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

——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

刘文嘉

65年,历史江河奔流不息。

从天安门广场的开国礼炮鸣响时起,中国就一直在被西方困惑、怀疑、警惕的目光打量着。

65年,这个大国沧桑巨变,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类发展指数上升最快的国家,既保持着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又在迅速革新完善着民主法治制度、教育科技体系。它成为世界新兴力量的象征,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为什么能?

答案是: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支撑着这一切的“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兴国之魂,这是强国之魄。

爱国主义:传承民族血脉

爱国传统源远流长,数千年以降,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绵延不绝,万川归海。

它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对华夏疆域空间的守护,对民族独立、自由、尊严、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它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度,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抱负,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襟,亦是“恨不抗日死”的血性,是“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梦想。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根脊梁,在65年共和国历史中更显分量。这条血脉,一直传承到今天。

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会战,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铁人队伍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开钻,硬是在东北荒原上竖起了钻机、打下了油井,纾解了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朴素口号,至今仍回荡在东北大地。

70年代的中国航天事业,以戚发轫、孙家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政治运动频繁、个人境遇跌宕的情况下,克服了连正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都没有的困难,终于放飞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让世界惊叹“中国人过去被大大低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仅塑造了航天人,还成为激励整个中国社会奋发图强的动力。

65年,一个大国和平发展。一个个时代先锋、英雄楷模,他们的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爱国主义的浩荡春潮。正是爱国主义,将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活力、创造热情、创新能量汇聚起来、发挥出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力量。

新世纪,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一系列磨难,一个全民参与、众志成城、生死守望的中国社会,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让中国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凝练,让中国力量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彰显。

恰如汶川地震后俄新社播发的评论:“一个总理在两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拥堵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65年,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在于精神。

改革创新:激荡时代风雷

爱国主义,传承的是民族血脉;改革创新,激荡的是时代风雷——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破晓之光。这篇文章重申了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提出的哲学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桎梏,使中国的发展理论和思路,重归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与真理观。

1992年初春,另一个发展瓶颈亟待破局。一位88岁的老人此时走向了南中国,以其巨大的政治气魄和宽阔的历史视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精准概括、对姓“资”姓“社”的理论廓清,不但肇始了新的、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更鼓励和释放了全社会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巨大热情。

2012年金秋,中国改革正处在深水攻坚的关键期。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规划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大会报告中86次倡言“改革”——章节段落叙述的改革目标,字里行间流动的改革精神,遣词用句展示的改革气魄,为“中国往哪里去”提供了一份与时俱进的答卷。

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大力推进,在各个领域迅速推进:

——政府改革大刀阔斧:中央已分多个轮次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三个维度的改革效应正在显现:政府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松绑,行政垄断部门减少寻租可能。

——财税改革小步快走:历经两年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推广到全国,相关领域的市场细化与分工协作将逐渐摆脱税制的掣肘,财税机制与市场化匹配的动向清晰可见。

——深水改革、难点改革破冰:户籍改革新政出台,司法改革稳步推进,上海自贸区正在尝试建立财税、金融、经济制度的地域模型,给出可以推广的改革经验。

改革进程讲述中国故事,改革宏图凸显中国精神。如果说,65年来,爱国主义传承和发展持续锻造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那么,36年来,改革创新精神就一直在激发着中国社会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一种古老又年轻的文明,一个久经世事又朝气蓬勃的民族,正在这两种精神的激荡下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09月25日)

《弘扬民族精神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the theme class meeting "c 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starting fr om me"

《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包括学生共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之间认识有分歧的问题、集体中产生的较重大的问题,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本教案根据主题班会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一、班队会目的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将民族精神化为学习中的动力,将五千年传承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班队会准备 1.动员: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灿烂文化和值得我们学习、发扬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召开一次《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将历代民族英雄做一盘点,向他们学习,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 2.准备:

a. 搜集从古至今民族英雄的故事。 b. 学习爱国歌曲。 三、班会过程 (一)程序 1.主持人甲宣布:“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赞英雄。 主持人甲: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 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 主持人乙: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就请一小队的队员们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吧!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持人甲:在我国历史上不光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将领,在科学领域里也涌 现出了无数凝聚着伟大的民族智慧、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杰出 人物。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 献的科学家吗?

从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到兴国之魂

从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到兴国之魂 2012-05-12 09:28:39 来源: 光明网(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此前,我党曾先后提出了“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四者联系起来,表明了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治国理政方略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笔者把“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兴国之魂”简称为“兴国四宝”,并对它们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979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后国内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此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这一点,并且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把四项基本原则提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立国之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国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以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它自身也在发展,现在表述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项基本原则之所以是立国之本,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他们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巩固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走歪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后,党的十三大提出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199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把改革开放提到了“强国之路”的高度。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对外开放,就是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

《读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读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抗争中,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党,最终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最真实写照。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站了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之后,民族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且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英雄的大庆人凭借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国家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上缴利税1.7万亿元,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振兴中华的“两弹一星”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和过程。“两弹一星”的精神也使中国人扬眉吐气、挺直了腰杆,有了一种战天斗地的大气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产生了“三峡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击冰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段历史,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纪性的大工程,其中移民工程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三峡人”为了大家舍小家,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毅然离开了故土,奔走于他乡,他们创造了一种精神——三峡精神,这是集体主义的最佳实践。 1998年,当洪水肆虐时,人民解放军站在了第一线,他们肩挑背扛,他们风中走雨里行。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们甚至用身体作为堤坝,用生命去拦截洪水,洪水拦住了,他们却走了。他们用生命去保护人民,他们是英勇无畏的人民解放军,“抗洪精神“是他们用生命书写的。 2003年,那是一个春天,本是春意盎然、万物勃发,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期而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人民动了起来,铸成了一道无形的“长城”,“白衣天使”是这道城墙的忠诚守护者,此时中华民族握成了一个拳头,拧成了一股绳,共同书写了“抗击非典”的壮美诗篇。 2008年,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在祖国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无情来袭,顿时南方乱成一片。“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全国人民动员了起来,与南方人民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国人民用滚烫的心融化了冰雪,使祖国的南疆度过了难关,谱写了“抗击冰雪”的可歌事迹。 冰雪刚过,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而且是浅源地震。“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难兴邦”“汶川不哭,中国坚强”,这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这时,中国变得如此坚强;这时,中华民族变得如此团结。“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拿出百倍努力去营救”,这是温总理的重要指示。我们将牢记“抗震救灾”的精神,我们坚信灾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2008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灾难,中国又迎来梦寐以求的奥运会,也许是灾难让国人牢牢连在了一起,让民族变得异常团结,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届精彩、圆满的奥运会,实现了对国际、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奥运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劈波斩浪、不断前进。 细数近现代的历史,看看中国人的气魄,看看中国人的努力。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用双手去创造、用智慧去开拓,铸就了伟大的民族之魂——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不仅要歌颂,更要去发展、创新。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国精神,而且要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能,勇于探索,不断拼搏、不断创新,为全面建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doc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 2020-02-04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 2020-02-04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

第三课 诚信: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铸就兴国之魂 ——诚信: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一、设计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授课题目 诚信: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三、教前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失信现象严重,诚信普遍缺失,小学生尚处于对事物的认知时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铸就兴国之魂》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我们诚信,提高我们的诚信意识。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是为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诚信与失信带来的不同影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是非明辨能力。(为什么) 3.引导学生将诚信切实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培养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成一种习惯与品质。(怎么做) 五、教学重难点 1.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

2.诚信的重要性及如何将诚信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六、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关诚信的故事或事例揭示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 2.课堂讨论法:学生分组自由讨论,表明自己对诚信的见解;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的诚信意识。 七、教学过程 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一)故事引入(动画播放):商鞅立木取信(5min) (文字译):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向国人宣布,能搬者给予五十金。终于有个胆大的人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实施。 提问:为什么变法能在商鞅“立木”后顺利实施? (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进入上课状态;同时引出课题,有一种礼貌叫诚信,请同学们不要忽视自己的诚信档案,老师予以讲解诚信档案) (二)小组讨论:什么是诚信?(5min) 各组自由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初步自主概括其所理解的“诚信”的含义)

关于中国精神演讲稿范文

关于中国精神演讲稿范文 演讲稿一般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能够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让他们能够信服并且在个人的感情和思考上产生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稿范文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中国精神演讲稿范文篇1 记得上师范时学过舒婷的一首诗,题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至今日,十余年过去了,诗中那些饱含血泪的字句仍然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那时的我,还无法体会诗中所包含的那种隐忍和喷发交织的情感。如今,年岁渐长,阅历渐增,我渐渐体会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浓烈的爱,特别是读了《中国精神颂》这本书之后,我才更深刻地领悟了:什么是中国,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岳飞的一阕《满江红》,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鲁迅的一声《呐喊》,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亲爱的祖国,这就是您千年流淌的血脉,这就是您亘古不变生生不息的思想和灵魂。 今天,历史的车轮在21世纪的中华大地上骄傲前行,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作为一名无比光荣又无比平凡的人民教师,我们,该给您怎样的传承? 或许有人说:教师?就是那个手执半截粉笔,苦守三尺讲台的"孩子王"吗?就是那个永远与名车豪宅无缘,外出办事永远只能四处碰壁的"穷教员"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自豪而坚定地回答:在教师岗位上,虽然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也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是在中华民族进步的征程中,无数教师的平凡壮举已经永载史册。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大山深处孤身执教的徐本禹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

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教案

发扬光大民族精神4.2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在全而建小康的新阶段,)能力目标:(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难点:)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1 教学重点:(神。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知:感受民族精神 1.教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齐唱国歌。 2.设问: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导入新知。 (二)设疑自探: 1、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自读教材102--105页内容,并尝试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2、师归纳补充为本节的“自学提示”: (1)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2 (. (3)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4)当代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组长做好组织和分工,确保人人有事做。 2、教师出示展示评价分工: 3、教师对重难点做适当点拨: (1)搜集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体会伟大的民族精神 源流远长的伟大中华民族精 名言名句历史典故体现精神民族精神 核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午节祭屈原、爱国主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林则徐“虎门销烟” 汗青爱国团结统一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炎黄子孙的由来、主郑成功收复台湾、义爱好和平张骞出使西域、和为贵,与人为善.郑和下西洋四海之内皆兄弟勤劳勇敢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自强不息红军长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20南平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中国精神历久弥新 民族之魂催人奋进

2020南平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民族之魂催人奋进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历经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的历史锻造出坚强的民族,也凝结出不朽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贯穿于救亡图存的革命年代,萦绕在慷慨激昂的建设时期,飘扬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历久弥新,但却凝聚亿万人民。这种中国精神,奏响民族之魂,催人奋进,助力民族奋勇向前。 中国精神是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这句口号常常被毛丰美同志所提及,他是丹东凤城大梨树村的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大梨树人民实干、苦干加巧干,推进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产业融合,使大梨树村人民走上富裕路。其中“实干”的精神,自古有之,融入民族基因。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到“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都是实干精神在不同时代的演绎。好逸恶劳不会致富,拈轻怕重不会发展,只有勤恳实干,才能创造幸福。 中国精神是求变、能变、会变的“变”字精神。 改革创新,求新求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记忆不可割裂的一部分。曾经闭关自守惨遭挨打的记忆深刻,所以结合实际情况,秉持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态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现如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性人才,仍然鼓励干事创业的创新氛围。纵观过去,“四十载波澜壮阔,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速度的赶超,无不与“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息息相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中国精神是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字精神。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政体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为了满足人民诉求,基层一线涌现出许多这样尽职尽责的优秀干部。无论是心中有情的廖俊波,还是脚下有泥的毛丰美,抑或是身上有土的黄文秀,都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高中政治 第07课 第02节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必修3)

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Array【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 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 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意义):P72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P81综合探究)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补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3)

第二十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展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核心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2.核心——爱国主义 (1)地位和作用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特点和主题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基本特征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贯 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命题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典例1 (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 A .善良朴实 B .爱好和平 C .自强不息 D .艰苦朴素 答案 C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故选C 。B 项与题意不符;A 、D 项本身不属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命题点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典例2 (2010·江苏高考)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

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方位发展,中国梦已然成为历史框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理论方针的指引下,中国梦又以它深刻的精神内涵散发出独具特色的时代光辉。 说到底,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是梦的实践者的主体。诚如歌里的声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每个中国家庭,每个中国人,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那么,中国梦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方向,它是一种力量,它更是一种信仰。怀揣着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我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希望看到祖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希望看到和谐社会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希望看到中华文明灿烂光芒的独标高格,希望看到个人价值更加自由地全面发展,我们有更大的激情去做好这个梦,去奋斗一个生机勃发的明天,去创造一个民族更加光辉的未来。 而要一步步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中国之梦。无疑,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好远,我们要做的还有好多。 放眼国际风云,有的国家运筹帷幄,有的国家举重若轻,有的国家大智若愚;有的国家水深火热,有的国家风雨如晦,有的国家举步维艰。然而中国无需妄自菲薄,更不必志得意满,而是要在中国梦的指引下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用东方大国特有的气质与自信去书写一个大国的风范。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清楚中国道路,坚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凝聚中国精神,弘扬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我们要发扬中国力量,铸就不可战胜的新生代力量。 中国道路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之一,近百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党的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逐步完善发展,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八荣八耻,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不凝聚着领导人的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历史的选择告诉我们,唯有坚持不懈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为此,要做好长期努力不懈奋斗的准备,各层党组织及干部队伍要有良好的作风,每个人亦要处理好各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全方位协调好,中国梦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中国精神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之柱。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作为龙的传人经过了百折不挠的锤炼,铸就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坚贞不屈的民族品质。所以,作为一个大写的中国人,我们要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去坚持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这强国之魄终会燃放民族之火,给我们光明和可靠的未来,一切,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中国力量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如果劲儿不往一处使,谈何建设与发展?而在利益格局多样化,

第五单元第二课 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三步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2.教学重点: (1)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学情分析 由于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人生观、世界观处于萌芽状态,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需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去体会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单选题 1.以下名言诗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契合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盘古开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这体现中国人民具有() ①伟大创造精神②伟大奋斗精神③伟大团结精神④伟大梦想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956年,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内迁西安,投入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62年来,交大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北建立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 ①是交大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④是推动交大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这是因为() ①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的创新上产生巨大影响④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五十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包括() ①长征精神②大庆精神③抗洪精神④延安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7.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 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保持不变,激励亿万中华儿女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文化建设宣传口号

文化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3、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5、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8、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9、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10、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1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6、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17、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18、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20、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22、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5、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6、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8、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9、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0、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33、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伟大的民族之魂

伟大的民族之魂 演讲者:胡修敏翻开手中的《中华魂》,眼前涌现出无数不朽的英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在烈火中永生的江姐,在清贫中挺立的方志敏……那刑场上的婚礼仿佛还在进行,渣滓洞的《挺进报》仿佛还在翻阅。这一桩桩,一幕幕,无不让人魂牵梦绕。读着这些英名,我仿佛看到他们昂首挺胸,走上敌人阴森的刑场,仿佛看到他们大义凛然,直面呼啸而来的子弹。渐渐地他们汇成一股人流,定格成巍巍不倒的长城;渐渐地我仿佛听到响彻云霄的声音: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啊,这就是千百年来铸就的民族之魂——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团结向上、追求光明。 掩卷长思,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我们已听不到战斗的号角,感受不到囚牢的阴霾。取而代之的是灯红酒绿的喧哗,尔虞我诈的倾轧,是生意场上的厮杀,是父母兄弟的反目。有人说,一心为钱的多了,无私奉献的少了。贪污腐败的多了,艰苦奋斗的少了。民族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真的是这样吗?和平就不需要民族精神了吗?难道我们的民族精

神一去不复返了吗?不,没有。 请看——浊浪排空中,防汛指挥部那彻夜不眠的明灯,那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那一个个堵住堤口的身体,那一幅幅搏击风浪的画面。 请看——青藏高原上,那一个个面带倦容的铁路工人,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风雪之战,那一次次的身先士卒,那一份份的决心书。 请看——贫困落后的山区,一座座希望小学拔地而起,一颗颗希望之星再度升起。 请看——辽阔苍空中,神舟飞船升空了。茫茫海域中,钓鱼岛卫士归来了。请看,遥远的首都北京,奥运会场已经建成,雄伟的长江边上,三峡大坝也已完工。这一切的一切啊,不也凝聚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这一切的一切啊,强烈的共鸣着一种声音: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阴霾只是暂时的,耀眼的光明是挡不住的! 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和平时期,从林则徐到李四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雷锋到徐虎,从轮椅上的张海迪到奥运赛场上的冠军,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啊!他们守着亘古不变的民族之魂,为我们争得了和平,争得了繁荣,龙的传人不愧为龙的传人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定稿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典明中学:来爱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 (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分析及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了解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因此青少年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本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2、学情分析 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一些中学生中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传统美德并结合新时代特点加以弘扬。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品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这也是本课的教育理念。 4、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 5、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法,情境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 ——中国精神六十五年的弘扬和支撑 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 刘文嘉 65年,历史江河奔流不息。 从天安门广场的开国礼炮鸣响时起,中国就一直在被西方困惑、怀疑、警惕的目光打量着。 65年,这个大国沧桑巨变,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类发展指数上升最快的国家,既保持着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又在迅速革新完善着民主法治制度、教育科技体系。它成为世界新兴力量的象征,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为什么能? 答案是: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支撑着这一切的“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兴国之魂,这是强国之魄。 爱国主义:传承民族血脉 爱国传统源远流长,数千年以降,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绵延不绝,万川归海。 它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对华夏疆域空间的守护,对民族独立、自由、尊严、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它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度,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抱负,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襟,亦是“恨不抗日死”的血性,是“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梦想。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根脊梁,在65年共和国历史中更显分量。这条血脉,一直传承到今天。 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会战,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铁人队伍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开钻,硬是在东北荒原上竖起了钻机、打下了油井,纾解了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朴素口号,至今仍回荡在东北大地。 70年代的中国航天事业,以戚发轫、孙家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政治运动频繁、个人境遇跌宕的情况下,克服了连正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都没有的困难,终于放飞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让世界惊叹“中国人过去被大大低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仅塑造了航天人,还成为激励整个中国社会奋发图强的动力。 65年,一个大国和平发展。一个个时代先锋、英雄楷模,他们的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爱国主义的浩荡春潮。正是爱国主义,将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活力、创造热情、创新能量汇聚起来、发挥出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力量。 新世纪,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一系列磨难,一个全民参与、众志成城、生死守望的中国社会,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让中国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凝练,让中国力量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彰显。 恰如汶川地震后俄新社播发的评论:“一个总理在两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拥堵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65年,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在于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