼养殖青鱼养殖鲈鱼养殖 2、多次轮捕,捕大留小 ①一般池塘,全年轮捕七次左右,并随着鱼体的生长按季节分批进行扦捕,将生长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捕出,及时调整池塘负载量。五月份就开始轮捕二龄鱼,3月至6月间每隔25天轮捕一次,将生长达到2kg以上的二龄鱼全部捕出。8月至11月,捕起达到商品规格的草鱼、鲢鳙鱼。 ②套养鱼苗,合理密养 在轮捕过程中,按照季节和需要补放一部分鱼苗,增加复养指数,使池塘始终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以充分利用水体。 a、是套养异育银鲫鱼种,增加底层鱼类产量,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每亩可增产50kg左右,主要摄食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起到“清洁夫”的作用,且池塘水质清爽,使草鱼不易生病。

I、放苗时间在五月上旬水温18℃左右,为延长生长期,最迟在七月上旬要求完成投放鱼种工作。 II、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掌握,一般套养的夏花达到1000尾/亩左右。池塘较深,淤泥厚,水质较肥可适当多放苗种。 b、套养鲢鳙鱼和草鱼夏花,为翌年养殖自育大规格鱼种。 I、套养鲢鳙鱼和草鱼夏花一般在7月进行,7月初轮捕后肥水。 II、套养大规格夏花1200尾/亩左右,草鱼和鲢鳙鱼的比例7:3,起捕时可获得大规格鱼种。 二、草鱼、鲫鱼、鳊鱼混养模式 1、池塘条件 一般此种养殖模式的池塘中,淤泥较深,部分池塘淤泥厚度达50cm以上,部分池塘可使用挖机清除池底淤泥。一般很少用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药物清塘; 2、养殖设施 池塘面积较大的,每20~30亩安放一台投饵机。池塘面积为10亩左右的,一般安放1~2台增氧机;但面积超过200~300亩的,基

鲫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鲫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鲫鱼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耐低氧耐寒,不论浅水、深水、流水、静水、清水、浊水甚至污水都能适应生长。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鲫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鲫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环境:池塘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水深1.5-2.5米,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池塘底质平坦、较硬,一般以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为宜,池埂坚实不漏水。 2、清塘肥水:清除池底杂物和淤泥,方法有干塘法和带水法2种。 ①干塘法:每亩用60-75公斤生石灰,池中保留8-10厘米积水,并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 ②带水法:每亩水深5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100-125公斤,把石灰浆全塘均匀泼洒,消毒后一般7-10天可放鱼种。5-6天后向池塘中注水,水深1.5-2.0米。同时施入腐热的鸡,鸭等动物粪便棍合肥100-150公斤,培水至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 3、鱼种放养:放养品种搭配为鲫鱼80%,花白鲢等其它鱼种20%。苗种放养前必须“试水”24小时左右,如无异常情况,在平均水温达到6℃-8℃时,即可正式投放鱼苗。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公斤的高锰霞钾溶液,洗浴3-5分钟;或3%-5%的盐水洗浴5-10分钟。 养殖鲫鱼的注意事项 1、混养 鲫鱼属于中底层鱼类,与鲮鱼、鲤鱼类似,养殖鲫鱼的鱼塘一般不再混养鲮鱼、鲤鱼。 2、水质 鲫鱼对水质要求不高,常规养殖池塘均可饲养,比养殖草鱼塘略微偏肥即可。养殖高温季节7-9月,可每月使用1-2次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产品调节水质,以控制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 3、病害

经过改良的银鲫品种,相对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爆发性疾病较少,处理也相对容易。主要发生的病害为:锚头鳋、指环虫、孢子虫、出血病,做好春秋季节杀虫工作,高温季节调水,内服一些保肝利胆中药、维生素预防,可有效避免大规模病害发生。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

鱼种放养是池塘成鱼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水温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投放鱼苗,一些养殖户往往忽视了技术和方法,致使放弃成活率和养成效果不够理想。现介绍鱼种放养的主要环节及其正确方法。 一、池塘清整: 清塘清整是养鱼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起到防止决堤逃鱼和防治鱼病的作用。一般在冬季成鱼起捕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内杂物及过多的淤泥,加固池埂。然后曝晒、冰冻。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还能起到施肥作用。 二、施足基肥: 清塘消毒后5--6天,即可施基肥,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食物。一般每亩施发酵的粪肥250---500kg,瘦水池和新建池多施;肥水池及老鱼池可少施或不施。用推耙把粪肥搅拌在淤泥中,这样肥效持久,然后注水。春放鱼种可分次注水,先注约70---80cm,待水色转浓后,再逐渐加注新水;冬放鱼种一次性注水到最大深度。注水后即可放养鱼种。 三、鱼种来源: 成鱼塘所需的鱼种,一般尽可能选用自育的鱼种;这样既可做到有计划地生产鱼种,在种类、数量和规格上满足放养的需要,并可避免长途运输鱼种而造成鱼体受伤或死亡,提高放养成活率,同时也是高产的保证。如果自育鱼种不够或没有,则应就近购买,并按优质鱼种的标准严格选择。鱼种运输一定要带水运输,各种操作要细心谨慎。 四、鱼种选择: 鱼种要从体质和规格两方面严格选择。体质要求健壮、肌肉肥满、体表光滑、鳞片完整,体色和眼睛明亮,无病和伤痕。规格要求整齐.尽可能放养大规格鱼种。一龄鱼种多选择13cm 以上,二龄鱼种应选择250g左右放养。 五、合理混养: 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及人工饲料,增加放养密度,因此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种鱼类混养搭配的比例,主要是根据鱼类的不同生活习性、食性和鱼池条件、饵肥来源等情况来决定。水质较肥的池塘,以鲢鳙为主,搭配一些草鱼及其它鱼种,鲢鳙鱼比例4:1;若池塘水质较差,而青饲料供应充足,应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及其它鱼种。每亩产500kg成鱼的池塘,应放养鱼种1200---1500尾;每亩产500kg以下的池塘,放养鱼种500---1000尾。主养鱼占60%--70%,配养鱼占30--40%,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4:1。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鱼应尽量少混养或不混养,以防两种鱼争食而影响生长。 六、放养时间: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一、技术概述 农村池塘养鱼是指在农村里建设池塘养殖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养殖池塘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括池塘的建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 二、建设技术 1、选址 选择养殖池塘的好地点很重要。要选择水位稳定的地点,以减少水位波动带来的损失。地点应到土地清淤,使养殖池塘保持活泼。 2、建池 建池时,要考虑池体形状、池塘深度、池体护坡等要素。池体形状多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柱立方,以适合池塘的大小。池塘深度一般在1-3米之间,池体护坡要宽且浅,使池体不易塌陷。 3、渗滤 为保证池塘水质,必须设置渗滤设施,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技术 1、水质的检测

池塘水质的检测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检测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池塘水质。 2、水质的管理 管理池塘水质,除定期检测外,还要从控制池塘养鱼的密度、定期打捞污水处理以及排污等方面着手。 四、育苗技术 1、选择鱼种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水质及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以及合理的组合,使池塘水质得到最佳的维护。 2、育苗保护 将苗鱼放入池塘之前,要对苗鱼进行预先护理,给予育苗期的保护和营养补给,以确保鱼苗正常发育。 五、养殖技术 1、饲料 饲料是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使鱼类得到最佳的营养。 2、投喂 饲料要及时、及时和分配合理地投喂,使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饲料浪费。 3、补水 因为鱼类会损耗池塘水分,因此定期补水是必须的,以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鲫鱼的养殖技巧鲫鱼的养殖技术

鲫鱼的养殖技巧鲫鱼的养殖技术 (一)鲫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鲫鱼在池塘中养殖,主要采用在成鱼池中混养、鱼种池套养、亲鱼池 套养和池塘主养等四种养殖方式。 1.成鱼池中混养。在成鱼池中混养鲫鱼,与青、草、鲢、鳙、鳊、鲂、鲤等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应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即冬 季放养较春季放养效果好。放养密度每亩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的放 养规格和数量根据需要确定。鲫鱼的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 2公顷,水探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成活率可达80%左右。 经200天左右的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绝大多数,每亩水面产量 达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养。池塘主养鲫鱼要求面积以0.1~0.2公顷为宜,水深 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村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的池塘主 养鲫鱼效果较好。放养鱼种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注水时用网栅在入水口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入池。每亩水面主放5.0~6.5厘米鲫鱼过冬鱼种1500尾或当年孵出大规格鱼苗2000尾,搭配40% 左右(600~800尾)草、鲢和鳙过冬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日常投 喂精饲料为主,结合施肥培养水质为辅。精饲料的年投喂量相当于彭泽鲫 预计产量的2.5倍左右。采用定点投喂,日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或加注新水。在 一般管理水平下,当年可获平均体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200千克,另 获200千克斤左右的草、鲢、鳙鱼。由于优质鱼的比例较高,其纯利润也 较其他养殖模式要高。

新开挖鱼塘修建及鱼种放养注意事项

新开挖鱼塘修建及鱼种放养注意事项冬季是鱼塘开挖的最佳时间,经过严冬的冻结后再放养鱼苗,利于鱼苗生长。新鱼塘的开挖和鱼种放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新塘的选址及修建 1.周边环境的选择。(1)新开挖的鱼池周边环境应安静。应选择偏远且交通方便的乡村,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商品鱼的运输;远离喧闹的市区,避免养殖鱼类受到惊吓,使鱼类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有利于鱼生长发育。(2)要有充足的阳光。周围最好没有高层建筑和高大的树木,开放的空间便于饲养管理,也能使养殖水体光照充足,便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使水体溶氧充足且利于水体中天然饵料生长。 2.养殖水源的条件。(1)良好的水质。良好的水质能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水源及用水系统是养殖鱼类疾病病原传入和扩散的第一途径。清洁无污染是对水质的基本要求。(2)充足的水源。充足的水源可以及时为鱼塘补水,避免因干旱或者缺氧造成鱼类死亡。 3.修建鱼塘的要求。(1)土质。池塘的土质最好是壤土,保水和通气性较好,适宜养鱼。砂土保水性差,不宜养鱼;黏土虽然保水性能好,但是通气性差,水体容易腐败变质。(2)形状。池塘最好是长方形,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东西长,南北宽有利于充分接受阳光。深2米左右,有利于池塘水体的稳定和上下水层的对流。 4.养殖设施的完善。(1)修建进排水渠。配备排灌水渠便于及时注水和排水,有利于池塘的管理,能有效控制池塘的水质。每个养殖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避免水流交叉把病原体带入。(2)增氧设施。安装增氧机是改善水质的必要条件,增氧机可保持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在3.5毫克/升以上,防止池塘缺氧引起泛塘。(3)投饵设备。安装

投饵机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量的节省人工劳力,提高生产效率。 二、新塘的消毒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时节,气温的回升也促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尤其是新开挖的池塘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必须彻底消毒才能保证放养鱼类的健康生长。每亩可用生石灰50公斤,对水溶解后均匀泼洒池底,曝晒3天后,用耙子将池底泥土松动,可以更好发挥消毒作用,药性一般维持7天。 三、新塘的施肥 好的水质和充足的营养是鱼长得好、长得快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想养好鱼必须先养好水,确保池塘水质肥、活、嫩、爽。新开挖的鱼塘缺乏营养,必须要施肥才能保证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施肥可以用有机肥或生物肥,有机肥肥效长,营养全面,生物肥见效快,根据池塘水质肥瘦情况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施肥。 池塘每亩用发酵后的禽、畜粪肥500公斤,均匀铺洒池底,随后注水培育浮游生物。粪肥发酵分解后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还可直接作吃食性鱼的饵料,同时浮游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池水的溶氧量。池塘注水后可以用含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几种肥水菌群以及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水产生物肥进行施肥。 四、鱼种的放养 1.放养鱼种。要求体表完整、无病害、活力强的鱼种,规格整齐,最好40克/尾以上。较小鱼种摄食量小,成活率较低,影响养殖产量。 2.放养条件。放养鱼种要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及早放养。在3、4月份,水温达到10℃左右,天晴无风的日子进行。早放养,早开食,提高鱼体抗病力,有利于鱼种生长发育。 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选择混养,有利于利用上、中、下层水体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一、池塘建设 池塘是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各种鱼类对所栖息的环境条件要求不同,池塘条件必须有利于鱼类生长,才能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一、新建鱼池 1、位置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电源方便的地方建池。 2、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源便于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水质恶化、鱼类缺氧而死鱼;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改善鱼类生活条件。池塘水源以河水和水库水最好。 3、面积适中:鱼苗鱼种池以3—5亩为宜,成鱼池以8—10亩为宜。面积大,适合鱼类生物学要求,鱼的活动范围广。水面广,受风力作用大,能给池子自动增氧。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 4、水深适度:池塘的水深,鱼苗池以1—1.5米、鱼种池1.5—2米,成鱼池2—3米为宜。这样的水深,水质不易剧变,可增加水体载鱼量,提高产量和效益。 5、土质良好:鱼池的土质必须有较好保水性,一般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劣。 6、池塘设计:池塘形状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最佳。这样的池形,池埂遮荫小、日照长,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池塘底部呈龟背状,整个池底向出水口倾斜,有利于排水捕鱼。池塘周围应开阔,池埂最好种饲料草,不宜种植高大树木,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二老鱼池的改造 1、池塘改造:针对宣威现有鱼池条件,提出如下“五改”方案:小塘改大塘,成鱼池10亩/个;浅塘改深塘,一般水深2.5米左右;死水塘改活水塘,池水能注能排;低埂窄埂塘改为高埂阔埂塘;漏水塘改为保水塘。 2、清整池塘。池塘经过几年的饲养,底部沉积了大量的淤泥及有机质,其分解需消耗大量氧气,将淤泥挖去一部分,保留10厘米,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大水体,又能为农作物提供大量优质肥料。鱼池清整后,让池底嚗晒几天,每亩用生石灰200—250公斤消毒,中和酸减性,杀死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体。 二、鱼种放养 成鱼养殖要求鱼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规格合理、健康无伤。 一鱼种质量标准:

鱼种网箱囤养越冬技术

鱼种网箱囤养越冬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饲料》 2017年第1期 用网箱囤养越冬鱼种,池塘占用面积小,鱼种集中,便于饲养管理,成活率高,是鱼种越 冬的一种好方法。网箱囤养越冬鱼种的主要技术是: 1 网箱设置 放置网箱的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工业污染和有机废水流入的 湾汊水域,水面要宽敞,水底要平坦,水深在3m以上,且水位波动不大,最好有微流水。网箱应选用六面封闭的沉下式网箱,一般长7m,宽4m,高2m,网目大小要与放养的鱼种规格相适应,若放养规格为10~14cm的鱼种网目为2.3~3cm。网箱放置水中时,南方因冬季水温多在0℃以上,箱盖可平于水面或在水下10~20cm,以便饲养和管理;北方因冰冻期较长,箱盖应在冰 下1~2m处,使网箱与冰层之间有1m以上的水深,以保证网箱内的水中有充足的溶氧。 2 囤养密度 网箱囤养越冬鱼种的密度,应随水面结冰期的长短而不同。结冰期长的地方,每立方米网 箱水体,可囤养10~14cm规格的鱼种3~5kg;结冰期短的地方,可增加到6~7.5kg。 3 并箱囤养 并箱的时间在秋末冬初,水温10℃,在晴暖、风小的天气进行。并箱的前2~3d,要停止 对越冬鱼种投饵。并箱时,要将用不同方法培育的鱼种,分品种、分规格过数入箱。对在鱼池 中培育的鱼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把受伤的挑出来。同箱囤养的鱼种,要求品种同一,规格 整齐。每箱鱼种放足后,封好盖口。 4 加强管理 要定期检查网箱中鱼种的活动情况,做好防逃、防害工作,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在水面 封冻期间,当网箱周围水体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在冰上打孔换气补氧。南方冬季水温不很低,在晴暖天里,鱼还会摄食,应适当投喂一些精饲料,以提高越冬鱼种的出箱率。要勤清理 网眼,保持网目畅通。 5 及时起箱 到第二年春天,当水温升至10℃以上时,便可将箱中的鱼种点数出售。 (谢刚海波)

冬季池塘鱼种放养技术

冬季池塘鱼种放养技术 作者:张太星唐玉华 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12期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模式也不断创新。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通过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积极引导养殖户将“春放冬捕”的传统模式改为“冬放冬捕”的新模式,即于当年冬季放养的鱼种养殖至翌年冬季将成鱼捕出,然后紧接着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成鱼养殖。冬放鱼种具有早适应、早摄食、早生长和早受益等优点。笔者根据当地的养殖实践,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放苗前准备 1. 池塘清整 成鱼捕捞结束后,排干池水,抓紧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包括铲除池边杂草、清除池底淤泥、加高加固池埂和疏通进排水渠等。 2. 池塘消毒 生产中可选用生石灰进行池塘消毒,用量为10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将生石灰打碎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杀灭病原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3. 施肥培饵 清塘消毒结束后,投施经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施肥量为200~300千克/亩。施肥的作用是培肥水质,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为日后入池的鱼种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二、鱼种放养 1. 放养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应根据水深、水质、肥料、饲料等情况,采用多品种高密度混养模式。鱼种混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选择混养品种时既要考虑到利用不同的水层,又要避免相互争空间、争饲料现象的发生,最好以1~2个品种为主养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如当地草料丰富,可考虑以草鱼为主养鱼,鳊鱼次之,放养比例分别为40%和30%,混放20%的鲫鱼和10%的鲢、鳙鱼,养殖过程中以投喂水草和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量投喂部分配合料。如当地肥料来源较广,可考虑以鲢、鳙鱼为主养鱼,放养比例为60%(鳙鱼占10%),混放20%的鲫鱼、10%的草鱼和10%的鳊鱼,养殖过程中以施肥为主,适当投喂部分青饲料和配合饲料。对于高产鱼池而言,可考虑以鲫鱼为主养鱼,鳊鱼次之,放养比例分别为60%和25%,混放15%的草、鲢、鳙鱼,养殖过程中可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冬放鱼种技术措施

冬放鱼种技术措施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投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能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 1、鱼池改造。 利用冬闲时节改造鱼池,将小塘改大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浅水塘改深水塘。条件较好的池塘也要整修,放干池水,经太阳曝晒或冰冻后挖去过多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池埂。 2、清塘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茶饼、漂白粉等。以生石灰消毒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加池水钙质,且有直接施肥作用。消毒须选择晴天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80千克,塘中须留积水5~10厘米;水深1米,则需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3、培肥水质。 鱼池消毒5天后,注满清水,每亩施腐熟人畜粪150~200千克,培肥水质,培育水中生物饵料。 4、鱼种选择。 选择同龄、规格一致、体质健壮、鳞片完整、鳍条无损、背部肌肉厚、色泽鲜明、游态活泼和体长在12厘米以上的

鱼种放养。 5、严格消毒。 鱼种要消毒入池,一般可用3%~5%食盐水,浸洗鱼种20~30分钟。有条件的可对18厘米以上的青、草鱼种每尾注射经稀释后的青、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0.5毫升;18厘米以下的,每尾注射0.3毫升。 6、品种搭配。 依据养鱼水域的水质、水深、饵料和管理水平确定放养品种与放养量。草料多,多放养草、鳊鱼;肥水塘养花白鲢;水底饵料多,多养鲫鱼和鲤鱼。吃食鱼与花白鲢比例,肥水塘30%~20%与70%~80%,一般水域25%~45%与75%~55%;流水塘或注排方便、水源充足的为60%~80%与40%~20%。中层与下层鱼比例为55%~65%与45%~35%。 7、养殖管理。 在冬春季节,气温低,对鱼池的管理除按常规要求外,还要注意“四防”:一防池水过浅,二防投料过勤,三防结冰缺氧,四防水质过肥。 (1)防冻伤。当池塘水温降到1℃时,鱼类活动减少,在-3℃以下,草、鲢、鳙鱼就会冻死。防治方法:①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加深池水;②气温高时,适当投喂一些豆饼、菜籽饼等,以增强鱼的抗寒能力。 (2)防治水霉病。该病多流行于晚冬和早春。病鱼游动异常,食欲减退,以致瘦弱而死。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

鱼苗放养技术要诀

鱼苗放养技术要诀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3期 王文彬 又到了鱼苗放养的好季节,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各位养殖户应该注意十个方面的放养 技巧。 一、正确选择池塘 鱼苗培育池应选择水源充足稳定无污染、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鱼池,要求鱼池土质保 水保肥能力强,并且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环境比较安静。池塘面积以2~5亩,水深以 1.5~2 m为宜,池形规则,四边平直,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操作,池底保持10cm左 右的淤泥,无水草、杂物,且不渗漏。鱼苗入池以前对池塘要进行平整,一般在冬、春季进行,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及进排水设施,清除池周池内杂草,确保环境清洁。 二、严格清塘消毒 鱼苗入池约一周前,选择晴好天气对鱼池进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方法有生石灰清塘法、 漂白粉清塘法、茶麸清塘法、氨水清塘法,一般常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时可每亩使用 生石灰70~80kg溶水趁热泼洒池中及池周,带水清塘可每亩1m水深使用生石灰125~150kg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彻底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及病菌。 三、合理进行放养 鱼苗培育到夏花,一般采用单养方式,放养量宜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等综合情况合 理把握,鲢、鳙鱼苗,每亩可放养10~12万尾,青、草鱼苗每亩可放养8~10万尾。鱼苗下塘前要注意三点:一是试水下塘,鱼池消毒7~10天左右,可投放少量鱼苗入池试水,待水体毒性全部消失后方可放苗;二是带水下塘,鱼苗下水时,应使用氧袋等运鱼器具带水下塘,以防损伤 鱼苗;三是调温下塘,要将池塘与运输器具中的水温基本一致时方可放鱼苗入池,一般氧袋运 输时可将鱼苗带氧袋放入培育池中浸15分钟左右再开袋放鱼。 四、注重适时肥水 一般施肥8~10天,轮虫出现旺盛高峰期。因轮虫大小适口,营养丰富,是解决鱼苗开食的好饵料。鱼苗入池到全长15~20mm时的适口饵料顺序是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 角类、桡足类,而池中浮游生物的发展顺序也是如此,这种一致性使鱼苗在各个阶段都有丰富 适口的天然饵料。在鱼苗入池前,可通过施肥培育这些水体天然饵料,确保鱼苗入池时饵料源 源不断地供应。 五、掌握下塘方法 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鱼苗饲养的生产实践证明,鱼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如能捞取轮虫投喂更理想,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因此很多地方坚持鱼 苗饱食后下塘。外购鱼苗运到后,先用网箱喂饵,再重新过数入池。在网箱内取苗时,上风头 的鱼苗一般体质较强,个体较大,下风头的鱼苗体质较差,个体较小,这样就可将个体大小不同、体质强弱有别的鱼苗基本分开,以免在饲养过程中个体大、体质强的鱼苗排挤个体小、体 质弱的鱼苗,而逐渐形成大小分化。但在操作过程中要严防网箱中缺氧,以免造成损失。同时,

池塘养鱼技术资料

池塘养鱼技术 县畜牧水产局李化锋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0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低。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将起良好作用。 ⑶水平变化 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处多,故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 ⑷季节变化 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在夏、秋季节。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但引起各耗氧因

渔业养殖技术:池塘养鱼

渔业养殖技术: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技术 【养鱼问题】渔业养殖技术:池塘怎么养鱼? 【关于池塘养鱼】 中国池塘养鱼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主要用人工方法繁殖鱼苗(见鱼类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见鱼类苗种培育)和食用鱼养殖3个主要阶段。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种的较佳生长阶段、当地气候条件、养殖技术水平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加以确定。中国通常采用的鱼种规格为草鱼100~500克、青鱼500~800克、鲢50~300克、鳙50~500克、鲮15~50克、鲤15~50克、鳊或鲂15~50克、鲫15克左右。 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中国池塘养鱼现无论在总产量、养殖面积或集中连片鱼池(Fishpond)平均单产方面均居世界首位。 【养殖技术的要点如下】 混养和密养 即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这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与单养一种鱼类比较,不但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需要的饵料种类不一,还能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如青鱼和鲤食螺、蚬等底栖动物;草鱼和团头鲂食草,但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很差,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的茎、叶细胞,能起肥水作用,培养浮游生物和提供丰富的悬浮有机物;鲢、

鳙则以浮游生物为食。若将这些鱼类混养,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饵料资源,又防止了水的富营养化。此外,鲤、鲫、鲮、非鲫均有取食残屑物质的特点,它们在觅食时翻动塘泥,可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池塘生产条件。混养中各种鱼之间也有争食、挤占生活空间等矛盾,通常可采用控制某些鱼类的放养量、对某些鱼类提早收获、放养规格不同的鱼种等方法来加以避免或缓和。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了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则放养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池塘养鱼 中国各地因气候、所养鱼种、饵料资源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混养类型。最普遍的是以鲢、鳙为主和以草鱼、鲢为主的类型,其次是以鳙、鲮、草鱼为主的类型,多见于珠江三角洲;青鱼、草鱼并重和以青鱼为主的混养类型多见于太湖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各省则多以鲤为主。 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避免放养初期因鱼种较小而使水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养殖后期因鱼长大、生活空间相对减少而使鱼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可取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结语】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有池塘养鱼的记录了,到唐代更是由单养发展成混养,现在我国的池塘养鱼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上文为您介绍了池塘养鱼的几个技术要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