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

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1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母亲说:“_________”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_________”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_”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_________”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四、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二、听听,秋的声音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仔细聆听。(播放录音)

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动听吗?师: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三、读读,秋的声音

1、初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秋风的声音。

2、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

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

学生踊跃发言,汇报自学情况。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3、选读: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猜你喜欢: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开想象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谈话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

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通地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续写诗歌 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

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师: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能够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想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什么呀?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2)“蠼蠼”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蟋蟀在唱着什么?(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泾口二小电子备课(2016至2017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学科:语文 执教年级:三年级 执教教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1 语文园地一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教学目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

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a 、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 、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 、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教学后记: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能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语文园地一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过程与方法: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42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福泉市一小张未红 教案背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 教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仿照诗文的内容,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课前准备:收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 在11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看见了秋天丰富的色彩,我们也闻到秋天瓜果香甜的味道,你们知道吗?秋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课件播放)。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鸟叫流水蛐蛐叫,可以用优美的词语形容)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揭题读题: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检查词语认读)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⑴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⑵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仿照诗文的内容,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课前准备:收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 在11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看见了秋天丰富的色彩,我们也闻到秋天瓜果香甜的味道,你们知道吗?秋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课件播放)。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鸟叫流水蛐蛐叫,可以用优美的词语形容)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揭题读题: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检查词语认读)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⑴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⑵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⑴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⑵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品教案,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 大青树下 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 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 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12 听听秋的声音 公开课教案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老师: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范读,听秋声。 1、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发现到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秋天的脚步虽然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音乐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诵读,表秋情。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指名分小节朗读,给生字正音) 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4、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评价、激励) (2)“”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这个学段的孩子来说,诗歌续写是难点,因此,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以及边读边想象的策略进行突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道别”、“叮咛”、“饱满”等词语的意思。 3.能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与美好。 4.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学习目标 我能通过朗读,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想象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边读边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美好。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歌,走进秋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看,秋姑娘来了,他带来了什么?播放秋天视频,(生:水果、五颜六色的花朵、农民,师: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瓜果飘香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这一切都令人陶醉,秋天还有动人的声音呢,我们跟随诗人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明确略读课文学习提示中的要求。 课题中的星号,告诉我们这是略读课文,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已经有经验了:(板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尤其是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请生读一读 3.出示自学提示: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笔圈画出你听到的声音。【设计意图】本课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要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之前在《不懂就问》里学到的方法。 二、生诵读,聆听秋 1.小朋友们刚刚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亲密接触,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 2.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3.交流听到的声音并板书。听了大家的朗读,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设计意图】本课为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在关注学习提示后充分朗读并交流听到了哪些秋天的声音。 三、再读诗,想象秋 1.多么动听的声音阿,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读到这些声音,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孩子们,刚刚你想象到了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吗? 预设一 (1)我仿佛看到了黄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师评:用上比喻或拟人,这画面就更生动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件)秋天到了,黄叶纷纷落了下来,就要离开辛勤哺育他的妈妈,黄叶会对大树妈妈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2)理解“道别”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道别吗?其实诗歌里有个词语和它的意思很接近。引导学生找到“告别”。我们是通过找他的近义词(板书) (3)举一反三知道:如果跟别人说谢谢可以叫“道谢”,说对不起可以叫“道歉”。真会活学活用。 预设二,我们接着交流,你脑海里还想到了什么画面。 (1)我仿佛看到了蟋蟀振动翅膀和阳台告别。 师:同学们听,播放声音,蟋蟀发出蛐蛐声,在和阳台告别,他会说些什么呢?生汇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爬削 女孩捡塞快乐 满载而归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前准备: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 景物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样? 秋天太美了。其实秋天不仅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 声音。有位作家就把这声音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 的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比较:与“听,秋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课题用两个“听”,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 二、初读诗文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46页。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10、

11课有什么不太一样?那与9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认识现代诗,了解诗节) 2、那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听读课文。(出示课文朗读示范) 3、学生练习朗读:a.分组读。(1-4组分别读1-4小节,男女生分别读5-6小节。)b.全班读,矫正叮咛、音乐厅的读音。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 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问问别人。 2、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板书。 3、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 (1)、品读第一节 问:a为什么喜欢?你好像看到什么了?黄叶会怎么道别? b这么美妙的声音背下来了吗?指名,齐背。 (多种形式的读,读熟,为后面的仿做准备。) (2)、品读第二节 我们一起来听听,听蟋蟀声。读出你的喜欢,评读。 (3)、品读第三节大雁句。 这句中有没有不懂的?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说呢?(指名说)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就叫“叮咛”。那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去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辬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页1 第 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 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辬: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12、听听,秋的声音(阅读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不仅带来了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奇妙的声音,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 (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三、品读想象,交流体会。 1、自由读1~3节。思考:诗人听到了秋天什么声音? 2、交流、小结。 3、开展想象活动,出示小黑板: 大树抖拌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 -----------------------------------------------。” 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4、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评议,教师小结。 四、学习4~6节。 五、朗读全诗,并指导有感地读。 六、自由读,并试着背。 七、想像创作。 (1)引导:秋的声音令人暇想,令人陶醉,我们也来仿照课文第二、三节,也来作一节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修改。 八、作业。 朗读并试背课文。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落地 蟋蟀→冬眠 大雁→南飞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 ——设计人:李茂兰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现有学生21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1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但第五单元没有语文园地,而是在课文之后安排了习作例文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各安排了一

次口语交际。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三、教学目标 ㈠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50个生字,会认250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背诵指定的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