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是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二、课程沿革

从 2003年开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结合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结果,以企业对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重构了课程体系,把原课程中的公差、配合等知识融合到机械工程图绘制和产品测绘实训项目当中。按操作工、检验员等岗位对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实际要求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引入企业的产品、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按照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课程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2007年,《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被确立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8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对课程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作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是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为基础经系统化设计而确定的。《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作为其中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图样技术要求,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具备一定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前后课程有机衔接,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不可或缺的

作用。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所处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制造产业聚集中心,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优势产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调研结果表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在企业专家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加工与机电液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床操作、机电液控制、产品检测、设备维修等技能,能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产品检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现场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突出就业岗位所要求的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

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在高职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中,无论是机床操作工、检验员或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企业都要求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过硬的产品检测能力,并掌握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方面的常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否则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难以得到保证和提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视企业近年来对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提出的

越来越高的要求,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优化了课程体系,《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图纸的技术要求;具备正确选择检测工具和方法对零件进行检测并判定合格性的能力;掌握质量管理常识,具备检测数据记录和统计方法、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基本应用能力,并能查找、分析影响工序质量和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在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实践能力。

3、课程强调学生质量意识培养,着眼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目标注重质量意识培养,自始至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意识;通过学习过程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小组的形式,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等考核评价方式,加强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

4、课程对学生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严谨、认真、诚信和精准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特别是把质量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使学生重视工作质量,为今后胜任就业岗位,适应企业对质量第一的工作要求产生重要的作用。

学生掌握质量分析和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应用,具备了质量管理方面的常识,对今后由机床操作岗位转向检验员、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等更高级的岗位,以及学生今后在企业进一步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5、课程前后衔接合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以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学生已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的能力,具备使用简单量具测绘简单零件的能力,具备理解常用公差和配合代号的含义并进行标注的能力,为本课的实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系统掌握尺寸、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检测的方法和工具,能针对轴、套、齿轮、座架、箱体等不同类型零件,针对平面、孔、斜面和曲面不同特征部位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对加工质量进行预测和控制,为后续的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实训等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后续部分加工类课程要结合外协产品加工开展生产性实训或理实一体化教学,本课程为其提供了质量保证。通过后续学习过程中控制学生加工产品的合格率,促使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及质量缺陷预防意识进一步提高。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以企业对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以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如下:

1、以企业调研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每年暑假都派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并据此对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与序化,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共同服务于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2、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和特点

针对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并明确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具体岗位对检验工具和使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但同时要求从业者能根据不同的工件特征和工作条件选择检测工具和方法,能应用质量控制基本工具和方法。缺乏检测和质量控制专业知识,就难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因此,在培养检测工具使用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3、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课程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而且要求学会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按“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零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精度要求由普通到精密,控制方法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课程组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轴套、轮盘、座架、箱体、齿轮等典型零件和直方图等质量控制图表作为教学训练载体,并由易到难确定项目任务,便于学生掌握。并以“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企业体验”作为第一个教学项目,使学生先获得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4、校企共建教学平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于教学

密切与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的联系,引入企业检测设备和兼职教师,并将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在企业实施,让企业人员现场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5、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引入校办企业—长沙第三机床厂的产品和学院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外协产品作为部分教学载体,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统计分析和实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既保证了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又为生产提供了质量信息和反馈,同时提高了课程的开放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上实现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互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加强学生能力、态度和职业素养考核,促使学习反思、改进学习。通过来自学生、团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渠道反馈信息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优化课程设计。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实验室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实验室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工作质量及可信度,评估和监督检验检测机构能力维持的状况,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本公司能够满足对检测质量的要求,本公司实施有计划的检测质量控制活动,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导致不符合检测的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提供保证,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内部各检测室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3.职责 质量保证人组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检验室组织实施,各部门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中的监督。 1)质量保证人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的制定,并对实施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确认。根据过程质量监督和结果质量监督,对检测结论进行签字确认。 2)各检测室人员(包括检测、校对人员)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审核制度执行; 3)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现场确认,核对并签字确认; 4)质量保证人负责进行结果质量审核并签字确认; 5)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委托检测项的评审并验收,负责查验管理; 7)技术总工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的批准执行。 4.质量控制活动 要点概述 ①所有检测报告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审核制度执行; ②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③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抽查,核验检测数据的复现性或差值复现性; ④对检测项目进行再检测或重复检测,其判据是En值; ⑤分析一个项目参数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⑥对公司内部人员、设备等进行比对。 4.1 质量控制活动分为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内部质量控制 活动以检测报告审核制度为主,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参加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方法为主。 4.1.1检测报告审核制度 4.1.1.1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及编制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习时间:课程类型:0110098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32选修英文名称:课程成绩:课程性质:预存课程:课程系: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2专业课程电气与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电工程学院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术语: 1、第六学期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状态: 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介绍机电系统中传感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本课程的目标是: 1.学生获得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将所学的自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和生产实践。本课程的任务: 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2.具备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技术; 5.初步形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以前的课程:电气和电子技术,C语言编程。后课程:创新机械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言 教学要求: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和发展趋势。要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难点: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 (3)机电系统的分类(4)机电系统的特征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1)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基础(2)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3)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历史和趋势(1)机电一体化的历史(2)机电一体化的趋势 第二章传感器和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 理解传感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应变和应力、压力、位移、流量、温度等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技术及相应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要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原理。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和选型。教学内容: 第1节传感和检测技术概述(1)检测技术基础(2)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介绍传感器技术,以模块+项目+任务的模式,将同一被测物理量放在一个模块中,每个项目介绍一种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传感器选型和接口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每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给你、特性、技术参数、选用原则和转换接口电路的组成原理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任务一传感器基本知识项目二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准确度项目三检测电路基本知识 模块二为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热敏电阻在冰箱温度控制中的应用项目二PN节温度传感器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项目三热电偶在输油管道温度测量中的应用项目四集成温度传感器在数字显示温度表中的应用模块三为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光敏电阻在报警器中的应用项目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公共照明中的应用 模块四为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阻应变片在电子秤中的应用项目二压电式传感器在警戒区报警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高分析压电薄膜振动感应片在玻

璃破碎报警装置中的应用项目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数字压力计中的应用 模块五为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在机械行程控制位置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光栅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位移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接近传感器在防触电警告电路中的应用项目四电传感器在电动测微仪中的应用项目五超声波车载雷达在测距电路中的应用模块六为流量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电磁流量计在自来水厂水量监控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七为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霍尔式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装置中的应用项目二磁电式传感器在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八为气体与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气敏电阻在酒精测试仪中的应用项目二湿敏传感器在自动加湿器装置中的应用 在每个项目的内容组织上,用任务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的装配、电路的调试和电流的运行中,突出传感器的选用、识别、检测转换电路的装配和调试时的原理分析,是学生真正掌握传感器。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总课时96课时(其中实训42课时)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6课时

工程测量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勘察设计的质量控制情况 1.1各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规程、各种《作业指导书》及本项目《勘察大纲》、《补充勘察细则》或补充作业要求。复杂的勘察工作应由提出任务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现场测量。 1.2 不得使用明确禁止的工作方法。规程、规范、细则及作业指导书中未推荐的新方法、新设备、软件应事先经过评审或鉴定,证明可满足质量要求,并经建设单位批准方可应用于勘察工作。 1.3 现场原始资料的整理、编号、清绘等工作应及时。当发现资料有疑点或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4 现场勘察原始资料严禁涂改。当书写错误需更正时,应采用直线划去,在旁边写上更正的内容。必须保证数据和资料的真实、准确、齐全,并有清晰、完整的记录。 2.1工程测量作业执行以下作业指导书或办法: ⑴控制工程测量执行《控制测量暂行管理办法》和本项目的《控制测量作业细则》。 ⑵常规工程测量作业执行QESI701《测绘作业指导书》和本项目的《补充勘察细则》。 2.2 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执行以下作业指导书: ⑴遥感作业执行QESI100701《遥感作业指导书》。 ⑵工程(水文)地质调查测绘作业执行QESI100702《工程(水文)地质调查测绘作业指导书》。 ⑶物理勘探作业执行QESI100703《物探作业指导书》。 ⑷原位测试作业执行QESI100704《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 ⑸钻探作业执行QESI702《钻探作业指导书》、《铁四院勘探管理办法》。 ⑹工程试验作业执行QESI100705《工程试验管理作业指导书》。 3、勘察工作技术要求 3.1 技术人员应及时复核、处理施工测量、调查等资料并签署,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组,并协助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 3.2 技术人员应及时、准确地提供施工人员使用的资料、图纸,并交待注意事项。重要资料应由专业组长签认后提供。测量数据未经复核不得使用。 3.3 记录本应及时编号、编目、注明承上启下关系、精度情况、采用情况,对不采用的错页应予以标识(划去并注“废”字样)。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高考模拟卷一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模拟卷一 一、填空题(1×20=20分) 1、当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轮廓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或基准 符号中的连线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明显错开。 2、被测要素按功能关系可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3、国标规定,在图样上基准要素用基准要素或基准目标表示。 4、圆度误差的近似测量方法有两点法和三点法。 5、套类零件在检测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零件的支撑问题,常用办法 是用心轴来模拟基准轴线。 6、百分表等表类量具测量工件时表头必须垂直于被测表面,一般要预 紧(即给触头一定的压下量),具有 1-2圈压缩量。 7、直方图的数据波动与分布具有集中性与分散性的特点。 8、塞尺又称间隙片或厚薄规,主要用来检验间隙大小和窄槽宽度 9、水平仪是一种测量偏离水平面的_____微小角度变化量_______的常用量仪,它 的主要工作部分是____水准器______。 10、标准设置了 20 个标准公差等级,其中 IT01 级精度最高, IT18 精度 最低。 二、选择题(1.5×20=30分) 1、孔的下极限偏差小于相配合的轴的下极限偏差时,此配合性质可能为___D_____。 A.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过渡或过盈配合 2、下列与基准轴相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__A______。 A.孔的上、下极限偏差均为正 B.孔的上极限偏差为正 C.孔的上极限偏差为零 D.孔的上、下极限偏差均为负 3、下列不属于提高工序能力指数的途径___A__。 A.工序处于控制状态 B.减小偏移量 C.降低标准差 D.扩大精度范围 4、以下几何公差项目中,必须有基准的项目是___D_____。 A.线轮廓公差 B.面轮廓公差 C.位置公差 D.圆跳动公差 5、游标卡尺的校正值为-0.02,如测量时读数正好为20,工件的实际尺寸为 C 。 A.19.80 B.20.02 C. 19.98 D. 20.20 6、________C____是机器制造业中控制尺寸的最基本的量具。 A.游标卡尺 B.外径千分尺 C.量块 D.钢直尺 7、在控制图中当连续7个点子连成上升趋势说明_____C_____。 A.要注意发展动向 B.进行原因调查 C.出现系统问题 D.生产过程正常 8、用来确定被测量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称为 B 。 A.理想要素 B.基准要素 C.关联要素 D.实际要素 9、M20×2-7h表示是 D 。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57020 课程性质: 选修 课程名称: 光电检测技术 学时/学分:32/2 英文名称: Optic Detecting Technology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选用教材: 周秀云等编著,《光电检测技术及应 大纲执笔人: 尹伯彪 用》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 工程光学、传感器、测控电路等 大纲审核人: 专业教学指导组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 课程目标 课程具体目标为: 1.能根据光电检测系统组成,理解光电检测技术相关的参数; 2.能针对具体待检测量,选择合理的测量原理,设计光电检测系统,并能 选择合适的光源及光电检测器件; 3.能根据光电检测技术的特点,分析光电检测系统优缺点。 二、 教学内容 本课程作为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根据光电检测技术的特点,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光电检测方案,对该方案中的各环节选择相应的光电检测器件,并理解该系统的局限性。 1.光电检测技术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 光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 要求学生:理解光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 理解光电检测技术相关的参数。 2.光电检测光源(支撑课程目标2) 光源的基本特性参数和常用的光源。 要求学生:能针对待检定量,选择光电检测系统的合适光源。 3.光电探测器件(支撑课程目标2) 光电导器件、光生伏特器件和光电发射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各自的应用场合。 要求学生:能针对待检定量,选择光电检测系统的光电探测器件。 4.光电成像器件(支撑课程目标2) 光电成像器件的主要特性参数和应用场合。 要求学生:能针对待检定量,选择光电检测系统的光电成像器件。

路桥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其控制措施

路桥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其控制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的路桥工程已经逐渐显现出专业规范的态势,因此在路桥工程的 前期准备工作中就应当把握测量技术的要点,将工程测量做到标准规范,以保障 后期项目的精准有序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路桥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其控 制措施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路桥工程;测量技术;应用;控制措施 引言 路桥工程在测量施工时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测量问题的发生,为 了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需将加强测量技术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1路桥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 1.1设计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编制任务书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需 要的全部资料,参照有关设计原则和施工标准,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切实 坚持工程设计计划。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在项目前期准备相关的施工资料,其中 很多是在施工测量中获得的,如地图、高程测量等,测量施工环境需要坚持标准 比例,以确保获得的信息真实有效。 1.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测量人员应参考设计图纸,提前完成施工坐标和高程放样任务。施工图应随放样全过程进行,误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应控制工程竖曲 线变坡点的位置,并将误差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放线测量完成后,应立即对检 查点进行测量,并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如有不准确之处,应重新进行放样测量,确保道路施工有序进行。在路桥工程建设中,会出现许多条件复杂的大型建筑物、桥梁和隧道,需要及时进行控制和测量。施工前应对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和测量, 减少精度差的负面影响。 2路桥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2.1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也叫“几何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两种仪器来测量地面 上两个点之间的高差的技术。在测量时,首先要架设施工临时水准点,要根据工 程的实际环境和施工要求自己埋设,然后对加密水准点进行完善的记录。水准测 量的仪器要经过专业部门的质量检测,对测量点做出测试时要遵循四等水准测量 操作规范,然后要对测量数据进行细致的记录。最后要对所测量的数据和设计单 位所给的数据点进行闭合计算,以保证准确性。 2.2中线放样测量 2.2.1中桩放样 中桩放样主要是利用拨角放样的形式将临近点位中桩点位给予放出。在此环节,对保障测量操作质量,需注意在第一个点位后对测量设备及时归零,从而保 证测量准确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测量误差。 2.2.2中桩穿线 中桩穿线于导线点复测具有诸多相同点,在中桩穿线质量复核检查时,需对 线路指标给予复测。一般状况下,若通过测量数据处理,直线点依然是处于直线上,那么中桩穿线则代表成功,若不满足则对对偏差点位进行曲线,并重新定位。 2.2.3栓桩导线点复测记录 栓桩导线点复测记录,具体在开展导线点复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三角网测量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为后续专业课、选修课有关动态量的实验研究打基础,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中。 1.从进行动态测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重点阐述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掌握信号强度的表达式、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部分:掌握系统传递函数、频响函数以及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试方法,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条件,并能正确运用于测试装置分析和选择。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Analysis Techniques (A) 课程编号:11399009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 学时:64(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 ) 适用专业:材料物理 开课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是为材料物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微观形貌、缺陷等方面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科学。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检测、产品质量监控以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材料分析测试的手段,也是材料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是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材料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用,掌握常见分析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专业分析测试人员一起)拟定材料分析测试方案,进行材料分析和研究工作,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材料生产、检测、研发以及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总体要求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1.掌握电磁辐射、电子束和离子束等探针信号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及根据这些信息建立的分析测试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主要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3.熟悉俄歇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主要功能和应用; 4.了解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自旋共振谱分析、场离子显微分析、原子力显微分析、质谱和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检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结果评价;F检验;t检验 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是检测实验室的最终质量目标,也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计量认证评审的必要条件。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以消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作业的一个管理过程;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督检测的有效性。为控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当得到一系列的检测结果,结果是否有效可靠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方法确认时,得到的结果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有哪些?本文将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1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方法 1.1 两个初始测试结果 1.1.2 测试费用高的情形 1.2 两个以上初始测试结果 当初始结果数大于2的情形,在重复性条件下n>2时,确定最终测量结果的方法与n=2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 2 在再现性条件下所得结果可接受的检查方法 再现性条件是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者以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中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测量条件。 2.1 两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一致性统计检验 2.1.1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测量结果的检验 当两个实验室各取一个测量结果,用再现性限R检验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如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R,两个结果即为一致,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如果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大于R,必须查明原因是否由于测量方法的精密度低和试样的差异所致。 2.1.2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以上测量结果的检验

检测技术与控制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331116 总学时数:51(理论45,实验6) 总学分数:2.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阐述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传感器如何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并对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作介绍,同时也适当的介绍误差处理、弹性元件、抗干扰技术、信号的处理与变换及仪表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等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转换电路、主要性能和特点以及自动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使用相应仪器。 课程涉及光、机、电等多方面知识,应用到统计、数值分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内容,因而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把握全书的重点和各章的重点,有助于在理论上得到提升。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对待试验环节,才能全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包括: 1.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及基本概念 (2)误差分析基础及测量不确定度 (3)检测技术及相关方法介绍 2. 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1)温度检测 (2)压力检测 (3)流量监测 (4)物位检测 (5)机械量检测 3. 仪表系统分析 (1)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 (2)变送单元 (3)显示单元 (4)调节控制单元 (5)执行单元 4. 系统控制技术 (1)计算机仪表控制系统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 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 (1)虚拟仪器介绍及LabVIEW软件 (2)软测量方法及技术

(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4)传感器网络 基本要求: (1)掌握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2)熟悉误差分析过程及方法 (3)了解检测技术及方法 (4)熟悉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5)熟悉仪表控制系统 (6)了解系统控制技术 (7)了解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 实验1:电参数型传感器实验,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信号检测。 实验2:仪表的调试与校验,学习测温仪表的调试与校验。 实验3:热电偶的校验,学习常用热电偶的校验。 要求: 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固化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其它项目(含课外学时内容):无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查课,考试方式为闭卷。由平时(60%)、考试(40%)两部分综合评定。 2、习题: 每次上完课后,布置2-3道习题。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安排习题课。 3、能力培养要求: 理论课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基础,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 2 人员质量控制方法 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 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

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 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 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 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 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 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 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开课对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复习卷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轴在图样上的标注为φ80h8,则其基本尺寸为,公差等级为,基本偏差代号为。 2、用、和等量具可以对三角形螺纹进行测量。 3、M18-5g6g-S含义为。 4、Tr20*14(p7)LH-8e-L的含义为。 5、测量端面园跳动误差时,缓慢而均匀地转动工件一周,并观察百分表指针的波动,取,作为该直径处的端面园跳动误差。 6、测量圆度误差时,缓慢而均匀地转动工件一周,并观察百分表指针的波动,取,作为该截面的园度误差。 二、选择题(7分,每题1分) 1、由量仪读出的是被测的量相对于标准值的差值的测量方法是() A、间接测量 B、绝对测量 C、主动测量 D、相对测量 2、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则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允许偏 离量为()。 A、0.1mm B、0.05mm C、0.2mm D、φ0.1mm 3、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柱面上沿轴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是()公差带。 A、圆度 B、圆柱度 C、端面圆跳动 D、同轴度 4、透光法检测小平面时,如果直尺中间透光明显,说明工件() A、表面平整 B、中间凸起 C、中间凹陷 D、无法判断 5、下面字母中用以表达外螺纹公差等级的是() A、c B、d C、e D、b 6、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的公差是 A、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B、线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C、面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D、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7、百分表校正后,若测量时长指针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2格,指向标有88的刻线,则测量杆沿轴线相对于测头方向() A、缩进0.12MM B、缩进0.88MM C、伸出0.12MM D、伸出0.88MM 三、读图题(4分,每空1分) 正确阅读下面各量具的读数。(2) (1) 读数: mm。读数 mm (3) 读数是 mm。 (4) 内径量表校正∮50的孔,实际尺寸为。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1)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作为出具检验报告的检测单位,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计量认证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现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点做以下介绍。 一质量控制概述 1、分析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分析质量控制,对于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而言又可称谓环境分析质量控制或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简称“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将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以保证数据(检验结果)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要求的质量。 环境分析质量保证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前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与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定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包括原始数据和检测数据),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风速、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含检验报告)、指南和手册等。 环境分析质量控制是环境分析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环境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2、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简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

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2)内部控制包括的内容:①空白试验②标准曲线核查③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④平行样分析⑤加标分析⑥比对试验⑦“盲样”(密码样品)分析⑧编制质量控制图等。 (3)内部控制的精密度是指平行性和重复性的总和。 ①平行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同一分析人员、同一分析设备、同一分析时间,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②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个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3、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1)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简称“外部控制”。外部控制也称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部控制实际是实验室间测定数据的对比试验。通过这项试验可以发现一些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来源,如试剂的纯度,蒸馏水的质量等问题。经常进行这一工作可增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2)外部控制的方法。它是在各实验室完成了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由中心实验室(或协调实验室)给各实验室每年发一、两次“标准参考样品”,各实验室采用标准分析方法或统一方法对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并把测定结果上报中心实验室,由中心实验室负责对这些测定结果进行统计评价,然后将标准参考样品中各参数的“标准值”与统计结果回报给各实验室。通过这种不是“评价”的评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8-03-27T16:26:54.3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4期作者:夏永威[导读] 地铁施工建设过程中从前期勘探到项目竣工,施工测量工作贯穿始终,服务期长。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极度膨胀,交通环境日益恶化。修建城市地铁是缓解路面交通拥挤现状,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国大型城市相继兴建地下铁道,测量工作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地铁施工;测量管理;质量控制引言 地铁施工建设过程中从前期勘探到项目竣工,施工测量工作贯穿始终,服务期长。各项测量工作有严格的限界规定,施工误差量已很小,对施工测量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地铁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特点,联系测量时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轨道结构采用整体道床,铺轨基标测量精度要求高。但是,在施工测量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较多、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欠缺或对施工测量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的存在,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施工测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1、地铁施工测量特点地铁工程面对的环境和要求特殊,因此,其施工测量任务有以下特点:(1)工程规模大,工程周期很长,但是工程往往需要分段进行,测量工作涉及整个建设过程,任务零碎繁琐;(2)地铁工程面对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周边建筑和自然环境复杂,地下管网众多,只能使用三维坐标法放点;(3)地质条件稳定性差,地表沉降发生可能性较高,因此,地铁施工难度和风险很高,监测任务重;(4)工程形式多样,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对设备和工人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专用控制网;(5)内轨道采用整体设计,为提高安全性,且降低成本,要降低限界误差,提高工程精度;(6)控制站点众多,且站点使用频繁,因此测量任务繁重。 2、地铁施工的测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2.1 地面控制测量地面控制测量主要是车站结构施工期间平面导线点、高程水准点主控制网完善,维持其可靠、可用;为了施工方便,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在车站施工范围加密地面控制点并维持其可靠、可用。导线控制点布设:1)点位附近不宜有散热体、测站应尽量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2)相邻点间的视线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不以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3)每个导线点应保证两个以上的后视方向,点位选择应能控制地铁线路和岔道井位置,导线点埋设应避开施工可能影响的范围,导线点应方便使用,利于长期保存。4)车站地面导线加密点布置成闭合导线网形式,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点位布置成强制归心标形式,以提高测量质量,具体布设情况将在施工前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 2.2地下控制导线测量地下控制导线分为施工控制导线和施工导线,施工控制导线由洞外联系测量所确定的导线点直接延伸而来。地下导线是一条支导线,它指示盾构推进方向,因此对精度要求很高。根据盾構内径空间,选择稳固、位置适当的地方建立施工导线点,组成施工控制导线。观测台由钢板焊接而成,采用强制对中装置,利用螺栓固定在管片侧壁上。施工控制导线随隧道的掘进而延伸,尽量按等边直伸导线布设,平均边长约 150m,特殊情况下导线边长不得小于100m。曲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埋设在曲线元素点上,边长大于60m,测设精密应满足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因盾构隧道中的管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总是处于动态的,因此在洞内控制导线向前延伸时必须检查后 3 个导线点的稳定情况,如有较大变动,应再向后检测直至满足为止。然后应用稳定的导线点重新测量移动的点,并用新坐标向前延伸,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测量 3 次,测量时间与竖井定向同步。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 时,采用逐次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2.3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盾构进洞掘进后,将高程引至洞内控制导线点上作为高程与平面共用控制点,测量时须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为施工导线用的吊篮高程可由洞内控制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引测。地下控制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 3 次,并与地面向地下传递高程同步。重复测量的高程点与原测点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并应采用逐次水准测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 2.4联系测量竖进联系测量中所利用的地面控制点为竖井施工口附近相邻的三个精密导线点作为起算边,两条起算边进行检核确保控制点位无误,起算方位角精度高。竖井联系测量方法及其特点:①铅锤仪,陀螺仪经纬联合定向法。适用于各种平面联系测量,具有定向精度高,占用竖井时间少,劳动量和强度小,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应用广泛。②联系三角形定向法。适用比较广泛,但对竖井的大小有要求,作业时占用竖井时间长,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大。③导线定向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垂直角不大于30。对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因盾构井较大,比较适用于盾构法施工的隧道。④两井定向钻孔投点法:具有定向精度高 , 操作简便,占用井口时间少,劳动量和强度小的特点,非常适合矿山法施工的隧道,但需要在地面钻孔,审批手续繁杂,钻孔成本较高。 2.5 断面测量地铁隧道的断面形式有 6 种包括:直墙拱形、圆形、传统形、矩形、椭圆形、变截面等。直线段和曲线段的断面测量要求是不一样的,直线段要求每 12 米、曲线段要求每6米测量一个断面。由于地铁隧道的断面形式是多样化的,因此测量时首先在断面上选择行车的常用位置,然后测定该位置与线路中线的距离。近年来施工单位采用的断面测量系统多由计算机、觇牌、全站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组成。常用的断面测量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方法是在隧道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安置全站仪或战牌,采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仪器不一定在线路中心进行测量。首先确定安置仪器的点与线路的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机确定断面里程和议程,从而进行断面测量。另一种是将全站仪和觇牌安置在隧道中线点上,测量仪器在线路中心进行测量。首先,测量置镜点至欲测断面中线点的高程和水平距离,然后就可连续依次测量多个断面测量点水平角和垂直角信息。测量的信息会自动传输到数据采集器之中,并通过计算机运算既可求出待测点与中线距离。 2.6竣工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