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课一练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课一练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课一练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课一练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课一练附答案解析

13.1分子热运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8题)

1.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

B.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 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

D.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大钩码

3.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 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

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4.墙内开花墙外香,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C.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7.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二、填空题(共2题)

9.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

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10.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 深,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装在容器中的气体充满逐个容器且在容器中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氢气分子在容器中的分布是无规律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分子动理论: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答案】D

【解析】【解答】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在热水中变色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A不符合题意;

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是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快慢和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

3.【答案】A

【解析】【解答】花香袭人是因为花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答案】D

【解析】【解答】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C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5.【答案】C

【解析】【解答】A、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B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答案】A

【解析】【解答】A.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

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不符合题意;

C.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海绵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

D.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斥力.

7.【答案】B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答案为:B

【分析】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答】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A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不符合题意;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填空题

9.【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空隙;继续

【解析】【解答】据图可以看出,30日后,红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减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到彼此的分子间隔间;混合均匀后,分子仍然继续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到彼此的分子间隔间.

10.【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解答】5年的时间内,两种金属分子(原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相互渗入1mm深,故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是通过扩散现象来体现的.

13.2内能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题)

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C.用锯条锯木头,锯条的温度升高

D.在太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

2.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B. 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 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含的热量最少,丙含的热量最多

B. 甲的温度变化最小,丙的温度变化最大

C. 甲的比热容最小,丙的比热容最大

D. 甲、乙、丙减少的内能相同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一零下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B. 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周围出现的“白雾”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在外表面

D.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中吸收了热量

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一定相同

B. 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 物体的内能减小,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 划火柴,火柴被滑燃

C. 太阳下晒干茶叶

D. 寒冷的冬天,房间用暖气取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0℃的冰和0℃的水内能相等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

二、填空题(共3题)

8.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夏天为了解凉,把饮料放进冰箱里冷冻,使其温度降低,这是用________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冰冻后的饮料瓶,在手中反复搓,可以加快冰块的熔化,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物体的内能.9.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例如腌制鸭蛋使盐进入鸭蛋中是一种________现象,烧水煮鸭蛋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鸭蛋的内能。

10.如图所示,漫画中老人和小朋友的感觉不同,但从物理学角度看,两幅图片都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内能;图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用锯条锯木头,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在太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用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热传递是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答案】A

【解析】【解答】A、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食品在冰箱中,热量会由食物传递给冰箱,食物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金属勺在热汤中热量会由汤传递给金属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当消耗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如果一个物体的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使它的内能增大,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3.【答案】C

【解析】【解答】A、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转移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丙的温度变化量相同,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丙放出的热量最多,根据Q=cm△t知在m、△t相同的情况下Q最大c就最大,C符合题意;

D、由图知丙放出的热量最多,丙的内能减少的最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A、D根据热量的定义分析判断;B、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甲、乙、丙的末温是相同的;C、根据Q=cm△t分析判断。

4.【答案】A

【解析】【解答】A、将一零下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冰块从冰箱的保鲜室中吸收热量,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A符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周围出现的“白雾”是冰箱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在内表面,C不符合题意;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B、液化的方法:降温、压缩体积;C、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直接变为固态附着在玻璃上;D、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5.【答案】C

【解析】【解答】A. 温度相同的物体,物质种类、质量、状态不同,其内能的大小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题意;

B. 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其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如晶体的熔化过程,C符合题意;

D. 物体的内能减小,可能是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温度时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材料种类等有关.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大);(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6.【答案】B

【解析】【解答】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B. 划火柴,火柴燃烧,是摩擦生热,是能的转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在太阳下晒茶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D. 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归纳。

7.【答案】C

【解析】【解答】A.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不能物体含有多少热量,A不符合题意;

B.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体积、温度都有关系,只根据温度相同不能判断内能大小,B不符合题意;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C符合题意;

D. 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温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二、填空题

8.【答案】热传递;做功

【解析】【解答】解:把饮料放进冰箱里,饮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

冰冻后的饮料瓶,在手中反复搓,克服摩擦做功使饮料的内能增加,从而加快冰块的熔化,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饮料的内能.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9.【答案】扩散;热传递

【解析】【解答】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所以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烧水煮鸭蛋,水的温度高,鸭蛋温度低,两者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通过发生热传递改变了鸭蛋的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分析】分子运动的宏观体现是扩散现象,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是热传递.

10.【答案】做功;减小;减小

【解析】【解答】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如图中,搓手和滑滑梯时,都克服摩擦力做了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两幅图片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图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他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由于克服摩擦力做了功,即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所以总的机械能必定减小。

故答案为:做功,减小,减小.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由于克服摩擦力做了功,所以总的机械能必定减小.

13.3比热容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题)

1.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 ℃吸收(放出)4.2×103 J的热量

B.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

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D.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2.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

D.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3.如图,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若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且液体均未沸腾,则:()

A. 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B. 温度较高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C. 温度较低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D. 温度较高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4.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较多

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5.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

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

C.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

D.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

二、填空题(共3题)

6.一壶水在炉火上加热,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其内能的.2kg的水温度升高1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c水=4.2×103J/(kg?℃)] .

7.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________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_____倍(被加

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8.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铁丝的内能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迅速将铁丝弯折处放入质量为2g的水里,结果使水温升高了1℃,这些水吸收了________ J的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9.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相同。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10.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不考虑热损失)。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选填“加热时间长短”或“物体温度变化”)

(2)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

(3)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A.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 ℃吸收(放出)4.2×103 J的热量,A符合题意;

B. 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多少,不是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B不符合题意;

C.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物质的种类等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这种说法不正确;

D. 热值是指1kg某种物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故热值大的燃料说明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故答案为:A。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等无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温度有关,同一种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值是指1kg(或1m3)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0℃的物体的分子也在运动,所以其内能不会为0,A不符合题意;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但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C符合题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是由内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比热容是物体的吸热能力,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不同.

3.【答案】A

【解析】【解答】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表示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而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所以两杯液体吸收外资的热量相等。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初温和吸收的热量都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较高的液体比热容较小。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相同规格的电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再根据Q吸=cm△t判断比热容的的大小关系.

4.【答案】D

【解析】【解答】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A不符合题意.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B不符合题意.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C不符合题意.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利用Q=cm△t来判断温度的变化.

5.【答案】B

【解析】【解答】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金属块比热容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当放出的热相同时,质量大的比热容小.

二、填空题

6.【答案】热传递;8.4×104【解析】【解答】一壶水在炉火上加热,水温升高,其内能增大;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的;水吸收的

热量:Q=cm(t?t0)=4.2×l03J/(kg?℃)×2kg×10℃=8.4×104J。

故答案为:热传递;8.4×104。

【分析】利用水的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7.【答案】小于;2

【解析】【解答】第6min物体吸收的热量比第8min吸收的热量少,所以第6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根据AB段吸收的热量和CD段吸收的热量相同、Q吸=cm△t、△t1=2△t2得c1= 1

2

c2.

故答案为:小于;2。

【分析】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根据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Q吸=cm△t求解。

8.【答案】增大;做功;8.4

【解析】【解答】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0.002kg×1℃=8.4J,故答案为:增大;做功;8.4.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利用公式Q吸=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

9.【答案】(1)相同

(2)吸收热量

(3)甲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相同电加热器可以保证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则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等,所以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甲升高的温度低,乙升高的温度高,根据

c=Q

mΔt

分析可知,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分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示他们的吸热能力,吸热能力与物质比热容,质量有关;比较吸热能力时通常采用吸收相同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度变化量,或温度变化相同时,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10.【答案】(1)加热时间长短

(2)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或(C水>C沙);使沙子受热均匀

(3)水;水蒸气液化时对玻璃片放热使玻璃片温度升高

【解析】【解答】(1)实验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越多,因此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2)质量相同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由Q吸=cm△t可知,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所以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或(C水>C沙);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使沙子受热均匀;

(3)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的水蒸气液化时对玻璃片放热使玻璃片温度升高,所以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长短;(2)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或(C水>C沙);使沙子受热均匀;(3)水;水蒸气液化时对玻璃片放热使玻璃片温度升高.【分析】(1)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2)由Q吸

=cm△t可知,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使沙子受热均匀;(3)液化时要放热.

14.1热机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题)

1.如图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其中错误的是()

A. 柴油机的气缸上是喷油嘴,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

B. 在做功冲程中,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压燃式

C. 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但燃料便宜

D. 柴油机吸入气缸的只是空气,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3.(2017?黑龙江)下面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各个冲程示意图,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 B. C. D.

4.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转速为1200r/min,则柴油机1s内()

A. 完成20个冲程,做功20次

B. 完成40个冲程,做功40次

C. 完成40个冲程,做功10次

D. 完成20个冲程,做功次

5.(2017?辽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B.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6.(2017?临沂)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液化的结果

B. 该实验基本能反映热机的工作原理

C. 木塞冲出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该实验可以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7.(2017?绥化)下图是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丁丙乙甲

D. 丁甲丙乙

二、填空题(共3题)

8.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图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___冲程.如果该机飞轮转速是1800r/min,则它10秒钟,活塞完成________个冲程,对外做功________次.

9.(2017?广西)人们在冬天常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这里的能量转化方式与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________(选填“压缩”或“做功”)冲程相同.

10.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汽油在汽缸内燃烧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此时它正处在________冲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行,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行,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做功冲程:活塞向下运行,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行,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

故答案为:A。

【分析】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工作循环组成,每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汽冲程,每一个冲程中活塞的运动情况和进气门、排气门的打开与关闭情况不同。

2.【答案】B

【解析】【解答】A、由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构造可知,柴油机的上部是喷油嘴,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A不符合题意;

B、在做功冲程中,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压燃式,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B符合题意;

C、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但燃料便宜,C不符合题意;

D、柴油机吸入气缸的只是空气,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不同: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工作过程: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但效率高且燃料便宜。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进气门开启,活塞下移,空气和汽油混合物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

B、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排气门开启,活塞上行,排出废气,是排气冲程.

故选B.

【分析】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判断冲程名称;

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答案】C

【解析】【解答】柴油机转速为1200r/min=1200r/60s=20r/s,一个工作循环连杆和曲轴转两周,所以1s内,有10个工作循环,40个冲程,对外做功10次。

故答案为:C。【分析】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工作循环组成,每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每一个工作循环连杆和曲轴转两周。先根据每一个工作循环连杆和曲轴转两周判断出1s内的工作循环数,在根据1s内的工作循环数判断冲程数和做功数。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的热值大,故A错误;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混合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错误;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故C正确;

D、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但凝固需要放热,所以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2)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消耗机械能,得到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4)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该实验中是水蒸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该实验基本能反映热机的工作原理,故B正确;

C、木塞冲开,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C错误;

D、木塞冲开,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此实验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图排气门开启,活塞上行,排出废气,是排气冲程;

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丁图进气门开启,活塞下移,空气和汽油混合物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

故正确排列顺序应该为:丁丙乙甲.

故选C.

【分析】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判断冲程名称.

二、填空题

8.【答案】做功;600;150

【解析】【解答】解:由图得,汽油机的火花塞正在打火,活塞下行,所以汽油机正处于做功冲程;飞轮转速是1800r/min=30r/s,因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4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所以每秒可以做功15次,完成60个冲程,10 s钟完成600个冲程,做功150次,。

故答案为:做功,600,150.

【分析】做功冲程特点是火花塞打火,活塞下行,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四冲程内燃机曲轴转一圈,完成2个冲程,1个工作循环中包括4个冲程,曲轴转两周,并对外做功1次.

9.【答案】做功;压缩

【解析】【解答】解:人们在冬天常常搓手取暖,是通过搓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手暖和,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这与汽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答案为:做功;压缩.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答案】化学;内;做功

【解析】【解答】解:燃料燃烧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冲程中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

故答案为:化学,内,做功。

【分析】根据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减小分析;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工作循环组成,每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汽冲程,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行,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行,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做功冲程:活塞向下运行,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行,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

14.2热机的效率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题)

1.(2017?通辽)如图是“长征六号”运载发射场景,它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煤油燃烧得越充分,其热值就越大

B. 燃气对火箭做功,燃气的内能会增加

C. 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升空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D. 使用煤油作燃料,是因为它是可再生能源 2.(2017?来宾)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1kg 酒精比1g 酒精的热值大

B. 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中吸收了热量

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3.质量相等的铜和铝(C 铜 < C 铝),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内能将() A. 一定从铜传给铝 B. 一定从铝传给铜 C. 不会发生热传递 D. 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4.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为35%,乙的效率为25%,这两个数据表示( ) A. 甲机做的功比乙机多 B. 在相同时间内甲机燃烧的汽油比乙机的多 C. 甲机的功率比乙机的大 D. 在消耗相同汽油时,甲机做的有用功比乙机的多

5.(2017?益阳)为了节约能源,需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 A. 让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使燃料燃烧得比较完全

B. 在设计与制造热机时要不断改进与创新,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C. 尽量减少热机内部各部件间的摩擦

D. 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6.两种燃料的热值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4,那么这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 A. 1:2 B. 2:1 C. 1:8 D. 4:1

7.如图所示为内燃机的能流图,则内燃机的效率可表示为( )

A. η

=E 1+E 2+E 3+E 4E

×100% B. η=

E 1+E 2+E 3E

×100%

C. η=

E 2E

×100% D. η=E 1E ×100%

二、填空题(共3题)

8.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 ,6kg 木炭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__ J 的热量.若燃烧一段时间后,炉中的木炭只剩下0.1kg ,它的热值是________ J/kg .

9.(2017?咸宁)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在常温压下会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为气态.它的热值约为1.4×

1010J/m 3 , 2m 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可放出________J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60%被水吸收,可以将________kg 的水从0℃加热到100℃.(C 水=4.2×103J/(kg?℃)) 10.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 4×107J/kg,20 g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 ,用天然气将一壶水烧开,水壶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__.壶口上方的水蒸气液化成“白气”的过程中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所以煤油燃烧过程中,其热值大小不变,故A错误;B、燃气对火箭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气的内能会减小,故B错误;

C、燃气对火箭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煤油从石油中提炼出来,所以煤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2)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的大小无关;(3)内燃机在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内能将减小;(4)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1kg酒精和1g酒精虽然质量不同,但是同一种燃料,所以热值相同.故A错误;B、我们闻到花香,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用锯条锯木板,对锯条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内能.故C错误;

D、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它液体相比较,相同条件下水带走的热量最多,致冷效果最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决定于燃料的种类,与质量、放出热量多少及燃烧状态没有关系;(2)物质由分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水的比热容大.

3.【答案】D

【解析】【解答】热传递是否发生甚至传递内能的方向,取决于两物体接触时的温度,而根据题目条件,仅可推出两金属块放出相等热量后降低的温度多少,而不知它们降温前的初温高低,所以无法得到降温后的末温高低,也就不知道它们相互接触前的初温,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及其方向。因此选D。

【分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忽略了初温相等这个条件。本题考查的是热量的计算;热传递。

4.【答案】D

【解析】【解答】甲汽油机的效率高于乙汽油机的效率,说明:消耗相同的汽油,甲汽油机做的有用功多;或者做相同的有用功,甲消耗的汽油少.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与效率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D.【分析】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效率高则比值大;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效率没有关系。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热机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所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所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都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效率.故ABC正确;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并不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热机的效率的概念.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效率越高.

6.【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Q放=mq得,

Q1

Q2

=m1q1

m2q2

=m1×q1

4m1×1

2

q1

=1

2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两种燃料的热值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4,Q放=mq求解。

7.【答案】C

【解析】【解答】由能流图可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E,有用机械能即有用功为E2,所以内燃机的效率可表示为.故选C.

【分析】热机的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

二、填空题

8.【答案】2.04×108;3.4×107

【解析】【解答】解:Q放=mq=6kg×3.4×107J/kg=2.04×108J,炉中剩下的木炭质量减小,但热值不变,其大小仍为3.4×107J/kg.

故答案为:2.04×108;3.4×107.

【分析】知道木炭的质量和热值,利用Q放=mq求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是反映燃料特性的物理量,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其大小仅与燃料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程度无关.

9.【答案】升华;2.8×1010;4×104

【解析】【解答】解:(1)可燃冰在常温压下会迅速变为气态,此过程为升华过程;(2)2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放=Vq=2m3×1.4×1010J/m3=2.8×1010J,

由η=

Q

Q

×100%可得,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60%×2.8×1010J=1.68×1010J,

由Q吸=cm(t﹣t0)可得,加热水的质量:

m=

Q

c(t?t0)

= 1.68×10

10J

4.2×103J/(kg?℃)×(100℃?0℃)

=4×104kg.

故答案为:升华;2.8×1010;4×104.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2)知道可燃冰的质量和热值,根据Q放

=mq求出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计算,根据η=

Q

Q

×10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吸=cm(t﹣t0)求出加热水的质量.

10.【答案】8. 8×105;增大;放出

【解析】【解答】解:Q=mq=0.02kg×4. 4×107J/kg=8. 8×105 J,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水蒸气液化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8. 8×105 ,增大,放出。

【分析】根据Q=mq求解;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大;液化是放热的过程。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8题)

1.(2015?无锡)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

B. 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C. 热机都是使用汽油作燃料

D. 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2.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B. 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C. 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

D. 轻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连接一重物在竖直面内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中的能量不守恒

3.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 )

A. 乙和丁

B. 甲和丙

C. 甲和乙

D. 丙和丁

4.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火力发电厂主要把煤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永动机总有一天可以制造成功

D.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只要尽可能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会达到100%

5.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两手相互摩擦能发热

B. 水沸腾时蒸汽冲开壶盖

C. 锯木头锯子发烫

D. 压缩空气引火

6.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高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来越快,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 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 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7.世界上还有许多欠发达地区至今用不上电。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设计制作了一种发电足球,球在被踢的过程中,其内部装置能够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用来点亮LED灯,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A. 动能→电能→化学能→光能 B. 电能→动能→化学能→光能

C. 动能→电能→光能→化学能

D. 电能→动能→光能→化学能

8.滑滑梯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你思考过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吗?如右图所示,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①小男孩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

②小男孩从滑梯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小男孩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以上三句正确的排列顺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二、填空题(共2题)

9.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燃料的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释放出________.干木材的热值为1.2×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指的是________ .

10.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曾经设计了一个“永动机”,如图所示。他设计时认为右边的钢球比左边的钢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力下,轮子会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你认为达·芬奇的“永动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永远转动。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所以热机排放的尾气也有内能,所以A是错误的;

B、热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要克服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所以B是错误的;

C、汽油机燃烧汽油,柴油机燃烧柴油,蒸汽机燃烧煤,并不是所有的热机都燃烧汽油的,所以C是错误的;

D、热机在使用时会排放出一些有害的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任何机器的效率都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叫做热机,在内能做功的过程中,首先由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种类有很多,像老式火车的蒸汽机(燃烧煤)、汽车的内燃机(燃烧汽油)、发电厂的汽轮机(燃烧煤)、火箭的喷气发动机(燃烧氢)都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热机多数燃烧的都是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

2.【答案】C

【解析】【解答】A.能量是守恒的,消耗一种能量就会得到等量的另一种能量,但有的能量可以利用,有的能量则不能,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选项A错误;B.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此说法违背能量守恒定律,选项B错误;C.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都是一种徒劳,选项C正确;D.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C

【分析】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并且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有些能量能够被利用,有些则不能.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甲是将机械能转化内能;乙为做功冲程,则为内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丙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为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丁通过加热使活塞飞出,为内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能量转化相同的为乙与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各图中能量的变化情况,选出其中相同的能量变化.

4.【答案】A

【解析】【解答】A、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A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厂主要把煤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

C、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C不符合题意;

D、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尽可能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摩擦,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火力发电厂发电时的能量转化:燃料的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虽然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守恒,但是能量的转移是有方向性的;D、使用任何机械时,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机械效率达不到100%。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图A两手相互摩察能发热,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图B水沸腾时蒸汽冲开壶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

C、图C锯木头锯子发烫,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图D压缩空气引火,是对空气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高山上滚落的石头,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加快,动能增大,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酒精燃烧时温度升高,所以是得到了内能,故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能量是不能凭空产生的,此说法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分析】①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

②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总是由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7.【答案】A

【解析】【解答】球在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动能→电能→化学能→光能,A符合题意,B、C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球在被踢的过程中球具有动能,动能通过内部装置转化为电能(电磁感应的应用),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最后通过LED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8.【答案】C

【解析】【分析】小男孩从滑梯上滑下时,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男孩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小男孩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顺序是C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了能量之间的转化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填空题

9.【答案】化学;内;热量;1kg的干木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7 J

【解析】【解答】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释放出热量;

干木材的热值为1.2×107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1kg的干木材放出的热量是1.2×107 J.

故答案为:化学;内;热量;1kg的干木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7 J .

【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消耗的能转化为得到的能;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0.【答案】不能;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永动机”工作时需要消耗能量,不能永远转动,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能量守恒定律。

15.1两种电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

B. 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C. 陶瓷碗、自行车轮胎是绝缘体,自身可以带电

D.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

2.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3.(2017?营口)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取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 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

D. 验电器的乙部件必须是导体

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

A. 塑料、陶瓷、油

B. 塑料、大地、石墨

C. 塑料、人体、铜

D. 人体、铜、石墨

5.(2017?四川)如图甲所示,A和B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带负电荷,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 和B连接起来,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

是()

A. 金属杆是导体

B. 验电器B的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C.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验电器B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7.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干木材、橡皮、铅笔芯、硬币

B. 铜、汽油、石墨、酱油

C. 玻璃、金、自来水、人体

D. 石蜡、橡胶、空气、陶瓷

二、填空题(共3题)

8.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有的头发还会随梳子飘起来,原来梳子和头发因摩擦都带了电,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________电荷相互________.

9.(2017?锦州)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选填“A→B”或

“B→A”),发生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是________.

10.(2017?昆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__电.该小球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________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到电源正极,A不符合题意;

B、电路中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才能产生电流,B不符合题意;

C、陶瓷碗、自行车轮胎可以带电,但不导电,C符合题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A、电源的正极聚集大量的正电荷,电源的负极聚集大量的负电荷,当电路是通路时,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运动到负极;B、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由电源,电路必须是通路;C、绝缘体虽然不容易导电但可以带电;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答案】D

【解析】【解答】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说明甲、乙带同种电荷,即甲、乙带正电;乙靠近丙,丙被吸引,说明丙和乙带异种电荷,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荷见得相互作用来判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正确;B、箔片张开是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电,故C正确;

D、乙部件是橡皮塞,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2)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3)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同种电荷相斥的原理制成的;(4)验电器的构成金属球、金属杆、橡皮塞、金属箔片.

4.【答案】D

【解析】【解答】常见的导体:大地、人体,常用的水、石墨,酱油、金属等,常见的绝缘体:塑料、陶瓷、橡胶、玻璃、油、毛皮等。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判断。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该金属棒能导电,所以金属棒是导体,故A正确;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故B正确;

C、原来A验电器带负电,即A验电器有多余电子,B验电器不带电,当用金属棒连接时,一部分电子会从A运动到B,故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由于有多余电子而带上了负电荷,故C正确;

D、据C项分析可知,电子的运动方向是A到B,由于电子是负电荷,所以电流的方向是由B到A,故D错误;故选D.

【分析】(1)善于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2)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据带正电或负电的实质分析即可判断;(4)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6.【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实质.

A、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B错;

C、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产生的现象,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C错;

D、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要牢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解答】常见的导体有:大地、人体、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A选项中,铅笔芯、硬币是导体.B选项中,铜、石墨、酱油是导体.C选项中,金、自来水、人体是导体.故ABC都错误.

D选项中,石蜡、橡胶、空气、陶瓷都是绝缘体.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8.【答案】同种;排斥

【解析】【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而使头发带了电;其中,头发和梳子带有异种电荷,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越梳越蓬松.故答案为:同种;排斥.

【分析】干燥的天气里梳头发时,头发和梳子摩擦起电,然后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两种现象的成因.

9.【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B;自由电子

【解析】【解答】解:(1)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2)A验电器带正电,说明A缺少电子,连接的瞬间,自由电子从B移动到A,而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A→B.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B;自由电子.

【分析】(1)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2)验电器A带正电,少电子,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B连接起来,B上的一部分电子会通过金属棒转移到A,说明电子从A到B移动,据此判断电流方向.

10.【答案】负;得到

【解析】【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小球是因为得到了电子而带负电.故答案为:负;得到.

【分析】(1)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缺少电子带正电.

15.2电流和电路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4题)

1.(2015?绥化)下列有关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B. 教室内的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2A

C.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

D. 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

2.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和S2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灯亮,铃不响

B. 灯不亮,铃不响

C. 灯亮,铃响

D. 灯不亮,铃响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

B. 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C. 陶瓷碗、自行车轮胎是绝缘体,自身可以带电

D.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

4.(2017?四川)如图甲所示,A和B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带负电荷,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

和B连接起来,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金属杆是导体

B. 验电器B的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C.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验电器B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二、填空题(共3题)

5.连接电路时,要注意连接过程中开关应________,不允许不通过________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________连接起来.

6.如图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1时电路处于________ 状态,S1、S2同时闭合时电路处于________ 状态(选填“短路”、“断路”或“通路”).

7.如图是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图,当开关________ 时,灯亮、铃不响;当开关________ 时,灯亮同时铃响.

三、作图题(共1题)

8.如图是常用手电筒的剖面图,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0.26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教室内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在I=P

U =40W

220V

≈0.2A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80℃.故C不符合实际;

D、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答案】A

【解析】【解答】闭合开关和后,电铃被短路,电路中只有灯泡,所以灯亮,铃不响。

故答案为:A。【分析】开关闭合时相当于导线,当导线与用电器并联时用电器被短路。

3.【答案】C

【解析】【解答】A、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到电源正极,A不符合题意;

B、电路中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才能产生电流,B不符合题意;

C、陶瓷碗、自行车轮胎可以带电,但不导电,C符合题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A、电源的正极聚集大量的正电荷,电源的负极聚集大量的负电荷,当电路是通路时,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运动到负极;B、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由电源,电路必须是通路;C、绝缘体虽然不容易导电但可以带电;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该金属棒能导电,所以金属棒是导体,故A正确;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故B正确;

C、原来A验电器带负电,即A验电器有多余电子,B验电器不带电,当用金属棒连接时,一部分电子会从A运动到B,故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由于有多余电子而带上了负电荷,故C正确;

D、据C项分析可知,电子的运动方向是A到B,由于电子是负电荷,所以电流的方向是由B到A,故D错误;故选D.

【分析】(1)善于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2)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据带正电或负电的实质分析即可判断;(4)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

5.【答案】断开;用电器;两极

【解析】【解答】由安全用电的要求可知,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断开,不允许不通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这样会形成短路,是不允许的.

故答案为:断开;用电器;两极.

【分析】为了避免连接电路时出现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6.【答案】通路;短路【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1时,电流经开关和灯泡回到电源负极,故电路处于通路状态;S1、S2同时闭合时,会将电源两极直接通过导线连起来,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故答案为:通路;短路.

【分析】处处连通的电路为通路;某处断开的电路为开路;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7.【答案】S1、S2闭合;S1闭合,S2断开

【解析】【解答】由图知,

要使灯泡发光,必须有电流通过灯泡,因此开关S1必须闭合;但此时灯泡发光,电铃发声;要使灯泡发光,电铃不发声,必须再闭合S2,使电铃短路;

所以要使灯泡发光并且电铃发声,需要闭合S1、断开S2.

故答案为:S1、S2闭合;S1闭合,S2断开.

【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分别是:通路、断路、短路;当用电器的两端被导线相连时,用电器将发生短路现象;断路是电流不再通过该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三、作图题

8.【答案】如图:

【解析】【分析】按钮和金属滑键都属于开关,电池、开关、灯泡简单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作图时注意电流流经各元件的顺序要一致,电路图如图所示.

15.3串联和并联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题)

1.如图是一个实物图,请选出对应的电路图()

A. B. C. D.

2.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A. B. C. D.

3.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通电与断电,这两个灯泡()

A. 只能是串联

B. 只能是并联

C.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2017?黄冈)楼梯感应灯可由声控开关(有声响时开关闭合)和光控开关(光线较暗时开关闭合)共同控制,某同学设计并组装了一个楼梯感应灯电路,出现了以下异常情况:白天有声响时感应灯亮,无声响时感应灯不亮;晚上无论有无声响,感应灯都不亮.经检查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则下列电路中可能出现以上异常情况的是()

A. B.

C. D. 5.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以下所设计的四个简化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题)

6.教室里的四盏荧光灯,由一只开关控制,任一盏损坏后,另外三盏正常发光,则四盏荧光灯间的连接时________联,开关与四盏荧光灯间的连接是________联.

7.(2017?贺州)街道两旁的节日小彩灯同时亮同时灭,由此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其连接方式,如果其中一只彩灯烧杯,其它彩灯仍然发光,由此可判断彩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选填“串”或“并”)联.

8.城市中的路灯是________联在一起的;家庭中的用电器都是________联在一起的;圣诞树上使用的“满天星”小彩灯是________联的.

三、作图题(共2题)

9.根据图14中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10.根据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

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由实物图分析,两只灯泡并联,开关在支路中控制一只灯泡。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实物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后逐项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答】由实物图知两只灯泡串联。

故答案为:A。【分析】先根据实物图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选择正确答案。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于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不同,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中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所以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的亮与灭时,这两盏灯泡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故选C.

【分析】电路的基本连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串联,另一种是并联.开关在不同的电路中的作用不相同,在串联电路中控制所有用电器,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中控制所有用电器,在并联电路的支路中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当闭合开关S声和S光时,灯泡和电阻R0串联在一起,灯泡和电阻由两个开关同时控制,只有两个开关都接通时,灯泡才能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当只闭合开关S声或S光时,灯泡和电阻R0串联在一起,能够工作,灯亮;则白天有声响时感应灯亮,无声响时感应灯也亮,故B不符合题意;

C、当只闭合开关S光时,灯泡和电阻R0串联在一起,能够工作,灯亮;当闭合开关S声和S光时,灯泡被短路,不亮,则白天感应灯亮,有声响时感应灯反而不亮,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只闭合开关S声时,灯泡和电阻R0串联在一起,能够工作,灯亮;当只闭合开关S光时,灯泡被短路,不亮,则白天有声响时感应灯亮,无声响时感应灯不亮;晚上无论有无声响,感应灯都不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由题意可知,白天有声响时感应灯亮,无声响时感应灯不亮,说明灯泡与声控开关串联;

串联的各电路元件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据此分析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当电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故应当有一个开关在干路中,一个开关在灯泡的支路中.

故选C.

【分析】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开关在干路时,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在支路上时,只控制该支路上的用电器.

二、填空题

6.【答案】并;串

【解析】【解答】因为教室里的四盏荧光灯,由一只开关控制,任一盏损坏后,另外三盏正常发光,因此这四盏荧光灯间的连接为并联连接;

开关与四盏荧光灯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连接,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控制.

故答案为:并;串.

【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开关和它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7.【答案】不能;并

【解析】【解答】解:串联电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因此街道两旁的节日小彩灯同时亮同时灭不能判断其连接方式;如果其中一只彩灯烧杯,其它彩灯仍然发光,由此可以判断彩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因为并联电路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故答案为:不能;并.【分析】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串联电路需要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各自的支路.

8.【答案】并;并;串

【解析】【解答】解:(1)城市中的路灯和家庭中的用电器,都可以单独工作,并且互不影响,因此城市中的路灯和家庭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的;(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由于小彩灯的工作电压很小,所以只能将它们串联接在家庭电路中.故答案为:并;并;串.

【分析】(1)路灯和家用电器都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的连接方式.(2)每只小彩灯的工作电压很小,所以只能将多个小彩灯串联起来接在家庭电路中使用,这是依据串联分压的特点.

三、作图题

9.【答案】

【解析】【分析】图中两灯并联,开关S1控制L1,S2控制整个电路,是干路开关。

10.【答案】解:

【解析】【分析】把L2与S2串联后,再与L1并联,电流表、开关S1串联在干路中.

15.4电流的测量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6题)

1.下图所示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的电路图,其中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A. B.

C. D.

2.把一个电流表接入某电路中,用“+”和“0.6”两个接线柱,某同学读数时,看错量程,错读成1.2A,则正确的读数是()

A. 0.2A

B. 0.24A

C. 0.32A

D. 0.34A

3.(2017?怀化)图中,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1电流的电路是()

A. B.

C. D.

4.(2017?河池)如图所示,两个规格不同的电灯L1、L2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L1、L2串联

B. 通过L1、L2的电流相等

C. 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

D. 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

5.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时,本应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但误将“+”和“0.6”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0.6”接线柱流出,这样做的可能后果是:()

A. 指针不动。

B. 指针摆动的角度小了。

C. 指针反向摆动。

D. 指针摆动角度太大,电流表可能被烧坏。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测量的是()

A. 通过灯L l的电流

B. 通过灯L2的电流

C. 通过灯L1和灯L2的电流之和

D. 电源供给电路的总电流

二、填空题(共3题)

7.如图所示的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 A。

8.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 A。

9.常用的一种电流表,其零刻度不在表盘的最左端.当导线a、b分别与标有“一”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此时,电流是从导线________ (填“a”或“b”)流入电流表.为了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读数误差,应将导线a

与标有“________ ”的接线柱相连,b与标有“________”的接线柱相连.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在A选项中两个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串联在灯泡L1的支路,可是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B 选项中电流表接在灯泡L2的支路,测量的的是灯泡L2的电流;C选项中电流表测量的干路的总电流;D选项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故选D

【分析】电流表应该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2.【答案】B

【解析】【解答】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0-3A”,对应的分度值为0.02A和0.1A,指针在用一位置,大量程的示数是小量程的5倍,某同学读数时,看错量程,错读成1.2A,则正确的读数是0.24A,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实验时的电流表中,大小两个量程有5倍关系,并推断读数.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图中电流表在干路上,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电流表与L1串联,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测L1的电流,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L2串联,电流表测L2支路的电流,不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电流表与L1串联,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正确,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电流表应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结构,即可作出判断.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L1、L2并列连接在电路中,属于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量干路电流;

两灯并联,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但是由于两个灯的规格不同,即电阻不同,通过两灯的电流不同.故ABD错、C 正确.

故选C.

【分析】先分析实物连接图,确定两灯的连接方式、电流表的位置,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通过L1、L2的电流大小关系.

5.【答案】D

【解析】【解答】电流表的使用0-3A的量程,说明电流较大,误接成0-0.6A的量程会使指针的摆动角度超过限度,并有可能因为电流太大使电流表烧坏,故选D。

【分析】电流表摆动角度过大会使指针碰到表壳,可能会造成弯曲,电流过大可能烧坏电流表。

6.【答案】B

【解析】【解答】由实物图知:当闭合开关,电流有两个路径:正极﹣灯泡L1﹣开关﹣负极;正极﹣灯泡L2﹣电流表﹣开关﹣负极.

所以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测量的是通过L2的电流.

故选B。

【分析】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相当于导线,所以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测量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二、填空题

7.【答案】0.46

【解析】【解答】电流表的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电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46A.

【分析】掌握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方法.

8.【答案】0.5 【解析】【解答】如图,所用量程为0-0.6A,刻度盘的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5A。

【分析】重要的是要清楚每一小格代表的电流值。

9.【答案】a;0.6;-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电流表指针偏向了0刻度线的左侧,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也就是电流从导线a进入了电流表;

此时电流表选择的是0~3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A,此时的示数是0.4A;

为测量正确并且读数误差较小,需要改变进入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改接小量程,所以需要将导线a与标有“0.6”的接线柱相连,b与标有“﹣”的接线柱相连.

故答案为:a;0.6;﹣.

【分析】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时,必须:使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根据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练习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练习题 分子动理论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3.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5.在“爱生活,爱物理”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细心观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吸油烟机的风扇和照明灯泡是串联的 B.打开冰箱门能闻到冰箱中榴放进冷水中,工件的温度会________,冷水的内能会________,冷水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17.“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8.同学们过春节都喜欢放鞭炮,其中有一种“甩炮”,不需用火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摔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炸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这是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19.如图,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交警会强制一些重型汽车在降温池里停留一会,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点

内能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扩散现象例子: 2、扩散现象例子)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1 )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2 )如下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3 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 (4)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5 固体扩散现象例子:6)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1毫米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7) 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8) (9)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 扩散现象说明了:、3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24 / 1 (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5 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 6、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

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固体很难被拉伸。(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3 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7)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1 (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3(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8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2()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3 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10 节内能第2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能。、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如:如同一铁1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如:温度相同2的一大桶水的内能比一小杯水的内能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如零度的水放热后凝固成零度的冰,内能减小) 注意: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分子的。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24 / 2 1、热传递 )、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太阳能热水器;炉子烧水;铁块在火中1(加热到发红、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用热水袋取暖;冬天,对手呵气。。。。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3(低温部分传递)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4(能减少。))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5( 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或具是焦耳)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有多少热量。2、做功)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古时钻木取火;天冷了,搓搓手,手变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 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欧姆定律(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欧姆定律(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难) 1.小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小于24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 x、电压表、电流表(只有0.6安量程可用)、滑动变阻器(标有“1安”字样)、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欧的定值电阻R2、开关及导线若干。实验器材均完好 ...。 (1)小华经过思考,先进行一次实验测电源电压,实验电路图及闭合开关S后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华实验所用电源电压为_________伏; (2)小华根据第一次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后开始第二次实验,他正确串联电源、待测电阻、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然后把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将变阻器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由0.20安增大到0.58安,此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减小了4.0伏。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a)、(b)所示,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A。 根据图(a)、(b)所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计算待测电阻R x=__________Ω。 (3)小明分析了小华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他认为是小华电压表所选量程不对。小明在小华电路基础上,将电压表换为另一量程并联在R x两端。为了使实验过程中电表指针能不 低于刻度盘的 1 4 ,他应串联电阻___________(选填R1或R2),滑动变阻器阻值接入范围为____________。 【答案】6 4.0 0.2 10 R10~20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假设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这时电压表的示数是7.5V,从电路图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电压表并联在电阻R1两端,电路中的电流 1 1 7.5V 0.75A 10Ω U I R === 电阻R2两端的电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1—15 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各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2: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是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3: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核外电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 4:长度单位: 光年、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ūm)、纳米(nm)。 二:质量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符号:m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1t=103kg, 1kg=103 g 1g=103mg.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 原理:等臂杠杆平衡原理。 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拔动游码,使游码位于标尺的最左端的零刻度处;(3)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横梁那端高平衡螺母往那端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使天平的横梁平衡.(4)测物体的质量(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从大到小,必要时拔动游码使天平平衡).(5)读数:左盘=右盘+游码.(6)整理好器材 注:失重时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4:体积的单位:m3 dm3 cm3 mm3 L mL 1m3=1000dm3 1 dm3=1000 cm3 1cm3 =1000 mm3 1L=1 dm3 1 mL=1 cm3 三、密度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1×103kg/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水,石块; 3: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4: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 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 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13.1-8 测力计的 示数有变化吗? 图13.1-8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10-2m8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1010-10m-10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 1016

6即6×10,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倍。 96?109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 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 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很小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课练——5.1欧姆定律

5.1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科学家中,最早对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规律的是()A.安培B.伏特C.欧姆D.焦耳 2.关于欧姆定律的公式I=U R 及其变形公式U=IR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用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中I﹣U图象正确的是() A.B.C.D. 4.将一段电阻丝接在3V的电源上,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0.3A.若把该电阻改接在另一个电源上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则此时的电源电压和该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A.2V,15 ; B.3V,10; C.2V,10; D.3V,15. 5.下列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阻不变的是( ) A.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B.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C.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D.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 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减小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增大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7.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C.在电压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对同一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变 8.如果某人的身体电阻约在3000Ω到4000Ω之间,为了安全,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能大于 5mA,那么此人身体接触的电压不能大于 A.5V B.15V C.30V D.36V 9.如图,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将a b 间的电阻由15Ω换成10Ω时,下一步操作是() A.读出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B.将滑片P向左移动 C.将滑片P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10.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强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填空题 11.德国物理学家______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段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12.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Ω,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其阻值是_____Ω。 13.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测得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2A,该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4V,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 14.一导体的电阻为6欧.通过导体的电流是2安,那么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伏.如果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4伏时,导体中的电流增加了________安,导体的电阻为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5A6B7A8A 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4、70,比热容,热量。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15、65℃ 探索研究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17、7.072*105J。18(1)0.46*103J/(kg ·℃)。(2)铁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汇总 八年级上册 (3) 第一章声现象 (3) 第二章光的传播 (4)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6) 第四章物态变化 (8)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9) 八年级下册 (11) 一、电压 (11)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1) 三、电阻 (11) 四、欧姆定律 (12)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2)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2) 七、电能 (13) 八、电功率 (13) 九、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3) 十、电和热 (13) 十一、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4) 十二、焦耳定律 (14) 十三、生活用电 (14) 十四、串并联电路特点 (14) 十五、磁场 (15) 十六、电生磁 (15) 十七、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6) 十八、电动机 (16)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17) 九年级 (18)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8) 二、质量 (18) 三、密度 (19)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9)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20) 六、运动的描述 (20) 七、运动的快慢 (21) 八、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21) 九、力 (22) 十、牛顿第一定律 (22) 十一、二力平衡 (23) 十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23) 十三、重力 (24)

十四、摩擦力 (24) 十五、杠杆 (25) 十六、其他简单机械 (25) 十七、压强 (25) 十八、液体压强 (26) 十九、大气压强 (26) 二十、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7) 二十二、浮力的应用 (27) 二十三、功 (28) 二十四、机械效率 (28) 二十五、功率 (28) 二十六、动能和势能 (29) 二十七、机械能及其转化 (29) 二十八、分子热运动 (29) 二十九、内能 (30) 三十、比热容 (31) 三十一、热机 (31) 三十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3) 三十三、能源家族核能 (33) 三十四、太阳能 (33) 三十五、能源革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4) 初中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初中常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 (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 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 (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 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 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 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 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 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 7D 8D 9D 10B 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热量。 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 6C 7B 8B 9C 10A 11B 12B 13C 14、6.3*104J。

15、65℃ 探索研究 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7.072*105J。 18(1)0.46*103J/(kg℃)。 (2)铁 学习物理后,大家会发现,物理最难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物理方程式。所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方程式,弄清物理内涵,对公式中的各个符合要清楚和理解。平时课后一定要多做相关的练习,这样才能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