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四专题一复习

必修四专题一复习

必修四专题一复习
必修四专题一复习

必修四专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巩固性练习(学生版)

1.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走进语言现场,我们可以感受演说者的睿.(ruì)智、领略辩论者驰骋古今、纵横捭阖

..(bǎih?)的风彩。

B.马克思卓.(zhuó)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实践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liáng)的。

C.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liáo)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但是美国却安之若素,毫无反应。

pēng pài)的激情,往往使演讲具有振撼人心的力量,这样D.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澎湃

..(

的演讲往往也能为人们千古传颂。

2.选出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恪.守(ka)回眸.(m?u)虎兕.(sì)鞠躬尽瘁.(cuì)

B.庠.序(xiáng)一瞥.(biē)嫉.恨(jí)饿殍.遍野(fú)

C.诬.蔑(wū)蜕.变(tuì)编纂.(zuǎn)弃甲曳.兵(zhuài)

D.仲.裁(zh?ng)勖.勉(xù)一抔.土(b?u)义愤填膺.(yīng)

3.选出加点字词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社稷.(jì)赎.罪(shú)湮.没(yān) B.诅咒

..(zǔ)束缚.(fù)菁.华(jīng)

C.肇.造(zhào)山冈.(gāng)贼氛.(fan) D.萎.缩(wěi)墓碣.(ji?)憋.闷(biē)

4.选出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豁.然开朗(hu?)孝悌.之义(dì)鸡豚.狗彘(tún)

B.摇摇欲坠.(zhuì)坚韧.不拔(ran)浅尝辄.止(z?)

C.白雪皑皑.(ái)骇.人听闻(hài)载.入史册(zài)

D.踬踣.者屡(b?)杌陧

..之象(wùnia)怦.然心动(pēng)

5.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A.纵横捭阖雄材大略鞠躬尽瘁经世济民B.分崩离析饿殍遍野祸起萧墙浅尝则止

C.足有成效繁芜丛杂衷心喜悦理论建树D.永垂不朽忽然开朗安之若素披枷戴锁

6.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爱带诽谤温馨坚忍不拔B.诅咒签署赎罪心急如棼

C.绿洲仲裁侈谈息息相关D.嫉恨内涵蜕变无计于事

7.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情同首足白雪皑皑骇人听闻义愤填鹰B.艰毅不挠编篡词典荒烟蔓草语焉不详

C.不言而喻怒涛排壑淹没无闻抨然心动D.造事者勖勉国人人心久蜇刻骨明心

8.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词语()

①敌人虽然对她用尽酷刑,但是依然动摇不了她▲如钢的顽强意志。

②农夫山泉矿泉水▲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

③由于缺乏水源和不注意保护植被,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古城最终▲在一片流沙之中。

A.坚忍内涵湮没B.坚韧内含淹没C.坚忍内含湮没D.坚韧内涵淹没

9.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词语()

①虽然李白化作了一道逐月东流的水,但他的诗篇千年而下,一直为人们▲不已。

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原本被掩盖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出来。

③远大的抱负、踏实的学风,这是每一个中学生所▲的素质。

A.传诵凸现必需B.传颂突现必需 C.传诵突现必须D.传颂凸现必须

10.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前不久,美国又发生了一桩耸人听闻

....的校园枪击事件,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枪支管理的不满。

B.商场意味着竞争和挑战,现代化的商战同样呼唤着纵横捭阖

....的商界人才。

C.虽然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但是这俩兄弟一直情同手足

....,相濡以沫,最终双双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D.2003年春,以美国为首的的多国部队发动了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再度祸起萧墙

....,危机四伏。

11.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这些困难虽说暂时解决不了,但对他来说,目前也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既来之,则安之

.......,努力地去适应这陌生的环境。

B.列车钻出了长长的隧道,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起来,一片绿油油的原野映入了旅客们的眼帘。

C.前些时候,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了恶意软件定义的最终版,但是依然有多处说得语焉不详

....,因此对于恶意软件商而言,很容易找到理由为其行为开脱。

D.音乐对于我而言,就像一个过滤器,将一切繁芜丛杂

....的欲望过滤出我的心灵,使我拥有了一颗平常朴实的心。12.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但而且甚至然而 B.即使但而且尤其然而

C.虽然也但是尤其而且 D.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1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发自内心的衷心喜悦。

B.通过学习语文,将使我们看到人生舞台上惊心动魄的灵魂表演和生命舞蹈,并且让我们去探求人类应该恪守的共同准则。

C.对每一次历史的回眸,都会让我们陷入沉思,历史的沧桑在当代的天空中又将激起怎样的一种回声?D.文章能否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吸引读者,还要靠文字的功夫,因此我们还应注意文句的修辞意识。14.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

A.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B.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真理——“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C.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和打击。

D.在文中,作者不仅将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进行对比,还将拿来和送来进行对比,使论证更为严密有力。

15.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某一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B.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C.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D.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6.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解说不当的一项()

A.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难以为七十二烈士一一立传的沉

痛之情】

B.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夷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上帝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运用整句句式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消除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光明自由坦途的必胜信心。】

C.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运用类比手法,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对梁惠王的治国现状进行委婉含蓄的揭露,说明真正害民的并非年成不好,而在于统治者的不施仁政。】

17.选出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

A.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无乃尔是过与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1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季氏将伐.颛臾(讨伐)乃尔是过.与(责备)陈力就.列(担任)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观察)

B.东凶.亦然(危险)弃甲曳兵而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有人)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树.之以桑(种植)申.之以孝悌之义(告诫)谨.痒序之教(恭敬)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D.全国久蛰.之人心(潜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永存)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勉励)丐.序于予(索求)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情况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无乃尔是过.与

A.养生丧死.无憾也然而不王.者B.王无罪.岁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

..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树.之以桑填然鼓.之

2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A.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则修文德以来.之 B.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

..之养生.丧死无憾也

C.既来之,则安.之谨.庠序之教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且庸人尚羞.之

21.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D.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22.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2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何以伐为 D.无乃尔是过与

24.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A.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斯诚后死者之羞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5.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则修文德以.来之②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③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④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都相同 C.只有①③相同 D.只有②④相同

26.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③甚者.且姓名不可考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7.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②何以伐为.③而徒感慨于.其遗事④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8.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②寡人之.于国也③斯天下之民至焉.④则将焉.用彼相矣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9.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偏要找个借口的人】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跟拿刀把人刺死却说:“不是我干的,是被战争打死的”有什么两样呢。】

C.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说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再也不敢在路上肩扛头顶东西了】

D.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我写这篇序文,既是痛悼死难烈士,又认为这本书值得国民们一读】

30.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都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学大师,政治上都主张“行仁政”,分别著有散文《论语》、《孟子》;后世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意思是仅次于圣人的人。

B.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在科学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既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又激励全世界无产者继续奋斗,全文结构紧凑,层次明晰,情理并茂,堪称悼词中的精品。

C.《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所作的一篇演说辞,该演说逻辑严密,感情充沛,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是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激情演讲。

D.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写于1921年,文章既是一篇书序,又是一篇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全文以“痛逝者”之情和“勖国人”之理贯串始终,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极富感召力。29.名句名篇默写

(1),不能者止。

(2),,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5)盖均无贫,,。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0)养生丧死无憾,。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然是役也,,浩气四塞,,

(13)则斯役之价值,直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必修四专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巩固性练习教师版

1.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B)

A.走进语言现场,我们可以感受演说者的睿.(ruì)智、领略辩论者驰骋古今、纵横捭阖

..(bǎih?)的风彩。

B.马克思卓.(zhuó)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实践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liáng)的。

C.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liáo)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但是美国却安之若素,毫无反应。

D.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澎湃

..(pēngpài)的激情,往往使演讲具有振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演讲往往也能为人们千古传颂。

2.选出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

A.恪.守(ka)回眸.(m?u)虎兕.(sì)鞠躬尽瘁.(cuì)

B.庠.序(xiáng)一瞥.(biē)嫉.恨(jí)饿殍.遍野(fú)

C.诬.蔑(wū)蜕.变(tuì)编纂.(zuǎn)弃甲曳.兵(zhuài)

D.仲.裁(zh?ng)勖.勉(xù)一抔.土(b?u)义愤填膺.(yīng)

3.选出加点字词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C )

A.社稷.(jì)赎.罪(shú)湮.没(yān) B.诅咒

..(zǔ)束缚.(fù)菁.华(jīng)

C.肇.造(zhào)山冈.(gāng)贼氛.(fan) D.萎.缩(wěi)墓碣.(ji?)憋.闷(biē)

4.选出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D )

A.豁.然开朗(hu?)孝悌.之义(dì)鸡豚.狗彘(tún)

B.摇摇欲坠.(zhuì)坚韧.不拔(ran)浅尝辄.止(z?)

C.白雪皑皑.(ái)骇.人听闻(hài)载.入史册(zài)

D.踬踣.者屡(b?)杌陧

..之象(wùnia)怦.然心动(pēng)

5.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D )

A.纵横捭阖雄材大略鞠躬尽瘁经世济民B.分崩离析饿殍遍野祸起萧墙浅尝则止

C.足有成效繁芜丛杂衷心喜悦理论建树D.永垂不朽忽然开朗安之若素披枷戴锁

6.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C )

A.爱带诽谤温馨坚忍不拔B.诅咒签署赎罪心急如棼

C.绿洲仲裁侈谈息息相关D.嫉恨内涵蜕变无计于事

7.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D)

A.情同首足白雪皑皑骇人听闻义愤填鹰B.艰毅不挠编篡词典荒烟蔓草语焉不详

C.不言而喻怒涛排壑淹没无闻抨然心动D.造事者勖勉国人人心久蜇刻骨明心

8.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词语( B )

①敌人虽然对她用尽酷刑,但是依然动摇不了她▲如钢的顽强意志。

②农夫山泉矿泉水▲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

③由于缺乏水源和不注意保护植被,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古城最终▲在一片流沙之中。

A.坚忍内涵湮没B.坚韧内含淹没C.坚忍内含湮没D.坚韧内涵淹没

9.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词语( A )

①虽然李白化作了一道逐月东流的水,但他的诗篇千年而下,一直为人们▲不已。

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原本被掩盖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出来。

③远大的抱负、踏实的学风,这是每一个中学生所▲的素质。

A.传诵凸现必需B.传颂突现必需 C.传诵突现必须D.传颂凸现必须

10.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B)

A.前不久,美国又发生了一桩耸人听闻

....的校园枪击事件,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枪支管理的不满。

B.商场意味着竞争和挑战,现代化的商战同样呼唤着纵横捭阖

....的商界人才。

C.虽然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但是这俩兄弟一直情同手足

....,相濡以沫,最终双双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D.2003年春,以美国为首的的多国部队发动了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再度祸起萧墙

....,危机四伏。

11.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C)

A.这些困难虽说暂时解决不了,但对他来说,目前也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既来之,则安之

.......,努力地去适应这陌生的环境。

B.列车钻出了长长的隧道,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起来,一片绿油油的原野映入了旅客们的眼帘。

C.前些时候,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了恶意软件定义的最终版,但是依然有多处说得语焉不详

....,因此对于恶意软件商而言,很容易找到理由为其行为开脱。

D.音乐对于我而言,就像一个过滤器,将一切繁芜丛杂

....的欲望过滤出我的心灵,使我拥有了一颗平常朴实的心。12.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D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但而且甚至然而 B.即使但而且尤其然而

C.虽然也但是尤其而且 D.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1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D)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发自内心的衷心喜悦。

B.通过学习语文,将使我们看到人生舞台上惊心动魄的灵魂表演和生命舞蹈,并且让我们去探求人类应该恪守的共同准则。

C.对每一次历史的回眸,都会让我们陷入沉思,历史的沧桑在当代的天空中又将激起怎样的一种回声?D.文章能否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吸引读者,还要靠文字的功夫,因此我们还应注意文句的修辞意识。14.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A)

A.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B.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真理——“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C.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和打击。

D.在文中,作者不仅将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进行对比,还将拿来和送来进行对比,使论证更为严密有力。

15.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某一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C)

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B.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C.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D.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6.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解说不当的一项(A)

A.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难以为七十二烈士一一立传的沉痛之情】

B.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夷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上帝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运用整句句式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消除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光明自由坦途的必胜信心。】

C.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运用类比手法,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对梁惠王的治国现状进行委婉含蓄的揭露,说明真正害民的并非年成不好,而在于统治者的不施仁政。】

17.选出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C)

A.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无乃尔是过与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1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D)

A.季氏将伐.颛臾(讨伐)乃尔是过.与(责备)陈力就.列(担任)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观察)

B.东凶.亦然(危险)弃甲曳兵而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有人)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树.之以桑(种植)申.之以孝悌之义(告诫)谨.痒序之教(恭敬)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D.全国久蛰.之人心(潜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永存)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勉励)丐.序于予(索求)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情况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D)

例:无乃尔是过.与

A.养生丧死.无憾也然而不王.者B.王无罪.岁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

..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树.之以桑填然鼓.之

2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A)

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A.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则修文德以来.之 B.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

..之养生.丧死无憾也

C.既来之,则安.之谨.庠序之教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且庸人尚羞.之

21.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D)

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申之以孝悌之义C.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D.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22.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B)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2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何以伐为 D.无乃尔是过与

24.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A)

例: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A.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斯诚后死者之羞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5.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则修文德以.来之②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③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④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都相同 C.只有①③相同 D.只有②④相同

26.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D)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③甚者.且姓名不可考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7.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②何以伐为.③而徒感慨于.其遗事④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8.选出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D)

①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②寡人之.于国也③斯天下之民至焉.④则将焉.用彼相矣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9.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偏要找个借口的人】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跟拿刀把人刺死却说:“不是我干的,是被战争打死的”有什么两样呢。】

C.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说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再也不敢在路上肩扛头顶东西了】

D.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我写这篇序文,既是痛悼死难烈士,又认为这本书值得国民们一读】

30.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

A.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都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学大师,政治上都主张“行仁政”,分别著有散文《论语》、《孟子》;后世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意思是仅次于圣人的人。

B.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在科学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既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又激励全世界无产者继续奋斗,全文结构紧凑,层次明晰,情理并茂,堪称悼词中的精品。

C.《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所作的一篇演说辞,该演说逻辑严密,感情充沛,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是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激情演讲。

D.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写于1921年,文章既是一篇书序,又是一篇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全文以“痛逝者”之情和“勖国人”之理贯串始终,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极富感召力。29.名句名篇默写

(1),不能者止。

(2),,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5)盖均无贫,,。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0)养生丧死无憾,。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然是役也,,浩气四塞,,

(13)则斯役之价值,直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高考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高考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二:共点力平衡专题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四:超重与失重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其大小由质量量度,与物体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状态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 a F合 m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时, F F'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不同 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画受力图,找出合力。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运动草图,找出加速度。 (4)建坐标,列方程。(以加速度的方向为一个坐标轴的正方向) (5)解方程,求出结果。 注:① f=μN,N 应按上述正交方向正确求出。 专题二共点力平衡 1. 平衡状态: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特点: F 合=0(a=0) 3. 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步骤:(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①选研究对象 (单个物体或整体)。 ②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③根据条件建立直角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F x=0,F y=0。 ④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4.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①运用隔离法,准确、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受力物。②根据其它物体对它的作用,按场力(G)、弹力和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受力,画出受力示意图。(物体所受每一个力必须有施力物体) ③对接触力(N、f)是否存在暂时不能确定,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予以确定。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五 铁及其化合物

专题五铁及其化合物 1、铁元素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陨铁 化合态:铁元素主要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4.65%,处于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按不同标准给铁及其化合物分类 (1)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给上述物质分类。 单质:铁;氧化物:FeO、Fe2O3、Fe3O4;碱:Fe(OH)2、Fe(OH)3;盐:FeCl2、FeCl3、FeSO4、Fe2(SO4)3(2)按铁元素的化合价给上述物质分类。 0价:Fe;+2价:FeO、FeCl2、FeSO4、Fe(OH)2;+3价:Fe2O3、FeCl3、Fe2(SO4)3、Fe(OH)3 3 4.铁的氢氧化物——4Fe(OH)2和4Fe(OH)3性质的比较 (1)氢氧化亚铁: 制备:FeCl2+2NaOH=Fe(OH)2↓+2NaCl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的弱碱 化学性质:①与强酸反应 ②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所氧化。如:4Fe(OH)2+O2+2H2O=4Fe(OH)3 思考: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为防止被氧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其方法是:①亚铁盐需新制(用足量铁与稀硫酸反应或还原氯化铁溶液);②将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O2);③使用长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滴管伸至氯化亚铁溶液的液面以下,慢慢挤压乳胶头使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接触。 (2)氢氧化铁: 制备:FeCl3+3NaOH=Fe(OH)3↓+3NaCl 物理性质:红褐色难溶固体 化学性质:与强酸反应。Fe(OH)3+3H2SO4=Fe2(SO4)3+3H2O 5、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预测:铁元素显0价时,只有还原性;显+3价时,只有氧化性;显+2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四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 题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课时 三维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具备有关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总结中国政治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共有的基本特征;历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中 心 发 言 人 雷新建 难点由于本专题教学内容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而教材容量有限,许多相当有意义的历史资料不可能展开介绍,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充实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教具教材,习题,笔记课型课前预习对比分析 课时 安排课时 教 法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学法分析法、讨论法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一.确立与形成时期 (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背景——历史条件:、军事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3)、政治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政府(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a、决定: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公元纪年 b、通过:《共同纲领》(施政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 ④地位:暂行人大职权 2、新中国成立: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②开国大典 3、意义 ⑴国内:①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⑵国际: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内容: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3)、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1.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蓝色的多瑙河》 C.《马拉之死》 D.《安娜·卡列尼娜》2.“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其文学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3.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倡导贵族平民化思想,他的作品遵循着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原则,在作品中反映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作品被列宁誉为( ) A.“社会百科全书” B.“俄国革命的镜子” C.“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D.“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4.2012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 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 B.娱乐功能 C.传播资讯 D.开展远程教育 5.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 A.海顿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 6.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安娜·卡列尼娜》 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 D.《巴黎圣母院》 7.某作家被评论为“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是()A.《等待戈多》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8.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 A.现代主义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9.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10.“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一、参考系 课标要求: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 知识梳理: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①凡是被用作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认为是静止的; 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以巧妙地选用其它物体做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洁,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 ③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是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会有不同结果,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看遥天一千河.”这一诗句表明() 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 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于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 C.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BC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参考系问题往往和我们的日常思维发生矛盾,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处理这类问题时,一定要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2】(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I)在行汽车上的乘客,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不断向后退,这是因为乘客

选择的参考系是( ) A .所乘坐的汽车 B .地面上的建筑物 C .道路旁的树木 D .路边站着的人 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 【例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某幢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 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 )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答案:BCD 点评:中难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观察者看到的运动都是相对于自己的运动,明确这一点,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例4】如图所示,ab 、cd 两棒的长度均为L=1m ,a 与c 相距s=20m ,现使两棒同时 开始运动,其中ab 自由下落,cd 棒以初速度v=20m/s 竖直上抛,设两棒运动时不 产生相撞问题,问它们从开始相遇到分开要经过多长时间? 解析:以ab 为参考系,认为ab 棒静止不动,则cd 棒相对于ab 棒做速度为v=20m/s 的匀速直线运动.两棒从开始相遇到分开相对位移为2L ,故所经历的时间为:t=2L/v=0.1s . 点评:中难题,考查巧选参考系解题.中学一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但有时适当选择参考系,能使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更为简便. 专题训练一: b a c d

高中全国卷一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例题练习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架构 第一讲集合

★知识梳理 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两个集合的交集:A B = {}x x A x B ∈∈且; 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 ③设全集是U,集合A U ?,则U C A ={} x x U x A ∈?且 {|B x x ={|B x x =

★重、难点突破 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 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 1.集合的概念 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 2.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x f y x =、{})(x f y y =、{} )(),(x f y y x =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 问题:已知集合221,1,9432x y x y M x N y ????=+==+=????????? 则M N=( ) A. Φ; B. {})2,0(),0,3(; C. []3,3-; D. {}3,2 [错解]误以为集合M 表示椭圆 14 922=+y x ,集合N 表示直线123=+y x ,由于这直线过椭圆的两个顶点,于是错选B [正解] C ; 显然{} 33≤≤-=x x M ,R N =,故]3,3[-=N M (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 V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 (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B A ?,C B ?,则C A ?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交集:①A B B A =;②A A A = ;③φφ= A ;④A B A ? ,B B A ? ⑤B A A B A ??=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架构

第一讲 集合 ★知识梳理 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两个集合的交集:A B = {}x x A x B ∈∈且; 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 ③设全集是U,集合A U ?,则U C A ={} x x U x A ∈?且

方法:常用数轴或韦恩图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突破 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 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 1.集合的概念 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 2.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x f y x =、{})(x f y y =、{} )(),(x f y y x =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 (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V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 (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B A ?,C B ?,则C A ?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交集:①A B B A =;②A A A = ;③φφ= A ;④A B A ? ,B B A ? ⑤B A A B A ??= ; (2)并集:①A B B A =;②A A A = ;③A A =φ ;④A B A ? ,B B A ? ⑤A B A B A ??= ; (3)交、并、补集的关系 ①φ=A C A U ;U A C A U = ②)()()(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单元概述 1、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 专题八这一专题主要叙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界,形成了前后两大阶段。本专题讲述的是前一阶段的7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专题主要包括早期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列宁主义诞生以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作为思想体系,是阐明和论证人类解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放的思想体系;作为运动,是争取实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运动;作为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也必定在实践中丰富、创新,并指引着千百万劳动群众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2、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际工人运动各个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及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了解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教师应驻注重整体学习环节的把握,调动学生机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精神的体验,使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策略 第1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第2课时: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师讲述和学生合作探究) 第3课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师讲授和情景再现,讨论) 四、评价反馈 观察法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从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和本课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准备的成果展示预习阶段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程度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完整word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文学音乐艺术)总结(详细版).docx

专题八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 19 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文学流派兴盛时间相关背景风格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 ①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①英国雪莱《西风颂》,拜伦《唐璜》等 浪漫主义 19 世纪初期②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②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文学③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③俄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强烈反差④德国的海涅、霍夫曼 (批判) ①欧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并加紧对外扩张①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现实主义②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②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社会矛盾更尖锐 文学19 世纪中叶③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 ③拜金主义价值观盛行 ①④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④浪漫主义不在适应当时社会现实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 西②娜》等 现象并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 方③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①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文④19 世纪末 20 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等深刻②法国罗曼罗兰《约翰 . 克里斯多夫》 学⑤世纪初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③德莱塞《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等⑥ ①两次世界大战 美国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现代主义20 世纪初②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 等 问题,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后现代主一系列反传统的文学流派,包括“愤怒①法国贝克特荒诞派《等待戈多》义二战后①二战后冷战青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②美国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 科幻文学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文学创作越来越体现了科技及人类发展 美国人卡尔森《寂静的春天》 的紧密结合 苏 现实主义20 世纪上半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塑造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①高尔基《母亲》、《海燕》 联期和建设者形象②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 解冻文学20 世纪 50 年斯大林逝世后,第二次文代会彻底纠左;将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作为小说的主旋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学代后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平反冤假错案。律 ①印度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和小说《戈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在保留民族特色基础上与欧美文学融合;②日本川端康成《雪国》《千只鹤》《伊豆舞 亚非拉文学20 世纪20 世纪 60 年代拉美出现魔幻现实主义文女》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学③鲁迅《阿 Q正传》 ④马尔克斯《百年孤独》2.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必修一专题五六课文练习答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思考】 1.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就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答案提示: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的地位。 2.“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答案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 【自我测评】 1.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答案提示:(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答案提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中国政府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措词上进行了修改。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阅读与思考】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答案提示:(1)与会各国的“同”主要是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与会各国的“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学习与思考】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用“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如“加入”之类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 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1)背景 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 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3.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 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这里的“国际”是指()

(完整版)必修三概率统计专题复习(完整版)

随机抽样 一、随机抽样的分类 1. 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数法抽签法 2.系统抽样 3. 分层抽样 二、适用条件: 当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时,可采用 抽签法 ;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可采用 随机数法 ;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可采用 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个体差异较显著时,可采用 分层抽样 . 三、典型练习 1.某会议室有50排座位,每排有30个座位.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后留下座号为15的所有听众50人进行座谈.这是运用了 ( c ) A .抽签法 B .随机数法 C .系统抽样 D .有放回抽样 2.总体容量为524,若采用系统抽样,当抽样的间距为下列哪一个数时,不需要剔除个体( b ) A .3 B .4 C .5 D .6 3.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 b ) A .30人,30人,30人 B .30人,45人,15人 C .20人,30人,10人 D .30人,50人,10人 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 频率/组距 ,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 面积 来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 1 . 2、茎叶图

补充:某校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用“10分制”随机调查“阳光”社区人们的幸福度.现从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6名,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他们的幸福度分数(以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 (1)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和平均数; 众数:8.6, 中位数: 8.78.8 8.752 +=, 平均数:(7.0+7.3+8.6+8.6+8.6+8.6+8.7+8.7+8.8+8.8+8.9+8.9+9.5+9.5+9.6+9.7)/16= 3.众数. 4.中位数 5.平均数 ※6.已知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面积最大的那个矩形的中点横坐标 65 中位数:前部分面积加起来占50%的那条线的横坐标 60+10? 40 20 =65 平均数:每个矩形面积╳其中点横坐标再全部加起来(不用再除!!!) 6705.0951.08515.0754.0653.055=?+?+?+?+?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